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一年中中国的传统节日有几个
春节,
元宵节
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元节,中秋节,重阳节,腊八节
。。。这是最主要的几个节
其他24节气也有过的
还有花朝之期(农历2月15
)
三月三龙抬头
我们这里要地菜煮鸡蛋的·
都很有地方色彩
呵呵·
⑵ 中国所有的节日列表
农历正月
1.正月初一, 春节,鸡日,道教中元始天尊诞辰,佛教中弥勒佛诞辰,古代有元日、元旦、元正、元辰、元朔、三元、三朝、三正、正旦、正朔等30多种名称
2,正月初二,犬日
3,正月初三,猪日,小年期
4,正月初四,羊日,孙天医(孙思邈)诞辰
5,正月初五,牛日,破五日,开市,神话中五路财神诞辰
6,正月初六,马日,送穷日
7,正月初七,人日,又称人胜节,送火神
8,正月初八,谷日,道教中阎王爷诞辰,八仙日
9,正月初九,天日,道教中玉皇大帝诞辰
10,正月初十,地日,石头生日(祭石头)
11,正月十二,火日,民俗中老鼠娶媳妇日,炒黄豆(老鼠眼),点百火,丢百病
12,正月十三,上(试)灯日,关公升天日
13,正月十五,元宵节,正灯日,道教上元节,是天官尧的诞辰
14,正月十八,落灯日
15,正月二十,天穿节,天穿节又叫补天节,“小天仓”,源于女娲补天的神话故事。这一节日又与“雨水”节气相关。立春后的节气是“雨水”。
古人认为,是日“天一生水”,应节则下雨,故谓之“天穿”。神话与节令像融合,就形成了天穿节这一民俗节日传统。天穿节的主要习俗:煎饼“补天穿”、天穿射、乱饭扎针。
16,正月二十五,天仓节(填仓节),有的说天仓节是祭星之日,有的说是为祭土地或祭磨神。所谓填仓,意思是填满谷仓。
农历二月
1,二月初一,中和节,太阳生日
2,二月初二,春龙节, 又叫龙抬头、 青龙节 ,佛教中济公菩萨生日
3,二月初三,神话中文昌帝君诞辰
4,二月十二,花朝节(一说二月十五),又称花神节,百花生日,花神生日(花期)
5.二月十五 ,道教中九天玄女娘娘诞辰,道教中太上老君、精忠岳王诞辰
6,二月十九,佛教中观世音菩萨诞辰
7,二月二十一,佛教中普贤菩萨诞辰
8,冬至后一百零五天,清明节的前一天 ,寒食节,农历日期不固定(见清明)
9,清明,24节气之一,农历日期不固定,通常在二月后半月至三月上半月之内
农历三月
1,三月初三 ,上巳节 ,姑娘回娘家,黄帝的诞辰,道教中真武大帝诞辰,神话中王母娘娘开蟠桃会
2,三月十五,神话中赵公明元帅诞辰,道教中泰山老母诞辰
农历四月
1,四月初一,祭雹神
2,四月初四,佛教中文殊菩萨诞辰
4,四月初八 ,浴佛节(龙华会),佛教中释迦牟尼诞辰
5,四月十二,道教中蛇王诞辰
6,四月十四,道教中神仙生日(吕洞宾诞辰)
7,四月十八,神医华佗诞辰
8,四月二十八,药王(神农)诞辰
农历五月
1,五月初五, 端午节
2,五月十三,雨节
农历六月
1,六月初一,半年节(过半年)
2.六月初六,晒衣节, 晒伏节“六月六,晒红绿。” “姑姑节”“六月六,请姑姑”,在古代还是另外一个节日,名叫天贶(赐赠的意思)节,六月六也是佛寺的一个节日,叫做翻经节,祭祀山神
3,六月十九,佛教中观世音菩萨得道
4,六月二十四,关公诞辰,神话中雷神诞辰,荷花生日
农历七月
1,七月初一,祭祀海神
2,七月初七, 习称七夕、七月七、乞巧节
3,七月十五 ,是地官舜的诞辰,佛教的盂兰盆节,有盂兰盆会传世,儒家俗称鬼节,道教称中元节
4,七月十八,道教中西王母诞辰
5,七月二十,棉花生日
6,七月二十三,诸葛武侯诞辰
7,七月三十 ,佛教中地藏王菩萨诞辰(地藏节)
农历八月
1,八月初一,天医节
2,八月初三,道都中灶君生日
3,八月初八,神话中瑶池大会
4.八月十五 ,中秋节
5,八月二十,水稻生日
7,八月二十七,孔夫子诞辰
农历九月
1.九月初九 ,重阳节
2,九月十九,佛教中观世音菩萨出家
农历十月
1,十月初一 ,十月朝,寒衣节,又称祭祖节,也是儒家鬼节之一
2.十月十五 ,道教下元节 ,水官禹的诞辰
农历十一月
1,冬至,故又称日南至,亚岁(仅次于新年),是二十四节气中唯一一个被用来确定月序和闰月的节气,冬至在十一月(子月)月内(即最早十一月初一,最迟十一月二十九或三十)是制定闰月的大前提。
因节气和公历都是阳历属性,所以节气公历日期反而相对固定,冬至常在公历(阳历)12月22日前后。
农历腊月
1,十二月初八 ,腊八节 ,佛教中释迦牟尼佛成道日
2,十二月二十三 祭灶节,祀灶日,俗称“过小年”,亦称小年、小年下、小年节
3,十二月二十四 扫尘
4,十二月二十五,道都中接玉皇
5,,十二月的最后一天 年除日、除日,除日晚上叫除夕、大年夜、大节夜、大尽等,民间称年三十、大年三十 ,封井(祭井神),贴春联,迎财神,吃年夜饭,守岁
其它节日
“半年节” 有六月十五日的、六月十四的、六月六的、六月五日的、也有六月初一日之说!
观音诞: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十一月十九,观音菩萨的信仰已经超出了佛教的范围,他是一种文化,是一种愿望!
每年的农历三月廿三日为妈祖的诞辰日!
七月初一日,俗称开息门
填仓节:中国汉族民间传统祭祀节日,在农历正月二十五日。又叫添仓节、天仓节,是祭祀仓神的节日
(2)中国11个传统节日有哪些扩展阅读:
中国的节日形成,是一个民族或国家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中国传统节日多种多样,是我中国悠久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远古先民时期发展而来的中华传统节日清晰地记录着中华民族丰富而多彩的社会生活文化内容。
中国的传统节日有除夕(大年三十)、春节(正月初一)、元宵节(正月十五)、清明节(4月5日前后)、端午节(五月初五)、七夕节(七月初七)、中秋节(八月十五)、重阳节(九月初九)、腊八节(十二月初八)等。
此外,我国各少数民族也都保留着自己的传统节日,诸如傣族的泼水节、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彝族的火把节、瑶族的达努节、白族的三月街、壮族的歌圩、藏族的藏历年和望果节、苗族的跳花节等。
⑶ 中国有哪十个传统节日
春节;阴历正月初一。
元宵节;阴历正月十五。
清明(寒食)节;阳历4月5日前后
端午节;阴历五月初五。
中元节;阴历七月十五。
中秋节;阴历八月十五。
重阳节;阴历九月初九。
冬至节;阳历12月22日前后。
腊八节;阴历腊月初八。
祭灶节(小年);阴历腊月二十三(南方是腊月二十四)。
⑷ 中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几月几日
中国的传统节日有春节(正月初一)、元宵节(正月十五)、龙抬头(二月二)、社日节(二月二)、清明节(公历4月5日前后)、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七月半(农历七月十四/十五)、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重阳节(农历九月九)、冬至节(公历12月21~23日)、除夕(年尾最后一天)。具体介绍以下几个节日:
1、春节
春节是中国人一年中的第一个传统佳节。过去,春节被称为“新年”,因为按照中国历史上一直沿用的农历,这天是正月初一,为新一年的开头。据记载,中国人民过春节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它是由虞舜兴起的。春节期间,传统的文娱活动以狮子舞、龙灯舞、划旱船、踩高跷最为普遍。
2、元宵节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元夜、灯节。这是春节后的第一个月圆之夜。相传,汉文帝(前179—前157年)为庆祝周勃于正月十五勘平诸吕之乱,每逢此夜,必出宫游玩,与民同乐,并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每到元宵节之夜,许多城市举办灯会,展出各种彩灯,造型新奇,千姿百态。
3、清明节
4月5日前后为清明节。清明节古时也叫三月节,已有2000多年历史。公历四月五日前后为清明节,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在二十四个节气中,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只有清明。清明节原是祭祀祖先的节日,而如今更多的是在这一天开展祭扫烈士陵墓、悼念先烈的活动。
4、七夕节
农历七月初七夜,称“七夕”,是传说中牛郎织女每年相会的日子。是夕,陈瓜果子于庭中,女孩子结彩缕,穿七孔针。据说先穿完者为巧。“乞巧节”,又由于多是女孩子参加,故称“少女节”。
5、除夕
春节前一夜叫“除夕”,是家庭团聚的重要时刻,全家人欢聚一起,吃一顿丰盛的“年夜饭”;许多人通宵不眠,称“守岁”。次日,大家便开始到亲朋好友家里“拜年”,相互问候,祝愿在新的一年里万事如意。
⑸ 中国十二个传统节日有哪些
春节、元宵节、寒食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元节、中秋节、重阳节、腊八节、小年、除夕。
一、春节
端午为农历五月初五,习俗有赛龙舟、吃粽子、采艾叶、系红线等。据说是为纪念屈原于此日投汨罗江而死。
⑹ 全部的中国传统节日有哪些
寒食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重阳节、中元节、中秋节、腊八节、除夕、春节、元宵节从一月初一共十一个传统节日。
中国传统节日及时间:
一月一日:元旦
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
清明节前一天:寒食
四月五日:清明节
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
农历七月初七:七夕情人节
农历七月十三:敬老节
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
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
农历十一月二十二:冬至
农历腊月初八:腊八节
农历十二月大年三十:除夕
农历正月初一:春节
传统节日形成,是一个民族或国家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中国传统节日多种多样,是我中国悠久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远古先民时期发展而来的中华传统节日清晰地记录着中华民族丰富而多彩的社会生活文化内容,乃中华民族特有的特色节日。
(6)中国11个传统节日有哪些扩展阅读:
历史渊源
形成
中华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组成,是“法制化的文明社会”的法律体制,是构成区域文明国家的基本框架。
节日的起源和发展,是人类社会”逐渐形成,逐渐完善的文化过程“,是由猿到人类,文明进化发展得产物。
中国的传统节日,承载着神话、传说、天文、地理、术数、历法、等人文与自然文化内容。
文献记录至少可以追溯到《夏小正》、《尚书》,到战国时期,一年中划分得二十四个节气,已基本齐备完成,后来得传统节日,全都和这些节气密切相关。每个中华传统节日都有自己的来源之处与形成的必要条件。
发展
节气为节日的产生提供了前提条件,大部分节日在先秦时期,就已初露端倪, 但是其中风俗内容的丰富与流行,还需要有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
最早的风俗活动是和原始崇拜、生活禁忌有关;神话传奇故事为节日平添了几分浪漫色彩;还有宗教对节日的冲击与影响;一些对历史人物永恒的纪念渗入节日,所有这些,都融合凝聚节日的内容里,使中国的节日有了深沉的历史感。
到汉代,中国主要的传统节日都已经定型,人们常说这些节日起源于汉代,汉代是中国统一后第一个大发展时期,政治经济稳定,科学文化有了很大发展,这对节日的最后形成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条件。
节日发展到唐代,已经从原始祭拜、禁忌神秘的气氛中解放出来。转为娱乐礼仪型,成为真正的佳节良辰。从此,节日变得欢快喜庆,丰富多彩,许多体育、享乐的活动内容出现,并很快成为一种时尚流行开来,这些风俗一直延续发展,经久不衰。
传承
值得一提的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历代的文人雅士、诗人墨客,为一个个节日谱写了许多千古名篇,这些诗文脍炙人口,被广为传颂,使中国的传统节日渗透出深厚的文化底蕴,精彩浪漫,大俗中透着大雅,雅俗共赏。
中国的节日有很强的内聚力和广泛的包容性,一到过节,举国同庆,这与我们民族源远流长的悠久历史一脉相承,是一份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
⑺ 中国12个传统节日习俗有那些
中国12个传统节日习俗分别是:
1、春节习俗,年夜饭:
闹花灯是元宵节传统节日习俗,始于西汉,兴盛于隋唐。隋唐以后,历代灯火之风盛行,并沿袭传于后世。而正月十五,又是一年一度的闹花灯放烟火的高潮。所以也把元宵节称为“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