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国四大名医是谁,为什么
扁鹊、华佗、张仲景、李时珍。额,还记起一个,孙思邈-
-
中华“医祖”扁鹊,后汉神医华佗,中医“方祖”张仲景,明代“医圣”李时珍,
B. 中国古代四大名医分别是谁
中国古代四大名医分别是:
1、中华“医祖”扁鹊(公元前五-四世纪)
战国时医学家。姓秦、名越人,诞生于山东长清县。通晓内、外、妇、儿、针灸各科。精于切脉、望色、听声、问诊,尤擅长于推究病源。对导引,吐纳和气功等各种健身祛病之法各有建树,着述多以失传现存《难经》等都后人托名之作。
2、后汉神医华佗(约公元145-208)
东汉末医学家。义名 字符化,诞生于安徽毫县。精通内、外、妇、儿各科。熟练的掌握养生方药、针炙和手术等治疗。首创药物全麻术,被尊奉为外科之鼻祖。创立的《五禽戏》养生功,流传至今。着书已佚。现存《中藏经》等是后人托名之作。
3、明代“医圣”李时珍(公元1518-1593)
明医学家,字东壁号濒湖。湖北蕲春人。着重药物研究,重视临床实践。所着《本草纲目》是我国药学史上的重要里程碑。被称作“东方医学的巨典”他还着有《濒湖脉学》、《奇经八脉考》、《脉诀考证》等流传于世。
4、中医“方祖”张仲景(生卒年月不可确考)
东汉末医学家.名机,诞生于河南南阳县着《伤寒杂病论》是我国第一部临床治疗学方面的巨着,经后人整理成《伤寒论》、《金匮要略》两书。分论外感热病和内科杂病。所倡六经分证和治原则成为指导后世医家临闲宝践的基本准绳。
~~~~~~~~~~~~~~~~~~~~~~~~~~~~~~~~~~~~~~~~~~~~~~~~~~~~~~~~~~~~~~~~~~~~~~~~~
此外着名医家还有:
——葛洪(二八三-三六三)
晋、医学家。炼丹行家,道教理论家。对化学、医学、药物学、养生行等着造诣精深。着述包括天文、潮汐、军事、兵法、人物传记、杂记、气功等是世界制药化学的先躯。现存所着《肘后储急方》包括各科医学、其中有对肺结核、麻风、天花、恙虫病等世界最早的记载,开创了中医传染病学和临床症学的先河。
——皇甫谧(二一五-二八二)
魏晋问医学家、幼名静字士安、自号玄晏先生。诞生于甘肃平凉县西北朝那镇。博学多才,对经史各家及文字史等都有很高的造诣。他还是我国第一个研究人口问题的学者。中年刻苦钻研医学,编着的《针灸甲乙经》总结了晋以前的针灸学成就,是针灸学的经典着作。
——钱乙(公元 1020 -1101)
宋.着名儿科医学家。字仲阳,山东东平县人。曾任太医丞。精通内、外、妇、儿各科,尤以儿科造诣最高。被尊为中医儿科鼻祖。着述多已失传,谨有《小儿药证直诀》流传至今。书中载述的五脏补泻诸万为后世医家广为采用。
——孙思邈(五四一-六八二)
唐、医学家。陕西耀县孙家塬村人。对中医学的生理、病理、诊断、治则、药物、方剂等基础理论,以及临床各科的诊疗方法等均有精辟的论述。所着《千金要方》、《千金翼方》等内容丰富,涉及面广,丰富了中国医学宝库。
——叶天士(一六六七-一七四六)
清、医学家。名桂号香岩,江苏吴县人。精通内外妇儿各科,并有重要的建树,尤其对一些疑难重危病症的治疗有独到之处。着《温热论》对温病的理论、诊断、和治疗的发展起了重大的作用。是温病学的奠基人。后人根据叶氏所存医案整理成册,还出现了一批托名着作。
——朱丹溪(一二八一-一三五八)
元医学家,名震亨、字彦修诞生于浙江羲与县赤岸镇在学术上强调养阴和泻火二法,被称为“养阴学派”的鼻祖对火症的治疗有精辟的论述在熟性病的治疗方面有重要的指导价植。着有《局方发探》、《格致馀论》、《素问纠略》、《本草衍羲补遗》、《伤寒辨疑》、《外科精要发探》等。
C. 中国古代四大名医
个人愚见,三人中当以“医圣”张仲景之医术为最高!
为便于对其进行总结介绍,现分别将三人之生平简介如下:
扁鹊之术据传可起死回生,活死人而肉白骨,医技如神;华佗可开颅破脑,刮骨疗毒,又创出麻沸散,实足以为外科之祖、万代医宗,而当之无愧。但可惜的是,二人之术法及其医法医技之属,史书所载均语焉不详,不太清晰;加之二人均无医案及医、药学典藉传世以为佐证,故此致二位医技如神的大家,似乎只是更多地流于传说而已,无法确知其端的备细!
且现据有限的历史记述而言,二人生平多游走于权贵豪门之室、帝王将相之家,可查证的济世救民案例不多!故此可以认为其医治对象范围受到一定的限制,实践经验当然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张仲景则不然,医圣之生平重大事迹在史书中记述清楚,准确而且详实,一言一行有史可查,有据可证。且张仲景长期游走于基层民间,深谙民生之苦,数十年间一直奔波于瘟疫大流行区域内治病救人,活人无数,属于历史上极为罕见的平民医生,只以治病救人为宗旨,淡看名利,不计得失!故此,三人中应以医圣平生诊治之病例为最多,当然其综合诊疗救治经验也应该最为丰富!
据载:张仲景(约公元150~154年——约公元215~219年),名机,字仲景,东汉南阳涅阳县(今河南省邓州市穰东镇张寨村)人。东汉末年着名医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医圣,是我国历史上最最杰出的医学家之一。 其所着的传世巨着《伤寒杂病论》、确立的六经辨证论治原则,是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是中医的灵魂所在,也是后学者研习中医必备的经典着作。
故据现存史料而言,当以张医圣之医法、医技、医案等更为清晰准确详实,并再据此而论其医术为三人中最高!
D. 中国四大神医是那几个
中国四大神医是扁鹊、 华佗、张仲景、李时珍。
1、中华“医祖”扁鹊:
扁鹊(公元前407—前310年),姬姓,秦氏,名缓,字越人,又号卢医,春秋战国时期名医。
由于他的医术高超,被人们认为是神医。所以当时的人们借用了上古神话的黄帝时神医“扁鹊”的名号来称呼他。扁鹊少时学医于长桑君,尽传其医术禁方,擅长各科。
在赵为妇科,在周为五官科,在秦为儿科,名闻天下。秦太医李酰术不如而嫉之,乃使人刺杀之。扁鹊奠定了中医学的切脉诊断方法,开启了中医学的先河。相传有名的中医典籍《难经》为扁鹊所着。
(4)中国四大中医名方是哪些扩展阅读
除了四大名医,常见的还有古代十大名医的说法。
1、扁鹊:
善用“针石”、“服汤”、“熨”等治病。
2、华佗:
精内、妇、儿、针炙各科,外科尤为擅长,“麻沸散”的使用为世界医学史上最早之全身麻醉。
3、张仲景:
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伤寒杂病论》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理法方药具备的经典着作。
4、皇甫谧:
总结了晋以前的针炙学成就。。
5、葛洪:
炼丹、采药,又从事着述。
6、孙思邈:
被人们尊为“药王”。一生致力于医药研究工作,着有《千金方》,创立脏病、腑病分类系统。
7、钱乙尊:
称为“儿科之圣”,“幼科之鼻祖”。
8、马希麟:
被后世誉为医仙,精通于内外妇儿各科,在噎嗝、反胃二症及辩癫、狂、痫之异治卓越有识,着《诸病奇方》《奇方医论》。
9、李时珍:
三次易稿而成《本草纲目》,为我国医学史上一大巨着,着有《濒湖脉学》、《奇经八脉考》等书。
10、叶天士:
治奇经、脾胃、儿科等病尤为擅长,尚有《叶案存真》、《末刻本医案》。
E. 中国古代4大名医都是谁
扁鹊,华佗,张仲景和李时珍。
1、扁鹊(公元前407—前310年)姬姓,秦氏,名缓,字越人,又号卢医,春秋战国时期名医。春秋战国时期渤海郡郑人。由于他的医术高超,被认为是神医,所以当时的人们借用了上古神话的黄帝时神医“扁鹊”的名号来称呼他。
2、华佗(约公元145年-公元208年),字符化,一名旉,沛国谯县人,东汉末年着名的医学家。华佗少时曾在外游学,行医足迹遍及安徽、河南、山东、江苏等地。
华佗被后人称为“外科圣手”、“外科鼻祖”。被后人多用神医华佗称呼他。
3、张仲景(约公元150~154年——约公元215~219年),名机,字仲景,东汉南阳涅阳县(今河南省邓州市穰东镇张寨村)人。东汉末年着名医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医圣。
4、李时珍(1518—1593),字东璧,晚年自号濒湖山人,湖北蕲春县蕲州镇东长街之瓦屑坝(今博士街)人,明代着名医药学家。后为楚王府奉祠正、皇家太医院判,去世后明朝廷敕封为“文林郎”。
华佗的医学精神:
华佗生活的时代,是在东汉末年三国初期。那时,军阀混乱,水旱成灾,疫病流行,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目睹这种情况,华佗非常痛恨作恶多端的封建豪强,十分同情受压迫受剥削的劳动人民。为此,他不愿做官,宁愿捍着金箍铃,到处奔跑,为人民解脱疾苦。
华佗看病不受症状表象所惑,他用药精简,深谙身心交互为用。华佗并不滥用药物。华佗重视预防保健,“治人于未病”,观察自然生态,教人调息生命和谐。但对于病入膏肓的患者,则不加针药,坦然相告。
网络--华佗
网络--扁鹊
网络--张仲景
网络--李时珍
F. 中国古代四大名医都有哪些
1、中华“医祖”扁鹊(公元前五-四世纪)
战国时医学家。姓秦、名越人,诞生于山东长清县。通晓内、外、妇、儿、针灸各科。精于切脉、望色、听声、问诊,尤擅长于推究病源。对导引,吐纳和气功等各种健身祛病之法各有建树,着述多以失传现存《难经》等都后人托名之作。
2、后汉神医华佗(约公元145-208)
东汉末医学家。义名 字符化,诞生于安徽毫县。精通内、外、妇、儿各科。熟练的掌握养生方药、针炙和手术等治疗。首创药物全麻术,被尊奉为外科之鼻祖。创立的《五禽戏》养生功,流传至今。着书已佚。现存《中藏经》等是后人托名之作。
3、唐代“药王”孙思邈(公元541—682)
孙思邈十分重视民间的医疗经验,不断积累走访,及时记录下来,终于完成了他的着作《千金要方》。唐朝建立后,孙思邈接受朝廷的邀请,与政府合作开展医学活动。唐高宗显庆四年(659年),完成了世界上第一部国家药典《唐新本草》。
4、明代“医圣”李时珍(公元1518-1593)
明医学家,字东壁号濒湖。湖北蕲春人。着重药物研究,重视临床实践。所着《本草纲目》是我国药学史上的重要里程碑。被称作“东方医学的巨典”他还着有《濒湖脉学》、《奇经八脉考》、《脉诀考证》等流传于世。
(6)中国四大中医名方是哪些扩展阅读
其他中华名医:
1、张仲景(约公元150~154年——约公元215~219年)
名机,字仲景,东汉南阳涅阳县(今河南省邓州市穰东镇张寨村)人。东汉末年着名医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医圣。张仲景广泛收集医方,写出了传世巨着《伤寒杂病论》。它确立的辨证论治原则,是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是中医的灵魂所在。
2、董奉,东汉建安时期名医。
又名董平,字君异(一说字君平,《大越史记全书》说字“昌”),号拔墘,侯官县董墘(一说董厝)村(今福建省福州市长乐区古槐镇龙田村)人。少年学医,信奉道教。年青时,曾任侯官县小吏,不久归隐,在其家村后山中,一面练功,一面行医。
董奉医术高明,治病不取钱物,只要重病愈者在山中栽杏5株,轻病愈者栽杏1株。数年之后,有杏万株,郁然成林。春天杏子熟时,董奉便在树下建一草仓储杏。需要杏子的人,可用谷子自行交换。再将所得之谷赈济贫民,供给行旅。后世称颂医家“杏林春暖”之语,盖源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