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印度东北部成为世界上降水最多的地区之一的原因
(1)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受喜马拉雅山的阻挡,降水丰富,使印度东北部成为世界上降水最多的地区之一.
(2)从图中信息分析,印度小麦、棉花主要分布在年降水量为500~1000毫米的地区.
(3)印度热带季风气候对农业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每年西南季风带来的丰沛雨水,是农业生产的主要水源.但由于西南季风进退时间和强弱程度不一,因而降水的年际变化大,容易发生旱涝灾害,给农业生产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
(4)加尔各答靠近黄麻产地,位于沿海,水陆交通便利,成为印度最大麻纺织工业中心.
故答案为:(1)季风;地形;(2)500~1000毫米;(3)水旱灾害频繁;
(4)①靠近黄麻产地,②位于沿海,水陆交通便利.
㈡ 2021年洪水:9省区79条河流发生超警洪水,为什么降雨这么多
在我国南方地区的强降雨能够说成“经常暴发”,一波接一波的发生,从降雨的状况看来,江西省,福建省等地积累雨水量——大范畴地域都早已做到了300mm到500mm,部分乃至超出了500mm,因此 雨水量尤其多。
而做到这类抗压强度的总计雨水量可以说在历史时间当期当中是较为罕见的了。5月早已发生了6轮强降雨全过程,现如今在5月完毕以前,也有第7轮强降雨发展趋势,它是很多人无法想象了,雨水聚堆,太阳光漂泊。
在其中在我国江苏省,安徽省,湖北省等8省均值降雨量,早已做到了较长期当期偏多7成,变成 了1961年至今当期数最多时间段,而广西省东北部地区、贵州省北边等地一部分地域达20~24天。基本上便是每天与雨水相随,“太阳光漂泊”非常的比较严重了。而5月至今的降雨量还有一个显着的特性,那便是发生的频率较高,雨水的累加状况比较比较严重,因此 长期的雨水量早已引起了许多 地域的洪水难题。
包含现如今,大家都能够见到,副热带高压多强,1000mb的“副段图”都早已拓宽到越南,这或是大西北太平洋地区的副热带高压,它是多强大?在我国广东省,福建省,海南省,广西省,云南省等大范畴地域都被遮盖了,就算是有雨水都难以进去。另外在印度洋海域地域发生水蒸气或是气流引起水蒸气状况的情况下,它乃至很有可能都是会正确引导在中国江南地区地区,这就是雨水为什么这么多的缘故之一。
㈢ 2021年汛期极端天气事件偏多,专家怎么说
细心观察后就能发现2021一年雨水偏多,这种情况让很多人都觉得非常疑惑。观察过全球各地就发现极端事件一直频繁发生,根据这样的情况有关专家也给出了答案为人民解惑。由气象部门监测认为,汛期多的地方主要出在我国的北方等地。因为温室效应的原因,诸多冰山融化导致降水量加大,从而旱涝地区的危险性也会增加。
当雨下的越来越大周围的田地都被淹没导致粮食产量减少时,就应该引起人深思,为什么现在的天气环境变得越来越恶劣?这不就提起了温室效应这一说,所以保护环境才是最好的方法。
㈣ 2021年雨水特别多的原因是什么
咨询记录 · 回答于2021-10-09
㈤ 2021年为啥降水这么多这么多雨是哪来的是气候发生了什么变化吗,,
全球变暖导致冰川、极地、海洋水分蒸发增加,水汽再通过大气环流的形式形成降雨。水汽多了,降雨自然就多了。多暴雨天,只能说暖湿气流太强势了,过境时一路暴雨带闪电。
降雨(rain)是指在大气中冷凝的水汽以不同方式下降到地球表面的天气现象。
大气中的水气几乎全部集中于对流层中,温度越高,大气可以容纳的水汽含量就越多,反之就越少。一定温度下,当空气不可容纳更多的水汽时,称为饱和空气。
当饱和空气中的水汽和温度相匹配时,不会出现水汽凝结现象,但当空气达到过饱和状态时,则会产生多余的水汽并发生水汽凝结。
降雨的形成原理,因地球上的水受到太阳光的照射后,就变成水蒸气被蒸发到空气中去了。水汽在高空遇到冷空气便凝聚成小水滴。这些小水滴都很小,直径只有0.01~0.02毫米,最大也只有0.2毫米。它们又小又轻,被空气中的上升气流托在空中。就是这些小水滴在空中聚成了云。
这些小水滴要变成雨滴降到地面,它的体积大约要增大100多万倍。这些小水滴是怎样使自己的体积增长到100多万倍的呢?它主要依靠两个手段,其一是凝结和凝华增大。其二是依靠云滴的碰并增大。在雨滴形成的初期,云滴主要依靠不断吸收云体四周的水气来使自己凝结和凝华。
如果云体内的水气能源源不断得到供应和补充,使云滴表面经常处于过饱和状态,那么,这种凝结过程将会继续下去,使云滴不断增大,成为雨滴。
但有时云内的水气含量有限,在同一块云里,水气往往供不应求,这样就不可能使每个云滴都增大为较大的雨滴,有些较小的云滴只好归并到较大的云滴中去。如果云内出现水滴和冰晶共存的情况,那么,这种凝结和凝华增大过程将大大加快。
当云中的云滴增大到一定程度时,由于大云滴的体积和重量不断增加,它们在下降过程中不仅能赶上那些速度较慢的小云滴,而且还会“吞并”更多的小云滴而使自己壮大起来。当大云滴越长越大,最后大到空气再也托不住它时,便从云中直落到地面,成为我们常见的雨水。
㈥ 为什么这几个月现在这么多大雨下的呢
今年雨水不断原因 都是厄尔尼诺现象惹的祸: 流经南美沿岸的秘鲁海流是一支冷洋流,在几乎与秘鲁海岸平行的东南信风的吹送下,表层海水离岸外流,深层海水上涌补充,同时将营养盐类挟至上层,因而浮游生物繁盛,吸引大量秘鲁沙丁鱼等冷水性鱼类在这儿繁衍、栖息,使该地区成为着名的东南太平洋渔场。可是在某些年份,东南信风暂时减弱,太平洋赤道逆流的南支越过赤道沿厄瓜多爾尔尔沿岸南下,使厄瓜多爾尔尔和秘鲁沿岸水温迅速升高,冷水性浮游生物和鱼类因未适应新的环境而大量死亡。由于沿海水温上升在圣诞节即圣子耶稣诞辰前后最为激烈,秘鲁居民将这种海水温度季节性上升的现象称为厄尔尼诺(厄尔尼诺为西班牙文音译,意为圣婴)。 厄尔尼诺发生时,秘鲁渔获量严重减少,并波及世界饲料市场供应;鱼类尸体堆积在海滨,污染了周围的海水;沿岸地区和岛屿上的海鸟因缺乏食物纷纷逃离,影响了鸟粪工业生产,使工人失业。厄尔尼诺不仅给南美沿岸人民生活带来巨大灾难,也往往酿成全球性的灾难性气候异常,如连续出现的世界范围的洪水、暴风雪、旱灾、地震等,报纸上概称为"厄尔尼诺现象(事件)",科学家们则把那些季节升温十分激烈,大范围月平均海温高出常年1度以后的年份才称为厄尔尼诺年。1982年-1983年,通常干旱的赤道东太平洋降水大增,南美西部夏季出现反常暴雨,厄瓜多爾尔尔、秘鲁、智利、巴拉圭、阿根廷东北部遭受洪水袭击,厄瓜多爾尔尔的降水比正常年份多15倍,洪水冲决堤坝,淹没农田,几十万人无家可归。在美国西海岸,加州沿海公路被淹没,内华达等五个州的洪水和泥石流巨浪高达9米。在太平洋西侧,澳大利亚由于干旱引起灌木林大火,造成多人死亡;印度尼西亚的东加里曼丹发生森林大火,并殃及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大火产生的烟雾使马来西亚空运中断,三个州被迫实行定量供水,新加坡的炎热是三十五年来最严重的。据统计,本次厄尔尼诺事件在世界范围造成的经济损失约为200亿美元。范围可达整个热带太平洋东部至中部。现在,厄尔尼诺一词已被气象学家和海洋学家专门用来指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水的大范围异常增温现象。一些专家学者的研究表明,厄尔尼诺与印度、东南亚、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等地的干旱,赤道中太平洋岛屿、南美洲太平洋沿岸厄瓜多爾尔尔、秘鲁、智利、阿根廷等国的异常多雨有着密切的关系,与西北太平洋、大西洋热带风暴的减小、日本及我国东北的夏季低温,我国的降水等也有一定的相关性。 1997年3月起,热带中、东太平洋海面出现异常增温,至7月,海面温度已超过以往任何时候,由此引起的气候变化已在一些地区显露出来。多种迹象表明,赤道东太平洋的冷水期已经结束,开始向暖水期转换。科学家们由此认为,新一轮厄尔尼诺现象开始形成,并将持续到1998年。也正是从这一刻起,地球上的气候开始乱了套。 在南部非洲,厄尔尼诺带来了自1997来最严重的干旱,并使大约500万人口面临饥荒的威胁;在西太平洋地区,厄尔尼诺抑制了降雨,使印度尼西亚和巴布亚新几内亚陷入了干旱并引起森林火灾;东太平洋沿岸国家智利、秘鲁、厄瓜多爾尔尔、阿根廷、乌拉圭和巴西东部暴风雨和雪成灾。智利全国13个大区有9个遭受水灾,灾民超过5.1万。在阿根廷和智利边境地区,安第斯山区积雪最深达4米,公路被阻,人员被围。在厄瓜多爾尔尔沿海地区,更是山洪暴发,通讯中断,成千上万人无家可归。引起这一海洋生物灾难的是秘鲁寒流北部海区的一股自西向东流动的赤道逆流--厄尔尼诺暖流,它一般势力较弱,不会产生什么影响。在厄尔尼诺现象发生的年份,它的活力增强,在受南美大陆的阻挡之后,就会掉头流向南方秘鲁寒流所在的地区,使这里的海水温度骤然上升3℃~6℃。原来生活在这一海区的冷水性浮游生物和鱼类由于不适应这种温暖的环境而大量地死亡,以鱼类作食物的海鸟、海兽因找不到食物而相继饿死或另迁它处。灾难最严重的几天,秘鲁首都利马外港卡亚俄海面和滩地上到处是鱼类、海鸟及其它海洋动物的尸骸。死亡的动物尸体腐烂产生硫化氢,致使海水变色,臭气熏天,使泊港舰船的水下船壳变黑,并随着雾气或吹向大陆的海风泼向港口附近的建筑物和汽车,在它们表面也涂上了一层黑色,就像是有人用油漆漆过一样。当地人便把这件厄尔尼诺的"涂鸦"之作称为"卡亚俄漆匠"。 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由于海温的异常增高,导致海洋上空大气层气温升高,破坏了大气环流原来正常的热量、水汽等分布的动态平衡。这一海气变化往往伴随着出现全球范围的灾害性天气:该冷不冷、该热不热,该天晴的地方洪涝成灾,该下雨的地方却烈日炎炎焦土遍地。一般来说,当厄尔尼诺现象出现时,赤道太平洋中东部地区降雨量会大大增加,造成洪涝灾害,而澳大利亚和印度尼西亚等太平洋西部地区则干旱无雨。据不完全统计,本世纪以来出现的厄尔尼诺现象已有17次(包括最新一轮1997~1998年的厄尔尼诺现象)。发生的季节并不固定,持续时间短的为半年,长的一两年。强度也不一样,1982~1983年那次较强,持续时间长达两年之久,使得灾害频发,造成大约1500人死亡和至少100亿美元的财产损失。 同前几次一样,新一轮的厄尔尼诺现象也影响到了中国。最明显的表现是它能使来自东南部海洋上的夏季风强度减弱,造成夏季降雨带的位置偏南,出现南方暴雨成灾、北方旱象严重的异常现象。6~8月期间,北方大部分地区都出现异常高温,首都北京这一时期天气闷热异常,使得空调器的销售出现空前兴旺的景象。我国往年夏季高温所在地区长江中下游一带,重庆、武汉、南昌、南京四大"火炉"却有两个"熄火"。地处北方的山东等省份因持续高温,出现了罕见的旱灾,黄河山东利津水文站断流达222天,严重影响了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的生活。与此同时,南方许多地区的雨量大大高于往年。据报道,澳门1997年全年前8个月的降雨量超过了过去40年的年平均降雨量;香港的降雨量也打破了有史以来的降水纪录,"七一"香港回归那天,持续不断的大雨自始至终伴随着隆重的交接仪式,令人印象深刻。总的来看,在厄尔尼诺现象的作用下,全国大部分地区冬季的温度比正常年份高,南涝北旱现象比较明显。 圣婴之后有"女婴" 在深入探索厄尔尼诺与气候变化的关系的过程中,科学家又发现了与其性格相反的拉尼娜(LANINA)现象。有人称之为圣婴的邪恶妹妹"女婴",虽然威力不及圣婴,但也会给人类造成相当伤害。拉尼娜现象也是每隔几年出现一次,是东太平洋沿着赤道酝酿出的不正常低温气流,导致气候异常。其发生频率比厄尔尼诺现象低,上一次较强的情况发生在1988~1989年间。1988年夏,北美的大干旱烤焦了从加里福尼亚到佐治亚的大片土地,使谷物收成减产了1/3。美国西部森林火灾不断,着名的黄石国家公园一度被大火所吞。随后飓风又从加勒比海上空呼啸而过,侵害多数的中美洲国家,仅尼加拉瓜一国的损失就达数百万美元,致使500多人死亡,成千上万的人无家可归。 1998年5月厄尔尼诺现象才告结束,全球气候尚未恢复正常,拉尼娜现象又出来为患。令不少地方分别出现严寒、冬暖、风雪、干旱和暴雨等灾害。从世界范围来看,拉尼娜现象在南部非洲引起暴风雨和洪灾,在肯尼亚和坦桑尼亚引起干旱,在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酿成洪灾,在南美洲的南部地区则是异常的潮湿天气,与厄尔尼诺引起的现象正好相反。 究竟是什么造成了厄尔尼诺现象呢?科学家对此一直众说纷纭,难有定论。 一般认为,厄尔尼诺现象是太平洋赤道带大范围内海洋与大气相互作用失去平衡而产生的一种气候现象。在东南信风的作用下,南半球太平洋大范围内海水被风吹起,向西北方向流动,致使澳大利亚附近洋面比南美洲西部洋面水位高出大约50厘米。当这种作用达到一定程度后,海水就会向相反方向流动,即由西北向东南方向流动。反方向流动的这一洋流是一股暖流,即厄尔尼诺暖流,其尽头为南美西海岸。受其影响,南美西海岸的冷水区变成了暖水区,该区域降水量也大大增加。厄尔尼诺现象的基本特征是:赤道太平洋中、东部海域大范围内海水温度异常升高,海水水位上涨。 近年来,一些科学家对厄尔尼诺现象的成因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在探索厄尔尼诺现象形成机理的过程中,科学家们发现了这样的巧合:20年代到50年代,是火山活动的低潮期,也是世界大洋厄尔尼诺现象次数较少、强度较弱的时期;50年代以后,世界各地的火山活动进入了活跃期,与此同时,大洋上厄尔尼诺现象次数也相应增多,而且表现十分强烈。根据近百年的资料统计,75%左右的厄尔尼诺现象是在强火山爆发后一年半到两年间发生的。这种现象引起了科学家的特别关注,有科学家就提出,是海底火山爆发造成了厄尔尼诺暖流。 近年来更多的研究发现,厄尔尼诺事件的发生与地球自转速度变化有关,自50年代以来,地球自转速度破坏了过去10年尺度的平均加速度分布,一反常态呈4~5年的波动变化,一些较强的厄尔尼诺年平均发生在地球自转速度发生重大转折年里,特别是自转变慢的年份。地转速率短期变化与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变化呈反相关,即地转速率短期加速时,赤道东太平洋海温降低;反之,地转速率短期减慢时,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升高。这表明,地球自转减慢可能是形成厄尔尼诺现象的主要原因。 分析指出,当地球自西向东旋转加速时,赤道带附近自东向西流动的洋流和信风加强,把太平洋洋面暖水吹向西太平洋,东太平洋深层冷水势必上翻补充,海面温度自然下降而形成拉尼娜现象。当地球自转减速时,"刹车效应"使赤道带大气和海水获得一个向东惯性力,赤道洋流和信风减弱,西太平洋暖水向东流动,东太平洋冷水上翻受阻,因暖水堆积而发生海水增温、海面抬高的厄尔尼诺现象。 历史记录显示,自1949年至1990年的40余年间共发生10次厄尔尼诺现象,平均3.5年一次,而90年代以来的最近几年里竟出现了4次(1991年~1992年、1993年、1994年~1995年、1997年~1998年),实属历史罕见。而且,90年代以来太平洋海温长期持续偏高,时起时伏的厄尔尼诺现象伴随着全球气温持续异常,自然灾害特别是气候巨灾频发。这表明,近年来厄尔尼诺现象的发生有加快、加剧的趋势。是谁在助长"圣婴"、"女婴"作恶? 人们已经认识到,除了地震和火山爆发等人类无法阻止的纯粹自然灾害之外,许多灾害的发生多多少少同人类的活动有关。"天灾八九是人祸"这个道理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那么肆虐全球的厄尔尼诺现象是否也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呢?近些年厄尔尼诺现象频频发生、程度加剧,是否也同人类生存环境的日益恶化有一定关系?有科学家从厄尔尼诺发生的周期逐渐缩短这一点推断,厄尔尼诺的猖獗同地球温室效应加剧引起的全球变暖有关,是人类用自己的双手,助长了"圣婴"作恶。当然,要证明全球变暖对厄尔尼诺现象是否起了作用还需大量科学佐证。但厄尔尼诺现象频繁发生的结果,也可能产生一个更温暖的世界,这样,是厄尔尼诺现象引起全球变暖,还是全球变暖加快厄尔尼诺现象的发生,就陷入了一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怪圈。 人类最终彻底走出"厄尔尼诺"怪圈,也许就取决于人类自己对自然的态度。
㈦ 2021年多雨的原因是什么
原因主要就是“热带高压”,在常年之中,5月的降雨一般是集中在华南地带,不过2021年就有点不一样,那就是“副热带高压”表现非常强“比常年同期偏强、偏北”很多,而这个时候在海洋区域的出现热带扰动,或者是“海洋水汽”的时候。
这一波雨水就会结合副热带高压的边缘地带,将水汽输入到我国江南一带,所以在每次说南方大范围出现强降雨,暴雨、大暴雨的时候,广东,福建等地不仅没有降雨,还更加的热了。
老下雨怎么办:
一直在下雨家中肯定很潮湿。由于外面下雨,所以在下雨时尽量少开窗。如果间歇雨停了,可以开窗吹吹去去湿气。这个是利用环境去湿。也可以使用认为方法去湿,首先,可以使用空调,开启除湿模式。其次,可以去超市买买一些除湿的炭包或者其他除湿剂等放在家中吸湿。还有可以买一个烘干机,可以出去衣物上的湿气。
㈧ 2021年雨水怎么这么多
拉尼娜现象的概率有提升的情况。
预计拉尼娜现象到秋天发展并持续到冬季的机会是50-55%,所以这是它的一个改变,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一定会出现拉尼娜现象。
海洋区域的变化真的是非常强,第1天是厄尔尼诺现象的表现,第2天就可能是拉尼娜现象的表现。
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
厄尔尼诺暖流破坏了南太平洋的正常大洋洋流环流圈,进而打乱了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原有分布规律性,形成严重的气候灾害。
如南美洲西部的秘鲁、 智利北部沿海地区, 原是十分干燥的热带沙漠气候区, 由于厄尔尼诺暖流的影响,往往形成暴雨连降、洪水泛滥、泥石流狂泻的可怕自然灾害。
秘鲁渔场由于被厄尔尼诺暖流遏制了冷海水的上泛,导致深海中的大量浮游生物不能通过上泛海水输送到海面, 造成鱼类因缺少铒料而大量死亡。
印度尼西亚、 伊里安岛、 澳大利亚北部的热带雨林区由于厄尔尼诺暖流的出现破坏了南太平洋的正常水循环 规律而出现严重的干旱。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厄尔尼诺现象
㈨ 印度一地区为什么连下了两个月的血雨,血雨是如何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