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中国讯息 > 泰国中国元素有哪些

泰国中国元素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2-04-20 19:30:32

⑴ 200分!中国元素在世界中(外国)的体现.回答得好再加200分

一、中国古代货币文化对东南亚钱币的影响

中国钱币,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国古代钱币文化有着光辉灿烂的篇章,是世界钱币文化宝库中的瑰丽遗产,曾经对世界各地发生过重大的影响,特别是对三韩、高句丽、新罗、百济、朝鲜、日本、琉球、爪哇、安南、占城、暹逻、万象(老挝)、缅甸、真腊(今柬埔寨地区)各国产生的影响最大。另外,中国钱币曾经在天竺、印度、波斯、泥婆罗(今尼泊尔)、大秦(东罗马)、苏门答腊、婆罗洲、吕宋(今菲律宾境内)、鲜兰(今斯里兰卡)、马来西亚、新加坡以及东印度群岛等东南亚国家和地区流通使用,曾经扮演过世界货币的角色,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此外,考古学家曾经在中亚细亚各国,两河流域、波斯湾地区、尼罗河口至索马里、东非沿岸、马达加斯加迄南非各国,中南美洲的墨西哥、尼加拉瓜、巴西、秘鲁、圭亚那、智利、加勒比海区域以及西印度群岛等地,均发现过中国古代钱币的影踪。
二、中国传统文化在国外的传播和影响
汉唐以后,中国传统文化,包括儒释道思想以及文字、绘画、建筑、雕刻等等,传入了日本,譬如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在日本的传播,形成了日本的朱子学、阳明学;唐鉴真东渡,中国的佛教文化以及雕塑等传到日本,大量日本遣唐使如吉备真备、高僧空海、阿倍仲马吕等到中国研习中国的文化。如此,使日本的文字、建筑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现在我国难觅身影的十字亭,在日本还有完好的保存。在韩国,影响最大的是中国文化,尤其是儒家思想和明清以后的实学思想,如果人们不知道李退溪、曹南冥、李栗谷、洪大容、丁若镛等人是韩国哲学家,仅看他们的着作难以判断作者的国籍。而中国文化中的礼教内容,在中国早已失传,在韩国还保留的相当完整,因此,韩国被西方国家称为是儒教国家的活化石。

中国文化不但对韩国、日本,对东南亚、南亚一些国家如菲律宾、新加坡、越南等国家和地区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郑和七下西洋更是加深了这种影响。由此形成了世所公认的以中国文化为核心的东亚文化圈,特别是其中亚洲四小龙的经济腾飞和崛起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和思考,焦点是它们与中国文化的关系问题。

中国传统文化在明清之际,通过西方耶稣会士,通过东学西渐,还传播到了欧洲一些国家。中国的四大发明(火药、指南针、印刷术、造纸术)先后传到西方后,对于促进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中国传统文化对法国的影响最大,法国成为当时欧洲中国文化热的中心。从17世纪开始,中国的一些儒家经典如《论语》、《大学》等,就通过法国传到了欧洲其他国家。法国18世纪的启蒙思想家很少有不受中国文化影响的。如笛卡儿、卢梭、伏尔泰、孟德斯鸠、狄德罗、霍尔巴赫,他们对中国文化的推崇程度,让我们现在都感到震惊。伏尔泰就在礼拜堂里供奉着孔子的画像,把孔子奉为人类道德的楷模。德国哲学家莱布尼兹、康德、费希特、谢林、黑格尔直到费尔巴哈以及大文豪歌德等人都研究过中国哲学,在不同程度上受到过中国文化的影响。如莱布尼茨就认为,正是中国的发现,才使欧洲人从宗教的迷惘中觉醒过来。这种影响或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法国的启蒙运动,影响了德国的辩证法思想。

那么,中国文化对法国18世纪启蒙运动的影响与西方现代化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从20世纪下半叶开始,西方学术界对西方现代文化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反思,在反思中得到这样一个共识,那就是,现代化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和思想方式,既不是始于16世纪的科学革命,也不是始于17世纪的工业革命,而是始于18世纪的启蒙运动;因为启蒙思想集中表现了现代文化的基本特征,于是,就得出了这样两个基本命题和结论:第一个命题就是:中国文化对欧洲启蒙思想发生过重要影响;第二个命题就是,“启蒙思想是西方社会现代化进程中的必要条件”。结论就是:西方的现代化进程受到过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随着中国国力的强盛,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世界各国包括亚洲、欧洲在内的一些国家都对中国文化给予了高度的认同和重视。

我们知道,作为亚洲四小龙之一,韩国的现代化程度较高,但韩国的现代化不是在否定和抛弃传统文化基础上的现代化,而是在对传统文化尊重、继承和发展基础上的现代化。到过韩国的人对韩国人的爱国精神和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都深有感触。譬如,韩国目前最着名的大学成均馆大学,该校现在仍以儒家思想为宗旨,以仁义礼智为校训。每年2月和8月,韩国人还会按照传统方式到文庙去祭祀孔子,还有完全按照传统儒家教学方式授课的学院,讲授的主要课程就是儒家的经典《四书五经》。在中国几乎已经消失殆尽的传统县学和书院,在韩国至今还有300多所。全球第一所孔子学院也在2004年底在韩国首都挂牌成立。韩国还将儒家文化的精神,通过电影、电视,各种媒体,向全社会广泛宣传。可以说,韩国是以儒家文化立国育民的成功范例,被西方很多学者称作“儒教国家的活化石”、“典型的儒教国度”。韩国没有抛弃和否定传统文化,而是把传统文化有机地融入到了现代社会和现代生活中。

新加坡则从1980年代,就开始推行以中国儒家传统文化为中心内容的“文化再生”运动。1982年春节,李光耀总理号召新加坡人民保持和发扬中华民族儒家的传统道德,并把“忠孝仁爱礼义廉耻”作为政府必须坚决贯彻执行的“治国之道”。1988年10月,第一副总理吴作栋又提议把儒家东方价值观提升为国家意识,并使之成为每个公民的行动指南。1990年2月,新加坡政府发表了充满儒家伦理精神的《共同价值白皮书》。该书提出了五大共同价值观为:(1)国家至上,社会为先;(2)家庭为根,社会为本;(3)关怀扶持,同舟共济;(4)求同存异,协商共识;(5)种族和谐,宗教宽容。

韩国、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重视传统文化告诉我们:

第一、这些国家之所以都重视中国传统文化,是因为儒家传统文化中一部分价值观、伦理观已经积淀成为他们民族的道德规范和民族心理。如李光耀1978年在国庆献辞中曾说:“也许我英语比华语好,因为我早年学会英语;但是即使再过一千个世代,我也不会变成英国人。我心中所信守的不是西方的价值体系,而是东方价值体系。”

第二.韩国的经验告诉我们:实现现代化,不必以牺牲传统文化为代价;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并不是矛盾对立的,而是可以相得益彰、并行不悖的

⑵ 怎么泰国片总有中国元素例如日历都是中泰双文

因为在泰国也有很多华人,在清朝末期广东潮汕人居多都去泰国了,所以泰国有很多中国人都是广东潮汕的

⑶ 泰国什么电视剧反应中国文化

泰剧《以你的心诠释我的爱》中有大量中国元素,能反应中国文化。

在《以你的心诠释我的爱》里,主角德一家人是祖籍福建的华裔移民,以店屋的形式居住。一楼是自家开的福建面馆,楼上则用于日常生活起居。

泰国华裔众多,中华传统文化也慢慢渗透到了泰国的各个方面。这一点在剧中也有所体现,如学校组织欢度新年,还会表演中文话剧。

中国福娃也被印在了街边的红灯笼上,喜气满满。

德一家作为福建移民,在家居装饰上,自然也会保留一些传统的中式元素。如大门上的“恭喜发财”对联和福字,熟悉又亲切。

电视剧简介

《以你的心诠释我的爱》是由纳卢拜·库诺执导,普提蓬·阿萨拉塔纳功(Billkin)、克里特·安努艾德奇康(PP)、纳特·奇查理、朋抔·潘亚密特等主演的泰国电视剧。

故事发生在阳光和煦风景壮美的普吉岛,德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自己竟然在这里和多年未曾联系的幼时好友欧儿重逢了,两人都打算考当地的一所语言学校。

该剧于2020年10月22日在LINETV播出。

⑷ 到处是中文和支付宝,中国游客逛泰国夜市为何觉得还是身处国内

在泰国游玩遇到很多中国同胞是一个原因,看到满大街的中文和常见支付方式也是一个原因,要不是偶然听到当地的泰文,还真心会觉得自己还在国内。虽然说中国游客属于泰国旅游的主要人群,但是现在的泰国为了中国游客真的“太努力了”,毕竟到处的常用手机支付方式是很震惊的。

中国游客找不到兑换无法支付?不用担心,很多商家都会自备中国游客习惯使用的“支付宝”或者“微信支付”之类的移动支付手段,不用担心一时找不到兑换地方而耽误了购买。

中国游客比较多,各种的中文提示以及支付方式,让我们感觉自己真的活在国内。

⑸ 关于中泰饮食文化的书籍

找到篇论文,截取了部分你要的内容,供你参考。

目录
一、绪论
(一)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
(二)目前研究情况
二、中华饮食文化特点与中泰饮食文化对比
(一)中华饮食文化及特点
1、饮食特点
2、饮食习俗与礼仪
3、饮食的观念与思想
(二)中泰饮食文化对比
1、中泰饮食结构对比
2、饮食观念对比
3、宴会礼仪对比
4、小结
三、对泰学生的饮食文化教学分析
(一)对泰学生的饮食文化教学的重要性和内容
1、文化教学及重要性
2、对泰学生饮食文化教学内容及分析
(二)对泰学生饮食文化教学的手段
1、对比教学法的运用
2、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
(三)饮食文化教学活动设计
1、泰国学生学习汉语的基本情况
2、教学专题设计——筷子与中国文化
(四)小结
四、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中泰饮食文化对比及对泰中学生教学
作者 杨冲婵 指导老师 郑继娥 副教授
(湛江师范学院人文学院,湛江)
摘要:饮食文化在中华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侧面,对汉语词汇以及汉语表达产生了深厚的影响。跨文化交际中,让学生了解中国的饮食文化,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人的思维,理解相关汉语的表达并准确地运用。本文以中华饮食文化研究及中泰饮食文化对比研究为基础和出发点,以泰国文化背景的学生为教学对象,结合教学分析,探讨如何在对泰学生的汉语教学中更好地传播中华饮食文化,并以中华饮食文化为教学内容设计专题教学。
关键词:饮食文化 中泰对比 中华饮食文化教学 对比教学法
一、绪论
(一)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
随着泰国公主诗琳通学习汉语和访华,泰国纷纷掀起了“汉语热”,全民开始学习汉语。近几年来,汉语已成为泰国第二大外语,深受全国人民喜爱。目前,泰国所有71家公立、私立大专院校,全部开办中文专业。在这两种语言交流互动增加的背景下,有必要让泰国学生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而中华饮食文化作为中华文化重要的侧面,更是要了解透彻。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饮食文化对中国人的影响渗透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时也给汉语词汇打下了深深的烙印。而语言传播与文化传播又总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基于饮食文化在中华文化的重要地位和对汉语产生的影响,在对外汉语教学中,饮食文化的教学应当受到足够的重视。
学者吴瑛、阮桂君[1]的《中国文化在美国青少年中的传播效果调查——以匹兹堡地区孔子学院为例》一文中指出,通过对美国匹兹堡地区7所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的调查发现,相对于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美国的青少年对中国物质文化尤其是饮食文化、文物古迹最感兴趣。而我通过对来学校的泰国皇家理工大学的学生的调查以及在泰国教中文时学生的反应和调查也发现,正在学习汉语的绝大多数泰国青少年都对中国的饮食文化比较感兴趣。我的学生就经常问我在中国吃什么,在泰国生活还习惯吗,能不能让我们尝尝中国菜诸如此类的问题。既然中国饮食文化对泰国学生汉语学习者有着那么大的吸引力,那么如何利用好这个吸引力来促进我们的对外汉语教学呢?对外汉语中饮食文化的教学研究就显得很重要了。
本课题旨在针对对泰国学生的饮食文化的教学研究,从泰国学生感兴趣的饮食文化入手,充分展示中华饮食的文化魅力,为泰国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更深入地学习汉语提供一些帮助,让学生通过了解中国的饮食文化,更好地了解中国人的思维,理解相关汉语的表达并准确地运用。同时,课题中的中泰饮食文化对比部分也为赴泰的志愿者和实习生了解泰国提供一定的依据,使他们更好的开展饮食文化教学。
(二)目前研究情况
关于中国饮食文化的研究,有不少的着作。全面介绍中国饮食文化的专着且影响较大的主要有:林乃燊《中国饮食文化》(上海人民出版,1989);王学泰《华夏饮食文化》(中华书局,1993);赵荣光《中国饮食文化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徐文苑《中国饮食文化概论》(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万建中《中国饮食文化》(中央编译出版社,2011)等。
王春华《泰国的饮食习俗》[2],彭景《泰国饮食散记》[3]等等这些都是写泰国的特色菜及饮食风情。关于中泰饮食文化对比的研究,在这方面,国内目前还没有找到相关的书籍,期刊上直接以这个为研究题目或关于中泰饮食对比的也还没有。李毅《泰国饮食特色的“中国元素”分析》[4]也只是分析了泰国饮食特色中来自中国的影响,并没有系统地对比中泰饮食。
关于饮食文化教学的研究,在对外汉语的教学研究领域,前人研究多数集中在文化教学这个大层面上,只有当涉及具体教学策略如:“文化导入、文化融汇”时,才用到一些饮食方面的例子进行讲解。廖茜茜《关于中华饮食文化的对外汉语教学探析》[5]一文也只是以西方文化背景的学生为主体,并没有涉及泰国饮食文化教学这么细的方面。
本文我将以中华饮食文化为基础,从饮食结构、饮食观念、宴会礼仪多个角度对中泰饮食文化进行对比,并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入手,针对对泰的饮食文化教学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
二、中华饮食文化特点与中泰饮食文化对比
(一)中华饮食文化及特点
饮食文化是指特定社会群体在食物原料开发利用、食品制作和饮食消费过程中的技术、科学、艺术,以及以饮食为基础的习俗传统、思想和哲学,即由人们食生产和食生活的方式、过程、功能等结构组合而成的全部食事的总和。中华饮食文化就是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所形成的全部食事的总和[6]。
1、饮食特点
(1)饮食结构
在饮食方面,中国是最开放的国家之一,饮食的种类也最为丰富。水里游的、天上飞的、地上爬的、家里种的、野外猎集的,都逃不过中国人的“福”口,就是河豚也敢拼死一吃。正式由于中国悠久的历史和中国人勤劳勇敢的精神及生存的需要从而为人类开辟了丰富的食物源泉。早在两千多年前成书的《黄帝内经.素问》[7]中,就指出了古代汉族的饮食结构式“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受农耕经济的影响中华饮食呈现出典型的以粮食为主食的结构,粮食在所有的饮食材料中处于首要地位。在传统的饮食结构里,蔬菜、水果、肉类只是做主食的辅助和补充,是副食。在经济快速发展的现代,中国人的饮食结构也发生了一些变化,蔬菜、水果、肉类在中国人的餐桌上的比例大大增加,但毋庸置疑,粮食为主的地位是稳固不变的。
稻几乎是南方水田唯一可选的主食食物,这是由“稻可钟卑湿”的特性决定的。而在北方旱地则有栗、黍、麦、菽等主食作物可供选择。所以南方一般是以米饭作为主食的,米饭的原料又有大米和糯米,做发有多种,而且还可以将大米和糯米做成糕饼、汤圆、米粉、糍粑。北方种植小麦的地区的人们则是以面食为主食,人们喜欢将麦子磨成的面粉做成馒头、面条、烙饼、饺子等具有特色的食物。另外,在我国少部分种植玉米、青稞、高粱、薯仔、红薯等杂粮的地区,他们主要以这些杂粮为主食,像西藏藏族的糌耙。
(2)食物烹调
烹调是制作菜肴的一项专门的技术,就是将经过加工整理的烹饪原料,用加热或加入调味品的综合方法,制成菜肴的一门技术[8]。“手工操作,经验把握”是我国传统烹调的基本文化特征。而在中国饮食文化中,食物烹调关键要讲究火候控制及五味调和。“味”是中华饮食的最高追求,食物原料其味万千,中华饮食的精髓就在于如何调和其中食材的滋味。食物的烹调过程即调和食物滋味的过程,中国传统的烹调方法非常丰富,有煎、炒、炸、爆、熘、蒸、熏、烧、焖、扒、烩、炖、、涮、卤、煨等。
(3)炊具餐具
中华传统的炊饮器具可分为炊具、盛餐用具、进餐用具和储藏用具。陶器、青铜器、铁器、和瓷器在诸多的炊饮器具中应用最为广泛,影响也最大。铁器是中国两千多年农耕文明中炊具的主流代表,在不锈钢尚未发明的时代,铁锅。铁铲一直是中国人在炒菜时必不可少的用具,现在大多数家庭和饮食机构都还是用铁锅炒菜。
餐具方面,主要就是筷子和瓷器。筷子又称为“着”,是中国人吃饭绝对少不了的进餐用具。用瓷器制作的碗、碟、杯、盘,在餐具用餐中非常常见。像青瓷、白瓷、唐三彩及景德镇的青花瓷都是非常出名的瓷器。
(4)地域特色
中国国土辽阔,从南到北,气候不同,各地的饮食都具有鲜明的特色。在清代,中国饮食流派便有鲁、川、苏、粤四大菜系之说,后来又有鲁菜、川菜、粤菜、闽菜、苏菜、浙菜、湘菜、徽菜的八大菜系之说。总的来说,北方气候寒冷,菜肴多浓厚,口味偏咸,以京鲁菜为代表;华东苏杭一带,气候温和,菜肴多带甜味,以苏浙菜为代表;西南川云贵地区,多雨潮湿,菜肴多喜麻辣口味,以川菜为代表;最早与国外开展贸易的广东一带,口味较为清谈,居民多喜煲汤。
2、饮食习俗与礼仪
(1)饮食习俗
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历史,形成了各式各样的饮食习俗,有日常饮食习俗、年节饮食习俗、人生礼仪习俗、宗教信仰习俗等。这里选取年节饮食习俗讲,让学生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通过了解传统节日的饮食习俗,折射出中华民族的民族内涵。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为重要也是最为隆重的节日。春节节日历时的时间也是一年中最长的,从大年三十到正月十五,原是古代农民庆贺丰收和为来年生产做休整、准备的时间。除夕的年夜饭是年中最为重要的一顿饭,亲人都要回家,平时不舍得吃的好菜这一顿饭都得拿出来。总的来说,这一顿饭必须有鱼,寓意为“年年有余(鱼)”;“吃年糕,寓意年年“高”;芹菜寓意“勤勤恳恳”等等。北方过年还少不了饺子,饺子谐音交子,饺子形如元宝象征着财富。包饺子、吃饺子,是北方人表达对来年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正月十五是春节的最后一天,也是元宵节,这一天,吃元宵(汤圆)是必不可少的。
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是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日子。相传,战国时期爱国诗人屈原不受国君信任,为奸臣所害,屡遭流放,后深感报国无门,投泪罗江而死。人们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便往河里投粽子,希望河里的鱼不要损害屈原的肉身。端午节吃粽子的风俗渐渐深入人心,便流传下来了。
农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在这一天赏月吃月饼是中国流传已久的传统习俗。这一天,赏月最佳,圆圆的月亮象征着团圆,月饼,形如一轮小小的圆月,也有圆月的吉祥之意。所以月饼是中秋节必备食物,也是馈赠亲友的必备佳品。
(2)饮食礼仪
“饮食礼仪主要指在饮食活动中成文的礼数,它以人们的饮食习俗为基础[9]。”在礼仪之邦中国,饮食礼仪历经数千年的演变和发展,早成为一种约定俗成的社会规则。中国现代饮食礼仪既保留了古代食礼中彬彬有礼、长幼有序等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有合理地摒弃了古代食礼中的一些繁文缛节。下面是一些现代饮食礼仪的一些简单介绍。
中国人讲究尊敬老者,讲究辈分和尊卑,不同辈分等级之间要严格地遵守礼仪制度。所以不管是在宴会还是一般的宴请,座次都是很讲究的,现代一般以面朝大门的位置为上座,上座由上宾来坐。客人需要注意的是,上菜的时候要等主人示意开餐了才可以食用,主人夹菜时,客人不可拒绝;客人若中途有事离开,要告知主人一声,主人要陪最后一位客人吃饱才可以离席。敬酒时,是主人率先敬酒,先敬主宾再到其他宾客,敬酒时要双手持杯并把杯里的酒喝光,客人则随意。
用餐的过程中还要注意餐具的使用礼仪,遵守一些禁忌,如筷子不可以用来指人,不可以插在饭菜上等等。
3、饮食的观念与思想
不同民族的饮食观念和思想都是本民族特定历史形成的特定文化,中华民族所持的饮食观念也与其他国家大有不同。
(1) 平衡膳食
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就很讲究饮食科学,医典《黄帝内经.素问》“谷肉果蔬,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这些既是营养学方面不可忽视的至理名言,也是指导人们科学饮食的重要原则。中国人重“吃”,这个吃也很讲究,讲究一日三餐的搭配,讲究食物中热量、各种营养的供给。现代,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追求不再是果腹,而是食物的精美与各种营养的平衡。
(2) 食治养生
中国自古有“医食同源”的说法,“医食同源”源于中医基础理论,即食物有保健和治疗疾病的作用。“药补不如食补”十分重视饮食与增进人体健康和疾病治疗的关系,强调增强饮食在增进人体健康和疾病治疗中的重要作用。饮食养生的观念也深深地印在了中国人的脑海里,在生活中用一些日常食物防病治病几乎是家喻户晓的了。如受凉感冒,煮一锅红糖姜汤喝下去盖上被子发汗,睡一觉就好了;炖乌鸡,小米粥加红糖是产妇生产后恢复身体的首选。此外还有很多关于养生的俗语,“宁可一日无肉,不可一日无豆”“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等等。
(3) 五味调和
在中国,如果一道菜没有味,则食不下咽。味是中国人菜肴制作及品尝的首位,是饮食的核心。通常如果一道菜好吃,则称之为美味。五味指的是甜、酸、苦、辣、咸,五味调和就是将各种原料之味及调料之味调和为一整体,创造出一种层次更为丰富的滋味。中国饮食讲究食材的搭配,讲究调和出来的味,中国菜独特的魅力也在于它的调和之味。
(二)中泰饮食文化对比
泰国与中国同属亚洲经济文化圈,一衣带水,饮食文化方面多多少少有些渊源,但又各具特色。本文把两国的饮食文化进行对比,面对来自泰国文化背景的学习者,了解中泰饮食文化的差异有益于他们对汉语的深入学习,更有益于我国对泰的对外汉语教学。
1、饮食结构对比
中国人的饮食分为主食和副食,主食以粮食谷物为主,如米饭和面食;副食则为由蔬菜、肉类制成的菜肴。且所食以热食、熟食为主,不喜生食肉类、蔬菜。每餐必须主副食互相搭配而吃,淀粉、蔬菜、肉类组合在一起才能称之为一顿饭。主食是正真填饱肚子的食物,副食作为补充和调剂。中医认为生冷食物会损害内脏气血的运行,故中国人喜欢吃加热后尚有余热的东西,食物讲究要趁热吃。
泰国人以大米为主食,副食是鱼和蔬菜。大部分泰国人正餐都是以一碗大米饭为主食,佐以一道或两道咖喱料理,一条鱼,一份汤以及一份沙律(生菜类)。餐后点心通常是时令水果或用面粉、鸡蛋、椰奶、棕榈糖做成的各式甜点[10]。由于地处热带,泰国人喜欢食用富有刺激性的调味品,如辣椒、葱、蒜、姜等,民间有“没有辣椒不算菜”的俗语。由于吃辣及天气炎热,泰国人每餐必备的是冰水,不管是家庭还是餐厅,饭前端上来都是一杯冰水。
泰国人还会吃一种由中国发展而来的米粉,有大小粗细不同之分,吃米粉时,使用筷子。
2、饮食观念对比
(1)美味与营养
中国人追求的是美味的饮食,饮食讲究食物的味道要好,所以中国的厨师们费尽心思在食物的味道上下功夫钻研。形、色是菜品的外表,而味是菜品的内在品质,重内在而不刻意修饰外表,重菜肴的味而不过分展露菜肴的形、色,这边是中国饮食观最重要的一点。所以中国的烹调方法非常的丰富,但长时间的烹煮难免会造成营养的流失。中国饮食对味和口感的追求使之忽视了食物营养是否流失这一点。现在中国人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但对味蕾满足的追求仍然最为重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泰国人对饮食营养的追求是越来越高了,很多中小学及大学的课程里,都是营养学知识的宣传,教育、电视台也充分利用它的的影响力。泰国的食品企业也根据人们对健康饮食的需要,加入了绿色食品、天然食品、低糖高纤维食品,特别是一些大型的食品企业,在所有食品成品的包装上都有营养成分及营养供给标准的“营养标鉴”。泰餐SPA意为泰式健康饮食,是泰国营养健康饮食的代表,它的菜系就是要选择有机的原材料,如用水果和蔬菜做原料烹饪菜肴来取代那些用味精苏打、和食用色素来改变原料本身的味道和颜色的不健康食品。取而代之以健康、营养的用料,比如纯橄榄油、苹果汁、香草和海盐,都可以给菜式提味,同时还有医药功效[11]。不止SPA,泰国很多菜式和烹调方法都讲究原汁原味,讲究的是用水果或菜给菜提色、提味,而不是用色素和味精。
(2)热情与健康节约
中国人热情好客,这是普遍认同的。在中国,如果请客吃饭,不管是在家里还是餐馆,主人都会准备慢慢的一桌子菜,还经常会说:“没有什么菜,请见谅。”在中国人的饮食观念里,吃饭请客一定要尽兴。用餐时还不时地劝菜劝酒,酒喝得越多就表明感情越好。而饭菜通常都是吃不完的,这还好,如果吃完了就会显得主人招待不周。
在泰国,吃饭一般都是主随客便,想吃就吃,想喝就喝,菜不够再点,酒不够再买,可是很少见到那种大吃大喝、暴饮暴食的现象。喝得酩酊大醉的人也会有,但是那些人是借酒消愁,很少是劝酒的结果。第二天,喝醉的人清醒后还会打电话或当面致歉。因为醉酒在他们看来是一件有失身份、很不光彩的事。这种饮食观念可能会让中国人很不习惯,好像欠“热情”[12] 。时间长了也会体现它的优越性来,这也反映了社会对健康第一的共同认识。泰国人还有一个饮食观念就是节约,不管是在学校还是餐馆用餐,泰国饭菜的分量都是挺小的,但足够让你吃饱而不浪费。泰国家庭的一日三餐也是刚刚好的那种,不会说剩饭剩菜。请客吃饭也不会大吃大喝、暴饮暴食。
(3)泛食主义和佛教思想
中国人喜欢吃,更是喜欢用请客吃饭来进行各项社会活动,如婚丧嫁娶这些人生大事以及生日,送别、聚会、谈生意这些事,都是用吃来解决的。易中天首先提出了“泛食主义”这个观点,就是说中国人常常用从饮食中获得的各种体会去解读一些与饮食无关的问题。他的《闲话中国人》[13]中便有对这一现象做出了描述,如职业称为“饭碗”,学习知识叫“汲取营养”,司空见惯叫“家常便饭”等等。日常用语也有许多这样的现象,如嫉妒又叫“吃醋”,受苦又叫“吃苦”等等。
泰国则把饮食跟佛教联系起来,不只是信奉佛教,更是将宗教观念落实到生活当中。泰国人不吃完整的鸡和鱼,肉也不是大块大块地吃,而是现将其切碎,再进行料理的。传统的泰国人在制造荤食的时候总是要将所有的菜式模模糊糊的,像炒碎肉、鱼饼等,目的就是求个心安[14]。近年来,很多泰国人已经不忌讳整只的鸡整条鱼了,可是传统的泰国人还是接受不了。在泰国,杀生也是由专门的人完成的,场面如果很大,则还会进行一些祭祀,而且和尚是不能看见杀生的。
3、宴会礼仪对比
中国的宴会很注重礼仪,尤其讲究座次的安排问题,正朝大门的位置为上座,最尊贵的客人将被请至上座。若为方桌,则位于朝南的左侧的第一个位置是上座。用餐时主人和客人围坐在一起,同桌共食,期间主人要殷勤地招待客人,劝菜劝酒。
在泰国参加宴会,一般会送些水果、花卉或糕点之类的,也可以不送。送的话,礼品要尽可能地包装,而且一定要用右手递给主人,左手在泰国被认为是脏的、不干净的,不要用左手吃东西或者拿东西。用餐的时候,座位安排没什么讲究,随便坐,进餐时,主人也不会向中国人那样劝菜劝酒,都是自己喜欢什么就吃什么。
4、小结
中泰饮食文化之间的差异,也体现了中泰思维方式、价值观的差异。中国人热情好客重感情,金钱其次,感情第一;泰国人讲究的是健康营养与节约。中泰还有一点共通点就是都强调集体、整体,独乐不如众乐,都喜欢享受同桌共食大团圆的乐趣。但这团圆的乐趣中,中国人还是讲究热情,泰国人还是讲究节约,这一点,好像还无法共通。

⑹ 谁知道泰式风格都要又什么元素呢

泰国位于中国和印度两个国家的交汇点,其文化也受到两国文化的渗透。泰国的文化主要是基于佛教和婆罗门教,极大地受到印度的影响。泰国号称 “黄袍佛国”。因此服务于佛教,其体系受印度的影响,进一步融祫发展,形成独特的泰国文化建筑风格---多层屋顶、高耸的塔尖,用木雕、金箔、瓷器、彩色玻璃、珍珠等镶嵌装饰。佛塔式的尖顶直插云,鱼鳞状的玻璃瓦,灿烂辉煌。其风格具有鲜明的暹罗建筑艺术特点,泰国的雕刻集中在佛教人物的表现上,在泰国,佛教人物非常,这些人物是用木材、金属、象牙或稀有石器和灰泥制成。泰国家具的原材料品种丰富,由于重视对树木再生林的培植,加之有丰富的原始森林资源并从邻国进口的多种优质木材,使得泰国有种类繁多的木材如:黑橡木、泰柚木、金丝柚、红柳桉、黑胡桃、椴木、樟木、红榉等可供家具制造商选择。泰式家具多由人工制作,设计上也逐渐引入了欧洲的现代设计意念,通过不同的材质和色调搭配,让功能和装饰性完美结合。色调上,泰式家具多沿用传统的深色调,以深褐色、金色、暗红色为主,加上简约流畅的线条,带出一种高雅稳重的感觉。 泰式家具以木制品和藤制品为主。藤器是泰国家具中有吸引力而又较廉价的一种。天然或染色藤器配以玻璃、不锈钢或布艺的大胆设计,是相当流行的款式。藤制的沙发、大床,都会为你的家具带来与众不同的感觉。 泰丝在全世界的闻名,床幔的做法一般透明而性感,若隐若现的情趣更为刺激。 泰式的家饰品也是相当的讨人喜欢。当地的风土人情深深地注入了泰式饰品的设计理念中。无论是花瓶、灯饰、蜡烛还是香座、香薰、饰盒,仿佛都伴随着特别的平和与纯净的意味。精致的泰国陶瓷餐有浅褐色、翡翠绿的自由搭配和瓷面略带冰裂感的晶莹光泽,增添东南亚热带风情。 很多人喜欢将家居布置成热带感十足的泰式风情,但又不希望家具变成单调沉闷的深色,采用深浅色调交错,既能营造出现代感,也能具备热带气息的生活空间,让您能拥有东南亚风情和清爽的家居。

⑺ 泰国跟中国到底有什么特殊的联系

华人华侨很多,所以有很多中国元素,没有什么更特别的。我现在就在泰国,欢迎多多交流。

⑻ 东南亚的哪个国家被我国游客“同化”的比较严重


那么,你有没有去过泰国旅游?对泰国这个国家的印象怎么样呢?你觉得现在泰国的中国元素是不是越来越多,被中国游客“同化”得越来越严重呢?如果有机会的话,你还想不想到泰国去旅游?

⑼ 泰国最特别的寺庙,号称“曼谷埃菲尔铁塔”,却有着浓浓中国元素

因此,这座地标性建筑不仅外形独特,更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意义。得知郑王庙具有中国“血统”,很多到曼谷旅行的中国游客都会来拍照打卡。其实即使不亲临郑王庙,我更推荐在日落时分,坐在湄南河对岸的酒吧,欣赏这里的夕阳胜景,更是别有一番情趣。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⑽ 为什么总是在泰国电影里看见中国元素

泰国华人是泰国最大的少数民族,占泰国的12%,泰国华人在泰国经济里面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所以在泰国电影电视里面看到中国元素,是再平常不过的了。

阅读全文

与泰国中国元素有哪些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意大利佛罗伦萨lv在哪里 浏览:679
怎么区分印度和非洲小叶紫檀 浏览:117
印尼咖啡糖是什么 浏览:264
中国哪个省古城最大 浏览:679
中国哪个县最有机场 浏览:676
如何成为英国大学代理 浏览:775
中国龙和剑龙哪个好看 浏览:346
满洲里属中国哪个省管辖 浏览:539
越南为什么不分裂 浏览:611
印度如何转钱到中国 浏览:648
伊朗男篮为什么拒绝戴银牌 浏览:898
意大利踏板车有哪些 浏览:336
哪里有中国神兽 浏览:481
保定哪里有意大利菜 浏览:324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有多少个 浏览:348
面临机遇和挑战中国怎么办 浏览:236
英国首相多少人 浏览:492
印尼使馆多少人员 浏览:478
越南烧鱼怎么做 浏览:191
伊朗进口关税多少 浏览: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