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今天印尼的火山又爆发了,咋办
天塌不下来,不用紧张。只要你身边没有火山爆发就行了。
② 火山爆发给印尼带来了哪些灾难
时间:1883年
地点:印度尼西亚巽他海峡中,拉卡塔岛附近。
灾情:3万多人丧生,苏门答腊与爪哇的众多定居点被毁。
火山可以分为死火山、休眠火山、活火山。死火山是指最后一次喷发距今已很久远,并被证明在可预见的将来不会发生喷发的火山。活火山是指正在喷发和预期可能再次喷发的火山。休眠火山,即是活的但不是现在就要喷发,而在将来可能再次喷发。由此可见,并不是所有的火山都会带来灾难。
活火山最为危险,如喀拉喀托火山。喀拉喀托火山位于沿着印度—澳大利亚板块和欧亚大陆板块的会合处,是一条频繁的火山和地震活动带。在过去百万年以内的某个时候,这座火山形成一座由火山岩流构成的圆锥形山体,交叠铺垫着火山渣层和火山灰层。虽然火山喷发可在短期内给人类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的损失,甚至给许多人带来灭顶之灾,然而火山喷发后,却能提供丰富的土地、热能和许多种矿产资源,还能提供旅游资源。所以人们能在预测火山喷发时,规划其喷发后的经济价值,火山的喷发也能为人类服务。当然谁也不愿意用上万人的生命来换取这种服务。
1883年8月27日,喀拉喀托火山喷发,共喷发了四次。喷发所产生的能量是规模最大的氢弹试验的26倍。其中第三次喷发时还发生了巨大的爆炸,整个地区笼罩在一片飞沙走石和有毒气体下,天空漆黑,连距其560千米之外的爪哇岛卡里蒙都能听到爆炸声。在这场灾难中,共夺走了3万多人的生命。苏门答腊与爪哇的众多定居点也不幸被毁。许多人的尸体被冲上了东非海岸。喀拉喀托火山喷发还引起了强大的海啸,在2004年南亚海啸发生前是印度洋地区所造成死伤最惨重的海啸。爪哇部分地区的人口自此就没有再恢复到原先的水平,这些地区重新被丛林所占据,并成为库隆角国家公园的一部分。
自从1883年喀拉喀托火山喷发后,这座活火山休眠了进半个世纪,然而在1927年12月,喀拉喀托火山又沿着先前火山锥的同一路线在海底再次喷发。1928年初,一座火山锥突出海面,到1930年已变成一座小岛,名为阿纳喀拉喀托,意为“喀拉喀托之子”。从此,火山从睡梦中醒来,火山活动断断续续地发生。而今,这座火山锥现已继续升高到海面以上约300公尺。其高度每周大约增长12厘米左右。印度尼西亚喀拉喀托之子火山,在2007年10月30凌晨发生了39次小爆发。
如此看来,按照喀拉喀托之子火山现在的增长态势,迟早有一天会再次大规模爆发,那时又会引发起大灾难,全世界可能会遭受比1883年更严重的灾害。但也有人不同意此观点,因为关于1883年这场最严重的火山大爆发前并没有类似的记载,这说明1883的火山大爆发纯属偶然的,现在喀拉喀托火山只是小规模喷发,以后仍将是小规模喷发。以我们现在的技术水平,也许还不能十分准确地预测喀拉喀托之子火山的未来。但是无论未来的某一天喀拉喀托之子火山是否还会酿成像1883年的巨大灾难,我们都需要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
火山喷发引起的海啸
③ 根据1815年印尼某小岛火山爆发引发大海啸改编的《尼波拉火山》!很真实,很好看!谁能提供下载资源,谢谢!
肥花
④ 印尼火山发生剧烈喷发已致13死41伤,火山喷发能提前预警吗
地震,海啸,台风,火山爆发,这些自然灾害都是在世界上经常发生的,而且会给人类带来非常大的危害,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这种天灾人祸,人力是无法抵抗的,人们能做的只能是提前预警,提前逃离,做好预防工作。
三、结语
火山爆发是非人力所能阻挡的,在火山批发之前也有很多小动物乱窜,因为动物能够听见人听不到的次声波,所以如果在看到这些异常情况的时候,周围的居民要迅速的转移,最好转移到几百公里以外。因为在火山喷发之后会有炙热的岩浆携带着高温,并且风也会将火山灰吹得很远,火山灰落在身上就会灼伤身体。
⑤ 印度尼西亚最着名的一次火山爆发是什么时候
迄今为止,世界上最猛烈的火山爆发都发生在印度尼西亚。其中最为着名的一次是1815年坦博拉火山喷发。
1815年4月5日,该火山突然爆发,周围1000千米范围内的居民都听到了火山爆发时产生的巨响,接着从火山喷出极大数量的气体和火山灰,喷发期长达3个多月,1000千米以外的地方都落满了火山灰,其堆积的厚度在火山以外20千米处为90厘米,25千米处为25厘米。
火山爆发时,还产生海啸,使陆地大面积沉陷,附近的坦博拉镇沉到了深6米的海底。此次火山爆发使近10万人丧生,财产损失无法估算。
⑥ 火山爆发引动超级海啸
一般发生的地震是不会发生海啸的~~~海啸是在海洋上形成的巨大波浪!!!而发生在海底的地震极易引发海啸!!像印尼的海啸~~~
⑦ 印尼海啸是什么时候发生
印尼海啸发生于2004年12月26日,这次地震发生的范围主要位于印度洋板块与亚洲板块的交界处,地处安达曼海。
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给印尼、斯里兰卡、泰国、印度,马尔代夫等国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到2005年1月10日为止的统计数据显示,印度洋大地震和海啸已经造成15.6万人死亡,这可能是世界近200多年来死伤最惨重的海啸灾难。
(7)印尼火山爆发后多少天海啸扩展阅读
海啸是一种灾难性的海浪,通常由震源在海底下50千米以内、里氏震级6.5以上的海底地震引起。水下或沿岸山崩或火山爆发也可能引起海啸。而不巧的是,印尼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上,所以频繁遭受地震、火山喷发和海啸袭击,是一个多灾多难的国家。
2004年印度洋海啸共造成20多万人死亡,印尼就是受创最重的国家之一。
印尼海啸多发海域是平原,人口密集,而且印尼海啸预警机制落后,民众防灾自救意识缺乏。自从2004年印度洋大海啸发生以来,印尼曾在多个海域安放了22个海啸探测器。但是,由于设备腐蚀生锈、缺乏财力维护以及遭到人为破坏等原因,这些设施目前均不能发挥任何作用。
反观日本预警机制反应快,加上日本海啸区域有山,可以避难,所以伤亡人数较少,2011年日本地震引发海啸,遇难人数11232人,失踪人数16361人,共计27593人。而2004年印度洋大海啸造成22.6万人死亡,这可能是世界近200多年来死伤最惨重的海啸灾难。
⑧ 火山爆发和海啸关系
海啸通常是因为火山爆发引起的。
海啸发生的原因有地震时因海床之垂直位移;海沟斜坡崩塌;海底火山爆发。其现象是因地震或火山爆发所引起的一连串极长周期的长浪,其危害可造成重大的破坏,并使海岸地区之生命财产受损。
1883年8月,印尼火山岛喀拉喀托的火山爆发是人类史上最厉害的一次。此次火山爆发,远在澳大利亚都能听见。火山爆发引发的海啸巨浪高达130英尺(合40米)。
根据美国地质勘探局(USGS)的报告,仅爪哇和苏门答腊岛,海浪冲走165个村庄。海啸掀起的海浪直到远在4350英里(合7000公里)的阿拉伯半岛才停息下来。
⑨ 现在印尼有海啸又火山爆发..这十一月中要去巴厘岛度假安全吗
不安全,因为那里是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地质运动是全球第一!并且那里最近发生了地震、海啸、火山喷发等灾害,即使巴厘岛离爪哇岛有一定距离,但仍旧会受到那些灾害的一定程度的影响,所以最好不要去,等灾害平静一些以后再去度假。
⑩ 海啸一般持续多久
海啸
一、自然
[b]海啸是一种具有强大破坏力的海浪。当地震发生于海底,因震波的动力而引起海水剧烈的起伏,形成强大的波浪,向前推进,将沿海地带一一淹没的灾害,称之为海啸。
海啸在许多西方语言中称为“tsunami”,词源自日语“津波”,即“港边的波浪”(“津”即“港”)。这也显示出了日本是一个经常遭受海啸袭击的国家。目前,人类对地震、火山、海啸等突如其来的灾变,只能通过观察、预测来预防或减少它们所造成的损失,但还不能阻止它们的发生。
海啸通常由震源在海底下50千米以内、里氏地震规模6.5以上的海底地震引起。海啸波长比海洋的最大深度还要大,在海底附近传播也没受多大阻滞,不管海洋深度如何,波都可以传播过去,海啸在海洋的传播速度大约每小时五百到一千公里,而相邻两个浪头的距离也可能远达500到650公里,当海啸波进入陆棚后,由于深度变浅,波高突然增大,它的这种波浪运动所卷起的海涛,波高可达数十米,并形成“水墙”。
由地震引起的波动与海面上的海浪不同,一般海浪只在一定深度的水层波动,而地震所引起的水体波动是从海面到海底整个水层的起伏。此外,海底火山爆发,土崩及人为的水底核爆也能造成海啸。此外,陨石撞击也会造成海啸,“水墙”可达百尺。而且陨石造成的海啸在任何水域也有机会发生,不一定在地震带。不过陨石造成的海啸可能千年才会发生一次。
海啸同风产生的浪或潮是有很大差异的。微风吹过海洋,泛起相对较短的波浪.相应产生的水流仅限于浅层水体。猛烈的大风能够存辽阔的海洋卷起高度3()米以上的海浪,但也不能撼动深处的水。而潮汐每天席卷全球两次.它产生的海流跟海啸一样能深入海洋底部,但是海啸并非由月亮或太阳的引力引起,它由海下地震推动所产生,或由火山爆发、陨星撞击、或水下滑坡所产生。海啸波浪在深海的速度能够超过每小时700千米,可轻松地与波音747飞机保持同步。虽然速度快.但在深水中海啸并不危险,低于几米的一次单个波浪在开阔的海洋中其长度可超过750千米这种作用产生的海表倾斜如此之细微,以致这种波浪通常在深水中不经意间就过去了。海啸是静悄悄地不知不觉地通过海洋,然而如果出乎意料地在浅水中它会达到灾难性的高度.
啸是一种具有强大破坏力的海浪。水下地震、火山爆发或水下塌陷和滑坡等大地活动都可能引起海啸。
地震发生时,海底地层发生断裂,部分地层出现猛然上升或者下沉,由此造成从海底到海面的整个水层发生剧烈“抖动”。这种“抖动”与平常所见到的海浪大不一样。海浪一般只在海面附近起伏,涉及的深度不大,波动的振幅随水深衰减很快。地震引起的海水“抖动”则是从海底到海面整个水体的波动,其中所含的能量惊人。
海啸时掀起的狂涛骇浪,高度可达10多米至几十米不等,形成“水墙”。另外,海啸波长很大,可以传播几千公里而能量损失很小。由于以上原因,如果海啸到达岸边,“水墙”就会冲上陆地,对人类生命和财产造成严重威胁。
起因
海啸是一种灾难性的海浪,通常由震源在海底下50千米以内、里氏震级6.5以上的海底地震引起。水下或沿岸山崩或火山爆发也可能引起海啸。在一次震动之后,震荡波在海面上以不断扩大的圆圈,传播到很远的距离,正象卵石掉进浅池里产生的波一样。海啸波长比海洋的最大深度还要大,轨道运动在海底附近也没受多大阻滞,不管海洋深度如何,波都可以传播过去。
水下地震、火山爆发或水下塌陷和滑坡等激起的巨浪,在涌向海湾内和海港时所形成的破坏性的大浪称为海啸。破坏性的地震海啸,只在出现垂直断层、里氏震级大于6.5级的条件下才能发生。当海底地震导致海底变形时,变形地区附近的水体产生巨大波动,海啸就产生了。
海啸的传播速度与它移行的水深成正比。在太平洋,海啸的传播速度一般为每小时两三百公里到1000多公里。海啸不会在深海大洋上造成灾害,正在航行的船只甚至很难察觉这种波动。海啸发生时,越在外海越安全。
一旦海啸进入大陆架,由于深度急剧变浅,波高骤增,可达20至30米,这种巨浪可带来毁灭性灾害。
海啸来袭之前,海潮为什么先是突然退到离沙滩很远的地方,一段时间之后海水才重新上涨?
大多数情况下,出现海面下落的现象都是因为海啸冲击波的波谷先抵达海岸。波谷就是波浪中最低的部分,它如果先登陆,海面势必下降。同时,海啸冲击波不同于一般的海浪,其波长很大,因此波谷登陆后,要隔开相当一段时间,波峰才能抵达。
另外,这种情况如果发生在震中附近,那可能是另一个原因造成的:地震发生时,海底地面有一个大面积的抬升和下降。这时,地震区附近海域的海水也随之抬升和下降,然后就形成海啸。
分类
海啸可分为4种类型。即由气象变化引起的风暴潮、火山爆发引起的火山海啸、海底滑坡引起的滑坡海啸和海底地震引起的地震海啸。中国地震局提供的材料说,地震海啸是海底发生地震时,海底地形急剧升降变动引起海水强烈扰动。其机制有两种形式:“下降型”海啸和“隆起型”海啸。
“下降型”海啸:某些构造地震引起海底地壳大范围的急剧下降,海水首先向突然错动下陷的空间涌去,并在其上方出现海水大规模积聚,当涌进的海水在海底遇到阻力后,即翻回海面产生压缩波,形成长波大浪,并向四周传播与扩散,这种下降型的海底地壳运动形成的海啸在海岸首先表现为异常的退潮现象。1960年智利地震海啸就属于此种类型。
“隆起型”海啸:某些构造地震引起海底地壳大范围的急剧上升,海水也随着隆起区一起抬升,并在隆起区域上方出现大规模的海水积聚,在重力作用下,海水必须保持一个等势面以达到相对平衡,于是海水从波源区向四周扩散,形成汹涌巨浪。这种隆起型的海底地壳运动形成的海啸波在海岸首先表现为异常的涨潮现象。1983年5月26日,中日本海7.7级地震引起的海啸属于此种类型
怒吼的巨浪
根据现代板块结构学说的观点,智利是太平洋板块与南美洲板块相互碰撞的俯冲地带,处在环太平洋火山活动带上。这种特殊的地质结构,造成了智利处于极不稳定的地表之上。自古以来,这里火山不断喷发,地震连连发生,海啸频频出现,灾难时常降临。1960年5月21日凌晨开始,在智利的蒙特港附近海底,突然发生了世界地震史上罕见的强烈地震。大小地震一直持续到6月23日,在前后1个多月的时间内,先后发生了225次不同震级的地震。震级在7级以上的有十几次之多,其中震级大于8级的有3次。
危害
剧烈震动之后不久,巨浪呼啸,以催枯拉朽之势,越过海岸线,越过田野,迅猛地袭击着岸边的城市和村庄,瞬时人们都消失在巨浪中。港口所有设施,被震塌的建筑物,在狂涛的洗劫下,被席卷一空。事后,海滩上一片狼藉,到处是残木破板和人畜尸体。 地震海啸给人类带来的灾难是十分巨大的。目前,人类对地震、火山、海啸等突如其来的灾变,只能通过预测、观察来预防或减少它们所造成的损失,但还不能控制它们的发生。
国家海洋局海洋环境预报中心海洋环境预报室副主任于福江介绍,我国位于太平洋西岸,大陆海岸线长达1.8万公里。但由于我国大陆沿海受琉球群岛和东南亚诸国阻挡,加之大陆架宽广,越洋海啸进入这一海域后,能量衰减较快,对大陆沿海影响较小。
因为地震波沿地壳传播的速度远比地震海啸波运行速度快,所以海啸是可以提前预报的。不过,海啸预报比地震探测还要难。因为海底的地形太复杂,海底的变形很难测得准。
1964年国际上成立了全球海啸警报系统协调小组,太平洋由于海啸多发,所以海啸预警系统很发达。此次大地震发生15分钟后太平洋海啸预警中心就从檀香山分部向参与联合预警系统的26个国家发布了预警信息。如果印度洋也有预警系统,也许人们就可以更好地利用从震后到海啸登陆印度洋沿岸的宝贵时间。
纪录
我国学者发现,在公元前47年(即西汉初元仁年)和公元173年(东汉熹平二年),我国就记载了莱州湾和山东黄县海啸。这些记载曾被国外学者广泛引用,并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两次海啸记载全球的海啸发生区大致与地震带一致。全球有记载的破坏性海啸大约有260次左右,平均大约六、七年发生一次。发生在环太平洋地区的地震海啸就占了约80%。而日本列岛及附近海域的地震又占太平洋地震海啸的60%左右,日本是全球发生地震海啸并且受害最深的国家。
8.海啸预警系统
地震能引发海啸,因此海啸的预警信怎 要由地震监测系统提供。在全球地震多发地带如太平洋沿岸、印度洋沿岸都应该有完善的地震监测网络。
最近造成较大规模的海啸
2004年12月26日于印尼的苏门达腊外海发生芮氏地震9级海底地震。海啸袭击斯里兰卡、印度、泰国、印尼、马来西亚、孟加拉、马尔代夫、缅甸和非洲东岸等国,造成三十余万人丧生。准确死亡数字已无法统计。参见2004年印度洋大地震。
1998年7月两个7.0级的海底地震,造成巴布亚新几内亚约2100人丧生。
1992年9月尼加拉瓜发生海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