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伊朗资讯 > 伊朗拍摄什么最好

伊朗拍摄什么最好

发布时间:2022-06-11 11:49:20

㈠ 为何同样有文化管制,伊朗就能拍不错的有国际影响力的电影

伊朗并非一个媒体渲染的保守国家。是较为发达互联网文化,是较为成熟有效的教育体制,

㈡ 伊朗有什么好玩的地方哪些景点必去

1、粉红清真寺
推荐理由:因粉红彩釉而闻名的清真寺,阳光射入祈祷厅时产生的绚丽色彩有如万花筒
2、波斯波利斯
推荐理由:波斯帝国举行盛大仪式的宫殿,伊朗第一处世界文化遗产
3、古列斯坦皇宫
推荐理由:庞大的王室官邸建筑群,伊朗建筑的精华,世界文化遗产
4、伊玛目清真寺
推荐理由:波斯建筑的典范,世界最美的清真寺之一,世界遗产
5、光明王之墓
推荐理由:伊朗最重要的什叶派宗教圣地,墓室内无数镜片使这里充满了迷人光彩
6、三十三孔桥
推荐理由:萨法维桥梁设计最着名的代表,双层结构,共有33个拱
7、伊玛目广场
推荐理由:世界第二大广场,世界遗产,周边有两个重要清真寺和伊斯法罕大巴扎
8、奥比扬奈村
推荐理由:已被列入保护名单的古老村落,被认为是波斯文化的活化石
9、星期五清真寺
推荐理由:伊朗现存最古老的清真寺,世界遗产,土砖装饰分外古朴
10、谢赫·劳夫清真寺
推荐理由:皇室家眷专用的祷告场所,建筑和装潢都尽显皇室的高贵与气派

还有696条相关问答,更多伊朗新奇玩法,点击查看

㈢ 有哪些推荐的伊朗电影

1,《筹款风波》

《筹款风波》是莫斯塔法·塔吉扎德赫执导的伊朗影片,由Bahram Radan、萨蕾·巴亚特主演,于2017年6月17日在上海国际电影节首映。2017年6月,该片获得第20届上海国际电影节评委会大奖。

2,《德黑兰:爱之城》

《德黑兰:爱之城》是阿里·贾比尔安萨里执导的剧情电影,弗鲁格·凯哲贝格里、贝纳兹·贾法里等参演,于2018年10月14日上映。

该片讲述了三个人近中年、对生活感到幻灭的都市男女,各自渴望着能在这个从未真正接纳自己的城市中寻找到爱情的故事。

3,《出租车》

《出租车》是由Jafar Panahi Film Proctions 出品,于2015年02月06日上映的一部纪录片。由贾法·帕纳西执导并主演。

影片讲述了一辆黄色出租车行驶在德黑兰熙熙攘攘的街道上。各种各样的乘客坐上车,每人都直率坦白地回答了司机的各种问题。

4,《推销员》

《推销员》是由阿斯哈·法哈蒂执导,沙哈布·侯赛尼、塔兰涅·阿里多斯蒂主演的伊朗电影,于2016年5月21日在戛纳电影节首映。该片讲述一对年轻夫妇因故搬家到新公寓,但一场与前房客有关的事故却将他们的生活搅得天翻地覆的故事。

5,《背马鞍的男孩》

《背马鞍的男孩》是2008年上映的伊朗剧情类电影,讲述了一个男孩花钱雇佣另一个穷男孩为他到处驼东西的故事。

㈣ 请推荐几部优秀的伊朗电影

《小鞋子》(也叫《天堂的孩子》)

故事梗概:
小阿里丢了妹妹的鞋子,为了不给父母增加负担,兄妹俩商量好轮换着穿阿里的球鞋上学。每天妹妹放学后,都要飞快地跑回来,将鞋子换给阿里,为此阿里经常迟到并受到惩罚。为给妹妹买双新鞋,阿里想尽了办法,在和爸爸去做园丁赚了钱后,他首先暗示爸爸给妹妹买双新鞋子。不料自行车刹车失灵,父子俩狼狈回家,帮妹妹买鞋的事也泡汤了。

最后,小阿里决定参加一个长跑比赛,原因是第三名的奖品是一双球鞋。一心想拿第三名的阿里一不留神却拿了冠军,给妹妹挣一双鞋的梦想再次破灭了。失望的小阿里脱下那双已经跑烂了的球鞋,把自己满是血泡的脚浸在水池里,红色的金鱼绕着他受伤的脚游着……

本片获得1997年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最佳导演、观众票选最佳影片;1999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它是伊朗电影史上第一次入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的影片,延续了伊朗电影独特的简朴风格。影片与很多伊朗电影一样清新、质朴,真诚地描摹伊朗人的真实生活,表现窘迫艰难的平民生活中隐含的人性的善良,带领观众回到纯真澄净的世界。

《巴伦》

故事梗概:
1989年,苏联撤离阿富汗后,140多万阿富汗难民涌入伊朗。年轻一代的阿富汗难民出生在伊朗,他们在贫穷中挣扎,大多数只能为了低廉的工资从事最艰苦的工作———如建筑业。

一个名叫巴伦的女孩,为了养活全家不得不女扮男装到建筑工地干活。工头梅马让这个瘦弱的“男孩”代替自己的侄子拉提夫负责工队的膳食。恼火的拉提夫不断阻挠巴伦的 工作。可是,当他发现巴伦的真实性别后,不仅喜欢上了她,还倾尽全力帮助她及她的一家。

本片由代表伊朗首次入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的导演马基-麦吉迪执导,他因成功执导影片《天堂的孩子》(《小鞋子》)《天堂的颜色》等影片而成名于国际影坛。与《天堂的颜色》的过度煽情所不同,《巴伦》是麦吉迪最具有现实主义风范的作品。他通过一系列简单普通的事件迸发出力量,以让感情一点点积蓄下来的方式打动观众。这仍是一部忧伤而感人的影片,但麦吉迪在这种悲伤的情绪中融入了幽默感和温情。

推荐马基德·麦基迪 导演的其他作品:《黑板》《天堂的颜色》《战胜魔鬼》《两眼双盲》《抵制》

《樱桃的滋味》
又名: 樱桃的滋味 / 樱桃之味
导演: 阿巴斯 基亚罗斯塔米 (Abbas Kiarostami)

故事情节很简单,一个中年男人,想自杀,(为什么?不知道,也不需要知道)他开着一辆吉普车到处寻找一个可以掩埋他尸体的人,他找啊找,建筑工地上的工人、士兵、拾荒者、神学院的学生等等,可是没有人愿意为了钱去做这种事。他四处碰壁,终于,有一个在博物馆工作的老人,为了替孙子看病,答应了他的要求,却又给他讲了一个有关自己的故事:原来,这老人,也曾经有过自杀的念头,他找了一棵樱桃树上吊,不想那树枝不结实,绳子断了,于是他就坐在树下吃樱桃,吃了一颗又一颗,吃饱了,他决定继续活下去。
我们一直不知道这个主人公到底死没死,影片没告诉我们这个,这是个悬念,结尾是开放式的,还带点解构的感觉,不过没关系,他死没死都不再重要,阿巴斯要表达的,已经在这个寻找的过程中表达尽了。

《黑板》
萨米拉·马克马巴夫(一个年轻的女导演)

故事梗概:两个颠沛流离的流浪教师,背着一块大黑板去寻觅愿意付学费的小学生。路上,他们分别遇上了一群偷运禁品的孩子和一群逃离伊朗的老人,黑板既是他们执着地向穷苦的人们传授知识的载体,也是向心爱的女人传达爱意的信笺,更是帮失足受伤的孩子包扎的夹板……没有复杂曲折的情节,也没有煽情的对白,但摇晃不安的镜头,极写实的手法,却能让你不知不觉地感动。

《女人花》
导演戴瑞什·麦赫瑞

故事梗概:蕾拉和雷让是一对幸福的新婚夫妇,但蕾拉却被检验出没有生育能力,尽管深爱着她的丈夫对此一再表示不介怀,但是丈夫的母亲却一直逼儿子重新娶妻生子。在丈夫和婆家的双重压力之下,善良而聪慧的蕾拉作出了一次改变她以后生活的决定……

《白气球》
导演贾法·潘纳西

电影的开头颇似另一部伊朗电影《小鞋子》:伊斯兰教新年来历之际,穿着小红裙子的可爱小女孩缠着妈妈想要买一条“胖胖的会跳舞的象新娘一样的”金鱼,在哥哥帮助之下终于拿到了钱,可是在路上却把钱给丢了。看到这里的时候,心想不会又是一部《小鞋子》吧。但是故事接着发展下去,却是围绕着兄妹俩想方设法去取那一张掉进水渠里的钞票的故事。

这个故事虽然同样事关穷人家孩子和他们的期盼,但是相比较《小鞋子》,却少了一份忧伤,多了一份轻松幽默,平淡如水般流淌的叙述正是生活的节奏吧,虽然缺乏一般故事片的曲折情节,也刻意回避了许多似乎正要展开的矛盾冲突,但在说与不说之间,却是韵味无穷。

《何处是我朋友的家》
导演 阿巴斯

故事梗概:8岁的小主人公阿默错拿了同桌同学的作业本,如果同桌因此而交不出作业,他会被老师责骂,于是阿默毅然拿起错换的作业本跑去很远的地方找他朋友还给他。阿默几经艰辛都找不到他朋友的家,夜幕降临了,最后的希望也泯灭了,回到家的时候夜已深了,他决定做一回枪手帮他朋友做作业……

《生活在继续》

1991年,阿巴斯拍摄的电影《何处是我朋友的家》里面那条小村庄发生了地震,阿巴斯惦挂着电影里面那个可爱的小男孩的安危,带着儿子驱车重访旧地寻找那个小男孩的下落,并据此拍摄成电影《生活在继续》。在这部散文笔触一般细腻轻灵的影片里面,阿巴斯用类似公路片的手法记录了一路上的所见所闻,在一片颓垣败瓦的废墟之中,既表达了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也歌颂了在破碎家园上坚毅不屈的人们,“死者已矣,但生者还需要活下去”。影片同时也试图对灾难和生命反思,甚至念及自己的艺术作品并不能带给人们什么最直接的好处而进行一番自嘲。

《橄榄树下的情人》

阿巴斯的影片风格都非常统一,他喜欢将纪录片融合到情节片之中,使人分不出何处是现实哪里是戏。他还喜欢在影片中利用某一“契机”的发生来表现各色人等的性格,如《樱桃的滋味》中的“自杀”,《何处是我朋友的家》里的“还作业本”,等等。这不但体现在他每一部影片之中,大而化之,他可以用几部影片去表现某个事件某个地点,比如“村庄三部曲”(又称“伊朗人三部曲”)他就用了前后相继的三部电影去表现同一个地方的人,这个系列的最后一部就是《橄榄树下的情人》。

正如影片里面那一大片郁郁葱葱的橄榄树林和不时跳动入镜头的小花一样,这个废墟上的爱情故事也是充满了绿意和希望,最后的镜头里虽然没有仔细交代故事的结果,但是意味深长,作为“村庄三部曲”最后一部,它体现出了伊朗人面对灾难却百折不回的韧性以及重建家园的信心,与《何处是我朋友的家》遥相呼应,正是最好的点睛之笔。

该片与之前的《何处是我朋友的家》、《生活在继续》组成“村庄三部曲”。

… …

介绍的都是我比较喜欢的,希望你也喜欢呵`

下面这个网站是国内最大的伊朗电影网站~~~

㈤ 阿拉伯国家拍的电影哪些好看,请大家推荐一下。

一、《生命的圆圈》(七女性)/Dayereh;Circle,The(伊朗/意大利2000) 01生命的圆圈 第五十七届威尼斯电影节最佳影片金狮奖 七个都市边缘伊朗女性的梦想在街头交错、传递,从白天到黑夜,恐惧、失落、到漠然接受。她们每天的际遇,正是她们一生命运的缩影。Solmaz刚经历完生产的人生大痛,却不知即将面对的是更残酷的身心重击,老母在产房外焦急地再三确定,无奈再怎么问,也改变不了生下女婴的事实。公婆、丈夫的失望,或许会让这对母女眼前触手可及的幸福,在转瞬间消逝。Arezou早上才出狱,一直表现得强悍勇敢的她,拼命地到处筹措旅费,然而最后,她却胆怯了,只因不敢面对再一次的失望,而放弃天堂与新生活。Nargess正值18岁花样年华的她早上刚出狱,她想回到天堂般的家乡,还为那儿的男友买了件新潮的衬衫。但是没有男人陪伴的她,根本寸步难行,连搭上巴士都是遥远的奢望。Pari逃出了监狱,躲回家中,却被她愤怒的哥哥无情地驱逐。她怀了男友的孩子,只是男友也犯了罪,遭到处决,因此她想找一位医师帮她堕胎,但没有男人何其困难,连要在旅馆住宿都不可能。莫妮耶出狱后,她发现了丈夫娶了第二个老婆,而久未见面的小孩也疏远了。但她仍然知足,并乐于回报曾帮助她的人。艾儿罕出狱后,摆脱了过往的记忆,在医院当一名快乐的护士,并成为一位巴基斯坦籍医师的未婚妻。但代价却是永远不能再与家人旧相识见面,也不敢与未婚夫回家见公婆。…… 二、《醉马时刻》/Zamani Baraye Masti Asbha(法国,伊朗 2000) 02醉马时刻 导演:哥巴第Bahman Ghobad主演:Ayoub Ahmadi 第五十三届戛纳电影节金摄影机奖 在天寒地冻的两伊边界,一群库德族人过着奔波劳苦的日子。12岁的阿佑是家里五个孩子的支柱,当爸爸误触地雷身亡后,他必须开始负担全家家计。然而他唯一能做的,就是跟大部分当地小孩一样:冒险往来国界走私货物赚钱。只是在这条漫漫走私 路上,处处有地雷、偶有埋伏打劫、甚至冷到连运货的骡子,都得喝过酒才走得动,阿佑要攒钱攒到何时,才能替罹患绝症的侏儒哥哥开刀治病? 三、《黑板》/Takhte Siah(伊朗,意大利,日本 2000) 03黑板 导演:莎米拉.玛克玛尔巴夫主演:哥巴第、贝哈德.贾法里 第五十三届戛纳电影节评委会奖 四、《天堂的颜色》/Color of Paradise,The;Rang-e khoda(伊朗1999) 04天堂的颜色 就读于盲人学校的男童墨曼,满心期待父亲来带他回家度暑假。然而父亲却很想摆脱瞎眼的儿子,然后自己再追求第二春。父亲免为其难把墨曼带回偏远的故乡,正常的乡村小学让他这个盲童去上课让他高兴半天。然而父亲找到了一名瞎眼木匠将墨曼收为学徒。 此事令奶奶伤心失望而出走,虽被父亲带回,却已感染风寒而一病不起。本来已答应婚嫁的女家以“婚事不吉利”为由退回嫁妆,令父亲失声痛哭。最后,父亲决定到木匠处领回墨曼,途中却遇急流将木桥冲断…

㈥ 伊朗电影小鞋子采用什么镜头拍摄法

简单地说:长镜头、慢镜以及旋转摇移等。
详细的说:影片一开片,导演就以固定拍摄的手法,用了约1分30秒的镜头对其鞋匠修补一双破旧女童鞋的过程进行了再现。画面极为简略,但却充满了生活的真实。镜头渐渐拉开,是故事的主人公阿里和鞋匠简略的对话。导演就以如许朴实的镜头,快速交接了故事的原由,阿里弄丢了妹妹莎拉唯一的鞋。导演采用独特的视角,对阿里和莎拉的纸上对话进行了特写拍摄,再配上充满稚气的画外音,自然的引出了下面因丢鞋而引发的故事。说起影片的拍摄手法,最值当一提的首先应该是影片中节奏极快的四次换鞋过程。第一次,导演采用快速的跟拍,体现了莎拉下课的奔走。一个破旧的通道,是阿里焦急的眼神,导演采用平行蒙太奇展现了同一时间两人的心理特征。两人相遇,是快速的换鞋和阿里满口的埋怨。同时,导演采用一组长镜头和阿里校园的全景拍摄,体现了阿里上学的奔波。这一系列的过程节奏极为明白通畅,画面的变换组接也相当精致。短短的三分钟,导演就是用如许快节奏的拍法,把观众的心也牢牢的揪了起来。第二次换鞋,导演不再是纯真的拍摄换鞋,中心突然出现转折。在一组莎拉奔跑的中景跟拍中,突然切换到莎拉的脚部特写,而导演的这一切换,就是换鞋过程中的转折,也是最让观众揪心的部分。突然间,莎拉由于鞋的不合脚,在跨过水沟的时辰,一只鞋不慎掉入水沟。接下来,是快速的镜头移动,紧紧用一组特写镜头展现了莎拉追鞋的全过程,配上影片快节奏的音乐效果,更增添了全片严重的氛围。鞋子被卡在了水沟,快节奏音乐顿时停止,变成了莎拉委屈而焦急的哭泣声。此时,观众一定以为鞋就如许亡失了,可谁也没想到此时又再次出现转折,附近的一位好心的大叔帮助小女孩用木棍找鞋。突然卡住的鞋再次顺水流出,又是严重的音乐,湍急的流水,一路一落间,导演让观众彻底陷于了自己的剧情,此时,船夫的船浆特写一下截住了莎拉的小鞋子。观众心中的石头才稳稳落地。然而,导演又是如许一组快节奏的转换,再次牢牢吸引了观众,这让我们不得不佩服马芝迪精深的导演。与次同时,又是阿里的一组长镜头奔波,阿里的第二次来晚,被查抄的教员逮住,并且警告这只能是最后一次机会。这让观众为阿里捏了一把汗,阿里是否还会来晚,阿里是否会被退学,导演再次设置了悬念。第三次,导演把拍摄的焦点转换到阿里来晚的学校,而两人的换鞋过程,仅仅是快速的交换,和急速的奔跑,而其中,不再有台词的穿插。阿里来到学校,导演以阿里的视角从墙角处展现了阿里再次来晚,担心遇见查抄教员的胆寒的心理。阿里不寒而栗的上楼,查抄教员却突然从楼上出现。可怜的阿里被赶出学校。导演采用远景固定拍摄,当观众看着阿里委屈的走向校门,心中充满了恻隐。就在这是,转折再次出现,阿里的教员远远走来,碰上阿里,简略的询问事后,教员为阿里争取到了再次回到教室的机会。同样是短短的一分钟,马芝迪又给观众重新燃烧了希望。而第四次换鞋,导演却改变以往的快速跟拍,而是仅仅从两面墙壁的夹缝中,采用俯拍,体现了两人换鞋的频率。四次换鞋过程是让观众揪心的。而让观众最为之感动和心痛的,应该是阿里为了获得5000米长跑第三名,拿到球鞋的过程。比赛开始以前,导演用一组远景摇拍镜头,展现了来参赛的学生之多,同时,也让其他学生的强壮和阿里的瘦小进行的对比。发令枪的特写,紧接着是一声响亮的枪响,再次是全景拍摄,展现比赛的开始。紧接着,导演的镜头紧随阿里的脚步,先是阿里快速的奔跑,同时使用平行蒙太奇,展现了一边忙跑回家等待阿里比赛结果的莎拉。一组蒙太奇组接事后,镜头开始全程追随阿里的奔跑的背影及脸部幼稚而坚定的表情特写。配上阿里与妹妹交谈的画外音,让观众了解阿里为了能给妹妹挣到一双小鞋子而奋力打拼。导演再次在剧情上设置了障碍,导演并不是是让幼小的阿里拿第一就获得小鞋子那么简略,而是要让他拿第三,这里也再次出现悬念,阿里是会如愿拿到第三,照旧遗憾只拿第四,照旧拿了比第三更好的成绩,与小鞋子擦肩而过?在奔跑过程中,阿里起劲让自己保持在第三的位置,却突然间被其他选手拉扯摔倒。当阿里起身奋力追逐的时辰,导演使用了升格,将镜头放慢,影片顿时变得安静,阿里漫长的奔跑,只有急促的呼吸声相伴。此时,画外音再次出现了阿里与莎拉的对话,阿里承诺,一定会拿第三。画外音落,阿里显然加快了奔跑的脚步,在一个个的慢镜头间,阿里不停的超越了前方的选手。快到终点,导演拉开镜头,观众瞥见的是阿里几乎与其他三位选手并驾齐驱,这让刚才观众对于阿里到底获得第几的悬念始终保持。顿时到达终点,马芝迪却突然切换到四个选手的脚部特写,让观众对于阿里名词的悬念一直保持到最后。让四双脚几乎同时踏过终点,镜头快速切换拉开,是阿里扑到在地上,教员一把把他抱住。阿里的第一句话就是“我是第三名吗?”“你是第一,傻孩子”,教员兴奋的回答,让观众最终知道导演选择了第三种结局,阿里拿到比第三更好成绩的同时,也让阿里成为了最沮丧的冠军。漫长的比赛终于结束了,阿里的起劲却与小鞋子擦肩而过,这让观众不知该为他获第一而高兴,照旧该为他而遗憾。

㈦ 你觉得最好的伊朗电影是哪一部

是伊朗的那部《小鞋子》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为自己没有鞋子而烦恼过呢?相信大家应该都没有吧,但是有些贫穷的地方,一双鞋子也很重要。今天小给大家来介绍一个关于双鞋子的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叫小黑。小黑是一名懂事的小男孩,因为家境贫寒,他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帮助家人做能及的事情,这天,小黑从鞋匠那里拿回了满是补丁的鞋子,这是妹妹唯一的一双鞋子,小黑小心的将鞋子包好,然后又去了便利店,还要买些薯仔,当作一家人的饭菜。

就在小黑买菜的时候,妹妹的鞋子却被别人拿走了,小黑并不知道,拿走鞋子的是那个捡破烂的老头,原来老头把他妹妹的鞋子当做破烂收走了,小黑却以为在杂物箱底下,于是使劲往下摸,却不小心弄坏了店家的蔬菜,遭到店家呵斥。

不过他们不知道的是,他们的父亲刚为他们买了两双新鞋子,也许这就是平凡日子中的惊喜与幸福吧。

到这里,整部电影就结束了,这部电影反映了贫苦人们的小幸福,平凡而又感人,值得一看。

㈧ 伊朗和印度电影特点

伊朗电影最大的特点是纪实性。大多启用非职业演员,露天拍摄,自然光照,不矫情,不雕琢,真实得像生活本身,不掩饰生活的阴暗与悲伤。我们在看电影时好像不是在看电影,而是亲临伊朗社会本身。其次是开放式的结尾。伊朗电影不是那种封闭式的大团圆结局,也不把结论告诉观众,而是留下思考想象的余地,令观众去建构银幕外的现实。如《生命在继续》中的汽车冲上山坡,《天堂的颜色》中莫曼那只被阳光沐浴成金黄色的手,《当我成为女人时》中的老太太坐在婚床上向波涛汹涌的大海驶去。尤其是《橄榄树下的爱情》最后胡笙追赶塔荷,穿过橄榄树林,翻过山坳,奔走在远处青葱的田野上。在长达四分多钟的长镜头(从全景到大远景)中,只看见一前一后两个白点渐渐靠近,合为一起,激越而浪漫的音乐声响起。但突然后面那个白点却折身返回,而且不走正路,长焦镜头那么耐心地紧跟着他,我们不知道胡笙是得到满意的回答还是失望而归。

当代伊朗电影以其独特的影像风格而独树一帜。在世风喧嚣浮躁,在我们的感官被充满暴力、色情的电影刺激得迟钝麻木的今天,伊朗电影却返璞归真,以近乎手工作坊式的制作,以清新质朴、恬淡温暖又充满哲理的影像风格,以友谊、宽容、爱、和睦相处这些久违的主题重新拨动我们的心弦。它的兴起印证了一句名言:越是民族的便越是世界的。
印度电影之所以多传奇性质的题材和载歌载舞的表现形式,是因为印度人收入水平低下,电影是他们唯一的消遣方式,是他们摆脱生活重压寻求心灵慰籍的工具。印度各地影院林立,票价极其便宜,在大城市里一般是1—2美元,而在许多农村地区只有10美分。电影在印度是穷人都能够承担得起的大众化的消费。在许多电影里那些传奇故事,有浪漫的爱情而没有现实的残酷,有歌舞升平的幻像而没有追求生存的竞争,为普通大众带来的娱乐,也带来了暂时的逃避之所。
而且,印度是个教育水平尚且落后的国家,民众接受和理解的能力较为欠缺。电影里多采用歌舞的表现形式与印度人的日常生活经验接近,因此更容易为普通大众所理解和接受。不象中国也不象许多西方国家,歌舞只是节庆或娱乐的形式,在印度,歌舞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印度人随时随地都以唱歌跳舞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情绪。然而,诸如西方大片《芝加哥》这类的歌舞片在印度是没有市场的,因为它纯粹地是表达歌舞的艺术魅力。印度电影则用歌舞表达情节和人物情感,歌舞的艺术魅力在这里不是终极目的,而只是用以表达情节的一种手段。

阅读全文

与伊朗拍摄什么最好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印度为什么没酒 浏览:280
为什么美伊战争伊朗打以色列呢 浏览:930
印尼大屠杀中国在干什么 浏览:47
印度甘蔗产量多少 浏览:887
也门与伊朗哪个大 浏览:381
伊朗和乌克兰哪个厉害 浏览:697
如何申请英国离岸公司 浏览:685
印尼冬天去哪里 浏览:165
为什么佛教在印度发展不起 浏览:702
在中国怎么玩战地4 浏览:766
伊朗航空工厂有多少架飞机 浏览:661
为什么越南产的烟那么便宜 浏览:709
2000印尼盾合多少人民币 浏览:458
印尼语不用怎么说 浏览:170
印尼人为什么那么喜欢吃鱼 浏览:314
中国为什么这么多援助越南 浏览:403
美国赴中国签证可以呆多久 浏览:873
中国哪里种辣木树最好 浏览:984
意大利现在能去哪里 浏览:330
印度尼西亚四水有多少人感染肺炎 浏览: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