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印度巨额嫁妆和中国天价彩礼谁更胜一筹
印度国宝级演员阿米尔·汗曾经在一访谈节目中说,“在印度,女儿结婚,父母花掉毕生积蓄,甚至去借钱的比比皆是”。巨额的嫁妆换来的不是婚姻和信任,而是男方的贪婪和女方的惨剧。官方数据显示,在印度每小时都有一个女孩因嫁妆而死。
与印度的巨额嫁妆相比,中国男子结婚的彩礼也是节节攀高。
如今,旧习俗和攀比之风愈演愈烈。在农村,本身年收入不高的家庭却为娶媳妇花费十几万甚至几十万。城市中,不只要有房子车子,还得有存款。
在新中国成立之后的一段时间,彩礼和与彩礼相关的订婚和婚约都受到了批判,曾一度被废止,但在民间始终顽强存在。
在中国,丈母娘将无房女婿拒之门外,彩礼钱必须百元大钞重三斤二两,某某明星耗资上亿举办世纪婚礼的新闻比比皆是,其中引发的悲剧也不少。因为彩礼而婚礼中途告吹,因双方父母彩礼意见不和男女私奔的新闻屡见不鲜。
彩礼是礼但不能过度。当然,父母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居无定所,穷苦一生。但过分的彩礼要求是否将本是高兴的一件事儿变味儿了呢?彩礼首先是一种礼节,一种民间习俗。不要让彩礼被赋予了太多的物质含义,甚至成为沉重的负担,这就失去了本意。
要知道,无论是印度的巨额假嫁妆还是中国的天价彩礼,爱情被钞票“变卖”,婚姻被彩礼绑架,少数动辄挑着几百万上千万现金娶亲的人,又有多少人能真正幸福?
㈡ 印度和中国结婚风俗为什么不一样
印度女性的首饰五花八门,大致分为耳环、项链、戒指、手链、手镯、发饰、额饰、胸饰、脚链……这个古老的国度,对首饰非常讲究,他们认为:“首饰是女性生活的一半。”于是,在婚礼上,不要说出生有钱家的小姐,即使是贫寒女子都会倾其所有添置配饰珠宝。
㈢ 难以置信,印度农村女方彩礼约为男方彩礼7倍,为何会出现这样的现象
“彩礼”本来以为只存在于中国,没想到在印度也十分流行彩礼。在我国彩礼是男人的“噩梦”,而在印度彩礼是女人的“噩梦”。
据世界银行公布,在印度农村地区女方彩礼约为男方彩礼7倍。在印度农村地区一般,超过95%的家庭都是女方向男方提供彩礼。
在印度农村地区一个女子出嫁,女方家庭支付的彩礼费用竟高达13万美元之多,而印度人均GDP才2000多美元。这个彩礼费用就算在我国,大多数家庭都是很难承担的。
在印度经常出现男方家庭对女方家庭彩礼不满的现象,有些男方甚至因为彩礼伤害女方,印度女性实在是太难了。尤其是印度农村地区的女性,底层家庭的女儿更是生活在水深火热中。
㈣ 印度嫁妆和中国彩礼有哪些不同
其实在不同的地区,我们的一个民族特色以及民族风俗都是不一样的,即使是在同一个国家,但是我们的风俗可能都会曾产生一定的差异,更何况说是国际上面的差异了,相信很多人都会产生这样的疑惑,就是印度的嫁妆和中国的彩礼有哪些不同呢?对于这一问题的回答。比如说,中国的彩礼是男方给女方的,这直接是一种赤裸裸的支出。然而对于印度的嫁妆而言。如果两个人结婚之后,那么对于嫁妆的财产所有权都是属于女方的,下面我们具体来了解一下。
因此在我们的平时的生活中,我们也可以更多的去了解这方面的问题,国家与国家之间虽然说在很大程度上也会存在着很多的相同的,但是在有这些相同点的同时,也会存在着一些不同之处,这是一种很正常的现象。尤其是对于结婚这方面的习俗,这在很多地方也都是有一些明确的讲究的。以上就是我总结的一些对于这个问题的相关政策,希望这些能够对大家有一定的帮助。
㈤ 印度嫁女儿还要倒贴彩礼,这样有什么好处吗
一、跨越阶层的婚姻,会提升家族地位印度嫁女儿还要倒贴彩礼,其实这并没有什么不好的。因为在印度来说,本身就有种族姓。分有两种种族姓的,如果是低种族的家庭,要嫁给高种族的家庭,那肯定是需要付出彩礼的。本身种族姓,印度的家庭是非常的在乎。在印度,有好的婚姻会帮助一个家庭。
跨越阶层的婚姻,会提升家族地位。一个家庭的女儿,嫁给了比自己家庭阶层要高的,往后生下孩子就一定会提高娘家的家庭地位。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印度家庭愿意花钱去给女儿作为彩礼,心甘情愿的倒贴,也是因为这个原因。
对于我国来说,对于这种风俗习惯肯定是不太了解。毕竟觉得一个家庭,嫁女儿为什么还是要去倒贴彩礼呢?本身嫁女儿就是已经把自家的人,给别人家去做媳妇儿。以后要为这个家庭付出所有的一切,还要拿钱去把自己的女儿嫁出去,这似乎有点不合常理。但是对于印度来说,他们的风俗习惯,与我国就有着很大的区别。
㈥ 印度的婚恋观
一:是否一夫多妻?
1955年《印度婚姻法》中明确规定,禁止配偶在世的印度教徒结婚。也就是说,无论一夫多妻还是一妻多夫,都是违法的。但是这个法律仅对“印度教徒”适用。而基督教徒则早在1860年《印度刑法》第494条和495条就作出了禁止性规定。于是剩下的就是穆斯林社区了。根据教法,穆斯林允许拥有不超过四位妻子。
此外,尽管违法,在习俗上有些印度教家庭也仍然存在一夫多妻现象。只是后续的配偶不被法律承认,且原配可以提告重婚。然而落后地区农村,法律的效力无法与传统抗衡。在2005年的普查中,有2%印度教家庭的妇女报告说丈夫有其他妻子,这个比例甚至高于穆斯林社区。
二:是否童婚?
印度一直是童婚最多的国家。还是2005年的统计,47%女性初婚在18岁以下。2007年印度实施《禁止童婚法》(Prohibition of Child Marriage Act),父母嫁未成年女儿最高可处两年监禁和10万卢比罚款,本人可宣布婚姻非法。至2016年,童婚比例下降到27%。2017年最高法裁定,与未成年妻子发生关系视为强健。这一判决被认为意义重大。此外,同上一个问题,禁止童婚法也特别写明了不适用于穆斯林社区。
印度嫁妆的实质是原生家庭在女儿出嫁时作财产预分配,比如家有一儿一女,女儿出嫁就给她分割一部分家产。就像我们认为嫁妆制度奇葩一样,彩礼制度对他们来说也难以理解。因为嫁妆不足烧死新娘确有个案,但往往主因是其他矛盾。在现代印度社会,这也属于极端事件,行兇者也会受到法律审判和舆论谴责。
三:关于彩礼
其实无论嫁妆彩礼,根本矛盾都在于女性自身有无财产权,而不在于夫家和父家谁承担。嫁妆本质上是父系财产的提前分配。因为女儿被认为出嫁即从夫,与原家庭不再有继承关系,她所在的家庭便将应属于她的那部分财产转移到夫家。而彩礼则作为夫家对女性出生家庭的答谢,它作为“礼”的设置原本是象征性的,至于后来演变成高额彩礼,属于变相买卖婚姻。嫁妆和彩礼哪种更合理?确切地说,假如女性自身没有独立财产权,那么二者都和她们无关,二者都不合理。
顺便辟个谣,这两天盛传的“印度女子因嫁妆被夫家暴打”,发生在奥里萨的Kendrapara,原因是住房纠纷,跟嫁妆没有一毛钱关系。说真的印度社会不合理之处太多了,完全不必要再人为制造所谓的“奇葩新闻”。
㈦ 印度农村地区女方嫁妆约为男方彩礼7倍,为何印度女方倾家荡产也要出嫁妆
可能是因为当地的风俗习惯不一样吧,而且当地只要女方出的嫁妆比较多的话,说明女方是有实力的,可以保证女方的幸福。
㈧ 为什么中国会发展出结婚男方给女方一大笔彩礼,而印度
男方给女方彩礼是世界文化上一种比较常见的现象,体现的是一种原生的男尊女卑的社会结构——彩礼大于嫁妆,所以夫权有天然凌驾于妇权的资格。
而印度文化的特殊之处在于种姓制度造成的尊卑超越了男女间的性别尊卑,而种姓制度要求高种姓的男子可以娶低一级种姓的女子,反过来低种姓的男子不能娶高种姓的女子,所以婚姻之中女性家庭被认为是提升了社会地位,必须要花钱来弥补这种“不公平”,因而形成了高嫁妆制度,这种制度在最近几十年发展的尤为激进,已经成为印度社会的一个严重问题。
㈨ 为什么中国结婚男方出大量彩礼,而印度是女方出高额彩礼
中国和印度都是发展中国家,社会上也都面临着男女比例失调的问题,但是对于结婚来说,中国人在结婚时,无论城市和乡村,男方都会出大量的彩礼,而印度正好相反,好像都是女方出高额彩礼,
甚至因为女方出的彩礼少而受到婆家的家暴虐待的,为什么?印度女方需要出高额彩礼主要是由印度的种姓制度和女性低下的社会地位所致。虽然《印度教继承法》赋予了女儿和儿子同等的法律地位,但按照印度的传统做法,遗产还是留给儿子,女儿一般是不能继承的,嫁妆是将父母财产分配给女儿的一个社会过程。
印度女性在权利方面取得了些许进展,但在家庭中仍然处于从属地位。在印度北方,婚姻通常遵循父系制度,女性到男方家结婚落户,这种家族体系导致了强烈的男孩偏好和对女性的歧视。(南方的婚姻往往是在新娘家庭内部进行,比如近亲结婚或交表婚。此外,新娘可能有继承土地的能力,这使她在婚姻中更有价值。)同时,
女性就业率低,即使有工作工资也不高,这就使她们依赖于丈夫和婆家。没有收入或收入低的女性要靠男人负担,嫁妆至少在理论上能够给予新娘部分经济保障,不菲的嫁妆更是可以减轻男方的压力。况且,印度种姓之间界限分明,原则上,嫁娶应该门当户对,种姓相同。高种姓女性虽然可以嫁给低种姓男性,
夫妇、后代则均为贱民。但高种姓男性可以娶低种姓女性,孩子的社会地位也会随之改变。女性群体数量相对高种姓男性更多,她们就更需要出一大笔嫁妆增加竞争力。传统的力量过于强大,要改变人们的固有观念太难了。印度1961年就出台法律宣布嫁妆非法,宪法也明文规定不准阶级歧视,但仍然收效甚微,两者对今天的印度社会仍然保留着巨大的影响。改变传统观念需要时间,教育、社会呼吁和法律等方面缺一不可。
㈩ 印度农村地区女方嫁妆约为男方彩礼7倍,你如何看待印度的这一风俗
你如何看待印度的这一风俗?具体如下:
一,这就是典型的重男轻女印度农村地区女方嫁妆约为男方彩礼7倍,这就是典型的重男轻女的表现,不然,无论是男方还是女方,给多少彩礼都应当是从家庭的经济条件来看,没有哪一方必须得给多少彩礼这种说法,也没有成倍数给的说法,但这印度女方的彩礼却是男方的7倍。这第一时间除了给人的感觉是重男轻女,另外就是伤风败俗的习俗。
综上所述,不知道大家对此有什么不同的看法?欢迎补充讨论,欢迎关注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