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伊朗叫板美国的底气,究竟从何而来呢
第一军情作者:天中狼哥
美国与伊朗之间的斗争已经持续了将近40年。为了摆平这个“眼中钉”,美国无所不用其极:经济制裁、石油禁运、军事威胁??除了发支战争之外,各种手段几乎全部用尽,然而伊朗却始终屹立不倒。近期伊朗国内发生示威活动,美国本以为机会来了,特朗普不仅接连发推特推波助澜,还直接宣布对伊朗实施新的制裁——出乎美国意料的是,伊朗的这次内乱来得虽然凶猛、退潮却也迅速。一场被美国寄予高度希望的危机转瞬间就消失于无形,充分显示出:伊朗早已有充分的定力面对美国的发难。
那么,伊朗叫板美国的底气,究竟从何而来呢?
地缘政治学中有句名言,“一国权力的本身深深根植于其安身立命的国土”。地理位置、国土面积的大小无疑是决定一个国家对外政策优先目标的出发点。伊朗素有“欧亚陆桥”和“东西方空中走廊”之称,国土面积约163.6万平方公里,人口近7千万,是地道的中东大国。布热津斯基在他的《大棋局》一书中对伊朗使用了“活跃的地缘战略棋手”一词形容,称伊朗是“有能力、有民族意志在其国境之外运用力量或影响去改变现有地缘政治状况以致影响美国的利益的国家”。
伊朗石油储量居世界第四,天然气储量居世界第二,自丰富的能源为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提供了强大的支撑。更为关键的是,伊朗所扼守的霍尔木兹海峡有着中东地区“油库总阀门”之称,是唯一一条进入海湾的水道,每年有近1/3的石油通过这条海峡运往世界各地。由于霍尔木兹海峡东西长约150千米,平均宽约50千米,很容易被封锁或切断。一旦这种情况发生,必然导致国际石油价格飚升,全球经济遭受严重打击。
事实上,面对美国的军事威胁,伊朗就曾不时放出口风,要“封锁霍尔木兹海峡”,还多次在这一水域开展军事演习,展现控制能力。美国虽然一再声称有能力打破伊朗对这一水域的封锁,多次派军事力量进出这一水域,彰显其打破伊朗封锁的能力。但这种平时的角力并不能代替战时的不确定性后果,伊朗手中的这张牌始终让美国投鼠忌器,不敢贸然对伊朗发动军事打击。
其次,较强的军事反制能力,也使伊朗具备抗击外来安全威胁的硬气。伊朗总兵力约有60余万人,包括35万现役部队和25万动员部队,此外还有数百万可投入作战的民兵部队,加上地域辽阔地形复杂,战争潜力巨大。伊朗军队近年来埋头发展,海陆空装备得到不同程度提高,国防生产能力也得到了加强。
伊朗目前已拥有中东地区最强大的导弹库,现役弹道导弹总数超过1500多枚,并具备中远程打击能力,成为名副其实威慑美以的“杀手锏”。在“伟大先知”系列军事演习中,伊朗革命卫队试射了多款导弹,均“准确击中预定目标”。伊朗军方官员公开声称,如果伊朗遭到攻击,可以“在数分钟内摧毁美军在中东的军事基地”。
伊朗导弹库中,最引人注目的要数大名鼎鼎的“流星”系列,如果说“流星-1”、“流星-2”基本还是俄式“飞毛腿”导弹的仿制与改进版的话,“流星-3”则标志着伊朗导弹能力的重大突破。1998年7月发射成功后,当年9月就出现在德黑兰阅兵式上,导弹上写着“以色列应从地图上消失”“美国将爱莫能助”的字样,表明这种导弹的针对性。
国外普遍预计“流星-3”的射程在1500-2000公里左右。这一射程足以打击美军的中东基地、以色列及欧洲中部。而伊朗近年加紧研制的“流星-4”、“流星-5”则采用了固体燃料发动机,射程更远,具有了洲际导弹的属性。更值得一提的是,伊朗研制的“胜利-3”导弹不仅具有超过现有“流星-3”的射程,而且能够躲避雷达跟踪,具有很高的机动性,可避开拦截导弹,同时具备精确打击多个目标的能力。
除了注重于打击中远程大型军事目标的“胜利-3”和“流星-3”外,而让美军更为担心的则是伊朗的“科萨尔”隐形岸舰导弹,该导弹射程据说达500公里,专门对付舰队、航母和战略轰炸机,它采用图像导航和雷达导航两种模式,可以躲过雷达监测,能在失去锁定目标或飞过目标舰只的情况下,实施重新攻击,具有很高的命中率,是伊朗在波斯湾、阿曼湾对付美军舰队的杀手锏。
尽管西方国家对伊朗导弹的实际射程与精度存在各种质疑,但伊朗庞大的导弹库却的确是让美西方和以色列头痛的问题。众所周知,伊朗的军事力量整体远逊于美国,但借助它地理位置和本土优势,仍然让美军不能掉以轻心。这也成为美国多年对伊朗难以下定决心动手的原因。
再次,伊朗单一民族和单一教派的国家性质使其具有同仇敌忾面对外来压力的凝聚力。在美国的“大中东民主计划”中,伊朗一直是美国改造的重要目标。中东北非剧变发生后,美国似乎看到了促使伊朗政权发生改变的希望,试图把中东北非地区上演的“群众示威—政府压制—示威活动升级—政府垮台”模式复制到伊朗。对此,美国还花费巨额资金用于支持伊朗内部所谓的民主派力量、加强波斯语广播和增加学生交流,扶植反对派势力,以在伊朗寻求一种“阿拉伯之春”类似的和平演变,侵蚀强硬派势力的统治根基。但美国的这些计划效果并不明显,根本原因在于伊朗基本上是一个单一民族和单一教派的国家,宗教势力对国民影响巨大,能够唤起和凝聚民众对国家的忠诚及对外来势力的排斥。另外,伊朗波斯民族在中东这一民族矛盾、宗教矛盾十复杂尖锐的地区长期生存斗争中深刻明白一个道理:只有本民族内部的团结与强大,才不至于沦其他民族统治欺压的对象。这种民族意识、宗教意识和忧患意识融合在一起形成的国家凝聚力,既增加了伊朗面对外部世界的抗压性,也使外部势力难以找到可乘之机。
以上多种因素的叠加,既赋予了伊朗叫板美国的底气,也成为美国对伊朗长期无从下手的原因。因此,奥巴马时期通过多方谈判已经部分地和平解决了伊核问题。现在的麻烦是,特朗普对奥巴马的对伊政策有着太多的不满,已经多次公开表达了抛弃这个协议的意图。特朗普的新中东政策有两个显着特点,一是对以色列的强力支持,二是对伊朗的强硬立场。基于这两点,特朗普显然不会放弃利用这次伊朗国内问题出招的机会,而美国的动作无疑会鼓励中东地区那些与伊朗敌对的国家,如以色列、沙特等国对伊朗更加示强。如此,中东地区新一轮混斗争和乱局面,很有可能会在2018年上演。
声明:已发现多家媒体未经授权转发第一军情文章。为尊重原创,转载请标明出处。微信公众号转载请联系管理员开白名单。敬请配合!
2. 伊朗敢对抗美国的底气在哪里呢
第一,伊朗被美国制裁了40多年,已经对美国制裁有了免疫力,没有美国的制裁伊朗还不习惯。伊朗积累了丰富的对抗美国的经验,无论美国来什么,伊朗可以做到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第二,伊朗人民的团结,是战胜美国的法宝。美国企图通过制裁伊朗,让伊朗自己发生战乱,从而导致伊朗政权发生更替。但是,美国的这一套显然行不通,伊朗人民不会上当。美国越是制裁伊朗,伊朗人民越是像石榴子一样牢牢抱成团,共同对抗美国的制裁。
第五,国际原子能机构和联合国的支持,让伊朗占据了国际道义的最高地。国际原子能组织多次鉴定指出,伊朗全面履行了伊核协议,这既是对伊朗的肯定,更是对美国的打击。在美国宣布退出伊核协议后,国际原子能机构马上发布鉴定结论,彻底打脸美国。联合国也多次发表意见,必须坚决维护伊核协议。
3. 美国与伊朗打起来哪个厉害
能的,美国强,打仗的事美国会做的,因为无论是经济还是军事,美国都是世界第一的,所以一定会打的,只是时间问题
4. 伊朗和美国为啥打起来了
还没有正式宣战
8日一早,数十枚导弹和火箭弹一起砸向驻伊拉克美军基地。由于袭击的规模是近几年时间从未有过的,美国高层及国家安全团队紧急开会。
而且,美国刚刚决定搬迁指挥中心,离开伊拉克,今天导弹就来了。伊朗显然这是要追着美军屁股打。据伊朗“Press TV”报道,以美国为首的国际联军周二(7日)作出决定,将其总部从伊拉克首都巴格达迁往科威特城市。就在此前一天,伊拉克看守政府总理阿卜杜勒-迈赫迪召见美国驻伊拉克大使图勒,要求美国合作执行有关结束外国军队驻扎的决议。
5. 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述一下美国,伊朗之间发生什么事
美国刺杀伊朗高级将领苏来马尼,伊朗反美情欲高涨。
不会全面开战的。
伊朗并不愿意变得千疮百孔;美国也不想大批死人或军费严重超支。
嘴上喊得凶而已,都是政治需要。
6. 伊朗靠什么和美国抗衡求高手解答
一个国家两支军队
伊朗现行宪法规定实行政教统一,宗教领袖为武装部队总司令。最高国防委员会是领袖领导下的军事决策机构,成员有总统、国防部长、武装部队总参谋长、伊斯兰革命卫队总司令以及领袖指定的两名顾问。
武装力量主要由正规军和革命卫队组成。正规军分陆、海、空三个军种。革命卫队由地面部队、海上部队、陆战队和航空部队组成。一个国家有两支武装力量,这在当代世界各国并不多见。
伊朗的正规军是在巴列维王朝的旧军队基础上建立的。长期遭受巴列维王朝迫害的霍梅尼对旧军队始终不信任,他大权在握后,除了清洗旧军队的高级军官外,还在军队中成立政治和意识形态部,由教士担任政委,以伊斯兰思想改造旧军队。此外,霍梅尼在最高国防委员会和海陆空三军、宪兵和警察中都派代表,这些代表如钦差大臣,事无巨细,都要插手过问。
革命卫队是在伊斯兰革命中诞生的。1979年5月5日,伊斯兰革命委员会决定,在反对巴列维政权的各种准军事武装基础上成立一支治安队伍——“伊斯兰革命卫队”。伊斯兰革命卫队的使命是保护伊朗领土完整和政治独立,保卫伊朗革命和维护伊斯兰教义,此外还负责维持国内秩序,监控国内的敌对势力,并建立了庞大的情报网络。革命卫队一直控制在原教旨主义者手中,成为新政权的坚强支柱。1985年9月,为了加强伊斯兰革命卫队,霍梅尼下令建立革命卫队的陆海空三军。这支新军队在两伊战争中冲锋陷阵,视死如归。在国内斗争中唯命是从、雷厉风行。1986年革命卫队总人数达到35万。1996年,革命卫队正规军整编为陆军lO万,海军2万人。革命卫队装备精良,其高级官员在国家政治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两伊战争结束后,伊朗政府大力加强军队正规化、一体化建设。1992年成立单一的联合指挥部,加速了正规军和革命卫队的一体化管理。
实力可进全球十强
伊朗伊斯兰革命后,由于新政权对军队的清洗和大批军人开小差,军队曾减员近60%。在两伊战争中,伊朗曾因军备荒废和指挥不当而一度被伊拉克军队长驱直入,但最终凭借人众地广顶住了伊拉克闪电进攻,以两败俱伤结束了战争。战争期间,伊朗的武器装备损失达60%,战争损失和军费开支达3600亿美元。
两伊战争后,伊朗政府汲取教训,高度重视国防建设。拉夫桑贾尼政府在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分配的军费达100亿美元,平均每年20亿美元。国防和安全方面的外汇分配指数占总数7.6%。实际军费开支远超过上述数目。这对当时刚刚结束战争、经济凋敝、百废待兴的伊朗来说实属不易。
巴列维在位时,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伊朗利用石油美元从欧美引进先进设备和人才,兴办现代军事工业,打下不错的基础。两伊战争进一步推动了伊朗的国防工业发展,80年代后期伊朗大约有240个武器生产厂,还有1.2万个私有工厂从事与国防相关的研究和生产。经过多年发展,目前伊朗的国防工业已能生产导弹、雷达、大炮、机枪、军舰、微型潜艇,维修外国制造的航空发动机、航空电子设备和飞行设备。伊朗已具备化学武器和生物武器的生产能力,储备了大量的化学制剂,能够大量生产芥子气、光气、血液毒剂、神经毒剂,并正在研制炭疽杆菌、有毒生物素。
巴列维统治期间伊朗的军事装备主要来自美国,两伊战争期间,伊朗曾从包括以色列在内的近20个国家进口武器。进入90年代,伊朗主要从俄罗斯、朝鲜、印度、巴西等国进口武器,同时还通过英国、法国、巴基斯坦、土耳其、韩国等国的中间商购买西方武器。武器来源的多样化使伊朗掌握了先进的国防技术。
目前,伊朗有现役军人约54万。陆军是伊朗武装力量的主体,总兵力约35万人,装备有主战坦克约1500辆,其中不乏先进的T-72型和“酋长”主战坦克。伊朗地面部队的机械化程度比较高,除了坦克,伊朗陆军拥有近百辆装甲侦察车、1200辆装甲运兵车、2000门牵引火炮、300门自行火炮,以及数量庞大的火箭炮。此外,陆军还拥有一定数量的“陶”式、“耐火箱”式反坦克导弹和地地、地空导弹以及各型直升机和运输机约200架。
伊朗海军现有兵力约1.8万人。主要作战舰艇包括俄制“基洛”级潜艇三艘、护卫舰三艘、轻型护卫舰两艘、导弹快艇20艘、海岸巡逻艇26艘、扫雷舰艇七艘、登陆舰艇11艘,其他支援舰只25艘。海军航空兵约2000人,装备各类飞机70多架。
伊朗空军现有兵力约5.2万人,拥有各型飞机900余架,其中各类作战飞机300余架,包括先进的F一14和米格-29等第三代战斗机。此外,空军拥有“小牛”、“响尾蛇图集”、“麻雀图集”、“霍克”改进型等各式导弹若干。
除了正规军和革命卫队外,伊朗还拥有庞大的预备役力量。伊朗常设预备役部队有35万人,其中准军事部队“民众动员军”约20万人,多为青年志愿人员,战时可达100万人。伊朗的准军事部队在两伊战争中曾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其采取的自杀式“人海战术”,至今仍让人谈之色变。
伊朗的军事战略日益依赖精密的中远程导弹。经过这些年经营,伊朗已拥有中东地区最强大的导弹库,这是最令以色列和美国不安的。如“流星一3”和“法塔赫一1 10'”导弹,两者都可以击中以色列首都特拉维夫的任何目标。“流星一3”导弹的射程可以达到1300公里,弹头重1600磅。伊朗国防部长新近称,伊朗正在发展射程2000公里以上的“流星一3”改进型导弹。这些导弹虽然打不到美国本土,但是要打击美国在海湾地区的军事基地以及以色列的战略目标已不在话下。此外,伊朗现行装备的“飞毛腿”B型导弹(射程为325公里)达300多枚,“飞毛腿”C型导弹(射程为550公里)达60多枚,可打击美军驻阿富汗基地。伊朗的“征服者”型导弹(射程约200公里)是使用固体燃料的新型中短程导弹,伊朗军方人士称它是世界上“打击精度最高的导弹之一”。伊朗的这些导弹无疑是其抗衡美国军事威胁的“撒手锏”。
伊朗有人口7200多万,正规军、革命卫队、预备役部队的兵力加起来近90万。伊朗政府声称,伊朗可以组织2000万大军抵御外来侵略。根据美国国防部的评估,“波斯铁骑”的实力在全球可排进前十位。这支铁骑是伊朗保持在海湾地区举足轻重地位、令美国不敢轻举妄动的资本。
7. 用比较简单的语言解释一下现在美国跟伊朗为什么快打仗了!
伊朗:“为了防止被你侵略,所以我一定要搞核武器!”
美国:“为了防止你有核武,所以我一定要在你有之前干掉你!”
8. 伊朗拿什末来和美国抗衡
它能有什么手段?最大的指望也就是美国目前还不想动它。
就它手里的那些家什,守勉强,攻无用。
别看它现在狠话放出一大堆,但是那些什么封锁海峡,袭击以色列啦,那都是玩命了,跑破罐破摔时的招数。真要用到的时候,它也就完蛋了。
9. 下面语段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伊朗核问题对美国来说已经是一个 炙手可热 的问题,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