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在古代 中国是世界上最发达 最强大的国家吗
是的,比如:秦朝、汉朝、唐朝、明朝。
一、秦朝
1、时间前221—前207
2、面积300万平方公里。
3、秦朝是由战国时期的秦国发展起来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秦人的祖先大费是黄帝之孙颛顼的后裔,舜赐其嬴姓。
秦穆公时,任贤使能,虚心纳谏,灭国十二,开地千里,国力日盛。前361年,秦孝公继位,重用商鞅两次变法,使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诸侯国。秦王政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完成统一大业。
二、汉朝
1、时间:公元前202—公元220年
2、面积:609万平方公里
3、与同时期罗马帝国并列为最强大帝国,极盛时东并朝鲜、南包越南、西逾葱岭、北达戈壁。全国人口达六千余万,占当时世界的三分之一,持续时间达400多年。
三、唐朝
1、时间:公元618年—公元907年
2、面积:1237万平方公里
3、唐朝的疆域在极盛时期东起朝鲜半岛,南抵越南顺化一带,西达中亚咸海以及呼罗珊地区,北包扩加尔湖至叶尼塞河下流一带。人口达到8000万,征服了北方草原,是中国历史上的强盛朝代。
四、明朝
1、时间:公元1368年―公元1644年
2、面积:约1000万平方公里(永乐年间)
3、明代疆域囊括汉地,东北抵日本海、外兴安岭,北临西伯利亚一带,西北涵盖新疆,西南临孟加拉,并在青藏地区设有羁縻卫所。
明朝是继汉唐之后的黄金时期,15,16世纪的东方巨人,七下西洋舰队的规模令麦哲伦与哥伦布望尘莫及。
(1)古代中国强到什么地位扩展阅读
中国历史可以上溯到170万年前。在云南发现的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是我们已知的中国境内最早的人类。 在陕西出土了距今约80万年的蓝田人。此外,还有闻名世界的北京人。从元谋人到公元前21世纪,是中国漫长的原始社会时期。
到距今约18000年前的山顶洞人时代,中国进入到氏族公社时期。山顶洞人按血统关系组成比较固定的集团。同一氏族的成员都是亲属,由共同的祖先繁衍下来。一个氏族大约有几十个人,他们过着集体的生活,共同向大自然作斗争。
B. 古代中国是世界最强盛的国家吗
差不多
在公元前几个世纪,中国尚处于一种蛮荒状态,直至春秋战国,而在此之前,埃及文明,两河流域,印度河文明甚至爱琴海文明已经相当成熟了。至秦统一六国后,中国进入中央集权阶段,而此时中国可谓世界强国了,至盛唐之时,国都长安是世界的经济中心,当时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城市可与长安匹敌。在此以后,中国一直是世界强国,甚至在清朝康乾盛世的时候,中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可是在此之后,欧洲各国成为后起之秀,逐渐夺去了中国的强国地位,后面的历史大家就都知道了。
C. 古代中国在世界上是第一的强国吗像现在美国一样吗
其实还是汉朝比较威啦。原因么,国恒以弱亡,独汉以强亡~
独汉以强亡
说汉以强亡,很多人都会说谁又不是自己弱了才灭亡?
同的是由于汉朝一直的强盛和对外的强悍,所以当汉内部灭亡的时候依然没有外族可以从帝国的崩溃中获取真正的大利益。
这样的王朝还有秦和隋。
但不同的是秦灭,匈奴夺河套;随灭,在高丽有数十万的损失。
而其他的朝代在灭亡的时候就更不用说什么了。
因为汉朝一直是有强盛的势力和雄心对外进行战略遏制,使得外族在汉朝时期始终没有发展到真正能够威胁帝国的实力!
而近代意义上的帝国和古代帝国的概念已经不同。
秦朝和汉朝两个朝代的灭亡,几乎纯粹的是内因。
而英国和苏联在灭的时候虽然本土没有直接的受到伤害,但他们的殖民和加盟者已经实际脱离。
而且他们都和另外的竞争者有关。
再看汉朝灭亡,外族还是向汉朝臣服或进贡(汉朝自称臣下的曹操册封倭奴的某岛,汉第三帝国册封西南遗),汉帝国获取的殖民地和势力范围同样的属于汉朝。(势力范围的匈奴舍命救汉献帝,殖民地的西域依旧归属汉帝国)
说汉以强灭,是汉灭亡后,外族没有能力从汉帝国这获取什么真正的利益!这是和汉朝一直用强盛的国力和天下的雄心一直压制外族做到的,是汉帝国的远征军用热血和汉帝国的威名做到的!
看看现在的USA的“战略压制”策略不也是一样的本质吗?只是因为现在世界和古代不同了,USA 已经做不到了汉帝国时候的张扬。
我从来没有见过向汉朝这样一个从头到尾都强悍的王朝
当年陈汤进军中亚,宣告:“犯强汉者,虽远必诛"时,西汉实际上已到了风烛残年.
陈汤死后没几年,王莽就篡汉了.
本来以为汉朝的神话就此结束.
可没想到光武中兴后,汉朝又强大起来.
而且一直到东汉末年,到了黄巾起义和军阀混战的乱世,依然保持强劲的势头.
如马超,公孙瓒,公孙度,士燮之流在当时都是些比较弱小的军阀.
但马超在西凉号称神威将军,羌人畏之若神.
公孙瓒则有个白马将军的诨名,乌桓人但见骑白马的汉军,调头便跑.
公孙度威镇辽东,士燮则恩抚交趾.
大汉兵威所指,无不望风而降
总之汉朝400年从头到尾,无论兴衰,都一直保持其在国际上的霸权地位,从未丧权辱国.这在世界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即便强盛如唐朝,也不过维持了100年的强势
臣闻天下之大义,当混为一,昔有唐虞,今有强汉。匈奴呼韩邪单于已称北籓,唯郅支单于叛逆,未伏其辜,大夏之西,以为强汉不能臣也。郅支单于惨毒行于民,大恶通于天。臣延寿、臣汤将义兵,行天诛,赖陛下神灵,阴阳并应,天气精明,陷陈克敌,斩郅支首及名王以下。宜县头槁街蛮夷邸间,以示万里,
-----------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陈汤
这就是对外宣称永不称霸的中国人在汉朝时代的祖宗的遗墨.其实陈汤大可不必动刀动枪的,对于郅支单于的罪行,强列的谴责一下就可以了吗?何况人家已畏罪潜逃,远遁中亚.
汉朝对外总是强盛的,只是对内才有相对的强弱之分..汉献帝时代汉朝对外任然相当强大,汉朝是结束在内部的纠纷,因为后来的三国和三国前的奠基人,不论用任何时代来看,都是非常有才能的英雄,就象某人说的秦始皇统一了中国,但当时的六国的除了赵还蹬了下腿别的都是很容易就灭了,曹操没能统一中国,要看他的对手是什么人,或者说刘备没能统一中国,也要看他的对手是什么人
诸朝皆以弱亡,独汉以强灭,是人类史上独一无二的
南越杀我汉使者,屠为九郡。宛王杀我汉使者,头悬北阙。朝鲜杀我汉使者,即时诛灭。这才叫做"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现在的方针就是谴责谴责再谴责.哎!怎么说呢,其实也是好,比屁都不敢放一个的满清强多了啊!
汉唐的比较其实不得不提到春秋战国和南北朝的比较。春秋战国是中国最伟大的时代,这个时代产生了中国绝大多数的文明精华,和主要的哲学圣者,那个在当时处处碰壁的孔丘居然成了后世的圣王。而且在军事上也把冷兵器时代的战争模式发挥至极,广泛的兵役制度,车,步,骑合成兵种的使用,战略战术的极端使用,使得这时的军事实力是历史进入热兵器以前任何国家,任何时代都不能相比的。
战国兵役制度使得战时全民皆兵,即便常备军都占全国人口1/5,故有天下男子大半皆兵的状况。不要认为全民皆兵就是”乌合只众“,关键在与民族的尚武精神,20万赵军(其中大半是临时征召的)一战斩匈奴15万,而自己损失轻微就很说明问题。其实古罗马共和国兵员征集比例也很高。
而南北朝是中国血统大崩坏(从血统,精神,认同感都是如此)时期,几百年战乱几乎没有留下任何有价值文明成果,军事上带来了一点”数量决定一切“,北朝兵力远多于南朝,南朝几次北伐最多也就4,5万兵力,也几次取得极佳的战绩,但由于高层的贪恋南方的水土而做罢,结果隋朝50万大军灭陈,中国时代彻底结束,蜕变成东亚帝国。
与秦汉相比,隋唐由于血统的崩坏,在民族上缺乏自信的勇气,隋朝用百万大军打高丽弹丸之国,就是极不自信的表现。汉朝可是数万囚犯军就灭了他们。唐朝向突厥称臣,突厥汗死,唐朝举国哀悼(当然是做样子),但这在战国秦汉是想都不敢想的事,简直是奇耻大辱。
汉朝毕竟和战国相距不远,在很多方面有保留,如全民武备等,汉武帝时期,汉朝可征之兵有800万之多,当然对外做战用不着(后勤原因),也没必要。但假设匈奴不是40万,而是400万,大举入侵中国,那么这些人就派上用场了。要知道,李牧斩杀匈奴15万主要还是靠这些急征之兵。正因为如此强大的尚武精神,东汉末年,中国四分无裂,人口降至700万,还能北平乌桓,南平南蛮。
而唐朝呢,除了对突厥的偷袭可圈可点外,实在差强人意。而且突厥兵的战斗力不如匈奴。而且唐军只杀了几万突厥兵,数十万是子虚乌有。终唐一代,京师三陷,成都陷落与南蛮(宋朝都没发生过),15万安庐山的叛军从东北打到长安居然没什么抵抗。唐朝有一次居然被吐蕃虏民50万,按照汉朝的兵役制度,临时也能组织10万兵了。对方不过30万而已。赵国的北方边境人口也不过50万的样子吧(全国只有200多万),可人家又是什么表现呢。
D. 古代的中国在世界上大概排第几大概和现在哪个国家地位差不多
古代排第一。。。,
在西汉02年,中国人口达6000万,占世界人口30%,GDP占世界总GDP的40%。
在唐755年,中国人口占世界人口总数比率达35%,GDP占世界总GDP的比例高达50%。
北宋1100年,中国人口占世界人口总数比率一度达40%,是中国占世界人口比例的最高峰值,GDP占世界总GDP的80%左右,为中国历史上经济发展水平在世界比例中的最高峰值。
明1600年,虽然经过元的浩劫,但明朝仍然把中国人口从15%提到到35%,GDP占世界总GDP的40%。
清1850年是19世已中国人口的高峰,占世界人口的百分比达35%左右,GDP占世界的30%。
1856年后,中国GDP占世界的比例就飞速垂直下降了!
大概和现在的美国和俄罗斯差不多吧。
E. 古代中国到底有多强大
汉朝:汉朝时占全球财富26%的地位。和当时罗马帝国称霸东西,是世界东方的经济中心。
唐朝:中国古代封建史最高峰,占世界GDP比重:58%,看看当时其他国家水平就知道唐朝的强大,第二名东罗马帝国占世界GDP比重:9% 。
第三名阿拉伯帝国(大食)占世界GDP比重:7% 。第四名古印度(天竺)占世界GDP比重:7%。在大国林立的为数不多的古代,唐朝可谓一家独大。
F. 中国古代有多强大
汉朝:汉朝时占全球财富26%的地位。和当时罗马帝国称霸东西,是世界东方的经济中心。
唐朝:中国古代封建史最高峰,占世界GDP比重:58%。
明朝:万历时期占世界GDP的55%。整个明朝的GDP平均水平是45%
清朝:占世界GDP在35%-10%之间。
G. 古代中国真比西方强大吗
固然。我们能举出一大堆例子。说古代中国在科学技术、文治武功、思想文化等方面。都远远胜于当时的西方文明。
但我们不要忘了。我们说来说去。无非是拿这些内容的某个方面。去与人家相比。而这种比较方法,本身就是一点也不公平的。
中国先秦汉唐那一段历史。无非是指,公元前六七世纪和公元六七世纪的那一千年间吧!
古代西方文明。在那一段时期,一直都是以地中海为中心。地中海南岸是尼罗河。东岸不远处是两河。地中海内是亚平宁半岛和巴尔干半岛。当然,在一段时期。古埃及和古巴比伦,都已失去了做为文明中心的地位。先后取而代之的是古希腊、古罗马、拜占庭。
如果我们翻开世界地图,就会知道。在当时的生产力条件下。古中国与古代西方明。无论从水路还是陆路。都根本不存在,直接往来的能力。
无论我们,说当时两处文明,已是如何的往来密切。但就我个人认为。在政治军事上,都是通过多米诺骨牌的效应实现的。事实上,两处根本就没有,发生过任何直接的对抗或合作。但就我个人认为。在经济贸易上,都是通过各地商人辗转易手而实现的。两处根本就不存在,直接从事经济贸易的可能。
两处文明。孰强孰弱?我想在当时。是不会有人,问出这个近于愚蠢的问题。因为两处根本就是风马牛不相及的。
这两处文明。都会很自然的相信,自己才是文明的向征。
但到了十九世纪。两处文明谁强谁弱呢?就绝对是一个现实的问题。而且无疑,是一个绝对热门的话题。
在这个问题的认识上。中国当时分为两派。这两派的激进代表无疑是这样的。
一派认为。中国当时的一切,其实都比西方强。只是一再让人家打得鼻青脸肿。他们也不得不承认,人家的火枪与火炮,我们的确比不上。但,这有什么呢?我们是礼义之邦。我们是从屑于发展那种玩意儿的。
一派则认为。中国当时的一切,都比不上西方。在政治上,人家是民主共和。而我们呢?却仍是高呼着吾皇万岁万万岁。在思想上,人家祟尚的是思想自由。而我们?却仍束缚在圣人思想中,不敢越雷池一步。在军事上,人家早已进入火器时代。而我们呢?却仍然是大刀长矛。至于科学技术?.....哎!想想都够叫人自卑不已的。
中国与西方。当时谁强谁弱呢?
比拳头吧!中国哪次不上让人家打得鼻青脸肿?
比思想吧!人家祟尚的是科学与民主。我们呢?却仍是在圣人的思想中跑马。却仍是高呼。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
比科学技术吧!中国又拿什么和人家相比呢?
于是中国人就说了“我们古代时,比他们强多了”。
对此阿Q不是也说吗?“我从前可比你们阔多了”。
至于胡适等人。则马上举出一大堆,古代西方的成就。质问国人,我们中国当时有吗?当然,中国根本没有。
但中国人,也可以马上举出一大堆古代中国的成就。质问那些“洋奴”。他们西方有吗?当然了。他们西方根本没有。
这种争论。初时还蛮象回事。但就这么一昧的互相质问。与小孩子吵嘴。有什么分别呢?实在是有失大家学者的风度。
在思想上。两处文明,都曾孕育了自己最伟大的思想家。在文治武功方面。两处文明,都曾建立过自己空前强大的帝国。但人家足足有几百年民主共和思想和政治。我们却只是在童话与传说一样的三代,不是君权神授。至于在科学技术、航海贸易方面。我就更看不出中国怎么就领先了人家。更不要说什么所谓的遥遥领先了。
说实话,大家不过是各有千秋罢了。
海伦与西施谁更漂亮呢?
孔子、老子与苏格拉底、亚里斯多德谁更智慧呢?亚历山大、屋大维与秦始皇、唐太宗谁更武功绝代呢?谁更伟大呢?欧几德里、阿基米德与张衡、祖冲之谁更能代表科学呢?
古代中国、古代西方谁更能代表文明呢?
H. 古代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如何
古代中国的时间下限可以有不同的理解。如果认为近代以前就是古代,那末下限应划在鸦片战争以前。如果认为奴隶制社会是古代,由于古史分期问题尚在讨论之中,那么下限又难以遽定。关于古代世界的时间下限,也并非没有争论。不过,一般不会下延到近代以前,因为中间还有一个中古(或中世纪)的时代。这篇小文姑且将时间下限划在公元五世纪前后。必须说明,这里不涉及中国古史分期问题,求其便于从比较中了解中国在古代世界上的地位而已。
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这已经是尽人皆知的常识,至于要谈古代中国在古代世界的地位,可以写成许多专题论述。本文只从三个方面一般地介绍中国在各文明古国中的独特地位和作用。
一、中国在世界各文明古国中,是唯一的文明传统未曾中断的古国
中国的文明曙光出现于夏代,时间约在公元前二十一世纪。夏与商、周并称“三代”,这在中国是一个很古老的说法,孔子就是这样称呼它们的。司马迁的《史记》中有《三代世表》,商代世系已从甲骨文资料得到基本的证实,夏代世系看来也必有根据。近年一些考古学家又认为二里头文化就是夏文化。中国文明始于夏代的论据越来越充实了。
公元前二十世纪以前出现的文明,除黄河流域的夏以外,有尼罗河流域古埃及文明,幼发拉底和底格里斯两河流域苏美尔、阿卡德文明(开始出现在公元前四千年代晚期)、印度河流域文明(开始于公元前2350年左右)和爱琴海上的克里特文明(约与夏代同时开始)。这就是世界最古的五个文明古国。
公元前二千年代,中国逐渐进入青铜器的繁荣时代。这期间,经历了商革夏命和周革殷命的两次王朝变更。尽管夏、商、周原本是同时存在的来源于不同部落的邦,但是他们之中有一个共主,即天子,而这种共主的地位和有关的礼制是在三代间依次相承的。《尚书?周书》中一再说到商革夏命 ,周革殷命,而三代相传的“天命”却是同一的。孔子说:“殷因于夏礼,其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其损益可知也。”这也表明三代间虽有相革相代的一方面,但又有相继承的一方面。近年于周原发现甲骨卜辞,虽然目前可见数量还不多,但已可以充分证明殷周之间的文明的连续性。
公元前两千年代,埃及和两河流域的文明基本处于繁盛阶段(埃及有中王国、新王国,两河流域有古巴比伦王国),同时叙利亚、巴勒斯坦、小亚细亚也产生了一些国家,在爱琴地区出现了克里特● 迈锡尼文明。但是就在这一时期,印度河流域文明灭亡了(约公元前1750年),克里特?迈锡尼文明也先后灭亡了(约公元前十五世纪、公元前十二世纪)。而且它们的文字和历史被遗忘,除迈锡尼文明的线形文字以外,其他文字至今尚未释读成功。
公元前一千年代前半期,中国的西周王朝经过强盛而衰落,随后出现了春秋时代的诸侯争霸局面。中国在这期间进入了铁器时代。中国古代文明的传统在这时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传世的最古老和最权威的文献《诗经》、《尚书》的核心内容形成于这一时期,孔子修《春秋》也在这一时期。司马迁的《十二诸侯年表》自共和元年(公元前841年)开始,中国也从此有了逐年不断的历史记载。
公元前一千年代前半期,埃及和两河流域的古文明由盛而衰。兴起于两河流域北部的亚述帝国和兴起于伊朗高原的波斯帝国先后征服了埃及和西亚的古文明地区(公元前8—7世纪,公元前六世纪后半叶)。埃及和两河流域这两个世界最古老的文明中心以及邻近它们的叙利亚、巴勒斯坦、小亚细亚的其他文明古国从此基本失去政治上的独立。这时期,在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形成了许多“雅利安”人的国家,在伊朗高原先后形成米底国家和波斯国家,在希腊形成为数众多的城邦,在意大利形成了罗马国家。可以说,除了中国以外,其他在青铜时代产生的文明古国至此已基本失去独立,它们的历史地位已由上述新起的一批国家所代替。
公元前一千年代后半期,中国经过战国时期的兼并,出现了秦的统一,继而出现了二百年统一强盛的西汉帝国。这是中国古代文明高度繁荣的时期,现在我们读到的各种先秦子书、儒家经书、种种古史大多都是这一时期产生或编定的。司马迁的不朽名着《史记》,作为中国古代第一部通史,上起五帝,下迄当时(汉武帝时期),高度体现了中国文明发展的连续性。
公元前一千年代后半期同,在世界史上也是一个颇见异采的时代。希腊经过古典时代(公元前五至四世纪)的高度繁荣之后,在公元前四世纪后期落入马其顿控制之下。波斯帝国亦于公元前四世纪后期为马其顿亚历山大所灭亡。亚历山大帝国转眼分裂之后,埃及、两河流域及西亚其他古文明地区又落入托勒密王国、塞琉古王国的统治之下(马其顿、希腊人为统治者)。公元前三世纪,孔雀帝国一度几乎统一印度半岛,但昙花一现后又分裂了。公元前二至一世纪间,罗马共和国日趋强大,逐渐征服了地中海周围广大地区。马其顿、希腊失去独立,埃及、叙利亚、巴勒斯坦、小亚细亚一带古文明地区又落入罗马之手。曾经盛行于西亚各国的楔形文字、古代埃及的象形文字和其他两种文字,也在这个时期里逐渐失传。古代埃及、西亚文明的传统基本已经中断。近代学者在释读它们的文字以后,它们的历史才较清楚地为人所知。
公元一至五世纪间,中国经过两世纪的东汉帝国以后,有过三国的鼎立,西晋短期统一后的四至五世纪时,北方有过统治者以少数民族为主的“十六国”局面。但是,中国文明的传统甚至在北方也未曾中断。五世纪末,北魏孝文帝元宏的改革是这种文明传统继续存在的有力证明。自魏晋至南北朝,政治上纷乱虽多,史学上却是一个繁荣的时代。仅就期间最混乱的“十六国”来说,据《隋书?经籍志?霸史》、《史通?正史?十六国史》等篇记载,即有史书二十六种二百七十一卷(其中三种不知卷数,未计。见金毓黼《中国史学史》第61―65页)。后来北魏的崔鸿又据这些书的资料编成《十六国春秋》一百卷。这些书都是前四史的继续,又是唐修《晋书》(载记部分)的资料来源。这些都是中国文明从未中断的明显标志。
公元一至五世纪,罗马帝国经过两世纪的兴盛以后,三世纪便陷入危机,四世纪末分为东西两部,公元476年西罗马正式灭亡。日耳曼人纷纷在西罗马帝国废墟上建立起自己的国家。西方的古代文明至此实际中断了。以后,西方有过“文艺复兴”,但那是近代欧洲各民族文明的兴起,而绝对不是古希腊、罗马文明的恢复。
纵观古代历史,唯一保持了文明连续性的就是中国。
二、中国在世界各文明古国中,是唯一形成了稳定的统一趋势的古国
从世界文明古国的发展情况来看,大体早期出现的都是一些由部落联合而成的小邦,然后再由小邦统一为地区性的国家(古希腊的各城邦甚至没有发展到这个阶段就失去了独立)。公元前三千至二千年代间,埃及和两河流域一再出现过这种统一的局面(尽管这种统一并不十分巩固),有时还把势力扩展出本地区之外,如叙利亚、巴勒斯坦一带。真正跨地区性的帝国出现于铁器已盛行的公元前一千年代和以后。这期间在世界上先后出现的帝国有:亚述帝国(公元前九至七世纪,主要版图在两河流域和叙利亚一带,公元前七世纪中期一度包括埃及北部)、波斯帝国(公元前558-330年,极盛时版图东起印度河流域,西北至巴尔干的色雷斯,西南至埃及)、亚历山大帝国(公元前325年定都巴比伦,323年亚历山大死后帝国开始分裂,版图包括马其顿和波斯帝国)、孔雀帝国(公元前四世纪后期至三世纪后期,阿育王统一半岛大部的时间不到四十年)、安息帝国(公元前二世纪至公元二世纪,版图以伊朗为主,其盛世西有两河流域,东至中亚南部)、贵霜帝国(公元一至三世纪,其盛时占有中亚和印度河流域)、罗马帝国(公元前一世纪末至公元476年,包括多瑙河以南、莱茵河以西的欧洲,埃及和北非其他沿地中海地区,小亚、叙利亚和巴勒斯坦,并一度扩展至两河流域、多瑙河以北今罗马尼亚一带及不列颠南部)、萨珊朝波斯帝国(公元三至七世纪中叶,领土范围大体与安息相当)、笈多帝国(公元四至五世纪,版图包括恒河流域和印度河流域部分地区)。
以上这些古代帝国中,一部分以一个地区为主,扩展到附近一些地区,如亚述帝国、安息帝国、贵霜帝国、萨珊波斯帝国、笈多帝国等,另一类是跨越多地区的,如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帝国、孔雀帝国、罗马帝国。其中有些存在的时间很短,有些存在的时间较长,但总的说来它们都是不巩固的。斯大林曾说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帝国和罗马帝国“不曾有自己的经济基础,而是暂时的不巩固的军事行政的联合。这些帝国不仅没有过而且也不可能有对于整个帝国统一的语言、对于帝国所有组成成员都懂得的语言。这些帝国是一些各有各的生活方式、各有各的语言的部落和部族的共同体。”(《马克斯主义与语言学问题》1964年版,6-7页。)这是说得很符合实际情况的。就以其中影响较大、历时较久的波斯帝国和罗马帝国来说,不管统治者对政治军事组织作了多大的调整和加强,它们的内部仍然不能成为一体。波斯帝国基本保持了各地原有基层社会政治结构,罗马帝国最盛时内部也有很多地方自治的城市(组织形式很象城邦);各地对于帝国政府的关系不过服从统治、出税、出兵而已。这些帝国的出现本身就不意味着统一,因此它们一旦灭亡也就难以成为以后统一的历史基础。
古代中国的情况与其他古国不同。统一的趋势是中国历史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趋势。中国文明出现之初,也曾有很多小邦林立。相传,“当禹之时天下万国,至于汤而三千余国。”(《吕氏春秋?离俗览?用民》)周武王准备伐纣,诸侯会于孟津者有八百之多(《史记?周本纪》),这还没有加上站在殷一边的或中立的。小邦虽多,但是众小邦之上有一个大邦,就是王国。夏、商、周三代都是王国。周原甲骨的资料表明,周即是一个邦,同时又是服从殷领导的“周方伯”。西周时期,王国对诸侯的权威又胜于殷代。三代基本上是邦的联合,但其中又逐渐发生统一趋势。
春秋战国时期看起来象是周王朝失驭,诸侯独立性强了,但是实际是在并小邦为地区性国家,变封建为郡县的过程中。因此,当公元前221年秦并六国时,在中国出现的是波斯和罗马无法与之比拟的郡县制帝国。秦虽不长,但是两汉时期四百年巩固了中国统一的历史基础。三国看来分裂了,但是蜀在西南、吴在东南方的发展实际为更大规模的统一作准备。西晋灭亡后,北方一度有“十六国”的分裂,但是北魏后来统一了北方,以后隋又统一了中国。中古时期的隋、唐帝国是古代秦汉统一趋势在更高程度上的再现。
在古代中国统一发展过程中,除郡县制以外,还有一个更主要的因素,尤其为其他古代帝国所未有,这就是中国的统一有民族的基础。在秦统一以前,以中原为核心的广大地区已经形成了语言相通、文化相同的“华夏”族,经过两汉又发展为“汉人”。这实际上都是民族融合的结果。原来中国有一个优良传统,就是不以血统而以文化分夷夏。正如韩愈所说:“孔子之作春秋也,诸侯用夷礼,则夷之;进于中国,则中国之。”所以,“汉人”只不过是以先进的华夏、汉文化为中心,各兄弟民族融合的结果。南北朝时,北人称南人为“岛夷”,南人称北人为“索虏”,其实北人、南人都在共同发展同一文化,所以“岛夷”和“索虏”又共同融合成了隋唐时的汉族。有了作为核心的汉族和边裔兄弟族的联合,才有中国统一发展的稳定性。
三、中国在促成古代东西方文明的联系方面起了重要的作用
世界最古老的文明都产生于北温带南部(约东北回归线至北纬四十度之间),南北差距不大,但是它们分散在不同的经度上,相互间有着远近不同的距离。因此,随着文明的发展,古代东西方文明间的联系也有一个形成过程。
公元前三千年代末,尼罗河流域、两河流域、印度河流域和克里特这些最古老的文明,在广阔的原始世界中不过是几个孤立的绿洲。到公元前二千年代中叶,随着叙利亚、小亚一带形成国家,埃及、两河流域和克里特?迈锡尼文明已经连接起来。到公元前一千年代中叶,随着波斯帝国从伊朗高原兴起,从印度到地中海区域之间也开始有了联系。由于帕米尔高原和喜马拉雅山的屏蔽,中国在地理上处于相对独立的地位。直到公元前一千年代中叶,中国不知帕米尔以西的国家,其他文明古国也不知东方还有一个文明高度发展的中国。波斯的皇帝们和马其顿的亚历山大先后远征中亚,兵锋最远也只达到帕米尔以西。因此,克服这种地形上的障碍成了打开陆上东西交通的关键。
公元前二世纪,汉通西域,这对打破东西方文明的分离状态具有重要意义。公元前138年,张骞奉汉武帝命首次西行,本为联合月氏对付匈奴。这项任务虽未完成,但他首次访问了中亚和伊朗东北部(大宛、大月氏、康居、大夏),成为正式穿行“丝绸之路”关键一段的第一人。当然,“丝绸之路”的开通,并非决定于汉武帝个人的政治军事动机,亦非成于张骞一人。张骞在大夏(巴克特里亚)时,见到中国产品邛竹杖、蜀布,问大夏人从何处得来,回答是从身毒(印度)买来。可见中国西南已早与印度有商业往来。张骞死后,“西汉始筑令居以西,初置酒泉郡以通西北国。因益发使抵安息、奄蔡(里海东北)、黎轩(罗马)、条支(在伊朗西南波斯湾沿岸)、身毒国。而天子好宛马,使者相望于道。诸使外国一辈大者数百、少者百余人,……汉率一岁中使多者十余、少者五六辈,远者八九岁、近者数岁而反。……其吏卒亦辄复盛推外国所有,言大者予节,言小者为副,故妄言无行之徒皆争效之。其使皆贫人子,私县官赍物,欲贱市以私其利外国。”(《史记?大宛列传》)使团如此之大,又如此之多,结果实际成了国际商队。司马迁记载汉使从陆路到达黎轩、条支、身毒等地,这是东西交通史上的大事。可惜记事不详。到东汉和帝时,西域都护班超命甘英使大秦(罗马帝国)。甘英到条支,临“西海”(大概指波斯湾),为安息西界的船人所阻,未能直达大秦,但是再次巡历了二百年前西汉使者所走通的“丝绸之路”。从“丝绸之路”的东端西安(约在东经110°)起,西经河西走廊、塔里木盆地,再逾帕米尔(约至东经70°),这是一段十分艰险的路程。两汉时期开通了这一道路,并曾管辖了这些地区,首次使中国和中国以西的古代文明形成了直接的联系。帕米尔以西至两河流域(约东经70°―40°)的一段在贵霜和安息控制之下,中国使者亦曾行经其中大半,至波斯湾(约东经50°)。“丝绸之路”西端为地中海滨之安条克(东经36°),在罗马统治之下。因此,在这条古代文明交通的交通大道上,不仅大量西运的丝绸来自中国,而且这条道路本身的开通在很大程度上也有赖于中国。
东西方的海上交通大约也在这时期开始了。一般地说,罗马统治下的希腊商船航行于红海和印度西海岸之间;印度商船航行于印度与中南半岛南端之间,有时也到中国口岸;中国船只西南航行至中南半岛南端,有时也到印度东海岸和斯里兰卡。汉与罗马互相通使的企图因安息遮隔而未实现。“至桓帝延熹九年(166年),大秦王安敦遣使自日南徼外来献象牙、犀角、瑇瑁,始乃一通焉。其所表贡,并无珍异,疑传者过焉。”(《后汉书?西域传》)不过东西方的海上联系确已形成了。
公元一至二世纪,从东到西在亚、非、欧大陆上领土相接地并列着东汉(约跨于东经130°―70°)、贵霜、安息(二国约跨于东经70°―40°)、罗马(约跨于东经40°―西经10°之间)四个帝国。其中经济、文化比较发达、幅员比较广阔的是东汉和罗马。罗马与汉在其盛世,一西一东,大抵旗鼓相当。不过,如果从纵的时间过程来看这四个曾在空间上并列的帝国,那末其它三个国家就都无法与中国比拟了。关于这一点,前面已经说过了。
I. 中国历朝GDP及世界排名,看古中国有多强大
中国历朝GDP及世界排名:
汉朝:
国力强盛,经济更是占全球26%的地位。并且和罗马帝国一样,称霸一方,可以说是是世界东方的中心。
唐朝:
已经达到中国古代封建史最高峰,其经济占全球的 58%,并且远远拉开了他国的差距。就连第二名的东罗马帝国也只占9% 的地位。像第三名阿拉伯帝国与东罗马差距不大为7% 。第四名古印度也紧随其后。可见唐朝在当时不可一世,经济地位十分显着。
宋朝:
从清明上河图就可以看出盛况,当时的宋朝的GDP占世界的60%,是中国占世界GDP比例最高峰。同时,宋朝也是是中国历史上最富有的时代,典型的藏富于民的时代,由于宋朝的纸币的出现和贸易的发展给许多商人带来了丰厚的利益。
元朝:
成宗大德二年金一万九千两,银六万两,钞三百六十万锭,元朝经济总额大约320亿。
明朝:
万历年时我国经济占世界的55%,平均水平为45%,虽然明末期间灾荒战事不断带来经济下滑,好在在明朝中后期时期,江南地区已经恢复,甚至更加发达。
清朝:
经济占世界GDP在35%-10%之间,1840年后的经济更加大幅度衰退,被侵略后大量白银用于赔款并外流,造成整个国力迅速跌落,从康熙干隆嘉庆的35%最高峰跌至不足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