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因为疫情被迫滞留在印度的中国人过得怎么样
因为疫情被迫滞留在印度的中国人过得不好。他们中有中国企业驻印度的员工,有人因去印度旅游而遇到疫情爆发;在印度对中国 APP 封禁之后,他们面临着诸多的不便、陷入了困境,他们现在最想的就是,回国、回国、回国。
有不少人从开始就一直盼着回国,他们心态容易崩溃;有的人自己公司倒闭了,现在也没工作了。还有就是身边有印度人发烧了。这样就让人感觉生活在包围圈里,不知道哪天就中奖了。
印度医疗水平也非常落后,医疗资源也很紧张。在群里,人们每天都在问什么时候能回去,再加上后面印度政府封禁微信之类的 APP,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大家都比较恐慌。
很多人表示对印度这里的生活已经慢慢习惯了,而且也不得不习惯。主要还是吃得不习惯,这边吃肉太难了。基本只能吃鸡肉和鸡蛋,有不少中国人表示从来到印度到现在都没吃过牛羊肉和猪肉,太难受了。
对于要回国的外国人来说,健康码必须保证连续 2 周都是绿色的。自从微信被禁了之后,填写健康码就不太好用了,有时候需要重新开始计算,这是最让他们担心的地方。万一有一天,有回国的航班了,但健康码却出现了故障,就不能回国了。
(1)中文在印度怎么样扩展阅读
印度成全球第三个确诊破200万的国家
当地时间8月6日,印度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突破200万例,成为全球第三个确诊破两百万的国家。目前,印度累计确诊病例仅次于美国、巴西。
据《印度时报》报道,8月6日,印度新增确诊病例6.2万例,达到了疫情暴发以来的单日最高值;当天新增死亡病例912例,是疫情暴发以来单日死亡病例第二高值。截至当天,印度累计确诊病例达2023821例,累计死亡病例超过4万例。
值得关注的是,印度确诊病例从100万增加至200万仅用21天,是全球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尤其是近段时间以来,印度疫情加速,仅在9天内就增加了50万例确诊病例。相比于美国、巴西,印度确诊增速也是最快的,达到了3.1%,而美国为1.1%、巴西为2%。
‘贰’ 印度的官方语言是印地语,那中文和闽南语能通行吗
不能!英语可以。因为印度各个地区的语言都不同,唯一能够让大家联系起来的就是英语。此外,印度没有很多华人,没有独立的唐人街,所以,中文和闽南语根本行不通。
‘叁’ 印度驻华大使馆招聘中文翻译月薪4975元人民币,印度很穷吗
出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老百姓过日子,也就是挣点工资,为这些生活必需品买单。当然,如果工资有所剩余,再存一点钱,那就更好不过了。只不过,这种希望对于印度民众来说,真的太奢侈,不要说存钱,就是够吃已经不错了。为什么?因为挣得实在太少,完全不够花呀。
其实,通过这样的对比,我们就明白了一个事实,印度挣得钱少是因为人工太便宜,廉价劳动力太多了。可能小项的消费确实很便宜,但真落实到住房这样的大事件时,普通月收入几百块的人家,根本就不可能提上生活目标的议程上去。所以,印度民众的幸福感,那才是真正的泡沫幸福呢,说破就破呀。
‘肆’ 在印度的华人华侨处境怎么样
现在局势还没有恶化到打仗的地步!只要边境有武装冲突,开枪了,立马乘坐当天的飞机,离开印度,随便去哪个国家都行,提前办好签证!
在印度,也时刻保持警惕,当心激化份子恶意攻击,感觉气氛异常,立刻离开印度!
我个人建议,如果8月底,印度与中国边界还是这样,立刻离开印度,等待界问题解决,再回去!
‘伍’ 中国人在印度属于什么种姓
中国人在印度属于安珠万南。
在中古时代的南印度喀拉拉邦,由于当地素来有和中国人,希腊人,犹太人,波斯人贸易往来的传统,所以当地出现了一个特定的种姓给这些外国人,那就是安珠万南(Anjuvannam),这个词意思是组织,将外国人在印度的组织统称为一个集体。但是整体上,他们和其他的印度种姓是不兼容的。
外国人在印度的历史:
在南印度的泰米尔地区,他们对于外国人有一个特定的历史名词“Mleccha”,这个词是用来概括那些不属于印度人的外国人的,而且不论种姓或肤色,这个词被用来描述非雅利安人的蛮族或者非印度人,类似于中文语境中的蛮夷或者蛮族。
所以在印度历史上,印度-希腊人,白匈奴人,斯基泰人等同属于印欧人的外族入侵者也被划入了这个群体,明明是当年的征服者,却被印度人的种姓制度化为低级族群,这也是印度人的精神胜利法的伟大之处
‘陆’ 印度能讲中文和闽南语吗
你究竟在问什么?
印度的华人很少,其中最多的就是客家人,次为广府人(粤),再其次是湖北人,几乎没有福建人,ATV(香港亚洲电视台),<寻找他乡的故事>有一辑就是到印度去查探当地华人生活状况的.
‘柒’ 印度人:"中国好还是印度好"
我们在印度工作期间,结识了三个近两三年来在中国留学后归国的印度大学生。他们在中国的经历和感受,不仅反映出两国文化背景和国情的差异,也让我们这些中国人看到了许多平时自己没看到的地方。 “没有原来想象的那么好” 据我们的经验,没有去过中国的印度人对中国的概念和印象一般停留在20年前。他们认为,中国可能和印度差不多,有的地方甚至还不如印度;但到过中国的人大都会对中国的现状大吃一惊,赞叹不已。 可是当我们问印度大学生留学中国前后对中国的印象有什么不同时,得到的回答却是:“没有原来想象的那么好。”和他们接触交谈得多了,我们感到这种回答确实也有道理。第一,因为他们都是学中文的,出国前看过不少有关介绍中国的材料和图片。这些资料展现的大都是精彩的一面。他们对中国的期望值太高,所以也就容易失望。第二,他们不像旅游者和短期访问团那样走马观花,而是在中国学习生活了一年,容易看到事物的另一些方面。 三个印度大学生都先后在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学习过中文。中外学生在生活条件上的差别让他们感到不可理解。外国留学生宿舍里有彩电和卫生间,没有熄灯时间的规定。中国学生却好几个人挤在一个房间里,没有电视,更没有卫生间。中国学生在定时开放的公共浴室洗澡,那里经常人满为患。晚上10时半熄灯时间一到,中国学生宿舍楼的电闸就被拉了,许多学生有时候只好点着蜡烛看书。据这些印度大学生说,在印度的大学里,校方对外国留学生和本国学生在生活条件上绝对是一视同仁的。我们向他们解释,中国人优待外国留学生是因为中国是礼仪之邦,有好客的传统;对本国学生要求严格,是要培养他们守纪律和集体主义精神。尽管我们列出了一条条理由,他们还是对此难以接受。 在交谈中,他们承认中国比印度的经济发展快,一般人的生活水平比印度高。但他们认为,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在中国却越来越少了。说到这里,留学生巫莎讲述了她在北京的一次经历。有一次,她挤公共汽车,脚被车门夹住了,非常疼。她大叫“停车!开门!”却没有人理睬。我们说:“人家可能听不懂你的话。”她说:“我说的是中文呀。”最后,车门终于松开了,她才拔出脚。她说:“我疼得在一边哭,车上那么多人,却没有一个人来安慰我。”我们向她解释说,北京的公共汽车上,白天一般多为外地人,再加上你又是个外国姑娘,别人不好表示什么。她却说:“这事要是发生在我们国家,决不会是这样的。” “我是印度人,当然说印度好” 三个印度学生很喜欢中国,都给自己起了个好听的中国名字,但还是一眼就能看出他们是外国人。他们在中国被问得最多,也最令他们尴尬和难以回答的问题就是:“你认为中国好还是印度好?” 何叶捷是个心直口快的小伙子,有一次,他在北京坐出租车,当司机知道他是印度人后,张口就问:“你说印度好还是中国好?” 他想了想,老老实实地回答说:“我是印度人,当然说印度好。” “那你干吗还来中国?”对方一副打破沙锅问到底的架势。 “我来中国就是想看看你。”小何情急之下,只好以幽默的方式作答。 说起“好客”,小何的感受特别深。他说,中国人,特别是偏远乡村农民的热情好客,给他留下了难忘的记忆。有一次,一个来自河北农村的同学请他到家里过春节。他同大家一起贴春联、放鞭炮、包饺子,同学的母亲把家里最好吃的东西拿出来给他吃。他在同学家里住了好几天,感到像在自己家里一样,十分开心。 传统的东西不可丢 印度和中国一样,具有古老的传统文化。在中国呆得久了,印度学生们发现中国在“现代”的同时丢掉了不少传统的东西。在这一点上,印度比中国做的要好。就拿服饰来说,印度妇女穿的沙丽、库鲁达等,这些漂亮的传统服装一直到现在都非常流行。而中国妇女传统的服装,一般只能在舞台上或隆重庆典上才能看到。
‘捌’ 印度女生,英语非常好,还会中文。在印度属于哪个层次
英语好的印度人非常多,会中文是因为她在国内学习吧,所以通过这两点看不出什么。但是,印度女性的社会地位普遍偏低,如果是在印度上大学,作为交换学生来中国的话,至少她家庭应该有一定的文化背景,中等人家吧。如果是个人兴趣来华,那得算中上到富有的阶级了。
‘玖’ 印度人学习中文吗
有学的,但是很少很少。
印度尼赫鲁大学中国与东南亚研究中心有中文课程,可授予学生中文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