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印度资讯 > 印度为什么要交土地税

印度为什么要交土地税

发布时间:2022-05-23 13:45:43

① 书上说,我国的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那么外国的呢中国古代呢

我国的税收取之于民十,用之于民一
外国发达国家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教育

世界各国公共教育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GNP)的百分比按地区划分,北美和西欧最高,平均达到5.7%,其次为拉美和加勒比海及撒哈拉以南非洲为 5.0%,中东欧4.9%,东亚和太平洋 4.7%,阿拉伯国家4.5%,南亚和西亚 3.6%,中亚3.2%。
欧盟国家
丹麦8.28%,瑞典6.97%,芬兰6.31%
发展中国家
巴西4.4%,墨西哥5.3%
教育投入占GDP的比重是衡量一国教育投入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研究表明,当人均GDP达到800-1000美元时,公共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下限为4.07%-4.25%。我国人均GDP1998年已经超过了800美元,现已超过了1000美元,但公共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只有3.28%。低于世界各国5.1%的平均水平,甚至低于发展中国家4.1%的平均水平。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教育报告》1998年统计表明:我国是用占世界1.18%的教育经费培养占世界18.45%的学生,基础教育的投入则更少。

医疗

中国2004年在医疗卫生的投入占国民生产总值的0.82%;,全世界倒数第四!!
巴西是7.8%;
我们常年援助的非州乌干达是5.8%;
世界平均是5.6%;
2006年增加了,占2.62%,仍然不到世界平均的50%!!!!

住房

这个就不用说了

三公支出
公款吃喝、公车私用、公费出国9000亿

各国行政管理费(或曰公务支出)占国家财政支出比[约1/3]

德 国(1998年) 2.7%
埃 及(1997年) 3.1%
英 国(1999年) 4.2%
韩 国(1997年) 5.1%
泰 国(2000年) 5.2%
印 度(2000年) 6.3%
加拿大(2000年) 7.1%
俄罗斯(2000年) 7.6%
美 国(2000年) 9.9%
中华人民共和国(2000年)25.7%

用于教育,医疗的比列:
中国:3.8%
印度:19.7%
美国:21.5%
日本:23.3%

1、中国行政成本占财政收入的比例,2006年上升为24%,世界第一,

大约是德国的十倍。

而这个十倍的前提是:中国的不到德国的60%,

而财政收入却是德国的1.2倍。

60%m1.2倍,十倍,换算一下,同等条件是德国的20倍。

2、中国2004年的数据估计:

◆全国公款吃喝: 3.700亿元
◆公车消费: 3.986亿元
◆公款出境旅游: 2.400亿元(300亿美元)
◆公款赌资外流: 2.000亿元
◆仅这几项开支合计就是: 12.086亿元[约收入的1/2]
◆而当年的财政收入是: 26396.47亿元。
我国每人一年承担多少“三公”费用?

用于官员的公款吃喝、公费出国和公车消费{“三公”}费用约计14085亿元,

占2005年财政收入31649.29亿元的44.5%。
但是,我国还有大量预算外、制度外的资金没有纳入财政预算管理,成为单位的自留资金。这部分资金,据有关专家测算全国一年约有9000亿元,因而2005年全国的财政收入应该说有4万亿元{40649亿元]。

所以,2005年的公款吃喝、公费出国和公车消费的14085亿元支出,

占了财政收入4万亿元的35%。
这即是说——我国每100元的财政收入中有35多元

是用于官员的公款吃喝、公费出国和公车消费。

2005年我国公款吃喝的数字是6000亿元,

2005年末全国总人口是130756万人,

那么,全国人均一年承担的公款吃喝费用是458.87元。

据中纪委、公安部、察监部、审计署最新的一份公车使用情况的统计结果显示,到2007年11月30日,我国公务用车为5221755辆。

一辆公务车一年的费用

[含司机工资、福利、保养维修、汽油费、折旧等全部费用],

约为20万元,

因此,我国公车费用每年为10443.5亿元。

仍按2005年末全国总人口是130756万人计算,

那么,全国人均机年承担的公车费用是798.7元[~800元]。

公费出国费用没有看到新的数据,

仍以每年4000亿元和全国总人口130756万人计算,

那么,全国人均一年承担的公费出国的费用是305.91元。

综上,全国每人一年承担的“三公”费用是1563.48元。

根据各国财政部和欧盟的数据综合计算,2010年各国税负率和税负工作天数如下(由高到低):

匈牙利:税负率为59%,纳税人为税工作218天

比利时:税负率为59%,纳税人为税工作215天

法国:税负率为56%,纳税人为税工作207天

德国:税负率为55%,纳税人为税工作200天

瑞典:税负率为55%,纳税人为税工作200天

澳大利亚:税负率为52%,纳税人为税工作191天

荷兰:税负率为50%,纳税人为税工作184天

罗马尼亚:税负率为49%,纳税人为税工作178天

波兰:税负率为48%,纳税人为税工作174天

以色列:税负率为47%,纳税人为税工作173天

意大利:税负率为46%,纳税人为税工作169天

丹麦:税负率为46%,纳税人为税工作168天

立陶宛:税负率为45%,纳税人为税工作167天

芬兰:税负率为45%,纳税人为税工作166天

捷克:税负率为45%,纳税人为税工作165天

希腊:税负率为45%,纳税人为税工作164天

斯洛文尼亚:税负率为45%,纳税人为税工作164天

拉�维亚:税负率为44%,纳税人为税工作161天

克罗地亚:税负率为44%,纳税人为税工作161天

爱沙尼亚:税负率为41%,纳税人为税工作150天

葡萄牙:税负率为41%,纳税人为税工作150天

英国:税负率为41%,纳税人为税工作150天

保加利亚:税负率为40%,纳税人为税工作145天

西班牙:负率为37%,纳税人为税工作136天

卢森堡:负率为37%,纳税人为税工作135天

冰岛:税负率为32%,纳税人为税工作117天

美国:税负率为27%,纳税人为税工作99天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在匈牙利、比利时、法国、德国、瑞典、澳大利亚、荷兰等国家,劳动者在一年当中要用大半年的时间为税工作,为自己工作的时间不足半年。

4. 中国税负:中国人一年为税工作161天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0年统计公报》,201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为397983亿元,税收总收入为73202亿元,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919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109元,2010年末总人口为13.41亿人。

又根据《2009年统计公报》,中国乡村人口占总人口的53.4%。由以上数据可以计算出:中国农村人口为7.16亿人,城镇人口为6.25亿人,农村居民总纯收入为42380亿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总收入为119431亿元,全国居民可支配总收入为161811亿元。

根据财政部发布的数据,2010年个人所得税实现收入4837亿元,注意,这里的个人所得税不单指工资收入所得税,还包括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收入、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收入、劳务报酬、稿酬、股息、财产租赁、偶然性所得等很多项个人收入所得。如果把各项个人收入所得税拿出来计入居民总收入,则得出2010年中国居民总收入为166648亿元。

由此,我们得出2010年中国税负率为43.9%,中国纳税人需要为税工作161天。

通过以上数据分析对比可知,中国人的税负在世界上是排在中等偏下的位置,与拉脱维亚、克罗地亚相当,与英国接近,但远远高于美国。由于中国的个人收入所得税只占总税收的6.6%,中国人的税负主要是由间接税构成,也就是增值税、消费税、关税、营业税、土地税、资源税等税种。所以,中国要减轻税负,不应朝个税开刀,而要在间接税上做文章

我国赋税始于夏代,“夏后氏五十而贡”。即以五十亩地为计量单位,并取其平均值地十分之一,作为向国家缴纳的贡赋。
西周实行井田制,土地分赐给各级贵族,但只有享用权而无所有权,所以不准转让和买卖。国家将方里土地按井字形划为九区,中一区为公田,余八区为私田分授八夫;公田由八夫助耕,收获全部缴给领主。
春秋战国时期鲁国实行“初税亩”, 不分公田、私田,凡占有土地者均须按亩交纳土地税。初税亩是我国古代赋税制度的第一次重大改革,它废除了按劳力计征的力役地租制,确立了以田亩计征的实物地租制。
秦除按地收租外,还论户取赋,也就是所谓的口赋,即人头税。
汉朝时期,国家把农民编为户籍,作为征收赋税徭役的根据。农民是国家赋税的主要承受者,农民的赋税有四项:田租(土地税)、算赋和口赋(人头税)、徭役、兵役。汉初统治者吸取秦亡教训,轻徭薄赋,但是汉朝田租轻而人头税重。汉高祖实行十五税一,文帝时实行三十税一,东汉光武帝把田租恢复到三十税一。
唐朝的租庸调税制是对唐朝以前我国两千多年来各朝代所实行的实物税的总结。租庸调制的内容是:丁男每年向国家交粟二石,称作租;交纳绢二丈、绵三两或布麻,称作调。每丁每年服徭役二十天,称作庸(服役发展为可纳绢代役)。租庸调制是以均田制的推行为前提的,均田制规定每个成丁的农民都受田一百亩,因此国家征收租庸调时只问丁身,不问财产。(以上按人丁为主,以下以田亩为主)
均田制后遭破坏,唐德宗建中元年(780),采纳宰相杨炎的建议,始改行两税法。根据财政支出定出总税额,各地依照中央分配的数额,向当地人民征收。两税法变租庸调以人丁为征收赋税标准的原则为以财产、主要是土地为征收标准的原则,合并为户税和地税。(征税时间逐渐固定)
宋仍沿袭唐两税法,王安石实行方田均税清丈土地,符合公平税负原则。
元朝田赋法的不统一,北方仿行唐租庸调法,江南仿唐两税法。
明代初行两税法,自嘉靖十年起,推行"一条鞭法"的赋役改革,将各种赋役尽可能归并为几项货币税,以征收货币代替征收实物和征发差役。这是中国古代赋役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但没能彻底实行。(实物地租为主逐渐趋向于以货币地租为主)
清初则继承明制,继续实行一条鞭法,但丁银和田赋仍是两个税目。雍正年间,实行“摊丁入亩”。 以康熙五十年的人丁数作为征收丁税的固定丁税总额,以后“滋生人丁,永不加赋”,第二步实行地丁合一,将丁银摊入田亩,征收统一的地丁银。“摊丁入亩”的实行完成了赋役合并,取消了征税的双重标准。人头税基本废除。
PS. 税法有其发展趋势,但也不断反复。像唐朝时的‘两税法’、明朝时的‘一条鞭法’、清代时的‘摊丁入亩’等等。每次税费改革,将前面滥征的各种摊派与附加,与正税合在一起一并征收。然而改革之后,渐渐政府忘记了这一并征收的赋税,本身已经包含了摊派和附加,再次另行摊派。结果是改一次,赋税增加一回。这就是所谓的历史上有名的‘黄宗羲定律’

② 为什么要交土地使用税,税款都干什么了呢

私房出租有两种情况,税收也是不同的:
一、出租用于居住的:
房产税=租金收入*4%;
印花税=租金收入*0.1%;
个人所得税=租金收入*1%;
土地使用税=面积*税额(xx元/平方米)。
月租金超过起征点的还需要征收:
营业税=租金收入*3%;
城建税与教育费附加=营业税*10%。
二、出租用于经营的:
房产税=租金收入*12%;
印花税=租金收入*0.1%;
个人所得税=租金收入*1%;
土地使用税=面积*税额(xx元/平方米)。
月租金超过起征点的还需要征收:
营业税=租金收入*5%;
城建税与教育费附加=营业税*10%。

③ 印度进口关税税率表

印度海关进口关税说明:

一、课税总额=基本关税+额外关税+教育税+特殊额外关税

应纳税值= CIF总额+起岸费(1%CIF总额)

基本关税= 应纳税值×基本关税率

额外关税=(应纳税值+基本关税)×额外关税率

教育税=(基本关税+额外关税)×教育税率

特殊额外关税=(基本关税+额外关税+教育税)×特殊额外关税率

二、进口到印度的产品印度当局所征收的税种包括有:

1、 基本关税

2、 额外税

3、 教育税

4、 额外税收

5、 特殊额外税收

6、 其他额外税例如是抵消税、反倾销税、安全税等等。

以下是对其所征收的税种的一些简单的介绍:

印度共和国税收法规和稽征管理制度的总称。

税制结构 印度实行以流转税为主体税种的税收体系。在1988年的中央税总收入中,国内货物与劳务税占43.84%,国际贸易与转让税占37.71%,对收益与资本课税占18%。中央征收的税种有:个人所得税、公司税、改良增值税、财富税、赠与税、资产继承税、关税、邦际销售税、印花税、支出税、国内航空税等。

由邦征收的税种有:土地税、机动车辆税、改良税、不动产转让税、邦内销售税、邦印花税、社会保险税、凭证登记税等。

改良增值税 1985年颁发的中央货物关税法引入改良增值税方案,于1986年3月1日起生效,以逐步取代原有的国内消费税。对税法规定所列举的应征国内消费税的制成品所耗用的半成品,允许抵免购买这些半成品时已付的中央国内消费税。这种抵免要由纳税人提出申请。

消费税 联邦政府对在印度生产或制造的某些规定商品在商品销售出厂环节征收。税率因品种而异,出口可以退税。从1986年 3月起部分商品的消费税逐步为改良增值税替代。

个人所得税 印度1986年就已开征所得税,现行税法系1961年修订后于1962年4月1日实施的。规定列为应税所得的有六类,即经营与专业性开业的收益与利得;工薪所得;住房财产所得;资本利得;其他源泉所得(包括股息、中彩、某些证券利息以及纳税人不属经营所得的机器设备、厂房出租租金和房屋租金所得)。

印度海关进口关税列表:

产品种类相关进口关税税率:

纺织品:基本关税率15% --- 25%;额外关税率16%;特殊额外关税率 4%;

服装:基本关税率25%---150%卢比/平方米;特殊额外关税率4%;

辅料:基本关税率25%;额外关税率16%;特殊额外关税率4%;

饰品:基本关税率5%;额外关税率0;特殊额外关税率4%;

家用电器:基本关税率25%;额外关税率16%;特殊额外关税率4%;

电子产品:基本关税率10% ---25%;额外关税率16%;特殊额外关税率4%;

皮革及皮革制品:基本关税率25%;额外关税率16%;特殊额外关税率4%;

陶瓷:基本关税率25%:额外关税率16%;特殊额外关税率4%;

医药用品:基本关税率25%;额外关税率15%;特殊额外关税率4%;

化妆品:基本关税率25%;额外关税率16%;特殊额外关税率4%;

玩具:基本关税率25%;额外关税率16% (或0);特殊额外关税率4%;

饮料:基本关税率30%;额外关税率0;特殊额外关税率4%;

酒精饮料:基本关税率100%;额外关税率0; 特殊额外关税率4%;

黄金与珠宝:基本关税率100%;额外关税率16%;特殊额外关税率4%;

茶叶:基本关税率25%;额外关税率0;特殊额外关税率4%;

水果:基本关税率30---40%;特殊额外关税率4%;

葡萄干:基本关税率100%;特殊额外关税率4%;

蔬菜:基本关税率100%;额外关税率0;特殊额外关税率4%;

印度共和国税收法规和稽征管理制度的总称。

税制结构 印度实行以流转税为主体税种的税收体系。在1988年的中央税总收入中,国内货物与劳务税占43.84%,国际贸易与转让税占37.71%,对收益与资本课税占18%。中央征收的税种有:个人所得税、公司税、改良增值税、财富税、赠与税、资产继承税、关税、邦际销售税、印花税、支出税、国内航空税等。

由邦征收的税种有:土地税、机动车辆税、改良税、不动产转让税、邦内销售税、邦印花税、社会保险税、凭证登记税等。

改良增值税 1985年颁发的中央货物关税法引入改良增值税方案,于1986年3月1日起生效,以逐步取代原有的国内消费税。对税法规定所列举的应征国内消费税的制成品所耗用的半成品,允许抵免购买这些半成品时已付的中央国内消费税。这种抵免要由纳税人提出申请。

消费税 联邦政府对在印度生产或制造的某些规定商品在商品销售出厂环节征收。税率因品种而异,出口可以退税。从1986年 3月起部分商品的消费税逐步为改良增值税替代。

个人所得税 印度1986年就已开征所得税,现行税法系1961年修订后于1962年4月1日实施的。规定列为应税所得的有六类,即经营与专业性开业的收益与利得;工薪所得;住房财产所得;资本利得;其他源泉所得(包括股息、中彩、某些证券利息以及纳税人不属经营所得的机器设备、厂房出租租金和房屋租金所得)。

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义务人为个人(包括未分家的印度人家庭)。个人区分为居民、非常住居民及非居民。划分标准主要是应税年度或该年前若干年内在印度居住时间的长短。居民要就其全世界范围所得纳税,非常住居民则只就印度境内所得及由印度控制的国外源泉利得纳税,非居民只就其印度境内所得纳税。

对于未分家的印度人家族,只要在应税年度该家族的事务控制与管理不完全在印度境外,即为印度居民。如果在应税年度前10年中,家族管理者有9年不成为印度居民,或者在应税年度前7年中有730天以上不住在印度,则该家族不是常住居民。

未分家印度人家族就家庭的全部所得纳税,不对家庭成员来自家族此类所得任一部分所得征税,也不作为确定该成员适用税率时的所得组成。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印度税制

④ 印度有房产税了吗

有。
收房产税的国家有美国、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亚、丹麦、法国、英国、德国、波兰、瑞典、印度、阿根廷、智利、哥伦比亚、墨西哥和尼加拉瓜等国家。
房产税是以房屋为征税对象,按房屋的计税余值或租金收入为计税依据,向产权所有人征收的一种财产税。
世界各国房地产税的课税对象主要分为两种,土地和建筑物均征收和仅对土地或房屋征收。
世界大部分国家采用的是土地和建筑物均征收的财产税形式,其中又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土地和房屋统一征收,另一种是土地和房屋分别征收。第一种类型的主要国家有美国、加拿大、英国、墨西哥、哥伦比亚、印度、印度尼西亚、南非等;第二种类型的主要国家有日本、匈牙利。
另一类做法最典型的例子是澳大利亚的一些州,采用土地税,即仅对土地征税。这样的好处是可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鼓励土地开发和房屋建设。

⑤ 有人知道关于印度税收问题吗,想了解一下

作者:亚新咨询

一、印度的税收概念

印度的税收结构分为直接税和间接税。 一方面对个人和公司实体所获得的应税收入征收直接税,但存款税的负担由评估人自行承担。

另一方面,对商品和服务的销售和提供分别征收间接税,征收和存放税的负担是卖方而不是直接评估。印度的税款由征收中央政府和邦政府。 一些小税也由市政当局和地方政府征收。

在过去几年中,中央政府和许多州政府进行了各种政策改革和程序简化,以实现可预测性,公平性和自动化。这导致印度在2017年世界银行的营商环境(EoDB)排名中迅速跻身前100名。商品及服务税(GST)改革就是为了缓解印度复杂的多重间接税制而进行的改革之一。

二、印度的主要税制改革

商品及服务税是该国最大的间接税改革之一。商品及服务税是对商品的制造、销售和消费以及国家一级的服务征收的综合间接税。

三、印度的主要税收激励措施

做出口促销的公司,在开始的前5年,从出口业务中获得的100%的利润和收益的扣除,未来5年出口业务的50%的利润和收益,50%的回收利润和下一个出口业务的收益5年。

在研究和发展领域的,经过有关经批准的内部设施的研发支出的公司,授予公司200%的加权税收减免,为了激励某些行业的投资,特定业务产生的任何资本支出均可在其产生的年度扣除。

对符合条件的初创企业提供的税收优惠是连续3年(从最初的5年)到100%的利润的免税期,包括快速跟踪80%折扣的专利申请。

在金融服务中心,迎合国内经济管辖范围以外的客户。这些中心处理跨境金融,金融产品和服务的流动,资本收益,最低替代税和分配税的税收优惠。

⑥ 印度税务

税收结构印度实行以流转税为主体税种的税收体系。在1988年的中央税总收入中,国内货物与劳务税占43.84%,国际贸易与转让税占37.71%,对收益与资本课税占18%。中央征收的税种有:个人所得税、公司税、改良增值税、财富税、赠与税、资产继承税、关税、邦际销售税、印花税、支出税、国内航空税等。
由邦征收的税种有:土地税、机动车辆税、改良税、不动产转让税、邦内销售税、邦印花税、社会保险税、凭证登记税等。
改良增值税1985年颁发的中央货物关税法引入改良增值税方案,于1986年3月1日起生效,以逐步取代原有的国内消费税。对税法规定所列举的应征国内消费税的制成品所耗用的半成品,允许抵免购买这些半成品时已付的中央国内消费税。这种抵免要由纳税人提出申请。
消费税联邦政府对在印度生产或制造的某些规定商品在商品销售出厂环节征收。税率因品种而异,出口可以退税。从1986年3月起部分商品的消费税逐步为改良增值税替代。

⑦ 印度次大陆国家的主要收入来源是什么

税收是国家的主要收入来源,其中最重要的是土地税,税率一般为总产量的1/6,所以国王又被形象地称为“六分之一享有者”。已有专门税收官员收税,一般由村社长老协助。

⑧ 印度国家形成后阶层、种族是怎样发展的与宗教、文化、政治有何关系

世界上大多数人是贫穷的,所以如果我们懂得了穷人的经济学,也就懂得许多真正重要的经济学原理。世界上大多数穷人以农业为生。因而,如果我们懂得了农业,也就懂得了穷人的经济学。我不是经济学家,但我深知农业、农民和农村问题在中国的极端重要性。没有农村的小康,就不会有全国的小康;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不会有全国的现代化。3

新世纪伊始,印度及印度和中国比较研究似乎成了国际国内的热门话题。4西方学者吉尔伯特•艾蒂安专着《世纪竞争:中国和印度》,影响较大。5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NIC)也发布报告称,印度可能取代中国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火车头”。6印度人也一扫尼赫鲁时期的忧虑,直称“20世纪属于西方,中国在21世纪想成为世界的领导,但本世纪未来的岁月属于我们印度”。7从中国方面看,对印度的关注反映了中国人对中国发展道路的深层考虑,同时研究和准确地评估印度的潜力和未来发展,正确地借鉴印度的经验,对坚定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有益的。

一、从中心到外围:印度国家发展近代中断及其原因

与中国大体相同,印度拥有古老的历史与国家经济发展的天然条件,来自西北部的雅利安人(Aryan)部落在公元前1500年征服这里;他们与当地人的结合创造了古典吠陀文化(Vedic culture)。此后,阿拉伯人在公元8世纪再次征服了这块土地,随后是12世纪到来的土耳其人,以及15世纪末到达此地的欧洲商人。印度在历史上的孔雀王朝时期(公元前324―151年),曾是北起喜马拉雅山,南到迈索尔,东抵阿萨姆河西界,西达兴都库什山的南亚大国;中世纪莫卧尔王朝时期(1526―1857),印度的版图曾再次接近这一规模。英国统治印度期间,英国以印度为中心,使自己在亚洲的势力伸展到北至阿富汗和西藏部分地区,南至印度洋,东至东南亚的范围。独立后的印度,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在北部的喜马拉雅山区、中央平原以及南部的德干高原。与巴基斯坦、中国、尼泊尔、锡金、不丹、缅甸和孟加拉国为邻,濒临孟加拉湾和阿拉伯海。8海岸线长5560公里。多条河流发源于或流经印度。印度属热带季风气候,气温变化较大,气温因海拔高度不同而异。漫长的海岸线有利于商业的发展,而广大的国土面积和热带季风气候适于农业发展。2001年印度土地面积29732万公顷,而耕地面积16175万公顷,占印度土地面积的54.4%。而同期中国耕地面积仅占土地面积13.5%。9

印度是在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其古文明形态保留时间仅次于中国的国家。生发于四大文明古国并泛延于整个古代世界的农业全球化10曾使中国和印度成为古代世界的超级大国和文明中心。但是当历史进入19世纪时候,这两个国家却迅速衰落并在半个世纪之后,就从农业世界的中心国家逐渐进入资本世界的边缘和外围国家。从1600年到印度独立的1947年间大多数时间里,英国发展各项指数,除人均GDP外,均不如印度。1857年英国镇压印度民族大起义并在印度建立直接统治之后,英国对印度的掠夺程度急剧扩大。11此外,英国对印度的殖民统治使印度劳动处于殖民统治和封建主的超度盘剥的生产关系之中。其中非劳动者占据国民收入的相当大的部分。不仅如此,与莫卧尔王朝时期相比,在非生产阶层中还被强行介入的宗主国派驻殖民地的官员。他们瓜分了5%的国民收入。而为社会提供财富的生产领域的劳动者,则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得到较低的份额。12值得说明的是,上述财富分配只是税后分配,而税收更是英国剥夺印度国民财富的重要部分。英国在印度的无度行政开支、英国对缅甸和阿富汗战争的费用、1873年以后印度货币贬值和国内开支方面增加的负担,都得由印度人民来偿付。13主要税收包括土地税、货物税、盐税、印花税和鸦片税,除鸦片税外,其余税收均落到印度各阶级头上。其中土地赋税是主要的财政收入来源,它增加了农业生产者的负担。14以孟加拉的土地税为例,在莫卧尔帝国时期,该省区的土地税只占全省年收入的40%-48%,而在1795年,东印度公司征收的土地税竟占该省区收入的85%,造成印度对英国的大量欠款。15

不仅如此,英国还以宗主国的名义从殖民地印度攫夺相当部分的财富,下表是1868-1930年间从印度白白流向英国的劳动财富。

英国从印度“攫夺”的财富(1868-1930)

年 份 印度出口顺差占其国内生产净值的比重(%) 印度出口顺差占英国国内生产净值的比重(%) 1868-1872 1.0 1.3 1911-1915 1.3 1.2 1926-1930 0.9 0.9

资料来源:[英]安格斯•麦迪森(Angus Maddison)着,伍晓鹰、许宪春、施发启译:《世界经济千年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80页。

安格斯•麦迪森(Angus Maddison)认为上面的资料“可以大致了解到作为接受外国统治的后果,即印度资源流入到英国的情况。从1868年到20世纪30年代,印度的资源流出量大约占其国民收入的0.9%到1.3%,也就是说约五分之一的印度净储蓄被转移到了英国,本来这笔储蓄可以用于进口资本品”。16印度经济学家达拜•瑙罗吉在他的论文“印度的贫困”(1876年)中将英国从印度攫取财富的途径分为两个方面:“第一是欧洲官员将他们的存款汇往国外,还有英国人为支付在英国本土和印度的各种需要而在英国所作的开支,如在英国国内所付的退休金和工资;第二是非官方欧洲人的汇款。”这意味着印度的出口必须比它的进口多得多,以便满足经济流耗的要求。17印度出口物资都是粮食和农业原料。“为了实现商品账户上出超,即使在饥荒年粮食出口也必须维持在原有水平”。181899-1907年曾任印度总督的冠松勋爵也不得不承认“没有印度就没有大英帝国”19。

在殖民经济和封建经济的双重盘剥下,尽管印度经济的GDP在独立前的近百年间(1857-1947)有了较大的发展,20但印度的人均收入则在百年间增长率仅为0.5%,几乎停滞。21印度经济因发展而不发展:较快发展的结果则是为英国资本快速提供高额剩余价值,而非快速反哺印度社会的基础性劳动。这严重阻碍了印度民族资本的原始积累并中断了印度民族资本自主形成过程。印度成了为英国资本家和印度封建主提供“营养”的奶牛。其结果是居于人口多数的劳动者并不能因其提供较多的劳动产品而得到合理即维持其生存与发展的“营养”持续反哺。印度社会基础因此持续萎缩。

近代中国与印度有着相似的经历和命运。“19世纪之前,中国比欧洲或亚洲任何一个国家都要强大。从5世纪到14世纪,它较早发展起来的技术和以精英为基础的统治所创造的收入都要高于欧洲的水平”,“1820年,中国的GDP比西欧和其衍生国的总和还要高出将近30%”。但从19世纪40年代到20世纪40年代的100年间,中国经济迅速衰落:“到1950年的人均GDP不到中国在1820年水平的四分之三”。22其间中国经济形成了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的畸型结构:外国在华资本控制了中国与近现代产业相联系的绝大部分投资。1936年,外国产业资本占中国产业资本的57.2%,其中在东北占84.6%。23他们垄断和控制了中国生铁产量的96.8%,煤产量的65.7%,发电量的77.1%,棉花产量的64%,卷烟产量的58%(1935),铁路里程的90.7%。24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对华战争,并对中国经济资源进行直接的军事掠夺。到1938年日本占有中国土地的1/3,农业生产能力的40%,工业生产能力的92%。25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官僚资本大大加强。到1949年新中国诞生前夕,以与西方资本有千丝万缕联系的蒋宋孔陈四大家族为主的官僚资本已控制全国银行的70%,产业资本的80%,并控制了全部铁路、公路、航空运输和43%以上的轮船吨位。据新中国建立初期的清产核资统计,全国国营和公私合营企业资产原值191.6亿元,其中大部分为没收和接管的原国民党官僚资本的资产;而1948年中国12.3万户民族工业资产净值仅20.08亿元。26国民党战败逃到台湾之前,通过扩大财政赤字进一步掠夺国民财产,1948年最后四个月,国民党政府的财政赤字高达78%。27中国经济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重盘剥下已失去了民族资本独立增值和民族市场良性发展的条件。而国际资本、国内官僚资本和封建地主对中国经济超度压榨又使中国的民族资本长期处于持续萎缩状态。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增长,成了中国印度两国悲剧性命运相同的方面。而社会革命,即反对殖民压迫和争取独立主权的民族革命及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便成了印度和中国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的共同和惟一出路。

值得说明的是,尽管印度和中国经历了相同的历史命运,但比较而言,在两国获得民族革命成功之前,双方经济发展还有明显的差异。1820年印度和中国在世界GNP分布中分别占15.4%和32.7%,到1952年,印度为3.8%,仍低于中国的5.2%;1820年印度和中国经济发展水平分别为1110亿和2286亿国际元(1990年),1952年,分别为2266亿和 3057亿国际元(1990年)中国远高于印度。28但在GNP和人均GNP增长率及主要工业品产量方面,中国则不及印度。1820年至1952年,印度和中国GNP每年平均复合增长率分别为0.54和0.22;同期人均GNP每年平均复合增长率分别为0.10和-0.08。291948年,在原煤、发电、钢材、生铁、水泥、硫酸等产量方面,印度均高于中国。30这些数据表明:殖民地和半殖民地时期的印度尽管在经济GNP总量和经济发展水平上落后于中国,但在发展综合潜力方面,印度领先于中国。了解这一点,对于理解后来印度又远远为中国甩在后面的原因,是有益的。

二、印度独立:低成本却先天不足的政治革命

革命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但印度独立革命并没有使其获得预期的经济成就。究其原因是印度以尼赫鲁为领导的国大党所代表的地主资产阶级,尤其是大地主和大资产阶级的利益,这种利益使作为生产者多数的印度人民不能成为自己产品的直接市场,从而缩小了印度民族资本形成和民族市场形成的条件。因此,已取得胜利的革命并没有在印度造成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充分条件。这是与中国1949年革命本质不同并由此造成两国未来发展不同速度的根本原因。但如果要进一步深入了解这一原因产生的背景,则不能不从比较这两个国家的民族革命和以土地改革为主的民主革命所造成的不同“社会的经济结构以及由经济结构所制约的社会的文化发展”31来考察。

与欧美国家相同而与中国不同的,是印度的民族民主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因而是反映资本家和地主利益的革命,但与欧美国家不同而又与中国革命相同的,又是印度和中国的民族民主革命发生在世界资本主义下落期和世界社会主义革命的上升期。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波及世界的工业全球化浪潮的最初的政治动力。工业革命在大不列颠登陆并取得胜利后,就反转影响欧洲大陆并对欧洲的封建体制造成解构性冲击。这引发了19世纪初的拿破仑战争和40年代的欧洲大革命。这场革命唤醒了欧洲大陆、美洲大陆和日本等国,并使其在抵御近代资本全球化的冲击中完成本国国家资本主义的转型:19世纪60至70年代德国俾斯麦完成国家统一、俄国完成农奴制改革、美国实现统一的国家主权和统一的民族市场、日本明治维新完成从封建主义向国家资本主义的转型。与此同时,在中世纪农业全球化浪潮中雄居超级大国地位的印度、中国等,反滑入附庸于资本中心的外围地区:它们不仅没有跟上这场国家转型的浪潮——这大概是由于他们超稳定社会结构和超强的国际地位反使其不易随环境改变而变革,而且还在这个浪潮中不断受到来自英国及完成国家近代化转型的国家的打击。19世纪40年代到50年代英国实现了对印度的征服和对中国战争胜利。这使印度和中国被迫进入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历史进程并由此在这两个国家出现了最初的无产阶级。这又反过来为印度和中国的未来不同的发展道路埋下了伏笔。

再从两国内部分析,20世纪初印度与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和工农运动均有较大发展,世界出现了代表工农利益的苏联社会主义国家。在这个历史的十字路口上,印度的完全殖民地地位和中国的半殖民地地位使两国革命道路发生了分野:英国对印度的完全的和强有力的控制不仅使印度的工农运动没有形成独立的和强大的政治力量,而且还使印度的民族资产阶级——在英国殖民统治和当地封建力量的双重压力下——变得更加软弱,以至“非暴力不合作”成了印度人民争取独立的最高形式。中国的半殖民地地位反使中国成了国际资本链条中的“薄弱环节”32。20年代末与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民主主义旗帜下分野的国民党背叛工农利益并迅速倒向西方国际资本,蜕变为代表买办势力的政治派别。国民党政府在国内通过牺牲工农利益、在国际通过向资本强国让渡国家利益方式,换取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33与日本明治维新后的国家发展道路截然相反,蒋介石时期的中国是亚洲地区较早选择拉美发展道路的主权国家,其结果是民族资本大规模衰落,34财政赤字持续飙升,35农民、工人和中小资产阶级大规模破产。36与后来印度的发展道路相比,蒋介石时期的中国发展道路是拉美道路在东亚的较早版本,而印度尼赫鲁时期的经济则几乎是中国蒋介石时期的道路在南亚大陆的另存形式。

拉美道路的本质是用牺牲本国工农利益和向资本中心国家让渡民族利益的方式来发展本国经济,其结果一般都是工农在日益严重的贫困中开展阶级斗争:斗争的规模和激烈程度与该国拉美化的程度为正比。蒋介石时期国家经济拉美化的结果是从另一面为代表中国农工利益的中国共产党取代国民党统治作了政治准备。与印度相反,国际资本对中国松散间接和多元控制又使代表中国工农利益的中国共产党在1949年取得全国政权成为可能。从印度后来的发展后果看,中国共产党取代蒋介石国民党政权,不仅仅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个具有历史转折意义的大事变,它更是中国历史的大幸运。与印度相比,这种幸运更多地是由于中国较先品尝了拉美模式必然造成的国家不幸。正是这种不幸才使中国人更为坚定地选择了代表中国占人口多数的工农利益的中国共产党,37只有有了代表工农利益的政权,中国才能进行比较彻底的土地改革,并由此形成统一的国家经济和民族市场。从这个意义上说,1949年中国革命是20世纪40年代末期发生于东亚的集美国独立战争和南北战争双重意义为一体的伟大历史事变。与美国两次革命不同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革命使美国百年内完成的社会革命在中国几十年内得到完成,其效益可以从毛泽东时期和邓小平时期中国崛起并初步实现国家经济现代化转型与美国相比的时间差及与印度后来发展的相比的速度差上得到证明。

马克思和列宁曾对印度和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胜利抱有大希望。马克思在《波斯和中国》、《不列颠在印度统治的未来后果》等文章中乐观地预言:

过不了多少年,我们就会看到世界上最古老的帝国作垂死的挣扎,同时我们也会看到整个亚洲新纪元的曙光。38

列宁则在晚期口授的日记中也认为:

斗争的结局归根到底取决于这一点:俄国、印度、中国等等构成世界人口的绝大多数。正是这大多数的人口,最近几年来也非常迅速地卷入争取自身解放的斗争中,所以在这个意义上讲来,世界斗争的最终解决将会如何,是不能有丝毫怀疑的。在这个意义上讲来,社会主义的最后胜利是完全和绝对有保证的。39

但历史发展的结果是,除了俄国、中国外,发生在印度的工农革命并未导致反映印度工农利益的党而是为英国有意扶持的更多地反映有产者利益的国大党成为执政党。造成这种历史差异的原因在于英国对印度形成的百年牢固和有效的殖民统治,这使印度在发轫于英国的全球性的资本链条中没有像俄国和中国那样成为其“薄弱环节”。在俄国和中国革命中,工农政党逐步登上历史舞台并上升为执政党。在印度英国用血腥暴力肢解、镇压工农运动的同时却有意容忍无伤大雅的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有意扶持反映大地主和大资本家利益的国大党。其结果是二战结束后,反映印度地主和资产阶级利益的国大党被英国推上主要执政党的地位。40 1947年8月14日印度独立,新政府共14名阁员,国大党占8名,非国大党占6名,共产党被排除在外。1951年底印度共和国成立后首届联邦人民院和立法院大选。大选后国大党在人民院和立法院中占总席位分别为74.4%和68.4%。41这时的印度国家政权成了地道的“管理整个资产阶级的共同事务的委员会”。42

与中国高成本的政治革命结果正好相反的是,印度独立,这场低成本的政治革命注定要使国家未来发展付出高成本的代价。

三、土地改革:国家发展奠基中最大的政治“豆腐渣”工程

自然资源天然供给量和贮存量的绝对有限性,决定生产劳动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绝对手段。而人类生产劳动形成的绝对条件就是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的绝对结合。这种结合有自然结合与强力结合的方式。财产私有制度出现后,强力结合便是人类历史常见的方式。比如历史上的罗马人对地中海的征服、蒙古人对亚洲和欧洲部分地区的征服、克伦威尔对爱尔兰人的征服、欧洲人对印安第人的征服、英国人对印度人的征服等都是这强力结合的历史形式。一部分人通过垄断生产资料形成对另一部分人的劳动成果的无偿占有并由此形成对这部分人的政治统治,这就使劳动力与生产资料在人类早期的绝对的自然结合变为相对的人为强力结合,并由此在生产者与生产资料占有者之间以及不同的生产资料占有者之间形成复杂的财富占有关系。43

但是,所有权并不是社会财富本身,而只是社会财富的占有形式。所有权并不创造价值,因此也不是财富的源泉。在特定的历史时期私人所有权却可以刺激劳动者个体的能动性及其私人积累财富的积极性,但如果构成社会劳动基础的生产者的劳动成果被不同的私有者“截流”数量过于巨大从而使劳动者得不到合理反哺时,社会劳动也就开始萎缩。萎缩的程度与财产占有者对生产者劳动成果的“截流”数量为正比。

研究国家发展及相应国力的关键不在于研究其GDP或GNP的指数表现,而在于研究其利润的归宿及其对社会劳动者反哺程度。马克思说:“生产直接是消费,消费直接是生产”。44劳动者也是消费者,他既是产品生产者,又是实现自己产品的基本消费群体。从这个意义上看:人民是国家的主体,不仅仅因为人民是国家生产的主体,同时他们更是国家消费的主体。只有社会产品反哺社会劳动者即人民的时候,这个社会的发展才是良性的和可持续的。当国家经济持续增长而这种增长成果却不能合理地反哺生产者,甚至不能维持生产者自身的生存延续,社会财富又越来越多地集中于没有多少消费潜力的少数人手中,这时的国家发展就失去了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接踵而至的就是社会危机。这时生产力就会提出变革生产关系的要求。前面提到的印度和中国民族民主革命,就是基于这个原因发生的。

土地是人类生存的第一资源,生产关系的最初版本就是人地关系。45因而也是古今形成生产关系,从而阶级关系的原生酵母,更是现代资本形成的原生酵母。大凡国家改造和社会改革,多以土地改革为起始。因此,与基因链的优劣决定生命发育的终极结果一样,国家土地改革的后果,也就命定了国家肌体发展,尤其是传统农业大国肌体的终极潜力。印度与中国民族革命成功后第一基础性的国家改造工程就是土地改革。其结果差异则奠定了两国发展速度及其潜力的差异。

如果将土地革命分为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两阶段的话,印度的土改不仅没有社会主义土改内容,也没有像中国那样的彻底的民主改革的内容。独立之初印度国大党认识到从英国人那里继承下来的封建土地关系是独立前印度农业陷入慢性危机的主要原因。为此,根据1948年12月全国邦税务部长会议的决定和国大党土改委员会1949年的报告建议,各邦开始按照中央确定的废除柴明达尔中间人制度等原则,制定本邦土改法律。1953年中央政府建立了中央土改委员会,由计划委员会成员和内务部长、粮食部长组成,作为土改指导机构。土地改革有两个主要目的:一是消除土地所有制结构中阻碍农业生产的因素;二是使作为生产资料的土地直接与劳动者结合,创造条件使农业经济实现高效高产。土改内容包括三方面,分两阶段实施。

一是废除柴明达尔等中间人制度。独立前印度存在三种土地租佃制度:柴明达尔租佃制、马哈瓦尔租佃制和莱特瓦尔租佃制。在柴明达尔等土地租佃制度下,代为殖民政府收税的柴明达尔等实际上成了在外地主,对租佃土地的耕种者进行残酷剥削。在殖民政府收取的农业税收和柴明达尔等从事收税的管理费外,柴明达尔等在外地主还随意提高租金,加强对佃农的剥削。印度政府通过废除这种中间人制度使耕种土地的农民直接与土地联系,并直接向政府交税。在独立后长达30年的时间里,印度政府从地主手中买地共花去67亿卢比,约将577万公顷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46

二是改革租佃制度。“高额地租是印度土地结构的共同特征”。47英国统治时期土地租佃不仅在印度农业中十分普遍,而且除公开租佃外,印度农村中还盛行非正式或口头租佃。土地供给是确定的,而人口和贫困人口却与日俱增,佃农受到地主持续提高的地租剥削,而且租期极不稳定。手工业的衰落,进一步加重了对土地的依赖,从而加重了租金剥削。从1953年起各邦政府通过了系列有关“租佃改革”的法案,其主要内容是“公平租金”和“保障租佃关系”。独立后印度政府在土地改革过程中实行了租佃制改革,具体措施包括固定租金、保障租佃,并授予部分佃农的永佃权等。根据各邦的具体情况,各邦政府规定的租金占农业收入的比例有所不同,大体保持在农业收入的1/3到1/6。同时,为了方便农民交租,还决定把过去长期实行的实物地租改为货币地租。为了保障土地租期,印度政府还规定,允许地主以自耕名义收回土地,但重新收回土地时必须为佃户保留维持生活所需最低面积的土地,且不能驱逐佃户。此外,第三个五年计划期间,政府也要求佃农购买土地,使佃户直接与国家发生关系。这也是土改第一阶段的内容。

三是实行土地持有最高限额制度,这是土改第二阶段的内容。国大党政府在1959年1月那格浦年会上通过了实行“土地限额”的决议,要求各邦政府在当年年底前制定出相应法案令。1961年底印度政府宣布各邦实行土地持有最高限额的法律,规定超出限额以外的土地,由国家交给村评议会,并由村评议会分给无地少地的农民或农业合作社耕种。此举意在限制大地主对土地的垄断。1971年8月,印度中央土改委员会又确定调整最高限额。以五口之家为一个分配单位,规定最高限额为最好土地10英亩到最劣土地54英亩之间。1975年7月1日,印度政府宣布了二十点经济纲领,提出土地最高限额制,并要求加快对超额土地的分配和登记注册工作。1977年人民党上台,要求加快土改步伐,通过调查,改革土地法上的弊病和漏洞。规定每户农民最低土地持有限额为2.5英亩。

土地改革是印度民族革命成功后,实现民主革命的基础工程。就其深度、广度及革命的彻底性而言,印度土改的效果简直与中国判若泥云。究其原因还在于各自革命的领导权性质存在的本质差异。与中国20世纪20年代蒋介石国民党注意到但无法解决农工问题的原因相似,尼赫鲁国大党也看到了彻底的土地革命对于印度的未来具有关键的意义。48但是,由于国大党本身所代表的大地主大资本家利益,以及由大地主大资本家阶级占据的议会席位形成的对尼赫鲁政府的制约,这使国大党政府,即使有再好的政治设计,也无法实现。与中国国民党蒋介石政权由于基础是建立在封建官僚买办的支持之上,即使早就认识到土地问题的重要性也无法在中国大陆进行彻底有效的土地革命的道理一样,印度国大党推行土地改革30余年,最终不得不以“具有雷鸣般的热情”开始,而以“没精打采”的结局告终。49

尽管如此,印度的土地改革还是在相当程度上解放了农业生产力。从1951-1952年度到1978-1979年度,印度农业生产平均增长2.8%,是从1900-1901年度到1949-1950年度平均增长的3.5倍。5060年代以来,印度开展“绿色革命”运动,印度粮食播种面积从1950-1951年度的9730万公顷,到2000-2001年度的11980万公顷,增长了23.1%;到70年代粮食就基本上达到自给。51但是,在生产关系变革的方面,“除了废除了柴明达尔以外,就全国而论,其他各项实际上并未认真执行”。52而正是这方面的失败,不仅使印度的土改成果大打折扣,而且还由此铸定了印度在后来半个多世纪中落后于中国的历史命运。

独立初期,不到农村人口15%的地主、富农却占有85%的土地,其中不到人口2%的大地主,却占全部土地的70%;而占农村人口85%以上的贫苦农民仅占15%的土地。其中占农村25%的农户却无立锥之地。土改后,这种土地集中在极少数大地主手里的情况有所缓和。如下表所示:

印度经营占有者数量和经营面积(1970-1986)

类别 数量(万) 面积(万公顷) 1970-1971 1985-1986 1970-1971 1985-1986 边际占有(1公顷以下) 3600(51) 5700 (58) 1500 (9) 2200(13) 小占有者(1-4公顷) 2400 (34) 3100(32) 4900(30) 6200 (38) 中等占有者(4-10公顷) 800 (11) 800 (8) 4800( 30) 4700(29) 大占有者(10公顷以上) 300 (4) 200 (2) 5000 (31) 3300 (20) 总计 7100(100) 9800(100) 16200(100) 16400(100) 注:括号内的数字是各栏占总数百分比 资料来源:转引自鲁达尔•达特、K•P• M•桑达拉姆着,雷启准等译:《印度经济》(下),四川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77页。

上面提供的数据可

⑨ 印度耕地占有面积很大,他要收耕地占用税吗

印度不收耕地占用税。
印度是土地私有制,我国是土地公有制,并且我国有耕地保护政策,耕地占用税是国家为了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加强土地管理,保护耕地而制定的。

⑩ 印度土地自由买卖么

1,印度土地不是自由买卖。
2,印度不是土地私有制,印度接受了英国制度中的全面负面,而把土地私有制的合理成分,扔掉了。在英印时期和今天的印度,土地所有权制度是一模一样的。
3,土地产权,实际上就是该块土地的包税权!这样英印政府就可以“对地不对人”,省下了许多税收部门的工作和人员编制。同时按土地税单审理土地财权纠纷,是政府简单做庄家的大生意。

阅读全文

与印度为什么要交土地税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英国农业旅游怎么发展 浏览:984
为什么印度人都是皮包骨 浏览:850
伊朗老人怎么样 浏览:406
印尼什么时候能解封 浏览:260
印度发展什么传统工业 浏览:954
越南给多少小费 浏览:581
中国人喜欢养什么虾 浏览:620
在国内怎么充英国流量费 浏览:442
印度新冠如何传入浙江 浏览:111
印尼酸枝怎么看 浏览:757
意大利收藏家在哪里 浏览:658
中国梦是指什么 浏览:175
中国约有多少人近视了 浏览:635
中国伏特加多少度 浏览:890
如何成为外国人的中国小伙 浏览:971
意大利矿泉水是什么 浏览:430
印度为什么拒收洋垃圾 浏览:775
中国有哪些飞机场可以起降 浏览:914
联通掉了怎么进中国联通 浏览:821
意大利接种新冠疫苗是哪个国家的 浏览: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