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中国讯息 > 如何画中国画教学

如何画中国画教学

发布时间:2022-05-16 09:21:45

① 如何画国画

怎样学画中国画
一、国画的工具、材料和使用方法
(一)笔
1.笔的分类:
笔有硬毫、软毫以及介乎两者之间的兼毫三大类。
(1) 硬笔: 硬毫笔主要用狼毫制成,也有用獾、貂、鼠的毛或猪鬃做的笔,性刚,劲健。常用的有"小红毛"、"衣纹笔" "叶筋笔"、"书画笔"(大、中、小)、"兰竹"(大、中、小),以及大的 "狼毫提笔"等。 (2) 软笔: 软毫笔主要用羊毫制成,也有用鸟类羽毛制造的,性质柔软,有大小、长短各种型号。 (3) 兼毫笔: 兼毫笔是用羊毫与狼毫相配,或羊毫与兔毫相配制成,性质在刚柔之间,属中性。如大、中、小号的"白云笔","七紫三羊"、"五紫五羊"等都是常用的兼毫笔。 2:笔的使用方法
学画初学时用笔不必全部齐备,最初有大中小几枝就可以了。要从难要求,这对基本功的训练大有好处。待画熟练了,在进行创作时,可以多准备一些笔,选用好笔。
每次作完画,一定要用清水把毛笔清洗干净,防止宿墨和余色滞留笔根,破坏笔的性能。洗笔不要用开水,因为开水会使笔毛变硬、变脆。一般保存笔的方法是洗净之后放在笔筒里,也可以把笔吊挂起来。外出作画时可以买个细竹丝编成的小帘子,叫笔帘,把笔卷在笔帘里,携带很方便,能保护笔毛不受损害:
(二)墨
1.墨的分类:
墨有"油烟"与"松烟"两种。作画用的是油烟墨。
(1) 〔油烟墨〕 油烟墨是用桐油烧出的烟子制成的。油烟墨色有光泽,宜于作画. (2) 〔松烟墨〕 松烟墨是用松枝烧烟制的墨。松烟墨黑而无光泽,宜于书写,作画不常用。偶然用松烟墨来画蝴蝶,或作为墨紫色的底色。例如画墨紫牡丹,须先用松烟墨打底子。
2:墨的使用方法
磨墨应该用清水,磨时宜重按轻推,不可太快。磨研的圈子要大一些。每次用水不可太多,多则墨浸水中容易软化,如果需要多墨,可以把磨好的墨汁倒在另一个碗里存放,再加清水再磨)多磨几次 。
墨锭研后一定要把墨口拭干,防止干碎。墨锭不宜暴晒或受潮,最好用纸将墨包裹一层,再涂一层蜡,能防止断裂,又免于污手。
(三)纸
1.作国画的用纸
(1)绢:
中国画古代多数用绢作画,绢是很好的作画材料。绢也有生绢熟绢之分,经过捶压之后,再上胶矾水的叫熟绢,适合于作工笔画,现在有些工笔画仍用绢。但绢的成本较高,不便于普及,现在用绢作画的人比较少。熟宣纸的性质和绢差不多,所以现在多用熟宣纸代替绢。
(2)宣纸:
大约在元代以后逐渐选用宣纸作画。我国宣纸大约自唐代就开始生产,因为以安徽省宣城制做的宣纸最有名,所以称为宣纸。
宣纸的吸水性很强,容易渗化,用水稍多容易洇。这是它的特性,画出来的画墨色浓淡参差,富有变化,充分发挥中国画的特有表现力和笔墨技法。
常用的宣纸有:净皮、料半、棉连等。
好的宣纸要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定笔,就是画上去笔触之间留有笔痕;
二是发墨,就是笔行纸上不串,不会把浓淡关系串通没有了,墨色不会发灰;
三是渗透力适中…
把宣纸用矾水加工,称矾纸或熟宣纸,它的特性就改变为不吸水,不外洇了,便于工笔画逐层上色,或用水色碰染。常用的熟宣纸有:"蝉翼宣"、"矾棉连"等。
一些地方生产的生活用纸与宣纸的性质接近,如果能够掌握它的特性,也很适宜作画,并能画出与宣纸不同的某些效果。如:云南皮纸、温州皮纸、四川夹江皮纸、山西麻纸、东北及北京的高丽纸等。初学国画或练笔可以选用价钱比较便宜的粗制纸,如毛边纸、元书纸等。但白报纸、道林纸、绘图纸等不适宜作国画纸。
(四)砚
1.砚的种类
砚石的种类很多,有石砚、陶砚、砖砚、玉砚等,其形式有方、圆、长方及随意型砚石。以广东出产的端砚,和安徽出产的歙砚较有名,只是价钱较贵。 2:砚的选用
作画用砚不是收藏砚石。普通选用质地细,容易下墨的就可以。如果太细则拒墨,不易磨浓;如太粗研墨虽快,但墨汁也粗,且容易损坏笔毫。作大幅国画需要多墨,选用砚池宜稍深些,可以多存墨。砚石要有盖,可以使墨汁干得慢一些,又便于保持清洁。
(五)颜料
国画颜色分石色与植物色两大类。
1.石色
石色是矿石制成,有赭石、朱砂、石青、石绿、雄黄、石黄等。
2.植物色
植物色有藤黄、胭脂,花青等色。
二、中国画基本技巧之一 用笔
唐代张彦远说:"夫物象必在于形似,形似须全其骨气,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而归乎用笔。"张彦远在此强调了用笔与立意造型的关系。立意须造型、造型须用笔,用笔便成了中国画基础的基础。
1.笔与线
中国画的用笔实即用线,线是中国画最基本的造型手段。线在形体的塑造中绝不是一种对轮廓线的描摹,还能表现出物体的质感、量感和动感。比如在山水画中,斧劈皴给人坚挺硬朗的感觉;披麻皴则给人松软的感觉等等。线的运用,体现了中国画家对客观形象的概括、提炼和理解能力,体现了他们驾驭物象的巨大创造力。
在中国画中,线及其塑造的形体之间的关系,主要体现在线条自身的品格特征与作者之间的沟通。正如石涛所说:"借笔墨以写天地万物而淘泳乎我也。"笔墨(线条)所具有的这种抒情写意性,是由于画家在运笔中出现的各种变化,使线条自身具有了千变万化的姿态。一方面,线条丰富多姿的形态可以唤起欣赏者对现实生活的万般物象中类似物体形态美的联想,使抽象的线条成为现实事物形体美的一种间接曲折的反映,因而唤起人们的不同感受。另一方面,画家在运笔过程中个人情绪、意趣、思想的灌注,使得中国画中的线条具有明显的画家个性特征,达到抒情、畅神、写意,进而表现画家的审美理想、气质、心灵、人格。这就是古人所说的"画如其人"。
2.笔与意
张彦远的"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而归乎用笔",把立意看作是用笔之"本","本"即统帅。"意"包含着极其复杂的文化内涵,它是画家主观世界的复杂反映,即各种感情、理想修养、气质等等。"意"是主观的,但又不是纯主观的臆造。中国画家就是通过线的运用来实现这种"抒情写意"的。所以清代布颜图认为"意之为用大矣哉……故善画必意在笔先,宁使意到而笔不到,不可笔到而意不到。……故学之者必先意而后笔,意为笔之体,笔为意之用"。
作为人的主观世界活动的"意",其本身是不能直接"用笔"的,中国画以意使笔的要领,就在于以气使笔,以意领气,即所谓"意到气到","气到力到"。"意在笔先"就是说画家在命笔落纸之前即已形成立意构思,一旦笔行纸上,意在笔中。 中国画家往往就是在这种情态下来把握自己瞬息万变的情绪流程,抓住来去倏忽的创作灵感,保持创作冲动的新鲜性和连续性,不失画机,一气呵成。
3.笔与力
气运用笔要求画者全身精力贯至笔端,下笔自然能产生力度,这就是"笔力"。由于构成画家的"意"的气质、涵养、情感、思绪不同,贯于笔端之气也会不同。以气使笔的"气"不同,也就造成了用笔"笔力"的多样性、复杂性和多变性。如吴昌硕运笔质朴而苍浑,赵之谦用笔如"绵里裹针",郑板桥的线则秀挺刚直,更有名垂青史的"吴带当风","曹衣出水"。
中国画家在意存笔先、以气使笔中,创造出了形态有别各具韵致的种种笔法。笔法的变化是以笔力的变化来体现的,大自然与人类生活的多姿多彩又给中国画家提供了"笔力"的创造源泉。如王羲之从鹅颈的回转感悟到了笔力的弹性变化,张旭观公孙大娘舞剑而悟出狂草之笔法,而苏轼、黄庭坚又分别从逆水行舟与船夫荡桨中悟出了笔力的奥秘。
中国画家在运气使笔时,笔随气行,画家的天机才华,全在有意无意间自然流溢。清代王原祁说:"神与心会,心与气合,行乎不得不行,止乎不得不止,绝无求工求意之意,而工处奇处蜚然与笔墨之外。"中国画家在作画的过程中,常说要排出杂念,保持松静自然的心身状态,就是要使气运笔端,笔笔畅通,笔笔见力。
三、中国画的基本技法之一 --用墨
用墨,是中国画的基本技法。历来的画家都讲究用墨,大写意画的崛起和生宣的普遍应用,用墨与用笔便成为中国画的基本特色。
中国画的用墨,主要是运用墨色变化的技巧。由于笔中含水墨量的差异,便产生干、湿、浓、淡的变化。以墨代色,产生了墨分五色的说法,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曰:"运墨而五色具。"五色,即焦、浓、重、淡、清,而每一种墨色又有干、湿、浓、淡的变化,这就是中国画用墨的奇妙处。此外,还有墨分六色之说,清代的唐岱在《绘事发微》中谈道:"墨色之中,分为六彩。何为六彩?黑、白、干、湿、浓、淡是也。"又云:"墨有六彩,而使黑白不分,是无阴阳明暗;干湿不备,是无苍翠秀润;浓淡不瓣,是无凹凸远近也。"以中国画墨色变化的丰富程度是可想而知了。没有变化的墨色必然呆滞板浊,成为没有生气的死画。一个画家成功往往离不开用墨的精能,如齐白石画虾所以能妇孺皆知,一个重要的原因也就在于用墨的得当。他画虾曾三变:"初只略似,一变毕真,再变色分深淡。"如今我们所见到他笔下的虾形态栩栩如生,通体透明而坚韧的虾壳,特别是虾的头部,在脑壳墨色清淡处,浓墨一笔即为虾脑,真是妙到了绝处。
中国画用墨技巧,并不是体现在调色盘中能调出多少种墨色的变化,而是如何使不同的墨色在纸面上体现出来,其中尤为困难的是,如何使一枝笔中产生出各种墨色的变化。随着中国画的不断发展,用墨的技巧也趋成熟,产生了"泼墨法"、"积墨法"和"破墨法"多种表现手法。
四、中国画的技巧之一 色彩的特点
中国绘画历来都十分讲究色彩的运用,南齐的谢赫,在《古画品录》中将"随类赋彩"作为"六法"之一。这以物象的种类不同面赋以不同色彩的理论,便是中国画用色的基础。
中国画讲究"随类赋彩"的同时,还十分重视空间环境对物象的影响,随着空间环境对物象的影响,随着空间环境的变化,物象的色彩也会随之发生变化。南北朝时的萧绎对这一现象曾作过仔细的观察,在《山水松石格》中谈到:"秋毛科骨,夏荫春英,炎绯寒碧,暖日凉星。"这是我国最早说明季节、气候的不同,所以起的物象色彩的变化,特别是冷暖色调的变化。宋代郭熙的《林泉高致》中则概括了季节的变化对水色和天色的影响:"水色:春绿,夏碧,秋青,科黑;天色:春晃,夏苍、秋净,科黯。"清代的唐岱《绘事发微》引用郭熙的话,更是形容得有声有色:"山有四时之色,风雨晦明,变更不一,非着色以像其貌。所谓春山艳冶面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淡,冬山惨淡而如睡,此四时之气也。"
五、 写意画的创作方法
1. 意在笔先,胸有成竹。
写意画和工笔画不同。工笔画创作分为三个过程:首先起稿;其次勾墨线定稿;最后染色填彩完成。而写意画必须落笔成形,一气呵成。因此,在创作方法上,必须把所要描绘的对象,通过观察或写生,把各种物象默记在心,做到意在笔先,胸有成竹。譬如:你想画竹,必须在未画之前把竹子的形象、结构、特征乃至在风、晴、雨、雪等等不同环境中的变化理解得清清楚楚。通过想象,在动笔以前,一眼看去仿佛千枝万叶已经跃然纸上了。最后,把你所要描绘的竹子一枝一叶地通过一笔一墨刻划出来,这就是写意画的创作方法。但必须做到形象生动活泼,笔墨淋漓洒脱。
2. 落笔成形,一气呵成。
工笔画的完成经过上三个过程,需要花费时间;而写意画就不同,最好落笔成形。什么叫落笔成形?譬如撇兰叶,一笔下去从根部到梢头,它的浓淡、粗细、刚柔、顿挫等等,要求非常有力而且十分自然地表现出来,既不能涂改,也不能草率。所以在用笔时首先要注意调墨,浓淡干湿必须调配好,做到心中有数。运笔时要大胆落笔,既不紧张,也不忙乱,非常沉稳地一笔一笔地画下去,就能很好地完成。兰叶细长,草质,比较坚韧,有一定的硬度,但毕竟是草木花卉,又需要一定的柔度。古人在实践中积累了很好的经验,嘱做"喜气写兰,怒气画竹"的创作方法,这是很有道理的。今天,我们仍然可以做为画兰叶的一种指导思想。譬如:我们要把兰叶画得既"刚"且"柔",可以用"喜气写兰"来指导我们进行创作。同时,要表达竹子高风亮节的品质和格调,也可用"怒气画竹"的方法来完成。这些要求都是落笔成形的例子,我们可以在今后实践中去体现。
另外,所谓一气呵成不能理解成呼一口气就要完成。譬如:我们要画二三十片兰叶,最好一下完成,也就是一气呵成。这样处理很有好处,可使笔与笔、叶与叶之间的相互交错、穿插和笔法的连贯及气势的衔接等等都不受影响。否则停笔久了,就会把原来的意图改变,可能使先画和后画之间统一不起来,达不到尽善尽美的境界。因此,一气呵成的绘画习惯应该在初学时培养好。其次,正因为落笔成形就必然造成"可一不可再",这也是写意画的特点之一。
六、山水画写生方法
说起"写生",就令人想起那种支起画夹,对景描画,一坐半天一天的经历,这一般是西画的写生方法。而在中国画,所谓"写生",往往是"皮袋中置描笔在内,或于好景处,见树有怪异,便摸写记之,……"(元·黄公望《写山水诀》)。中国传统的山水画写生观中,实在是把对自然的深入观照和细微体悟放在首位,并使自然山水与画家心灵互融神会,最终达到顾恺之所说的"与山川神遇而迹化"的目的。为达此目的,光是"模写"是远远不够的。遍游名山大川,融汇于胸,然后发于毫端,而至传神。观照与体悟的功夫是必须到家的,只有这样,才有可能神遇而迹化。
中国古代山水画的写生观,其实是把人与自然山水融为一体,山水即我,我即山水,所以在"物我"之间了无阻碍,既然山水之神已达,必定形神俱足。这一点是目前现代意义的"写生"无法达到的。但其精神,对现代山水画写生教学,也有其积极作用。
1.现代山水画写生的作用
1.1写生的桥梁作用
中国画的学习,一般均从临摹入手,并贯穿全过程。作为学习国画的一种重要手段,通过临摹,能在短期内高效率地迅速了解国画的各种基本技法,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由于国画技法,经过前人反复锤炼,已成十分完善的程式,临摹一久,很易被其完善的程式所迷惑而不能自拔。而通过写生,就能使学习者在传统技法下的程式化山水与真山实水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
1.2写生的记录作用
作为游历山水时的感受的记忆手段,写生也有其重要作用。当面对真实山水时所得的感触,同时因地、因气候变化的阴晴明晦、云蒸岚飞,都会有许多变化。这些用写生记录,往往比较切合感觉,而一拍成照片,往往反而因太"真实"而缺乏感人力量。
1.3写生的体微作用
比较山水画的临摹与写生,临摹等于是在求教名师,只要精研细察,必能得莫大收益。但如不能把这些临摹所得与自然真山水相比照,就不能有大收获。直接面对活生的自然山水,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往往会有自己的独特体会。这些独特体会经过多次强化,并反复去粗存精,就会成为个人绘画风格面貌确立的起点。
2.山水写生应注意的地方
2.1 不要"泥古不化"。
过分强调临摹所得的山水画技法,特别是山石皴法等,结果是要么活山水被程式所囿写成死山水,要么是思路被真山实水所束缚,而找不到表现的方法。
2.2 避免"食洋不化"。
是以西画速写的方法直接移植入国画山水写生中,把国画写生等同于硬笔明暗速写或线描速写。其直接恶果是当速写得心应手之后,无论平时随手挥写,或严肃的创作,所画之作几乎全为一副"速写相"。这些画作,如果光从画面视觉效果看,可能也不错,但却不能称是中国山水画。因直露和肤浅,直接决定了其品格的低下。
3.山水画写生法
3.1 局部模写法: 适合初学者, 临摹未到熟练程度,真山水写生又未多接触,须要两相对照,揣摹模写,此时切忌贪大求全。
3.2 详记法:
较完整"真实"地记录画面,适合初步熟练的学者,此时即当强调感受之真实,而非物象表面之"真实"。
3.3 记异法:
只对特别的事物加以记写,适合时间较少或有特别感受时用。
3.4 记意法(简记法)
只简单记录一个印象,不作详细刻画。
3.5 放大法:
选取一有感受的局部,放大并作较详尽表现,常可有意外收获。
3.6 映象法:
针对整体景物的感受,较简洁的画出大体印象,不求形似,但求达"意"。
3.7 映象重叠法:
不多作一山一水的速记,而注重整山整水甚至千山万水的叠加印象,此即所谓"行万里路,读万卷书",丘壑在胸,妙造自然。
3.8 重复体味法:
此法即留恋于此山此水间,留连忘返,反复观照体味,使山水形象完全烂熟于胸,以致行坐眠食 ,时刻不忘。石涛之钟情黄山,潘天寿先生之画雁荡,黄宾虹先生之爱观夜山,即得此法三昧。
4.总体的把握
4.1中国山水画是宏观的,要在宏观把握中去处理微观,注重整体大感受,防止受拘于一草一木。
4.2写生越熟练,越要减少直接对景描画,而多把身心投入观照,体悟造化的神妙,在这里"观"十分重要,通过"观"和"看",努力达到物我两忘之境。
4.3应特别注重特定条件下的自然山水对自己产生的强烈感触,因这类感触往往是你个人特有的体验,努力强化这个体验并表现它,那就是你神遇而迹化的开端,也就是你的绘画风格确立的开端。

② 儿童怎样学国画 如何教儿童国画入门

链接: https://pan..com/s/1C3pN28YNeNHr_AO_d16lew

提取码: 36dn

若资源有问题欢迎追问~

③ 学国画需要什么基础

无论学习哪一种,素描、色彩都是基础,国画练的是笔法,素描练的是绘画基本功,国画虽然讲究的是意境,但是造型能力的要求也是很高的。

色彩的训练也必不可少。可以从开始训练小的色稿,训练小色稿能够更好的提高一个人在绘画当中的色彩整体把握能力。然后逐步的简单的静物到多个静物。

虽然国画是散点透视,它不同于西画的焦点透视,画画需要具备造型能;首先学好基础梅兰竹菊,然后再学想学的类别,可以先从工笔入手,然后再学小写意大写意,最好找名绘画大师亲自面授及指导或参加学习班,这样可以少走弯路;学画要具备天赋、悟性及不懈的努力,还必须耐得住寂寞。

(3)如何画中国画教学扩展阅读:

学习国画的方法

1、临摹。首先要选择一些自己喜欢,适合自己风格的名家画集。对于初学者还是买一些画家编的国画入门之类的书较合适。练习时就基本照着人家的构图、笔法来画。但要注意不能一味照搬,看看人家是如何构图的,一些笔法的运用如何巧妙,画的神韵在哪里等等。

2、写生。临摹到了一定水平,就可以写生了。写生就是要对客观实在的景物、人物进行刻画、创作。

3、选景。这其实是相当重要的一步。凭我们的审美观、艺术欣赏力来选取合适景物、合适角度、合适部分。就像照相,不仅要考虑光线,而且要考虑构图。所选景物应有层次、有主次、和谐统一。

4、作画时要有耐心。要不断用眼观察、用脑思考,将平日所得应用开来。还要注意写生并非完全的像照相机一样从自然中搬下来,根据作画需要,可适当删减不必要的景物,或添进新的景物,也可在景物中先加入需要的物件再作画。

④ 国画该怎么画

1、用笔 《古画品录》中六法:骨法用笔。是指用笔要有力度,有骨气,心随笔转,意在笔先。具体说来即提,按,顺,逆正,侧,藏露,快,慢等。用笔要觉着、痛快,讲究提按、顺逆、快慢、转折、正侧、藏露等变化。 山水画运笔有中锋、侧锋、藏锋、露锋、逆锋、顺锋等方式。
2、中锋运笔,垂直,行笔时锋尖处于墨线中心,用中锋画出的线条挺劲爽利,多用于勾勒物体的轮廓。侧锋运笔,手掌向左偏倒,锋尖侧向左边,由于是使用笔毫的侧部,故笔线粗壮而毛辣,多用于山石的皴擦。
3、藏锋运笔,笔锋要藏而不露,横行“无往不复”,竖行“无垂不缩”,古人称之为“一波三折”,画出的线条沉着含蓄,力透纸背,常用以画屋宇、舟、桥的轮廓,也用于山石的勾勒,树干的双勾。露锋则使点画的锋芒外露,显得挺秀劲健,画竹叶、柳条便是露锋运笔。
4、逆锋运笔,笔管向前右倾倒,行笔时锋尖逆势推进,使笔锋散开,笔触中产生飞白,这种点、线具有苍劲生辣的笔趣,树干、山水的勾勒、皴擦都可运用。
5.、顺锋运笔与逆锋相反,采用拖笔运行,故画出线条轻快流畅,灵秀活泼,勾云、画水常用此法。
中国画运笔方法十讲究,从古至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如黄宾虹先生提出的“五笔”之说,“五笔”即“平、圆、留、重、变。
1、”所谓“平”,是指运笔时用力平均,起讫分明,笔笔送到,既不柔弱,也不挑剔轻浮,要“如锥画沙”。
2、所谓“圆”,是指行笔转折处要圆而有力,不妄生圭角,要“如折钗股”。
3、所谓“留”,是指运笔要含蓄,要有回顾,不急不徐,不浮不滑,不放诞犷野,要“如屋漏痕”。所谓“重”即沉着而有重量,要如“高山坠石”,不能象“风吹落叶”,即古人说的“笔力能扛鼎”的意思。
4、所谓“变”,是指用笔有变化,或用中锋或用侧锋,要根据表现对象的不同而变化,不能执一。二是指运笔要互相呼应,“意到笔不到,笔断意不断。
”笔线的形式概括起来无非是画线时求得粗、细、曲、直、刚、柔、轻、重的变化和对比,使之为所描绘的对象“传神写照”。山水画的线条的提倡:枯而能润,刚柔相济,有质有韵。枯而能润上乘用笔应有“干裂秋风,润含春雨”之妙。“太湿则无笔,太枯则无墨”,所以,必须学会运用枯、润这一对矛盾,使一对矛盾统一起来。哪么这种笔线是怎样画出来的呢?李可染先生说得非常清楚:“笔内含水不要太多,这样运笔则苍;行笔涩重有力,就能把水份挤出来,这样运笔铡润。” 刚柔相济是指笔线形式要达到既不柔弱又不刚直的完美境界。刚和柔,又是用笔上的一对矛盾。不会运用这对矛盾,往往不是失之“刚”,就是失之“柔”。

⑤ 国画怎么学

关于这个问题,我相信很多国画爱好者都想摸清楚,我在这里简单阐述一下。

首先明白自己的定位

我个人认为,首先你要明白自己想学国画的目的,如果是以职业为目标,那么肯定是要专业系统的去学习,如果只是对国画非常的感兴趣,那么学国画入门其实还是非常的简单的,我直接告诉你一个非常简单的粗暴的方法,如果你会点素描的话,那就是你去买点临摹的资料,自己临摹画起来,一开始那怕画的不好,无所谓,这个东西画的多了,经验就慢慢的有了,一般来说我们说再多,问题还是问题,只有我们做起来,才有答案。

素描是基本功

素描是解决画面最直接有效的绘画方法,他是西方画画最传统的基础教学,我想说的是我讲的素描有别与考前素描,这里讲的素描更广义一些,素描与速写的结合,其实西方压根就没有速写这一名词,速写是我国的特有。短期素描解决“形”,国画解决“意”。素描是最快最有效解决画面构成的一套方法。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另外对于工具的选择也是很重要的,最好买国画专用的颜料,毛笔,宣纸等等。不要买一些劣质的工具,那样会影响你的学习。那么如何判断这些工具的好坏,我这里不就多说了,这些在网上都是可以找到判断方法的。

⑥ 中国画最常见的课堂教学展示方法有哪些

国画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国画具有博大精深、风格独特的显着特征,除了在国内受到了极高的关注,在国际上也受到了广大民众的喜爱。国画本质上并非是西方概念中的绘画,而是一种文化综合体的表现,我国传统文化中的诗、书、画相结合,形成了一种专属于我国文化的特色综合体。若如想要提高现代社会中人的文化艺术感,提高他们对诗、书、画的欣赏水平,效果显着的方法就是将美术的“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教育”,将美术的教育教学工作提前至个体的小学学习过程之中。在小学阶段设置美术课程对学生进行国画的教学,能够让学生从小就对我国的优秀传统有所接触,能够培养学生对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热爱,能够将我国的优秀文化进行传承。小学应通过国画的教学,使学生从小就对国画产生深刻的认识,进而喜欢国画、会画国画,从而在“主科”学习取得成绩的同时,在艺术水平、爱国情感等方面皆有所发展。
一、现行小学美术课程设置的课程目标
正确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如若想要在小学美术的教学工作之中获得更高的成效,教师必须先对美术的教学目标进行确定,从而依据教学的课程目标制定教学计划,并根据计划进行教学工作的实施。笔者通过查询相关资料,特将小学美术课程的教学目标记述如下。
1.第一学段(一、二年级)
①能够用不同工具,用纸以及身边容易找到的各种媒材,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大胆、自由地把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表现出来,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
②能够用不同工具,用身边容易找到的各种媒材,通过看看、想想、画画、做做等方法进行简单组合和装饰,体验设计制作活动的乐趣;
③知道观赏自然和各类美术作品的形与色,能用简短的话语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
④能够无主题或有主题的想象、创作、表演和展示。
2.第二学段(三、四年级)
①能够初步认识形、色与肌理等美术语言,学习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材的效果,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激发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愿望;
②学习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等组合原理,了解一些简易的创意和手工制作的方法,进行简单的设计和装饰,感受设计制作与其他美术活动的区别;
③观赏自然和各种美术作品的形、色与质感,能用口头或书面语言对欣赏对象进行描述,说出其特色,表达自己的感受;
④能够采用造型游戏的方式,结合语文、音乐等课程内容,能够进行简单美术创作、表演和展示,并发表自己的创作意图。
3.第三学段(五、六年级)
①能够运用形、色、肌理和空间等美术语言,以描绘和立体造型的方法,选择适合于自己的工具、材料,记录与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发展美术构思与创作的能力,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②能够运用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等组合原理,了解一些简单的创意、设计方法和媒材的加工方法,进行设计和装饰,美化身边的环境;
③能够欣赏、认识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的材料、形式与内容等特征,通过描述、分析与讨论等方式,了解美术表现的多样性,能用一些简单的美术术语,表达自己对美术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④能够结合学校和社区的活动,以美术与科学课程和其他课程的知识、技能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策划、制作、表演与展示,体会美术与环境及传统文化的关系。
由此可见,小学美术的课程目标设置层层递进、逐渐提高,小学美术教师应在课程目标的基础之上设置有针对性的美术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美术的学习。
二、小学美术课程设置的课程意�x
小学时期的学生,尤其是小学低年级的学生,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均处于非常活跃的阶段,小学美术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进行国画的教学,促进学生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开发学生美术学习的潜能,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除了简单的对学生进行国画的教学,小学美术教师可以利用诗、书、画这个文化综合体对学生的国画能力间接地进行培养。书法与国画的联系,在于它们都使用毛笔进行创作;诗词与国画的联系,在于它们都对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进行展现,诗佛王维曾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表达的就是诗与画的联系。因此,美术教师要对小学生的国画教学提高重视,充分利用自己的美术课堂,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国画知识,使学生能够在国画的学习过程中逐渐成长。
1.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新课程改革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这是因为教育教学工作的目标就在于为社会培养优秀的建设者,为国家培养高水平的接班人。新时代条件下,只有得到全面发展的学生才能够在进入工作岗位、社会生活之后,取得其整个人生的成功。
2.完善学生对美的学习
全面发展,包括德、智、体、美、劳等多个方面,美作为一个独立的基础素养,仅仅依靠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表达美、交流美等方式进行美的探索和学习是不够的,美术课程在小学的设置,能够帮助学生更加规范的进行美术学习,从而能够形成追求美的正确取向,使学生能够在美的课程中,更加有效的进行学习和提高。 三、在小学美术课程中进行国画教学的意义
在小学美术的课程之中,国画的教学是一项重点内容。从笔者自身对于国画的学习感受而言,笔者在学完国画之后感受到了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更使自身的综合素养有所提升。为促使小学生能够在对国画的学习中对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有所学习、对自身的美的素养有所提高,笔者首先对国画教学的意义进行了整理与归纳,以便更好地使小学生能够对国画形成争取的认识,从而在学习过程中有所重视。
1.接触我国的优秀传统
现如今的时代下,先进的科学技术逐渐应用于社会生活之中,使社会中人产生眼花缭乱之感。小学生进步的时代之中,导致学生有限的学习方面涉及不到类似于戏曲、功夫、国画、书法等传统的文化和国粹,从而使学生对这些知识接触较少。小学美术课程中对学生进行国画的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在认识我国文化的基础之上进行更深程度的理解和接受,使学生能够在此过程中受到文化的熏陶,使其终身受益。
2.陶冶学生自身的情操
我国的传统国画讲究的是整幅图的意境和内涵,画家希望通过画面展现出真正的艺术美。小学生能够在对国画的学习过程中,在美术教师的指引之下,逐渐使自身的气质得以培养,使自身的情操逐渐提高。
3.培训学生的美术素养
作为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国画能够培养小学生的艺术思维能力及其相关心理素质,国画不同于素描,国画一旦落笔便不能够再更改。国画的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耐心等相关心理素质,让学生逐渐养成胆大、细心的性格。
4.增强学生的艺术思维
国画中的形象主要靠表现性进行体现,国画整篇的画幅就为展示画家的个人情感,因此,国画的画幅中必然包括一些经过提炼后的形象对画家的内心进行表达。小学生对于国画的学习,能够帮助学生在理解画家情感的同时,学会利用国画将自己的内心进行展现,从而使学生形成一种更高层次的思维方式。
5.培养学生热爱生活
国画的精髓是神韵,国画的内容一般都能够在生活和自然中找到现实的素材,因此,对于国画的学习,能够帮助美术教师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从而通过学生对于现实生活的仔细观察,使学生能够拥有丰富的创作素材,使美术的教学更具成效。
四、小学美术课程国画的教学策略
上文中,我们对小学美术的学习意义、课程目标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对小学生进行美术学习的意义进行了简单的论述。作为一名小学美术教师,我们不能够仅仅在理论上对此有所理解,而应根据对这些理论的理解向前迈出一步,指引自身的教育教学工作,使理论能够指导实践,使理论与实践进行结合,从而使教师的教学更加规范,使学生的学习更加有效。以往的文献多从理论的角度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了指导,下面笔者对自身的经典国画课堂进行简单记述,希望能够为各小学美术教师进行国画教学提供实践运用的借鉴。
中国画是中国独具特色的绘画方式之一。中国画利用中国特有的毛笔进行作画,以水调墨或者水彩,将自身的构图、想要表现的意象展现在宣纸上。小学生通过对中国画的学习,可以体验到水、墨、色在宣纸上的奇妙变化和画面的笔情墨趣,了解和体会我国传统绘画及文化的特点。笔者建议,在学生进行中国画的学习之前,要求学生先对软笔书法进行训练,从而掌握毛笔的执笔姿势和书画力度,为中国画的学习和训练做好充分的准备。
(一)教学目标设置:目标的设置是计划制定的依据,课堂的教学目标确定下来之后才能够更加有方向性的进行计划的制定,根据新课程改革对小学生在美术课堂中进行学习的要求,笔者特将教学目标分为以下三部分:
1.知识与技能:要求学生熟悉中国画的工具和材料,感受中国画的独特韵味及运笔用墨的技法。
2.过程与方法:要求学生能够利用水墨的点、线,用笔用墨的技法体会墨色变化体会水墨作画的乐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国画的欣赏能力,激发学生对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课程教学设置:根据年龄特点进行分段学习。
低年段:1-2年级:审美培养上,经典国画作品欣赏以吴冠中的国画作品作为欣赏范本。引导学生感受、体会画家画作中点、线、色的元素表现的意境。技法上,学习用毛笔练习画点、线、色,体会笔墨的水情墨趣,在“玩玩”中初步体会学习毛笔的中锋、侧锋用笔和运笔及墨色的清、淡、浓、干、焦五色。
中年段:3-4年级:审美培养上,以齐白石经典的蔬菜瓜果、小动物的国画小品为主要欣赏范本,引导学生品味一蔬一果,一虾一蟹的画意及笔墨妙韵及中国画中的题字落款的��面布局。技法上进一步学习体验、体会笔墨的浓淡干湿展现出来的奇妙效果。
高年段:5-6年级:审美培养上,以古代的有名山水画为主作为欣赏范本,引导学生欣赏体会古代文人的山水情怀及在山水画中表现的意境及中国画的特殊构图法,散点透视等。技法上,学习用中锋来勾画树木、山石;学习用侧锋皴擦画出树干、山石的凹凸及纹理及墨色浓淡干湿画面处理。
(三)课堂教学模式:课堂作为教师开展教学工作的主阵地,笔者将其分为三个阶段,课堂导入阶段、课堂教学阶段、课堂结尾阶段,在这三个阶段,教师可以这样开展有效的课堂教学:
1.课堂导入
课堂导入阶段,可以首先对学生展现几幅经典的中国画;在对学生进行国画的简单介绍之后,对国画的作画工具进行展示;并教会学生其使用方法,包括握笔姿势、调墨调色方法等;之后,教师对学生进行示范,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国画的基本画法;在学生了解了基本的国画作画方法之后,教师揭示课堂的教学主题:例如画山石。
2.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阶段,美术教师首先为学生提供一些展现画山石的国画,要求学生通过观察范例对山石的造型结构、皴擦墨色处理等进行思考、讨论和总结;在学生对山石的特点进行了整体的、完善的了解之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课堂之上进行作画,将自己理解了的山石结构通过勾画、皴擦的技法展现在宣纸之上;学生作画完毕,教师要求学生谈谈自己的作画时的体验和感受,要求班级内学生进行经验的交流。 3.课堂结尾
课堂结尾阶段,美术教师组织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展现,小组之间进行作品的互评,教师在此过程中对学生的评价过程进行适当的参与和指导,使学生的国画水平能够在教师和同学的反馈信息中得以提高。另外,由于国画这门艺术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教师应在此阶段对学生的德育工作也有所渗透,激发学生的�酃�情感,培养其承担传承文化的责任。
(四)课后活动。
教师的课后任务布置应以课堂的理论教学相结合,从而使学生的理论与实践能够在结合的过程中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更深程度的理解和更高程度的掌握。笔者认为,国画的教学应不仅仅是课堂之上的授课内容,而更应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有所训练,因此,笔者在课后会为学生创办一些小的活动,帮助活跃性、积极性较强的小学生更好地巩固国画的学习内容。
笔者在为学生开展课后活动的过程中,会要求学生在保证纪律的情况之下通过自身的思考将国画的精髓进行展现,可以展现其意境美,也可以展现其结构美。笔者在学生的创作过程之中发现,一些创造力较强的学生,会有选择的将国画与其他绘画形式进行结合展现一幅综合性较强的画幅。绘画的评比,并不仅仅限制于学生所作出的画笔触是否细腻、意象是否充分展现,而应通过对学生在画幅中想象力、创造力的展现进行评比,对学生在画幅中所体现的国画精髓进行评比。
五、结语
综上所述,国画为小学生打开了通往我国传统艺术宝库的大门,加强了小学生对于祖国传统文化知识的认识和了解,让他们看到了专属于中国美术的博大精深,领略了国画的魅力和气势,并不断树立起民族的骄傲感和自豪感,使每位学生都能够在国画学习之后主动的承担起文化传承的责任。国画的教学意义众多,国画的教学承载着万众的期望,然而国画的教学在美术的教学中仍困难重重。首先用于国画教学的课时很少,无法对丰富的国画技巧进行详细的讲析和训练,因此小学美术教师多选用临摹来使学生的国画能力有所提高。这样的教学模式,将学生固定在观察、模仿、反馈的不断循环之中,对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产生了抑制,从而在降低学生学习热情的同时,降低了学生对于国画的热爱,降低了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降低了学生国画能力的实质性提高,更降低了学生全面发展的可能性。小学美术教师应极力避免此现象的出现,让学生能够在规范的指引之下对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行提高,使学生能够切实从国画的学习中获得知识。笔者在自身对小学生进行国画的教学过程中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探索发现,小学生进行国画学习的首要,是要了解国画的特点,教师应使学生能够对国画的特点进行深刻的领会,其次是用笔用墨的技法要掌握,只有多练习,才能在用笔用墨中体会水墨的意趣。学生在作画的过程之中,应是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思考和想法自己决定画幅中内容的展现。学生创作的过程应交由学生自由的想象、创造、表达自身的思考。

⑦ 国画怎么学

学习画国画,可以这样做:
1、先讲讲临摹。首先要选择一些自己喜欢,适合自己风格的名家画集。但不要选择那些过于难的画册。对于初学者还是买一些画家编的国画入门之类的书较合适。练习时就基本照着人家的构图、笔法来画。但要注意不能一味照搬。用帖时首先要看,要品味要琢磨。看看人家是如何构图的,一些笔法的运用如何巧妙,画的神韵在哪里等等。考虑好了,再下笔。初学者可以边看边画,作画中也可以不断品味、体会用笔。这时要脑、眼、心、手并用。作画时要找手上的感觉、体会用笔之内涵。练习一段时间后就可以看完摹本然后默画,这时就不要去看摹本,待作完画后再进行对照、比评,找出不足进行改进。这个过程是自我摸索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会逐渐找到技巧,并成为自己的东西。关键还是在用脑、用心。只有反复思考、品评,才能有提高。
2、再谈谈写生。临摹到了一定水平,就可以写生了。写生就是要对客观实在的景物、人物进行刻画、创作。
3、需要选景。这其实是相当重要的一步。要凭我们的审美观、艺术欣赏力来选取合适景物、合适角度、合适部分。就像照相,不仅要考虑光线,而且要考虑构图。所选景物应有层次、有主次、和谐统一。选择构图的方法可以用木框或将手指框成一个方形,将所选景物置于其中,观察品味是否合适,进行筛选,确定所画对象。
4、作画时要有耐心,要不断用眼观察、用脑思考,将平日所得应用开来。还要注意写生并非完全的像照相机一样从自然中搬下来,根据作画需要,可适当删减不必要的景物,或添进新的景物,也可在景物中先加入需要的物件再作画。但对于初学者,主要锻炼其对景物刻画的能力,还应尽量保持景物原貌,待到一定水平再进行景物处理。

⑧ 学习国画要什么步骤

国画的门类很多,技法也都不一样,初学国画应该有个规范的方法程序,否则会影响以后的发展. 提以下几点建议

一,初学国画,山水花鸟都可以作为入门,但是11岁画山水可能会觉得枯燥,很难于理解山水的技法,和意境.而且,国画山水主要用墨,颜色很少.对于11岁的儿童来说会觉得单调.所以建议先从花鸟入手. 因为花鸟绘画题材比较多样,颜色相对丰富,儿童喜闻乐见.容易产生兴趣.比较适合儿童学习. 儿童学习国画,我认为应该以写意花鸟为主,时间充裕的话,可以学习一点工笔.

⑨ 画国画的步骤

注意用笔,同时讲究心境注意你想画的物体 1、首先要有浓厚的兴趣。
2、要多临摹山水大家的作品。
3、注重写生练习。
4、不要因画而画,要入画而画,临摹要读懂、写生要写意。 建议不要同时学这两个不同的画种,最好是分阶段学,或者是选其中之一

油画重技巧
国画重意境

油画效果写实逼真
练习讲究技法:
挫 挫是用油画笔的根部落笔着色的方法,按下笔后稍作,挫动然后提起,如书法的逆锋行笔,苍劲结实。笔尖与笔根蘸取颜色的差异、按笔的轻重方向不同能产生多种变化和趣味。

拍 用宽的油画笔或扇形笔蘸色后在画面上轻轻拍打的技法称为拍。拍能产生一定的起伏肌理,既不十分明显,又不致过于简单,也可处理原先太强的笔触或色彩,使其减弱。

揉 揉是指把画面上两种或几种不同的颜色用笔直接操合的方法,颜色操合后产生自然的混合变化,获得微妙而鲜明的色彩及明暗对比,并可起到过渡衔接的作用。

线 线是指用笔勾画的线条,油画勾线一般用软毫的尖头绪,但在不同的风格中,圆头、校形和旧的扁笔也可勾画出类似书强中锋般的浑厚线条。

扫 扫常用来衔接两个邻接的色块,使之不太生硬,趁颜色未干时以干净的扇形笔轻轻扫掠就可达到此目的。也可在底层色上用笔将另一种颜色扫上去来产生上下交错、松动而不腻死的色彩效果。 跺 指用硬的猪鬃画笔蘸色后以笔的头部垂直地将颜料跺在画面上。跺的方法不很常用,通常只在局部需要特殊肌理的时候才应用。

拉 拉是指油画中有时需要画出坚挺的线条和物体边缘如画锋利即剑或玻璃的侧面等,这时可用画刀调准颜色后用刀刃一侧将颜色在画面上拉出色线或色面,画刀画出的形体坚实肯定,是画笔或其它方法难以达到的。 擦 擦是把画笔横卧,用画笔的腹部在画面鼓擦,通常擦时用较少的颜色大面积进行,可形成不很明显的笔触,也是铺底层色的常用方法。在干了的底色或起伏的肌理上用擦的笔法可画出类似国画飞白的效果,使底层肌理更为明显。 抑 抑是用刀的底面在湿的颜色层上轻轻向下压后提起,颜色表面会产生特殊的肌理。在有些需要刻画特殊质感的地方用抑技法可达到预期的效果。

国画

首先,国画的底子应该是书法,而不是素描,切记切记。
其次,国画的韵味源自古典书卷之气,而非现代时尚之气,凡是提出中国画的现代化的,都不是纯粹的国画,那是徐悲鸿为始作俑的一批人,引进西方美术教学方式以后的才出现的,并且,当时引起的目的在于纠正并协助中国画的传统化教学,所谓“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另外,在素描的高级学府——前苏联——俄罗斯,素描也不是这么画的,去了一次,从最基本的东西重起炉灶革新了一次。
绝对不要以透视关系、明暗对比来考量国画。
临摹画作一定要持之以恒,不要今天临习这家明天临习那家,这样是没用的,哪个名家,都有超出常人之处,细细体会,细心摹画,临习时对象的选择也很重要,首先不要入手先临摹风格过于跋扈的、奇崛的,要自平和入手,然后,根据自身兴趣,选择特定风格临习。
切忌浅尝辄止,无论临习哪家,都要钻研一番,等到真正懂了以后,或者确确实实不再感兴趣以后,再换别家。

如果你是刚接触国画,建议你先从写意花鸟画入门

加油!

⑩ 学国画,怎样练好基本功

国画主要是分成两种,一种是写意,一种是工笔画,想要学好国画主要是把最基本的笔法练好,那么最重要的就是多练。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国画也是这个道理。

如果说工笔最重要的是形,那么写意最重要的是神。古代做石狮子的师傅尽管手法再娴熟也很难将狮子做得惟妙惟肖,这是因为他们没有真正的观察过石狮子,所以多观察自己想要画的物体,把这个物体它最重要的特征给记住,并且在画写意的时候把这个特征给画出来,那么尽管这个手法粗糙,所画出来的形态也会和自己想要画的物体非常的相似。而如果说想要把写意学得特别好的话,还是需要多练多观察,因为虽然你心中有牡丹,但你的表达手法并不够娴熟的话,你是很难将自己心目中的牡丹画出来的。但如果说你在自己练习的时候存在疑问且很难突破的话,可以到网上寻找教学视频,多观看多模仿,这样子才能把写意的基本功打牢。

阅读全文

与如何画中国画教学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印度因为疫情多少人死亡 浏览:774
中国最难修高铁有哪些 浏览:968
英国多少年前下水系统好了 浏览:866
怎么煮意大利式青口 浏览:883
教皇国位于意大利哪里 浏览:888
中国向伊朗采购多少原油 浏览:601
英国君主立宪是什么事件 浏览:652
嬴政统一中国多久 浏览:521
印尼当地的燕窝什么价格 浏览:120
武汉哪里可以代办意大利签证 浏览:286
为什么去英国留学的人还要回国 浏览:947
中国人如何加入巴基斯坦 浏览:142
在印尼怎么查询驾照信息 浏览:350
越南有多少人被蛇咬了 浏览:539
中国古代官员到基层体验叫什么 浏览:699
修丽可英国多少钱 浏览:960
印度新年什么时候 浏览:375
印度参加日本奥运会多少人 浏览:456
伊朗为什么会误射飞机 浏览:398
印度一周新增多少例 浏览: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