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印度资讯 > 印度提了哪些不切实际的要求

印度提了哪些不切实际的要求

发布时间:2022-07-06 02:54:42

Ⅰ 美国法国印度等国政客为什么会提出无理的赔款要求

当然是在国际舆论上向中国施压。这也是美国打压中国的一个方面。舆论战,贸易战,科技战,人才战,多维度展开。一部分美国智库在以冷战思维来处理中美关系。

Ⅱ 印度暂停三项新农业法,为何当地农民并不买账

印度暂停三项新农业法,当地农民并不买账主要原因是他们没有受到任何的尊重,而且印度政府的新农业法对农民非常不公平,农民怕他们再出台新的政策,同时农民想争取更好的待遇,所以印度暂停三项新农业法农民也不买单。

印度是一个多民族和多宗教信仰的国家,历来政府和老百姓之间都会发生很多矛盾,这次三项新农业法根本没有经过老百姓的同意就颁布让农民感觉自己完全没有受到尊重,老百姓的日子本来就比较难,这个时候居然还出台这样的政策让农民的利益受到损害,印度政府虽然暂停三项新农业法,但这也是被逼无奈,后面可能还会有新的农业法出来,这也是当地农民不买单的原因。

三、农民想得到更好的待遇。

印度农民地位非常低,本来收入就非常少,这个时候印度政府还来压榨他们,这让农民非常不满,农民这个时候还想争取自己更好的待遇,当政府暂停三项新农业法的时候这也是他们不愿意买账的最根本原因。

Ⅲ 印度军工有多难

印度军工被我国网友嘲笑、吐槽,原因是多方面的的。

首先,印度军工起点不高,属于后发国家。在英国统治时期,印度并没有发展成体系的重工业和军事工业,一切都是印度独立之后才建立起来的,所以经过60多年的发展,要和欧美那些几百年积淀的军工相比,肯定是有所不足的。
其次,印度在国际上比较高调,在研制之前就向全世界宣布我要造全世界一流的装备,甚至是全球第一的装备。自己把话说得太大,甚至都不给自己梯子下。此外,印度在研制装备时候常常变更技术指标,让前期的工作全部化为泡饮。所以印度军工在技术条件不足的情况下被迫接受很多不切实际的要求,顶着很多压力,还要朝令夕改,能搞好真的不容易。
还有,印度由于西方世界出于制衡中国的需要,可以获得西方世界大量的技术,所以很多时候印度选择了购买技术,所以没有迫切的研制全套技术的强烈需求,所以在很多基础研究上没有技术储备,一旦受到国际制裁,肯定会受到影响,而且哪怕没有制裁,一个平台的各个子系统往往来自不同的国家,所以兼容能力非常差。
最后,印度本身的“国民特点”也是印度军工发展一个限制。大部分印度人在收到任务的时候喜欢说“No problem,No problem”但是到了生产的时候,那些任务大部分被抛到了脑后。印度的基础教育比较差,产业工人大部分都是这样的人。
但是需要指出的是,印度作为一个能够生产坦克、战斗机、战舰的国家,在国际上也是比较少有的。印度军工近年也有比较大的进步,虽然说走了弯路,但是总体还在前进的。

Ⅳ 印度对中国有哪些威胁

中国的一切威胁归根结底都在美国身上。
一个很简单的道理:第三名要想当上第二名有两种方法,一个是联合第二打败第一,另一个是联合第一打败第二。
所以只要中国排在第二,那么全世界对中国都有威胁。
任何一个有志于提升自己国家地位的国家,都必须争取更多的发展空间,但是在这个秩序已经基本成型的世界上,空间是有限的
这种发展空间不仅是地理上的,比如领土和海上交通线。也是政治上的,比如联合国安理会的位置。还是经济上的,比如在国际产业链上的地位。
因此每一个国家在向上爬升的过程中都必须从竞争对手那里夺取必要的空间。在任何情况下,联强敌弱都是最优的选择,因此排在第二的中国在相当长时间内都是全世界大多数国家主要竞争对手。

让我们把经济问题掰开来说。
国际产业链条上不同的产业是分层级的。
最底下是资源型产业。中国是资源大国,但不是资源强国,因为国内的资源不够用,中国每年出口的资源性产品只占出口总量的一个零头,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所以中国是很依赖资源进口的,由于中国有钱而且需求庞大,将全世界的资源性产品价格抬得很高,这对于所有的资源进口国都造成了巨大的竞争。特别是印度,因为印度是一个资源更加稀缺的国家,而且这个国家还站在工业化前夜,它要想发展起来需要比中国更大的资源投入,但是它偏偏没钱去跟中国抢资源。不要误会了,印度没有媒体说的那么财大气粗,印度的财政状况在金砖国家中是最糟糕的,俄罗斯的外汇储备差不多是印度的两倍。所以说公平竞争抢资源,印度抢不过中国,没资源就发展不起来,就更没钱,然后更抢不过。只要中国自已不出问题,根本不用担心印度。况且,印度自己到目前仍然是一个资源出口大国,其资源型产品出口额占到出口总额的一半左右。因为它国内的工业落后,消费不了那么多资源,而且需要大量出口资源来换取外汇,平衡贸易。
对于日本来说,他们是有钱抢资源的,只不过需求量不那么大。但是日本是一个高度依赖资源进口的国家,而由于它的地理位置,它的海上交通线不可避免的必须经过中国附近。因此日本只有两种选择:要么把中国彻底打垮,使中国不能或不敢威胁日本的海上交通线;要么干脆不要跟中国翻脸。当日本没有能力做到第一条,又不情愿第二条的时候,它就希望将美国拖下水,让老大和老二干一仗,自己渔翁得利。当然,美国希望的是中日两败俱伤,而不是中美两败俱伤让日本捡便宜。所以美日两家跳来跳去的演戏,但要真跟中国干一仗,那就是傻子干的事了。
第二层是农业。农业是一个国家的根本。中国是农业大国,但资源有限,也仅仅是够吃而已。如果有一天,中国由于国内粮食减产,需要在国际市场上突然收购5000万吨粮食,那会发生什么后果呢?我们知道中国一年的粮食产量已经接近6亿吨,5000万吨实际上也就是一个月的消费,而且对于中国的国库来说这点钱也不算什么。但是对于国际粮食市场来说,这一下就要卷走一半以上的交易量,那么毫无疑问的国际粮食价格会出现暴涨。粮食价格暴涨的后果十分严重,美国这样的粮食出口大国要笑了。但日本是粮食进口大国,不过他们有钱,为了稳定国内的粮食市场,日本不可避免的拿出大笔的钱,也到国际市场上卷走一笔,并且进一步推高粮食价格。这一来俄罗斯和印度可就真的要哭了,俄罗斯人口少,钱多,还能撑得住,但印度可就不好办了。印度2011年粮食产量达到了2.53亿吨,不到中国的一半,人均粮食消费量约200公斤。尽管大部分印度人是不吃肉的,这样的粮食消费水平也就是比一个正常人类维持生命要稍微高一点而已。当然有很多人,特别是一些中国人替印度遮掩,说人家信教,吃素,言下之意印度不需要生产那么多粮食。但是难道吃素就不能吃得好一点吗?难道印度人不希望自己吃得好一点?傻子都不信!在中国和尚都能吃得肥头大耳,可见信教以及吃素不能成为饮食水平低下的理由。不过有意思的是,它在2012年还出口了价值86.7亿美元的粮食,比上一年还上涨了69%,但考虑到2012年印度急剧恶化的国际收支情况,这种奇怪的现象似乎又可以理解了。印度农业的极度落后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了,而且它在这十几年中粮食增产速度是小于人口增长速度的。2000年和2011年这两个年份都是粮食丰收年,他们的粮食从2.35亿吨增加到了2.53亿吨,而人口却从10.4亿增加到12.4亿。很明显这种状况是不可持续的,连同饿着肚子出口口粮来换取外汇的做法都是不可持续的。粮食危机这种事情绝不是危言耸听,2006年~2008年之间曾经发生过一次世界粮食危机,当时作为世界大米出口大国的越南,国内大米价格曾经涨到15元人民币一公斤。根据当时印度媒体的报道,印度人均粮食消费量曾经低到178公斤——这基本上已经是世界最低水平。而且印度在那几年也被迫从粮食出口国变为进口国。随着印度人口和经济的增长,“谁来养活印度”绝对会成为一个令人绝望的问题。
印度的农业必须大幅度的提高才能保证国家发展的需要。然而印度的农业发展又会遇到一只拦路虎:中国。这是怎么回事呢?由于印度的农业极其落后,吸纳了极其庞大的劳动力。因此农业提高的过程不可避免的伴随着大量劳动力的释放,中国在三十多年内创造了超过5亿人进城的盛况。而对于印度来说,这一只极其庞大,但文化素质又极其低下的劳动力大军的安置就成了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他们别无选择的必须从中国嘴边抢下这5亿人的饭碗,但他们抢得下来吗?
第三层次是初级工业产品。其中包括了工业原材料和日用消费品,这一层级的产品属于必需品,广泛用于世界各个国家,因此市场非常庞大。同时这一层级的门槛很低,也是发展中国家实现工业化的第一选择,因此在这一层级参与竞争的国家很多,利润也很薄。其中竞争力最强的不用说就是中国了,而且中国事实上目前占领着这一层级,可以说只靠中国一个国家的力量就足以支撑全世界的消费,中国不让出份额,其他国家就基本不可能在这一个层级获得大的发展。由于中国的发展需要,我们的工业正在不断上升,这种低利润、高污染、高能耗的行业已经不再适合中国。所以中国实际上正在逐渐退出这一层级。需要指出的是,如果中国愿意付出一定的代价,例如维持较低的工资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维持较高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消耗,我们是可以把这些行业留在中国的,但是我们随着社会的发展,已经不再愿意付出这样的代价了。况且,通过产业转移使得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水平逐渐提高,可以更多的购买中国的高级工业产品,因为在高级工业产品的中下层级,第一大国就是中国。所以,中国的逐渐退出既有被动成分也有主动成分。另一方面,由于这些行业能够吸纳庞大的劳动力,所以中国的退出是缓慢的,有步骤的。
日本实际上已经退出了大部分的这类行业,他们与我们在这里没有大的竞争。
印度曾经是发展中国家这一层级的翘楚,50年前印度纺织业曾经远比中国强大。但到了2012年,印度纺织和服装出口大约120亿美元,而中国则是2400亿美元。虽然很多人都会想起印度的软件神话,但我们要知道,软件业在全世界的市场份额是很小的,而且它能够容纳的劳动数量也是很小的。更何况中国每年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能够超过印度全部出口总额的两倍!印度作为一个站在工业化门槛上的国家,而且是一个人口与中国不相上下,青壮年更多而且劳动力素质比中国还要低一个档次的国家,它的发展需要,不可避免的要求将中国在这一层级的统治地位完全接过来。但是这是一个非常困难的任务。
当然中国自己是不愿意很快的让出地位。别看中国目前正在逐渐退出,但实际上中国的竞争力还是很强的,因为中国的工业体系完整,基础设施完善,劳动力素质相对较高。当其他国家在发展类似的产业时,小规模的时候还看不出来,当产能扩大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会出现,电力供应不够,交通运输能力不够,配套产业力量不足,熟练劳动力不足等等问题。而中国的优势恰恰就是印度的劣势,在这些方面印度甚至不如东南亚。就目前来讲,初级工业的转移方向东南亚和拉美都比印度要优先,因为这些国家的基础更好,而且可以就近获得中国和美国庞大工业体系的便利支持。
那么印度是否能够迅速解决这些问题呢?首先,印度需要巨量的资金,几万亿甚至十万亿的美金。这可不是乱说的,看一下中国工业化过程中的投资规模就知道了。但是目前来说,印度缺乏投资吸引力,这涉及到很多方面的东西,但主要在于政府的决策能力和魄力。有了钱就要有基础设施,印度基础设施差是出了名的,没有基础设施就不用奢谈工业化。基础设施建设和初级工业本身又是资源消耗大户,这就回到前面所说的抢资源的问题,这又反过来需要很多很多的钱。有钱,有设施还不够,还得有人。根据驻孟买总领馆经商室网站转载印度时报2008年7月6日的报道,印度还有3亿成年人不会写自己的名字。根据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在70年代时中小学教师就达到了500万人,到2009年共拥有小学教师567万人,初中教师352万人。而印度在2010年初等教育(8年级以下)教师只有不到400万人。可以说印度要赶上30年前中国的劳动力整体文化水平,整整这一代人都指望不上了,下一代人能不能赶得上都不好说。
第四层级,高级工业产品,包括工业机器设备和耐用消费品。这一类产品的消费对象是特定和有限的,中国的崛起过程已经使得这一市场获得了成倍的扩张。这一层级有竞争力的国家就很少了。由于发达国家逐渐的产业空洞化,大量资金从实体经济转向虚拟经济,制造业一直在整体性的衰退。中国在这一层级是个什么地位呢?中国2012年出口的机电产品总额大约1.18万亿美元,占到全部出口总额的57%,从这个数字也可以看到,中国三万亿的外汇储备绝不是靠买袜子挣来的;其他国家,德国大约7000亿,美国5700亿,日本4800亿,韩国2900亿,法国2100亿;而恐怕很多人都想不到的是,俄罗斯只有127亿,而进口却高达1377亿,工业强国的形象早已荡然无存,俄罗斯现在是一个靠卖资源换钱来进口工业产品的国家,他们出口70%以上是资源,进口70%以上是工业产品。
在这一层级当中,中国大而不强,优势主要还是在中低档次的产品上,而且远达不到统治地位。在中国的上升通道中,中下层主要是挤压韩国的空间,其他国家整体上已经无法与中国竞争。中上层主要是与日本抢夺空间,因为日本工业的衰退是比较明显的,最近几年工业品出口一直在下降;欧洲国家中德国太强,其他国家已经逐渐去工业化了。美国的份额也在逐渐向中国流动,最明显的事实是美国也需要从中国进口大量的工业设备,美国造军舰也要用到中国生产的吊车。
中国工业上升的过程附带一个效果,那就是发展中国家在工业化过程中,准确的说是在发展初级工业的过程中大量依赖中国生产的机电设备。所以印度也很尴尬,不愿意买中国的通信、电力、机械设备,但又不得不买。
印度机电和运输类产品的出口额大约386亿,基本上对中国不构成竞争力。而且在很长的时间,它的发展重点只能放在初级工业品上。
第五层级,装备制造业,也就是制造机器所用的机器。这是真正的高科技。中国在这一层级只能说是有,远远谈不上好。例如中国虽然已经是数控机床产量第一的国家,最高级的加工中心也能生产,但进口量还是远远大于出口量。在这一层级,中国在国际上基本没有竞争力,还是要老老实实把基础打好。印度基本上就不用提了。

综合而言,中国和印度之间经济上的竞争主要在资源和初级工业产品上,由于印度整个社会存在的结构性矛盾,使得它缺乏与中国竞争的实力,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并不构成威胁。中国与日本之间的竞争主要发生在高级工业产品上,日本工业的衰退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也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双方仍存在很漫长的斗争过程。

Ⅳ 印度十万人聚集抗议政府新法案,新法案有哪些让人愤怒的越线行为

2月21日,在印度印度北部旁遮普邦聚集了10万多名示威者抗议政府新农业法案。据悉,针对新农业法案的抗议活动早已在2020年11月开始了。该《法案》是莫迪政府在2020年9月强行通过的。莫迪政府宣称此《法案》可以更好的维护印度广大农民的利益,可实则并非如此。加之新冠肺炎疫情的来袭,印度农民的日子更加不好过,基本的利益得不到保障。所以举行了大规模的示威游行活动,以此来抗疫《新农业法案》的实施,并要求要求当局撤回法案。政府与抗议农民代表已举行8轮谈判,莫迪政府经商议已经决定延期执行此《法案》,但是拒绝废除此《法案》。抗议农民领袖强调只有政府废除法案,才会停止抗议示威活动,并指责专家调查小组成员均为新农业法案的支持者。相关警方回应,此次抗议游行活动有大概12-13万人参加。


总之,印度新法案未能在农民利益上给予保护,引来农民对自身利益损失的担心和无助。要知道的农民们的全年就靠种植农副产物谋生活的,损害他们的利益就是在调整他们的底线。

Ⅵ 为什么印度要求西段领土,这根据什么

你好,楼主,我想你指的是中国军队控制的阿克赛钦吧,那本来就是中国的领土,要知道,清朝的时候,喜马拉雅山都是中国的,印度压根儿就是无理取闹,它没有理由向中国的阿克赛钦提出任何要求,只有毫无根据的借口。这是阿克赛钦的资料网站,http://ke..com/view/345655.htm。这是地形图

Ⅶ 印度有什么不切实际的想法

他们又不是真的傻,不至于太不切实际。
对外来说实际上印度对局势的控制是很好的,极少出现因为冒进而造成严重的战略风险。只不过他们的投机心态太重,又太好面子,所以每隔几年会自信心爆棚干些对国家没有什么实际收益(对政客则未必)的傻事。简而言之,印度每隔几年就会烧了自己的手,却从来没有引火烧身。
印度对外最不切实际的想法就是最近几年居然把中国和巴基斯坦都撩了一把。但实际上最骚的操作是:他们自己也知道打不赢,只是莫名其妙的想要赌一下。
去年印度又撩了巴基斯坦一把,撩完之后又要采购防空导弹,而且可以清楚的看到印度在边境的前线机场部署的都是米格21,所以挨打的也是米格21。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印度的防空导弹已经太过老旧。巴基斯坦从中国买了红旗16,这种导弹对中国来说不过是集团军级别的野战防空导弹,但印度恰恰连首都防空都没有这种等级的导弹。它的前线机场如果被巴军突袭那就是一波流,战斗机连起飞都来不及,所以只有放一些二代机用来送人头。
然而,印度人是打起来之后才发现自己不行的吗?不是!
洞朗危机期间印度空军跟中国的差距更大,对峙最紧张的时候把整个东北部的苏30全部撤走了。然后就满世界求购反坦克导弹和防空导弹。然而这些采购在局势冷却后很快就凉了。
那么,印度是跟中国对峙之后才发现防空能力不行的吗?还不是!
印度实际上从2015年就开始跟俄罗斯谈引进S400,但是直到今年才把协议给签了。交付据说要到2025年。在S400交付之前印度的国土防空对于中国和巴基斯坦来说都等于忽略不计,但是谁也说不准在这5年之内印度会不会再次惹事。
对内来说印度政府吹的牛皮已经很多了,实际上印度人冷静下来自己也不信,只不过“民主体制”下人民作为一个整体是很好骗的。虽然人们都知道这是在吹牛,但还是会因为政客能吹而投他们的票。
其中最典型最不切实际的莫过于2020年成为超级大国了。还有就是2024年(印度财年是2024年3月到2025年3月,所以很多媒体也说成2025年)5万亿美元。这种话印度人自己信吗?实际上我们从各种渠道看到的印度国内媒体和自媒体的报导来看,大部分印度人自己都不信。

Ⅷ 1920年,印度的甘地提出了不合作计划指的是什么

1920年秋,国大党通过甘地提出的非暴力的不合作计划,规定所有印度人拒绝英国政府颁发的官爵封号;拒绝在法院和政府工作;不进英国人办的学校,抵制英国商品;普遍拒绝纳税。

Ⅸ 印度为什么放弃苏57

是因为俄罗斯不愿意将苏57的生产线和技术转让给印度。印度法律规定。购买大宗的武器,一定要引进生产线。他买的是俄罗斯最先进的飞机,而且要求人家把生产线和技术转让给他,这怎么可能?他向美国人要求购买一百多架f22。要求也是引进生产线。美国当然拒绝。美国向他推荐f18大黄蜂。但是大黄蜂属于舰载机。如果选择大黄蜂,那必然要购买更多的航母相关军事装备。最终钱花的比买f22的还要多。所以印度的这种要求,是不切实际的。是必定会被打脸的。

Ⅹ 印度开展了几次不合作运动以及原因分别是什么

1929年12月,国大党拉合尔代表大会通过了“争取印度完全独立”的决议,宣布1月26日为独立日。1930年1月,在印度拉荷尔举行的印度国民大会中,以多数票赞成甘地提出的印度独立主张。大会并要求印度代表拒绝参加即将举行的伦敦印度会议,抵制中央政府及地方政府,并要求与会的印度人放弃在英国政府的公职。此外,大会还通过一项决议,拒绝由印度承担大英帝国的帝国主义政治所造成的一切财政负担,大会要求为此成立一个委员会来审查所有的财政负担,并认为要先解除这些负担,印度才能成为新而自由的印度。为了达成此一目标,由大会委任的一个委员会决定,25日在全印度举行示威。

1月30日甘地向英印总督提出废除食盐专营、保护关税、限制纺织品进口等11点要求,但遭到拒绝,于是宣布开展新的运动即第二次不合作运动。

3月12日,61岁的甘地率领79名信徒从孟买省的阿麦达巴德出发,于4月6日到达古吉拉特海滨村庄丹地。1930年3月21日,在一小群追随者的陪同下,圣雄甘地开始了“向海洋的进军”,以象征对英国统治印度次大陆的反抗。这是当时为止这位民族主义领袖发动的最大胆的民众反抗行动,他一直在号召结束英国的统治。他的目的是行进到坎贝湾,然后在那里制造食盐,以抗议英国人颁布的由政府垄断食盐生产的法令。这次长途进军的第一站是亚西亚里。甘地在当地的大型集会上发表讲话,他说为了反对盐税法,他的追随者们必须做好“最坏的,甚至是死”的准备。他还表示不怕英国当局逮捕他。在印度的各地到处都有支持甘地的示威游行的报道。以“煮盐进军”开始了这次不合作运动。

阅读全文

与印度提了哪些不切实际的要求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印尼援助渔民多少钱 浏览:147
伊朗女性戴头巾什么意思 浏览:982
伊朗为什么是圣裔 浏览:572
现在英国为什么这么富 浏览:325
印尼引进什么商品 浏览:438
亚洲怪谈之印尼篇结尾什么意思 浏览:500
英国读研需要什么学历 浏览:99
越南为什么老停电 浏览:848
印尼的臭豆有什么作用 浏览:334
英国怎么废除奴隶制的 浏览:634
如果伊朗石油出口会怎么样 浏览:845
为什么印度最好的城市都那么脏 浏览:295
为什么英国人的厨艺差 浏览:179
印尼盾10000等于多少人民币汇率 浏览:404
印尼什么手机卡信号好 浏览:282
怎么寄东西到印尼 浏览:973
意大利熊油治什么病 浏览:460
意大利黑手党的基地在哪里 浏览:609
印度積架路虎多少钱 浏览:924
意大利虐狗怎么判 浏览: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