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什么是印度教,和佛教不同吗
印度教形成于8世纪,下面具体介绍一下:
1、印度教是综合各种宗教,主要是婆罗门教和佛教信仰产生出来的一个新教,得到了当时印度上层人物王孙贵族的支持。印度教继承婆罗门教的教义,仍信仰梵,并对存在着造业、果报和轮回的观点,赞成和积极发挥。但并不同于婆罗门教的教义、教规等。首先,婆罗门教原是一个多神教,而印度教是一个具有相当特殊性的神教;
2、印度教也信仰多神,但在多神中应以梵天、毗湿拏、湿婆三神为主神。认为,梵天是主管创造世界之神;毗湿拏是主管维持世界之神;湿婆是主管破坏世界之神。在三个主神中,又往往把毗湿拏或湿婆立为一个主神,其他神都在其下,并都是这两个神之一的化身,所以是具有特殊性的神教。其次,印度教吸收了佛教禁欲的主张,并把释迦牟尼吸收为其主神的化身之一;
3、再次,印度教也普遍建立起僧团和寺庙。婆罗门教初无寺庙,公元一世纪左右才开始有点零星庙宇。印度教自建立起,它的祭祀活动在寺庙举行,有些庆典祭祀还有专门的舞蹈者跳祭神舞,吸引了成千上万的人,形成了盛大、热烈的场面。
印度教与佛教的区别:
佛教和印度教从根本的哲学意义上是相互违背的,所以两教之间,历史上一直冲突不断,大多数时候,印度教还是占上风;佛教诞生于古印度着名的“沙门思潮”,沙门思潮是对婆罗门思潮的反思,所以说从一开始,佛教“天生”就是反对印度教大部分观点的。古代的婆罗门教就是现代印度教的基础,在印度社会中占有统治地位,以《吠陀文献》为主要的经典(广义上讲还包括着名的《奥义书》),一直主宰着印度主流思想;佛教的核心理念和印度教是矛盾的。印度教最重要的观点就是“梵我合一”,这一点佛教给予完全否定。
拓展资料:
印度教是随着印度封建社会形成,种姓制度发生新变化而出现的。印度教不是某位教主创立的思想体系,而是在长期社会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它是广泛吸收婆罗门教、佛教和耆那教教义以及民间信仰、风俗习惯、哲学思想等的综合产物。也代指印度文化圈内所产生的宗教,是世界主要宗教之一。是印度的国教,在南亚的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斯里兰卡、尼泊尔,东南亚的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新加坡、菲律宾,以及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的印度裔人群也有众多信徒。它拥有10.5亿信徒(1993年统计数),仅次于拥有15亿信徒的基督教、11亿信徒的伊斯兰教,大于拥有3亿信徒的佛教。
参考资料:印度教-网络
❷ 印度教是谁创立的
印度教是婆罗门教的综合与发展,并受到了佛教的影响,印度教可以追溯到婆罗门教,因此不能说谁是创始人,而是很多人的成果。印度教学问的集大成者是商羯罗。
❸ 谁认识印度教的历史
印度教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500年左右问世的吠陀教。佛教诞生于印度东部,在佛灭之后的二百年间逐渐向印度西部及南部扩散,到阿育王时代成为全国性宗教。
印度教(Hinism)是印度本土占统治地位的正统宗教,目前印度80%以上人口都是印度教信徒印度教的前身为婆罗门教,约公元前9世纪形成,尊崇吠陀经典,奉行种姓制度,主持祭祀的婆罗门(祭司享有至上特权,崇尚“梵“(宇宙精神)“我“(个体灵魂)同一。后来印度教吸收了佛教、耆那教某些教义和各种民间信仰,成为印度最流行的宗教。印度教崇拜三大主神--创造之神梵天、保护之神毗湿奴和生殖与毁灭之神湿婆。印度教神庙群遍布印度南北各地,比佛教寺院更加宏伟,北印度的奥里萨和卡朱拉霍是印度教神庙的两大中心。德干地区从整面峭壁中开凿出来的埃洛拉石窟凯拉萨神庙,被誉为世界建筑雕刻史上的奇迹。印度教神像也比佛教造像更加奇特怪诞,变幻多姿。南印度朱罗时代的铜像《舞王湿婆》被罗丹誉;艺术中有节奏的运动的最完美的表现“,标志着印度教青铜造像的顶峰。
❹ 印度教创始人是谁何人将它发扬光大急
印度教没有创始人
印度教形成于8世纪,它是综合各种宗教,主要是婆罗门教和佛教信仰产生出来的一个新教,得到了当时印度上层人物王孙贵族的支持
❺ 印度教的创始人是谁呀
印度教不是某位教主创立的思想体系,而是在长期社会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它是广泛吸收婆罗门教、佛教和耆那教教义以及民间信仰、风俗习惯、哲学思想等的综合产物。也代指印度文化圈内所产生的宗教,是世界主要宗教之一。
是印度的国教,在南亚的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斯里兰卡、尼泊尔,东南亚的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新加坡、菲律宾,以及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的印度裔人群也有众多信徒。
它拥有10.5亿信徒(1993年统计数),仅次于拥有15亿信徒的基督教、11亿信徒的伊斯兰教,大于拥有3亿信徒的佛教。
(5)什么人建立的印度教扩展阅读
大部分地基于上世纪20年代在Mohenjo-daro和Harappa的考古挖掘发现,那个年代的学者认为印度教发源于印度流域文明,他们声称这一文明繁荣于公元前3000年至1800年之间。
根据该理论,印度流域文明衰落后一百年,一支游牧的印度-欧洲部落迁居到北印度,他们带来了韦达文献以及基于这些文献的宗教传统。结合当时本土的信仰和修习,印度教逐渐汇聚演变成今天在印度看到的宗教。
然而,这一印度教起源的理论现在正受到学术圈内的质疑和讨论。有些学者认为阿尔延人(Aryan)的侵入从未发生过,韦达时代以及因此韦达文献远比原来的想法中的更古老,而且是印度本土的。
❻ 印度教的创始人是谁它的思想中心是什么
印度教没有创始人,那是原始宗教,就像萨满教一样,它有三大神,既是创世神樊天,保护审批似奴和破坏神湿婆。他的中心思想是轮回,永远的轮回,印度教后来演变成佛教,三大神也被佛教吸收
❼ 印度教的起源是什么和阿雅人入侵印度的关系是怎样的,和伊斯兰化以前的古波斯文明的关系是怎样的
印度教可能源头主要有以下两个:
1,印度河流域文明(或哈拉帕文明),约公元前2000年到1500年,是印度次大陆已知的城市文化。
2,印度教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00年印度原始公社瓦解时期的吠陀的宗教。吠陀的宗教是由中亚一带移入的雅利安游牧部落和印度河流域土着居民宗教信仰的混合物,它崇拜种种神化了的自然力量和祖先、英雄人物等。在公元前1000年左右,印度在奴隶制国家逐渐形成过程中,吠陀的宗教被注入新的内容而成为婆罗门教。婆罗门教实行“吠陀天启”、“祭祀万能”和“婆罗门至上”三大纲领,并在种姓分立的基础上建立了一套繁琐的玄学体系和祭祀仪式。
和阿雅人入侵印度的关系:
婆罗门教是游牧的雅利安人在次大陆征战、定居后,游牧信仰与达罗毗荼人的农耕信仰融合产生的,围绕婆罗门祭祀阶层为中心的信仰,所以叫婆罗门教。婆罗门教经历佛教、耆那教兴起后的冲击而衰落,经过改革,形成了我们今天谓之“印度教”的宗教体系。印度教非某个单一宗教,而是一种次大陆各种宗教的总称。更有甚者,把佛教、耆那教甚至南亚伊斯兰教都看作印度教体系。但通常地,印度教还是被视作那种源自于婆罗门教的宗教体系,不同于伊斯兰教、锡克教,尽管它们之间有大量的交融。
和伊斯兰化以前的古波斯文明的关系:
至于与伊斯兰化前的古波斯的关系,似乎可以理解为,雅利安人从中亚今天差不多乌兹别克斯坦的地方逐渐迁徙,有些留在了伊朗,有些继续进入了次大陆。而波斯跟次大陆的文明交往是很深的,阿契梅尼德王朝对次大陆影响就很深。
❽ 印度教是怎样出现的它的起源是怎么样的
印度教的起源要从哈拉帕的转世说起,在吠陀这个时代的晚期,转世和灵魂不死这个说法就出现了,成为印度教的一个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我们都知道生活在人世间当中的人都是烦人,而且在一生当中都会产生不同的业障,这些业障也就决定了,这个人的灵魂在下次转世的时候会转变成人还是转变成其他的动物,所以随着时间慢慢的推移,印度教就已经出现了,而且在人们的印象当中非常的有说服力,对于信奉印度教的人来说,对于印度教的说法非常的虔诚。
印度教在印度人的心目当中是真理,所以印度的人都信奉印度教,每个人都相信一个人会有转世,如果说不按照印度教里面的内容来做的话,可能就会受到惩罚,可能在下一次转世的时候就会转生成别的动物。
❾ 佛教与印度教,谁历史更长久
总体上,印度教历史更长。
佛教产生于公元前五、六世纪的南亚次大陆。创始人为古印度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的王子乔达摩·悉达多,佛教徒对其尊称为“释迦牟尼”。乔达摩出身于刹帝利种姓,释迦族人,因不满于当时的婆罗门教,20岁时离家悟道,创立佛教并广泛传播。
印度教结合了印度境内的文化背景、社会结构、宗教理念等,各自形成了数百个宗派,宗派间没有统一的信条,只有两个教义相同,即多神教的泛神论和轮回说。16世纪面对西方殖民入侵,印度教中也出现一些近代社会改良团体和民族主义运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印度教成为印度资产阶级民族主义运动的有力武器。可以说相较于佛教,在印度本土印度教有着更强大的生命力,长期在印度占据统治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