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国的经典书籍都有哪些
四书:《论语》、《孟子》、《大学》和《中庸》;而五经是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
诸子百家丛书:《老子》、《庄子》、《管子》、《列子》、《墨子》、《荀子》、《尸子》、《孙子》、《孔子集语》、《晏子春秋》、《吕氏春秋》、《贾谊新书》、《春秋繁露》、《扬子法言》、
《文子缵义》、《商君书》、《韩非子》、《淮南子》、《文中子中说》、《山海经》、《阴符经》、《关尹子》、《亢仓子》、《鬻子》、《公孙龙子》、《鬼谷子》、《子华子》、《尹文子》、《鹖冠子》、《穆天子传》、《十洲记》、《列仙传》、《抱朴子》、《握奇经》、《尉缭子》、《曾子全书》、《子思子全书》、《盐铁论》、《说苑》十、《独断》、《傅子》、《神异经》、《博物志》、《神仙传》文、《六韬》、《司马法》、《吴子》、《邓析子》、《慎子》本);、《孔子家语》、《孔丛子》、《周髀算经》、《九章算术》、《太玄经》、《新语》、《新序》、《白虎通德论》、《风俗通义》、《论衡》、《潜夫论》、《申鉴》、《中论》、《人物志》
廿五史:
《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南史》、《北史》、《隋书》 、《旧唐书》 、《新唐书》、《旧五代史》、《新五代》、《宋书》、《辽史》、《金史》、《元史》、《明史》、《清史稿》
四大名着:《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
另外:《西厢记》、《牡丹亭》、《桃花扇》
还有三言二拍:《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醒世恒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等等
推荐于 2020年7月12日
❷ 什么是最受追捧的中国书籍,外国人都在争相阅读,中国人自己却不喜欢看
外国人争相阅读,中国却不喜欢看的书,就是《道德经》。如果说当今世界上最受欢迎的书籍,那肯定是当属《圣经》这本基督教的书了。但是啊,这本书是国外的,如果要是中国就是要说那本《道德经》了。
而且读书这种东西本来就要看你自己的喜好去读的,如果你这本书写了一些别人看不懂而且不喜欢的内容,肯定是不会受到别人的追捧的,而如果你写的易懂又受别人喜欢,肯定会受到很多人的追捧。而《道德经》就是这个道理,《道德经》写的太深奥了,所以很多人都悟不出里面的道理,所以也就慢慢的没有人去读了。
❸ 中国有什么名书
中国十大名书
《红楼梦》(清)——曹雪芹
《水浒传》(明)——施耐庵
《三国演义》(明)——罗贯中
《西游记》(明)——吴承恩
《聊斋志异》(明)——蒲松龄
《牡丹亭》(明)——汤显祖
《儒林外史》(清)——吴敬梓
《金瓶梅》(明)——兰陵笑笑生
《离骚》(战国)——屈原
《西厢记》(元)——王实甫
❹ 中国书 用 英语怎么 写。在线等。。。
Chinese book吧~~如果你指的是中文书的话~
(搞不懂什么叫“中国书”)若是关于中国的书那就Book of China...
China和book两个都是名词~~一般用名词修饰名词的多为卖某东西的商店~~例如花店、鞋店就是flower shop``shoe shop...
❺ 少年中国书作者什么字什么号什么又号什么主人近代资产阶级阶级什么政治家学者
《少年中国说》作者是清朝末年的梁启超。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清朝光绪年间举人,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新法家代表人物
❻ 中国的十大名书是什么
1、《水浒传》
元末明初传为施耐庵创作长篇小说,中国四大名着之一,是一部以北宋末年宋江起义为主要故事背景、类型上属于英雄传奇的章回体长篇小说。《水浒传》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用白话文写成的章回小说之一。
2、《西游记》
为明代小说家吴承恩所着。作为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长篇神魔小说,是魔幻现实主义的开创作品。经典桥段有:孙悟空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真假美猴王、智取红孩儿、三借芭蕉扇高老庄收八戒、流沙河收沙和尚、三打白骨精。
3、《三国演义》
中国古典四大名着之一,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三国演义》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经典桥段有煮酒论英雄、桃园三结义、败走华容道、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
4、《红楼梦》
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中国古典四大名着之一,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富贵公子贾宝玉为视角,以贾宝玉与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为主线,描绘了一批举止见识出于须眉之上的闺阁佳人的人生百态,展现了真正的人性美和悲剧美。
5、《西厢记》
元代中国戏曲剧本,王实甫撰。书中的男女主角是张君瑞和崔莺莺。主要写了张生与崔莺莺这一对有情人冲破困阻终成眷属的故事。
6、《聊斋志异》
中国清代着名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堪称文言短篇小说的巅峰之作。多谈狐、仙、鬼、妖,以此来概括当时的社会关系,反映了17世纪中国的社会面貌。
7、《儒林外史》
清代吴敬梓创作的长篇小说,这部小说代表着中国古代讽刺小说的高峰,它开创了以小说直接评价现实生活的范例。是一部以知识分子为主要描写对象的长篇小说,也是一部典型的讽刺小说。《儒林外史》描写了一些深受八股科举制度毒害的儒生形象,反映了当时世俗风气的败坏。
8、《牡丹亭》
明代大曲家汤显祖的代表作,是古典四大名剧之一。女主角杜丽娘是古典戏曲中最可爱的少女形象之一。
9、《史记》
西汉着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全书共一百三十卷,有十表、八书、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共约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记载了上起中国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约公元前3000年)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共三千多年的历史。
10、《搜神记》
《搜神记》是一部记录古代民间传说中神奇怪异故事的小说集,是晋代干宝搜集撰写的记录神仙鬼怪的着作。大部分故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古代人民的思想感情。
❼ 中国书画是什么
中国书画是什么呢?
一、《中国书画》杂志是经济日报社主办的大型艺术月刊,属国家级艺术类核心期刊。本杂志8开本,136页全彩精印。杂志的内容集学术性、鉴赏性、收藏性、可读性和知识性于一体,以“关注传统、关注实力、关注创新、关注市场”为宗旨。
二、中国画历史悠久,远在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就出现了画在丝织品上的绘画——帛画,这之前又有原始岩画和彩陶画。这些早期绘画奠定了后世中国画以线为主要造型手段的基础。两汉和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由稳定统一到分裂的急剧变化,域外文化的输入与本土文化所产生的撞击及融合,使这时的绘画形成以宗教绘画为主的局面,描绘本土历史人物、取材文学作品亦占一定比例,山水画、花鸟画亦在此时萌芽,同时对绘画自觉地进行理论上的把握,并提出品评标准。
三、历史沿革
隋唐时期社会经济、文化高度繁荣,绘画也随之呈现出全面繁荣的局面。山水画、花鸟画已发展成熟 ,宗教画达到了顶峰,并出现了世俗化倾向;人物画以表现贵族生活为主,并出现了具有时代特征的人物造型。五代两宋又进一步成熟和更加繁荣,人物画已转入描绘世俗生活,宗教画渐趋衰退,山水画、花鸟画跃居画坛主流。而文人画的出现及其在后世的发展,极大地丰富了中国画的创作观念和表现方法。元、明、清三代水墨山水和写意花鸟得到突出发展,文人画成为中国画的主流,但其末流则走向因袭模仿 ,距离时代和生活愈去愈远。中国画自19世纪末以后在近百年引入西方美术的表现形式与艺术观念以及继承民族绘画传统的文化环境中出现了流派纷呈、名家辈出、不断改革创新的局面。
四、总结,中国绘画和书法是中国各种艺术门类中最具民族特色的表现形式。画家和书法家运用中国特有的毛笔、黑墨和纸张,通过仪态万千的线条笔触,表现对宇宙、对生命的感悟。
❽ 老外想了解中国文化,什么书比较适合推荐的
我的新书《从生活看出版智慧:一个出版人的思考与实践》中有不少篇幅讲到了中国图书“走出去”的问题,可是说到外国人到底爱看中国什么书,我却从未专门撰文讲过。本文就试图从这个角度切入,看看这个问题到底是个什么样子。不过有一点必须说明白,那就是我这里讲的只是我的经验之谈,并无什么统计数据支撑。既然是经验之谈,只能是就我经历或者了解到的情况去谈,而我的经历以及对相关情况的了解非常有限,讲这个题目也只能是局限在某几个领域,因而仅供各位读者参考。
不要先入为主
一说到外国人爱看什么书,马上就有读者问我外国人对中国的什么题材有兴趣,我们应该提供哪些题材供其选择。坦率地讲,这是个先入为主的看法,一般而言是不成立的。所以要弄清外国人爱看什么书这个问题,就必须先解决掉这个先入为主的假设。
我们怎么就断定外国人一定对我们的书感兴趣?这种想法多少有点以自我为中心之心理在作祟的感觉。如果我们经常去国外,尤其是去欧美国家实地观察就会发现,外国人对中国很是陌生。我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去美国,美国某书店中的图书分类赫然写着ImperialChi⁃na。去纽约的世界贸易中心,工作人员听说我是中国来的,不断地说青岛啤酒,大概那是他对中国的全部认知了。尽管二十年过去了,外国人对中国的了解理应深入很多,即便如此我们也不可太乐观。原因很简单,中国对他们而言仅仅是个遥远的国度,了解与否对其生活影响十分有限,不渴望、不积极就是很自然的事情了。
要说对中国了解的外国人并非没有,只是那通常是一些与中国来往密切的人或者研究中国问题的专家。如果你与这些人接触就会发现,他们对中国某些方面的了解有时候比普通中国人还深入。这些人简直就是中国通,与他们谈话不小心就会被问得张口结舌。我就曾经陪同一位美国专家去我国南方地区采访、写作,采访过程中提出的问题常常令一些受访者面露尴尬。遗憾的是,我们的图书大多不是针对这类对象的,而是一般或者普通大众。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的图书要想“走出去”必须建立在外国人对中国的认知普遍为零或者接近零的程度上,如此制作或者推荐的作品才不会先入为主或者缺乏针对性。
从文化相近入手
外国人是一个非常大的概念,这当中既包括远隔几千乃至上万公里的欧美,也包括我们的近邻。如果说欧美国家的普通大众对我们的了解非常有限,我们的近邻对我们的认知就大为不同了。首先,近邻的文化与中国文化有历史渊源,很多东西相同或者相似,这样他们与我们来往就少了很多障碍。随着经济、文化来往越来越密切,图书这种文化载体就很容易顺势走进这些国度的大众当中。我所说的“走进”对多数人而言绝非欣赏,而是生活需要。
前些年,韩国出版商就与我接洽过大量的中文学习用书,版权购买高潮时甚至达到了不加选择的地步。韩国普通大众,特别是青年学生学中文目的很简单,多为在与中国有业务来往的企业中谋得一官半职。“实用汉语”系列中的《实用汉语口语五百句》《实用汉语绘画二百幕》《实用汉语语法三百点》很受韩国出版商的青睐。语言学习中同样受宠的是中文学习考试用书,这类书的版权很容易卖到韩国去,比如《HSK汉语水平考试》《HSK听力关键词》《HSK听力惯用语》,其中后面两本书曾两次授权给韩国出版社出版韩文版。近年来,韩国本土作者力量成长起来,对来自中国的中文学习用书需求显着下降。
周边国家读者对中国颇具中国文化智慧的图书也感兴趣,比如《读史有计谋:5000年最有价值的阴谋与阳谋》《商道与人道》《中国商道——从胡雪岩到李嘉诚》《成大事的十五套学问》。有的国家因其自身历史原因,住有大量华裔。为使其后代与中华文化接续下去,读一些与中国历史文化有关的书成了不大不小的需求,比如我与英国人合作翻译的白话与英文对照的《菜根谭》的版权就卖给了新加坡出版商。
近些年来,周边国家引进我们图书的风向有所变动。首先是中文学习用书在减少。中文学习用书的最大目的地国——韩国因自身作者逐渐成熟,对来自中国的中文学习用书需求在减少,要求在提高。其次,这些国家出版商以前感兴趣的一些与中国古老智慧有关的书也不像以前那样兴趣旺盛。取而代之的是经济管理与大众经济方面的作品,比如《一口气读懂经济学》《浪费的都是利润》。日本出版社就购买了《温州人财富真相》,这正好与讲财富的时代气息吻合。还有就是充满中国文化智慧的心理学图书也开始在周边一些国家走俏,比如《你身边的心理学》《玩的是心理战术》《治愈心理学》的版权就卖到韩国。随着时代的发展,周边国家对我们图书需求的层次也在不断提高,比如韩国出版社对中国一些作家的散文集很是有兴趣,经常有人询问这方面的信息。有些国家,由于文化水平与经济水平的关系,对我们的文学作品,尤其是青春小说很是看好,仅仅从我手中卖掉的这类图书版权大概就有四五十个,比如《会有天使替我爱你》《泡沫之夏》。有些国家对我们的幼儿教育图书,尤其是具有新理念的幼儿教育图书越来越有兴趣,我就曾经将幼儿教育图书版权卖给越南出版商。还有一种题材在周边国家很是风靡,那就是武侠小说,比如《诛仙》。这类题材大概是所有图书中最有生命力的,兴趣也是最持久的。
背景迥异可求同
周边国家对我们的作品适应性强,题材也就广泛而多样。远隔千山万水的欧美国家就大不一样了。如前所说,欧美国家的普通人对中国知之甚少,按对待周边国家读者的思路对待他们显然是文不对题。既然他们有那么多地方与我们不同,我们就少在“不同”上想办法,多在“同”上做文章。
先说不同。虽说应对“不同”有很多困难,但是也不是一点作为没有。早在几百年前,就有西方人到中国来,中国的一些东西自然而然也就被推荐到了欧美,其中不少东西在那些国家还有了非常不错的基础,比如《老子》《论语》。如果沿着这条路往下走,尽管中西文化有很大差异,我们依然可以取得不错的效果,同时又不需要下多大功夫。在这当中,首当其冲的便是语言,针对一部分西方读者提供一些适合他们的中文学习用书是很有必要的,也是求之不得的。退休前我就曾经将所在出版社出版的《最新实用英汉拼音词典》的电子版权卖给了美国一家公司。这本词典是专为西方人学习中文准备的,其最大特点是所有例句均有汉语拼音。读者只要学过汉语拼音,即便没有老师当面教授,也能将不认识的字词读下来,读懂全句也就容易多了。语言之外就是文化。如前所述,有差异不怕,只要有基础,同样可以做一些事情。我退休前供职过的出版社出版过《论语图典》以及讲考古的《中国文明的形成》,这几本书都有版权卖到了欧洲。以上这两方面的“不同”之所以能为现在的外国人接受,就是因为前人做了很多工作,打下了雄厚的基础。
在“不同”方面讨巧的同时,应该多在“同”上花力气。《财富传奇:他们的第一桶金》讲的是民营企业家创业的故事。美国出版商对其有兴趣——他们要了解中国经济的发展走向,民营企业这个因素不能不考虑。后来这本书的英文版由美国皇冠出版公司出版。这本书体现的“同”有两个,一个是经济,另一个是“私营”,我们称为“民营”。这两个“同”让我们与美国出版商找到了契合点。还有一个“同”就是健康,这恐怕是人人都关注的。如果我们能提供以中华文化为基础的保健理念,西方人也是非常欢迎的,比如《中医养生图典》《神奇的气功》。两本书都是根据我们国家的传统养生祛病理论撰写出版的。对欧美读者而言,如此保健不仅新鲜,还有可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不过这方面的“同”太少,中西相同最多的还是情感的表达与体现,在这方面文学具有得天独厚的地位。中西文化不管差异多大,爱情、亲情、友情、对完美人格的追求应该是非常一致的地方。正因如此,《狼图腾》《羽蛇》、《山楂树之恋》《青铜葵花》就很受欧美读者的欢迎。其中,我代理的《青铜葵花》不仅出版了英国英文版,还要出版美国英文版,其英文版的影响将横跨整个大西洋。还有一种题材我们也可以有所作为,那就是与欧美人有关联的作品,这也是一种“同”。这类作品对他们的生活也许没有直接关系,但是对他们的文化乃至认知会产生不小的影响,比如讲中国宗教问题的《江边对话:一位无神论者一位基督徒的友好交流》与谈论食品安全的《民以何食为天——中国食品安全现状调查》。后者虽然只是一本报告文学,可是听说国外版权却卖了不少。
总之,要想弄清外国人爱看中国什么书,只要弄明我们的文化与读者文化的“同”与“不同”便可知道个八九不离十。如果再进一步调查市场,准确脉搏便摸到了我们的手中。
❾ 给外国人推荐中国的书
要想在阅读时不造成心理障碍以及影响人家老外学中文的积极性,建议给他买儿童或少年档的书籍,又简单又通俗又有趣,比如郑渊洁的《皮皮鲁和鲁西西》《十二生肖》《葫芦娃》《大闹天宫》浅显易懂,吼吼吼
《唐诗300首》又经典又实用,很多句子都是成语可以引用,然后成语词典,歇后语,打油诗什么的,
中国历史可以看中学生历史教材呀,课本是我们必须了解的,当然也是最常见重要普及的。
名胜古迹介绍的,可以选《旅游中国》或是相关的图片多文字少且有英文版本双语的如《中国旅游地图册》《中国知识地图册>,方便他理解。
影视的只能看国产动画片了,吼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