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为什么中国的产茶量比印度少 详细点
因为生产的品种不同,印度是产茶砖为主,对茶叶质量要求低,差不多是茶树叶子就能加工。中国多数是散茶,只要嫩叶才能加工。当然产量就上不去了。
㈡ 印度的茶怎么样
布是很好喝有点苦
㈢ 印度的茶叶产量是世界第一位是真的吗中国呢
回答这个问题,要从地理和历史两个方面来说。
首先,印度的热带季风气候和特殊的地形特点使之形成了低热潮湿的环境,而这种环境有时特别适合茶树的生长的。
其次,在帝国主义时代,英国把印度长期作为它的殖民地,经济上长期的受宗主国——英国的限制。长期以单一的经济作物的种植为主,而当时世界上对茶叶的消费利润在当时是最高的。宗主国为了获取高额的利润不惜把印度作为单一的茶叶生茶基地,为此印度的农业经济因为这也受到极大的破坏。
由于殖民统治时期的,高度集中的庄园和大农场经济是印度的茶叶产量位居世界首位。
中国虽然是茶叶的故乡,但是在气候和经济体制上和印度有很大的不同,这也是导致两国茶叶产量出现严重差距的原因。
㈣ 为什么中国茶叶卖不过印度茶叶
印度卖的是红茶,最初欧洲从中国进口茶叶,但是到了地方茶叶已经坏了。于是外国人开始把买向转向红茶,红茶是干燥的发酵过的茶叶,拥有长的储存时间。最后因为英国人喜欢印度红茶那种单调直接带有傲慢感味道的红茶,于是就选择了印度。并且保持传统,现代人依然喝红茶是为了保持传统。但一些上流社会注重健康的人会喝绿茶。
㈤ 茶产量首位
目前是印度,不过很快会是中国了.
目前中国是茶园面积世界第一,产量第二,产值第三.
2004年国际茶叶产销形势
印度:由于大部分地区受干旱的影响, 1-8月份,茶叶产量仅49.31万吨,比去年同期下降7.9%。出口方面,由于印度茶委会与各国相关机构建立了良好的贸易合作关系,促使出口大幅上升,由去年同期的9.24万吨上升到10.77万吨,上升了16.5%。斯里兰卡:1-8月份茶叶产量20.41万吨,同比略有增加。虽然前期受到泥石流等灾害性天气影响,但后来政府和企业的管理得当,促使产量回升,出口增加。出口量19.93万吨,比去年同期增2.5%。肯尼亚: 1-8月份茶叶产量为20.74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18.4%。1-7月,其出口量达19.62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23.5%。
2004年,各产茶区政府重视支持茶叶产业的发展,把发展茶叶生产作为增加茶区农民收入的主要途径来抓,给茶产业注入新的活力。中央1号文件直接惠及茶农的有降低农业税税率,取消农业特产税等,这有利于调动茶农发展茶叶生产的积极性。预计2004年我国茶园面积将会达到127万公顷,比上年增长5.2%,其中投产面积97万公顷,比上年增长4.9%。2004年受干旱等不良气候影响,造成春茶产量下降。预计全国春茶产量34万吨,比上年同期减少1.4万吨,减4.1%。进入夏季,受国内茶叶市场价格上涨和出口市场回暖影响,加上各地气候条件较好,夏秋茶增产明显。预计2004年我国茶叶产量将继续增加,预计可达79.7万吨,比上年增3.8%。
㈥ 印度气候与粮食产量减少的原因
位于印度洋的北部亚洲的南部.
热带季风气候,全年为夏季,气温高,降水集中于夏季.
如果与其它发展中国家比较,特别是考虑到印度所具备的优越自
然条件,则其农业发展速度还是较慢的,农业生产水平也是较低的。(1)生
产技术落后。目前印度农业生产基本上仍为手工劳动,挽牛是是主要动力。
在全世界所有发展中国家的耕地总面积中,印度占22.7%,而其化肥消费量
仅占16%,拖拉机数量则不到11%,如果与发达国家相比则差距更大。(2)
土地利用不合理,垦殖指数高而复种指数低。印度垦殖指数高达56.7%,超
过世界绝大多数国家,但因使用不合理,造成地力耗竭,大批耕地抛荒休闲。
以印度丰富的水热资源论,农作物基本上可常年生长,但迄今大部分耕地仅
为春种和秋种两种,夏种比例低,总的复种指数较低。(3)单产水平低。主
要作物中除茶叶外,其它全部低于世界平均单产水平,其中棉花仅为世界平
均单产的五分之二,玉米不足三分之一,牛的产奶量只有世界平均数的四分
之一。印度虽然是世界上牛最多的国家,但因营养缺乏,体质退化,生产性
能低。印度农作物种类很多,其中花生、棉花、甘蔗、芝麻、高粱、黄麻、
红麻等的种植面积均居世界首位,茶、稻谷、油菜等居第二位,但大多因单
产不高,故其总产量在世界上的地位远不如种植面积那样突出。
印度农业生产的布局,由于国土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不
尽相同,降水状况相差尤大,故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稻谷主要分布在常年
降水量为1,200 毫米以上的东北部和半岛东西两岸的沿海地区;小麦主要种
植在国土的北部地区,那里冬季气温较低,且有少量冬雨,适于小麦生长;
高粱、谷子、玉米等杂粮作物则种植在德干高原的大部分干旱地区;棉花主
要分布在德干高原西北部,那里有肥沃的黑土,是印度最大的棉花产区;黄
麻集中分布在恒河下游,这里的湿热气候利于黄麻生长,而充足的河水又便
于浸泡麻秆,加以稠密的河网为黄麻纤维的运输提供了方便条件,历史上这
里就是黄麻集中产区;茶园大多分布在布拉马普特拉河两岸气候湿润、排水
良好的低山坡上;花生、油菜、芝麻等油料作物则主要分布在德干高原南部;
此外,印度的各种热带作物,如橡胶、咖啡、腰果、胡椒、豆蔻、椰子等,
几乎都集中在印度唯一的一块热带雨林气候区,即半岛西南部地区。
印度的工业原来就有一定的基础。独立以后,工业,尤其是重工业一直
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点。1950~1965 年,工业生产年平均递增8%,1966~
1980 年,降为4.2%。虽然发展速度不算快,但却比较稳定。工业的发展不
但使其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上升,而且也初步建立了一个包括多种基础
工业在内的40 多个部门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其中原子能、电子、航空
和空间等新兴工业也达到一定规模。过去,以纺织业为主的轻工业是工业的
主体,现在重工业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已上升到55%以上。工业品的自给
能力也大大提高,近年来还能向国外输出一些轻、重工业产品和一般性的工
业技术。印度工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能源匮乏,运输紧张,资金和先进技
术等对外依赖严重,人均工业品消费量仍然较低,等等。
印度工业的地区布局在独立以后有很大变化。过去(1948 年)以孟买为
中心的马哈拉施特拉邦、以加尔各答为中心的西孟加拉邦和以阿默达巴德为
中心的古吉拉特邦等三邦合计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70%;如今这三个邦已降
到42%,而同期南方四邦的比重由11%上升到23%,西北部各邦的比重也
有所提高,从而使工业过分集中的状况得到明显改善。目前,印度有五大工
业区:(1)以加尔各答为中心的胡格利河下游区,以麻纺织和机械工业最为
重要,其它轻工业规模也较大。(2)孟买—浦那区,长期以棉纺织业占绝对
优势,孟买是靠周围广大地区的棉花生产发展起来的“棉花港”和最大的棉
纺织工业中心。现在机械、化工两大部门在国内地位也很突出。(3)阿默达
巴德—巴罗达区,以棉纺织业为主,其它轻重工业部门也有一定基础。(4)
乔塔那格浦尔高原区,有“印度的鲁尔区”之称,煤、钢产量均占印度全国
的四分之三,电力、重型机械、化工、非金属产品等地位也很突出。(5)马
德拉斯—班加罗尔—科因巴托尔区,过去以棉纺织等轻工业为主,独立后新
兴部门发展很快。班加罗尔现为全国第三大工业城市,机械工业比重之大在
国内居首位;马德拉斯近年汽车、冶金、化工等部门发展较快;科因巴托尔
是全国第三大棉纺织工业中心。除以上工业集中区域外,其它分散的重要工
业城市还有坎普尔、德里、海德拉巴等。
㈦ 印度种植茶叶吗,
印度茶叶产量非常高,印度红茶占据市场很大份额
㈧ 世界哪一个国家的茶叶产量最多
茶叶总产量最大国家是印度。
他们占有茶叶生产的天时地利。 2001年茶叶产量85万吨,产值30亿美元,其中75%来自种植,25%来自茶叶加工。从事茶业和辅助就业人口240万,茶叶出口创汇3.72亿美元。与中国的3000万茶农,茶叶产值12.09亿美元,出口创汇3.42亿美元相比,较为先进。
(8)印度茶叶产量为什么这么小扩展阅读:
在印度,茶叶生产和销售受到政府高度重视和控制,政府把印度三大类茶——大吉岭、阿萨姆、尼尔吉里红茶作为国家的茶叶商标在国际上注册,有独特的标志,在世界范围内流通。凡种植经营这三种茶叶的企业要向国家申请备案,获得资格许可证,只有这样才能上市、出口。
印度茶起源中国8万颗茶种,早在茶叶成为商品之前,也就是公元1830年左右,印度茶树大都是野生的,分布在印度阿萨姆的东北方的丛林之中。
㈨ 中国茶叶与日本茶叶和印度茶叶
简单说吧,中国茶叶绿茶红茶乌龙茶都有,以炒制为主,产量不如印度,但质量要好的多。
日本茶叶产量小,沿用古代中国的制茶工艺,以蒸制为主。
印度主要产红茶,质量很差的,产量很高,只能出口到西方,东方人连碰都不会去碰,太垃圾了。
西方国家卖的红茶,最好的还是产自中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