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牡丹象征意义是什么
牡丹象征意义有圆满,浓情,富贵,雍容华贵之意。生命,期待,淡淡的爱,用心付出。高洁,端庄秀雅,仪态万千,国色天香,守信的人。
牡丹花被拥戴为花中之王,有关文化和绘画作品很丰富。她是中国固有的特产花卉,有数千年的自然生长和两千多年的人工栽培历史。其花大、形美、色艳、香浓,为历代人们所称颂,具有很高的观赏和药用价值,自秦汉时以药植物载入《神农本草经》始,散于历代各种古籍者,不乏其文。形成了包括植物学、园艺学、药物学、地理学、文学、艺术、民俗学等多学科在内的牡丹文化学,是中华民族文化和民俗学的一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文化完整机体的一个细胞,透过它,可洞察中华民族的一般特征,这就是“文化全息”现象。牡丹文化兼容多门科学,其构成非常广泛,它包括哲学、宗教、文学、艺术、教育、风俗、民情等所有文化领域。牡丹文化中所提供的文化信息,可以反映出民族文化的基本概貌,符合宇宙间的“全息律”。
牡丹文化的起源,若从《诗经》牡丹进入诗歌,算起距今约3000年历史。秦汉时代以药用植物将牡丹记入《神农本草经》,牡丹已进入药物学。南北朝时,北齐杨子华画牡丹,牡丹已进入艺术领域。史书记载,隋炀帝在洛阳建西苑,诏天下进奇石花卉,易州进牡丹二十箱,植于西苑,自此,牡丹进入皇家园林,涉足园艺学。唐代,牡丹诗大量涌现,刘禹锡的“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脍炙人口;李白的“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千古绝唱。宋代开始,除牡丹诗词大量问世外,又出现了牡丹专着,诸如欧阳修的《洛阳牡丹记》、陆游的《天彭牡丹谱》、丘浚的《牡丹荣辱志》、张邦基的《陈州牡丹记》等,宋代有十几部。元姚遂有《序牡丹》,明人高濂有《牡丹花谱》、王象晋有《群芳谱》,薛凤翔有《亳州牡丹史》,清人汪灏有《广群芳谱》、苏毓眉有《曹南牡丹谱》、余鹏的有《曹州牡丹谱》、由于牡丹花花型优美,颜色绚丽、清雅,因此是当代画家们经常表现的题材,如余致贞、吴玉阳等。散见于历代种种杂着、文集中的牡丹诗词文赋,遍布民间花乡的牡丹传说故事,以及雕塑、雕刻、绘画、音乐、戏剧、服饰、起居、食品等方面的牡丹文化现象,数见不鲜。
2019年7月15日,中国花卉协会在中国林业网、中国花卉协会网站和“中国花卉协会”微信公众号发出《投票:我心中的国花》,向公众征求对我国国花的意向。广大公众对国花高度关注,积极踊跃参与。2019年7月23日,中国花卉协会通报国花调查情况。通报称,截至2019年7月22日24时,投票总数362264票。投票结果统计显示,同意牡丹为国花的居首位,共288747票,占79.71%;第二名,同意梅花为国花的占12.30%;第三名,同意兰花为国花的占2.48%;第四名,同意荷花为国花的占1.89%。
国花是国家形象和民族精神的象征,是国家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中国社会稳定、经济繁荣、人民幸福,确定国花,时机成熟。
经组织专家研究讨论,中国应确定“一个国花”,确定国花的基本条件:一是起源于中国,栽培历史悠久,适应性强,分布广泛,品种资源丰富;二是花姿、花色美丽大气,能反映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性格特征;三是文化底蕴深厚,为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四是用途广泛,具有较高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为了评选,中国花协专门于2019年2月成立了国花评审小组。6月29日,中国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与中国花卉协会在北京组织召开了国花评审专家研讨会,32名专家组成专家评审委员会,对确定中国国花进行研究讨论。此次投票已获得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的授权。投票一经发出,引起网友热议,大量网民投票参与。据相关媒体报道,7月17日,中国花卉协会的工作人员董燕向记者表示,截至7月16日晚上11点,总共有6万多的投票,投票者中百分之九十以上选择牡丹。此次投票“只是收集民情民意”,把意见收集起来供上级参考,国花最终由国家相关部门决定。
牡丹是中国彭州、洛阳、菏泽、铜陵、宁国市、牡丹江市的市花。每年4月11日-5月5日为“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牡丹在中国称为花之富贵者也。
花型宽厚,被称为百花之王,有圆满,浓情,富贵,雍容华贵之意。
生命,期待,淡淡的爱,用心付出。
高洁,端庄秀雅,仪态万千,国色天香,守信的人。
武则天与牡丹
在一个隆冬大雪飘舞的日子,武则天在长安游后苑时,曾命百花同时开放,以助她的酒兴。下旨曰:“明早游上苑,火速报春知,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谁都知道,各种花不仅开花的季节不同,就是开花的时刻也不一致。紫罗兰在春天盛开,玫瑰花在夏天怒放,菊花争艳在深秋,梅花斗俏在严冬;蔷薇、芍药开在早上,夜来香、昙花开在夜间。所以,要使百花服从人的意志,在同一时刻一齐开放,是难以办到的。但是百花慑于武后的权势,都违时开放了,唯牡丹仍干枝枯叶,傲然挺立。武后大怒,便把牡丹贬至洛阳。牡丹一到了洛阳,立即昂首怒放,花繁色艳,锦绣成堆。这更气坏了武后,下令用火烧死牡丹,不料,牡丹经火一烧,反而开的更是红若烟云、亭亭玉立,十分壮观。表现了牡丹不畏权势、英勇不屈的性格。
隋炀帝与牡丹
公元604年,隋炀帝杨广继位,于东都洛阳开辟西苑。隋炀帝好奇花异石,曾三下江南搜寻。并派人将各地收集到的牡丹种植在西苑中。据唐人的记载:“炀帝辟地二百里为西苑,诏天下进花卉。易州进二十牡丹,有飞来红、袁家红。醉颜红、云红、天外红、一拂黄、延安黄、先春红、颤风娇等名贵品种。”
杨贵妃与牡丹
唐朝开元年间,宫廷内开始重视牡丹,并在兴庆东沉香亭前、骊山行宫等处,栽植数种红、紫、浅红、通白等色牡丹。花初开,杨贵妃带众宫女游赏花间,如醉如痴。五代王仁裕载:“杨国忠初因贵妃专宠,上赐以木芍药(即牡丹)数本,植于家。”据载,因贵妃专宠,喜爱牡丹,唐明皇也作为宠爱之物把牡丹赐给了她的哥哥。
欧阳修与牡丹
欧阳修,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陵(今江西吉安市)人。欧阳修在洛阳作推官时,发现“洛阳之俗,大抵好花,春时,城中无贵皆插花。花开时,士庶况为遨游”据载,当时的洛阳城,无论民家,还是官院,植满牡丹。欧阳修遍访民间,将洛阳牡丹的历史、栽培、品种以及风俗民情做了详尽的考察,写成了中国第一部牡丹专着《洛阳牡丹记》。
蒲松龄与牡丹
蒲松龄,清代着名的文学家、思想家。蒲松龄在其《聊斋志异》:常大用,洛人,癖好牡丹。闻曹州牡丹甲齐、鲁,心向往之。适以他事如曹,因假缙绅之园居焉。时方二月,牡丹未华,惟徘徊园中,目注勾萌,以望其拆。……并写下了葛巾、玉版的神话故事。
毛泽东与牡丹
毛泽东生前非常喜爱牡丹,1935年,毛泽东率领红军经过两万五千里长征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延安,在严酷的战争间隙,一天率领周恩来、朱德等去延安万花山赏牡丹,在牡丹丛中对身边人说:“这里是一幅天然牡丹图,一定要好好保护,等到全国解放了,可以在这里修建一座人民公园。”1950年冬的一天,毛泽东在中南海花园散步,走到牡丹跟前停下脚步,跟身边工作人员讲起武则天与牡丹的故事并意味深长的说:“年轻人要具有牡丹的品格,不畏强暴,才能担当起重任。
② 牡丹花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牡丹花是我国国花,代表富贵的意思。
牡丹的话也分很多种:牡丹:圆满、浓情、富贵、雍容华贵
秋牡丹:生命、期待、淡淡的爱
红牡丹:花型宽厚的红花,被称为百花之王,花语是‘富贵、圆满’,属性火。
紫牡丹:花瓣呈紫色的牡丹,花语是‘难为情’,属性暗 白牡丹:高洁、端庄秀雅、仪态万千、国色天香、守信的人
绿牡丹:生命、期待、淡淡的爱、用心付出
黑牡丹:死了都要爱 事实上,牡丹家族中没有纯粹的黑牡丹,人们习惯上把深红色、深紫色牡丹称为黑牡丹
粉牡丹:雍容华贵 黄牡丹:亮丽富有而华贵
③ 牡丹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牡丹的象征意义:高洁,高贵,端庄秀雅,仪态万千,国色天香,守信的人。
牡丹是中国洛阳、菏泽、铜陵、宁国市、牡丹江市的市花。牡丹在中国称为花之富贵者也。
(3)牡丹在中国文化中的意义是什么扩展阅读:
牡丹花色泽艳丽,玉笑珠香,风流潇洒,富丽堂皇,素有“花中之王”的美誉。在栽培类型中,主要根据花的颜色,可分成上百个品种。”牡丹品种繁多,色泽亦多,以黄、绿、肉红、深红、银红为上品,尤其黄、绿为贵。牡丹花大而香,故又有“国色天香”之称。
唐代刘禹锡有诗曰:“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在清代末年,牡丹就曾被当作中国的国花。1985年5月牡丹被评为中国十大名花之二。是中国特有的木本名贵花卉,有数千年的自然生长和1500多年的人工栽培历史。在中国栽培甚广,并早已引种世界各地。牡丹花被拥戴为花中之王,有关文化和绘画作品很丰富。
④ 牡丹代表什么象征意义
1、富贵祥和
牡丹在花开时,花型较大,同时花朵颜色众多,表现出一种富贵的感觉,而牡丹在清朝是作为国家的国花存在的,较为雍容华贵,所以其象征意义包括富贵祥和的意思,可以种植在庭院中。
2、纯洁爱情
牡丹的花语中就有爱情的意思,而牡丹花色虽然众多,但每一朵花的颜色都比较纯粹,没有渐变的颜色存在,所以在人们眼中有纯洁之意,牡丹就具有了纯洁爱情的象征意义。
3、繁荣昌盛
牡丹的花朵形态就是雍容华贵的,同时牡丹曾经也是国花,所以一般人们会将对国家的期望传递到牡丹身上,从而牡丹也就有了希望国家繁荣昌盛的象征意义。
4、不畏强权
牡丹在传说中是一位仙子,由于有一家权贵想要霸占他人的院落,命奴仆对花园进行打砸破坏,最后仙子赶到与权贵对抗,打败权贵,救出了牡丹花。由此传说人们赋予牡丹不畏强权的象征意义。
⑤ 牡丹花是国花象征意义
1.牡丹有着中华民族的同步发展史。国运兴,牡丹盛。中华民族历朝历代祖先的智慧与才能,经久而不间断地渗透到牡丹的发展进化之中。牡丹花大色艳,枝叶并茂,最能体现泱泱大国气度,寓意富贵吉祥,是国泰民安、繁荣昌盛、政通人和的象征。
2.牡丹雍容华贵,富丽堂皇。自唐宋以来,便有“国色天香”之称,被誉为“花王”。唐、清两朝曾将之确定为国花,在民间影响深远,形成了博大精深的牡丹文化和多姿多彩的牡丹艺术,其他花卉无法与之比肩。
3.牡丹是原产我国的世界名花。栽培历史长达1500多年,8个野生品种全在中国,现有品种1000多种,十大花型九个色系,长势强,分布区域广,有着很高的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根可入药,花粉种子可作美容保健品。
(5)牡丹在中国文化中的意义是什么扩展阅读:
牡丹与中国文化密不可分。传说唐朝武则天冬日醉酒,令百花开放,唯牡丹抗旨未发,被贬洛阳,这倒使洛阳壮丹获得了“天下第一”的美称。由此也看出,牡丹不惧淫威,不畏权贵,不为困苦逆境所折服的品性,正与中华民族特殊气节相吻合。
明朝时,山东曹州(菏泽)的牡丹义盛极一时,而博得“牡丹之乡”的美誉。
现在,洛阳、曹州(菏泽)的牡丹,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在隆冬时节,对牡丹进行催花,使象征吉徉、富贵、繁荣、昌盛、幸福美满的牡丹,在大江南北展露国色天香的芳容。与当今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国富民强的国运民心相吻合的体现。
⑥ 牡丹花的含义是什么
牡丹花的含义是富贵、吉祥、幸福、繁荣的象征。
⑦ 你知道为什么中国选择牡丹作为国花吗
中国选择牡丹作为国花,有这么几个原因:
牡丹历史悠久。牡丹原产于我国,至今栽培历史长达4000多年,已形成四大品种群、十大花型、九个色系,品种多达1000多种。
牡丹文化厚重。牡丹文化源远流长,始于隋、兴于唐、盛于宋,在历史发展中不断得以传承、发展和创新,牡丹位居十大传统文化名花之首,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财富。
牡丹寓意丰富。牡丹集花王之号、花容之美、花语之吉于一体,其雍容典雅、高贵祥和的形象代表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寓意着国家繁荣富强,也频频亮相重大外交场合,可以完美诠释我国大国气象。
牡丹民众爱戴。牡丹具有良好的民众基础,在我国广泛种植,同时牡丹产业方兴未艾,观赏牡丹、油用牡丹种植面积日益扩大,生产加工销售链条日益完善,已经成为带动农民脱贫致富和乡村振兴的特色产业。
(7)牡丹在中国文化中的意义是什么扩展阅读:
牡丹的“粉丝众多”
全国大范围评选国花共进行过两次。一次是在1994年,全国人大开展自下而上的全国评选国花活动,最后评选出两套候选方案:一是一国一花,即牡丹;二是一国四花,即牡丹、荷花、菊花、梅花。赞成一国一花(牡丹)的有18个省,占58.06%,后因多种原因而没有作出决议。
另外一次是在2019年,适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花开盛世,国富民强,国花评选再一次成为国人讨论的热点。为提升国家形象、顺应群众期待,中国花卉协会向公众征求对中国国花的意向,最后投票总数362264票,牡丹以79.71%的得票高居第一位。
⑧ 牡丹的文化象征意义是什么
牡丹花被拥戴为花中之王,有关文化和绘画作品很丰富。
她是中国固有的特产花卉,有数千年的自然生长和两千多年的人工栽培历史。其花大、形美、色艳、香浓,为历代人们所称颂,具有很高的观赏和药用价值,自秦汉时以药植物载入《神农本草经》始,散于历代各种古籍者,不乏其文。形成了包括植物学、园艺学、药物学、地理学、文学、艺术、民俗学等多学科在内的牡丹文化学,是中华民族文化和民俗学的一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文化完整机体的一个细胞,透过它,可洞察中华民族的一般特征,这就是“文化全息”现象。牡丹文化兼容多门科学,其构成非常广泛,它包括哲学、宗教、文学、艺术、教育、风俗、民情等所有文化领域。牡丹文化中所提供的文化信息,可以反映出民族文化的基本概貌,符合宇宙间的“全息律”。
⑨ 牡丹花的寓意是什么
牡丹花的寓意有很多,比如雍容端庄、富贵吉祥、繁荣昌盛、清高傲骨、美好期盼以及国色天香等。
牡丹花是百花之王,带有一种高贵典雅的气质,所以其带有雍容端庄的寓意。
因此,常用牡丹来代指气质出众的女性,称赞其气质高贵。
牡丹花的养殖方法:
1、土壤
养护牡丹对土壤的要求不高,土质肥沃、排水性能较好的沙质土最佳,也可以用腐叶土、原土和河沙混合制成营养土,不管选择何种土壤进行栽培,都要进行消毒,可以选择多菌灵进行杀菌,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2、水分
春季气温回升,牡丹可以搬出室外养殖,这时候要浇一次透水,然后进行松土,松土的时候保护根部。尤其春天发新芽、开花前后,水分要充足,北方干燥可以多点水,但是不要过多,长时间积水会烂根。夏季中午阳光过强的时候不要浇水,最好在清晨和傍晚。开花前后补水的时候可以加点肥料,用肥水补充养分,开的花更旺盛。
3、施肥
牡丹花施肥的时机很重要,新植株半年内不要加肥,避免产生肥害,半年后再施肥。春季花开之前,温度刚刚回升,叶子开始发新芽,这时候施肥为开花积蓄养分;花谢之后再加一肥,用来补充开花消耗掉的营养,也可以帮助分化新花芽;入冬之前再加一次肥料,为越冬做准备。一般一年施加这三次肥料就可以了,肥料不要太浓。
4、光照和温度
充足的光照对牡丹的生长是很有利的,每天接受光照可以补充养分,但是夏季强光和正午的阳光直接照射要避免,为了防止烈日灼伤,流失过多水分。
⑩ 牡丹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意义。
牡丹花开时节,繁花似锦,灿烂辉煌。在大唐盛世,全国上下无不为之倾倒,牡丹花季成了首都长安的狂欢节。由此,自唐宋以来,牡丹成为吉祥幸福、繁荣昌盛的象征,并得以世代延续下来。1959年,周恩来总理在洛阳说过:“牡丹是我国的国花,它雍容华贵,富丽堂皇,是我们中华民族兴旺发达、美好幸福的象征”。今天,牡丹的这一文化象征意义又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因为她非常贴切地代表了改革开放的中国国泰民安,前程似锦的美好形象,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表达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理想和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