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为什么伊朗对霍尔木兹海峡有那么强的控制权
以为伊朗就是霍尔木兹海峡的沿岸国家,伊朗的导弹完全可以覆盖整个海峡,不仅如此,即使火箭炮或者水雷、鱼雷什么的都可以做到。
㈡ 伊朗为什么不怕美国
伊朗是一个让美国无可奈何的国家。自1979年伊朗伊斯兰革命到今天,美国整整经济封锁了伊朗40年,对付伊朗的外交手段也更是层出不穷。但伊朗依旧屹立不倒,不惧怕美国的各种威胁。那么伊朗到底有何底气与美国硬怼?
其中有四个原因
一、因政治制度的分歧,伊朗不得不硬怼美国
伊斯兰革命后,伊朗形成了适合本国国情的政教合一政治制度。在伊斯兰革命以前,伊朗归巴列维王朝,实行君主立宪,符合美国式民主的价值观。不仅如此,因为伊朗盛产石油,美国为了更好地控制中东地区,与巴列维王朝的关系非常密切。1979年,伊朗宗教领袖霍梅尼发动伊斯兰革命,推翻了巴列维王朝的统治。新建立的伊朗霍梅尼政权采取了“亲苏远美”的外交政策,美国也非常不满伊朗宗教合一的体制,双方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因此,出于伊朗维护自身政治制度的需要,必须敢于硬怼美国,不然就面临倒台的结局。
庞大的波斯帝国
四、伊朗军事实力也不弱,美国不敢贸然出手
伊朗拥有51.3万现役部队,35万预备役,100万经过训练的后备青年志愿军;伊朗还拥有2300门火炮,数量庞大的火箭炮其中包括中国WS-1火箭炮;海军基地共有5个,波斯湾的阿巴斯港、布什尔和霍梅尼港,在印度洋的恰赫巴哈尔(潜艇基地),在里海沿岸的恩利泽;伊朗空军仅直升飞机就有600架,16个战斗机中队。最为重要的是,全世界都不能确定伊朗是否有短时间内生产出核武器的能力,这才是美国最忌惮的地方。
㈢ 伊朗为什么被美国制裁
伊朗被美国制裁的原因:
伊朗与美国发生了激烈冲突并长期对立,在美国政府眼中,伊朗是对国家恐怖主义最积极的支持者。
1995年4月30,美国总统克林顿宣布对伊朗实施新一轮经济、贸易制裁,严禁美伊之间的一切投资和贸易行为,不许美国石油公司及其海外分公司进口伊朗石油。这意味着美国每年取消对伊朗3.26亿美元的商品出口,停止购买30一40亿美元的伊朗石油。
(3)伊朗为什么能控制波斯扩展阅读:
世界各国的看法:
美国的做法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普遍反对。
英国外交大臣金德就明确指出,美国正在采取的行动原则上是错误的,是将其国内法律延伸到国际社会,会造成西方盟友的分裂。
2017年9月24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最新旅游禁令,伊朗在新版旅行禁令名单中。
2018年5月8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宣布美国退出伊核协议,并将对伊朗实施最高级别的经济制裁。
㈣ 伊拉克明明是受美国控制,那伊朗究竟是如何在伊拉克做大做强的
伊拉克从海湾战争之后,就被美国彻底占领。所以对于伊拉克来说,美国对其的控制还是非常严格的,每天都有大量的美军日夜进行巡逻,对反美武装和恐怖分子进行打击。但是伊朗却成为了一个特例,伊朗却在伊拉克做大做强。
之所以伊朗能够做成这样,笔者认为原因其实非常简单。首先就是双方有一个共同敌人,那就是美国。其次伊朗和伊拉克都是阿拉伯国家,都信仰伊斯兰教。最后就是伊拉克和伊朗位置非常近,伊朗想在伊拉克获得一定的利益,自然就将触手深入了伊拉克境内。
最后就是伊拉克和伊朗的地理位置非常接近。在伊拉克被美军摧毁之后,伊朗也想从这个昔日的老对手手中分一杯羹,获取部分利益。自然伊朗就在伊拉克做大了。
㈤ 伊朗为什么不怕美国
美国在全球搅局搞事结下了不少梁子,其中就包括伊朗。伊朗这个国家不大但却坚决反美,美国也奈何不了他。其实伊朗和美国本来毫无利害关系,但1979年伊朗爆发了一次大革命,赶走了亲美的巴列维国王,美伊关系慢慢恶化,发展至今成为势不两立的冤家。
弱小的伊朗为何敢抗衡强大的美国,地形是重要的原因。伊朗大部分坐落在高原上,四面群山环绕,临近海洋,从地图上看去就像一座天然的军事堡垒,易守难攻。他对外扩张很吃力,但别人也不会轻松地征服他。亚洲大陆上有一条巨大的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系,这条山系在伊朗边疆上分叉成两个山脉,一个是厄尔布尔士山脉,一个是扎格罗斯山脉。这两个山脉又有许多小山系,层层叠叠像几道锁链一样围住了伊朗。举个例子,有点类似于我们国家的巴蜀地区,不同的是巴蜀中间是盆地,而伊朗是高原。这样的地形,用再先进的武器攻击也会很吃力吧。想想美国当年是怎么在38线以北败的,山地起了很大的作用。美国人决不允许自己再一次地深陷入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的泥潭。伊朗革命卫队等武装力量总人数在50万左右,依托有利地形打游击战还是绰绰有余的。
这就是美伊的基本关系现状,若要说伊朗怕不怕美国,怕是肯定的。但是伊朗在与美对立交往中,还是表现得有理有据,有时针锋相对很有骨气的。因为事情并没有到发生战争的地步,所以伊朗自己心里清楚。从伊朗同意弃核来看,伊朗就是没有办法识时务,怕美国与西方长期制裁下去,双方关系进一步激化,对伊朗没有好处去核是明智选择。如果要说美国敢不敢军事打击解决伊朗问题,哪是要经过美自己政治经济盘算。真的要用武力打进去,这个问题不大的。看看美国怎么进行伊拉克战争就清楚了,只有一个月就拿下了伊拉克。美英联军在2003年3月20日对伊拉克发动的军事行动,4月10美英联军就占领了巴格达,8个月后抓获萨达姆。如果攻打伊朗战争时间再多一点而已,什么伊朗导弹反击,封锁霍尔木兹海峡都不是大问题。
问题是美国已经发动了对阿富汗和伊拉克的两场战争,美自己消耗很大。据说美在阿富汗战争花费7650亿美元,在伊拉克战争花费8200亿美元。而根据一些学者分析,美国在阿富汗和伊拉克的战争耗费远远不止这个数字,二场战争耗费都在万亿美元以上。美国虽然有强大的军事力量,但是每一发导弹花的都是美元。伊拉克,阿富汗形势至今还没有稳定,最近美又在向阿富汗重新增兵。而美国经济已经不能承受了,现在美国债已经突破20万亿美元大关。所以奥巴马时担任总统第一件事,就是宣布从这二个国家撤兵。
简而言之,就是美国将伊朗打下了,也还是目前伊拉克,阿富汗的状况。可以肯定的是,能够得到的可能还是失去的多。美国如今自己的石油产量,自己用不完而且出口。伊朗人也是非常聪明的,应该清楚的盘算到美国的心里想法和实力。所以伊朗经常公开军演示强,看上去美国好像没有办法。
㈥ 伊朗的石油为什么会受美国控制
伊朗的石油生产时不受美国控制的,美国控制的是关键的航道和市场。因为美国是如今蓝星上最强的国家,拥有最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所以它可以通过强大的金融市场控制国家原油价格,也可以管控其他国家与伊朗的原油贸易。在国际航道上,诸如波斯湾,印度洋,马六甲海峡地区布置重兵管控航道,这也就变相的控制了国家原油的价格与运输。
㈦ 伊朗的前身是波斯,为什么要改名为伊朗呢
因为伊朗这个名字比波斯更加有内涵,更加远古,更加强大,更加充满着荒蛮的气息,用了这个名字之后,感觉整个国家都像中国一样充满着神秘色彩了。
01波斯的起源
在很久很久以前,那时候的伊朗还被称之为波斯,因为那时候的波斯人建立过一个横跨了亚洲非洲欧洲三个大洲的古老帝国波斯帝国。对,你没有猜错,就是那个10多万人被斯巴达300勇士拦了好几天,最终导致整场战役失败的波斯帝国。
这一点和中国古代皇帝改年号有点相似,一朝天子一朝臣改个名号去去晦气,顺便展望一下未来,大致上就是这个意思。
㈧ 干旱的伊朗高原为何能孕育辉煌的波斯文明
波斯帝国作为公元前世界上的超级大国,其龙兴之地“伊朗高原”却是一块相当干旱崎岖的土地,其人口承载力显然不能与大河流域的诸文明相比,然而伊朗高原却有很强的防御性,有利于波斯人的内部整合和制度经济建设,厚积薄发,并养育波斯文明绵延数千年而不绝,可见这块“荒漠”并不那么简单。
占据伊朗高原意味着对东西两边都具有很强的地理优势,无论是长期扎根于此的波斯人、外来的希腊人、阿拉伯人、突厥人、蒙古人,要想建立庞大的帝国都不能缺少伊朗高原这一重要基地。如果将伊朗以西的西亚低地视为地中海世界,那么伊朗可能才是亚欧大陆陆上的最重要枢纽。
㈨ 伊朗为什么成了伊斯兰国家
萨珊王朝(224年-651年)
224年安息帝国的一个地方总督的儿子阿尔达希尔一世由于扩张地方势力而和帝国开始战争。经过两年的战争,推翻安息帝国并杀死国王,于226年正式建立萨珊王朝,首都泰西封。萨珊王朝因阿达希尔的祖父而命名。波斯自阿契美尼德帝国之后再次统一,被认为是第二个波斯帝国。萨珊帝国多次与罗马帝国开战,曾俘虏过一个罗马的皇帝。
萨珊帝国是一个高度中央集权的帝国,以琐罗亚斯德教为国教,全体人民分为教士、军人、文人、和平民四等。基督教中天主教被迫害,景教则得以发展。
由于对东罗马帝国的连年征战,萨珊帝国对臣民横征暴敛,同时加强对宗教的控制,造成暴乱迭起,在629年和642年,两任皇帝遇刺,又受到崛起中的阿拉伯帝国的攻击,帝国终于崩溃。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和波斯间的友好往来较频繁,《魏书》记载,波斯使臣来中国交聘达数十次之多,给北魏皇帝带来的各种礼品,有珍物、驯象等。1970年,在甘肃张掖大佛寺出土了六枚波斯萨珊王朝银币。帝国在632年起始被阿拉伯军队攻击,在651年灭亡后,萨珊王朝末代皇帝的儿子俾路斯曾逃到唐朝中国,请求唐高宗救兵抗击阿拉伯入侵,唐朝护送其返回今阿富汗锡斯坦一带于661年建立波斯督护府,但到663年终为阿拉伯所灭
637年,阿拉伯帝国的穆斯林军在卡迪西亚战役打败波斯萨珊王朝的军队,攻占其首都泰西封,开始了伊斯兰对波斯的征服,同时也终结了波斯地区的琐罗亚斯德教文化。
㈩ 为什么制裁伊朗
1,国际原子能机构理事会11月27日在中国和俄罗斯的支持下,以绝大多数票通过赞成制裁伊朗的决议案,以惩罚它暗地里兴建第二座铀加工设施。
2,奥巴马说,伊朗政府的政策和行动对美国的安全与利益构成严重威胁,为此美国对伊朗的制裁将延长一年。美国众议院10月14日以绝对多数票通过了一项制裁伊朗的法案,该法案将允许美国地方政府和一些基金会停止对和伊朗能源领域有业务往来企业的投资。
3,2008年3月3日联合国安理会以14票赞成、1票弃权的表决结果通过了关于伊朗核问题的第1803号决议,决定进一步加大对伊朗核计划及其相关领域的制裁,但同时表示将继续加大旨在解决伊朗核问题的外交努力。
伊朗核问题
伊朗核能源开发活动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当时得到美国及其他西方国家的支持。1980年美伊断交后,美国曾多次指责伊朗以“和平利用核能”为掩护秘密发展核武器,并对其采取“遏制”政策。
2003年初,伊朗宣布发现并提炼出能为其核电站提供燃料的铀后,美国对伊朗核能开发计划提出“严重质疑”,并多次警告伊朗停止与铀浓缩相关的活动,甚至威胁将伊朗核问题提交联合国安理会。
国际原子能机构也通过多项相关决议,要求伊朗与其合作,签署《不扩散核武器条约》附加议定书,终止铀浓缩活动。在国际社会,特别是在代表欧盟的法国、德国、英国积极斡旋下,伊朗采取了一系列积极举措。2003年12月18日,伊朗正式签署了《不扩散核武器条约》附加议定书。2004年4月,伊朗宣布暂停浓缩铀离心机的组装。
为说服伊朗彻底终止铀浓缩活动,德法英3国还与伊朗举行了多轮会谈,并于2004年11月初在巴黎初步达成协议。由于双方在关键问题上的分歧,巴黎协议未能得到落实。
为了打破伊朗核问题的僵局,去年12月,俄罗斯向伊朗递交了两国在俄境内建立铀浓缩联合企业的提议,以确保伊朗的核技术不会用于军事目的。但伊朗表示其铀浓缩活动必须在本国境内进行。
今年1月3日,伊朗宣布已恢复中止两年多的核燃料研究工作,并于10日在国际原子能机构的监督下揭掉了核燃料研究设施上的封条,正式恢复核燃料研究活动。此举引起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应。3月28日,安理会通过要求伊朗在30天内中止一切核活动的主席声明。
6月1日,俄罗斯、美国、中国、英国、法国和德国举行外长级会议,提出一项旨在解决伊朗核问题的新方案,并要求伊朗尽快对这一方案作出答复。伊朗认为,六国方案虽包含“积极措施”,但也有“模糊不清之处”,有待进一步探讨,并多次表示将在8月22日前对六国方案作出答复。
由于伊朗的消极反应,六国外长7月12日在巴黎发表声明,决定将伊朗核问题重新提交联合国安理会。尽管声明隐含制裁的威胁,伊朗依然重申,伊朗尊重国际法和国际准则,但决不放弃获得核技术的权利。
7月31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了关于伊朗核问题的第1696号决议,要求伊朗在8月31日之前暂停所有与铀浓缩相关的活动,并呼吁伊朗与国际原子能机构开展合作。但伊朗表示,伊朗的铀浓缩活动只会继续和扩大,不会中止。
伊朗核问题在2006年初成为美国伊朗关系的核心问题,并成为美国伊朗战争的潜在导火索。
伊朗核问题的历史与现状
1950年代开始核能源开发
1980年美伊断交,美国多次指责伊朗秘密发展核武器
2003年初伊朗宣布提炼出核电站燃料铀
2003年12月18日伊朗签署《不扩散核武器条约》附加议定书
2004年4月,宣布暂停组装浓缩铀离心机
2004年6月底,宣布恢复浓缩铀离心机的组装,但暂停提炼浓缩铀
2004年9月21日,宣布开始将37吨铀矿料中的一部分用于铀转化
2004年11月,德法英3国与伊朗在多轮会谈后在巴黎初步达成协议,德法英承诺提供核技术、核燃料和一座轻水反应堆
2004年11月22日,伊朗宣布中止铀浓缩
2006年1月10日,伊朗恢复中止了两年多的核燃料研究
2006年4月11日,伊朗宣布已成功生产出纯度3.5%的低纯度浓缩铀,成为国际核八强之一(五常任理事国,印巴,伊朗)
4月28日,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巴拉迪向该机构理事会和联合国安理会提交了关于伊朗核问题的报告。报告说,伊朗未能在联合国安理会规定的期限内中止铀浓缩活动,也没有和国际原子能机构核查人员进行全面合作。
2006年5月3日,中美法英德俄六国关于伊朗核问题的协商会议未能达成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