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印度资讯 > 印度甘蔗补贴多少钱一斤

印度甘蔗补贴多少钱一斤

发布时间:2022-05-23 12:28:34

‘壹’ 乡村振兴项目有哪些

(1)农村到处有含药材价值的野草、野菜,用识花君软件一辨认,可卖给中药公司或中医门诊赚钱;

(2)四季常绿的杂树,可卖给城市楼盘或公园、园林公司赚钱;

(3)野果树,可卖给城里人或园林公司当风景树赚钱;

(4)漫山遍野的杂草、杂树,可买小机器回来做纸浆与造纸厂合作赚钱;

(5)秸秆不让烧,可买台机器回来用来做餐饮环保吸管赚钱,也可以做有机肥赚钱;

(6)大头菜、萝卜、豇豆、四季豆、黄瓜等蔬菜,可自己做手工泡菜赚钱;

(7)几毛一斤的红薯没人要,可收来做红薯干价格就能翻倍赚钱。

‘贰’ 我想知道一亩甘蔗产量是多少,要多少成本

甘蔗亩产:根据糖业协会提供数据显示,2006/2007榨季,全国糖蔗平均产量为4.45吨/亩,广西4.6吨/亩,广东6.22吨/亩,海南每亩产量平均却只有3吨多。一亩甘蔗的种植成本大概在1000元。
【简介】
甘蔗,(学名:Saccharum officinarum)甘蔗属,多年生高大实心草本。根状茎粗壮发达。秆高3-5(-6)米。中国台湾、福建、广东、海南、广西、四川、云南等南方热带地区广泛种植。甘蔗适合栽种于土壤肥沃、阳光充足、冬夏温差大的地方。甘蔗是温带和热带农作物,是制造蔗糖的原料,且可提炼乙醇作为能源替代品。全世界有一百多个国家出产甘蔗,最大的甘蔗生产国是巴西、印度和中国。甘蔗中含有丰富的糖分、水分,还含有对人体新陈代谢非常有益的各种维生素、脂肪、蛋白质、有机酸、钙、铁等物质,主要用于制糖,表皮一般为紫色和绿色两种常见颜色,也有红色和褐色,但比较少见。
【生长习性】
甘蔗为喜温、喜光作物,年积温需5500℃-8500℃,无霜期330d以上,年均空气湿度60%,年降水量要求800-1200mm,日照时数在1195小时以上。
根据甘蔗生长、产量形成以及糖分含量与气候的关系,提出以日平均气温≥20℃的活动积温和限制甘蔗能否越冬和长年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的年极端最低气温(Tm)作为甘蔗气候区划指标,划分为以下四个甘蔗种植气候区:
1、积温在5000 ℃以上, Tm ≥-2℃为最适宜种植气候区;
2、积温在4000-5000 ℃, -5℃ ≤Tm ≤-2℃为适宜气候区;
3、积温在3000-5000 ℃, -5℃ ≤Tm ≤-2℃为次适宜气候区;
4、积温≥3000-4000 ℃, -8℃ ≤Tm ≤-2℃为可种植气候区。
这四个甘蔗种植气候区,都集中在中亚热带、南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区中。其中最适宜种植气候区,基本上都位于北纬24°以南。

‘叁’ 为什么印度德干高原上要种植甘蔗

这是因为德干高原非常适合于甘蔗的生长,而且这里出产的甘蔗味道是相当的甜,含糖量很高。

‘肆’ 除了中国还有那个国家种植甘蔗

甘蔗的分布主要在北纬33°至南纬30°之间,其中以南北纬25°之间,面积比较集中。甘蔗原产于印度,现广泛种植于热带及亚热带地区。甘蔗种植面积最大的国家是巴西,其次是印度,中国位居第三,种植面积较大的国家还有古巴、泰国、墨西哥、澳大利亚、美国等。

‘伍’ 今年购买甘蔗收割机政府有补贴吗

要看是哪个厂家生产的哪种机型,像甘蔗收割机这样的农业机械产品要进入到国家购机补贴目录才能享受购机补贴政策。像我们广东科利亚公司生产的4GZ-56、4GZ-91型切段式甘蔗联合收割机是经过一系列农机推广鉴定和新产品新技术鉴定,取得农业机械推广鉴定证书后,进入国家购机补贴目录,可享受购机国家补贴20万的政策.

‘陆’ 印度东西农业差异

印度共和国位于南亚次大陆的印度半岛上,东北部和西北部与我国接壤。国土面积297.47万平方公里,居亚洲第2位。总人口9.6亿(1997年),居世界第2位。人口自然增长率2.1%,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227人。城市人口约占26%。印度在独立初期,人均收入只有150美元,是当时世界上最低水平的国家之—。贫富差别悬殊,社会条件极差,全国有54.1%的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人均寿命只有41岁。印度政府为了尽快改善国家和人民的经济和社会条件,于1951年起,制定和实施了发展经济的计划。在过去的40年里,印度国民经济有了较大发展,国民生产总值已从1950/51年度的1746.9亿卢比增加到1990/91年度的46582.7亿卢比,平均增长率为4.5%,居世界第12位。人均寿命延长到59岁,国家和人民的经济和社会条件明显好转。1991/92年度,人均国民生产净值5528.6卢比。1995年11月的汇率是34.8卢比兑换1美元。据世界银行的资料,印度1993年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300美元。

印度的农业也取得了很大成绩。在1951—1991年期间,农业年均增长3.7%,粮食产量从1950/51年度的5100万吨增加到1990/91年度的17622万吨,增加3.46倍。根据粮农组织的资料,印度1994年谷物总产量为21248万吨,人均占有量为231公斤。在个人消费支出中,食品开支的份额,从1960/61年度的72.4%下降到1992/93年度的55%。

印度拥有丰富的土地资源。印度的耕地面积数量居亚洲之首,多达1.43亿公顷,人均占有耕地0.16公顷,约为我国的两倍。印度全境大致可分为四个部分:北部喜马拉雅高山区,约占国土面积的11%;中部恒河平原区,约占国土面积的43%;南部德干高原区和西部塔尔沙漠区、台地和缓丘陵、丘陵约占国土面积的36%。在国土面积中,耕地面积约占47%,森林面积约占22%,草地约占4%。

印度的水资源比较丰富,全年降雨总量为39300亿立方米。全国36%的地区年均降雨量在1500毫米以上,33.5%的地区750—1150毫米,33.5%的地区为750毫米。印度境内河流众多,最主要的河流是恒河,全长2700公里,支流10余条,流域面积106万平方公里;其次是布拉马普特拉河,戈达瓦里河,讷尔默达河,克里希纳河等。充沛的雨水和众多的河流为农业生产和农业灌溉提供了有利条件,全国灌溉面积占耕地面积的32.8%。

印度属热带季风气候,全年共分四季,1—2月为凉季,3—5月为夏季,6—9月为西南季风雨季,10—12月为东北季风期。北方气温最低为150C,南方气温高达27℃,几乎没有无霜期,全年均可生长农作物,热量资源相当丰富。

一、农业发展的特点

1.农业对于国民经济增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印度自独立后40余年来,工农业生产虽然有了较快发展,但印度仍然是—个以农业为主的发展中国家,80%的人口以农业为生,农业(包括林业、牧业、渔业)的净产值占国内净产值的34.9%。从印度经济发展史来看,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农业的增长速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整个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这是印度经济发展的—个显着特点。

2.小农经济占绝对优势

印度农业的社会经济结构的特点是,封建的、个体的和资本主义的经济成分并存,小农经济占绝对优势,每个农户的经营规模较小。印度独立后就开始进行“土地改革”,并公布了名目繁多的法令,但大多并未认真执行,成效不大。因此,虽经历了长达40年的“土地改革”,但印度的土地占有状况并未发生根本性变化,土地所有权仍集中在少数人手里,封建和半封建的经济成分占有优势。据印度官方抽样调查(1985/86年度),占农户总数1.3%的最富的大农拥有14%的土地,23%的农户是佃农与半自耕农的混合,而占总数50%的最穷的小农只拥有1%的土地。不仅如此,—些小农和“边际农”(耕种土地不足半公顷)还不断丧失其土地而不得不加入无地农民的队伍。目前,无地农占全国人口的35%。印度农业主要以个体农户为经营单位,平均经营的土地规模为1.68公顷(1985/86年度),但占农户总数的57.8%的边际农户的平均规模只有0.39公顷。

3.传统农业占优势地位

印度传统农业的特点,—是农业对气候和雨水等自然条件的依赖性很大,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差,经常遭受季风的危害而造成水旱灾害。据统计, 1951—1983年的32年间,因旱涝灾害而造成农业减产的就有13次之多。二是以传统的生产工具和手工劳动为主,现代投入较少。85%的耕地依靠人畜力耕作,70%的耕地无灌溉设施,靠雨水灌溉。在农业投入物总值中,现代投入仅占9.66%(1955/56年度),70年代中期上升到61.98%。农业先进技术大都局限于小麦和水稻,而对豆类和油料作物没有重大影响,造成这些作物产量低下,每年需进口大量食油才能满足国内需要。这—切反映在印度的农业生产率和农民收入都较低。全国2/3的劳动力从事农业生产,但每个农业劳动力创造的价值为非农业劳动力1/3。例如,1988/89年度,每个农业工人每年的实际收入是420.5卢比,而非农业工人为783.8卢比,高出83.6%。这还表现在印度农作物的单产水平较低。一些作物的单产水平低于东南亚许多国家。例如根据粮农组织的资料,每公顷稻谷和小麦的产量,印度分别为2817公斤和2420公斤,我国则分别是5869公斤和3318公斤。

4.农业和农村发展的不平衡日渐扩大

由于印度各地的自然条件不同,经济社会环境条件不同,采用现代技术的程度不同,造成了农业生产和农村发展在地区之间的不平衡。印度北部和西部地区(特别是旁遮普邦和哈里亚纳邦)生产水平高,粮食产量和农民收入较高;南部和东部地区(如比哈尔邦、奥里萨邦、中央邦)生产水平和粮食产量较低。边际农、小农与大农之间的收入差距不断扩大。随着经济的发展,地区发展不平衡和收入差距扩大的问题并未减轻,而且有加重的趋势,从70年代中期起,印度政府逐渐重视了发展与公平问题,并制定和实施了各种计划,但收效似乎不大,总的说来,目前印度农村社会和经济生活仍然是以农业(主要是种植业)为中心旋转。村社仍然是社会关系和经济活动的基础,传统的管理系统以及亲属、家庭和种姓制度仍然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决定因素。但近几年,许多地区以不同的速度和强度,开始发生变化,涌现出了少数现代的农村社会。

二、农业生产结构和对外贸易

1.农业生产结构

自独立以来,印度经济结构发生了—些变化,农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份额在不断下降(据世界银行资料,其份额从1970年的45%下降到1993年31%),非农业部门的份额在逐步上升。但是,这种变化既没有伴随着农业劳动力向其他部门的大量转移,也没有伴随着农业生产内部结构的显着变化。由于印度农业生产的这个特点,农业生产发展比较缓慢,生产率水平不高,农业结构长期得不到改善。

印度农业生产结构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是农业以种植业为主,种植业又以粮食作物为主。在1988/89年度农村地区居民总收入中,92%来自农业(包括畜牧业),林业收入只占4%,渔业收入只占1.3%。1988/89年度,种植业内部结构是:粮食产值占种植业总产值的48.3%,油料占12.7%,蔬菜和水果占10.4%,棉花占3.8%,烟草占0.5%。印度养牛的头数名列世界第—, 1994年达到19298万头,占全世界的15%;但肉类总产量只占世界的2.1%,奶类占6.5%。

另—个特点是结构的变化具有—定的“惰性”,农业生产部门结构的格局没有发生大的变化,自1950年以来的40年里,印度各个农业生产部门都有所发展,并且总的趋势是不利于畜牧业、林业的发展。

印度种植业内部的结构模式40年来也没有发生重大变化。1950—1990年期间,播种面积占总面积的比例相对减少的作物有:谷物从66.1%下降到59%,大豆从16.8%下降到13.1%,棉花从5.4%下降到5.1%;呈扩大趋势的有:油料作物从8.9%上升到10.6%,甘蔗从1.4%上升到1.7%。

2.农产品的对外贸易

印度农产品的对外贸易状况,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1957年以前,农产品贸易是顺差,但规模不大,而且具有“饥饿出口”性质;从1957年起,随着粮食进口量的不断增加,农产品进口逐渐大于出口,成了—个农产品的净进口国;进入70年代以后,特别是1975年实现粮食基本自给以后,农产品进出口逐渐平衡并略有出超。

40余年来,印度农产品的对外贸易格局发生了—些变化,在60年代中期以前,印度的出口农产品主要是—些传统产品,如茶叶、咖啡、香料和烟草,1965年这些传统出口品占农产品出口总值的52.4%。在60年代中期以后,印度政府—方面增加传统出口产品的技术投入,力图保持其市场份额不致下降;另—方面利用本国廉价劳动力和多种农业气候条件的优势,发展其他农产品以及园艺、畜牧、渔业和蚕业产品,并逐步增加了大米、水果、蔬菜、肉类和海产品的出口量,从而改变了出口农产品的品种结构。

印度政府1994年“关于农产品出口竞争力”的调查表明,具有高度出口竞争力的产品有大米、香料、葱、荔枝和肉类等,具有中等出口竞争力的产品有小麦、芒果、马铃薯、番茄罐头等,没有竞争力的产品有玉米、高粱和苹果等。此外,印度的棉花和烟草在世界市场上也具有比较优势。目前印度大米出口值占世界贸易的4.5%。

在70年代中期以前,进口农产品主要是小麦、大米、原棉和食油。1965年进口粮食占进口农产品总值的66%。在70年代中期以后,除个别年份外,基本上没有净进口粮食。原棉在1976年以前是大宗进口产品,1965年进口原棉占进口农产品总值的12%,但从1977年开始转为大量出口,1990年出口原棉占出口农产品总值的15.7%。食用油在70年代中期以前只有少量进口。1965年进口食用油占进口农产品总值2.32%,在70年代中期以后进口量逐年增多,1985年进口食用油占进口农产品总值的43%,1988年占27.2%。这反映出粮食生产增长,而油料的供求关系趋紧。

40余年来,农产品进出口的地区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在70年代后期以前,印度的农产品出口主要面向发达国家。前苏联和东欧国家。例如,1970—1977年期间,在印度农产品出口总额中,发达国家的份额大致保持在50%左右,前苏联、东欧占22.5%。在70年代后期以后,随着品种结构的变化,逐步增加了对发展中国家的出口。进入80年代,亚太地区市场保持了上升势头,印度大米出口到西亚,肉类出口到东亚和中东,鱼和海产品出口到日本,水果、蔬菜和香料出口到西亚。在印度农产品出口额中,亚大地区的份额从1990/91年度的30.8%上升到1993年的39%。

1994年,印度在世界农产品贸易中占有的份额不到1%,农产品出口在国内出口总值中的份额也只有10%(1955/56年度是49%),印度农产品在世界贸易和国内出口贸易中的地位还相当低。这说明,印度农产品主要是自给性的,进出口随着国内农业丰歉、国内需求而波动,进出口品种和数量,只是对国内市场的—种余缺调剂。另—方面,印度出口产品结构日益多样化,工业品的份额上升,国内需求和人口增加导致国内消费量的增加。

从1991年起,印度政府实施了新的经济计划,这个计划的重点是最大限度地增加农产品的出口。到1996年,农产品出口预计增加1倍多,达到50亿—60亿美元。

三、农业科学技术

1965/66年度和1966/67年度,印度东部地区发生了严重旱灾,造成农业大幅度减产,粮食危机空前严重。粮食供应状况非常困难,整个国家靠吃进口粮过日子。在这种情况下,印度政府开始实施—项农业发展新战略,这—战略就是采用以高产品种为主,结合水、肥、农药等农业技术,发展现代农业的战略,通称“绿色革命”。

20多年的实践证明,印度的“绿色革命”是成功的,它在农业发展中取得了显着成效。其中—个主要成效是使印度农业技术水平有了显着提高。高产品种面积从1966/67年度的189万公顷扩大到1990/91年度的6700万公顷。小麦高产品种面积占总面积的86.4%,水稻占65%,粗粮占48%。灌溉面积从1965/66年度的3090万公顷扩大到1988/89年度的6840万公顷,灌溉面积超过耕地总面积的30%。同期,农用拖拉机从5.4万台增加到100万台,农用排灌动力机械从55.8万台增加到750.8万台,农业用电量从37.1亿度增加到712亿度,农业用电量占总用电量的比重从4.3%上升到20.7%。化肥施用量从1965/66年度的78.5万吨增加到1990/91年度的1257.6万吨,平均每公顷施化肥70.4公斤。

印度为了增加食物来源,特别是动物性食物的来源,近十年来曾先后推出了旨在发展牛奶生产的“白色革命”和发展渔业的“蓝色革命”,取得了—定的成绩。

另—主要成效是使印度农业科研和应用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农业科学技术要转化为生产力,涉及到以下四个系统,即研究系统、推广系统、应用系统和支持系统。随着经济的发展,印度逐步建立起了这四大系统。

印度农业科研系统由中央、地方和高等院校组成,比较完整。中央有印度农业研究理事会,地方农业科研系统由60多个研究机构组成,由各邦农业部门领导。印度农业研究理事会是全国性的农业科研协调机构,是政府改组了原有的农业科研体系后于1965年成立的。1973年,印度农业部专门设立了农业研究和教育局,农业研究理事会直属农业部研究和教育局领导。目前,该理事会设有38个研究所,11个国家级研究中心,5个科研项目指导委员会。它不仅从事农业研究工作,而且负责协调全国农业科研机构和农业大学的研究活动。印度的高等农业院校也承担大量的研究课题。科研经费的85%来源于政府的财政预算,其余部分来源于农业生产税基金、世界银行贷款、国外援助和捐赠。1960—1986年期间,农业科研经费增加了89倍。

在70年代中期以前,印度的农业科技推广工作是乡村工作者兼职完成的,70年代中期以后,才形成独立的由各级专职人员进行的推广系统。进入80年代以后,这个系统得到了进—步的重视,各邦相继成立了农业科技推广站和种子公司,其宗旨是“要把新技术的好处推广到农户、农作物和各地区”。科技推广站及时地提出引进、推广农业新技术的建议,组织农民进行田间试验,然后逐步推广。印度现在有140多个科技转让中心。支持系统包括农业信贷系统,价格支持系统和农业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的合作社系统。

四、农业发展的经验教训

1.农产品价格政策的变化及其影响

在1965年以前,印度农产品价格政策的重点放在保护消费者利益上,政府通过低价收购,进口和配售来实现保护。这种政策虽然保证了城镇居民生活水平相对稳定,却带来了生产发展缓慢、政府收购量无法增加而粮食进口剧增的后果。1965年以后,印度的农产品价格政策发生了转折性变化,就是把重点放在保护生产者利益上,同时兼顾消费者利益。这—政策是印度农业政策调整的里程碑。

政府通过规定农产品(主要是粮食)的购销价格、政府配售制度、缓冲库存等措施来实现稳定农业收入和保护消费者利益。政府规定,农产品支持(收购)价格的机构,是1965年成立的“农产品价格委员会”(1985年更名为“农产品成本和价格委员会”)。这个委员会主要根据农产品成本,并考虑到工农产品比价、作物之间的比价及供需状况、农民的合理利润等因素,每年向政府提出关于农产品支持(收购)价格的建议,然后经政府确定并在收获前正式公布。

执行粮食价格政策的机构是印度粮食公司和各邦的粮食和民用供应部门。这两个机构不仅承担政府的粮食收购任务,而且负责粮食的贮藏、加工和批发供应。—方面,政府通过上述机构及其代理机构(主要是供销合作社)按规定的价格收购粮食;另—方面,政府通过上述机构把政府收购的粮食批发给设在各城市和乡镇的“平价商店”,再由“平价商店”按政府规定的价格零售给持供应卡的居民。这种收购和供应不仅是政府保证粮食平价供应和粮食安全的物质基础,而且是对生产者进行价格支持的主要手段。 印度农产品价格政策的支持对象主要是小麦、大米、玉米等粮食作物,在70年代中期实现粮食基本自给之后,价格支持的对象逐渐扩大到黄麻、大豆、油料等20多种农产品,其目的是为了调节种植业的生产结构,促进平衡发展。印度农产品价格政策依赖于价格补贴,价格补贴是支撑印度农业生产的基点,也是价格政策得以实现的物质保证。粮食价格补贴主要是经营补贴和缓冲库存补贴。随着粮食配售量和收购价格的提高(粮食配售量1961年只有400万吨,到1991年增加到2060万吨;每吨小麦的收购价格从1977/78年度的1125卢比提高到1991/92年度的2250卢比),结果是财政补贴越来越多,1980/81年度粮食补贴共计65亿卢比,到1989/90年度增加到247.6亿卢比。小麦补贴占小麦批发价的58%,大米占40%。1990/91年度,小麦平均补贴1.12卢比/公斤,大米0.8卢比/公斤。如此巨大的耗费,必然造成国家财政的沉重负担。不仅如此,农产品补贴的大部分利益被控制大量剩余农产品的大农所得,也被城市上、中等收入集团分享,而广大城乡贫民所得的份额很小。

2.农业信贷政策

印度农业贷款来源于各类机构(例如农业信贷合作社系统、商业银行和地区农业银行)和私人放债。在印度独立初期,私人放债是主要的来源。以1951年为例,私人贷款占农民贷款总额的92.8%。针对这种情况,印度政府采取了大力支持和发展农村信贷合作机构的政策,以抑制猖獗的高利贷活动。为实施这—政策,政府花费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并逐步形成了农业和农村发展银行领导下的信贷合作社系统。这个系统在向农业及其有关活动提供低息贷款方面,起了很大作用。1970/71年度,信贷合作社系统提供的农业贷款占农业贷款总额的6.6%。在各种贷款机构中居主导地位。但是,仅依靠这个系统的贷款,远远满足不了农民的需要。1970/71年度,信贷合作社系统的贷款仅占农民贷款总额的20.1%(其他贷款机构占9.1%),农民70.6%的借款仍需向私人借贷。

6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绿色革命”的广泛开展,农业投资需求激增,农业贷款供求之间的差距随之迅速扩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政府对14个商业银行实行了国有化,后来又建立了地区农业银行和农民的服务合作社机构,这些机构参与农业信贷,向农业及其有关活动提供低息贷款。从此,印度农业信贷政策发生了另—重大变化,即从单独地依靠农业信贷合作社系统提供农业贷款,转变为依靠商业银行等多种机构提供农业贷款,极大地扩大了农业贷款来源。商业银行在农业贷款领域的地位仅次于农业信贷合作社系统, 1986年占农民贷款总额的28.8%。不仅如此,贷款的方向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即优先向农业和农村小规模工业贷款,积极参加各种扶贫计划,直接向具体的项目和受益人(主要是小农、佃农和农业劳动者)提供贷款。1987年,商业银行对项目受益人的贷款占贷款总额的44.5%。多种农业贷款机构的迅速发展,有力地削弱了印度农村中的高利贷势力,1988/89年度,机构贷款已占农民贷款总额的57.4%,而私人贷款下降到42.6%,其原来的绝对优势已不复存在。

尽管印度的农业信贷政策在扩大农业资金来源、推动农民采用现代农业技术、促进农业和农村发展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仍需解决—些存在的问题。其中包括:信贷机构在地区上分布不平衡,有的机构过分强调获利原则,—些贷款用于非生产性用途,—些贷款到期不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农业资金的供应和农业生产的发展。

3.扶贫计划和农村综合发展计划

由于印度的土地分配不合理,农业生产水平低,广大农民特别是小农、边际农和无地农民仍未摆脱贫困。据政府的全国抽样调查资料,农村低于贫困线的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重,1956/57年度54%,1967/68年度56.5%, 1977/78年度50.8%,1988/89年度28.4%。虽然农村贫民的比重在不断下降,但其绝对数字并未减少,均为2亿多人。

农村贫困是困扰广大人民的严重问题,但长期以来并未引起政府的足够重视,经济发展计划和政策主要向发展重工业和基础工业倾斜,注意农村发展和农业生产发展中的—般问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的贫困问题。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贫困问题愈显突出,印度政府和各界人士也逐渐认识到,农村贫民的大量存在,不仅是影响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也是影响社会稳定的主要因素。因此,从70年代后期起,印度经济计划和政策的重点转向缓解农村贫困,并实施了—系列扶贫计划。主要有:农村综合发展计划,全国农村就业计划,农村无地者就业保证计划,农村青年自营职业培训计划,农村妇女和儿童发展计划和干旱地区发展计划。这些计划在全国范围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取得了相当大的成绩。

农村综合发展计划始于1979年,随后在全国范围内迅速扩大,并成为印度政府“六五”计划直至“八五”计划中扶贫部分中的中心内容。这个计划的目的是改善农村贫民的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生产率,主要通过发展种植业、畜牧业、农村工业、商业和服务业,为农村贫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扩大收入来源,使他们的生活水平提高到贫困线以上。农村综合发展计划所需要的资金,分别由财政和贷款两方面解决。

印度“八五”计划中的扶贫计划,强调要因地制宜地注重基础设施的建设,要在干旱地区发展小型灌溉工程,要通过村民委员会、合作社和其他民间组织促使广大人民参加扶贫计划,要进—步提高受益人的偿还能力,注意培养受益人的技术能力,注重“在册种姓”和“在册部落民”的受益比重。

农村综合发展计划取得了较大成绩。据印度国家银行关于评估农村综合发展计划扶贫效果的抽样调查(在10个县抽样调查1000户)得出的结论是:创造了就业机会,增加了收入,缩小了贫困差距。在所调查的县份中,按平均计算,每个家庭增加的就业的数量为78日/人;平均每户增加的收入1372卢比,平均31%的受益家庭超过了贫困线。

4.支持农业合作社的发展

农业合作社是印度政府实现农业发展规划的重要手段。农民通过合作社,组织起来保护自己的利益。它的类型很多,主要的有农业信用、销售、耕种、牛奶、渔业、农产品加工、消费以及住宅合作社等。例如,经营生产资料供应的合作社向社员提供信贷、种子、化肥、农药等,销售合作社的主要目标是保证合作社成员的农产品能在市场上以较高的价格售出。它们又分好几类,有的还从事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的销售,有的只销售某些特殊的农产品,如水果、蔬菜、棉花、烟草等,以减少风险,获得较多的利益。加工合作社主要从事蔗糖的加工、棉花及羊毛的加工和精纺以及稻谷和牛奶的加工等。印度农村也有从事工业生产的合作社,它们主要生产农业投入品和机械,其中较有影响的是化肥生产合作社,其产量已占全国总产量的20%。

印度的农业合作社有以下特点:(1)入社自愿,民主管理。理事会由社员大会选举产生,每届任期多为5年,大会通常每年召开—次,审议合作社的工作;(2)民办官助。政府对合作社十分重视,在组织上和经济上给予支持,包括培训、补贴和资金援助,帮助合作社发展生产、加工、销售等事业;(3)以加工企业为核心,发展农村工业,取得良好的效果。其原因主要是加工的利润丰厚,同时还得到政府的重点扶持。牛奶的收购、加工和分配系统也很有特色,在推进发展奶业的“白色革命”、提高人民营养水平中起到了积极作用。

印度在发展合作社中也有—些问题。主要是:(1)基层合作社的规模小,力量薄弱,服务功能受到限制;(2)政府的行政干预比较多。政府—方面对合作社投资,同时又从合作社拿走—定的红利;据说,经济状况越好的合作社,受到政府的干预也越多,影响了农民办社的积极性;(3)地区之间以及社与社之间的差距很大,多数农产品不分级,加工深度不高,农民不能获得应有的利益。

‘柒’ 农村种甘蔗一亩一年收入几万

1.5万。

‘捌’ 云南惠农补贴一年发放几次

一、耕地地力保护补贴
(一)政策背景。2016年,国家全面推行农业“三项补贴”政策改革,将以往的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农作物良种补贴合并为“农业支持保护补贴”,并将目标调整为支持耕地地力保护和粮食适度规模经营。耕地地力保护补贴主要是支持农民综合采取秸秆还田、深松整地、减少化肥农药用量、施用有机肥等措施,不露天焚烧秸秆,开展测土配方施肥,主动保护耕地地力,提高农业生态资源保护意识,“自觉促进耕地质量提升,切实推动‘藏粮于地’战略部署,遏制耕地‘非农化’”。
(二)补贴对象。拥有耕地承包权的种地农民。
(三)资金规模。近年来每年全省补贴资金近41亿元。
(四)补贴标准。由县级根据补贴资金总额÷补贴面积确定。
(五)资金发放。县级行业主管部门组织对补贴面积、补贴标准、补贴金额公示无异议后,通过惠农补贴“一卡通”发放到农户银行卡,并第一时间通过短信通知收款农户。
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财政局、县农信社(农商行)
二、农机购置补贴
(一)政策背景。2021年,根据农业部、财政部印发的《2021-2023年农业机械购置补贴实施指导意见》,我省2021-2023年继续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支持农业机械化全程全面高质高效发展。
(二)补贴对象及内容。补贴对象为从事农业生产的个人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
(三)资金规模。近年来,全省补贴资金总额为4亿元左右。
(四)补贴标准。一般农机每档次产品补贴额原则上不超过该档产品上年平均销售价格的30%,单机补贴额不超过 5万元;挤奶机械、烘干机单机补贴额不超过12万元;100马力以上大型拖拉机、高性能青饲料收获机、大型免耕播种机、大型联合收割机、水稻大型浸种催芽程控设备单机补贴额不超过15万元;200马力以上拖拉机单机补贴额不超过25万元,大型甘蔗收获机单机补贴限额不超过40万元;成套设施装备单套补贴限额不超过60万元。
(五)资金发放。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实行“自主购机、定额补贴、先购后补、县级结算、直补到卡(户)”,按照“先购机后申请、先申请先补贴、后申请后补贴、不申请不补贴”的原则进行。县级行业主管部门组织对补贴金额公示无异议后,到户(人)补贴资金通过惠农补贴“一卡通”发放到农户银行卡,并第一时间通过短信通知收款农户,其他农业生产经营组织补贴款按国库集中支付有关规定拨付。
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财政局、县农信社(农商行)
三、糖料甘蔗良种良法技术推广补贴
(一)政策背景。根据中央工作部署,2020—2022年,云南实施对糖料甘蔗脱毒、健康种苗种植补贴,甘蔗机械化深翻开沟补贴,机械化中耕培土补贴,机械化收获补贴,机械化收获运输补贴,机械化无人机统防统治补贴,蔗叶机械粉碎补贴。
(二)补贴对象。糖料甘蔗种植主体,包括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蔗农和其他实际种植者。
(三)资金规模。2020年—2022年全省财政补贴资金年均近7亿元。
(四)补贴标准。糖料甘蔗脱毒、健康种苗按当年新植面积每亩补贴350元,机械化深翻开沟作业每亩补贴170元,机械化无人机统防统治作业每亩补贴20元,机械化中耕培土作业每亩补贴25元,机械化联合收获作业每吨补贴30元,机收甘蔗运输每吨补贴15元,蔗叶机械粉碎作业每亩补贴20元。
(五)补贴发放。县级行业主管部门组织对补贴面积、补贴标准、补贴金额公示无异议后,到户补贴资金通过惠农补贴“一卡通”发放到农户银行卡,并第一时间通过短信通知收款农户,其他种植主体补贴款按国库集中支付有关规定拨付。
责任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财政局、县农信社(农商行)
四、农牧民草原补奖政策
(一)政策背景。根据国家统一部署,“十四五”期间,继续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对草原禁牧进行补助和草畜平衡进行奖补。
(二)补贴对象。补奖对象为承包草原并履行禁牧或草畜平衡义务的农牧民;补奖依据为已确权登记的禁牧或草畜平衡的草原面积,2022年及以后年度将根据核实确认的草原面积进行补助,国家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三)补贴标准。统一执行国家标准,即:草原禁牧补助7.5元/亩、草畜平衡奖励2.5元/亩。
(四)补贴发放。县级行业主管部门组织对补贴面积、补贴标准、补贴金额公示无异议后,通过惠农补贴“一卡通”发放到农户银行卡,并第一时间通过短信通知收款农户。
责任单位:县财政局、县农业农村局、县林草局、县农信社(农商行)
五、新一轮退耕还林补助
(一)政策背景。2014年,为解决水土流失和风沙危害问题、增加森林资源、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国家批准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总体方案》,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补助政策。
(二)补贴对象。退耕农户。
(三)补贴标准。每亩退耕地补助1200元,五年内分三次下达,第一年500元,第三年300元,第五年400元。
(四)资金规模。2021年全省补贴资金近16亿元。
(五)补贴发放。县级行业主管部门组织对补贴面积、补贴标准、补贴金额公示无异议后,通过惠农补贴“一卡通”发放到农户银行卡,并第一时间通过短信通知收款农户。
责任单位:县林草局、县财政局、县农信社(农商行)
六、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个人权属)
(一)政策背景。为了更好地保护与发展森林资源,提高森林覆盖率,改善生态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国家自2001年开始,在森林区划界定的基础上,对国家重点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实行森林生态效益补助政策。
(二)补贴对象。国家级公益林、省级公益林及天然商品林林权所有者。
(三)补贴标准。每亩10元。
(四)资金规模。2021年全省补贴资金近17亿元。
(五)补贴发放。县级行业主管部门组织对补贴面积、补贴标准、补贴金额公示无异议后,通过惠农补贴“一卡通”发放到农户银行卡,并第一时间通过短信通知收款农户。
责任单位:县林草局、县财政局、县农信社(农商行)
七、退耕还草补助
(一)政策背景。2014年,国家启动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在国家政策框架内,结合云南省实际,省政府决定完善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相关政策,充分发挥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建设的整体效益,实现生态改善、产业发展、农民受益、企业得利的目标。
(二)补贴对象。退耕农户。
(三)补贴标准。每亩退耕地补助850元,三年内分两次下达,第一年450元,第三400元。
(四)资金规模。2021年全省补贴资金近0.36亿元。
(五)补贴发放。县级行业主管部门组织对补贴面积、补贴标准、补贴金额公示无异议后,通过惠农补贴“一卡通”发放到农户银行卡,并第一时间通过短信通知收款农户。
责任单位:县林草局、县财政局、县农信社(农商行)
八、生态护林员补助
(一)政策背景。2016年,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利用生态补偿和生态保护工程资金,使当地有劳动能力的部分贫困人口转为护林员等生态保护人员”的要求,云南省结合脱贫需求和森林资源管护需要,实施生态护林员补助政策。
(二)补贴对象。脱贫户。
(三)补贴标准。人均不低于8000元/年。
(四)资金规模。2021年全省补贴资金近17亿元。
(五)补贴发放。县级行业主管部门组织对补贴面积、补贴标准、补贴金额公示无异议后,通过惠农补贴“一卡通”发放到农户银行卡,并第一时间通过短信通知收款农户。
责任单位:县林草局、县财政局、县农信社(农商行)
九、省级陡坡地生态治理工程补助
(一)政策背景。为加速生态修复,治理水土流失,培植特色产业,增加农民收入,加快森林云南和西南生态安全屏障建设,2012年,云南省委、省政府作出启动实施陡坡地生态治理工程的重大战略决策。
(二)补贴对象。退耕农户。
(三)补贴标准。每亩退耕地补助1200元,五年内分三次下达,第一年500元,第三年300元,第五年400元。
(四)资金规模。2021年全省补贴资金近1.5亿元。
(五)补贴发放。县级行业主管部门组织对补贴面积、补贴标准、补贴金额公示无异议后,通过惠农补贴“一卡通”发放到农户银行卡,并第一时间通过短信通知收款农户。
责任单位:县林草局、县财政局、县农信社(农商行)
若您在惠农财政补贴资金发放、账户管理、短信通知等有任何疑问,可拨打96500或咨询云南省农村信用社(农商行)任意网点。

‘玖’ 甘蔗的印度种的代表中是什么

印度种为栽培种之一。植株矮小,分蘖多,株形散乱,蔗茎细而轻,实心而坚硬;早熟,糖分较高,纤维高,根系发达,宿根性好,耐旱耐瘠,耐粗放栽培,易感嵌纹病和黑穗病。主要分布在印度恒河流域和巴基斯坦。

春尼(Chunnee)是印度种的代表种。它曾是重要的栽培品种的杂交亲本,曾育成许多优良的品种。目前的主要栽培品种均含有春尼的血缘,主要包括芒高(Mungo)、那高利(Nargori)、岛路(Dhaulu)和沙力打(Saretha)四种类型。印度和美国分别保存有60~70份,我国仅有10余份。体细胞染色体数为2n=82~124。

‘拾’ 想问7到8斤的甘蔗才能榨一斤白糖,那为什么市场上的白糖价格确只有三块五一斤

您好
白糖厂家的原材料价格是非常便宜的。
这些甘蔗基地的产量都非常高,
除去人工和成本,加工商也是赚钱。

阅读全文

与印度甘蔗补贴多少钱一斤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印尼什么时候能解封 浏览:260
印度发展什么传统工业 浏览:954
越南给多少小费 浏览:581
中国人喜欢养什么虾 浏览:620
在国内怎么充英国流量费 浏览:442
印度新冠如何传入浙江 浏览:111
印尼酸枝怎么看 浏览:757
意大利收藏家在哪里 浏览:658
中国梦是指什么 浏览:175
中国约有多少人近视了 浏览:635
中国伏特加多少度 浏览:890
如何成为外国人的中国小伙 浏览:971
意大利矿泉水是什么 浏览:430
印度为什么拒收洋垃圾 浏览:775
中国有哪些飞机场可以起降 浏览:914
联通掉了怎么进中国联通 浏览:821
意大利接种新冠疫苗是哪个国家的 浏览:458
印度疫情中死了多少人 浏览:610
上海印度产品在什么地方卖 浏览:260
中国支援朝鲜多少 浏览: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