㈠ 伊朗在被阿拉伯人征服以前使用什么文字楔形文字吗
是的,古代波斯帝国用的是楔形文字
1472年,一个名叫巴布洛的意大利人在古波斯也就是今天的伊朗游历时,在设拉子附近一些古老寺庙残破不堪的墙壁上,见到了一种奇怪的、从未见过的字体。这些字体几乎都有呈三角形的尖头,在外形上很像钉子,也像打尖用的木楔,有的横卧着,有的则尖头朝上或者朝下,还有的斜放着,看上去像是一只尖利的指甲刻上去的。巴布洛非常诧异。这是文字吗?还是别的什么?他带着这种疑惑回到了意大利。但是,当时没有人对他在西亚的这个发现感兴趣,人们很快淡忘了这件事。欧洲人并不知道,这就是楔形文字。
楔形文字
一百多年后,又有一个意大利人造访了设拉子,他就是瓦莱。瓦莱比巴布洛要勤奋,他把这些废墟上的字体抄了下来。后来,他在今天伊拉克的古代遗址,又发现了刻在泥板上的这种字体,因此他断定这一定是古代西亚人的文字。瓦莱把他的发现带回了欧洲。他让欧洲人第一次知道了这样一种奇怪的文字。
通过近两百年对美索不达米亚的考古发掘,以及语言学家对大量泥版文献成功的译读,人们终于知道楔形文字是已知的世界是最古老的文字。它是由古代苏美尔人发明,阿卡德人加以继承和改造的一种独特的文字体系。巴比伦和亚述人也先后继承了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并把它传播到西亚其他地方。西方人最先看到的楔形文字,是伊朗高原的波斯人加以改造了的楔形文字,与苏美尔人、阿卡德人、巴比伦人以及亚述人使用的楔形文字有很大的不同。
㈡ 伊朗人用得是阿拉伯文字吗
是
的
伊朗和阿拉伯
同属于
同一文明
因此
伊朗也使用的是阿拉伯文字
㈢ 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楔形文字 (Cunneiform)
苏美尔语是一种孤立语言,它不与任何其它已知语言相近。将苏美尔语与其它,尤其是乌拉尔-阿尔泰语系的语言联到一起的企图都没有成功。苏美尔语是一种黏着语,也就是说,它的词由粘在一起的词段组成。
苏美尔人发明了一种象形文字,后来这种文字发展为楔形文字(Cunneiform)。这是最古老的已知的人类文字之一。今天已经发掘出来的有上十万苏美尔文章,大多数刻在粘土板上。其中包括个人和企业信件、汇款、菜谱、网络全书式的列表、法律、赞美歌、祈祷、魔术咒语、包括数学、天文学和医学内容的科学文章。许多大建筑如大型雕塑上也刻有文字。许多文章的多个版本被保留下来了,因为它们经常被复制(比如作为写字练习)。抄写是当时的人唯一的传播文章的方法。闪族语言的人成为美索不达米亚的统治者后苏美尔语依然是宗教和法律的语言。
即使专家也很难懂苏美尔文字。尤其早期的苏美尔文字非常困难,因为它们经常不包含所有的语法结构。 1472年,一个名叫巴布洛的意大利人在古波斯也就是今天的伊朗游历时,在设拉子附近一些古老寺庙残破不堪的墙壁上,见到了一种奇怪的、从未见过的字体。这些字体几乎都有呈三角形的尖头,在外形上很像钉子,也像打尖用的木楔,有的横卧着,有的则尖头朝上或者朝下,还有的斜放着,看上去像是一只尖利的指甲刻上去的。巴布洛非常诧异。这是文字吗?还是别的什么?他带着这种疑惑回到了意大利。但是,当时没有人对他在西亚的这个发现感兴趣,人们很快淡忘了这件事。欧洲人并不知道,这就是楔形文字。
一百多年后,又有一个意大利人造访了设拉子,他就是瓦莱。瓦莱比巴布洛要勤奋,他把这些废墟上的字体抄了下来。后来,他在今天伊拉克的古代遗址,又发现了刻在泥板上的这种字体,因此他断定这一定是古代西亚人的文字。瓦莱把他的发现带回了欧洲。他让欧洲人第一次知道了这样一种奇怪的文字。
通过近两百年对美索不达米亚的考古发掘,以及语言学家对大量泥版文献成功的译读,人们终于知道楔形文字是已知的世界是最古老的文字。它是由古代苏美尔人发明,阿卡德人加以继承和改造的一种独特的文字体系。巴比伦和亚述人也先后继承了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并把它传播到西亚其他地方。西方人最先看到的楔形文字,是伊朗高原的波斯人加以改造了的楔形文字,与苏美尔人、阿卡德人、巴比伦人以及亚述人使用的楔形文字有很大的不同。
但是,楔形文字究竟是怎样起源的一直是人类文化史上的未解之谜。这个问题,争论了近两世纪。长期以来有下列两种观点盛行。
传统的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认为,楔形文字起源于美索不达米亚特殊的渔猎生活方式。这是较为通行的看法,西方的各种网络全书大都持这一观点。
也有学者持不同见解,认为楔形文字的起源与古代苏美尔地区发达的社会组织有密切关系,前苏联科学院编的《世界通史》就持这一观点。该书在论述楔形文字的发明时写道:“两河流域各族人民文化的最大成就,就是文字的创造。公元前第4千纪中叶,苏美尔人就有了文字的胚胎。为了行政管理,它需要比较有条理的通讯,于是,这种文字的胚胎遂变成真正的文字。”上述两种观点长期并存,相持不下。
然而,20世纪70年代起,考古天文学家却提出了一个爆炸性的观点,认为楔形文字起源于6000年前的一次天文事件——船帆座×号超新星的爆发,从而引起世界学术界对楔形文字起源的新一轮争论。
这一观点起源于一个苏美尔学专家的假设。苏美尔学专家乔治·米查诺斯基在对楔形文字的研究中发现了一个现象,即在较早的泥版文书记载中大量出现对同一颗星的记录,因此他提出了苏美尔文明的起源与这颗星有关的假设。1980年,美国国家航空和宇宙航行局的天文学家里乍得·斯特塞经过精确计算,论证了这一假设的合理性。他认为,米查诺斯基所说的这颗文明之星,就是6000年前爆发的船帆座×号超新星,这是人类历史上能记忆的最大一次天文事件。这颗星在今天只能勉强分辨,但在6000年前,其光芒白天可以与太阳同辉,夜晚与月亮并悬,在两河的水面上拉开了一条长长的光带。可以想象,这种神秘的自然现象给早期人类带来的心理影响是巨大的。他们对这颗星的敬畏和崇拜演化成了神话和宗教,关于这颗星的图画就演变成了最初的文字。专家们果然发现,在楔形文字中最早和最多使用的两个字是“星”和“神”,而这两个字惊人地相似。
来自自然科学的探索是令人振奋的,它对楔形文字的起源提出了全新的见解。但是,很多学者也提出了怀疑,一颗新星的爆发是否真的具有创造人类文明的威力?这是否说明,楔形文字与世界上其他文字发展的一般规律完全不同?另外,来自亚述和巴比伦的考古发掘成果也证明,美索不达米亚人确实把文字看得很神圣,对文字极其敬畏,认为人生的命运是靠文字规范的。因此他们常常随身佩戴刻有文字的护身符,修建神庙或宫殿时也常常在地基中放置文字碑板,向神祈祷。凡此种种,都给楔形文字蒙上了一层神秘色彩。 对楔文突破性的破译是在波斯的岩石山峡中。发现者是罗林逊——一位由士兵和运 动员转而从事考古的学者。在那里,他发现了一面巨大的悬崖石刻,石刻描述了古波斯 国王达林斯准备惩罚那些造反的诸侯的故事。人物像四周及下 方用三种楔文语言描述了故事,大约有1200行字。罗林逊意识 到,这些石刻文字可能就是解读楔形文字的关键。于是他冒着 生命危险,靠狭窄的壁架和歪斜易损的梯子登上崖壁抄写石刻 文字,并开始着手研究楔形文字的秘密。1851 年,罗林逊出版 了比里斯屯石刻文中的巴比伦文字的部分译文,使美索不达米 亚考古学大大地向前推进了一步。
相似的神话
19 世纪50 年代初,亚述古城尼尼微的遗址出土后,英国人勒亚 德从尼尼微发掘了24000多块楔形文字碑,并把它们运到大英博物馆。 研究人员花了多年时间,对这些碑文进行分类翻译。其中一位最成功 的翻译人员叫乔治·史密斯。史密斯是一位热情的亚述学学者。一天, 在考察一堆破碎的石碑时,他偶然读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东西。碑文 记载了古巴比伦时期,上帝派大雨和洪水来惩罚邪恶有罪的人类时的情 景。在那次大灾中,一个名叫尤特拿比利姆的人造了一只木船,载上家 人和许多动物,在洪水中幸存了下来。史密斯注意到,碑文记载的故事非常像《圣经· 创世纪》一本中描述的《洪水与诺亚方舟》的故事。史密斯的发现引起了轰动。随着巴 比伦文字的破解,美索不达米亚的秘密正在被慢慢揭开。
㈣ 伊朗国旗上的文字到底是波斯文还是阿拉伯文
波斯文,伊朗人恨阿拉伯人
㈤ 全球各个国家的“爱”字写法。速求
全球各国“爱”字写法:
1、美国:love
2、阿拉伯:حب
3、伊朗:عشق
4、俄罗斯:Любовь
5、日本:ラブ
6、韩国:사랑
7、法国:Amour
8、德国:Liebe
9、荷兰:Liefde
10、以色列:אהבה
11、西班牙:Amor
12、马来西亚:Cinta
13、丹麦:kærlighed
14、波兰:miłość
15、捷克:láska
16、罗马尼亚:dragoste
17、瑞典:kärlek
18、泰国:รักใคร่ชอบพอ
19、希腊:Αγάπη
20、匈牙利:Szerelem
(5)伊朗人喜欢什么字体扩展阅读:
各种语言我爱你的写法
1、英文:I love you
2、俄文:Я люьлю Тебя
3、韩文:사랑해요
4、日文:爱してるよ
5、希腊文:Σ΄αγαπώ
6、德文:Ich liebe Dich
7、法文:Je t'aime
8、葡萄牙语: Amo te
9、泰语:ฉันรักเธอนะ
10、阿拉伯语:أنا أحبك
㈥ 伊朗文化的语言文字
伊朗从公元前550年居鲁士大帝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的波斯帝国至今,其语言文字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即古波斯语时期(公元前550年至公元前331年)、中古波斯语时期(公元前250年至公元651年)和近波代斯语时期(公元9世纪初至今)。
古波斯语是楔形文字,有36个字母,从左至右书写。现在古币、图章、石碑及崖刻上仍有留存。最详细的是伊朗西部比斯通山上的崖刻。这一崖刻共420行18900个字,记述了大流士皇帝内征外讨、开疆扩土、当政治国的情况和对天神的颂赞(天神是琐罗亚斯德教即拜火教的主神)。
中古波斯语即巴列维语。分安息巴列维语和萨珊巴列维语,两种语言大同小异。安息巴列维语有25个字母,一个字母代表数个不同的音素。萨珊巴列维语多存留于宗教、历史、文学着作当中。当代普通伊朗人已读不懂巴列维语着作,只在伊朗大学中讲授。我国新疆出土的不少摩尼教经文着作残片(现存德国)是用安息巴列维语写成的。
近代波斯语又称达里波斯语(宫廷波斯语),是伊朗当今通用的语言。它源于东部霍拉桑的方言,于8世纪末至9世纪初开始普及。据传阿拉伯人占领波斯西部后,当朝末代皇帝耶兹德卡尔德率众东逃至霍拉桑,其宫廷用语就是这种语言。近代波斯语采用阿拉伯字母(32个字母)。
㈦ 伊朗人都会说波斯语吗伊朗文字也是波斯文吗
伊朗官方语言为波斯语,但有部分人说阿拉伯语 。伊朗人讲的是波斯语,但书写仍采用的是阿拉伯语字母。
㈧ 阿拉伯人能看懂伊朗文字吗 阿拉伯文字和伊朗文字的区别
完全可以看懂,由于伊斯兰教的传入,伊朗人虽然讲的是波斯语,但书写仍采用的是阿拉伯语字母。
(这就好比如今越南人说的虽然是越南语但是他们的书面表达形式却是法语,维族人说的维语但是写的是阿拉伯语和从阿语中衍生出来的字母)
综上所述,伊朗文字和阿拉伯文字没有什么区别,但这仅限于字母的写法没有区别,词汇方面,和发音方面区别还是比较大的。 (双方都会念对方的文章或刊物,但是不明白。好比越南人会念法语,却不一定明白其中的含义。)
㈨ 颜色,请问,伊朗人通常喜欢什么颜色,避讳什么颜色
1.礼节礼仪
伊朗人喜欢别人在打招呼时称他们的姓并加上学术或职务的头衔。他们对打招呼的礼貌语言很注重,一般人们相见时都要说:“萨拉姆!”(你好),甚至不相识的人见面也是如此。他们素来有敬重长者的美德,并以此感到自豪。在每个家庭中,晚辈都非常尊敬自己的父母,尤为敬重父亲。他们时间观念很强,习惯准时赴约,认为这是外交的礼节问题。玫瑰花是伊朗人最喜爱的鲜花。人们都把它看成是圣洁、完美、幸福和纯贞爱情的象征,并喻之为国花。他们对金鱼怀有很深的感情,认为金鱼是一种美丽而又吉祥的观赏物。他们特别喜欢兽中的狮子,认为狮子有神圣和吉祥的意义。
2.称谓与问候
握手加上欠身弯腰是习惯的见面方式。
来访者对伊朗主人应以姓氏称呼,或用他们的学衔或职衔称呼。
3.约会与准时
商务上的会面多半是预先约定的。商务会议要求准时到达,而在一般社交活动中准时就不那么重要了。
4.款待与馈赠
应邀赴宴时,带一份盆景或鲜花或糖果是合乎习惯的。礼貌的做法是经过再三推辞而后接受邀请。
5.交谈
客人是众所瞩目的中心,人们指望你能就各种不同的话题进行交谈。
伊朗人在与宾客相见时,一般都惯以握手为礼,然后亲吻对方的双颊。他们等级观念很强,不同等级的人有不同等级的礼节;身份相同的人以互相吻嘴唇为礼;身份稍差的人以吻面颊为礼;身份相差很大的人,则一方应俯拜在另一方面前为祀。男人不与女人握手。
6.信仰忌讳
伊朗人大多信奉伊斯兰教。他们除禁食猪肉和使用猪制品外,还规定不食自死、病死或未经阿訇、毛拉念经宰杀的牲口,也不吃外形可憎或不端正的动物之肉。他们忌讳“13”这个数字,认为“13”数会给人们带来不幸或灾难。他们忌讳左手递送物品,把左手称为肮脏之手、下贱之手。他们对婴儿的眼睛特别敏感,最忌讳别人议论婴儿的眼睛,若有人这样,他们可能会出钱让人挖掉婴儿的“邪眼”。在饮食上忌吃无鳍无鳞的鱼;不爱吃红烩和带汁的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