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肺结核的全球疫情情况是什么
全球有三分之一的人(约20 亿)曾受到结核分枝杆菌的感染。
结核病的流行状况与经济水平大致相关,结核病的高流行与国民生产总值(GDP)的低水平相对应。
世界卫生组织把印度、中国、俄罗斯、南非、秘鲁等22 个国家列为结核病高负担、高危险性国家。全球80% 的结核病例集中在这些国家。无疑这些国家结核病控制情况将对全球的结核病疫情产生重要影响。
❷ 结核的社会和文化
世界卫生组织、比尔与美琳达·盖茨基金会及美国政府在中低所得的国家进行一项计划,用补贴的方式协助进行一项全新的速效诊断测试 。可以将成本由美金16.86元降至美金9.98元。此测试还可以确认结核病对利福平是否有抗药性,若有,就有可能是多药抗药性结核,而且对于也有受爱滋病毒传染的人也可以正确的检测 。不过在2011年时,有许多研究资源不足的国家仍只能用显微镜检测痰液的方式来检测。
在2010年时印度的结核病患者最多,原因可能包括私人及公立医疗院所中的疾病控管能力不足。像修订后的国家结核病控制计划(RNTCP)等计划,有助于减少病人在进入医疗院所后得到结核的程度及比例 。
由于监狱中恶劣而封闭的环境以及医疗卫生服务的缺乏,结核病在监狱中的发病率可达外界的100倍 。针对监狱中的结核病患者,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与世界卫生组织、当地政府以及医疗机构合作,通过提供资金和设备以及对监狱内外的医务人员进行培训,帮助被拘禁的患者获得及时治疗 。在阿塞拜疆,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与当地政府合作的治疗耐多药结核的试点项目使200多名患者获得治疗 。而在吉尔吉斯斯坦两个监狱的治疗中,成功率已接近50% 。
❸ 为什么中国人肺结核病人越来越多呢
确实随地吐痰仍然是很多身边人常有的恶习,也是我国结核病一直控制不好的重要原因之一,肺结核等传染性疾病在人群中相互传播的重要途径就是痰液传播,结核菌在阴暗角落里的痰液中可以存活2个月,在这两个月内,所有路过的人都有可能被传染,一般肺结核的感染有一定的潜伏期,也就是从人感染了结核菌一直到结核繁殖生长成足以引起症状的病灶是有一个时间的,大部分结核患者会有咳嗽,咳白痰,午后低热,消瘦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状,严重的可有高热,咯血等。
目前结核控制不好的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免疫抑制性疾病的爆发和免疫抑制药物的滥用,前者包括艾滋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可以导致人体免疫力下降,而后者则是很多其他疾病需要压制免疫力而造成容易感染肺结核,这样的问题在全世界都是令人头疼的,特别是卫生状况比较差的中国和印度这样的发展中国家。
说了那么多令人沮丧的,再反过来说一说,中国是一个结核大国,世界上能和中国相匹敌的只有印度,印度的卫生状况比中国还要差,一般卫生状况越差的地方,结核越容易肆虐,一方面说明人的生活条件不好,营养条件差,免疫力低下,容易患结核,另一方面,人的卫生观念不好,随地吐痰,任意咳嗽打喷嚏,以及结核患者得不到及时的救治都成为结核传播的助推力,在这样的卫生环境中,可以说大部分国人都接触过结核菌,但相对于很多肺部疾病来说,结核仍然不能算是常见病,很多医院一年只能看到少量的结核病人,这是为什么呢,主要是因为免疫力正常的人,即使接触到结核菌,也不见得会发病,甚至有一些人在体检时才发现自己曾经患过结核,自己没有吃药就痊愈了。所以说,偶尔路边有人吐痰,你恰巧路过,且不论对方是不是结核患者,即使是结核患者,你感染结核的可能性也不是特别大。
❹ 结核病主要在哪些地区和国家流行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许多发达国家结核病流行情况明显好转并使消灭结核病已成为可能,但结核病的流行在有的发展中国家还很严重。近年来呈明显上升趋势,据统计,1990年全球新发结核病患者750万人,至1994年上升为880万人,到2000年则达1020万例。
结核病疫情在发达国家较低,发展中国家特别是非洲地区结核病十分严重。我国农村、边缘地区、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医疗设施不完善,所以发病率较高。
婴幼儿、青年和老年人发病率较高。近年来,由于传染源的控制和卡介苗接种使婴幼儿患结核病比率明显降低,青年也有所减少,在青年人中女性的感染率常高于男性。
由于结核感染率下降缓慢加上内源发病的特点,致使结核病长期流行。受感染后体内潜伏灶可长期存在,由于各种原因,人身的抵抗力低下时潜伏灶可进展为继发肺结核,成为结核病新的传染源。
❺ 我国在全球30个结核病高负担排第几
末位。
国际防痨协会第51届全球肺部健康大会日前召开。世界卫生组织发布2020年度结核病报告。中国新发患者数约占全球的8.4%,约83.3万,居全球第三位,仅次于印度和印度尼西亚。中国的结核病死亡数估算为3.1万,结核病死亡率为2.2/10万,结核病死亡率首次降至30个高负担国家的末位。
注意事项:
当一个有传染性的肺结核患者来到身边,用户就要劝他,特别是一些传染性患者,在医院里跟人群接触的时候,要戴口罩,做防护。医护人员、密切接触者知道这个肺结核患者的时候,也要采取较好的防护措施,要戴口罩。
还有易感者,就是我们健康人。易感者如果密切接触了这些肺结核的病人,就要知道属于高危人群,也要做好防护,增强抵抗力。
以上内容参考 人民网-世卫组织:中国结核病死亡率首次降至30个高负担国家的
❻ 哪个国家结核病发病人数第一
世界上结核病最多的国家是印度,全世界有22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我国是其中之一,患者人数仅次于印度居全球第二位。
❼ 印度人为什么B型血多
揭秘世界各国血型分布 B型血祖先可能是游牧民族(图)
1
环球网综合报道我们经常会听到“这种说话方式真像O型血的性格”“我和B型血的人性格不合”等说法吧。现如今大量出版总结各血型不同特征的书籍,在日本,血型影响性格的说法简直就是理所当然的。但是,只有日本是这样的吗?还是说全世界都这么认为呢?就此问题,日本Livedoor新闻网采访了血型人类科学研究中心的市川千枝子女士。
市川表示,日本人最热衷把血型联系到性格上分析,在国外这种说法并没有达到像日本这样的主流程度。这是因为在日本A· B· O· AB型血分布均匀,容易调查。与此同时,欧美各国最近正在分析血型和基因等体质性的因果关系。
这样说来,确实如此。每个国家的各血型分布都是不一样的。那么,在全人类中,各血型又是怎么分布的呢?
对此,市川表示,从理论上来讲,在地球上生活的人类的血型分布为,O型占38%、A型占32%、B型占23%、AB型占7%。以下是各国的血型分布情况。
日本:A=38%、O=31%、B=23%、AB=9%
美国:O=45%、A=41%、B=10%、AB=4%
中国(北京):O=33%、A=30%、B=29%、AB=8%
瑞典:A=47%、O=38%、B=10%、AB=5%
秘鲁:O=71%、A=19%、B=9%、AB=1%
伊拉克:O=35%、A=31%、B=26%、AB=8%
几内亚:O=64%、A=17%、B=17%、AB=2%
印度:B=36%、O=32%、A=25%、AB=7%
通过上面的统计,可以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每个国家的血型分布各有侧重,但是在日本4种血型分布均匀。
市川解释道,结合现在世界上基因研究成果,分析血型在地区上的分布差异,可以慢慢接近事实本质。因为相关机制还在研究中,所以归根到底还处于假设阶段。但是以下特征是日本研究与国外研究的一致点。
O型
O型被认为是代表人类初期狩猎、采摘民族的血型。从南方地区向世界各地扩展。A型血从远古时期就存在,可以说是子孙众多,适应力强。常被评价为“大方、善于社交”。从免疫学的角度来看,与其他血型的人相比,O型血的人更容易得溃疡、霍乱、黑死病。但是能更好的抵抗梅毒、结核等传染病以及一般性病原菌。
A型
现在A型血在欧洲地区分布最广泛,起源地是北欧等的森林地带,因为是寒冷地区所以被认为是不适合农耕民族生活的区域。A型血的人有较好的协调性,并有完美主义倾向。有数据显示,A型血的人容易得肺结核、梅毒、天花等传染病,也容易因生活习惯得糖尿病、心肌梗塞等病。另一方面据调查显示,A型血的人不容易得黑死病。
B型血
B型血广泛分布于中东,发祥于印度、中东、蒙古的高原地区,这些地区适合游牧生活。B型血人的突出特质就是,热衷于一件事,并保持自己的步调。从免疫学来讲,容易感染肺结核、流感、梅毒,但是可以较强抵抗霍乱、天花等病。
AB型
AB型是占比例最少的血型,多分布于中东等东西文化的交流地带。此外,还分布在像日本这样的大陆前端地区。因为这一点,AB型血被称作最新血型。AB型血型的人更加重视和其他人的和谐相处。从免疫学来讲,易得梅毒和天花,但是不易得霍乱。
虽说现在还处于假设阶段,但是通过血型,不仅可以知道自己的性格特点,易得病,还能知道农耕民族、游牧民族、狩猎民族谁的血脉传承的最多。真是不可思议
❽ 结核病的问题
疫情报料:“第一杀手”肺结核变异在行动
金天集团 2005-8-4 9:23:56
中国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显示,自今年3月起,肺结核首次取代狂犬病,成为中国传染病中“第一杀手”,截至目前,由该病种致死病例还在逐月递增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调查,由于轻视结核治疗,全球抗药性结核菌数量不断上升,如再不积极进行防治,未来流行的新菌种将使人类陷入无药可救的困境。
中国,这个全世界范围内的肺结核高发地区,自今年3月起,其肺结核首次超过狂犬病,成为甲、乙类传染病死亡率最高的病种,截至目前,肺结核致死病例还在逐月递增。
WHO驻中国代表处专家钱秉中博士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以前很少发现肺结核病人的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最近结核病患者也在增加。“这个问题正在严重起来”。
重作第一杀手
从病房到卫生间的距离只有10步,41岁的李蓉(化名)却视之为畏途。
长期低烧的身体仿佛一团棉花,来自胸腔底部的咳嗽一次次撕裂心肺,双唇发紫、大口喘息的她犹如被抛上岸的鱼。短短十步路,她要酝酿好半天,攒足气力,中间还要休息一次。
屡经波折的病情,70多万元的医药费,使李蓉成为上海市肺科医院最“着名”的老病号。
主治医生告诉记者,李蓉的两肺有多处空洞,目前胸腔中已有积液,并发胸膜炎,治愈的希望几乎等于零。
李蓉是典型的“原发性多耐药性肺结核病人”。这个拗口的名字意味着,虽不是艾滋病,也不是癌症,但从6年前染病开始,她已无药可医。
让李蓉饱受折磨的“多耐药性肺结核”是世界上难以攻克的顽症,目前尚无有效药物遏制,其患者又成为可怕的传染源,中国正成为这种疾病的高发地区。
据专家介绍,过去普通的肺结核之所以会变成难以治愈的“多耐药性肺结核”,主要还是因为结核杆菌的变异。
试验显示,在实际治疗中病人很容易对单一的抗生素药物产生抗药性。如果病人只服用这种药,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就会导致在不久之后,能抵抗此种药物的病菌将占据优势,从而使治疗以失败告终。虽然这种抗药性可以使用鸡尾酒疗法,即多种抗生素联合治疗的方法解决,然而耐受多种抗生素的结核菌的出现只是时间问题。
事实上,在近几个月内,肺结核已首次超过了其它所有传染病,悄悄成为了疫病第一杀手,这一事实不得不让人对肺结核重新重视起来。
2005年4月11日,卫生部发布的今年3月全国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显示,肺结核首次超过狂犬病,成为甲、乙类传染病死亡率最高的病种,同时肺结核也是发病数最高的病种。而在此之前,死亡率接近100%的狂犬病一直是传染病中“第一杀手”。
而在医疗技术发达的上海,肺结核的发病率虽然不如性病、艾滋病,但死亡率却是一直居高不下,一直坐着老大的位置。
7月14日上海市卫生局公布的2005年度第2季度甲、乙类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显示,死亡数居前三位的病种依次为:肺结核、病毒性肝炎、流脑,占死亡总数的88.46%。
上海市疾控中心李永祥告诉记者,上海原本是全国结核病疫情较低的地区之一,每年新发现活动性肺结核病人8000余例,其中2500余例具有传染性,每年因结核病死亡200余例。
但从1999年开始,肺结核发病率出现回升趋势,本市流动人口中新登记的活动性肺结核病例和痰菌阳性肺结核病例数逐年上升,年递增率分别为10.7%、15%。
而在此后的几个月内,肺结核不但悄悄坐回了“第一杀手”的宝座,而且每月发病率和死亡率高居第一的情况有增无减。
今年3月24日,第10个世界防治结核病日当天,卫生部副部长王陇德专门就此情况召开新闻发布会,称目前我国肺结核疫情应引起社会重视。
王陇德称,据卫生部调查,我国目前有近半数人口感染过结核菌,目前现有肺结核病人约450万,其中传染性肺结核病人约150万,结核病人数居全球第二位。每年约有145万新发病例,而每年因结核病死亡人数达13万,大大超过其它传染病死亡人数的总和。
专家预测,随着病菌对抗菌药物的耐受性增强以及艾滋病人复合感染的可能性增加,肺结核还有进一步爆发的可能性。
为何死灰复燃
1921年,法国科学家卡尔梅特和介朗经过整整15年的研究,一种含有稀薄活性肺结核细菌菌株的疫苗——“卡介苗”终于问世。到1961年介朗去世时,全世界已有两亿多人注射了这种抵抗肺结核病的疫苗,至今卡介苗仍在用于防御肺结核。
1944年链霉素的发现终于给肺结核患者带来福音,由于这种抗生素能有效地杀灭当时的结核菌,为此,美国在20世纪80年代初甚至乐观地认为20世纪末即可消灭肺结核。
一个古老的疾病,如今也具备了有效的治疗手段,为何至今还未消灭反而还会有这么高的死亡率和发病率呢?
中国防痨协会秘书长屠德华认为,肺结核病之所以出现如此严重的反复,主要是近些年整个社会都不怎么重视这个问题。
钱秉中博士对此的解释是,结核病菌一旦耐药,目前世界上各种先进药物都无能为力,而无法治愈就可能传染别人。
“中国40%的结核病人的病有耐药性,其中10%对多种药品有耐药性。中国的多耐药性结核病人占全球的四分之一,属于多发区,并且这几年程度越来越严重。”钱秉中认为,造成结核病多耐药性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不规范用药。“更严重的是一些医生不懂结核病,随便开药,药量控制也有问题。”
2001年,中国制定了防治肺结核十年规划。但钱秉中对这个规划的落实不太乐观。他认为,对于全国几百万结核病人,一年给4000万元的经费远远不够,而且地方政府并没有拿出经费来防控结核病。
钱秉中告诉记者,以前很少发现肺结核病人的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最近结核病患者也在增加。“这是因为流动人口增多,他们没有医疗保险,没钱看病,也不懂结核病。这个问题正在严重起来。”
除了忽视肺结核疫情的心态和人口流动带来的问题,专家们都一致认为,肺结核发病率逐年上升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来自艾滋病的流行。
事实上,近年来肺结核与艾滋病交互作用的趋势十分明显,WHO调查显示,目前全世界大约每3个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中就有1个人同时得了肺结核。
在意大利、卢旺达、西班牙和美国开展的研究发现,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的结核菌携带者,发展为肺结核的可能性比未感染艾滋病病毒者高30到50倍。
世界卫生组织防治肺结核部代主任马利奥·拉维格里奥纳说:“在WHO宣布全球肺结核紧急危机10年后,肺结核疫情甚至变得更严重了,主要是因为艾滋病病毒的传播。我们需要加倍努力对付这两种致命疾病的交互作用,它们彼此加重了对方的影响。”
民间研究资金缺失
“通过无数次规模不等的试验,世界卫生组织已经发现曾经被视为‘救命稻草’的卡介苗在预防成人结核病方面根本就没有效果。”曾在美国FDA的疫苗评审和研究中心工作了13年的李忠明博士告诉记者,卡介苗目前依然在给新生儿注射的最主要原因,已经从最初的预防肺结核变成了预防新生儿粟粒性肺结核与结核性脑膜炎。
李忠明说,据WHO对接种卡介苗的不同人群的追踪调查显示,卡介苗对于肺结核并没有绝对的预防效果,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结核病发病率最高的是强制给每一个新生儿接种卡介苗的印度和中国,而在不接种卡介苗的美国,结核病的发病却很低。
“也正是基于这个原因,中国于1997年8月就取消了卡介苗复种。”李忠明说。
被视为“新生儿第一针”的卡介苗已不能有效预防结核病,而不断产生的耐药性菌株也令曾经的杀手锏抗生素束手无策,结核病突然像SARS那样来临后我们如何应对?
李忠明认为,研制更有效的疫苗是当务之急。事实上,在此之前,他作为上海海规生物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和复旦大学基因免疫和疫苗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已经在上海研究了两年肺结核基因疫苗,但由于社会对这一领域完全视而不见,研究经费始终捉襟见肘,至今,最大的一笔钱就是来自上海科委的200万元科研基金。
“研制一个疫苗至少需要上亿元人民币的资金,我们也希望国家能够拿出一部分防治肺结核专项资金来支持我们,但遗憾的是目前每年上亿元的防治基金实行专款专用,即使是用在干部出国考察肺结核防治,也不能用于民间肺结核疫苗的科研。”李忠明告诉记者,他研制的我国第一个用于肺结核疫苗的基因疫苗配方已经申请了国家专利,今年8月25日他将与日本东京结核病研究所一同在武汉大学的p3实验室进行为期一年的大动物试验,他们将在猴子身上试验最新研制出疫苗的有效性,如果一切顺利,这个新疫苗将弥补空白,取代卡介苗帮助成年人预防结核病。
“但越是接近临床试验就越需要资金,我们东挪西凑的几百万元资金已经远远不够了,目前只能走一步看一步。”李忠明说。
桃子祝你好运
❾ 结核病有什么特点
结核病的流行特点有广泛性、慢性和顽固性。传染源不易被发现:结核病起病缓慢而隐匿,早期症状不明显,因而传染源可长期不被发现,在人群中造成长期传染。反复流行不易被控制:结核病的病程长,多数患者长时间和正常人生活在一起,使其流行难以控制,流行容易反复,全球已出现过三次结核病疫情回升现象。发病不易被预防:结核病从感染到发病的时间长短不定,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短则数周,长达数年乃至数十年,使其发病难以预防。复发不易防止:结核病的临床治愈并非生物学治愈,硬结、钙化灶内残存的结核菌是内源性复发的根源,难以防止。因此,结核病控制任重道远。近20年,结核病一直被世界卫生组织和我国政府列为重点控制的传染病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