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印度国土面积和人口是什么
印度面积为298万平方公里,人口13.24 亿(2019年)。
领土
印度位于南亚,是南亚次大陆最大的国家。东北部同孟加拉国、尼泊尔、不丹和中国接壤,东部与缅甸为邻,东南与斯里兰卡隔海相望,西北与巴基斯坦交界。
东临孟加拉湾,西濒阿拉伯海,海岸线长5560公里。也是一个由100多个民族构成的统一多民族国家,主体民族为印度斯坦族,约占全国总人口的46.3%。
人口
印度是世界上仅次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二人口大国,人口数世界排名第二。其中男性人口6.237亿,女性人口5.865亿。根据普查结果,过去十年,印度人口增长率为1.764%,较2001年人口普查时的2.115%出现明显下降。
普查结果还显示,印度拥有自独立以来的最低儿童性别比例,即男女比例为1000:914。
地形
印度地理是多样的:从雪山山脉到沙漠,从平原到雨林,从丘陵到高原,风光应有尽有。印度囊括了位于印度板块的印度次大陆的绝大部分,以及印度-澳大利亚板块的偏北部分。印度拥有海岸线7000多公里,其中大多数字于亚洲南部半岛,伸入印度洋。
肥沃的恒河平原覆盖了印度北部、中部和东部的绝大部分。而德干高原占了印度南部的绝大部分。印度西部是塔尔沙漠,这是一个岩石和沙尘的混合沙漠。
印度的东部和东北部边境线涵盖了喜马拉雅山脉。由于与巴基斯坦的领土纠纷,印度的最高点存在争议。按照印度的说法,其最高点(在有争议的克什米尔地区)是乔戈里峰,海拔8611米。印度无争议的最高点是干城章嘉峰,海拔8598米。
印度位于印度次大陆,主要由三个地理区组成:在北部的喜马拉雅山区的高山区(其中就有海拔8,598米的印度最高峰戛纳章加峰)、中央平原/恒河平原(Indo-Gangetic Plain)以及南部的德干高原。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印度
2. 俄罗斯,中国,印度的领土面积各是多少
俄罗斯、印度、中国的领土面积分别是:
1、俄罗斯:
俄罗斯是由22个自治共和国、46个州、9个边疆区、4个自治区、1个自治州、3个联邦直辖市组成的联邦半总统制共和国。位于欧亚大陆北部,地跨欧亚两大洲,国土面积为1709.82万平方公里。
2、印度:
印度国土约 2980000 km²。东部与缅甸为邻,东南与斯里兰卡隔海相望,西北与巴基斯坦交界。东临孟加拉湾,西濒阿拉伯海,海岸线长5560公里。也是一个由100多个民族构成的统一多民族国家,主体民族为印度斯坦。
3、中国:
中国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东部和南部大陆海岸线1.8万多千米,内海和边海的水域面积约470多万平方千米。海域分布有大小岛屿7600多个,其中台湾岛最大,面积35798平方千米。中国同14国接壤,与8国海上相邻。省级行政区划为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
(2)印度的平原山地丘陵各占多少扩展阅读:
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复杂多样,各类地形占全国陆地面积的比例是:山地33. 3%,高原26%,盆地18. 8%,平原12%,丘陵9. 9%。
地势自西而东构成三级阶梯:西部有青藏高原,地势最高,海拔多在4000米以上,由极高山和高原面组成,有“世界屋脊”之称是第一级阶梯。
以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与第二级阶梯为界;青藏高原以东至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和雪峰山之间为第二阶梯,海拔一般在1000─2000米,主要由山地、高原和盆地组成;中国东部宽广的平原和丘陵是第三阶梯。这种地貌格局是中生代燕山运动奠定的。
3. 印度的国土面积是多少
印度的国土面积约2980000km²(不包括中印边境印占区和克什米尔印度实际控制区等)。印度方面宣布其领土面积为3,287,263平方公里,这包括我、巴、印三方争议的查谟、克什米尔和拉达克等地区,以及 印占领的我国藏南门隅、洛隅和下察隅等地区。
平原约占总面积的40%,山地只占25%,高原占1/3,高原大部分海拔不超过1000米。低矮平缓的地形,不仅交通方便,而且大部分土地可供农业利用,农作物一年四季生长,自然条件得天独厚。所以,印度才有13亿多的人口,是第二人口大国。
印度虽然面积不大,但是,古印度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东临孟加拉湾,西濒阿拉伯海,海岸线长5560公里。
印度自认为陆军实力全球第三,海军名列第五、空军名列第六,按火力网发布的最新世界各国军力排名,印度多年占据第四的位置。如今,印度陆、海、空总兵力为127万,另有50多万预备役和100多万准军事部队,无论是国土面积还是人口数量,印度的体量都是很大的,所以,近些年,随着强硬领导莫迪的上台,其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加。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印度
4. 印度地形
印度地理情况
极为多种多样,地貌从顶上盖雪的山脉到沙漠,平原,丘陵和高原。印度气候从最南方的赤道气候,到喜马拉雅山脉的苔原气候。印度组成了印度次大陆的大部分,具有超过7000千米的漫长海岸线,大部分海岸线位于伸入印度洋的半岛
。印度西面是阿拉伯海,东面是孟加拉湾。
肥沃的印度河—恒河平原占据了印度北部,中部和东部的大部分,而德干高原占据了印度南部的大部分。印度的西部是塔尔沙漠。印度的东部和东北边界是高大的喜马拉雅山脉。印度的最高点因为与巴基斯坦的领土争端而有争议性;印度声称最高点(位于有争议的克什米尔地区)是乔戈里峰,8598米。
印度在南亚次大陆占有支配性地位,紧靠重要的印度洋商贸路线。世界第三高的山峰干城章嘉峰位于印度与尼泊尔的交界处。
印度地理 - 位置与面积
印度的地形图
印度在赤道以北北纬8度4分和37度6分,东经68度7分和97度25分之间。印度是世界第七大国,总面积3,287,590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2,973,190平方公里,水域面积314,400平方公里
印度位于南亚,毗邻阿拉伯海与孟加拉湾。在缅甸和巴基斯坦之间。与孟加拉国、缅甸、中华人民共和国、不丹、尼泊尔、阿富汗和巴基斯坦接壤。
印度海事请求:
领海:12nm
毗连区: 24nm
专属经济区: 200nm
大陆架:200nm或大陆边缘
印度地理 - 气候
印度南方是热带季风性气候,北方则是温带气候。干旱、季风性气候造成的下雨形成的突发性洪水,严重的雷暴雨、地震等是印度的主要自然灾害。
印度地理 - 地形
地形上,印度南部是德干高原,恒河沿岸则是起伏的平原,西边是沙漠,北边是喜马拉雅山脉。
印度地理 - 自然资源
印度有世界上第四大蕴藏量的煤炭。其他主要的自然资源还有铁矿、锰、云母、铁矾土、钛矿、铬铁矿、天然气、石油、钻石、石灰石和可耕地等。
印度有48.83%的可耕地,种植长期作物的土地有2.8%(2005年)。水浇地有558,080平方公里(2003年)。可再生水资源1,907.8立方千米(1999年)
可回收淡水(家庭/工业/农业) 总计:645.84 立方千米/年(8%/5%/86%)
每人:585立方米/年(2000年)
印度地理 - 环境保护
森林采伐;土壤侵蚀;过度放牧;工业和交通排放造成的空气污染;未处理污水和农业杀虫剂造成的水污染;自来水在整个地区还不能直接饮用;庞大和不断增长的人口造成自然资源极度紧张
印度参与的国际环境协议有:
《南极环境协定书》
《南极海洋生物资源养护公约》
《南极条约》
《生物多样性公约》
气候变化
《京都议定书》
沙漠化
濒危物种
改变环境
有害废物
海洋法
臭氧层保护
船舶污染
热带木材83
热带木材94
湿地
捕鲸
5. 印度的平原多还是中国的平原多
印度平原约占总面积的五分之二,大约60万平方千米;中国平原约占总面积12%,大约115平方千米。因此中国的平原面积大。
但是由于印度南部高原海拔较低,大部分可作为耕地,因此印度的耕地面积要大于中国,是亚洲耕地面积最大的国家。
从喜马拉雅山向南,一直伸入印度洋,北部是山岳地区,中部是印度河——恒河平原,南部是德干高原及其东西两侧的海岸平原。平原约占总面积的40%,山地只占25%,高原占1\3,但这些山地、高原大部分海拔不超过1000米。低矮平缓的地形在全国占有绝对优势,不仅交通方便,而且在热带季风气候及适宜农业生产的冲积土和热带黑土等肥沃土壤条件的配合下,大部分土地可供农业利用,农作物一年四季均可生长,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6. 印度平原比中国还多,难怪能养活那么多人口
1地貌。整个印度除了北部边境的喜马拉雅山,西部一列山地,东部几处局部山地,国土的全境几乎都是平坦的平原和低高原。相比之下,中国只有华北和东北有连片的大块平坦平原,即使是天府之国的四川盆地内部,也只有成都平原一小块是平坦的,90%以上为丘陵和山地。
2降水量。一说到降水量,就有人老说,印度蒸发量也大什么的。但实际上蒸发量只是理论上地表水的蒸发量,如果地表不是水而是树木或者石头,蒸发量就远没有那么多。热带沙漠里蒸发量最大,但实际上呢?蒸发量为零,因为根本就没有地表水可以供蒸发。仅举一个例子,华北天津一带年蒸发量是降水量的三倍,难道华北就寸草不生?新疆干旱地区的灌溉之地难道就不产粮食?植被的生长本来就是根部吸收降水的水源得来的,蒸发量大可以通过落叶、叶片结构等方式控制,环境干燥,那蒸腾作用就自己控制一下少一点好了。世界上降水最少的地区是智利北部沙漠,受秘鲁寒流影响全年温和多雾,可以说是十分温润的感觉,但仍然寸草不生,需要从山区引水。再比如美国、澳洲年降水200-400毫米的沙地可以长满巨大的一人多高的仙人掌和各种沙地植被,中国内陆年降水50毫米以下的新疆沙漠则只能是寸草不生的流动沙丘。但实际上,美国西南部和澳洲内陆的沙漠蒸发量要远大于新疆。也就是说,在气温和日照水平不至于低到极限的情况下,降水量在植被生长量上起到主导作用!中国已经治理成功的沙地(注意不是沙漠)的年平均降水都在300毫米以上,没有因为比澳洲蒸发量小得多,就可以在年降水200毫米以下长满植物的。世界上植物密度最高的地方就在高降水高蒸发的热带雨林。南亚和东南亚热带季风地区一年一半时间干旱,但总降水量达到了,照样是生长茂盛的季雨林。温带海洋气候迎风坡的美国西北和加拿大太平洋沿岸是温带雨林最茂盛的地区,即使全年多雨多雾,也生长着世界上最高最粗的树木。然而,并不是降水越多越适合生长森林。东非和南美的稀树草原,虽然树少,但长着一人多高的草,并且树木也是枝繁叶茂只不过没有连片形成森林罢了,其年降水1500毫米左右的地区(比如巴西利亚、内罗毕、亚的斯亚贝巴等)实际的植被密度和我国同样年降水的浙江北部山地的竹林没有本质区别(都是以茂盛的草本为主)。总之,可以输送到植物根部的淡水总量是决定植被生长密度的最重要原因。不论是全年不间断的输送,还是只有冬天或者夏天输送。至于降水的时间分布,最令我国人民称道的雨热同期在印度整个国土体现的淋漓尽致(再强调一遍,降水季节分布不是最重要的。美国中部的大陆性气候区和西欧法国温海气候区都是全年降水超级均匀的地区,地中海的意大利、以色列则是明显的冬雨型。但是美国中部是世界粮仓,法国的粮食供给率300%,以色列被称为奶与蜜的土地、欧洲果园菜篮、意大利也是重要粮食产区。冬小麦、各种高蛋白豆类、坚果、多糖瓜果、高质量蔬菜最适合生长的地区就在地中海和美国西南的地中海气候区,夏天吸足阳光产生高量蛋白质,冬天吸收雨水发芽和长叶子。最好的搭配!如果灌溉充分解决,即便是水稻也是地中海气候产量最高(参见意大利、西班牙南部、黑海附近、埃及北部等水稻高产区))
3气温。这个十分明显,印度全年平均气温普遍高于我国除华南以外的南方地区,植被生长迅速。
4土壤。这个因素倒是和粮食产量密切相关,但仍然不是根本决定性因素。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寒冷可以后住营养所以有黑土区当然很好,但土壤贫瘠地区比如福建山地、比如西非,由于热带降水多产生的淋溶作用或者地貌流失表土营养等原因,难以种植和收获足够粮食,但这些地区的薯类等吃营养根的作物可以在土壤更贫瘠的情形下生长产出高淀粉含量的可以日常食用的粮食。包括爱尔兰和我国北疆、东北大兴安岭的薯仔,在夏季低温、全年低日照、冻土或者冰啧土的贫瘠条件下生长,根本上还是有充足的水源。中国南方的低地和梯田种植的水稻,原本就是盐碱地和山坡地,就是几千年来不断地改造,种植水稻,才形成肥沃的水稻土。
7. 可以从印度地形来分析印度是亚洲耕地面积最大的国家吗
首先是地势,我国四分之三是山地丘陵,而印度百分之60.70是平原高原,地形平坦。
其次是气候,我国降水充沛的地区都在东部季风区,大约只占国土面积的40%,而印度拥有世界雨极,大部分的确雨量充足。
还有些小原因,比如光照,土地的肥力(火山灰)等等
8. 印度有多少人口和面积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官网2021年2月更新显示,印度人口数量为13.24 亿,国土面积约为2980000 km²(不包括中印边境印占区和克什米尔印度实际控制区等)。
印度位于北半球纬度8° 24′~37 ° 36′,东经68° 7′~97 ° 25 '. 印度是南亚最大的国家,面积298万平方公里,居世界第七位。印度一级行政区包括28个州(省)、6个联邦领地和1个国家首都区。
每个州都有自己的民选政府,而联邦领土和国家首都地区则由联合政府任命的行政官员管理。此外,尽管印度在南极洲没有自己的土地,但它在南极洲也有两个科学基地:Dakshin Gangotri和maitri。
印度的地形地貌:
从喜马拉雅山脉向南,一直延伸到印度洋。北部有山脉,中部是印度河-港河平原,南部是德干高原和东西两侧的沿海平原。平原占总面积的40%,仅占山地面积的25%,占高原面积的1/3。然而,这些山脉和高原大多海拔不超过1000米。
地势低缓,在全国占有绝对优势。不仅交通便利,而且在热带季风气候和适合农业生产的冲积土、热带黑土等肥沃土壤条件的配合下,大部分土地可用于农业,农作物可常年生长,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印度
9. 印度的自然地理因素
我给你的答案分两个版本:一个是比较简单的,还有一个在后面是比较详细的。
印度坐落: 东亚,毗邻东海黄海南海 || 南亚,毗邻阿拉伯海和孟加拉湾
处于朝鲜和越南之间 || 巴基斯坦和缅甸之间
气候: 极端多样 南热带北寒带 || 多样,南部热带季风,北部的温带
地形: 西部主要是山脉高原 ||南部德干高原,恒河平原盆地
东部是平原丘陵三角洲 ||西部沙漠,北部喜马拉雅山
自然资源: 煤,铁矿,石油,天然气,汞 || 煤,铁矿石,锰,铝矾土,云母
锡,钨,锑,锰,钼,钒,磁铁||钛,铬铁矿,天然气,钻石,石油
排世界第一资源: 铝,锌,铅,铀,水电 || 石灰石,可耕地。
印 度
一、位置与范围
(一)位置
纬度位置:热带及北温带(大部分在10°N-35°N,70°E----95°E)
海陆位置:喜马拉雅山以南的亚洲部分,南到印度洋,西有阿拉伯海,东接孟加拉湾
(二)范围:七个国家一个地区
二、自然地理概况
(一)地形:三大地形区
北部山地——主要为喜马拉雅山 中部平原——印度河平原、恒河平原
南部高原——德干高原、东西高止山脉、沿海平原
(二)气候:热带季风气候
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旱季为10-次年5月(10---次年2月为凉季、3—5月为热季),雨季为6-9月,受地形影响气温比同纬度偏高(北面山地阻挡冬季寒冷气流),
雨极—乞拉朋齐(夏季风,迎风坡)
西北部热带沙漠气候:分布于印度沙漠,冬季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少;夏季风西南风无法到达
历史上对森林的破坏
(三)水文
受季风气候影响,河流流量较大,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1.恒河:源于喜马拉雅山,流经印度西北部,下游流经孟加拉国,注入孟加拉湾,恒河三角洲是南亚最大的三角洲恒河中游的瓦拉纳西是印度教的圣地
2.布拉马普特拉河:恒河支流,上游为雅鲁藏布江
三、社会经济概况
(一)人口
人口第二大国:人口超过10亿;白色人种;人口增长快;多民族国家,居民大多数信奉印度教
(一)农业
1.发展有利条件:耕地面积大(国土一半);土壤较为肥沃(农耕历史悠久);热量水分充足
不利条件:旱涝灾害频繁(夏季风强,或来得早去得晚——涝灾;夏季风弱,或来得晚去得早——旱灾) 3.分布:气候和地形直接影响作物的分布
降水北部大致由西向东增多;南部半岛沿海降水多,内地降水少
小麦喜温耐旱——恒河中上游、德干高原西北部 棉花喜温耐旱——德干高原西北部
水稻喜温喜水——沿海平原和恒河平原中下游 茶喜温喜雨厌水——东北部山地迎风坡
黄麻喜温喜雨喜水——东北部恒河平原下游
4.农业改革
(1)关于绿色革命:
背景:人口过多,旱涝频繁,农业不稳定
核心:推广先进的耕作制度(变旱地为水田,变一年一熟为一年两熟)和高产良种
效果:粮食产量大大提高,在正常年份可自给
(2)白色革命:20世纪80年代,提高牛奶产量,增加国民营养,改善国民体质
(3)蓝色革命:发展海洋水产业
10. 中国与印度的国土面积与耕地面积各是多少
中国的领土总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内海和边海的水域面积约470多万平方千米);
中国的耕地总面积约为1,432,960平方公里。
印度的领土面积约为329万平方公里;
印度的耕地面积约为1,596,500平方公里。
世界各国耕地面积占国土总面积比例示意图(数字单位为百分比):
(10)印度的平原山地丘陵各占多少扩展阅读:
中国土地资源主要有5个特点,土地辽阔,类型多样。山地多,平地少是中国土地构成的显着特点。农业用地绝对数量多,人均占有量少等。山地多,平地少是中国土地构成的显着特点。农业用地绝对数量多,人均占有量少。
1、土地辽阔,类型多样。中国土地总面积约960万平方公里。从北纬53°34′至3°51′,南北约跨50个纬度,由寒温带至赤道带,约70%为温带(占25.9%)、暖温带(占18.5%)和亚热带(约占26%),有优越的热量条件;
从东经73°附近至135°05′,东西跨将近62个经度,由太平洋沿岸到欧亚大陆的中心,包括土地面积几乎相等的湿润(占32.2%)、半湿润(占17.8%)与半干旱(占19.2%)、干旱(30.8%)两大地理区域。
由于土地的水、热条件组合的差异和复杂的地形地质条件,悠久的农业历史,多样的土地利用方式,形成了中国极其多种多样的土地资源类型,极有利于农林牧副渔生产的全面发展,同时也充分说明了因地制宜的重要性。
2、山地多,平地少是中国土地构成的显着特点。中国是多山国家。据粗略估算,山地、高原、丘陵的面积约占土地总面积的69%,平地约占31%。
山地一般高差大,坡度陡,土层薄,土地的适宜性单一,宜耕性差,农业发展受到较大限制,生态系统一般较脆弱,利用不当,极易引起水土流失和资源破坏。
但山地,尤其是中国南方山地,水热条件好,适宜于林木生长和多种经营的发展。西北地区的山地是中国主要牧场,又为平原地区农业灌溉水源的集水区,因而,山地在西北地区农业自然资源的组成中和农业生产结构中占有特殊重要地位。
3、农业用地绝对数量多,人均占有量少。中国现有耕地约9572万公顷,为世界耕地总面积的7.7%,占世界第4位;仅中国北部和西部的牧区与半农半牧区的天然草地约3.17亿公顷(另一数字为3.53亿公顷),为世界草地总面积的10%,居世界第3位;
中国有林地面积约1.25亿公顷,占世界森林总面积的4.1%,居世界第8位。但中国人均耕地按统计约0.1公顷,仅为世界平均值的1/3;森林覆盖率仅13%(世界平均覆盖率为22%),列世界第121位,中国每人占有林地约0.12公顷,仅为世界平均数的1/5强;
天然草地稍多,中国每人占有约0.35公顷,也不及世界平均数的1/2。农、林、牧用地总和,中国平均每人占有0.54公顷,最多也不超过0.67公顷,仅为世界的1/4强至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