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森林中有哪些鸟
1、啄木鸟
啄木鸟是着名的森林鸟,除消灭树皮下的害虫如天牛幼虫等以外,其凿木的痕迹可作为森林卫生采伐的指示剂。它们觅食天牛、吉丁虫、透翅蛾、蝽虫等有害虫,每天能吃掉1500条左右。
2、犀鸟
犀鸟主要分布于非洲及亚洲南部,大部分犀鸟生活在非洲和亚洲的热带雨林地区,以树上那些多半是啄木鸟啄出来的空洞为巢。
3、大嘴鸟
大嘴鸟基本完整的个体,由于围岩性质,保存基本印痕。眼前这只早期鸟类化石,一看就知道它的头,特别是吻特别大,而且嘴里的牙齿也很清楚。
4、极乐鸟科
极乐鸟科主要分布于新几内亚及其附近岛屿,少数种类见于澳大利亚北部和马鲁古群岛。栖息于热带森林、山林、亚高山带森林、干草原林地和红树林。
5、戴胜
戴胜栖息于山地、平原、森林、林缘、路边、河谷、农田、草地、村屯和果园等开阔地方,尤其以林缘耕地生境较为常见。以虫类为食,在树上的洞内做窝。
⑵ 橙头地鸫的叫声怎么样
有口啊,叫的也挺好,但是那种鸟在春天的有时候晚上偶尔也来两嗓子,和田鹨差不多,有时候会被它叫声下一跳
那种鸟和红点颏一样,爪子爱坏,应该注意这一点
⑶ 有人知道这是什么鸟吗
橙头地鸫
橙头地鸫[1]动物名,为鹟科, 地鸫属。当地最善鸣的鸟,鸣声甜美清晰。告警时发出高声刺耳的哨音 teer-teer-teerrr。
<img class="illustration" src="https://gss0..com/9fo3dSag_xI4khGko9WTAnF6hhy//wh%3D450%2C600/sign=/.jpg" data-ik-caption-text="橙头地鸫
"/>
[1]动物名,为鹟科。橙头地鸫
⑷ 鸟类对人类有哪些好处
鸟类对人类的好处概括为以下方面:
十、雌雄体重相差最大的鸟--大鸨
是鹤形目鸨科的大型地栖鸟类。广布于欧亚大陆,从欧洲的伊比利亚半岛向东到亚洲的土耳其、蒙古、俄罗斯、中国和朝鲜半岛。是匈牙利的国鸟。大鸨栖息于广阔草原、半荒漠地带及农田草地。通常成群活动,善于奔跑,大它们既吃野草,又吃甲虫、蝗虫、毛虫等,大草原的保护神。
大鸨是世界上最大的飞行鸟类之一,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它身高背宽,雄鸟体长可达1米,体重10公斤,雌鸟比雄鸟相对要小得多,平均体重3.5公斤,是世界上雄鸟和雌鸟体重相差最大的鸟类。
十一、最复杂鸟巢的筑造者--织布鸟
织布鸟属雀形目,织布鸟科,有70个不同的品种,主要分布于非洲热带和亚洲,以植物种子和昆虫为食。
织布鸟是鸟类乃至动物中最优秀的纺织工。常常活动于草灌丛中,营群集生活,常结成数十以至数百上千只的大群。非洲织布鸟的巢,也是最大和结构最复杂的公共巢,有300多个巢室。
十二、每窝产卵最多的鸟--灰山鹑
是一种中等体型的灰褐色鹑。分布范围几乎遍及整个欧洲,从英伦三岛、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葡萄牙、西班牙、法国等向东经欧洲中部、东部到亚洲中部、伊朗北部等地。主要以草本植物和灌木的嫩枝、嫩叶、芽、花、果实、种子等植物性食物为食。
灰山鹑营巢于富有灌丛和蒿草的平原沟谷、溪流、干草地,草原幼林和山区疏林、树丛地区。雄鸟和雌鸟往往共同营巢。巢的结构甚为简单,主要是在松软的地上凹处刨一个浅坑,垫以干草、苔藓和羽毛等即成。每窝产卵10—20枚,最多达26枚。为单窝产卵最多的鸟类。
十三、飞行体重最大的鸟--灰颈鹭鸨
灰颈鹭鸨又名柯利鸟,分布于非洲东部和安哥拉、南非等地。栖息于草原等环境中,成小群活动,以植物的老树皮,树枝等为食。
灰颈鹭鸨为少数能够吃下老树皮和枯枝败叶的鸟类,它的胃十分强壮,里面可以容纳4~4.5公斤草料,灰颈鹭鸨胃中的草料从被胃液泡软到发酵完成通常需要25~27天,然后还需要10~15天的营养吸收过程后才会将消化完的草料排出体外。
十四、最小的猛禽--婆罗洲隼
婆罗洲隼属于鸟纲,隼形目,隼科,体长15厘米,体重约35克,仅比麻雀稍大。是世界上最小的猛禽。
婆罗洲隼为肉食猛禽。体形矫健,飞行迅捷;翅稍长而狭尖,飞行快速,善于在飞行中追捕猎物。为农林业的益鸟,在抑制害鼠、害虫方面起重要作用。
十五、羽毛最长的林鸟--天堂大丽鹃
天堂大丽鹃一般指格查尔鸟,号称南美洲的“极乐鸟”,是危地马拉的国鸟。格查尔鸟又称彩咬鹃、凤尾绿咬鹃、长尾冠咬鹃。雄鸟拖着一米多长中黑边白的尾羽,形态奇特。
天堂大丽鹃亮绿的尾羽是比黄金还珍贵的物品。在古代玛雅和阿芝台克文明中,只有国王和高级祭司才佩戴有这种翡翠般的尾羽。天堂大丽鹃的尾羽最长可超过1米,是林鸟中尾羽最长的鸟。
十六、游水最快的鸟--巴布亚企鹅
又名白眉企鹅、金图企鹅,体形较大,身长约60-80厘米,重约6公斤,因其模样憨态有趣,有如绅士一般,十分可爱,因而俗称“绅士企鹅”。栖息于南极半岛和南大洋中的岛屿上。生活在较南地区的巴布亚企鹅以吃磷虾为主,生活在较北的则较多以鱼类为食。
巴布亚企鹅是企鹅家族中最快速的泳手,游泳的时速可达36公里,也是游水最快的鸟。在水中,海狮、海豹和杀人鲸均是巴布亚企鹅的天敌。在陆上,成年的巴布亚企鹅并不会受到威胁,但其他鸟类会偷食它们的蛋和幼企鹅。
十七、振翅频率最慢的鸟--大秃鹫
大秃鹫是大型猛禽,主要栖息于低山丘陵和高山荒原与森林中的荒岩草地、山谷溪流和林缘地带,常单独活动,偶尔也成小群,特别在食物丰富的地方。我国多省份都有分布。新疆西部、青海南部及东部、甘肃、宁夏、内蒙西部、四川北部繁殖,其他地区零星分布。
大秃鹫主要以大型动物的尸体为食,常在开阔而较裸露的山地和平原上空翱翔,窥视动物尸体。偶尔也沿山地低空飞行,主动攻击中小型兽类、两栖类、爬行类和鸟类,有时也袭击家畜。在猛禽中,大秃鹫的飞翔能力是比较弱的,它会一种节省能量的飞行方式-滑翔。滑翔数小时不拍翅膀,为振翅频率最慢的鸟。
十八、最擅长效鸣的鸟--湿地苇莺
湿地苇莺是苇塘及沼泽地区内常见的食虫鸟类,体色以褐为主,嘴细尖;体型纤长,性活跃,在草茎间穿飞及跳跃寻捕昆虫。苇莺的种属甚至连最有经验的赏鸟人也难用肉眼识别。区别不同种属的苇莺及莺科鸟类的最佳方法是它们的鸣声。这或许也是它们彼此识别同族的主要方法。苇
莺栖居在欧亚大陆的沼地芦苇中。在中国台湾的淡水河和高雄,也常发现它们的踪迹。
中国最常见的种类为大苇莺是莺类中体型最大的。混淆视听,也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机制。此鸟是世界上模仿能力最强的鸟,能模仿60多种动物叫声。
十九、飞行速度最快的鸟--尖尾雨燕
尖尾雨燕别称:观音燕、燕子、拙燕。主要分布在英国东部和南部地区。某些亚种繁殖于中国西北,多数冬季往南迁徙,但部分鸟留在云南南部、海南岛及台湾越冬。
尖尾雨燕以食鱼为生,但它“人为挑食”,绝不吃浅海鱼!尖尾雨燕有一对剪刀尾。这可以为它避开空气所带来的阻力,它的头圆圆的,活像一个乒乓球。身子长长的,在空中飞行时,像一支箭一样快。它的速度可达180km/小时,为飞行速度最快的鸟。
二十、巢穴最大的鸟--白头海雕
白头海雕又称为美洲雕、白头鹰、秃头雕、秃头鹰、美洲雕、秃鹰 。是大型猛禽,成年海雕体长可达1米,翼展2米多长。主要栖息在海岸、湖沼和河流附近,以大马哈鱼、鳟鱼等大型鱼类和野鸭、海鸥等水鸟以及生活在水边的小型哺乳动物等为食,飞行能力很强。是北美洲所特有物种。
1782年6月20日,美国国会通过决议立法,选定白头海雕为美国国鸟。
白头海雕为终生配偶制。筑巢的材料主要是树枝,里面也铺垫一些鸟羽和兽毛。白头海雕和其他鹰类一样,也喜欢利用旧巢,并且在繁殖期间不断地进行修补,使巢变得越来越庞大,一般直径可达2.8米,厚可达6米,重量可达2000千克。为鸟类当中最大的巢穴。
⑸ 什么鸟类的尾巴长长的,灰色带白点的。描述的不多,希望各类高手解答,非常感谢
是不是嘴巴是红色的,脚是黄色的,尾巴很长,然后吃肉,如果没猜错的话就是红嘴蓝鹊,是国家和省一级保护鸟类。
全身长约65厘米,上身蓝色,头黑色,嘴红色,尾十分长,发出多种不同的嘈吵叫声和哨声。性喧闹,结小群活动。以果实、小型鸟类及卵、昆虫和动物尸体为食,常在地面取食。主动围攻猛禽。体最大和尾巴最长、羽色最美的一种。头、颈、胸部暗黑色,头顶羽尖缀白,犹似戴上一个灰色帽盔;枕、颈部羽端白色;背、肩及腰部羽色为紫灰色;翅羽以暗紫色为主并衬以紫蓝色;中央尾羽紫蓝色,末端有一宽阔的带状白斑;其余尾羽均为紫蓝色,末端具有黑白相间的带状斑;中央尾羽甚长,外侧尾羽依次渐短,因而构成梯状;下体为极淡的蓝灰色,有时近于灰白色。嘴壳朱红色,足趾红橙色。雌雄鸟体表羽色近似。体背蓝紫色;尾羽欣长,尤以中央两枚更加突出,尾端白色,配上红嘴、红脚,益显仪态庄重,雍容华贵,又有长尾蓝鹊之称。
⑹ 珍珠鸟中的成鸟是什么样子的,要带图片的。
形态特征:
成鸟体重10~13克, 体长10~11厘米,尾与别的草雀比起来显得较短,常被长长的尾上覆羽所遮盖,喙短而钝。
雌雄身上羽毛的颜色不同,雄鸟前额至颈后及颈侧灰色或浅灰色,从嘴基到眼下的眼先部位为白色,被两条黑色纵纹所勾勒出来,颊和耳羽暖棕或橙红色,下颏、喉和胸浅灰色有很细的整齐黑色横纹,颏部至胸部平行渐粗,以至在下缘融合成黑斑,胸部下方的两侧及两胁红褐色,并缀有白色小斑点,肩背及翅灰棕色,飞羽深灰色,腰部中段和下段的中间白色。
缘为灰色或深灰色,尾巴黑棕色,尾上覆羽黑色有近似圆形的白斑,下体其余部分白色或奶白色。嘴呈朱红色至深红色,眼睛的颜色为深褐色,跗跖、趾肉红色。
雌鸟羽色发灰,无橙红色的颊斑、喉胸部黑色横纹和两胁的褐色羽毛及白点,其余部分与雄鸟相似。
(6)印尼橙头地鸫幼鸟叫声怎么样扩展阅读
生活习性:
栖息于干燥的稀疏林带、灌丛、开阔的农田、草地、盐沼、种植园、公园、庭院等。多成对或集群活动,特别是旱季,常在近水域的地方聚集成千万只以上的庞大鸟群。珍珠鸟的雄鸟鸣叫较为频繁,鸣声有单音或单音快速连鸣,连鸣时急促,鸣声不太悦耳动听,但也不使人感到烦躁不安,鸣声不高,鸣叫时鸟头。雌鸟一般很少鸣唱。
成年雌雄鸟,经常形影不离,相互理羽,接吻,点头,大有夫唱妇随之浓厚情谊。珍珠鸟对饮水和水浴等均不太严格,它还可以长时间不饮水,也可以从食物中获得生理活动必需的水分。喝水的时候,有点像鸽子一样地吮吸。对水浴的要求也不高,水浴时只要稍湿羽毛,以后雌雄鸟相互整羽即可。珍珠鸟以植物性食物为主食,如植物种子、嫩叶、嫩芽,多在地面上觅食,有时在空中飞捕一些小型昆虫。
⑺ 珍珠鸟的资料
珍珠鸟是金山珍珠的别名,雄鸟胸部下方两侧及两胁,呈栗红色,并布有小白色圆点,状如珍珠,故又名珍珠鸟、珍珠雀或金山珍珠鸟;雌鸟体羽暗淡,胸下部两侧及两胁无栗红色羽块及小白色圆点。
雄鸟喉至上胸色,还具有波状黑纹数条,黑白相间,增添几分观赏价值。雌鸟喉至上胸无波状黑纹,珍珠鸟在人工饲养培育的环境下,又经过人工选择,产生了白色和驼色的品种;
其嘴和脚仍为红色,这些品种的雌雄鸟,可以从嘴的颜色区别,雄鸟多为鲜艳的深红色,富有光泽,雌鸟嘴色较淡,光泽也较差,白色品种名曰“白珍珠”,驼色品种又曰“驼珍珠”。
珍珠鸟可以成双成对饲养,亦可成群饲养;既可供观赏,也可供繁殖。用单笼饲养时可以养一对,用巢箱饲养时可以根据箱体大小,饲养成群或数对。
家庭饲养箱笼以长约30厘米、宽25厘米、高35厘米,饲养一至数对即可。箱笼内上方的一个角落上要设置人工巢箱,人工巢箱约长9厘米、宽7厘米、高10厘米,箱底铺约2厘米厚的棉花或巢草,出入口约直径3厘米,出入口外有小台。
也可用竹筒或葫芦代替,珍珠鸟比较怕人,养鸟时的环境要安静,不宜受到惊吓。所以还是不易于群养。
⑻ 这种鸟叫什么
我来告诉你吧
这是橙头地鸫
橙头地鸫(学名:Geokichla citrina)为鹟科地鸫属的鸟类,俗名黑耳地鸫。分布于东南亚不丹、印度、孟加拉、斯里兰卡、缅甸、泰国、寮国、柬埔寨、越南、马来西亚以及中国大陆的贵州、湖北、安徽、广东、海南、广西、云南等地,常见于在海南多在地面活动、在云南潞西见于海拔1250米的三台山上、栖于榕树等高大乔木上、在贵州望谟以及见于海拔700米的阔叶林中。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印度东北部阿萨姆邦察查县(Cachar)。
中文学名 橙头地鸫
别名 黑耳地鸫、天鸣鸟、桔鸟
外文名 Orange-headed Thrush
拉丁学名 Geokichla citrina
界 动物界
中等体型(22厘米)、头为橙黄色的地鸫。雄鸟:头、颈背及下体深橙褐,臀白,上体蓝灰,翼具白色横纹(亚种innotata翼上无横纹)。亚种courtoisi,melli及 aurimacula 的颊上具两道深色的垂直斑纹。雌鸟上体橄榄灰色。亚成鸟似雌鸟,但背具细纹及鳞状纹。虹膜-褐色;嘴-略黑;脚-肉色。
当地最善鸣的鸟,鸣声甜美清晰。告警时发出高声刺耳的哨音 teer-teer-teerrr。
分布范围
橙头地鸫
分布巴基斯坦至中国南部、东南亚及大巽他群岛。有些亚种为候鸟。不常见留鸟及候鸟,高可至海拔1500米。亚种aurimacula为留鸟于海南岛;melli繁殖于贵州南部、广西及广东;innotata于云南西部及南部有记录;courtoisi 繁殖于安徽(霍山)。
生活习性
性羞怯,喜多荫森林,常躲藏在浓密覆盖下的地面。从树上栖处鸣叫。
⑼ 橙头地鸫的分类
印度亚种、东南亚(泰国、缅甸、马来西亚)亚种、印尼亚种、中国亚种。各自的主要特征如下:
印度亚种——眼周及颈脖处白色,两道深色“泪痕”明显,翅膀上有白色羽片,成年雄鸟雌鸟区别明显。
东南亚(泰国、缅甸、马来西亚)亚种——羽毛鲜橙色,但是无明显的两道深色“泪痕”,翅膀上亦无明显白色羽片,可能是地域临近印尼的缘故,就体征上来说,比较类似印尼亚种。
印尼亚种——羽毛鲜橙发红,无两道深色“泪痕”,翅膀上有明显白色羽片。
中国亚种——羽毛较灰暗,暗黄色较橙色要多,不如其他亚种一般鲜亮,有两道深色“泪痕”,翅膀有白色羽片,体型较大,明显区别于其他亚种。
⑽ 鸟的特点,样子,叫声
珍珠鸟简介
金山珍珠学名叫斑胸草雀,别名也叫锦花鸟、锦华鸟、珍珠鸟、小珍珠、锦花雀等,英文名Zebra Finch 。金山珍珠鸟属雀形目梅花鸟科,原产澳洲东部和印尼东部热带森林中。我国是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由澳大利亚引进,现已繁殖培育出驼色、白色、花色等多个品种。金山珍珠羽毛鲜艳,体态娇小玲珑,动作活泼轻巧,非常可爱,现在正成为世界许多国家饲养的观赏鸟。
金山珍珠体长约10厘米,头部灰色,嘴基及眼下方有黑纹,两条黑纹中间呈白色,颊后有红黑色块斑,喉至上胸白色而有波状黑纹,到胸中呈黑色带.红爪红嘴,背上有灰蓝色毛.上体暗褐色,腹部黄白色,腹侧红褐色并有珍珠状的白色斑点,嘴红色,脚淡红色,尾黑色,尾上覆羽白色且具黑色横纹.雌鸟颊后无红褐色块斑,胸部无波状纹,人工饲养的金山珍珠已经培育出白色和驼色的品种, 在中国的北京、江苏、天津、上海、广州、青岛、济南、厦门等省市广泛饲养。金山珍珠鸟原体羽灰色、散缀许多小白斑点,形似“珍珠”而得名,而且据说澳大利亚的悉尼先前传说富有金矿而被称为“金山”,正如美国的圣弗兰西斯科因先前富有金矿而被称为“旧金山”一样,由此,珍珠鸟也就因地域而形成了一个“金山珍珠鸟”的乡土化的俗名。
饲养金山珍珠可用各种小型竹笼或金属笼,为了繁殖可成对地饲养在箱形笼中,箱笼大小为50厘米×40厘米×40厘米,也可用金丝雀的繁殖笼.人工巢宜为暗巢,一般用巢箱、壳状草巢或葫芦巢(直径4厘米)。巢箱为14厘米×9厘米×9厘米,在9厘米的一半处设一隔板,将巢分成两室.金山珍珠的饲料以小米、黍子、稗子为主,家庭饲养日常可用小米或谷子60%,稗子40%,混合喂给,发情期喂鸡蛋米、沙粒、牡蛎粉、青绿饲料应酌情喂给,喂养幼鸟的方法,粉料每天喂5-6次,每次隔2-3小时。喂食时,把食饵放在竹片上,一口一口地送进雏鸟口里.初喂时雏鸟不肯张嘴,可用手把鸟嘴掰开,几天以后就能习惯.日常管理比较简单,除保证食、水充足和用具卫生外,每周清扫1次笼底的沙土和粪便.在北方需在室内过冬,室温最好在10-15℃。
画眉,学名:Garrulax canorus,也有人叫虎鸫、金画眉。分类在雀形目鹟科画眉亚科。身体长约23厘米。体重50~75克。主要生长在我国的江苏、浙江、安徽、湖北、四川、云南、贵州、陕西等地,台湾地区也有,但外表略有不同。该鸟为普遍性留鸟,主要栖息于海拔1000公尺以下之山丘的浓密灌木林中,喜欢在晨昏时于枝头上鸣唱。画眉性格隐匿、胆小,领域性极强,雄鸟性凶好斗。平时只有在秋季才会三五成群的出现,叫声明亮悦耳,为鸣鸟中之佼佼者,常被捕捉饲养而成为笼鸟。由于画眉雄鸟好斗,不少地方都有人训练其打斗观赏,甚至赌博。画眉鸟食性杂,以水果,浆果,种子及昆虫为主食,笼养画眉的饲料主要是蛋炒米和适当的菜叶和昆虫。每年春夏季节开始繁衍后代,一窝约产3至6枚卵。画眉鸟在世界各地都广受爱鸟人士的喜爱。尤其是凯里画眉鸟更是画眉鸟中极品中的极品,由于凯里画眉鸟能唱,善斗而受到全国画眉鸟爱好者的喜爱画眉鸟爱好者都以拥有一只正宗凯里画眉鸟而自豪.
大雁属鸟纲,鸭科,是雁亚科各种类的通称,一种大型游禽。形状略似家鹅,有的较小。嘴宽而厚,嘴甲比较宽阔,啮缘有较钝的栉状突起。雌雄羽色相似,多数呈淡灰褐色,有斑纹。大雁群居水边,往往千百成群,夜宿时,有雁在周围专司警戒,如果遇到袭击,就鸣叫报警。主食嫩叶、细根、种子,间或啄食农田谷物。每年春分后飞回北方繁殖,秋分后飞往南方越冬。群雁飞行,排成“一”字或“人”字形,人们称之为“雁字”,因为行列整齐,人们称之为“雁阵”。大雁的飞行,路线是笔直的。中国常见的有鸿雁、豆雁、白额雁等。雁队成6只,或以6只的倍数组成,雁群是一些家庭,或者说是一些家庭的聚合体。
大雁是雁属鸟类的通称,共同特点是体形较大,嘴的基部较高,长度和头部的长度几乎相等,上嘴的边缘有强大的齿突,嘴甲强大,占了上嘴端的全部。颈部较粗短,翅膀长而尖,尾羽一般为16—18枚。体羽大多为褐色、灰色或白色。全世界共有9种,我国有7种,除了白额雁外,常见的还有鸿雁、豆雁、斑头雁和灰雁等,在民间通称为“大雁”。大雁是人们熟知的鸟类类群之一,在迁徙时总是几十只、数百只,甚至上千只汇集在一起,互相紧接着列队而飞,古人称之为“雁阵”。“雁阵”由有经验的“头雁”带领,加速飞行时,队伍排成“人”字形,一旦减速,队伍又由“人”字形换成“一”字长蛇形,这是为了进行长途迁徙而采取的有效措施。当飞在前面的“头雁“的翅膀在空中划过时,翅膀尖上就会产生一股微弱的上升气流,排在它后面的就可以依次利用这股气流,从而节省了体力。但“头雁”因为没有这股微弱的上升气流可资利用,很容易疲劳,所以在长途迁徙的过程中,雁群需要经常地变换队形,更换“头雁”。它们的行动很有规律,有时边飞边鸣,不停地发出“伊啊,伊啊”的叫声。迁徙大多在黄昏或夜晚进行,旅行的途中还要经常选择湖泊等较大的水域进行休息,寻觅鱼、虾和水草等食物。每一次迁徙都要经过大约1—2个月的时间,途中历尽千辛万苦。但它们春天北去,秋天南往,从不失信。不管在何处繁殖,何处过冬,总是非常准时地南来北往。我国古代有很多诗句赞美它们,例如“八月初一雁门开,鸿雁南飞带霜来。”陆游的“雨霁鸡栖早,风高雁阵斜”;韦应物的“万里人南去,三春雁北飞。”(《南中咏雁》),“孟春之月鸿雁北,孟秋之月鸿雁来”《吕氏春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