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印尼是一个宗教信仰色彩比较严重的国家,首次去印尼需要注意些什么
入乡随俗,刚到一个国家,了解其文化和风俗习惯显得尤为重要。伴随着越来越多中国人选择去印度尼西亚工作、度假旅游、休闲度假或休息。那样,你真的掌握印尼的一些禁忌和风俗习惯吗?
印尼是一个宗教信仰色彩比较严重的国家,并没有国教,但规定一定要信仰宗教。全国约87%的人都信仰伊斯兰,也就是说起穆斯林人口总数是世界最多的国家。约有6.1%的人信仰基督新教,其次3.6%的人信仰天主教,最后剩下的人大多数信仰印度教、佛家和原始拜物教等。
印尼位于亚热带、不产小麦,因此住户的主食是稻米、苞米或甘薯,特别是稻米更加广泛。稻米除煮开外,印尼人爱用香蕉叶或棕榈叶把稻米或檽米,裹成棱形煮熟而吃、称之为“克杜巴”。但是,印尼人也喜欢吃面食、如吃各种各样鲜面条、吐司面包等。
印尼人吃饭无需木筷,除在官方场所有时候应用餐刀外,一般都习惯用左手抓饭。抓饭时,直接把白米饭盛在盘里,用右手指将饭揉成小包团,送至口中一口一口地吃。餐桌旁边需放一碗清水,边抓饭、边时常拿手沾沾冷水,以防使白米饭沾粘在手上。有的人也爱喝葡萄酒、纯净水等,一般不喝烈酒。
在农村地区,有嚼佬叶、槟郎的习惯,如主人家送上槟郎盘,顾客最好是尝一尝,以感谢主人的盛情款待。
印尼人特别注重送个人名片。初次相识,顾客应自己把个人名片赠给主人家,个人名片文本用英文。印尼人爱平和的音调、不趾高气昂的姿态和寻找一致的良好心愿,与他们商谈应心态谦虚些并调低响声。拜会印尼生意人时最好携带礼品,接受礼品即代表着承担了某类义务;对别人给的礼物要毫不在意,但不要当众开启外包装。印尼生意人喜爱设宴,做为顾客,在归国前要以同样规范收益别人一次。
规矩这么多,看了是不是有一种在印尼难以生存的感觉?但规矩是规矩,只要不触碰一些忌讳,平常多注意,就不会有什么问题。
㈡ 印度尼西亚进寺庙前,腰部围的叫什么
你是说穆斯林的清真寺,男的穿的吗?那个的话叫sarung。阿拉伯人第一次将sarung带到印尼,所以在印尼sarung与穆斯林关系密切,也是代表一个尊重礼貌的,所以去清真寺的时候会穿上它
㈢ 展开就是一块布,围在身上就是裙子的裙子叫什么我听老板说好像是从云南那边进的货,原来在衣服店里见过,
叫“一片裹裙”,就是一片布围一围就行的,淘宝一搜搜得到
㈣ 印尼有怎样的风俗习惯
印尼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的国家,历史上受中国、印度、中东、西方国家等多种文化的影响,加之岛屿分散,居民交流不便,使各地文化习俗差异较大,种类繁多。中国企业和人员要充分尊重当地居民的宗教信仰和各种民风民俗,做到入乡随俗,按照当地的礼仪标准开展社会交往活动。
民族、语言和宗教
民族:根据印尼政府公布的数字,印尼有300多个民族,其中爪哇族占人口总数的45%,巽他族占14%,马都拉族占7.5%,马来族占7.5%,华人约占人口总数的5%,超过1000万人。华人在印尼商贸和工业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语言:印尼有200多种民族语言,官方语言为印尼语(Bahasa Indonesia)。
宗教:印尼约87%的人信奉伊斯兰教,是世界上穆斯林人口最多的国家,其中大多数是逊尼派。6.1%的人信奉基督教新教,3.6%的人信奉天主教,其余的人信奉印度教、佛教和原始拜物教等。
习俗礼仪
【服饰礼仪】印尼人在衣着上总体比较保守,在公开场合人们服装普遍十分得体。男性在办公时通常穿着统一工装或穿长裤、白衬衫并打领带。长袖蜡染衫(当地称“巴迪衫”)为印尼国服,在多数正式场合都可以穿着。妇女在办公室穿裙子和有袖的短外套,并避免色彩过于鲜艳。如果参观庙宇或清真寺,不能穿短裤、无袖服、背心或比较裸露的衣服。进入任何神圣的地方,一定要脱鞋。在巴厘岛,进入寺庙要在腰间束腰带。
【仪态礼仪】在印尼,当人们坐下来时,两腿不能交叉,如果非要这样做,要把一条腿的膝盖放在另一条腿的膝盖上面。在巴厘岛,坐下时两腿要平放在地板上。在印尼,打呵欠要用右手将嘴遮住,否则是不礼貌;不要嘲笑别人的错误,也不能模仿任何人的动作,否则会伤害他们的感情;不要在街上或走路时吃东西,也不要用左手与人握手、触摸别人;与人谈话或进入别人家,都要摘下太阳镜。
【相见礼仪】印尼人友善且容易接近。在社交场合与客人见面时,一般习惯以握手为礼;在作正式介绍时,对称谓要多加注意,多数中间阶层的印尼人有两个名字,而许多下层人民只有一个。富有者通常都有很长的姓和名,通常只选用一个短名和首字母缩写名。在称呼人时,只能使用他们的第一个姓,不能使用第二个。
【餐饮礼仪】印尼人饮食习惯上以大米为主食,副食品主要有鱼、虾、牛肉等,伊斯兰教徒忌食猪肉。印尼人习惯吃西餐。由于受当地华人的影响,他们普遍喜欢中餐。除在官方场合有时使用刀叉外,一般都习惯用右手抓饭。他们在用餐时,有边吃边喝凉开水的习惯,也爱喝葡萄酒、矿泉水等,一般不喝烈性酒。
【商务礼仪】印尼人特别注重送名片。初次相识,客人应把自己的名片送给主人,名片文字用英文。印尼人喜欢平和的声调、不摆架子的姿态和寻求一致的良好愿望,与他们谈判应态度谦逊些并放低声音。拜访印尼商人时最好带上礼物,收下礼物即意味着承担了某种责任;对别人送的礼品要欣然接受,但不要当面打开包装。印尼商人喜欢宴请,作为客人,在回国前应以相同标准回报他人一次。
【主要禁忌】印尼人忌讳用左手传递东西或食物;忌讳有人摸他们孩子的头部,那会被认为是缺乏教养的行为;忌讳老鼠和乌龟;与印尼人交谈应避开政治、宗教等话题。
㈤ 巴厘岛有哪些“奇葩”的景区规定呢注意什么
巴厘岛是很多人出国旅游必不可少的计划,甚至有朋友将其选为人生中最重要的仪式和婚礼。可见这个风景宜人的地方有多吸引人。这个小地方因为来自世界各地的参观者而变得热闹而充满激情。但你知道吗,在异国他乡也有一些地方有着自己的风情,就连国际度假胜地巴厘岛也不例外。例如,如果人们想进入一个景点,男人和女人都必须穿着“裙边”这个地方才会是巴厘岛超级着名的景点:乌鲁瓦图悬崖。
在工作与游乐之间,存在着一种和谐,两者巧妙地结合起来,生活的艺术就在其中了。
㈥ 我想知道,印度人穿的服装叫什么如图
称为裹裙(dhoti)和搭帕(patta)。
男性的裹裙覆盖了从腰部到小腿或小腿根部的裹裙,用一根腰带在前面打结固定,有钱有地位的男性腰带在两端结成球形,并饰以精致的刺绣。除了裹裙和腰带外,第三件装束是长长的棉质搭帕,贵族一般把搭帕的两头分别搭在肩上,让中间垂下遮住胸脯或者把搭帕的一头搭在肩上,也可以披在后背再用手腕抬住。
但是对苦力和手工艺者来说,搭帕更适合扎在头上挡住阳光或者是捆在腰上方便工作,或者是作为擦汗的毛巾。
同时,女性的裹裙穿法跟男性不同,裹裙从最开始的不透明后来变得越来越透明了。 女性的裹裙由短小的布条缠成,另一块布固定在正面腰带中间再穿过两腿之间并固定在背后的腰带上。比较长的裹裙遮住了膝盖,还有一种穿法是紧紧的把布条裹住臀部做成筒裙。
贵族妇女的搭帕是用薄布做成并装饰了边缘搭在头上。同时她们的腰带跟男式相似,有时还会在腰带一端系上装饰性的手帕。底层人群仅仅能穿着粗糙的布裹裙和头巾,跟现代印度底层人群的穿着是一样的。
(6)印尼进寺庙围的裙子叫什么扩展阅读
印度服装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纱丽(SARI),纱丽并不是裙子,而是一块尺寸约为5米乘1米5的大布料。先穿上衬裙(PETTICOAT)和长度刚刚盖住胸部的打底小衬衫(CHOLI),然后用一种特殊的方法层层叠叠的把那块大布料巧妙的裹在身上,再把关键部位用别针固定,就是我们平时看到的纱丽了样子了。
从面料来讲,南部的女性偏爱丝绸和棉布的,北部的多为雪纺。因为南部是丝绸产区,相对便宜,而婚礼等大型活动所用的纱丽丝绸就很昂贵了。根据地区的不同,纱丽也有很多穿法,腹部褶皱的数量,后面那一段是搭着还是盖在头上或掖在腰间,都有不同。
通常来讲,纱丽是已婚女性的专利,未婚的女性多穿的是一种叫做“旁遮普服”的套装,旁遮普服最早是印度北部旁遮普省锡克教女性们的服饰,所以由此得名,后来因为好看又方便,便传遍了印度全境,成为一种被大众广泛接受的服饰。
㈦ 泰国拜佛的半身裙叫什么
叫纱笼。
纱笼是泰国女性穿着的一种裙子,整个裙子是一片式的,两端有带子,穿着非常的方便,也不挑身材,胖瘦都可以。
㈧ 谁知道印度尼西亚穿的那种像布系的那种裙子叫什么啊
那个叫纱笼(Sarung)
㈨ 印尼的“情人崖”,为何男女进去都要穿裙子
这是因为在崖上有一个寺庙,庙里供奉着着当地人信仰的神明,因此为了表示对神明的敬畏和尊重,所以才会有这个规定。一般来说,每个人都要在腰上系上一条黄色的丝带,并且如果你穿的裤子或者短裙不过膝的话,还需要围上一条尼龙布,这些东西再去的时候景区都会提供给你的。
像我们上文提到的寺庙,也是一个比较受游客欢迎的景点。此外,岛上还有一些比较有特色的风俗习惯,像草裙舞等等都很受人们的喜爱,这里的海鲜也是比较出名的不仅肥美饱满而且价格还比较的实惠。
㈩ 去印尼乌布皇宫,所有人穿那个类似裙子的叫什么
去印尼乌布皇宫,所有人穿那个类似裙子的叫
纱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