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美国要求停止进口伊朗原油日本什么态度
美国政府当地时间6月26日要求日本政府及企业停止从伊朗进口原油等制品,同时表示将再次对伊朗实施制裁。欧盟方面也收到了美国限制进口伊朗原油的要求。日本媒体认为,2017年日本原油进口量的5%都来自伊朗,因此日本政府将对美国的要求持谨慎态度。
日本约9成的原油进口依赖中东国家。其中,40%来自沙特阿拉伯,24%来自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伊朗紧随俄罗斯之后,排在第6位,在能源政策上是日本重要的原油进口来源国之一。日本在美国奥巴马政权解除对伊朗制裁之前就一直从伊朗进口原油,与伊朗保持友好关系。
对日本来说,构建能够从多个国家稳定进口原油的环境十分重要。此外日本从伊朗进口的原油量仅占全球整体流通量的极小一部分,计划和上次制裁时一样,说服美国允许其与伊朗进行交易。日本担忧如果停止进口石油,可能对与伊朗的外交关系产生直接影响。
2. 日本位居世界储油量榜首,中国"功不可没
原文在这里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前段日子里访问了中东产油国:沙特阿拉伯、科威特、阿联酋、埃及。那么此行明确提议向沙特构建“石油共同储备构想”,通过提供巨额资金以及展开技术合作等措施,从而获取沙特的石油优先购买权、阿联酋的长期石油供应合同、科威特的能源稳定供应承诺。
同时,公布的数据显示,日本的石油存储量竟然达到了158天。美国比日本竟然还少了20天。这让很多人感觉到始料未及。那么我们回头看一看中国的是多少呢?仅仅是30天。虽然中国地大物博,虽然中国每天进口的石油已经是一个天文数字了。但是在石油存储方面,中国都达不到日本的一个零头。
一直以来,伊朗因为受到美欧的制裁,国民经济痛苦难堪,中国作为一个陌生人却不断接济它走出危机。而日本作为伊朗石油战略的上面的合作伙伴,确实落井下石,积极参与美国对于伊朗的制裁。犹如背后小人,可恨至极!伊朗经济制裁解除后,就算不断增加石油天然气的出口量,也绝对不会向日本出口石油。一国执政好比做人一样恩怨分明,要报复就得狠心!如此看来,伊朗停止出口石油,是日本是自食其果。日本要想再次挽回伊朗的信任,恐非一朝一夕所能完成。
可是万万没想到,就在伊朗制裁解除后,积极与中国展开合作,不但将其原属日本的开采油田权转给中国,与中石油、中石化共同开发两大油田,而且还是以日本所花价格的1/3。今年上半年,又将日本最后一块大型油田的55%的产量划归中国使用。
之前日本的石油进口来源于哪些地区?日本是当前世界上第三大石油消费国(前两个是中国和美国),但自己几乎不生产石油,也没有石油资源,因此,日本的石油只能依靠进口。日本的石油主要来自于中东地区,阿联酋、沙特、科威特、伊朗、卡塔尔分列前五位,占到了日本进口石油的70%以上,在分布是非常不合理的。近来,俄罗斯向日本输出石油的比例也在上升,泰纳线(从泰舍特到纳霍得卡)的石油管线建成后,日本每年从俄罗斯获得700万吨石油。
中国也是日本石油的来源之一,过去中国是为了换汇,现在主要是为了平衡双方的贸易。从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日本开始建立战略石油储备,经过几十年的运作,目前已颇具规模。截至2015年底,日本拥有10个国家石油储备基地和17个民间石油储备基地,其中2个是官民共用储备基地。
日本国家储备在日本全国10个地方的国家石油储备基地以及从民间石油公司租借的油罐中,储备了大约4782万千升(约合2.97亿桶)的原油。日本民间大约储备了3288万千升(约合2.04亿桶)原油。据估计,假如日本石油进口中断,这些原油能维持197天。
中国似乎早已忘记了当年日本人给予中国人民所遭受的痛苦灾难,善良的中华民族是根本就不善于将仇恨铭记永远,不过,好了伤疤就忘记疼也不应当成为中华民族轻易放过仇敌的理由借口,牢记历史,牢记教训不忘耻辱,自强不息奋发图强,与其去资助昔日的仇敌,不如发展壮大自我,广大中国百姓应当觉悟警醒,国产产品的发展壮大,必须是要依靠中华民族每个分子的全力支持和共同努力才能发展壮大,一味崇洋媚外只能是自绝生路。
3. 中日油气之争的主要方面
http://biz.cn.yahoo.com/special/zhongriyouqi/中日油气之争专题
“共同开发”之争
1985年以来,中国和日本一些有背景的公司通过各种渠道就联合开发东海的可能性举行了定期秘密磋商,中日双方一直在寻求共同开发东海的途径。由于不得而知的原因,未能成功。所以,中国就在“中间线”以西的海域自行开发。这是日本URUMA能源株式会社负责人,2004年4月在北京参加东北亚海底石油合作项目组织的一个研讨会上透露的信息。
“很早以前,日本还曾有家银行资助并参与过中国的海洋资源开发项目。”社科院日本研究所研究员朱凤兰说,“日本和韩国也曾有过类似的争夺,双方采取‘共同开发’方式,在日韩间海域打了7个油井,结果没能采到石油,最后也就不了了之。”
“中国多年来都是在近海海域进行开发,日本一直未有过强烈的反应或提出过任何抗议。同时,日本通过各种途径从中东地区获得相对廉价的石油,所以,一直也没有冒险开采东海石油资源。”姚文礼说。
矛盾在1998年开始显现。中国开始在日本所称的“中间线”西侧修建春晓、残雪、断桥和天外天4个油气田,其中,最近的一个油井距离“中间线”仅2海里。
日本方面表示:由于海底油气田是相通的,而且海底地势东高西低,中方首先开采很可能把“中间线”另一侧的海底油气资源通过“吸管效应”吸走。因此,日方开始要求中方停止开采,并举行东海石油问题磋商。
去年10月和今年5月,中日双方举行了两轮磋商。磋商中,日本要求中国停止单方面开采,并向日本提供东海油气田的地质资料以及其他与油气开采相关的数据,但中方以油井在“中间线”以西为由拒绝了日方的要求。
9月20日,中川昭一在东京公布了一张位于“中间线”附近的“天外天”油气田的照片。并称该照片是由日自卫队 P-3C反潜巡逻机19日拍摄的。照片显示,钻井平台的一个井架烟囱喷出了火焰。
“随着今年10月紧邻‘中间线’的‘春晓’油气田正式投产,日本深感问题的紧迫性。对日本而言,与中国共同开采,将生产的油气运往中国是比较现实的做法。但双方的合作开发一直提不上日程,眼看着中国的东海油气田投产,日本立刻针对中国的共同开发方案提出了自己的‘对案’。”周永生说。
“划界”之争
关于中日双方的争执,一方面,是缘于东海海底蕴藏丰富的石油之争,另一方面则在于领海划分。两者交织在一起,使问题变得更为复杂,解决更为艰难。
日本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五部分“专属经济区(EEZ)”的相关条款提出:使用“中间线”划分方案,即,“重叠部分的EEZ”,按照两国“中间线”来划分。这样划分,日本将拥有中间线以东(靠近日本)的丰富石油资源,约占东海全部石油资源的二分之一。日本提出的“中间线”,中方一直没有承认。
9月20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秦刚重申:“中方油气田完全处在无可争议的中国专属经济区域内,甚至是在日本声称的、未得到中方承认的‘中间线’中方一侧,中方开采是主权活动,日方无权干涉。”
中国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六部分“大陆架”的相关条款认为:东海大陆架是中国大陆水下领域的自然延伸,原则上可以一直伸展到水深2500米的切断面为止。所以,中国的领土可直达日本冲绳岛附近的“冲绳海槽”(最深处29 40米)为止。这样划分,东海全部石油资源几乎全部属于中国。
日本不同意此方案,并提出,中日双方是“共大陆架”的,600海里的“冲绳海槽”,只是一个偶然出现的“海沟 ”,不能作为两个大陆架的分隔。
“日本东海大学一名教授已经写出了专业论文证明中日共大陆架,而中国方面还未有此类专业的证据。同时,由于冲绳海漕距离日本本土和所属岛屿很近,中国无法进行实地大规模考察,所以,掌握的相关资料也没有日本充分和细致。如果问题交到国际海洋法庭解决,结果将对中国不利。”朱凤兰说。
“中国在东海领域的态度,势必会给中国在南海领域与东南亚国家的争夺起到示范效应,所以,中国自然不能轻易让步。”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亚非研究所副所长李寒梅说。
4. 现在还有哪些国家在跟伊朗买石油
意大利、韩国等等,而且伊朗的石油价格低,无论美国怎么打压,都会有人很伊朗买的。不过还是受到了影响。石油出口量从今年4月的80-100万桶/日下降到目前的50万桶/日水平,具体走私量也无法统计,伊朗目前的石油出口量实际上高于50万桶/天的水平。可以肯定的,美国的“石油限制令”对伊朗的石油出口和经济都有非常严重的影响。
正在伊朗的安倍晋三与鲁哈尼举行谈话,谈话后他宣布将“继续购买伊朗石油”,并加强与伊朗的金融合作。德国外交部长马斯表示,欧盟“取而代之”启动了新的支付体系,旨在避免美国的制裁。为实现欧盟与伊朗之间的石油贸易,“近期内”可能实现首付四。印度、日本和欧盟都希望与伊朗实现石油贸易,这无疑将对伊朗的石油出口产生积极影响。
5. 美国对伊朗第一批制裁措施生效了吗
据美-联-社报道,美国东部时间7日0时,美国单方面重启对伊朗的严厉制裁,对伊朗第一批制裁措施正式生效,主要针对非能源领域。
美国白宫6日发表声明,宣布美国将于7日重启对伊朗非能源领域的制裁,将涉及伊朗政-府购-买美元;黄金等贵金属交易;工业用石墨、钢、铝、煤炭和软件;与伊朗货币相关交易;与伊朗政-府发行主-权债务相关活动;伊朗汽车行业。而美国针对伊朗能源出口的制裁将在今年11月5日重启,涉及伊朗港口运营商,能源、航运和造船行业;石油类交易;外国金融机构与伊朗央行交易。
美国总统特朗普6日在一份声明中说,“我仍愿意同伊朗达成一项更全面的协议,以解决伊朗政-府的各种不良活动。协议包括处理伊朗弹道导弹计划及其对恐怖主义的支持。”对于特朗普声称有意会晤以及重启对伊制裁,伊朗总统哈桑·鲁哈尼在国家电视台的演讲中回应道,“美国将会对制裁伊朗感到后悔,他们已经在世界上孤立无援。他们正在对伊朗儿童,病人和整个国家实施制裁。”
伊朗媒体6日报道称,伊朗革命卫队正在国际原油运输要道霍尔木兹海峡举行的大规模海上军演。革命卫队发言人称,这次演习的目的是“控制和保障海湾及霍尔木兹海峡的安全,同时应对敌人的威胁和潜在风险”。世界各国普遍对美伊对抗可能对中东乃至世界经济的负面影响感到担忧。
日本NHK电视台报道称,日本外相河野太郎在新加坡参加东盟系列外长会时同伊朗外长扎里夫举行了会谈。对于美国要求各国11月完全停止从伊朗进口石油一事,河野强调,日本将会和美国协商,今后日本“将继续从伊朗进口石油”。
2015年7月,伊朗与伊朗核问题六国即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中国和德国达成伊核问题全面协议。根据协议,伊朗承诺限制其核计划,同时享有和平利用核能的权利,国际社会解除对伊制裁。今年5月,美国宣布退出伊朗核问题全面协议,并重启因伊核协议而豁免的对伊制裁。这一行动遭到国际社会广泛谴责。
美国的话,总是到处去制裁别人。
消息来自网易新闻。
6. 听美国的话,停止从伊朗进口原油,会发生什么
国内油价会突然飙升,因为停止进口后,国内原油的使用就会不足,从而导致油价上涨
7. 现在还有哪些国家在跟伊朗买石油伊朗石油出口大国该何去何从
大家都知道中东地区有一众土豪国家:沙特、阿联酋、卡塔尔等等,任何一国都财大气粗,有钱任性。
而支持他们这样做的核心因素,无疑是他们都是石油出口大国,然而要论开采规模和出口量,除了这些我们熟知的国家外。
对伊朗而言,有中国朋友得力挺可以抵消一部分美国经济制裁带来的冲击,不过目前最迫切的还是实现自身经济发展的多元化,不然要经济自立还是有点难度的。
8. 历史上有几次石油危机
三次石油危机
第一次危机(1973年):1973年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为打击以色列及其支持者,石油输出国组织的阿拉伯成员国当年12月宣布收汇石油标价权,并将其击沉原油价格从每桶3.011美元提高到10.651美元,是油价猛然上涨了两倍多,从而触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最严重的全球经济危机。持续三年的石油危机对发达国家的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冲击。在这场危机中,美国的工业生产下降了14%,日本的工业生产下降了20%以上,所有的工业化国家的经济增长都明显放慢。
第二次危机(1978年):1978年底,世界第二大石油出口国伊朗的政局发生剧烈变化,伊朗亲美的温和派国王巴列维下台,引发第二次石油危机。此时又爆发了两伊战争,全球石油产量受到影响,从每天580万桶骤降到100万桶以下。随着产量的剧减,油价在1979年开始暴涨,从每桶13美元猛增至1980年的34美元。这种状态持续了半年多,此次危机成为上世纪70年代末西方经济全面衰退的一个主要原因。
第三次危机(1990年):1990年8月初伊拉克攻占科威特以后,伊拉克遭受国际经济制裁,使得伊拉克的原油供应中断,国际油价因而急升至42美元的高点。美国、英国经济加速陷入衰退,全球GDP增长率在1991年跌破2%。国际能源机构启动了紧急计划,每天将250万桶的储备原油投放市场,以沙特阿拉伯为首的欧佩克也迅速增加产量,很快稳定了世界石油价格。
此外,2003年国际油价也曾暴涨过,原因是以色列与巴勒斯坦发生暴力冲突,中东局势紧张,造成油价暴涨。几次石油危机对全球经济造成严重冲击。
9. 欧盟反对美制裁伊采取什么措施
当地时间8月7日零时,美国将正式重启对伊朗的经济制裁,在国际上点燃了一颗“巨大炸弹”的引信。今年5月,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退出奥巴马政府签订的暂停对伊朗制裁的伊核协议,这次重启的首批制裁措施主要集中在金融、汽车、飞机等非能源领域,对伊朗经济至关重要的石油业的制裁将于11月4日生效。美国国务卿蓬佩奥5日威胁称,要让“伊朗政权做出巨大变化”。
“欧盟宣布抵制美国对伊朗的制裁。”德国、法国和英国的外长与欧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级代表莫盖里尼6日发表共同声明,反对美国重启对伊制裁。声明称,“欧盟对美国恢复对伊朗的制裁深感遗憾”。欧盟决心保护欧盟企业免受美国制裁的可能后果,欧盟修订后的“阻断法规”将于7日生效。“阻断法规”旨在鼓励欧盟公司无视美国的制裁威胁,它还规定欧盟将补偿欧盟公司因为在伊朗进行合法的交易而受到的损失。欧盟的声明还称,“解除对伊朗的相关制裁是伊核协议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根据欧盟法律和联合国安理会第2231号决议,我们决定保护欧盟经济实体与伊朗开展合法业务”。
美国近来还派高官前往世界各国,试图说服各国支持其对伊制裁和削减伊朗石油进口,但大多遭到拒绝。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耿爽3日曾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中国和伊朗在不违反各自国际义务的前提下,保持着正常交往与合作,这合情合理合法,无可非议。他称,中方一贯反对单边制裁和“长臂管辖”,这个立场是坚定明确的。中方的合法权益应该得到维护。
日本NHK电视台5日报道称,日本外相河野太郎在新加坡参加东盟系列外长会时同伊朗外长扎里夫举行了会谈。河野赞扬伊朗在维护中东稳定方面的作用十分重要。对于美国要求各国11月完全停止从伊朗进口石油一事,河野强调,日本将会和美国协商,今后日本“将继续从伊朗进口石油”。
“华盛顿和布鲁塞尔之间的拉锯战又将开始”,德国新闻电视台6日称,尽管欧美贸易战暂时熄灭,但是美国对伊朗的制裁,又让欧美形成对抗。莫盖里尼强硬表示,尽管美国拒绝对欧盟企业实施豁免,但欧盟仍决心坚持到底。报道称,在美国重启对伊制裁前,伊朗购买的5架新的欧洲商用飞机周日已经交货。
制裁通常只有在盟友合作时才能奏效。报道引述智库新美国安全中心高级研究员罗森伯格的话称:“我们曾经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对古巴实施制裁的国家。但其他国家仍然与古巴有生意往来。显然在伊朗问题上,美国可以退出伊核协议,但除非有所有盟友支持,否则制裁不会产生重大影响。”
来源环球时报
10. 日要是不响应美对伊制裁就会有什么结果
美国坚持要求日本响应对伊制裁, 不配合就制裁。
报道指出,虽然在应对朝鲜等方面与美国的合作不可或缺,但日本也不期望与依赖原油进口量中约5%的伊朗“断绝关系”。日方表示确保原油稳定有必要分散采购地,今后也将继续就进口伊朗产原油寻求美方理解。
日美两国6月19日于东京、8月1日及2日于美国华盛顿分别进行磋商时,日方说明称“能源政策上,伊朗是极为重要的国家”。日方强调若停止从伊朗进口原油,不响应美国禁止进口要求的中国将获益,指出“难道要牺牲同盟国日本吗?”
美方提及过去欧盟停止进口的事由,反驳称“日本应该能够做到”。同时强烈要求保持一致步调,称“希望考虑中东稳定与日企收益哪个更重要”。
美国真的就是世界霸王啊!
来源:网易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