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印度资讯 > 去印度上学有哪些好处

去印度上学有哪些好处

发布时间:2022-06-22 12:17:08

Ⅰ 去印度留学好吗(不了解的勿进!)

印度的学历是被认可的,专业的好坏得看你个人的兴趣度问题,我就是在这边上学的学生,与国内大学最不同的地方就是,国内的大学一般都能顺利毕业,印度的大学你得付出努力。再说你现在刚上高三,应该专心的准备高考,来不来印度也不需要纠结,那都是后话。祝你高考顺利哈!

Ⅱ 请问去印度留学有前途吗,有什么优势

优势是成本低,印度的IT高度发达,仅次于美国,留学成本却只有美国的几十分之一,有的排名世界前一百名的大学一年的学费仅仅几百美金,非常低廉,我有打电话咨询过,山东这边有家赛昂教育集团印度留学网是专做印度留学项目的,我打电话咨询过,你也可以问问,电话是0531-58819078

Ⅲ 去印度留学

有病,只是到印度这样的垃圾国家读书,到处叫嚷,怕别人不知道你要出国留学啊。开了一个这样的问题,又开一个。

我认识你,昨天你问要去邦加罗尔留学了,要准备什么。

还是我热情,回答你,答案还是一样,如下。忠言逆耳啊。嫉妒你啊,能去印度留学。呵呵
----------------------------

不容易啊,你以为来到发达的金砖四国--印度来求学了啊。学习他们被称之为“世界上最强大的软件业”,离开了中国留学就是倍有面子。只要带洋字的文凭,就一定比国内强,回国就能哈妞无敌,到处留情种了吧。

呵呵,不是打击你。
请你准备:
1. 多带点卫生纸,印度还是半原始社会,一般人都习惯大便后左手洗屁股。-- 你去你未来的学校的厕所大便,你蹲下来一定会发现一个低低的水龙头,边上一定还有一个脏得发黑的塑料杯子(大杯的),不要惊讶,把你张口的嘴巴闭上 -- 答对了,用来洗你的屁股的,在你拉出黄黄的大便之后。

2. 现在开始,每晚吃饭的时候,学习对着一盆黄黄的,稀稀的大便进食,而且一定要搅拌得均匀,双眼注目,一定要用手抓着吃。而且,吃完之后,请一定要学习用你的舌头把你的手指添干净。 -- 一个月开学后,你就要开始吃黄黄的,粘粘的什么东西都搅拌一起的食物了。 对了,把你的左爪子放下去,在高尚的印度,他们左手是洗屁股的,只有右手才是抓饭吃的。

3. 准备蚊帐 -- 印度还是绿色国家,在这里你还有机会(根据我的统计这个概率是45%)感染疟疾的。在这个神奇的地方,多么不容易,疟疾在我们国家可是博物馆才能找到的哦,如果你得了疟疾,回国的话,99%的医生都一定不会知道是什么病的 -- 因为在大陆已经绝种了很多年了,医生都没见过。

4. 请多带几打安全套。 LZ骨骼特意,名字里面都带“情种”二字,想必,现在在做着泡妞的白日梦吧。 我要告诉你的是,印度是艾滋病感染人数(绝对数)最多的国家,在这个神奇的国度,贱民阶层的感染率超过了30%。 如果你要来这里打炮,一定要两个一起啊。

5. 做好心理准备,走在邦加罗尔,你看到现在你认为美女的可能性为1%,你看到芙蓉姐姐,或者10个芙蓉姐姐标准的女人的可能性为55%。

6. 现在开始重新学英语口语,请把CAR念成[ga:],请把TH发音成[t],请忘记[d]&[t]的区别。 --- 高贵的印度人一直认为他们才是真正的英式英语。

7. 请开始准备和一个说话绝对不会算数的民族打交道,习惯买你东西不付钱的朋友。学习怎么对付,不认识的人开口就问你要东西。

8. 请做好准备,在这里你吃不到任何的中国食品,中国烟,中国酒。多带点好东西。

9. 现在开始,多去去垃圾堆,多去去动物园,多去去那种80年代的公共厕所。因为,你马上就要到一个“大垃圾堆+大公共厕所+大动物”的神奇国度了。

10. 请准备后悔回国的机票。最后你会发现这个所谓的金砖四国其实比你的祖国要差多了,他们的软件业只是和中国的鞋帽制造业差不多的一个产业,上游厂商还是在欧美。-- 你现在经常说的那句话,只是bill gates骗印度人外加骗你这种崇洋媚外的中国人的。

最后说句:整个加尔各答最现代化的就是他的国际机场了,不好意思,那是中国人建的,下飞机的时候记得看下,接机桥还写了“中集”两字。而且,印度人还没全部把钱还清楚。

傻了吧,过去了你会更加傻。

Ⅳ 去印度留学有什么好处和优势

国(华)旅留学回答:去印度留学其他方面的优势是,印度是英联邦国家,毕业后还可以去澳洲、美、加等西方国家继续深造,相对过来来说要容易的对。还有,印度现在经济也快速增长,同学在学习的过程中,会有很多机会参与到他们的经济生活中,可以积攒很多的社会经验,第三,中印之间现在正在多领域方面展开合作,华为、中兴、山东电力、三一重工、中铁等等国家大型国、私营企业在印度落户,他们需要大量的具有中、印双方面背景的人才,这个时候有能力的留学生会成为他们争抢的对象,很多学生在回国前就与这些单位有了多方面的接触,为下一步就业打下了基础。我想这也是留学印度的优势和好处吧,谢谢

采纳哦

Ⅳ 等级特色教育制度!在印度上学到底是怎样的感受

在印度上学的感受:富人小孩风生水起,穷人小孩低到尘埃。

印度小孩从6岁开始进入“5+3+2+2”学制的基础教育阶段,也就是5年初级小学,3年高级小学,2年初中,2年高中,其中前8年属于义务教育。但是实际情况是贫民窟的小孩一般只读初级小学,加上印度女生地位较低,家里不让读书,所以印度贫民窟小孩平均受教育的年龄只有8岁。

嗝嗝老师


在印度上学,如果是富人家的小孩,就是风生水起,可以上大学受到高等的教育。生活在上流社会。如果是贫民窟的小孩,可能就会读三四年的小学,长大以后就重复着父母的劳力工作。以上两种现象得不到改善的话,会一直延续到下一代!

Ⅵ 介绍一下印度小学教育

印度是个发展中国家,对教育事业相当重视。因此印度独立五十年来,教育事业取得了显着成绩,从而促进了各项事业的不断发展。

一、国家教育的出发点

印度自独立以来,政府认识到教育是人力资源开发的关键,要提高每个人的生活素质,必须对人们的教育进行投资,使教育工作在国家计划中占有适当地位,这是印度发展教育的基本出发点。为此,提出了明确的发展目标:保证每个人受教育的机会均等;不论年龄大小,为其提供学习知识、发挥才干的机会;使受教育者在体育、智育和文比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在教育、就业和发展三者之间建立有机的联系;宣传国家统一,宗教与教育分离,民主生活方式和尊重劳动的重要性。教育方针中明确强调了“普及教育”和“消灭成人文盲”的重要性,把普及小学教育和成人教育作为消灭文盲的重要措施,中等教育和中等专业化教育的目的是为印度的教育、经济和社会发展之间建立积极而有益的联系;把高等教育视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以及通向“现代化”的重要门径。尤其拉吉夫·甘地于1985年任总理后,对教育事业同样重视,他强调指出“要对现行的教育制度进行改革”,“使教育成为把国家引向21世纪的工具,鼓励人们,特别是青年的积极进取精神,促进国家的进步,加强科学与技术教育,使教育同就业和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密切结合起来”。在这个总方针的指导下,各级政府为办好教育采取了一些措施。在1985年政府发表了题为《教育的挑战》的文件,接着又制定了《1986年全国教育政策》,经议会两院讨论通过,接着又制定了《二十三点行动纲领》,以落实上述政策。由于各级政府的重视和努力,从而使教育事业不断发展。

二、发展中的印度教育

印度独立后,宪法中明确规定了“向14岁以下所有儿童实行免费普通教育”,这就为儿童入学提供了法律保证。因此,全国各地不少小学校对一至五年级学生实行免费入学,甚至有些邦对六年级学生也实行免费教育。与此同时,政府一直为教育增加经费,如1950~1951年教育经费为11.4亿卢比,到1984~1985年度增加为600亿卢比。另据记载,1986年用于教育的经费为47亿美元,仅次于国防开支。这就为发展教育提供了一定的物质基础,使学校数量不断增加,学生入学率不断提高。1950~1951年,印度小学共21万所,1984~1985年度增加到52万所。1947年在校注册人数为1050万,到1982年增加到7360万。全国的识字率不断提高,1951年全国识字率为16.6%,1971年上升为29.45%,1981年又提高为36.17%,1988年提高为36·23%。尤其值得提出的是,印度高等教育发展迅速,目前有大学207所以上,学院6323所之多,仅高等学校的入学人数高达350万以上,仅次于美国和当年的苏联,居世界第三位。对印度这样一个基础薄弱、经济落后的发展中国家,这是了不起的成绩。

而印度教育的突出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大力发展职业和技术教育

为了提高就业人数,减少失业人员,为国家经济建设和工业发展提供迫切需要的中等技术人才,减轻对高等教育的压力,政府对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也给予重视。由于种种原因,印度还有不少14~25岁的青少年未完成基础教育。为了提高他们的文化水平,使之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成为一支中等技术力量,政府采取多种方法对他们进行培养,为他们提供三十多个工程行业和二十多个非工程行业的职业训练,由国家统一计划安排。为此,全国设立了356所常设性学校和139所临时性学校。除公立学校外,还有不少私立培训学校。这类学校总共容纳20万人,训练期限为1~2年。另外,还有300多所工业技术专科学校,每年招生5.6万人,分全日制教育和业余教育两种。学习期限分别为3~4年,培养具有中等技术水平的专门人才。

通过上述种种措施,使不少青少年成了中等技术人才,缩小文盲队伍,减少失业人员,扩充国家人才队伍,为国家建设发挥了力量。

(二)扫盲工作与成人教育

(1).扫盲工作

印度政府非常重视扫盲工作,把成人教育列入国家计划。为了加强成人教育,中央政府成立了国家成人教育委员会,各邦也成立了相应的组织。因此,印度的扫盲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尤其是近些年来,为了扫盲,印度曾开展了规模空前的成人识字运动,1986年实行了全国普及教育计划。1988年确定了年龄为15~35岁的扫盲识字任务。在此之前,印度先后实行过“农民识字计划”、“成年妇女识字计划”、“青年非正规教育计划”、“全国成人教育计划”等。

1989年在喀拉拉邦开展过扫盲运动,运动蓬勃开展,声势浩大,成绩显着,其影响波及到古吉拉特邦、卡纳塔克邦和西孟加拉邦等地区,对印度的扫盲工作产生厂积极影响,运动的浪潮已涌到全国各地,目前,在400万志愿者的帮助下,约有310万9~45岁的人在学习识字。通过学习,尽管他们的识字程度不一,但估计已有150万人已达到初步能读英语的水平,计划在第八个五年计划期间(1990年4月1日开始),能有1亿人被摘掉“文盲”的帽子。

其具体做法是:

第一,确定奋斗指标,根据自愿,自下而上确定,有时间的要求,但注意成本与效益相结合。

第二,各地区组成扫盲委员会,该委员会由各区税务官、区议会和社会各阶层代表参加领导,由该委员会具体落实各项计划。

第三,参加扫盲工作的人员出于自愿,大部分人不计报酬,自愿献出自己的时间、精力和钱财为扫盲服务。

第四,为了更好地搞好扫盲工作,订出一套“加速进度、改进内容”的教学方法,编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多年用教材,集教、学、练于一体,贯彻以学为主的原则,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加快学习进程。

第五,随时总结经验,定期交流,不断改正错误或偏差,改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水平。

为做好扫盲工作,印度不同党派、群众团体和社会各阶层尽管有意识形态的分歧,但都不计较,他们携手并肩,团结一致,积极投入。印度的扫盲运动,不仅能胜利开展,而且有助于消除种姓隔阂,促进了社会团结和语言的统一。

更可喜的是,参加扫盲的人数,女子超过了男子。女子们从实际生活中体会到学习文化的重要,这对提高妇女文化、增强其自信心、解放思想,起了积极作用,从而使妇女更有勇气处理自己的事务。

脱盲后的成人教育仍是印度关注的问题之一。因此,各地设有“成人学习中心”,继续为脱盲后的成人教育提供方便。每个中心一般负责5个村庄,总共有5000人左右。中心开设各种课程,还开办有关农业、畜牧、兽医、上地管理、养蚕、渔业等短期训练班。此外还开展文化娱乐活动。

脱盲后的“成人学习中心”为脱盲人员提供各种开发和服务项目,诸如卫生、社会福利等,为有关部门提供信息和各种服务,另一方面唤起脱盲后的成人对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社会权利、医疗保健、合法权益等的意识,同时发挥他们的才干,为社会服务。印度各地已开办的“成人学习中心”,因地制宜,不完全相同,所采取的步骤和方法也不尽一样。有些做法还有待于巩固与加强。

(2)成人教育

成人教育主要指对15~35岁的人进行非正规教育,其教育计划是通过邦政府、社会服务机构、大专院校来实现。前面提到印度把消灭文盲列为国家教育方针的任务之一,因此,成人教育受到重视,而且卓有成效。通过成人教育的开展,人们的识字率不断提高。1950年为16%,到80年代初期上升到34%,后来又上升到63%左占。为全国扫盲工作作出了贡献。在此,印度的扫盲工作曾受到世界银行的赞扬,认为“印度的扫盲工作对发展中国家都有深远影响”。

看一个国家的经济和文化是否发达,妇女的教育情况是一个重要标志。印度独立后,政府注意到对妇女的培养问题。在成人教育政策中,把15岁以上的成人妇女摆在首位。对其培养目标主要有四个:一是提高妇女的觉悟,使他们认识到应同男子享有一样合法的社会地位与权利;二是使妇女掌握一定文化知识和科技专长;帮助妇女取得经济上的独立;三是使她们掌握一些卫生知识,特别是有关营养、保健、儿童护理和计划生育等知识;四是帮助和提高妇女在各种团体中的参与能力。

几十年来,政府在几个五年计划中都有发展女子教育的指标,并且对那些妇女教育工作开展得好的邦或城市进行巨额奖励。因此印度女子教育发展显着。在独立后的十年内,印度建立了104所女子学院,到1965年发展为200多所,另外,还有50多所大学招收女生,男女合校。这样使女子的入学率不断提高。据有关统计,1951年为79%,1971年上升为187%,1980年又提高为225%。另据有关统计,印度在过去30年中,女生在高等院校的入学率已提高3倍,在80年代入学人数增加28%,比50年代增加3倍。男女受教育人数的比例差距逐渐缩小,女生入学人数比例不断增加,以大学为例,1963~1964年,女大学生占总人数的19.5%;到1979~1980年增加为26%。女子的识字率自独立后有明显提高,1951年为8%;1971年为18.6%;1981年上升为24.8%。随着妇女教育的提高,女子的职业和社会地位也发生了变化。今天印度的女子,不只是专门在家做饭、生孩子、侍候丈夫和公婆,不少人走出家门,到社会上从事教学、科研、行医和经商等工作,甚至不少女子成了着名专家、学者和教授。随着教育的发展,女子的状况也随之不断发生变化。

三、发展高等教育

印度的高等教育比较发达,培养了大批科学技术人才,对国家建设和科技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从而使印度成为世界上拥有最雄厚的技术力量的国家之一。

印度的高等教育所以比较发达,主要采取了以下几个措施:

(一)强调高等教育的重要性

早在独立初期,尼赫鲁总理就曾经指出:“大学代表人道主义、坚韧性、理性、进步和对真理的探索。它代表人类朝向更高的目标全速前进。如果大学充分履行其职责,那么它对国家和人民都是十分有益的。”因此,印度独立初期,专门成立了“大学委员会”,制定了高等教育的方针和任务,“教育方针和计划必须适应于我国的社会发展目标,要把教育的各种不同目标统一起来,教导和影响学生不仅要获得知识,而且要训练思想,使受教育者产生共同的思想准则。”“个仅向学生灌输知识,而且要发展其健康的判断能力,以满足社会的各种职业的需要。”从学校领导到任课教师,都注重学生对问题的探讨和争论,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注意并引导学生这方面的培养训练。

(二)完善和加强对高等教育的领导

印度宪法规定,高等教育由中央政府和邦政府共同领导。独立初期,全国除几所大学归中央直接领导和管理外,大多数高等院校主要由邦政府负责。后来中央加强了对高等学校的领导,尤其到1976年修改了宪法,凡属大学、技术和医学等高等教育,均由中央政府和邦政府共同负责。中央不仅负责高校的教育改革,院校的新建与扩建,科研机构的设立与撤销,以及高等教育目标的制定,而且还要负责各高校之间的协调与科研方向的确定等等。

(三)大力进行教育投资

为了发展高等教育,不断增加对高校的经费开支。据有关统计,政府对高等教育的开支第一个五年计划为1.4亿卢比,第二个五年计划为2.8亿,第三个五年计划为8.8亿,第四个五年计划为17.5亿,第五个五年计划为29.2亿,第六个五年计划就为48.6亿。从这些数字不难看出,教育经费在不断增加,而且增长幅度较大,这就为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由于采取了上述措施,在高等教育方面取得了显着的成绩,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印度现在已有一批设备先进、师资力量雄厚、科研水平较高、在国内外享有声誉的重点大学。它们是:德里大学、贾瓦哈拉尔·尼赫鲁大学、贝拿勒斯印度教大学、国际大学、孟买大学、亚格拉大学等。这些学校规模大,人数多,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人才。

第二,现在印度拥有了一支宏大的技术队伍。自独立以来,培养了大批学士、硕士和博士科技人员。据统计,1950年为18.8万人,1965年为73.15万人,1978年增长为193.53万人,1980年增长为194.9万人,1982年又增长为250万人,数字相当可观。

由以上看出,印度自独立以来,教育方面发生了不小变化,教育事业取得了显着成绩。与此同时,也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

主要问题是:各类教育发展不平衡,重视高等教育,对初等教育重视不够。印度政府的整个教育计划资金分配是:高等教育占20.9%,初等教育占32.4%,这种分配比例显然对初等教育过低,而对高等教育过高,因为全国72%的人口分布在农村,而且乡村教育条件比城市要差,但对它的教育投资还不到一半,只占44%,这是很不够的。因此农村教育比较落后,结果使生产力水平过低,人们生活贫困。

贫困是文化教育落后的重要原因。1978年中央政府关于成人教育作过乐观的设想,当时宣布,15年内消灭文盲。但八年之后发现,效果不大,无显着变比。其主要原因是乡下人对此兴趣不高,缺乏城市人一般所具有的那种热情和兴趣。市民把受教育看作找职业挣钱谋生的重要手段,而乡下人则与此相反。他们贫穷,若孩子不帮助父母务农、放牧或从事其他工作,则家庭生活会受到影响。因此,有些家长无心送子女上学。

据有关统计,6~14岁的孩子中只有20%的孩子能升入中学,然而入中学孩子的80%又中途辍学,结果只有20%的孩子能升入高中。又据1982年的一次教育调查表明,全国一半以上的小学校没有固定房舍,三分之一的学校没有供学生坐的椅子,40%的学校教室没有黑板,50%的学校没有体育运动设备和运动器材,70%的学校学生没有课本①,校舍如此简陋,设备如此缺乏,显然同农村经济状况有关。因此,不可避免地每年都有大量新文盲产生,印度从独立到1986年止,文盲率仍高达63.77%。据世界银行推测,到公元2000年,印度是文盲最多的国家。这是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另外,各邦、中央直辖区之间,在教育水平和普及程度方面也存在很大差距,种姓歧视现象也并未完全消除。政府虽然对低级种姓和落后部落有所照顾,但由于他们经济状况不同,文化基础薄弱,所以在教育方面存有不小差距。例如有些人英语或其他功课基础较差,入学后有不少人又中途辍学,所以实际上形成了在校人数少于注册人数。这就说明,只有获得了社会和经济的平等,教育机会的平等才能真正实现。

印度政府在实践中发现,有些问题处理欠妥,出现一些偏差。因此作了改进,采取了新的措施:

第一,为了解决知识分子失业问题,政府调整高等教育使其与社会需要相结合,以防止高等教育迅速扩大。对大学课程也作了调整,推广了职业教育课程,使之更加专业化,以增加大学毕业生的就业人数。

第二,加强初等教育。印度正在改变过去那种对初等教育重视不足的做法,扩大了初等教育经费。政府在1980年开始的第六个五年计划中,增加了对初等教育的经费开支,尤其在1986年印度制定了《全国教育政策》和实施这一政策的《23点行动纲领》,其中强调了普及初等教育及在15~35岁的人中扫盲。为实现这一目标,印度政府于1986年又增加了教育经费。这个新政府还规定,不允许学生中途退学,要改革考试制度,继续执行小学阶段全部升学的政策,并且还指出,评价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不应由一次考试来决定,而是靠平时成绩的连续积累。新政策还规定,每个小学校至少要有两名教师,其中一名为女教师。准备大力培养师资,以满足小学师资的不足。这就为大力发展初等教育创造了条件。

第三,改善教师待遇,提高教师地位。政府认识到,要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育计划,教师积极性的发挥也是个重要问题。因此采取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诸如改进教师的工作条件,鼓励教师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采取灵活政策补尝生活费的增长,并为教师自由发表学术思想创造条件等等。这些为调动和发挥教师积极性提供了重要条件。

总之,印度自独立后,教育事业有了很大发展,同时也存在不少问题。为适应社会的需要和进一步搞好教育,正在总结经验,不断前进。

Ⅶ 印度是免费上学为什么识字率低

印度宪法规定印度上学和看病都是免费的

印度的基础教育跟中国相比却十分的糟糕。2010年世界教科文组织报告显示印度人均教育时间不到4.5年,中国的人均教育时间为7.5年,女性识字率方面印度不到50%,中国女性识字率达99%!一个有素质有文化的国民生产率比文盲高是可以肯定的。

虽然2010年印度6至14岁的学龄儿童入学率高达85%,可是到了四五年级的时候入学率只有不到60%,辍学率十分的惊人。

印度的弱势群体复杂多样,以妇女与儿童为例,弱势群体分为表列种姓、表列部落等,这些弱势群体,地位低、受到排斥。众所周知,印度高校录取学生,不是根据成绩,而是出身。每个印度学生身上都有标签,并以此作为进入大学的决定性因素。

在人口较多的北方城市更是严重。女孩上学会被歧视,因此,女孩频繁辍学。而且,印度有四分之一的人口,连温饱无法满足,对他们来说,吃饱肚子比接受教育更重要,很多家庭的孩子,未成年就步入社会,加入到劳动大军中。

一是印度原来的国民教育程度本来就不高,一些父母认为孩子读书无用,还不如出来收破烂帮补一下家用来得实际,这样的认识会造成教育水平恶性的循环。

二是印度重男轻女观念十分的严重,认为女孩就是个亏本货,未来出嫁还要准备一笔嫁妆,现在给她上学本来就要一笔支出,还不如让她早就出来赚钱攒嫁妆更好。

三是印度的种姓制度让低种姓的儿童对上小学感到恐惧。上小学时一些高种姓的同学可以随意欺负低种姓的儿童,那些低种姓的儿童不敢反抗,长期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难免会失去求学欲望。

印度教是印度第一大宗教,其信徒占总人口的83%(图为印度教三大神)

种姓制度就源于印度教,形成于吠陀时代后期,迄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

▲它将人分为4个等级,从高到低分别是婆罗门、刹帝利、吠舍(这3个等级为高等种姓)和首陀罗(卑贱种姓)。而贱民(即表列种姓,又叫“不可接触者”)在印度不算人民,不在4个等级之内

它是古代世界最森严的等级制度,不同等级间严禁通婚,实行社会隔离,并且职业世袭。

每个等级又分化成更小的集团,即亚种姓,目前已有上万个。

在种姓制度下,身份是与生俱来的,卑贱种姓和表列种姓人群在社会中会遭受压迫和隔离,在接受教育和选择职业等方面也受到各种限制和歧视。

印度普拉塔姆基金会所做的一项研究表明,虽然印度96%的孩子都上了学,但是他们在公立学校几乎学不到什么东西。85%的孩子学了3年还不识字——最多只认识自己的名字,而这一比例在4年前为54%。最多能从1数到19,
印度于2010年通过的《教育法》虽然要求6岁-14岁年龄段的每个孩子都必须上学,但它却似乎并不关心他们在学校究竟能学到什么。这部法律看上去更像是一份建筑招标书,因为它详细规定了每间教室以及学校操场的面积所必须达到的最低标准。
在北方邦偏远的农村地区,一所好公立学校的评判标准是什么?它首先必须靠近公路。因为这样可以方便老师开车前来。尤其是每当有检查团来临时,老师们能够迅速赶到。
然而,并非所有的学校都具备这种“奢侈”的条件。在锡达布尔县的一个小村庄里,小学的校园几乎见不到人影,比人更多的是狗和牲畜。学校的一间侧屋里堆满了干草。

政府医院对所有病人敞开大门,从挂号、手术到药品各项服务一律免费。

免费医疗是非多

病人看病不花钱,自然会经常光顾医院,这就导致了一系列弊端。首先是政府财政不堪重负,资金无法及时到位。医院财政紧张,医疗条件自然就难以跟上,稍微好点的药品经常缺货,使得病人被迫拿着医生处方到药店里自费买药。
其次,医生每天面对的病人太多,工作压力很大。记者采访的新德里一家中等政府医院,平均每天要接待5000多名患者。同时,由于医生的待遇不高,给病人看病时自然免不了应付差事,渎职和误诊现象时有发生,造成医患之间关系紧张。据了解,公立医院里病人辱?和殴打医生的现象屡见不鲜,甚至还有病人或家属杀害医生的恶性事件发生。
光顾印度政府医院的基本都是低收入人群,他们对医疗条件要求不高,只要少花钱能治病就行。几位病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政府医院的确提供免费治疗,但只能对付一般的小病,对于一些严重的病症和复杂的手术却无法对付,药品也满足不了需要,病人只能转到条件好但收费高的私立医院。
私立医院为富人服务

虽说政府医院看病免费,但是有钱人肯定无法忍受这里脏乱差的条件,因此,设备先进、干净整洁但收费昂贵的私立医院就成为他们看病的首选地。在印度,私立医院约有1300多家,主要面向中产阶级以上的人群。
私立医院不仅有漂亮的大楼,宽阔的草坪,一流的医疗设施,还有不少在西方受过高等教育的医生。 和那些拥挤嘈杂、诊断和治疗条件差、建筑陈旧的公立医院有天壤之别。 由于私立医院提供收费医疗服务,所以医生的待遇高,医疗条件好,药品品种齐全。据介绍,普通医科大学毕业生是很难进来的,但凡有些名气的私立医院的医生不是“海归派”,就是印度医科大学的博士,至少也是在政府医院工作过多年,并已经积累了丰富临床经验的大夫。
立医院的条件虽好,但收费却高得惊人。记者的一位印度朋友不久前只做了一个简单的CT扫描,就花了1万多卢比(相当于2000多人民币)。这还算是个小数目,一些大手术的收费动辄数万至数十万卢比不等,而且由于这些医院自负盈亏,管理非常严格,病人不把钱先付清,就别想进手术室。

Ⅷ 去印度读书,可以吗

如果是女生得话 不建议去印度 卫生 安全等待各种问题 都不是一个适合读书得地方。

Ⅸ 我去印度留学怎么样

去印度留学很好,其优势是:
第一,学费相对较低, 性价比却很高,尤其对于一些学习理工科目的留学生来说,就业前景非常不错。
第二,印度的英语教学环境,在语言上与国际接轨。
第三,“四免”政策,即免托福、免雅思、免担保、免入学考试。在国内完成12年教育的高中毕业生可以申请到印度攻读学士学位,学制一般为三到四年;本科毕业生可以申请到印度攻读硕士学位,学制一般为二到三年;硕士毕业生可以申请到印度攻读博士学位,学制一般为四到五年。
从世界范围来看,留学印度的性价比最高。从来自国旅印度留学网的数据看,学士生一年的平均费用在4000美元(人民币三万元以内),研究生一年的平均费用也不超过6500美元(人民币4万以内)。而西方许多国家的大学一学年至少需要1万美元的学费。印度收费低,主要是因为硬件设施相对较差,但教学质量并不低。相反,印度有很多大学的教学质量名列世界前茅,其计算机应用、生命科学、工商管理、经济、金融等专业在世界上享有盛名,培养的毕业生供不应求。
在印度留学很实惠。在印度留学可以获得“超值回报”,因为这里是英语环境,在语言上与国际接轨;印度高校的老师大多从欧美留学回来,具有很高的学术水平,这样在知识上与世界先进水平保持同步;
学校学术气氛浓厚,学风很正,这样就使学生能够埋头于读书,致力于研究。最后是,印度大学的学历西方国家都认可,因为印度是英联邦国家,这样就为转道其他国家深造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印度的IT业与管理业在世界上是比较出众的,印度独立后,积极谋求进步,印度非常重视科技人才的培养和使用,扩充高等教育尤其是高等工程教育,加大科技研究的力度,1986年有"计算机总理"之称的拉吉夫•甘地上台后,极为重视计算机的开发与利用,确立了大力发展计算机产业的方针,1991年拉奥政府又制定了一系列激励计算机产业特别是软件出口产业发展的政策,使得信息技术作为优势一直延续下来。
印度信息技术产业的产值平均每18个月翻一番,软件业的突飞猛进,为印度打开了一条日进斗金的黄金通道。印度这种强劲的发展势头,连比尔•盖茨都惊叹将来的软件超级大国非印度莫属。

Ⅹ 我想去印度留学,大家给说说

中国人赴印学习,由来已久。改革开放以来,逾万人曾赴印交流、访问和学习。中国西行取经第一人是三国时期的高僧——朱士行,法号八戒;中国人西行取经求法的传统和文脉,一直延续至今,绵亘久远;法显、义净、玄奘,等等,中间有着太多闪耀历史的名字。

第一,公派生方面,主要包括国家公派和单位公派。根据中印政府文化教育交流协议,我国政府每年选派25名留学人员赴印进修,选派专业主要是印地语专业,已经执行数十年,属于中国国家留学基金委“中国与印度政府互换奖学金项目”,采取按照院校专业成班派出,涵盖北京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上海外国语学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云南民族大学,印方合作院校包括中央印地语学院(阿格拉本部)、中央印地语学院(新德里校区)、圣雄甘地国际印地语大学等等。这一项目的延续和开展,推进了我国非通用语种印地语等南亚小语种等专业的教学研究事业,有力地推动了中印文化教育交流。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四川大学、云南大学、云南省保山市人民政府、云南省社会科学院、云南财经大学、云南民族大学等国内高校或单位也分别开展了单位公派。

第二,自费生方面,主要包括学位项目和非学位项目,在2000年后有较大的增长,近年来则呈下降趋势。

全印中国留学生联合会,简称“全印中国学联”,总部设在印度首都新德里。为在印中国学者、学生以及已毕业学者、学生所组成的群众性自治团体,联合会宗旨是立足印度,联络和服务国家、联络和服务中国在印学生学者、联络和服务中国留印毕业结业学生学者。促进留印学人之间学习、思想及感情交流,协助他们解决学习、工作及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全印中国学联(总会)期待有更多国内的同胞、学人来印留学或访学,期待着您加入留印人大家庭!

阅读全文

与去印度上学有哪些好处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伊朗在哪个国家有导弹基地 浏览:402
中国平安钻石怎么算 浏览:57
香菇碎肉意大利面怎么做 浏览:272
意大利酒吧街在哪里 浏览:923
英国和德国的cp叫什么 浏览:39
恐怖电影印度关于蛇变人叫什么 浏览:164
印度大豆能卖多少 浏览:212
印度北面是什么高原 浏览:90
中国人在越南住哪里好 浏览:881
英国人双名怎么称呼 浏览:523
越南珍贵大米用什么配额证 浏览:76
你还知道哪些中国古代兵器 浏览:852
越南女兵带什么东西 浏览:65
中国捐款给印度多少粮食 浏览:62
印尼回国包机多少钱 浏览:907
中国玉石品种有多少 浏览:961
印度为什么能获得标枪金牌 浏览:706
印尼语专业前景怎么样 浏览:827
哪个条约规定不许中国人居住 浏览:421
伊朗沙漠种植什么 浏览: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