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老虎跟狮子打架谁比较厉害些
老虎更厉害。
世界上现存的老虎有许多亚种,比如华南虎,西伯利亚虎(东北虎),孟加拉虎,苏门答腊虎,印支虎等。其中西伯利亚虎最大,成年雄虎体长可达3.3米,体重300公斤以上。最大的老虎是在原苏联中亚一共和国捕获的,体长4米,体重780公斤,是普通狮虎的两倍!所以论体形,老虎是最大的猫科动物。
而目前狮子只有两个主要亚种:非洲狮和印度狮。(常说的美洲狮其实是美洲山猫之误,美洲狮是最大的猫属动物,它跟我们的家猫是同属一个属,亲缘关系更近。)其中印度狮体形较小,且数量已几近灭绝,我们常见到的是非洲狮。成年非洲公狮一般体长在2.3——2.7米,体重在250公斤左右。
由于动物的体形通常决定了他们的力量,所以成年东北虎,西伯利亚虎的绝对力量胜过大多数非洲狮。从外形而论,它们都有骇人的尖牙利齿,它们共同的特点是有强大的颚、裂齿,在咬合的时候有巨大的力量,而这巨大的力量就能用来杀死大型的动物。而细细论来,狮子,尤其是雄狮,其头脸由于鬃毛而夸张,身段反显得单薄;老虎的体魄雄浑,头面却稍嫌精巧。非洲公狮看上去十分威猛,全因一团鬃毛的缘故,所以视觉上头特别大,但是猎捕技能比较差,耐力速度也都很缺乏。而威猛的老虎成年后也有类似长毛,颜面颈脖处生出长毫,外形不输给公狮。而且从个体捕猎技能上来看,老虎力量速度兼备,能上树游泳,单独捕猎成功率很高,狮子则是群体作战,母狮的效率大大高于公狮。健美运动员身上的肌肉是非常非常结实,但是中国科学家在解剖东北虎的时候,发现它的肌肉一打开之后,比最好的健美运动员的肌肉还要好看,还要结实,肌纤维极为粗,浑身上下,很少能找到多余的脂肪,几乎很难见到脂肪,强壮的骨骼附有强大的肌肉,证明这种动物有极强的爆发力。虎的爆发力有过实证,在北京动物园狮虎山兽舍的水泥地面上有一道被东北虎抓裂的裂痕。剥掉皮的狮虎惊人的相似,而从解剖中发现,老虎心脏容量大于非洲狮。
地理环境的差异,决定了狮子老虎不同的战斗风格和作战策略。广袤的平原上,适合发挥群体的力量,锁定目标,以逸待劳。而丛林中,猎物容易闪避、躲藏和逃逸,对个体的搏击技能要求更高。狮子是战略家,老虎是战术家。
由于狮子、老虎不在同一地域环境中生活,似乎很难进行较量。在西方,狮子向来有兽王之称;而在中国,兽中之王则是老虎。据说古罗马时代,人们曾让狮子和老虎在竞技场中进行格斗表演,结果,每次都是老虎战胜了狮子。曾有前苏联科学家试验让两只同性同体形的成年饥饿的狮虎相斗,结果老虎胜出。有的地理学家和动物学家提出:我国云南一带远古时期也有狮子。但为何现在匿迹消踪了呢?老虎奋虎威将狮子逐出了生活条件舒适,方便的山林,将其赶到印度西北部、阿拉伯半岛和非洲的荒漠、草原上去饱尝颠沛流离之苦。从地理分布来讲,老虎以西伯利亚为基地足迹遍布欧亚大陆直至南亚次大陆,发展为孟加拉虎亚种、高加索虎亚种和华南虎亚种,只有大海阻止其进入美洲。部分个体跨过南海进入印尼群岛,发展为苏门达腊虎亚种。从极寒到极热显示顽强的适应力,虎单独活动,只有繁殖期雌雄才有几天相聚,由雌虎独立抚养幼崽。说明虎的生存能力强于狮。非洲狮从非洲大陆北上进入阿拉伯半岛又进入南亚次大。历史上在印度发生过狮虎的竞争,虽然没有留下文字记载,但是狮子最终退让到印度西北一隅(称亚洲狮),而孟加拉虎遍布南亚、东南亚是最终结果。
真实战例
狮虎格斗是有真实战例的。1995年10月,我国沿海某市一开放式动物园曾发生过东北虎咬死非洲狮的事件。某夜,分隔狮虎笼的闸门因故障打开了,出于大型食肉兽间的竞争原则,实力相当的食肉兽相遇后要么互相退让,如果没有退路就必须背水一战,结果,当工作人员赶到现场时,非洲雄狮已倒毙在虎区正中央!经调查,非洲狮是经充分准备后入侵虎区的,但结果却是让东北虎一击致命,东北虎首次攻击就击中非洲狮的咽喉要害,根本没给对手还手的机会!击毙对手后,东北虎还拖着比它重一倍的狮子走了30多米。
西伯利亚虎(东北虎)是体型最大的猫科动物,首先在体格上胜狮一筹。从捕猎技巧上说,虎向来是独来独往,捕猎都是*自己,单兵格斗能力自然很强;狮子的生存之道则是结群捕猎(狮子是猫科动物中唯一真正群居的动物),讲究协同作战能力,因此,一对一打,狮子决不是虎的对手。
在历史上,虎的分布一度远达土耳其,有西伯利亚虎、华南虎、印度虎、孟加拉虎、黑海虎、新疆虎、苏门达腊虎、爪哇虎、巴哩虎等亚种,但今天仅存前四个亚种。狮子的分布一度也很广,除非洲和印度外,还有希腊狮和伊朗狮两个亚种,其中伊朗狮和黑海虎还发生过激烈的生存竞争。
一般地说,食肉兽只捕猎体型小于它或与它相当的动物,对于与其实力相当的食肉兽,一般采取回避的原则,如虎遇到熊,尤其是最大的食肉兽――棕熊,一般都互相避让,但在印度,虎有时会捕猎小鳄鱼,印度虎甚至能从鳄鱼嘴里抢食物
不多说了肯定是老虎厉害~
2008-08-23 21:30:52 壮壮 我补充我补充,补充花边新闻:D
中国讲龙虎斗,偶尔提提狮子大开口。龙虎斗的缩影是猫和蛇见面就打,一岁小猫能使一米多长的蛇丧命。狮子也是猫科动物,但狮子是母系动物,多个雌狮组成不散群体,其中的雄狮会因各种情况脱离群体,之后新的雄狮加入。雄师头大,易被发现,不利于狩猎,所以,狮子狩猎主力是雌狮。
> 我来回应
Ⅱ 老虎厉害还是狮子厉害
老虎选择西伯利亚虎为代表,有时提一提孟加拉虎、华南虎;狮子以非洲狮为代表。
1、先比较体形和重量。
西伯利亚虎在老虎中体形最大,也比非洲狮略大。资料记载现存最大的猫科动物是前苏联中亚共和国猎取的雄性西伯利亚虎,体长5米(不计尾巴)、体重760千克,是普通西伯利亚虎或非洲狮的两倍。
孟加拉虎次之,和非洲狮相差不大。华南虎略小,但性情最暴烈。
2、再比较捕食技巧和在食物链中的地位。
西伯利亚虎在所有猫科动物中捕食技巧最高,这是因为其栖息地高寒恶劣,野兽稀少,无法承受捕食失败。西伯利亚虎在当地食物链中无可争议处于顶点,其猎物包括所有食草兽和食肉兽,大型且性情暴烈的食草兽如:马鹿、亚洲野猪;食肉兽如:亚洲棕熊、豹、亚洲黑熊、狼、猞猁、獾、狐。由于豹与虎食物相同,所以在虎的领地绝不允许豹的存在,因此捕食豹的几率很小,但有资料显示西伯利亚虎的粪便中发现过豹的毛发。亚洲棕熊尽管体形庞大也不是东北虎对手,雄性棕熊被虎偷袭的记载很多。而黑熊更不行了,在冬季冬眠的黑熊经常被虎从洞中挖出甚至没有机会抵抗。在北亚,狼群个体数量少,一般不超过7只,因此只能躲避虎。当然有很多传闻雄性野猪战胜西伯利亚虎,不过野猪是防御方,不被捕杀就是胜利,能击毙西伯利亚虎的记载太少。而且受伤致死的虎一般是老年、残疾虎(缺犬齿)或年青幼虎,无法捕食其它野兽,才不得不攻击战斗力很强的雄野猪。由于西伯利亚虎与人类生活区较远,所以西伯利亚虎对人类一般主动避让,不去招惹陌生的东西。
孟加拉虎和华南虎栖息地野兽相对丰富而与人类重叠,因此其捕食成功率不如西伯利亚虎,但是对人类危险最大。与人类斗争经验最丰富的是华南虎。华南虎是中国独有,与国人奋斗2000年,对如何攻击和躲避技巧最丰富,处境也最危险。1950~1960年代中国大规模捕杀华南虎,现在是比大熊猫还濒危且珍贵的物种。杀人最多的记录保持者是在印度的孟加拉虎,与印度人素质和当地环境有关。在当地食肉兽中豺对孟加拉虎和华南虎构成威胁,豺体型、攻击力不如狼,但群体数量比狼群更多且坚韧,又没有种族之分,不同豺群会配合攻击虎豹。在印度曾有一20只豺的豺群攻击一只成年雌性孟加拉虎,虎在第一次对抗中杀豺7只,伤6只,摧毁豺群的进攻力。但是残余豺群立刻召唤邻近领地的另一支豺群26只加入对虎的攻击,虎在第二次抵抗中杀4只、伤2只后,开始逃跑。豺群追击40千米,第三支小豺群加入堵截,最后近40只豺捕杀这只孟加拉虎。虎被吃掉一半,在最后战场又有7只豺被杀。中国也有传说豺是虎的克星。
非洲狮捕食能力很差,只能依靠群体伏击,只有在旱季走投无路时才攻击非洲象、犀牛、野牛,一般10只以上非洲狮一拥而上分割象群,由母狮在大象、野牛背后袭扰,雄狮正面攻击。雄狮单挑的几乎没有。单独非洲狮无力生存,被狮群驱逐的老年雄狮一般被鬣狗群捕杀或被三色豺捕杀。鬣狗群是报复,三色豺是谋杀,战术很象亚洲豺。伤人最多的非洲狮是19世纪乌干达修建铁路时的食人狮群,此狮群共捕杀100多名工人,最后被消灭,只留下两只哺乳期的幼狮被送到动物园。
3、比较齿、爪等硬件。
犬齿大小、颌骨硬度相差无几,爪的尖锐度相当。但是有学者推崇虎的爆发力,在北京动物园狮虎山兽舍的水泥地面上有一道被东北虎抓裂的裂痕。剥掉皮的狮虎惊人的相似,基本无法区分。从解剖中发现,老虎心脏容量大于非洲狮。
4、自然界中狮虎相遇的结果。
西伯利亚虎以西伯利亚为基地足迹遍布欧亚大陆直至南亚次大陆,发展为孟加拉虎亚种、高加索虎亚种和华南虎亚种,只有大海阻止其进入美洲。部分个体横渡大海进入印尼群岛,发展为苏门达腊虎亚种。从极寒到极热显示顽强的适应力,虎是单独活动,只有繁殖期雌雄才有几天相聚,由雌虎独立抚养幼崽。说明虎的生存能力强于非洲狮。
非洲狮从非洲大陆北上进入阿拉伯半岛又进入南亚次大陆。历史上在印度发生过狮虎的竞争,虽然没有留下文字记载,但是狮子退让到印度西北一隅(称亚洲狮),而孟加拉虎遍布南亚、东南亚是最终结果。
在历史上,狮子的分布一度非常广,除非洲和印度外,还有希腊狮和伊朗狮(西亚狮)两个亚种,其中伊朗狮和里海虎还发生过激烈的生存竞争。
狮虎格斗是有真实战例的。1995年10月,我国沿海某市一开放式动物园曾发生过东北虎咬死非洲狮的事件。某夜,分隔狮虎笼的闸门因故障打开了,出于大型食肉兽间的竞争原则,实力相当的食肉兽相遇后要么互相退让,如果没有退路就必须背水一战,结果,当工作人员赶到现场时,非洲雄狮已倒毙在虎区正中央!经调查,非洲狮是经充分准备后入侵虎区的,但结果却是让东北虎一击致命,东北虎首次攻击就击中非洲狮的咽喉要害,根本没给对手还手的机会!击毙对手后,东北虎还拖着比它重一倍的狮子走了30多米。
东北虎是体型最大的猫科动物,首先在体格上胜狮一筹。从捕猎技巧上说,虎向来是独来独往,捕猎都是靠自己,单兵格斗能力自然很强;狮子的生存之道则是结群捕猎,讲究协同作战能力,因此,一对一打,狮子决不是虎的对手。
一般地说,食肉兽只捕猎实力小于它或与它相当的食草动物,对于与其实力相当的食肉兽,一般采取回避的原则,如虎遇到熊,尤其是大棕熊,一般都互相避让,但在印度,虎有时会捕猎小鳄鱼,孟加拉虎甚至能从鳄鱼嘴里抢食物。
有比狮子大的老虎,也有比老虎大的狮子。雄狮头部外观雄壮,尤其是一副鬃毛显得威风凛凛,看上去似乎比虎大,其实狮子的体型是比较消瘦的;而老虎的头部虽然不显得那么大,但躯体却很壮实,并不像很多人认为的那样就比狮子小。
如今,狮子和老虎的自然分布区相互隔离,野生环境下狮子老虎不可能碰到一起干架。现在多认为中国南方发现的亚洲古猫化石才是老虎的直系祖先,然后再向北向西向南迁徙发展,演变为不同亚种,遍布几乎整个亚洲。而狮子,有看法认为史前时代曾一度遍布南欧、亚洲大部和北美地区。因而在古代的中西亚,狮子老虎的分布区是重叠的。
而到了今天,野生狮子在亚洲大陆几乎消失,只有在印度西北的吉尔丛林区一隅才能见到狮子的踪影,老虎则成为亚洲猛兽的代表,分布在东北亚至南亚的广大地区,包括印度的大部分地区都能看到老虎。这是狮子战斗力不如老虎强大的结果吗?
我认为不是。
成年狮子一般由母狮负责捕猎,雄狮负责保卫领地,所以一般雄狮是坐享其成的,比较懒惰。而老虎则是单独行动,机警狡猾,灵活性好。体格上比较,一些种类的雄虎和雄狮不相上下,但单打独斗,狮子败给老虎的概率比较大。在古罗马斗兽场,经常上演狮虎搏斗的比赛,结果往往是老虎获胜(图119,古斗兽场上的狮虎搏斗)。不过,在自然环境下,狮子老虎要打架,单挑的机会很少,因为狮子通常都是群体行动,而老虎独来独往,一旦群殴,孤家寡人的老虎肯定要吃亏,所以,从社会学角度讲,狮子要比老虎强大。
为什么在印度出现狮子退让老虎的情况呢?我觉得,有两方面原因:
1、环境影响。
狮子发源于非洲原野、老虎发源于东亚山林,它们首先是最适应原产地的环境气候,然后才逐渐向外扩展。狮子的群体构成和捕猎习性都适合于广阔的原野,而南亚次大陆的山地丛林,则显然更适合于老虎的生存竞争。反过来说,狮虎竞争时间有万年以上,既然老虎强大到使狮子节节后退,为什么没一只虎能进入非洲呢?其实,到了西亚和阿拉伯地区,就变成狮子占据地利,坦荡高原和戈壁沙漠有利于狮子发挥群体优势,使得老虎止步不前了。
2、人类活动的影响,这是不可忽视的。
看看印度的历史就知道,在西方人到来以前,外敌入侵都是从西北部进入印度次大陆的,这正是狮子进入印度的途径,也是印度文明较早的发源地,同时也成为印度自然环境恶化最严重的地区。换句话说,狮子的生存地盘受人为因素干扰比较大。而印度人不管是原来的佛教还是后来的印度教,都不主张杀生,因而其他地区的野生动物(包括虎)受人类影响较小,这也就是为什么如今印度依然拥有大量种类繁多的珍禽异兽、而被称作是“野生动物王国”的原因。所以印度的老虎分布范围大于狮子就不奇怪了。
总之,地理环境的差异,决定了狮子老虎不同的战斗风格和作战策略。广袤的平原上,适合发挥群体的力量,锁定目标,以逸待劳。丛林中,猎物容易闪避、躲藏和逃逸,对个体的搏击技能要求更高。这样说一点不过分:狮子是战略家,老虎是战术家。战略家吃饱了就睡,养精蓄锐,世称“睡狮”;战术家则刻苦练功,会游泳和各式摸爬滚打的技巧,有不耻下问向猫学艺的传说。硬逼着狮子老虎决一死战,那么打群架老虎肯定斗不过狮子,个对个狮子很难赢得了老虎。在亚洲的崇山峻岭,善于利用地形造势的老虎居上风;换了非洲的一马平川,擅长组织围攻的狮子占优势。
郑州市新郑龙湖野生动物散养园曾发生过狮虎大战的惊险一幕。最后,管理员们不得不以一头山羊作诱饵,吸引老虎的注意力,才使战败的侵略者——狮子得以“安全撤军”。
这是从新闻报纸上摘录的内容:
12月7日上午9时左右,一头狮子偷偷侵入虎区。母虎“长尾”刚刚睁开惺忪的睡眼,突然看到一只狮子正张着血盆大口奔自己而来。它大吃一惊,转身便逃,直退到“丈夫”身边,才稍稍稳住了心神。有了“丈夫”作后盾,“长尾”恼羞成怒,一回身,向着追过来的狮子猛扑过去,使出看家的本领,与那头狮子打作一团。狮子几次去咬“长尾”的咽喉,都被“长尾”灵巧地躲了过去。一阵撕咬后,狮子不但没有占到便宜,而且身上还留下了两道长长的血口。
当管理员们开着两辆救援车赶到时,狮虎大战的第一回合已经结束。战败的狮子退到了墙角,趴在地上边舔着流血的前爪,边低声地咆哮。两只老虎基本上没有损伤,母虎在狮子的正面虎视眈眈,寻找进攻的机会,而公虎则迂回到侧翼,封住了狮子的退路。救援车几次冲上去,想为狮子打开一条通往狮区的生路。可是,那两只老虎始终占据着狮子的逃生要道,似乎非置其于死地不可。僵持了一会儿,狮子好象恢复了一些体力,站起身来,准备拼死一搏。这时,管理员情急生智,将一只山羊赶入虎区。还没有吃早餐的“长尾”一个饿虎扑羊,就将这只山羊按于爪下。趁这个机会,那只狮子逃回了狮区。
事后分析,这只狮子可能是在早上散养园的一辆工作车进入猛兽区检查时,悄悄跟在车子后面侵入老虎们的领地的。
猫
两者类型不同:狮是领袖型的猛兽,虎是英雄型猛兽。西伯利亚虎最厉害,是无可争议的猫科动物之王、陆上猛兽至尊。论单挑战斗力,西伯利亚虎强于孟加拉虎。孟加拉虎与非洲狮应实力相当,但孟加拉虎更矫健灵活。
Ⅲ 到底是老虎厉害还是狮子厉害呢(⊙o⊙)
狮虎格斗是有真实战例的。1995年10月,我国沿海某市一开放式动物园曾发生过东北虎咬死非洲狮的事件。某夜,分隔狮虎笼的闸门因故障打开了,出于大型食肉兽间的竞争原则,实力相当的食肉兽相遇后要么互相退让,如果没有退路就必须背水一战,结果,当工作人员赶到现场时,非洲雄狮已倒毙在虎区正中央!经调查,非洲狮是经充分准备后入侵虎区的,但结果却是让东北虎一击致命,东北虎首次攻击就击中非洲狮的咽喉要害,根本没给对手还手的机会!击毙对手后,东北虎还拖着比它重一倍的狮子走了30多米。
西伯利亚虎(东北虎)是体型最大的猫科动物,首先在体格上胜狮一筹。从捕猎技巧上说,虎向来是独来独往,捕猎都是靠自己,单兵格斗能力自然很强;狮子的生存之道则是结群捕猎(狮子是猫科动物中唯一真正群居的动物),讲究协同作战能力,因此,一对一打,狮子决不是虎的对手。
在历史上,虎的分布一度远达土耳其,有西伯利亚虎、华南虎、印度虎、孟加拉虎、黑海虎、新疆虎、苏门达腊虎、爪哇虎、巴哩虎等亚种,但今天仅存前四个亚种。狮子的分布一度也很广,除非洲和印度外,还有希腊狮和伊朗狮两个亚种,其中伊朗狮和黑海虎还发生过激烈的生存竞争。
一般地说,食肉兽只捕猎体型小于它或与它相当的动物,对于与其实力相当的食肉兽,一般采取回避的原则,如虎遇到熊,尤其是最大的食肉兽——棕熊,一般都互相避让,但在印度,虎有时会捕猎小鳄鱼,印度虎甚至能从鳄鱼嘴里抢食物。狮子被人称为“非洲霸主”,老虎则号称“兽中之王”,都是大名鼎鼎的超级猛兽,但它们之间谁更厉害一些呢?
在自然条件下,两者不可能有打架的机会,因为老虎生活在亚洲,而狮子在非洲称王称霸,彼此见不着面。尽管如此,科学家还是根据它们的科学家认为,如果狮子老虎是一对一进行搏斗,老虎可能更强悍一些。因为老虎在灵敏性、耐力和体重方面,都要胜过狮子一筹,尤其是东北虎,体重达到180千克,而狮子通常只有 100千克,两者几乎相差一倍。
但是从群体作战的角度看,狮子要比老虎强大。因为狮子喜欢集群活动,而老虎总是独来独往。我们知道,合群是一种强大的象征,如果双方发生冲突,一群狮子对付一只老虎,胜利者当然是狮子了。
现在,我们虽然不能亲眼目睹狮子老虎的搏斗,但在很久以前的古罗马时代,人们曾让狮子和老虎在竞技场中进行格斗表演,结果,每次都是老虎战胜了狮子。
Ⅳ 老虎和狮子哪个厉害
这个问题一直困扰很多人的童年。 老虎选择西伯利亚虎为代表,有时提提印度虎-孟加拉虎、中国虎-华南虎;狮子以非洲狮为代表。 先比较体形和重量。 西伯利亚虎在老虎中体形最大,也比非洲狮略大。资料记载现存最大的猫科动物是前苏联中亚共和国猎取的西伯利亚虎,雄性、体长5米(不计尾巴)、体重760公斤,是普通西伯利亚虎或非洲狮的两倍。 孟加拉虎次之,也比非洲狮略小。孟加拉虎体重300公斤,体长3米。 华南虎更小,体长2.5米,体重200-250公斤。但性情最暴烈。 非洲狮:雄性体重350-400公斤,身长3.5米。 再比较捕食技巧和在食物链中的地位。 西伯利亚虎在所有猫科动物中捕食技巧最高,这是因为其栖息地高寒恶劣,野牲稀少,无法承受捕食失败。西伯利亚虎在当地食物链中无可争议处于顶点,其猎物包括所有食草兽和食肉兽,大型且性情暴烈的食草兽如:马鹿、亚洲野猪。食肉兽如:亚洲棕熊、豹、亚洲黑熊、狼、猞狸、獾、狐。由于豹与虎食物相同,所以在虎的领地绝不允许豹存在,因此捕食豹的几率很小,但有资料显示西伯利亚虎的粪便中发现豹的毛发。亚洲棕熊尽管体形庞大也不是东北虎对手,雄性棕熊被虎偷袭的记载很多。而黑熊更不行了,在冬季冬眠的黑熊经常被虎从洞中挖出甚至没有机会抵抗。在北亚狼群个体数量少,一般不超过7只,因此只能躲避虎。当然有很多传闻雄性野猪战胜东北虎,不过野猪是防御方,不被捕杀是胜利,能击毙西伯利亚虎的记载太少。而且受伤致死的虎一般是老年、残疾虎(缺犬齿)或年青幼虎,无法捕食其他野牲,才不得不攻击战力很强的雄野猪。由于西伯利亚虎(我国称东北虎)与人类生活区较远,所以西伯利亚虎对人类一般主动避让,不去招惹陌生的东西。 孟加拉虎和华南虎栖息地野牲相对丰富而与人类重叠,因此其捕食成功率不如西伯利亚虎,但是对人类危险最大。与人类斗争经验最丰富的是华南虎。华南虎是中国独有,与国人奋斗2000年,对如何攻击和躲避技巧最丰富,所以处境最危险。50-60年代中国大规模捕杀华南虎,现在是比大熊猫还危险且珍贵的物种。杀人最多的记录保持者是在印度的孟加拉虎,与印度人素质和当地环境有关。在当地食肉兽中豺对孟加拉虎和华南虎构成威胁,豺攻击力不如狼,但群体比狼群更多且坚韧又没有种族之分,不同豺群会配合攻击虎豹。在印度曾有20只豺群攻击一只成年雌性孟加拉虎,虎在第一次对抗中杀豺7只,伤6只,摧毁豺群的进攻力。但是残余豺群立刻召唤邻近领地的另一支豺群-26只豺加入对虎的攻击,虎在第二次抵抗中杀4只,伤2只后,开始逃跑。豺群追击40公里,第三支小豺群加入堵截,最后近40只豺捕杀这只孟加拉虎。虎被吃掉一半,在最后战场又有7只豺被杀。中国也有传说-豺是虎克星。但是亚洲象和亚洲犀牛、野牛不是孟加拉虎的对手。成年雄性亚洲象可以自保,但绝不主动攻击老虎与非洲象相反,而且雌性亚洲象无力抵抗孟加拉虎。 非洲狮捕食能力很差只能依*群体伏击,只有在旱季走头无路时才攻击非洲象、犀牛、野牛,一般10只以上非洲狮一拥而上分割象群,由母狮在大象、野牛背后袭扰,雄狮正面攻击。雄狮单挑的几乎没有。单独非洲狮无力生存,被狮群驱逐的老年雄狮一般被?狗群捕杀或被三色豺捕杀。?狗群是报复,三色豺是谋杀-战术很象亚洲豺。伤人最多的非洲狮是修建铁路时的狮群,此狮群6-7只共捕杀200多名工人(有误),最后被消灭只留下两只哺乳期的幼狮被送到动物园。 比较齿、爪等硬件。 犬齿大小、颌骨硬度相差无几;爪的尖锐度相当。但是有学者推崇虎的爆发力,在北京动物园狮虎山兽舍的水泥地面上有一道被东北虎抓裂的裂痕。剥掉皮的狮虎惊人的相似,基本无法区分。从解剖中发现,老虎心脏容量大于非洲狮。 自然界中狮虎相遇的结果。 西伯利亚虎以西伯利亚为基地足迹遍布欧亚大陆直至南亚次大陆,发展为孟加拉虎亚种、高加索虎亚种和华南虎亚种,只有大海阻止其进入美洲。部分个体横渡南海进入印尼群岛,发展为苏门达腊虎亚种。从极寒到极热显示顽强的适应力,虎是单独活动,只有繁殖期雌雄才有几天相聚,由雌虎独立抚养幼崽。说明虎的生存能力强于非洲狮。 非洲狮从非洲大陆北上进入阿拉伯半岛又进入南亚次大陆。历史上在印度发生过狮虎的竞争,虽然没有留下文字记载,但是非洲狮退让到印度西北一隅(称亚洲狮),而孟加拉虎遍布南亚、东南亚是最终结果。 中国稀有虎种 最有传奇色彩的是中国黑虎又称兰虎。清末被传教士发现于西苑(与中国麋鹿同地),后向看守官员行贿得到两张黑蓝色虎皮。但一直不能得到活体,被认为是皇家圈养的变异个体,随麋鹿在中国灭绝或不承认黑蓝虎的存在。但是在上世纪70年代,一农民在京郊十三陵发现一只黑蓝色成年虎,70年代末在京郊密云山区发现两只黑蓝虎幼崽,说明经过近70年战乱在北京居然保存下黑蓝虎种群,令人不可思议。可惜再没听说黑蓝虎的后续消息。当地山民认为黑虎是明清皇陵的守护神,增加几多神秘……。 真实战例 狮虎格斗是有真实战例的。1995年10月,我国沿海某市一开放式动物园曾发生过东北虎咬死非洲狮的事件。某夜,分隔狮虎笼的闸门因故障打开了,出于大型食肉兽间的竞争原则,实力相当的食肉兽相遇后要么互相退让,如果没有退路就必须背水一战,结果,当工作人员赶到现场时,非洲雄狮已倒毙在虎区正中央!经调查,非洲狮是经充分准备后入侵虎区的,但结果却是让东北虎一击致命,东北虎首次攻击就击中非洲狮的咽喉要害,根本没给对手还手的机会!击毙对手后,东北虎还拖着比它重一倍的狮子走了30多米。 西伯利亚虎(东北虎)是体型最大的猫科动物,首先在体格上胜狮一筹。从捕猎技巧上说,虎向来是独来独往,捕猎都是*自己,单兵格斗能力自然很强;狮子的生存之道则是结群捕猎(狮子是猫科动物中唯一真正群居的动物),讲究协同作战能力,因此,一对一打,狮子决不是虎的对手。 在历史上,虎的分布一度远达土耳其,有西伯利亚虎、华南虎、印度虎、孟加拉虎、黑海虎、新疆虎、苏门达腊虎、爪哇虎、巴哩虎等亚种,但今天仅存前四个亚种。狮子的分布一度也很广,除非洲和印度外,还有希腊狮和伊朗狮两个亚种,其中伊朗狮和黑海虎还发生过激烈的生存竞争。 一般地说,食肉兽只捕猎体型小于它或与它相当的动物,对于与其实力相当的食肉兽,一般采取回避的原则,如虎遇到熊,尤其是最大的食肉兽――棕熊,一般都互相避让,但在印度,虎有时会捕猎小鳄鱼,印度虎甚至能从鳄鱼嘴里抢食物 不多说了肯定是老虎厉害~
Ⅳ 老虎和狮子打到底谁最厉害
自然界中狮虎相遇的结果 西伯利亚虎以西伯利亚为基地足迹遍布欧亚大陆直至南亚次大陆,发展为孟加拉虎亚种、高加索虎亚种和华南虎亚种,只有大海阻止其进入美洲。部分个体横渡南海进入印尼群岛,发展为苏门达腊虎亚种。从极寒到极热显示顽强的适应力,虎是单独活动,只有繁殖期雌雄才有几天相聚,由雌虎独立抚养幼崽。说明虎的生存能力强于非洲狮。 非洲狮从非洲大陆北上进入阿拉伯半岛又进入南亚次大陆。历史上在印度发生过狮虎的竞争,虽然没有留下文字记载,但是非洲狮退让到印度西北一隅(称亚洲狮),而孟加拉虎遍布南亚、东南亚是最终结果。 真实战例: 狮虎格斗是有真实战例的。1995年10月,我国沿海某市一开放式动物园曾发生过东北虎咬死非洲狮的事件。某夜,分隔狮虎笼的闸门因故障打开了,出于大型食肉兽间的竞争原则,实力相当的食肉兽相遇后要么互相退让,如果没有退路就必须背水一战,结果,当工作人员赶到现场时,非洲雄狮已倒毙在虎区正中央!经调查,非洲狮是经充分准备后入侵虎区的,但结果却是让东北虎一击致命,东北虎首次攻击就击中非洲狮的咽喉要害,根本没给对手还手的机会!击毙对手后,东北虎还拖着比它重一倍的狮子走了30多米。 西伯利亚虎(东北虎)是体型最大的猫科动物,首先在体格上胜狮一筹。从捕猎技巧上说,虎向来是独来独往,捕猎都是*自己,单兵格斗能力自然很强;狮子的生存之道则是结群捕猎(狮子是猫科动物中唯一真正群居的动物),讲究协同作战能力,因此,一对一打,狮子决不是虎的对手。 在历史上,虎的分布一度远达土耳其,有西伯利亚虎、华南虎、印度虎、孟加拉虎、黑海虎、新疆虎、苏门达腊虎、爪哇虎、巴哩虎等亚种,但今天仅存前四个亚种。狮子的分布一度也很广,除非洲和印度外,还有希腊狮和伊朗狮两个亚种,其中伊朗狮和黑海虎还发生过激烈的生存竞争。 一般地说,食肉兽只捕猎体型小于它或与它相当的动物,对于与其实力相当的食肉兽,一般采取回避的原则,如虎遇到熊,尤其是最大的食肉兽――棕熊,一般都互相避让,但在印度,虎有时会捕猎小鳄鱼,印度虎甚至能从鳄鱼嘴里抢食物。 国外曾做过一项试验:让体重各二百五十公斤的雄性狮子和老虎进行较量。笼子的中间放着一盆血淋淋的牛肉,赛前将狮子、老虎饿上两天。两兽饥饿已极,一场不可避免的搏斗出现了。起初,由于狮子体大且力猛,老虎吃了点亏,但后来老虎的耐力以及后腿的力量显示出来,渐渐?有优势,突然,老虎猛地咬住狮子的鬃毛,奋力一掷,竟将狮子甩出二十多米远,狮子这时已经受伤,呻吟不已,无法再斗,老虎也已筋疲力尽,难以咬死狮子,于是独享美餐。 有几点,希望你能够引起重视。 1、关于咬合力的问题。目前,比较统一的观点是狮与虎的咬合力差不多,也有的说虎的咬合力比狮稍强。咬合力与战斗力有关,但在差不多的情况下,基本不影响最终的战斗结果。尽管有证据证明,虎的犬齿比狮稍长,但我也不认为其对战斗结果会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2、关于体型及智力对比。 (1)西伯利亚虎比非洲狮要重40公斤左右,长40厘米左右。也就是说,身高体重都要比狮强壮些。孟加拉虎也比狮略长略重。其他虎比非洲狮略小。身高体重的增大,可以保证其具备更大的力量优势。 (2)虎的心脏容量比狮略大,这比咬合力要关键些,也能够保证虎比狮更能持续地战斗和捕食。 (3)虎的智力比狮略高。这保证了虎可以谨慎地投入战斗,所以,我们可以看到,虎对不同的猎物采取了不同的捕食方式,这尽管不代表狮一定做不到,但从这方面来看,我认为虎比狮做得更好。 (4)虎的腿部力量比狮略大。这与其生存环境处于山地,需要时时跳跃以及从亚成年始即自主捕食有关。所以,国内经常可见虎跃出铁笼的报道。另外,虎的前爪力量也比狮要大,这从西伯利亚虎可以爬树而一般的非洲雄狮基本不会爬树(尽管虎比狮体重大,但其前爪更有力,所以,能够爬上树)得到证明。 (5)虎的柔韧性较好。这主要与其身体条件有关,与狮比较,虎比较细长,其柔韧性要更好一些。 3、狮与虎的战斗方式。通过观看视频,同时参照狮狮搏斗及虎虎搏斗的图片,可以得出双方基本的作战方式,即后腿直立,用前爪对攻,使用的爪术基本为左右摆拳和下压拳,其中,左右摆拳使用得最多。由于虎战斗位置较高,可以有效地保证其自上而下地击打,同时,较大的腿部力量,也保证了其移动的灵活性。如果双方对攻的话,狮由于处于较低的位置,比较容易吃亏。这从视频以及狮虎斗的图片中可以得到证明。 4、虎与狮交战的历史经验。从目前来看,比较权威的有古罗马记录(可查),虎胜。朝鲜的两个视频(可看),虎处于优势,另外,还有相关的报到,所以,基本上,虎处于获胜比例较高的地位。 5、关于狮与虎一生与同类作战的次数。这与密度相关,虎是独居,应以个体为一个作战单位,狮是群居,应以群为单位(群内不会搏斗)或以群与流浪狮的个体总数为单位。总体而言,孟加拉虎的作战密度大于非洲狮,而西伯利亚虎的作战密度小于非洲狮。 6、关于脂肪问题。两者应当差不多。谁处于热带、谁处于寒带并不能够决定谁的脂肪多,谁的脂肪少,脂肪的多少,主要还是与其饮食习惯和是否经常活动有关,如果你吃得少或总吃低热量的食品(比如南方人),你就会较瘦弱,这与地理位置无关,我也从未听说过地理位置决定胖瘦的证据。从这点来看,虎需要自己捕食,所以,活动量要超过雄狮,其脂肪含量应当比雄狮低一些。 7、关于雄狮鬓毛在战斗中的作用。已有的证据表明,经过美国科学家十余年的研究(有录像及报到证明),雄狮鬓毛对性选择上具有一定作用,雌狮喜欢黑长鬓毛的雄狮,但鬓毛为较大的热源,对战斗反而起到了反作用。 8、关于雄狮的战斗精神。雄狮确实具有领导才能和无畏的精神,这方面,虎有一定的差距。记得有段研究结论提到,虎是唯一在捕食前小心翼翼评估对手的动物,所以,有经验的猎人在对付虎时,往往可以从其最后攻击时的犹豫停顿(评估对手)而开枪杀死他,尽管我相信,狮在攻击时,也会评估对手,但不会象虎那样小心翼翼。 9、综合来看。虎确实占有一定的优势。对狮虎斗来讲,狮较好的进攻机会就是乘虎在评估时(尚未决定是否进攻或后退)时发动进攻,可能把虎赶跑,但如果其攻击到了虎,或者虎经评估后认为可以一战的话,狮就极其危险了,必竟,虎具备绝地反击的先决条件-身体优势。当然,如果是马戏团中,母虎居多(雄狮与雌狮从外表看很明显,但公虎或母虎除了体形外,花色不明显),也存在输给雄狮的可能。
Ⅵ 老虎和狮子哪个厉害
还明确的告诉你勒、~~~~~~~~~~这个真不能比,不过我在哪看到人家发的还蛮有道理·
为什么自古就多老虎的中国传统会认为狮吃老虎?来源是这样的:狮虎在自然界生活区域不同,基本没有机会进行的较量,但是人类却使得它们走到了一起,如同西方的罗马帝国,中国古代宫廷同样拥有大量的珍贵猛兽,它们是各个地方和周边国家进贡来的,皇亲国戚们闲来无事,也喜欢搞些乐子,猛兽互搏自然是少不了的,中国传统中的百兽之王老虎和番邦来的狮子究竟谁更厉害自然也是人们最感兴趣的,遗憾的是由于在斗兽中老虎一再败给狮子,才有了这样的结论,而打败老虎的不是现在的非洲狮,而是体型还要小些的伊朗狮和印度狮,因为古代中国能经常得到的是波斯进贡的伊朗狮和天竺进贡的印度狮,体形比当时的老虎小,所以李时珍在《本草》中写到“狮,类虎而较小……”,可就是这个“类虎而较小”的伊朗狮和印度狮,却还是让老虎成为他们的手下败酱,最终就形成了狮子吃老虎的说法
Ⅶ 老虎与狮子到底谁更厉害
狮子吼声大,但没有大的威慑力,老虎的吼声中有一种人类无法听到的声音,可以使猎物无法移动,老虎更厉害
老虎选择西伯利亚虎为代表,有时提一提孟加拉虎、华南虎;狮子以非洲狮为代表。
1、先比较体形和重量。
西伯利亚虎在老虎中体形最大,也比非洲狮略大。资料记载现存最大的猫科动物是前苏联中亚共和国猎取的雄性西伯利亚虎,体长5米(不计尾巴)、体重760千克,是普通西伯利亚虎或非洲狮的两倍。
孟加拉虎次之,和非洲狮相差不大。华南虎略小,但性情最暴烈。
2、再比较捕食技巧和在食物链中的地位。
西伯利亚虎在所有猫科动物中捕食技巧最高,这是因为其栖息地高寒恶劣,野兽稀少,无法承受捕食失败。西伯利亚虎在当地食物链中无可争议处于顶点,其猎物包括所有食草兽和食肉兽,大型且性情暴烈的食草兽如:马鹿、亚洲野猪;食肉兽如:亚洲棕熊、豹、亚洲黑熊、狼、猞猁、獾、狐。由于豹与虎食物相同,所以在虎的领地绝不允许豹的存在,因此捕食豹的几率很小,但有资料显示西伯利亚虎的粪便中发现过豹的毛发。亚洲棕熊尽管体形庞大也不是东北虎对手,雄性棕熊被虎偷袭的记载很多。而黑熊更不行了,在冬季冬眠的黑熊经常被虎从洞中挖出甚至没有机会抵抗。在北亚,狼群个体数量少,一般不超过7只,因此只能躲避虎。当然有很多传闻雄性野猪战胜西伯利亚虎,不过野猪是防御方,不被捕杀就是胜利,能击毙西伯利亚虎的记载太少。而且受伤致死的虎一般是老年、残疾虎(缺犬齿)或年青幼虎,无法捕食其它野兽,才不得不攻击战斗力很强的雄野猪。由于西伯利亚虎与人类生活区较远,所以西伯利亚虎对人类一般主动避让,不去招惹陌生的东西。
孟加拉虎和华南虎栖息地野兽相对丰富而与人类重叠,因此其捕食成功率不如西伯利亚虎,但是对人类危险最大。与人类斗争经验最丰富的是华南虎。华南虎是中国独有,与国人奋斗2000年,对如何攻击和躲避技巧最丰富,处境也最危险。1950~1960年代中国大规模捕杀华南虎,现在是比大熊猫还濒危且珍贵的物种。杀人最多的记录保持者是在印度的孟加拉虎,与印度人素质和当地环境有关。在当地食肉兽中豺对孟加拉虎和华南虎构成威胁,豺体型、攻击力不如狼,但群体数量比狼群更多且坚韧,又没有种族之分,不同豺群会配合攻击虎豹。在印度曾有一20只豺的豺群攻击一只成年雌性孟加拉虎,虎在第一次对抗中杀豺7只,伤6只,摧毁豺群的进攻力。但是残余豺群立刻召唤邻近领地的另一支豺群26只加入对虎的攻击,虎在第二次抵抗中杀4只、伤2只后,开始逃跑。豺群追击40千米,第三支小豺群加入堵截,最后近40只豺捕杀这只孟加拉虎。虎被吃掉一半,在最后战场又有7只豺被杀。中国也有传说豺是虎的克星。
非洲狮捕食能力很差,只能依靠群体伏击,只有在旱季走投无路时才攻击非洲象、犀牛、野牛,一般10只以上非洲狮一拥而上分割象群,由母狮在大象、野牛背后袭扰,雄狮正面攻击。雄狮单挑的几乎没有。单独非洲狮无力生存,被狮群驱逐的老年雄狮一般被鬣狗群捕杀或被三色豺捕杀。鬣狗群是报复,三色豺是谋杀,战术很象亚洲豺。伤人最多的非洲狮是19世纪乌干达修建铁路时的食人狮群,此狮群共捕杀100多名工人,最后被消灭,只留下两只哺乳期的幼狮被送到动物园。
3、比较齿、爪等硬件。
犬齿大小、颌骨硬度相差无几,爪的尖锐度相当。但是有学者推崇虎的爆发力,在北京动物园狮虎山兽舍的水泥地面上有一道被东北虎抓裂的裂痕。剥掉皮的狮虎惊人的相似,基本无法区分。从解剖中发现,老虎心脏容量大于非洲狮。
4、自然界中狮虎相遇的结果。
西伯利亚虎以西伯利亚为基地足迹遍布欧亚大陆直至南亚次大陆,发展为孟加拉虎亚种、高加索虎亚种和华南虎亚种,只有大海阻止其进入美洲。部分个体横渡大海进入印尼群岛,发展为苏门达腊虎亚种。从极寒到极热显示顽强的适应力,虎是单独活动,只有繁殖期雌雄才有几天相聚,由雌虎独立抚养幼崽。说明虎的生存能力强于非洲狮。
非洲狮从非洲大陆北上进入阿拉伯半岛又进入南亚次大陆。历史上在印度发生过狮虎的竞争,虽然没有留下文字记载,但是狮子退让到印度西北一隅(称亚洲狮),而孟加拉虎遍布南亚、东南亚是最终结果。
上述文字是我曾经看过的正式资料,时间久了记不清楚,数据可能有错,但绝不是杜撰。
h__l
在历史上,狮子的分布一度非常广,除非洲和印度外,还有希腊狮和伊朗狮(西亚狮)两个亚种,其中伊朗狮和里海虎还发生过激烈的生存竞争。
狮虎格斗是有真实战例的。1995年10月,我国沿海某市一开放式动物园曾发生过东北虎咬死非洲狮的事件。某夜,分隔狮虎笼的闸门因故障打开了,出于大型食肉兽间的竞争原则,实力相当的食肉兽相遇后要么互相退让,如果没有退路就必须背水一战,结果,当工作人员赶到现场时,非洲雄狮已倒毙在虎区正中央!经调查,非洲狮是经充分准备后入侵虎区的,但结果却是让东北虎一击致命,东北虎首次攻击就击中非洲狮的咽喉要害,根本没给对手还手的机会!击毙对手后,东北虎还拖着比它重一倍的狮子走了30多米。
东北虎是体型最大的猫科动物,首先在体格上胜狮一筹。从捕猎技巧上说,虎向来是独来独往,捕猎都是靠自己,单兵格斗能力自然很强;狮子的生存之道则是结群捕猎,讲究协同作战能力,因此,一对一打,狮子决不是虎的对手。
一般地说,食肉兽只捕猎实力小于它或与它相当的食草动物,对于与其实力相当的食肉兽,一般采取回避的原则,如虎遇到熊,尤其是大棕熊,一般都互相避让,但在印度,虎有时会捕猎小鳄鱼,孟加拉虎甚至能从鳄鱼嘴里抢食物。
砖
有比狮子大的老虎,也有比老虎大的狮子。雄狮头部外观雄壮,尤其是一副鬃毛显得威风凛凛,看上去似乎比虎大,其实狮子的体型是比较消瘦的;而老虎的头部虽然不显得那么大,但躯体却很壮实,并不像很多人认为的那样就比狮子小。
如今,狮子和老虎的自然分布区相互隔离,野生环境下狮子老虎不可能碰到一起干架。现在多认为中国南方发现的亚洲古猫化石才是老虎的直系祖先,然后再向北向西向南迁徙发展,演变为不同亚种,遍布几乎整个亚洲。而狮子,有看法认为史前时代曾一度遍布南欧、亚洲大部和北美地区。因而在古代的中西亚,狮子老虎的分布区是重叠的。
而到了今天,野生狮子在亚洲大陆几乎消失,只有在印度西北的吉尔丛林区一隅才能见到狮子的踪影,老虎则成为亚洲猛兽的代表,分布在东北亚至南亚的广大地区,包括印度的大部分地区都能看到老虎。这是狮子战斗力不如老虎强大的结果吗?
我认为不是。
成年狮子一般由母狮负责捕猎,雄狮负责保卫领地,所以一般雄狮是坐享其成的,比较懒惰。而老虎则是单独行动,机警狡猾,灵活性好。体格上比较,一些种类的雄虎和雄狮不相上下,但单打独斗,狮子败给老虎的概率比较大。在古罗马斗兽场,经常上演狮虎搏斗的比赛,结果往往是老虎获胜(图119,古斗兽场上的狮虎搏斗)。不过,在自然环境下,狮子老虎要打架,单挑的机会很少,因为狮子通常都是群体行动,而老虎独来独往,一旦群殴,孤家寡人的老虎肯定要吃亏,所以,从社会学角度讲,狮子要比老虎强大。
为什么在印度出现狮子退让老虎的情况呢?我觉得,有两方面原因:
1、环境影响。
狮子发源于非洲原野、老虎发源于东亚山林,它们首先是最适应原产地的环境气候,然后才逐渐向外扩展。狮子的群体构成和捕猎习性都适合于广阔的原野,而南亚次大陆的山地丛林,则显然更适合于老虎的生存竞争。反过来说,狮虎竞争时间有万年以上,既然老虎强大到使狮子节节后退,为什么没一只虎能进入非洲呢?其实,到了西亚和阿拉伯地区,就变成狮子占据地利,坦荡高原和戈壁沙漠有利于狮子发挥群体优势,使得老虎止步不前了。
2、人类活动的影响,这是不可忽视的。
看看印度的历史就知道,在西方人到来以前,外敌入侵都是从西北部进入印度次大陆的,这正是狮子进入印度的途径,也是印度文明较早的发源地,同时也成为印度自然环境恶化最严重的地区。换句话说,狮子的生存地盘受人为因素干扰比较大。而印度人不管是原来的佛教还是后来的印度教,都不主张杀生,因而其他地区的野生动物(包括虎)受人类影响较小,这也就是为什么如今印度依然拥有大量种类繁多的珍禽异兽、而被称作是“野生动物王国”的原因。所以印度的老虎分布范围大于狮子就不奇怪了。
总之,地理环境的差异,决定了狮子老虎不同的战斗风格和作战策略。广袤的平原上,适合发挥群体的力量,锁定目标,以逸待劳。丛林中,猎物容易闪避、躲藏和逃逸,对个体的搏击技能要求更高。这样说一点不过分:狮子是战略家,老虎是战术家。战略家吃饱了就睡,养精蓄锐,世称“睡狮”;战术家则刻苦练功,会游泳和各式摸爬滚打的技巧,有不耻下问向猫学艺的传说。硬逼着狮子老虎决一死战,那么打群架老虎肯定斗不过狮子,个对个狮子很难赢得了老虎。在亚洲的崇山峻岭,善于利用地形造势的老虎居上风;换了非洲的一马平川,擅长组织围攻的狮子占优势。
============================
现在在学术界关于虎强于狮的观念已经得到普遍认同,下面通过虎狮的详细数据来进行说明,所列数据均为平均计。
以下都采用成年健康的狮虎,由于雌狮和雄狮的差别过大,因此狮子一般均采用雄狮。
1、体型比对
老虎是最大型的猫科动物目前已经没有任何异议。
但在古代西方世界,他们所能接触的是最大型的非洲雄狮和最小型的中南亚老虎,由此引起视觉上的误会,而认为狮子是最大的猫科,并成为西方许多国家的标志。直到百余年前他们接触到了更大更凶猛的孟虎和西虎,才最终改变的这种观念,形成了由狮子中心说向老虎中心说的转变。
而在东方,老虎一直稳居中堂,是神的象征,而狮子不过是守门神,只是猛兽的象征。
这样由于东西方对狮虎主观意识的差别而最终引发了狮虎斗的千年争论。
猛兽之间的争斗体型大的往往占有相当优势,体型大的老虎胜狮子似乎没有说服力,下面提到的都是狮虎相当的情况。
2、生理数据
下面几乎缆括了猛兽的所有的生理特征:
(1)头颅比较
狮子因为鬃毛的原因,在视觉上感觉相当大,其实除掉鬃毛后和老虎相差无几,剥皮后的狮虎也很难分辨,因此颅骨差别不大。
鬃毛是雄狮的象征,以至往往被无限夸大,甚至成了决胜武器。生物学上将雄狮鬃毛的作用定义为:雄狮之间实力的显示、雌狮择偶的标准,
鬃毛对雄狮有一定的防守作用但同时会消弱它的攻击能力。
(2)心脏容量
在解剖学中,老虎心脏容量大于非洲狮,这一条相当重要。在同等生理素质的对手中,它反映了一个物种具有更大的爆发力、耐力和体能恢复能力。
(3)嘴
猫科嘴的张合度都约60度(剑齿虎可达100度),老虎颚部球型肌在猫科中最发达的,狮虎的咬合力差别不大,虎略强,虎约450kg,雄狮400kg(附:鳄后端约1000kg(合2200磅),前端770kg,大白鲨约770kg,人约80kg)。
虎犬齿长约6cm,雄狮约5cm,虎的咬合深度约为11cm,雄狮约9cm。咬合深度深1cm往往就能决定对方是生还是死,这也使狮子使猎物的致死率比老虎要小的多。
但狮子的齿根略粗于老虎。生物学家解释之所以狮的齿粗,是因为狮子无法快速将到手的猎物杀死而导致猎物的反抗,为了在猎物反抗中不致使犬齿折断,才使犬齿进化得更粗。
(4)前肢
老虎前掌是猫科中最大的,雄虎的掌宽约10.5-11.5cm,雌虎约8.5-9.5cm,雄狮约7.5cm。
掌击是虎的常用手法,其掌力居猫科之冠,可达1吨,力量比雄狮大10%,而狮子不论是博杀还是捕食,掌击都不是它的特点。
猫科都有磨爪的习惯,但成年后的狮子磨爪的频率有所减少,这和生活环境有关,因此爪子不如老虎锋利。
虎的爪子在猫科中最长,西虎约10cm,孟虎约9.2cm,狮约8cm。
狮子常被大型猎物从其身上甩落下来,可见其前肢力量不够、爪子嵌入不深,而老虎极难被野牛甩落。
(5)后肢
狮子后肢力量不足,只能半直立,因此狮子不擅掌击,而老虎后肢力量强大,可以完全直立,直立后可比狮子高一个半头。
后肢力量直接影响了跳跃能力。老虎可跳上2.2-2.4m的高度,雌狮约1.8m,老虎摸高可达6.5m,雌狮为4.5m,而雄狮几乎不会跳跃。
综合四肢老虎的更为粗壮,而狮子四肢相对瘦弱的多。
(6)肌肉
孟虎和狮子都属热带、亚热带,两者肌肉相差不多。虎的肩部力量强大,雄狮的力量集中在颈部。
东北虎的脂肪主要在皮下,而不是附着在肌肉上,其肌肉重量可占全身重量的70%左右。据中国生物学家对东北虎解剖报道:西虎肌纤维极为粗壮,几乎找不到脂肪,比最好的健美运动员的肌肉还要结实。
(7)骨骼
老虎有更加完美的骨骼,其骨骼平均密度比狮子高约1.2%,这意味着老虎更加强壮,抗击打力更强。
(8)速度
东北虎冲刺速度约为56km/h,孟虎快得多约为68km/h,雌狮介于两者之间为64km/h,雄狮为56m/h。
(9)柔韧性
老虎的体型修长,而雄狮体型粗短,这意味着老虎可以做更大范围、更灵巧的转身。
(10)其它
平衡力方面,老虎可以走体操比赛中的平衡木,而狮子则不行。
老虎尾巴虽然没有传说中的强大,但依然是其攻击武器,狮子尾巴没有攻击作用。
猫科观察家认为:老虎习性狡猾、狮子则相对憨直。
上面是生理上的硬件对比,以下是狮虎在生活实践中的比对,其实就是技巧性的软件对比。
技巧对猛兽相当重要,之前曾经有人模拟出猛兽对决,但马上被引为笑话,因为他们只输入了硬件数据,却忘了输入技巧数据,因为按照这种模拟,那么猎豹将捕不到斑羚,而花豹也捕不到斑马,因为这些猎物比捕猎者更加强壮,斑马可一脚将花豹踢翻,而数据显示花豹不会躲避,100%会被踢死,因此该模拟认为地球上不可能出现能捕杀比自身大的猎物的猛兽,而实际上呢...
其实上面的生理数据已经说明了孰优孰劣。技巧性更多的是些人为观察的主观概念,但实践往往就是生理在生活中应用,我们姑且把它作为一个参考。
3、生活习性
(1)有的人因为狮子是群居而说其群体战斗力强,即狮群强于虎群。其实这种人是根据狮子的实际生活,即狮子的整体意识强来说的,但他们却把另一个事实忽略不计,即狮群在同类打斗中只有最强的雄狮才能决定胜负。
那么狮群会不会把老虎看成同类呢,答案是可能的,因为虎狮之间会发生自然交配的情况,这在野生动物中只有把对方看成同类才会发生。
(2)同样有人说雄狮是靠打斗为生,因此认为雄狮的战斗欲望更强,但殊不知老虎的领地性极强,体型小的老虎对闯入它领地的大老虎同样会不惜一战,有主场之利的老虎战斗力更强(因为这是饭碗问题)。相反雄狮在多数情况下只要摆摆鬃毛就决定了战斗的胜负。在动物园中老虎咬死狮子的情况大多都是老虎以为狮子闯入了它的领地,而在野外领地之争是常事,尤其是在老虎数量曾经繁盛的时候。
也就是说雄狮更多的是为配偶而战,而老虎更多的是为领地而战,它们的打斗频率本不相上下。
(3)雌虎不但要为领地还要为幼崽而战,雄性猫科都有杀死非亲幼崽的习性,单只雌虎为了保护幼崽而和体型大的雄虎时常都有打斗,而一群雌狮遇到这种情况直接就是缴械投降。虎为独居,由雌虎独立抚养幼崽,说明虎的生存能力相当强大,而雌狮根本就无法独立抚养幼崽。
(4)有的说雄狮不会衡量对手实力而勇往直前,其实这是严重误会,雄狮衡量对手的标准是鬃毛,鬃毛差的雄狮会选择自动退却,而老虎在雄狮眼里就是鬃毛差的狮子,因为雄虎就没有长的鬃毛,因此雄狮往往会认为老虎不如自己可以一战。
老虎和其它猫科一样因独居而谨慎,也会慎重评估对手的实力,因为评估失误会带来重伤而无法捕食,也就是说老虎不会打无把握之战,这就引发了一个问题,即和老虎打架的狮子在老虎眼里是可以战而胜之的猛兽,而这种评估肯定比人类的评估还要准确。
4、打斗技巧
猫科的咬合力在猛兽中不算最大,但爪子却是最强,敏捷度也是最高,因此爪子是致胜武器,而牙齿只是至死武器。爪子加上技巧,这使猫科成了猛兽中唯一的能独立战胜比自身更强大猛兽的哺乳类(其它只能依靠群体力量)。
(1)老虎打斗采用掌击方式,实际就是一套组合拳,更多的是凭借其技巧,极少把脑袋早早的凑上去。
(2)雄狮是猫科的例外,他们之间的打斗其实就是在比谁的嘴大,由于四肢力量和技巧的不足,几乎抛弃了猫科爪子加技巧的优势。雄狮更多的是凭借身体和力量,是一种推搡的手法,但我们知道无论是体型还是力量狮子相对于老虎都不会占有优势。
老虎可以双掌齐用,而雄狮因后腿力量问题而无法完全支撑全身重量,要想完全发挥掌力,必须一只前掌撑地。
(3)鬃毛对雄狮咽喉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但老虎往往都是先通过前肢的打斗,在取得了相当优势之后才会锁喉,因为在没有取得优势之前就冒然锁喉,其实就是对自己的咽喉不负责任。
5、捕猎技巧
捕猎技巧可以从侧面反映猛兽所具有的技能。
(1)老虎捕食通常是偷袭,然后是短距离的冲刺,它要求具备更强的爆发力,因为如果反映迟钝容易使猎物逃脱,而长距离追赶不是老虎的长处,老虎对付野牛是跳上牛背后紧紧的抓住,乃至更大的成年亚洲母象也是如此,而狮子只能扑到野牛的后臀且很容易被甩落下来,而亚洲野牛比非洲野牛并小不到哪里去。狮子捕食通常是群体合围,主要靠群体力量的托拽将其扑到。
(2)狮子对较小的猎物采用咬颈,对较大的如野牛是咬鼻,而咬鼻窒息方式往往显得拖泥带水,狮群常常有到手的猎物逃脱的可能,电视中有5只狮子(包括有雄狮)捕杀一头野牛而最终被逃脱,其实这反映了狮子不能有效的快速杀死猎物,还有居然会使几乎没有博杀力的猎豹负重伤后逃脱,这反映了狮子的杀伤率。
老虎的击杀成功率相当高,击杀手法也更丰富,有拍断颈椎、咬喉、咬颈等,对较小的几乎直接就是拍断颈椎,对大于200kg如野牛是咬颈,这和狮子对付野牛的手法完全不同,但致命效率更高,往往是一击致命,到手的猎物极少有逃脱的可能,因为老虎承担不起这样的失误,特别是东北虎。
(3)狮群的捕食成功率根据猎物不同在10-20%之间,老虎成功率在5%左右,狮群成功率虽大于老虎,但平均下来就很低了。食物利用率也不及老虎,只能管一顿,而老虎捕食一次往往会管很久。
狮子是唯一吃腐食的猫科是单只狮子捕食成功率的一种体现。
(4)狮群和老虎都有能力在非常情况下捕杀超大型的猎物,如狮群之对于母象、长颈鹿等,老虎之对于母象、野牛等,但单只狮子无力捕杀比自身大的猎物,这在猫科动物中其实是很少见的,估计只有薮猫才是这样,但薮猫身手毕竟可算猫科之冠,象猎豹一样为了敏捷负出嘴小的代价情有可原。
6、生存竞争
狮群的生存环境主要竞争对手是鬣狗群、花豹,而孟虎是豺狗群、金钱豹,西虎是棕熊、远东豹。
(1)落单的狮子生活极为困难,被狮群驱逐的落单雄狮一般只有3种结局,即饿死、被鬣狗群追杀、被三色豺群谋杀。
(2)单只豺狗的实力不如鬣狗,但豺群的规模和韧性远大于鬣狗群,不同群的豺狗甚至可以联合起来一起对付孟虎,曾经发生的先后近60余只豺狗以惨重代价搞定一只雌孟虎的着名战例就是不同的3群豺狗组成的。
(3)棕熊是比西虎大得多的猛兽,远东豹在西虎的打压下生存得极其艰难,但和远东豹同种的花豹在狮群的打压下则生活得相当滋润,可见狮群扼杀豹子发展的能力远不如老虎,花豹由此被称为生存得最为成功的大猫。
因此老虎和狮子竞争环境可以说同样凶险,但即便这样,排除人为因素,老虎独居得依然十分成功,而狮子的独居就意味者死亡。
7、博杀战例
现在所看到的狮虎斗都是圈养的,准确的说并不能由此得出结论,但可以得出参考结论。
(1)圈养猛兽在能力上相比野生的都有所退化,但有一个重要事实,这就是圈养猛兽中其技巧性越强的损失越大。
如将趋向于力量的熊科和趋向于技巧的猫科都从小圈养,明显猫科的损失要大。同样人类也是一样,将一个刚出生的小孩从小就关起来,其具有的人类特有技能的损失是最大的,而这种人只能从生物学上讲还算是人,但实际上和白痴无异。雄狮在于力量,而老虎在于技巧,其损失无疑比狮子会更大。
但即使这样,圈养老虎的胜率也远高于狮子,更不要说野生狮虎了。
(2)还有一个事实,那就是在现在所有狮虎斗的记录或视频中,体型小的老虎战胜大狮子的事件并不奇怪,而从无体型小的狮子战胜大老虎的战例。
(3)在选择虎狮斗的战例中,一般更多的是选用雄狮,而对老虎,几乎都是不管公的母的一起选,而事实上雌虎比雄虎体格上还是有不小差距,只是没有狮子的差别大而已。但如果真的这样选,不妨拿一拿雌狮和雄美洲豹来斗斗。
但即便如此,雌虎同样有战胜雄狮的战例,而雄虎对雌狮就是屠杀,雌狮对雌虎也可以说没有什么胜算可言。
8、进化
狮虎出自同一祖先。目前野生的狮虎不可能相遇,但在历史上狮子和老虎的领域曾有过重叠,最后退让到印度西北一隅(称亚洲狮),而孟虎遍布南亚、东南亚是最终结果。
在没有人类干扰之前,虎的足迹曾经遍布欧亚大陆,从极寒到极热显示了其顽强的适应力,而狮子只能局限于热带亚热带。
从生物、地理学上讲热带雨林是地球最富饶的土地,而这就是孟虎的生存地带。其实也可以通过美洲豹和美洲狮的竞争来作为对比,美洲豹强于美洲狮是不争的事实,美洲豹占据了南美热带雨林的中心地位,而美洲狮则只能偏隅一方。
将所有数据列出之后,才发现狮子几乎是全方位的落后于老虎,不占任何生理优势的野生狮子对野生老虎可以说几乎就是完败!
曾经有爱狮子的英国富豪进行地坑狮虎斗,结果狮子赢了,其实老虎是被枪打中了,曾经有英国富豪进行狮虎斗,就是地坑狮虎斗,用的是最小的雌性苏门达腊虎幼体和成年非洲雄师,每想到第一头狮子见了老虎想逃跑,老虎杀了三头狮子,最后一只是为了掩盖虎强于狮的事实,用抢把老虎打死,每想到老虎死在了占上风的时候,狮子 也没攻击,就倒下了,现代有西方学者模拟狮虎斗,可他们只输入了硬件数据,没考虑技巧,而古罗马经常让狮子老虎打,大多也是老虎赢了老虎才是万兽之王
Ⅷ 狮子与老虎谁更猛一些如题 谢谢了
雌狮于雌虎打,如果是单挑,那么虎必胜。因为,雌虎的个头和力量都比雌狮大的多。若雄虎和雄狮,那么胜负难定。如果你让一只孟加拉虎和狮子打,那么那只小老虎就完了;若是西伯利亚虎,那么狮子就玩完了。若是雌雄互打……那么很有可能产生狮虎兽。 狮子、老虎,谁是真正的兽中之王? 谁的格斗能力更强? 这个问题一直困扰很多人,有关这方面的帖子在动物论坛上铺天盖地,口水横飞,寸步但始终互相不服,难以形成共识。在这里,我谈谈我自己的一定心得: 下面让我们从来影响战斗力的几个主要方面来进行分析: 从生理结构上看,狮虎身体结构极其相似,科学家的说法是“狮虎在剥去皮毛之后简直难以辨认”,由于环境和遗传特性的因素,虎皮下脂肪厚,毛长而厚密,特别是生活在冬季寒冷地区的虎,如西伯里亚虎,为了对付严寒的冬天,皮下脂肪非常厚,毛也特别长而厚密,;而狮子的肌肉则是非常紧凑结实的,几乎没有任何皮下脂肪,狮毛也要稀疏的多,这和非洲的炎热气候,以及动物不断迁徙的习惯有关。大型的虎,如西伯里亚虎和孟加拉虎比狮重些,其他虎种则要比狮小不少;我们就以西伯里亚虎和孟加拉虎为代表和狮进行比较,两个身体结构、体型大小差不多的家伙,其中一个多养出几十斤肥膘来耐力会提高还是下降?战斗力会加强还是削弱?比狮重的虎也就西伯里亚虎和孟加拉虎,可那么几十斤都是些什么?肥厚的皮下脂肪和肚皮上臃肿松弛的板油,这些东西是增加耐力还是增加爆发力?老虎和狮子体态上的差别就犹如为了进入状态、减轻体重进行集中训练前后的拳击手,你说谁更灵活矫健?当然,孟加拉虎在这方面情况要比西伯里亚虎好得多,但和狮子比还是有差距!说老实话,如果那些体形能与狮子相当的大型虎能减掉那部分多余的累赘,虽然体重会减少一点,但无论是力量还是敏捷性都将有所提高,战斗力反而会更强。 也因此,老虎最有可能比狮稍强的力量和敏捷性方面优势都都令人不能放心! 再看看武器,狮虎进行格斗的主要武器是它们的犬齿和强健有力、带有利爪的四肢。犬齿:和虎的犬齿相比,狮子的犬齿稍短而更粗,更适合搏斗和咬大型厚皮动物,不至于在猎物反抗时掰断。虎犬齿的长度确实普遍比狮要长些,但是狮子犬齿根部的的围度却要比虎的大,这一特点尤其是在雄狮犬齿上表现得更突出,使得雄狮犬齿的纵剖面看上去有些呈现三角形,而虎和豹的犬齿则明显要更细长,这个结果和自然界中这三种大猫的生存方式和生存状态研究结果是相吻合的,狮子,特别雄狮,同类之间相互搏斗和攻击强悍的大型厚皮动物如野牛、大象、长颈鹿等要远比虎和豹频繁的多,因此它们需要更坚固有力、不易损坏的犬齿,统计结果也表明了这一点,无论是野生的还是在动物园里,不论是雄狮还是雌狮,极少发生犬齿脱落或者断裂的情况,而虎和豹犬齿脱落或者断裂则比较多,尤其是在它们年龄比较大或者经常发生冲突的情况下。 四肢:我们观察动物园里的狮子老虎时会发现,虎的四肢的确感觉比狮子似乎粗些,至少东北虎和孟加拉虎这俩种大型虎是这样,但那其实不过是个错觉,因为狮子四肢站立时的肩高要比虎高,雄狮尤其明显,这意味着狮的四肢比虎要长些,本来就差不多粗细,长的自然看起来似乎比短的要细些,这是视觉上的误差,此外,考虑到老虎较狮更厚的皮下脂肪和更长更密的体毛对视觉效果的影响,由此说大型虎肯定有四肢力量上的优势是明显缺乏说服力的。 这一点上只能判定狮虎旗鼓相当。 接着谈谈生存模式和习性上不同的影响,在狮的社会里,母狮虽然承担了捕猎中的大部分任务 但是遇到强大的猎物时,如大象、野牛、长颈鹿等,还是要靠雄狮一锤定音的,况且雄狮在入主狮群之前也是自己找食养活自己,狮王的地位都是打败原来的当家雄狮后获得的,也因此当家雄狮必须时刻提防其他雄狮随时的入侵,当家雄狮最主要的任务就是保卫自己的地位和生产后代,一旦被打败,就成为丧家之犬,所以雄狮终其一生都是在与强大对手的追逐、咆哮和格斗中度过,这样的生活方式下世代生存下来的雄狮,老虎拿什么来和他比? 大家一定看过非洲母狮单独捕猎以及雄狮秒杀鬣狗的视频了。非洲狮的奔跑方式极其健美优雅,冲刺速度达到64km/h。那头雄狮基本上就是靠短跑速度直接追上鬣狗的,相对于它的体重来说,雄狮是动物界最完美的短跑选手之一。 老虎捕食大多不是和敌人硬拼速度、体能,东北虎的速度教科书上一般给的数据是冲刺56km/h,估计体重较轻的孟加拉虎更加矫捷,会快于这个速度。另外,东北虎的捕食技巧实际上是比较低的,其捕猎方式单一、主要是伏击,偷袭。现代东北虎的主食是野兔、黄羊、野猪等体重比它本身轻的动物。即使这样东北虎也经常被雄性野猪击败,一旦野猪逃跑(速度可达到70km/h以上),东北虎是追不上的,因此,基本上靠偷袭一击得手,否则就别指望了。至于东北虎猎杀亚洲棕熊的神话,姑且当神话听吧,因为野生的亚洲棕熊基本上已经绝种了,至于棕熊善于发脾气,老虎偷袭后跑掉就气得拍树什么的一听就是小时侯讲的寓言故事。 虎所以能独立生存,不是因为它单打独斗的技巧有多高,而是因为亚洲大陆的森林,草丛,是适合它隐蔽伏击的战术环境。东北虎所需的生态系统面积达到1000平方公里,除了气候因素外,实际上反映了它的捕猎能力较低。西伯里亚森林里的动物还是比较多的,而且老虎的食量并不比非洲雄狮大,这和老虎的捕猎习惯有关。那么大面积的地区,总能找到适合它埋伏的地点,也总能遇见体弱行缓的动物。 孟加拉虎的捕猎和格斗技巧比东北虎高的多。体型小反而更加矫捷。实际上国外记载里面老虎咬死狮子的事例基本上主角都是孟加拉虎。国内动物园发生过好几起孟加拉虎咬死东北虎的事件,反例却一个也没有。孟加拉虎的战斗力比东北虎高的原因其实很简单。它面对的环境更为复杂,它的捕猎对象的战力更强,孟加拉虎是世界上唯一可以战胜大型鳄鱼的猛兽,这完全是适应环境的演化结果。 非洲狮面对的敌手是全世界最强的。在广袤的非洲大草原上,不但有非洲象、犀牛、河马这样的超重量级选手,也有鬣狗、野狗、豹等众多的竞争对手。更加重要的是,经过无数年的自然选择,非洲草原上的食草动物的奔跑能力是全世界最强的。因为跑的慢的体弱多病的马上就会成为食肉动物的一顿大餐。非洲的草原上没有视线的障碍,生存之道就在于快和更快。因此,有人认为非洲狮必须群体捕猎,就说明它的捕猎技巧低,这简直是不值得一驳。非洲草原的生存竞争是最激烈的,单独的东北虎如果来到此地即便不被饿死,也肯定是无法在这样严酷的竞争下繁殖后代,如果虎在非洲生活,结局和豹差不多,只能是生活在狮子活动的主要区域的边缘和之外的森林和森林草原交界地带。 与一般人想象的不同,雄狮的捕猎技巧和战斗力要远远超过雌狮。这点与老虎不一样。东北虎雄虎的块头大,但是战斗力并不比雌虎高很多。因为雌虎需要独立抚养幼崽,性情反而比较凶暴。另外,雄虎互相之间很难遇上,而亚洲又缺乏强有力的对手,因此,东北虎打硬仗的锻炼是很少的。当然,孟加拉虎情况还是与东北虎有些不一样。 非洲雄狮,简直是生来就必须是打架的高手。特别是狮王,一辈子要经历无数挑战,直到最后被新的首领逐出狮群,孤独老死。雄狮只在捕猎大象、犀牛、以及其它的危险分子如豹、鬣狗的时候才出手,展示它无与伦比的力量速度和技巧。对于蹬羚、斑马之流,雄狮是不屑的,那是雌狮的工作。雄狮的这种特性更加反映了它的王者气概。 狮子的这种王者气概决定它在面对危险和未知的时候会毫不犹豫地选择战斗,而老虎的胆量就别提了。一辈子偷偷摸摸的战斗方式以及独来独往的习性决定了它的狐疑和胆怯。如果说狮子是统治者,东北虎就是流窜犯(偷牧民的牛),说到狮虎对决,我有一比。马加爵一口气杀了四个人是很厉害,但它能和泰森打吗?东北虎的捕猎方式是马加爵式的,哪怕它真的杀死了亚洲棕熊,也并不说明它有多厉害。当然还是有一个例外:孟加拉虎。 最后,说说一些传统说法的来源:为什么视老虎为兽中之王中国古代会形成狮子崇拜?为什么自古就多老虎的中国传统会认为狮吃老虎?来源是这样的:狮虎在自然界生活区域不同,基本没有机会进行的较量,但是人类却使得它们走到了一起,如同西方的罗马帝国,中国古代宫廷同样拥有大量的珍贵猛兽,它们是各个地方和周边国家进贡来的,皇亲国戚们闲来无事,也喜欢搞些乐子,猛兽互搏自然是少不了的,中国传统中的百兽之王老虎和番邦来的狮子究竟谁更厉害自然也是人们最感兴趣的,遗憾的是由于在斗兽中老虎一再败给狮子,才有了这样的结论,而打败老虎的不是现在的非洲狮,而是体型还要小些的伊朗狮和印度狮,因为古代中国能经常得到的是波斯进贡的伊朗狮和天竺进贡的印度狮,体形比当时的老虎小,所以李时珍在《本草》中写到“狮,类虎而较小……”,可就是这个“类虎而较小”的伊朗狮和印度狮,却还是让老虎成为他们的手下败酱,最终就形成了狮子吃老虎的说法。 由于中国古代视老虎为兽中之王,把老虎当作和龙相提并论的神兽,因此,比老虎更强大的狮子在中国古代受到崇拜,成为守卫宫殿、震慑群邪的护法神将也就不足为奇了。 综合起来,我的结论是:如果一只雄狮和一只猛虎相斗的话。相差不多的年龄 体重 环境 精神状态的话 ,我看好的是---------雄狮。只有有一个例外:孟加拉虎。 唯一能和雄狮不相上下的只有孟加拉虎。
Ⅸ 老虎和狮子谁厉害啊
一楼的说狮子厉害有点好笑!狮子无论是力气,战术都不如老虎,很多例子视频都说明老虎厉害,公狮好吃懒做,平时都不狩猎,奔跑速度较慢,母狮狩猎时也只挑弱的下手,很多肉食动物轻易可以将母狮撂倒!老虎独立性强,不仅力气大,捕猎也很强,速度也比狮子快!不过狮子是群居生活的,老虎由于很孤独傲慢,一般都独来独往,群居生活肯定不合适它们,老虎打架逃跑是因为它不能让自己受伤,受伤压根没人照顾它,结果只会饿死,狮子就算受伤了还会有其他狮子去狩猎!老虎生存的森林条件更为恶劣,猎物容易躲避,所以老虎一般会智斗,如果两者的生存环境倒过来,公狮在没有母狮的情况下有很大几率活不下来,估计会饿死,老虎在草原上单打独斗活下去也不容易,毕竟草原上大多数动物都是过着群居生活,猎食一些较弱的可能没问题,如果老虎们团结一些,肯定所向披靡!其实母狮是很弱的,单打独斗,很多肉食动物可以轻易撂倒它!有很多人都说老虎中最厉害是东北虎,个头大,力气也大,但是有权威动物专家说孟加拉虎才是最凶猛狡猾的,可以轻易打败一只非洲雄狮,东北虎相对来说比较温驯,不过撂倒狮子也是没问题的!所以说狮子厉害的请查下资料看下视频再说吧
Ⅹ 狮子与老虎到底谁更凶猛
论单挑的话,显然是老虎更胜一筹。
证据一:老虎比狮子体型更大
由于动物的体形通常决定了他们的力量,所以成年东北虎,西伯利亚虎的绝对力量胜过大多数非洲狮。细细论来,狮子,尤其是雄狮,其头脸由于鬃毛而夸张,身段反显得单薄;老虎的体魄雄浑,头面却稍嫌精巧。
西伯利亚虎在老虎中体形最大,。资料记载现存最大的猫科动物是前苏联中亚共和国猎取的西伯利亚虎,雄性、体长5米(不计尾巴)、体重760公斤,是普通西伯利亚虎或非洲狮的两倍。 非洲狮:体重350-400公斤,身长3。5米。
证据二:老虎是独居动物,狮子是群居动物,老虎战斗经验更突出
从个体捕猎技能上来看,老虎力量速度兼备,能上树游泳,单独捕猎成功率很高。狮子的生存之道则是结群捕猎(狮子是猫科动物中唯一真正群居的动物),讲究协同作战能力。
狮子单独捕食能力很差,只能依靠群体伏击,只有在旱季走头无路时才攻击非洲象、犀牛、野牛,一般10只以上非洲狮一拥而上分割象群,由母狮在大象、野牛背后袭扰,雄狮正面攻击。雄狮单挑的几乎没有。单独非洲狮无力生存,被狮群驱逐的老年雄狮一般被狗群捕杀或被三色豺捕杀。
虎的体态
虎的体态雄伟强壮高大,毛色绮丽,从北而南呈黄色到红色渐变,有深色条纹。头圆,吻宽,眼大,嘴边长着白色间有黑色的硬须,长达15厘米左右。
颈部粗而短,几乎与肩部同宽,肩部、胸部、腹部和臀部均较窄,呈侧扁状,四肢强健,犬齿和爪极为锋利,嘴上长有长而硬的虎须,全身底色橙黄,腹面及四肢内侧为白色,背面有双行的黑色纵纹,尾上约有10个黑环,眼上方有一个白色区,故有“吊睛白额虎”之称,前额的黑纹颇似汉字中的“王”字,更显得异常威武,因此被誉为“山中之王”或“兽中之王”。
虎各亚种之间的体型和形态差异很大。西伯利亚虎最大,雄性体长可达3.7米,体重423千克。雌性的体长最大为2.4米,体重为168千克。雄性印度支那虎虽然体形比西伯利亚虎小,但体长2.85米,体重195千克,具所有虎亚种中最长的头骨,长319-365毫米。苏门答腊虎是最小的活亚种,雄虎体长2.34米,体重136千克;雌虎体长1.98米,体重91千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