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印度一年四季都是夏天吗
印度一年四季都是夏天。
印度共和国(印地语:भारतगणराज्य,英语:TheRepublicofIndia,India),简称“印度”,位于南亚,是南亚次大陆最大的国家。
东北部同孟加拉国、尼泊尔、不丹和中国接壤,东部与缅甸为邻,东南与斯里兰卡隔海相望,西北与巴基斯坦交界。东临孟加拉湾,西濒阿拉伯海,海岸线长5560公里。也是一个由100多个民族构成的统一多民族国家,主体民族为印度斯坦族。
古印度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公元前2500年诞生了印度河文明。
印度全境炎热,大部分属于热带季风气候,而印度西部的塔尔沙漠则是热带沙漠气候。
㈡ 哪个国家一年四季都是夏天
靠近赤道的国家例如:印度尼西亚、瑙鲁、基里巴斯、厄瓜多爾尔尔(以赤道命名的国家)、哥伦比亚、巴西、加蓬、刚果(布)、刚果(金)、乌干达、卢旺达、肯尼亚、索马里、马尔代夫、新加坡.等从季节上来说一年四季都是夏天,但从温度来说,平均温度还达不到我们想象的夏季温度,平均是20几度。
㈢ 印度的季节是如何划分的
印度属典型的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降水量各地差异很大,大致2000-4000毫米不等。最冷的1月份,北方平均气温为15℃,南部平均气温则高达27℃,气候干燥,为印度最佳旅游季节。夏季从3月份开始,雨水较少,天气干燥闷热,大部分地区气温可高达40℃以上,西南沿海平原在29℃-32℃之间。
㈣ 加尔各答属于哪个国家,濒临哪个海或洋
加尔各答属于印度,濒临印度洋
加尔各答(孟加拉语:কলকাতা,英语:Calcutta)是印度西孟加拉邦首府。它位于印度东部恒河三角洲地区, 胡格利河(恒河一条支流)的东岸。该市有人口4,638,350人,整个大都市区的人口为14,681,589人(2006年1月),属印度第三大大都会区(仅次于孟买和新德里)是印度最大城市。
气候气象:
加尔各答气候加尔各答属于热带气候。年平均气温为26.8摄氏度,月平均气温从19°C到30°C。夏季炎热潮湿,在5-7月最高气温经常超过40°C。冬季持续只有2个半月,在12月和1月,气温会下降到12°C–14°C。有记录的最高气温是43°C,最低气温是5°C。初夏时节常有雷暴雨伴随狂风,断断续续袭击该市,对缓解湿热很有帮助。这种雷暴雨当地称作Kalsakhi(西北强风)。
东南季风从6月到9月,给这座城市带来一多半的年降雨量,1,582毫米。最大降雨量出现在8月季风时节(306毫米)。每年该市的日照时间为2,528小时,日照时间最大值出现在每年3月。污染是加尔各答的一个主要问题,悬浮颗粒物(SPM)水平高于印度其他大城市,定期造成烟雾。
㈤ 印度新德里为什么一年四季都热。
印度的主要气候类型是热带季风气候;特点是全年高温,有明显的雨、旱两季. 印度终年高温,年平均气温在22℃以上,最冷月一般在16℃以上;通常6—9月受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的影响,为雨季;10月—次年5月受来自亚欧大陆的东北季风的影响,为旱季.
㈥ 喀拉拉邦的有关资料
喀拉拉邦
喀拉拉邦位于印度的西南端,濒临阿拉伯海。全邦面积为3.8万多平方公里。人口有2909多万(1991年),印度人口最稠密的邦。首府特里凡特琅。西临阿拉伯海,东靠西高止山,南北狭长,中段较宽。中部为马拉巴尔平原,间有起伏,南部几全为丘陵,北部沿海地带多沙丘。城市多沿海分布。热带森林气候,炎热多雨,年降水量平均为2,400毫米。森林约占总面积的三分之一。多热带种植园,产椰子、槟榔、胡椒、小豆蔻、橡胶、咖啡、腰果、茶叶、甘蔗等,均为重要的出口品。水稻年二、三熟,还有木薯、豆类和芝麻等。沿海有渔业。矿产有独居石、钛铁矿、金红石和锆石,尤以钛的输出重要。有农产品加工、食品、化工、化肥、采矿、冶炼、锯木、造纸、砖瓦等工业。造船和石油加工业发展迅速。
“喀拉拉”一词的来源,有几种不同的说法:有的认为,是由“椰林”和“土地”两个词合成,因这里椰子树很多,有“椰林国”之称。有的认为这个词的基本意思是“杰尔德尔”,即杰尔王统治的地方。此外,喀拉拉也称为马拉雅兰地区,“马拉雅兰”一词是由山和海两字复合而成,“喀拉拉”即处在山和海之间的地区。生活在这个地区的人叫做马拉雅利人或马拉巴人。语言为马拉雅兰语。
喀拉拉邦河流纵横,遍布南北,江河湖泊里,商船、渔船和游船络绎不绝,给当地人民提供了便利的水路交通。漫长的海岸线为喀拉邦与海外各地联系提供了方便。该邦几乎四季如春。温差甚微,气候宜人。
喀拉拉邦文化发达,是个艺术圣地,也是唯一完好地保存着梵文、古代印度医学、天文学、梵文、喻伽经等古代经典的地方。
该邦是印度重要的农作物种植邦,盛产椰子、甘蔗、橡胶、咖啡、茶叶、花生、香蕉、豆蔻等。粮食作物主要是水稻。渔业发达,鱼的产量居各邦首位。
印度在中国人眼里曾经是遥远而神秘的天竺,是《西游记》里说的一方生长着“黄金为根、白银为身、琉璃为枝、水晶为梢、琥珀为叶、美玉为华、玛瑙为果”的宝树,“无有众苦,但受诸乐”的西天乐土。但是近代以来,印度却离我们想象中的乐土有了越来越大的差距。尽管近年来印度的软件产业遥遥领先于某些发达国家名列世界第二,但是毕竟这里有广大贫苦的农村,印度女性61%以上是文盲,我们对印度的印象仅止于头戴面纱,眉心点着红痣的妇女和缠着红头巾,骑在大象身上的印度男人。不过如果你去了印度喀拉拉邦,你就会见识到一个完全不同的印度,一片似乎真正是我们现象中的人间乐土。
喀拉拉邦位于印度西南部,与斯里兰卡隔海相望。这里四季如春,盛产咖啡,橡胶,槟榔等热带作物,其实“喀拉拉”本身就是“椰子之乡”的意思,大片的椰子林在这里是很常见的风景,也是主要经济来源。
在这里你可以欣赏全印度最美丽的柯沃兰海滩风情,或者在宁静的内陆河里泛舟,欣赏河道两边遮天蔽日的棕榈树林,感受纯粹的热带风情。喀拉拉邦当地传统的文化、宗教、习俗也别具一格,最着名的卡塔卡利舞热烈奔放,舞者身着绚丽夺目的传统舞蹈服装,伴着印度特有的音乐风格翩翩起舞,美不胜收。当然我们熟悉而且期待的大象舞在喀拉拉邦也绝不会少。
不过喀拉拉邦最引人注目的除了自然风光,更多的还是那里的人们安宁幸福的生活状态。这里的宗教气氛非常宽松,多种宗教并存。清晨,你可以听到印度寺庙里的音乐声,穆斯林清真寺里的祷告声,以及基督教教堂的钟声同时响起,而且和谐共鸣。喀拉拉邦政府积极推行了大规模的改革,将财政预算的二分之一用于教育和公民健康事业。虽然整个印度的妇女识字率只有39.42%,但是喀拉拉邦的所有居民,包括女性,识字率高达95%,已经属于世界先进水平。倡导教育改革的是印度“民众科学运动”的一群科学家,他们志在将科学观念传播给普通大众,以平衡宗教的影响,推动社会发展。参加运动的有大学教授、院士、原子能专家、物理学家等等。他们利用的是节假日,从扫盲做起,还特别将没有地位的女性团结起来,唤醒她们的自觉,让她们也参加到社会生活中来。
社会改革的结果是让喀拉拉邦拥有一连串让人吃惊的数字。死亡率很低,识字率属于世界先进水平,出生率低于美国,而且还正在迅速下降,喀拉拉邦的人均寿命接近美国和西欧水平。在3000万人口、其中80%为农村人口的900多个乡里,图书馆有5000多个,出版3000多份报纸杂志。每个乡还有自己的报纸,派发到每家每户。“民众科学运动”的科学家们自豪地说:“在喀拉拉,没有人不读报,没有人不谈政治,没有人不唱歌。”
你可以在喀拉拉度过悠闲美妙的一天,在水稻田边散步,在内陆河泛舟,在棕榈树下乘凉,看着当地的孩子们欢快地玩耍。在这里,你知道自己旅游的快乐不是建立在当地人生活落后的基础上,你来这里并非为猎奇,你可以很坦然地和当地人共同享受这片热带土地上的风光,你知道在你快乐的同时,他们过的也很快乐。
地理概况:
印度西南端的邦,面积15000平方英里,属地有44条河流,首府特里凡得琅市。
气候:
热带气候,每年7月到9月是雨季,气温常年在23摄氏度到31度之间。
人口:
两千九百万
主要城市:
特里凡得琅市,柯钦市,卡利卡特市
主要物产:
橡胶,椰子,胡椒(世界上百分之四十的胡椒产于此地),小豆蔻,咖啡,茶叶,腰果,大米,橡胶叶子,槟榔
宗教:
58%印度教徒,21%穆斯林教徒,21%基督教徒
㈦ 哪个国家一年四季都是夏天的
靠近赤道的国家例如印度尼西亚、瑙鲁、基里巴斯、厄瓜多爾尔尔、哥伦比亚。
1、印度尼西亚:
典型的热带雨林气候,年平均温度25~27℃,无四季分别。北部受北半球季风影响,7~9月降水量丰富,南部受南半球季风影响,12月、1月、2月降水量丰富,年降水量1600~2200毫米。
2、瑙鲁:
瑙鲁属热带雨林气候,森林占40%,气温24-38℃,年平均降水量1500毫米。
3、基里巴斯:
基里巴斯属热带海洋性气候。年平均气温27℃,年平均降水量1600毫米。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21世纪初每年有10个月以上时间连续干旱少雨。
4、厄瓜多爾尔尔:
厄瓜多爾尔尔分西部沿海、中部山区、东部亚马逊河流域和加拉帕格斯群岛四种地区,气候条件多样。西部沿海平原地区属于热带雨林气候,平均气温23~25℃。
5、哥伦比亚:
哥伦比亚共和国地处热带,气候因地势而异,雨季(12月至次年2月)和7月、8月为夏季,也是旱季;4-5月和10-11月为冬季,也是雨季 。
亚马孙平原南部和太平洋沿岸为热带雨林气候;1000米至2000米的山地较温和,属亚热带森林气候;4800米以上的高山终年积雪;西北部和奥里诺科平原属热带草原气候。
(7)印度哪个邦有一年四季扩展阅读
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两侧南北纬10°之间(赤道附近)。终年高温多雨,各月平均气温在25-28℃之间,年降水量可达2000毫米以上。季节分配均匀,无干旱期。
主要出现在南美洲亚马逊平原,非洲刚果盆地和几内亚湾沿岸、亚洲的马来群岛大部和马来半岛南部。显着特征:全年高温、多雨、气温差异小。
全年受赤道海洋气团控制,风力微弱,季相无变化,基本每日上午闷热晴朗,接着积云越积越厚,午后则暴雨倾盆,雨后天气稍凉,第二天又复如此。
㈧ 印度国家概况
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公元前2500年至1500年之间创造了印度河文明。公元前1500年左右,原居住在中亚的雅利安人中的一支进入南亚次大陆,征服当地土着,建立了一些奴隶制小国,确立了种姓制度,婆罗门教兴起。公元前4世纪崛起的孔雀王朝统一印度,中世纪小国林立,印度教兴起。1600年英国侵入,建立东印度公司。1757年沦为英殖民地。1947年8月15日,印巴分治,印度独立。1950年1月26日,印度共和国成立,为英联邦成员国。
——一、印度的地理位置:
——印度地处北半球,位于北纬8°24′-37°36′、东经68°7′-97°25′之间。是南亚地区最大的国家,东北部同中国、尼泊尔、不丹、锡金接壤,孟加拉国夹在东北部国土之间,东部与缅甸为邻,东南部与斯里兰卡隔海相望,西北部与巴基斯坦交界。东临孟加拉湾,西濒阿拉伯海,海岸线长5560公里。领土面积为 298万平方公里(不包括中印边境印占区和克什米尔印度实际控制区等),居世界第七位。印度政府称其领土为328.78万平方公里。
——二、印度的气候环境:
——印度的气候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受季风的影响很大,尤其是当地的降水。印度一年分为四季:冷季(当年12月-次年的3月)、热季(4月-6月)、雨季(7月-9月)和西南风退却季(10月-11月)。
——印度各个地区的年平均降水量差距很大,世界上降水最多的地区乞拉朋齐位于印度,年降水量在一万毫米以上,但是西部的沙漠年降水量却不足100毫米。足见印度气候的特殊之处。
——三、印度的人口、人种、民族与宗教:
——1、人口 11.12亿(2006年),居世界第二位。
——2、人种主要有五个类型:尼格罗人、原始澳大利亚人、地中海人、迪纳拉人以及印度土着人。
——3、民族有十个大民族和几十个小民族,其中印度斯坦族46.3%,泰卢固族8.6%,孟加拉族7.7%,马拉地族7.6%,泰米尔族7.4%,古吉拉特族4.6%,坎拿达族3.9%,马拉雅拉姆族3.9%,奥里雅族3.8%,旁遮普族2.3%。官方语言为英语和印地语。
——4、宗教约有80.5%居民信奉印度教,其它宗教有伊斯兰教(13.4%)、基督教(2.3%)、锡克教(1.9%)、佛教(0.8%)和耆那教(0.4%)等。
——四、印度的首都、政治制度与行政区划:
——1、印度的首都:新德里(NewDelhi)
——2、印度的国家政体为联邦共和制。宪法称印度是“主权的、社会主义的、世俗的民主共和国”。印度的国家机构由议会、总统、政府、司法机构组成。
——议会实行两院制,由联邦院(上院)和人民院(下院)组成。人民院中占有多数席位政党的领袖,出任政府总理。
——3、印度行政区划中的一级行政区域包括有28个邦(省)、6个联邦属地及1个国家首都辖区。每一个邦都有各自的民选政府,而联邦属地及国家首都辖区则由联合政府指派政务官管理。
——五、印度的经济概况:
——印度2011年国内生产总值4.457万亿美元,与日本并列世界排行第三,仅次于美国、中国;但是若以美元汇率评估,印度的国内生产总值仅有1.676万亿美元,世界排行第11位。
——1、工业以纺织和采矿为主。独立以后,钢铁、机械、电力、化学等工业都有所发展,工业已形成完整体系。印度的纺织、食品、精密仪器、汽车、软件制造、航空和空间等工业发展迅速。
——2、农业印度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72%。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生产国之一,拥有世界10%的可耕地,面积约1.6亿公顷。据欧盟报告:印度已成为农产品净出口国。
——因为印度的气候类型是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其中西南季风很不稳定,使印度降水量的时间分配很不稳定,水旱灾频繁,使印度的粮食生产很不稳定。
——3、旅游业 印度的和服务业也比较发达,在国民经济中占有相当的比例。旅游业是印度政府重点发展产业,也是重要就业部门,提供两千多万个岗位。入境旅游人数逐年递增,旅游收入不断增加。主要旅游点有阿格拉、德里、斋浦尔、昌迪加尔、那烂陀、迈索尔、果阿、泰姬陵、海德拉巴、特里凡特琅等。 印度选出本国七大历史奇迹 印度拉贾斯坦风情。
——4、财政金融 中央和地方财政分立,预算有联邦和邦两级。每年4月1日至次年3月31日为一个财政年度。多年来推行赤字预算以刺激经济发展,中央和邦级债务累积占GDP的80%。印度2007年侨汇收入世界第一。
——5、对外贸易主要出口商品为:制成品主要包括纺织品、珠宝、机械产品、化工产品、皮革、手工艺品等;初级产品主要包括农产品和矿产品;石油类产品主要包括成品油、原油和石油产品等。
——主要进口商品为:石油产品,电子产品,金银,机械,化工产品。
——美国是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居第二位。其他主要贸易伙伴包括德国、阿联酋、沙特、新加坡、英国、瑞士、法国、伊朗、日本、中国香港等。
㈨ 印度尼西亚的气候分春夏秋冬四季还是分旱季和雨季
印度尼西亚的气候分旱季和雨季。
印度尼西亚是典型的热带雨林气候,年平均温度25-27℃,无四季分别。北部受北半球季风影响,7-9月降水量丰富,南部受南半球季风影响,12月、1月、2月降水量丰富,年降水量1600-2200毫米。
印尼地处热带、不产小麦,所以居民的主食是大米、玉米或薯类,尤其是大米更为普遍。大米除煮熟外,印尼人喜欢用香蕉叶或棕榈叶把大米或糯米,包成菱形蒸熟而吃,称为“克杜巴”。印尼人也喜欢吃面食、如吃各种面条、面包等。
(9)印度哪个邦有一年四季扩展阅读
印度尼西亚的饮食
印尼风味小吃种类很多,主要有煎香蕉、糯米团、鱼肉丸、炒米饭及各种烤制糕点。印尼人还喜欢吃凉拌什锦菜和什锦黄饭。印尼人视黄色为吉祥的象征,故黄米饭成为礼饭,在婚礼和祭祀上必不可少。
印尼盛产鱼虾,吃鱼虾也很讲究。除了煎、炸之外,有的鱼开膛后,在鱼肚里涂上香料和辣酱,然后烤熟吃。吃虾时,把活虾放在玻璃锅内,倒上酒精、点上火,盖锅盖,片刻便把活虾煮熟,然后蘸辣酱吃。
㈩ 印度的四季什么样!!
印度之历法分一年为春夏冬三季。一年之三时季。印度之三季即春夏冬,以配热际时,雨际时,寒际时,是曰三际时
印度古时根据气候将一年分为三季,每满四个月举行一次,祈求农作物茂盛、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