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学中国手语能看懂国际手语吗
不光是中国手语和外国手语,就连中国各个地方的手语都是有区别的,这就跟我们的方言一样,所以学会国际手语要能马上看懂中国手语是不现实的。
不过,手语和普通语言不同,因为其需要肢体、表情等来表现,所以各个地方的手语其实都是相通的,比如你做一个“跑”的动作,那全世界的聋人都能看懂。只要学会一套手语,然后通过一段时间的沟通锻炼,是很容易就能掌握另外一个地方的手语的。这便是学习手语的优势所在。
不过,学习手语的根本目的还是为了给身边的聋人建立一个沟通无障碍的平台,所以从这个出发点考虑,我建议大家还是从本地区的手语学起,或者就是学习中国手语。我相信只要学好了本地区或者中国手语,一定能够实现与其他地区聋人沟通的愿望。
Ⅱ 学习手语的意义
手语学习有利于听觉障碍者与听觉障碍者、健听人与听觉障碍者之间的沟通。
手语学习是从事聋教育工作的必备条件之一,聋教育工作者在对听觉障碍者进行思想教育、实施教育教学计划、组织教学、帮助听觉障碍者学习科学文化知识都必须使用手语;利用手语组织校会、班会及各项活动,手语的熟练程度直接影响到教育教学的效果。
总之,手语有其自己的特点和作用。作为听觉障碍者、聋教育工作者和手语研究人员,应正确使用和研究手语,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使手语真正成为听觉障碍者交际的主要工具,并在听觉障碍者参与社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2)好好学习中国手语什么意思扩展阅读:
手语与语言的差别则主要在于语音这个问题上和聋哑人是否以手势进行思维。语言学家根据语言的语音属性认为手语是一个符号,而非语言;耳聋教育专家、特殊教育工作者和聋哑人本身根据手语的语言属性认为手语同样是语言,它是语言的一个分支,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
然而,手语不能和书面语绝对地对应起来,聋哑人书面语言要受到手语的限制,不能形成正确的书面语言,虽然手语不能作为完全意义上的语言,但手语所具有的语言的属性说明。
手语是聋人表达思想、进行交际的工具。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存在众多的地方手语,给聋人之间交流带来了不便。确定规范和统一的手语,对于实现聋人“平等、参与、共享”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日常常用的单词,比如“你好”,“再见”,“早晨”,“太阳”等等,还是有专用的手语单词来快捷表示的,只有在人名,地名,专业术语等较难表示的单词时才会采用标准手语来表示。另外,在遇到手语方言的问题的时候,也就是不同的聋校教的手语有出入的时候,也可以使用标准手语来对照。
Ⅲ 中国自然手语和中国手语有何区别
答复:中国自然手语是中国聋人群体自然而然地形成发展起来的和经常使用的手势语,是中国手语的核心部分。学习中国自然手语就是在学习中国手语。
两者都属于中国手语这一语种,区别比较少。中国自然手语、台湾自然手语和其他国家地区的自然手语区别比较大,分别属于不同的手语语种。
中国自然手语和中国手语的两个明显区别是:中国手语中除了自然手语句子表达方式和大量的自然手势词汇,还使用汉语拼音字母指语拼。中国自然手语则很少用拼音手指语,成年聋人社交群聊时很少用汉语拼音指语的。
第二,传统的教听人学习中国手语的方法是按照汉语词序去打手势,国内出版的书刊杂志大部分是这样排列的;中国自然手语则利用录像多媒体直观展示聋人自己习惯的打法,按照视觉空间逻辑来组织手势的顺序和变化,靠视觉直接理解一系列手势的意思。
提出中国自然手语教学法能够区别于过去传统的按照汉语方式来教中国手语的教学法,更加重视手语本身的自然属性,重视表情、空间位置、身体姿势等的语义和语法作用,强调中国手语与客观世界的直接联系,中国手语直接表达思想和感情的功能。
中国手语是中国聋人的语言,能直接运用,能作为第一语言来学习,本质上不同于汉语的手势表达形式。 中国手语的本质是自然手语,自然语言。 学习手语的人要先学中国自然手语(中国手语的基础、核心部分),自然而然地学,学聋人那样的视觉交流、使用丰富手势和细腻的表情,达到熟练自然的程度,直接用手语熟练自然地把意思视觉化的表达出来。
还要多看光盘和《中国手语》词典,复习,温故而知新。有了中国自然手语基础(即:手势灵活、表情丰富、视觉空间理解敏锐等基本功扎实),以后用拼音指语、按照汉语词序打中国手语的手势,就容易了。顺序反过来就困难,难改成自然手语打法。
《中国手语》只是收集了一部分中国手语的手势词汇,不代表整个中国手语语言系统。 手势汉语(即汉语的手势表达形式,伴随汉语的口头表达形式而采用的中国手语中的基本手势,忽略了词形变化)才是按照说汉语的听人的汉语语序和习惯编排的。
《中国手语》书上的国歌例子是按照汉语的语序和习惯编排的。 我们的中国手语有自己的词汇、表达方式和语法规则、交际习惯等,有些地方与汉语语序和习惯一致或巧合,有些地方与日语语序和习惯一致或巧合。
另外,中国很多人一看中国手语四个字,就以为是《中国手语》,他们理解错了。有些人把《中国手语》词典说成手势汉语,也不符合事实。《中国手语》是一本手势词典。 我想我们写文章、讲课、宣传时该多讲中国手语是中国聋人的自然手语。以前提出聋人手语、自然手语就是为了跟手势汉语区别开。
有位朋友提到:“那《中国手语》这一书打出来的手语,不像是自然手语啊”。 我认为,《中国手语》只是一本手势词典。应该说按照《中国手语》书打出来的是中国手语的手势,不一定是中国手语,该书只画了手势和讲解手势动作。
我们要按照聋人习惯打,中国手语的手势组合要符合聋人视觉习惯和空间认知规律,《中国手语》书上收入的词汇有限,聋人使用中国手语表达的创造力很强的。
Ⅳ 求一些简单的手语及意思!
简单的手语及图示如下:
(1)安静:一手横伸,掌心向下,自胸部向下按;双手五指微曲,指尖朝上,边向下微移边撮合,面露舒缓的表情。
Ⅳ 能介绍下手语(哑语)的知识么
一、手语(sign language)是用手势比量动作,根据手势的变化模拟形象或者音节以构成 的一定意思或词语,它是听力障碍的人(即聋哑人,以下简称为听障人)互相交际和交流思想的一种手的语言,它是“有声语言的重要辅助工具”,而对于听力障碍的人来说,它则是主要的交际工具。
二、手语与语言的差别则主要在于语音这个问题上和听障人是否以手势进行思维。语言学家根据语言的语音属性认为手语是一个符号,而非语言;而聋教育专家、特殊教育工作者和听障人本身根据手语的语言属性认为手语同样是语言,它是语言的一个分支,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然而,手语不能和书面语绝对地对应起来,听障人书面语言要受到手语的限制,不能形成正确的书面语言,虽然手语不能作为完全意义上的语言,但手语所具有的语言的属性说明,手语应该作为语言的类型之一。
Ⅵ 怎样学习手语自学容易吗
首先要购买一套华夏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手语》(上、下)注意要买新版的呀,手语改版了。可以按照书中所画图例进行学习。如果你只想进行日常交流,掌握一些日常用语就行了。
学习手语和学习英语一样,要有好的语境才会学得快,如果有条件和聋人朋友交流,你会发现你的手语学习速度突飞猛进,单靠学习书本上的手势是不行的,那叫纸上谈兵,到时候你交流时根本用不上。
一、正确认识手语,明确手语和汉语的区别。
我们大部分人使用汉语,在学习手语的时候难免会受到汉语的干扰。这种干扰是手语学习中必然存在的一种现象,但我们在学习手语的时候,应该把手语当作一门外语来学习,只有认识到手语和汉语其实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语言,才能在日后的学习中不断发现规律、形成手语语感。有人说:你要想学好英语最好忘记汉语。同样的,学习手语,你也最好把汉语放一边。但这一点往往被初学手语的人所忽视,很多人在学习手语的时候一定要记着汉语,甚至把手语汉语化,打手语不但句子要按着汉语来,就连词语也必需参照汉语。这是极其不对的。正如学习英语的人,不可能把“天天向上”说成“Day day up”吧,而许多学习手语的人经常是打“天、天、向、上”四个手势来表现这个成语的意思,其实这样打,聋人看了很奇怪,虽然经过学习他们能看懂这四个手势所表示的意思,但这在聋人自己交流的时候,一定没有这样的打法,因为它不符合手语组词造句的规律。聋人手语中很少有“成语”,即使我们要把这个成语翻译成手语,也应该打“天天、进步”两个手势。
二、了解手语的形象性
手语是一门视觉语言,它的最大特点就是具有很大的形象性。怎样的手语才是最好的手语呢?在我看来,最形象的手语就是最好的手语。也许有些手势因为太形象,动作可能不好看,但那就是手语,聋人喜欢这样的手语。你打出形象的手语,在聋人眼里不觉得丑,他们会觉得你的手语水平高。另外,因为手语具有形象性的特点,我们汉语中具有抽象意义的语言很难用手语表示,这时很多人喜欢逐字逐句的打出来,这样聋人很难懂。那应该怎么办呢?我们应该尽量把抽象的语义用形象的的手语表达出来,比如汉语“他俩关系好”,这里面的语义比较抽象,用手语该怎样表示呢?我的经验是先用食指分别指一下两个人,然后打“朋友”的手势。在聋人那里,关系好就是朋友,所以要用朋友来表示。假如你要打“关系、好”这两个词的手语,文化层次稍低的聋人是看不懂的。
三、正确认识“中国手语”
初学手语的人对“中国手语”这四个字很敏感,觉得要学就学中国手语。你知道现在指的中国手语包括什么含义吗?至今没有人站出来为它解释。对于此,我心里倒有点想法。关于中国手语的书籍,权威发行的有两本名为《中国手语》的书,那其实只能算作一套手语词典,它没有涉及到句子的打法,所以我认为现在指的“中国手语”其实就是指字词的打法,而不可能是手语句子的打法。很多人都问我打的是不是中国手语,这问题是没必要的,因为我是正正道道的聋人,我认为最先学的就是中国手语,可我和聋人打手语时,是按自然手语的语顺来打,所以有些人说我打的不是中国手语,很奇怪的说,我们学习的是手语,为什么非得按照我们汉语的语顺来打才是中国手语呢?难道手语是我们听人创造的吗?大家学习英语都知道按英国人的习惯语顺来说,而为什么学习手语就要无视聋人的语言习惯呢?手语是聋人创造的,我们是在学习他们的语言,很自然的应该以他们的语言习惯为标准。另外,其实中国手语书上的手势是两个部分组成的,其中的一大部分是从各地收集来的地方手语,另一部分就是目前在聋人手语中很少出现或者手语无法表达的由编书者创编的手语,这一部分手语的实用价值非常低,因为这些手语不具备形象性的特点。
所谓的中国手语其实就是使用《中国手语》书中的规定打法,按照聋人自然手语的语顺来的打的手语,这是手语的两回事,先学中国手语后学自然手语,这样可以提高手语水平。
上面说了那么多,其实就是想告诉大家,中国手语也是中国的地方手语,在学习手语的时候不要错误的认为只有按照汉语的语顺来打的手语才是中国手语。你要学的所谓的中国手语,其实是指单个字词的打法。
四、正确对待中国手语和地方手语
在《中国手语》这套书里面,有几千个手语词汇,真正实用的最多也就三分之二,在那些比较实用的手语词汇里面,有些手语创编的不是很合理,大体有两类:一类是用手指字母来表示的,一类是从两个词语中各选一个手势组合成一个新的词语的打法。如“爷爷”在《中国手语》里的打法是“Z”的打法加“爸爸”的手势,表示祖父,这明显不是很合理,而在南方的地方手语中,聋人有不同的打法,他们的打法是:打一个“爸爸”的手势,然后手的动作不变,这之前加上一个拳头在脸侧面从眼到下巴滑下去。这是什么意思呢,聋人创造这个手语是有意思的,第一个动作是拳头滑动,第二个动作是大拇指碰嘴唇,就是爷爷,大家觉得哪个更形象呢?打“Z”的手势首先就要去猜一下代指那个汉字,这给聋人的理解带来不必要的负担。再如“听力”这个词,《中国手语》是打一个“听”的手势再加一个“力量”的手势,这明显是手势拼凑起来的,聋人第一次看了这样的手语一定觉得奇怪,一般聋人很可能会理解为“努力听”这样的意思,其实只要打一个听的手势就可以了,如“听力好”,打“听”的手势,再加个“好”的手势就可以了,“听力差”加个“不好”的手势即可。像这样的手语在《中国手语》书里面有不少,所以在学习的时候我们应该有选择性的学,不能死搬硬套,尤其是一些用手指字母来打的手势,打出来一般聋人都不容易懂。相反的,很多地方手语是经过数百年的演变,在聋人群体中被广泛使用的,有些是约定俗成的打法。这样的手语一般具有形象、简洁的特点,聋人易于理解,也易于推广。但这些手语不可能都被收集到《中国手语》里面,通过地方手语的学习,一定能提高手语表达技巧。
Ⅶ 关于学习手语的一些问题
我不是专家,这方面的专家仿佛来网络知道的不多,我只是一个手语翻译专业的大三学生,我只能回答我所知道的!
第一个问题:
不知道你所谓的手语学成是什么程度,如果掌握标准的《中国手语》里面的词汇为学成,那么1个多月就可以搞定!
如果说掌握洛阳当地的自然手语为学成,从你明天就有很好的聋人手语环境开始,我所见过的最快极限,是两个月!
如果你认为把《中国手语》和比较普遍的自然手语掌握为学成。恐怕需要半年!
如果你单单想会打手语而且流畅好看为学成,那么差不多4~8个月就OK!
如果你想把打手语而且能让聋人看懂,并且看懂聋人的手语为学成。你需要有稳定的聋人朋友。这个就看你的聋人朋友文化程度和阅历等方面的因素了,因为你是看他的手语,学他的手语的。
当然,还有他们的心里,他们的习惯语言顺序什么的...
第二个问题:
我个人觉得,真正的手语就是聋人自然手语+国家正在推广的《中国手语》里的标准手语相融合的手语。所以里面有很大一部分是找聋人学习,是最快最好的!不仅仅是网上、光盘、书籍...
第三个问题:
因为现在各地聋校都在推广《中国手语》这本书里面的手语词汇,虽然这本数里面很多词汇很麻烦,而且很多词没有,但是大家还是要用,就像普通话一样!要推广的,对于没有的词汇怎么办?就用基本的手语指势,也就是ABCD的拼音代替。当然有些词汇是自然手语有的,你就可以借来用!当然,教育方面的,就要求你的标准手语必须扎实了!
第四个问题:
教师资格证是必须有的,如果专业不对口,最好有真功夫!人家还是会要的!如果你有关系,那就更好了!
第五个问题:
你从事聋教育的希望不是别人给的,也不是谁能回答的!当然要看你的努力了!
第六个问题:
国家现在是越来越重视这方面的问题了,在国外,聋人是很强势的!在美国,如果一个随便有人参加的会议,或者是公众发言什么的。中间有一个聋人,他就可以向举办方要求配备手语翻译员,举办方如果不配备,聋人就会告你,而且一告一个响!在经济危机面前,好多健听人需要吃教会或者政府发的救济粮,而聋人的福利很好,没有一个吃救济的!呵呵~虽然我国没有到达那个程度,但是有朝一日是会有的!国家在越来越重视聋教育这方面。所以,前景好不好?一定是好的,至于他能多快好起来,就要看国家的政策了!呵呵~我相信是很快的~
回答完毕~
如果帮到你了,希望你采纳!
如果你感觉我写的很多、很用心,希望你可以加点分!
Ⅷ 学习手语有什么好处
先看看有哪些人需要学习手语,聋哑人,特殊教育教师、义工等,自然学习手语是为了方便交流,如果有更多的人能够学习手语,那么聋哑人和正常人交流也不会存在什么障碍。
记得看过一对夫妻的故事,女主人不会说话,男主人为了能够和女主人平等的交流,于是也多年不开口说话,他们用手语进行交流,用纸笔记下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我们为他们的这种相濡以沫感动。
聋哑学生一般会在特殊教育学校里接受教育,在进入学校之前应该有必备的一些手语基础,在校担任的教师也要会手语,然后还会有手语的课程,这就像学习一门语言一样,有语文、英语等,语言学会了,就可以满足人们表达的需要,只是我们长时间以来已经习惯了通过说话来表达的方式。
在一些电视台里,我们可以看到主播一边播音的同时,在画面的一角还能看到一个手语播音员,正在同步的用手语把电视节目内容表达出来,这就像同声翻译一样,把看不懂的内容翻译成人们能听懂的语言。
还有一些手语歌的作品,这一方面是宣传关爱聋哑人的歌曲,同时对手语也起到一个普及效果,让大多数人掌握基本的一些手语。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加入义工的队伍,他们愿意为社会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而对于义工来说,掌握手语也是必要的。
也许,手语也会和其他语言一样,成为必须要学习的一门语言呢!
Ⅸ 中国手语大全
手语(C)是用手势比量动作,根据手势的变化模拟形象或者音节以构成的一定意思或词语,它是听力障碍的人(即聋人,以下简称为听障人)互相交际和交流思想的一种手的语言,它是“有声语言的重要辅助工具”,而对于听力障碍的人来说,它则是主要的交际工具。
常见的手语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