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历史上中国有哪些屈辱历史
1、五胡乱华
2、靖康耻辱
3、蒙古灭宋
4、土木堡战役
5、南京大屠杀
6、文化大革命
一、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 英国向中国贩卖毒品,每年约45000万箱毒品运入国内,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严重危机,引起中国人民极大愤慨,清政府派林则徐前往广东查禁鸦片。林则徐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毒品,人民无不称快。英政府正式派兵侵略中国,48艘舰船和数千英军入侵广东、进犯厦门、浙江,攻陷定海,继而天津大沽口,直至陈兵南京城下。清政府大为惊慌,向英军乞和,英国趁机提出割地、通商、赔款要求,签订了《虎门条约》和《南京条约》,割让了香港、赔款、开放通商口岸。从此,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当时拥有百万大军的清帝国在本土作战,居然败给了数千英国远征军。
二、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 英、法联军发动了侵华战争,攻占了中国首都,火烧了“圆明园”。清政府随后与俄国签订了《瑷珲条约》,割让了黑龙江以北6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日本决定对华宣战,先后占领了东北安东、凤凰城、金州、大边和旅顺。随后在山东半岛登陆,进犯威海卫。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及澎湖列岛,赔款2.35亿两白银,相当于当时日本4年多的财政收入,结果使日本一夜暴富。时任日本内阁大臣说:“在这笔赔款以前,日本财政根本料想不到会有好几亿白银收入。一想到有2.3亿白银滚滚而来,政府顿觉无比富裕。”日本就是依靠这笔赔款,打下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和国力强盛的基础。
三、1900年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 清政府与德、奥、俄等11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赔款4.5亿两,在北京划定使馆区,成为“国中之国”,向德、日谢罪等。《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精神屈辱最深沉、给中国人民带来空前灾难的不平等条约。
四、日本帝国的入侵 日本侵略中国得到巨大好处后,为了摆脱国内经济危机,缓和国内经济矛盾,于1931年,悍然发动了“九?一八”事变。由于蒋介石执行“不抵抗”政策,东北三省全部陷落。1935年,日军又向华北发动了新的侵略,1937年7月7日,在芦沟桥向中国驻军发动进攻,从此,全国性的抗日斗争爆发。华北大片国土落入敌手。不到一年,华东和华中地区相继沦陷,10月25日武汉失守,国民党政府从武汉迁往重庆。1938年10月,日军侵占华南,10月21日广州沦陷。仅一年零三个月,日军就侵占了华北、华东、华中和华南。中国人民抗日斗争历经艰难,前后持续14年之久。
五、南京大屠杀 1937至1945年中国抗日战争期间,中华民国在南京保卫战中失利、首都南京于1937年12月13日沦陷后,日军于南京及附近地区进行长达数月的大规模屠杀。其中日军战争罪行包括抢掠、强奸、对大量平民及战俘进行屠杀等。屠杀的规模、死伤人数等没有世界共同认可的数字,但一般认为死亡人数超过30万。
六、火烧圆明园 火烧圆明园是人们说惯了的一个提法。其实不仅是火烧圆明园,而是火烧京西皇家三山五园。焚毁的范围远远比圆明园大得多,这三山五园是:万寿山、玉泉山、香山三山,清漪园、圆明园、畅春园、静明园、静宜园五园。
七、旅顺大屠杀 1894年11月21日,日军攻陷旅顺,对市内居民连续四天进行杀戮,老弱妇孺无一幸免。屠杀过后全市仅剩三十六人被留下埋葬同胞尸体,超过二万人遇害,死者葬于白玉山东麓的安葬岗,今称“万忠墓”。
㈡ 旧中国所受的屈辱
1、鸦片战争,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甲午战争,带来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加深了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3、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被日本侵犯,日本进行了惨无人道的侵华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指公元1900年5月28日(清光绪二十六年),以当时的大英帝国、美利坚合众国、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德意志帝国、俄罗斯帝国、日本帝国、意大利王国、奥匈帝国为首的八个主要国家组成的对中国的武装侵略战争。
1900年春,义和团运动成为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导火索,以此为借口,八国联军以镇压义和团之名行瓜分和掠夺中国之实。
侵华的联合国军总人数前后约为5万人,装备精良,声势浩荡,1900年8月14日,北京城彻底沦陷,八国联军所到之处,杀人放火、奸淫抢掠!从紫禁城、中南海、颐和园中偷窃和抢掠的珍宝更是不计其数。
4、九一八事变,使东北3000多万同胞饱受亡国奴的痛苦滋味。1931年,日军在东北发动“九·一八事变”起开始侵华战争,霸占中国东北三省,1937年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则是掀开了日军全国侵华的序幕,直到1945年8月15日,裕仁宣布日本无条件投降,9月2日正式签订投降协议,自此日本侵华战争结束,前后共计十四年。
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在中国侵占大片国土,实施“以华治华”的毒计,扶植汉奸傀儡卖国政权,残酷奴役、杀害中国人民,疯狂掠夺中国的资源和财产,严重的侵犯、破坏了中国的主权,严重的分裂了中国,使中国国家的统一程度在抗日战争时期受到了严重的削弱。
5、南京大屠杀,使30多万平民和战俘被杀害,南京城被毁三分之一,财产损失不计其数。
因此,勿忘国耻的警钟必须长鸣。
(2)中国古代受过哪些屈辱扩展阅读:
七七”事变后,祖国大片河山沦陷于日寇铁蹄之下,各界爱国志士运用灯谜这一独特形式宣传抗日,唤起民众觉醒。
如“沈阳惨案发生”(猜《诗经》一句),谜底:我日构祸,其顿读为“我,日构祸”,意为在我国发生的这一流血事件是日本侵略者蓄意挑起的。又如“抗战胜利有饭吃”(猜成语一),谜底:饱食终日,按谜格之法应倒读为“日终食饱”。这类灯谜在当时产生很大反响,并受到人们的欢迎和赞赏。
痛斥汉奸卖国求荣的谜作也不胜枚举。如大汉奸汪精卫有一次携老婆到岳王庙进香,庙僧送他一束鲜花。汪精卫见花上的绸带写着“忍戒乍多”4个字。他想,忍者为先,戒之在躁,兵不厌诈,贵在多谋,便以为是在赞扬他,很是高兴。
僧人又带他们来到岳王墓,墓前也放着一束同样的鲜花,花束的绸带上写“言贝人父”4字。汪精卫一下明白了,赶忙丢下鲜花,拉着老婆狼狈离去。原来,这是运用“增损离合”手法制作的一道灯谜,两行字合起来便是一句辱骂他的话:“认(繁体字)贼作爹”。
旅居国外的爱国华侨也善用灯谜这一喜闻乐见的形式来配合抗日宣传。旅居新加坡的谜家林遮利先生曾以“汉奸无耻,志在终身事仇”为谜面,猜《滕王阁序》一句“望长安于日下”,意为:汉奸卖国贼苟生偷安,不以国破为耻,死心塌地、卑躬屈膝地依附日本势力。
着名爱国教育家陶行知从海外回湖北后,来到武汉大学演说。为了激发学生的抗日热情,他开场时讲了一个拆字谜,谜面是“众人抗日”,猜一个字“春”。意为三人为众,众人团结抗战,就能把日寇打倒在地。
㈢ 中国历史上5大屈辱事件,靖康之耻排第几
靖康之耻排名第一,这也是实至名归的。因为这对于中华文明来说是一场非常大的劫难,在这场劫难中,不仅是财富还有精神都被洗劫一空,对中华人民带来的伤害是无比巨大的,而且这也是一件非常残酷的事情。并且它也为后来中华落后以及与世界脱轨做出了铺垫,从中可以看出我们要铭记耻辱,居安思危才可以得到更好的发展!下面就来讲讲关于这五大屈辱事件的大概内容,从而可以得出为什么靖康之耻会排在首位!
希望在未来的发展中,中华文明可以遥遥领先于世界和立足于世界,从而在世界文明中有他的一席之地!我们相信这一天的到来!
㈣ 历史上中国曾经受到过哪些耻辱90分
1842年鸦片战争后,中英签订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既《南京条约》后清政府有先后被迫与更多的国家签订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如:《望厦条约》、《黄埔条约》、《虎门条约》、《瑷珲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等都是中国曾经遭受屈辱的见证。在此列举两个具有代表性的条约。
南京条约签订后,清政府被迫开放五处通商口岸(广、厦、福、宁、上),失去关税自主权(协商关税)、领土主权(割让香港岛),支付大量战争赔款(2100万元)等等。列强打开了中国的门户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使中国逐步成为其原料产地,商品输出市场和廉价的劳动力市场。
《辛丑条约》的签订则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八国联军侵华,各国列强在中国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甚至烧毁了有万园之园之称的圆明园,其强盗行径深深地将中国刻在耻辱榜上。
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在中国的土地上大肆施行“三光政策”并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及对中国国民强制进行奴化教育,以期通过文化侵略和思想控制使中国沦为其殖民地。而日本政府却拒绝承认其侵略罪行,并可耻的称其是在建立“大东亚共荣圈”。战后,日本政府包庇战犯,国家领导竟公然参拜靖国神社,视中国国家主权和中国人民的尊严于无物。
个人愚见,仅供参考。
㈤ 中国古代受过哪些屈辱
西周幽王无道,致使王宫被洗。
汉高祖三十万大军被困白登七日,靠贿赂冒顿的阏氏才得以残喘脱逃。
西晋怀帝被匈奴俘虏,愍帝出降,西晋王朝终结。第一个被外族灭掉的王朝。
石敬瑭甘当“儿皇帝”
宋朝多次被金、元所败
明朝,倭寇征服中国东南。除大陆部分被收复,其他岛屿被日本纳入版图到今日。
明被后金所灭,“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
鸦片战争
火烧圆明园
八国联军
甲午中日战争(二十一条 北洋水师全军覆没)
皇菇屯事件
旅顺大屠杀
伪满洲
七七事变
南京大屠杀
九一八事变
淞沪会战
抗美援朝
越南
抗美援越
我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被美国野蛮轰炸
海南撞机事件
东海油气争端
钓鱼岛
知耻后勇 国人当自强
㈥ 中国历史上的耻辱有哪些
中国历史上最耻辱的9大历史事件
对一个国家来说,一个重大的打击或是一次比较大的失败,都可以归纳为耻辱的一页。在中国近5000年的历史岁月中,中国一直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先进的国家。但与此同时,耻辱也时刻伴随着我们。大部分的耻辱事件,都是由于外敌入侵导致的,但还有一部分,则是中国人自身内斗的恶果。透过这些惨烈的历史,我们能从中得出历史的教训吗?
1.烽火戏诸侯:公元前771年西周被蛮族所灭
公元前782年,周宣王病死,幽王宫涅继位,这是一个昏庸无能的暴君。幽王继位后,天灾人祸纷至杳来,社会上呈现出“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景象。
周幽王继位的第二年,周王朝心脏地带关中地区发生了大地震,山崩地裂,川源堵塞,人民的生命财产遭受极大损失。地震之后又遭旱灾,寸草不生,土木枯萎,老百姓饥荒严重,对于危机日重的周王朝无疑是雪上加霜。
而周幽王仍倒行逆施,他任用善谀好利的虢石父为卿士,朝政昏暗,引起国人的强烈不满。周幽王酷爱美女褒姒,为博得褒姒一笑,竟将军国大事视同儿戏。周幽王想尽法子引她发笑,她却怎么也笑不出来。虢石父对周幽王说:“从前为了防备西戎侵犯我们的京城,在翻山一带建造了二十多座烽火台。万一敌人打进来,就一连串地放起烽火来,让邻近的诸侯瞧见,好出兵来救。这时候天下太平,烽火台早没用了。不如把烽火点着,叫诸侯们上个大当。娘娘见了这些兵马一会儿跑过来,一会儿跑过去,就会笑的。您说我这个办法好不好?”
后人把幽王的这场焰火晚会称之为“烽火戏诸侯”,大概也是看成了“狼来了”的另一版本。据载,当冷美人褒姒看到二十多座烽火台燃起冲天的烟火,临近诸侯带着士兵在黑夜里举起火把,从四面八方赶到骊山脚下,前来勤王,那鼎沸的人声、战马的嘶鸣,再加上无数条游动的火龙向焰火晚会中心集中之时的那种养病壮美景观,真是大开眼界,联想起这是宠爱自己的天子谎报的战警,不由得莞尔一笑。但这一笑,却让西周付出了亡国的代价。
更重要的是,周幽王破坏宗法制度,废正妻申后及太子宜臼,立妾褒姒为后,其子伯服为太子,宜臼逃往其外祖父申侯家,幽王兴兵讨伐申侯,欲杀宜臼,申侯大怒,联合北方的游牧部落犬戎,吕(今河南南阳),缯(今河南方城)等国举兵攻周,西戎真的打到京城来了。周幽王赶紧把烽火点了起来。这些诸侯上次上了当,这次又以为是国君在开玩笑,全都不理他。烽火点着,却没有一个救兵来,京城里的兵马本来就不多,只有一个郑伯友出去抵挡了一阵。可是他的人马太少,最后给敌人围住,被乱箭射死了。周幽王和虢石父都被西戎杀了,褒姒被掳走。残留的大臣复立宜臼为太子,继承王位,即周平王。平王后迁都于洛邑。从此,西周灭亡了。在与中央王朝的对抗中,游牧民族第一次占到了便宜。这样愚蠢的王朝,灭亡了倒也活该。
2.焚书坑儒:秦始皇的“文化大革命”
公元前221年,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王朝——秦朝建立。由于当时社会上百家争鸣,严重的阻碍了秦始皇对征服的原六国民众思想的统一,并威胁到了秦朝的统治。公元前213年博士齐人淳于越反对当时实行的“郡县制”,要求根据古制,分封子弟。丞相李斯进言,说愚儒“入则心非,出则巷议,非主以为名,异趋以为高,率群下以造谤。”于是,秦始皇为了统一原六国人民的思想,于当年开始销毁除秦记以外的所有六国史书和私藏于民间的《诗》《书》,一直到公元前206年秦朝灭亡,史称“焚书”。需要特加注意的是,从李斯的上书可知,当时帝国所有的书籍,包括明令烧毁的在内,在政府中都留有完整的备份。朱熹也云:秦焚书也只是教天下焚之,他朝廷依旧留得;如说“非秦记及博士所掌者,尽焚之”,则六经之类,他依旧留得,但天下人无有。但就算是这样,仍然有相当多文化价值的古籍都被焚毁。
而在焚书开始的第二年,即公元前212年,秦始皇在当时秦首都咸阳将四百六十余名术士坑杀,即为所谓的“坑儒”。事情的起因是秦始皇雇佣的几个术士,一直没有炼出所谓的长生不老的灵丹妙药,而后又逃出宫去。秦始皇一怒之下将咸阳400多名书生全部抓起来,严刑拷打,最后将他们全部坑杀。手段之残忍,令人发指。
“焚书坑儒”一直是秦始皇残酷暴戾的证据,被后世天下学人唾骂了两千多年,以至于现在某些人一想到这个历史事件,仍然耿耿于怀,恨不能掘墓鞭尸。“焚书坑儒”和毛泽东发动的文化大革命何等地相似,都是为了自己的一己之利,用残酷的政治手段对中国的文化进行了毁灭性的打击。这件事也加速了秦朝的灭亡步伐。
3.最软弱的王朝结局:公元316年西晋悲惨地灭亡
公元316年,西晋王朝末代皇帝愍帝司马邺率领十多万饥肠辘辘的臣民向兵临长安城下的匈奴汉国大将刘曜肉袒出降,不久即如前任怀帝司马炽一样遭受“青衣侑酒”之辱后被杀。至此,西晋灭亡。距离开国皇帝武帝司马炎意气风发,指点江山,“王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的辉煌时刻,不过短短37个年头,大统一就迅速演变成了覆灭悲剧。
西晋其实是中国历史上最松散、最无能的王朝。它始终都没有建立起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对外没有巩固国家的边疆,对内没有整治好各路诸侯。它亡国的速度之快,堪比秦、隋。但秦、隋都曾经为国家做出过巨大的贡献,灭亡以后的农民领袖都建立起了强大的帝国,开启了汉、唐盛世,而西晋王朝的覆灭,却使得刚刚结束汉末近百年分裂局面,好不容易统一的中华大地又重新陷入了比此前更为惨烈动荡的乱世深渊,中国历史也随之堕入了长达三个多世纪的漫长黑暗时期。
西晋上层统治阶级荒淫腐败,而下层百姓则过着生不如死的生活。西晋的灭亡,是情理之中的事。只是苦了老百姓,在司马邺向匈奴投降后,长安城里的男人几乎被匈奴人全部杀光,女人成了他们玩乐的工具。在那个黑暗的历史中,鲜血染红了华夏的天空。
4.王朝的丧钟:公元612年隋军远征高丽的惨败
公元611年,隋炀帝发动了远征高丽的战争。此前虽然他的老子也曾征讨过高丽,但惨败而归。隋炀帝决心吸取父亲后勤补给不足的教训,亲自动员全国上下做出征前的准备工作。从全国一百九十个郡征集了大量粮食和武器,五万辆运送物资的车排满了道路。大运河中塞满了几万只船,几乎到了船首接连船尾,连水面都看不见的程度。大批征战人员与物资都集中到远征的根据地——位于大运河北端的话郡。
只可惜如此壮大的场面,却是建立在老百姓的血泪之上的。为了征收到足够多的军粮,强行收刮农民的口粮,此时在黄河沿岸与中国南方,频频发生天灾,官员又贪污腐化,致百姓的生死于不顾。而隋炀帝却把大量物质和钱财都规划到对高丽的战争中。在军队内部也没有胜利的把握,厌战情绪十分严重。这注定将是一场大劫难。
隋军度过鸭绿江,没有遇到棒子的大规模抵抗。隋炀帝得意洋洋,认为棒子不堪一击。殊不知这是高丽人的诱敌深入之计。随后朝鲜北部下起了大雨,而高丽军队也开始了反击。人生地不熟的隋军乱作一团,死伤惨重,隋炀帝被迫下令撤军。
此次远征高丽,使隋王朝的军事力量受到了严重损失,有10多万人战死。事后高丽人将隋军阵亡士兵的尸体码在道路两旁,延绵达数公里之长,作为向中国人炫耀的胜利资本。对高丽的战争几乎掏空了隋朝的国库,6年后,隋炀帝被部下杀死,隋朝就像秦朝一样,成为了一个短命的王朝。
5.靖康之难:“南京大屠杀”的翻版
公元1120年,宋金两国结成海上之盟,协议金攻辽中京,而宋攻辽燕京,事成之后,燕云十六州归宋,其余国土归金。后来金兵攻破辽中京,而宋朝二十万大军大败。燕京被金人所攻占,天祚帝被俘,辽国灭亡。金灭辽之役严重暴露宋军的腐败。金国统治者认为宋朝的防御力量不堪一击,决心趁胜追击,南下攻宋。
公元1125年,金军分东、西两路南下攻宋。东路由完颜宗望领军攻燕京。西路由完颜宗翰领军直扑太原。东路金兵破燕京,渡过黄河,南下汴京(今河南开封)。宋徽宗见势危,乃禅位于太子赵桓,赵桓在哭哭啼啼中登上皇位,是为宋钦宗。公元1126年1月,宗翰率金兵东路军进至汴京城下,逼宋议和后撤军,金人要求五百万两黄金及五千万两银币,并割让中山、河间、太原三镇。同年八月,金军又两路攻宋;闰十一月,金两路军会师攻克汴京。宋钦宗亲自至金人军营议和,被金人拘禁。
在金军的强大攻势面前,北宋军队兵败如山倒,一路溃败。1126年12月,金军前锋已经抵达开封城下。1127年1月,金军攻破外城。2个月后,金军攻入内城,北宋宣告灭亡。金兵开始大肆抢劫财物,屠杀平民。金太宗下诏废宋徽宗、宋钦宗二帝,贬为庶人,强行脱去二帝龙袍,4月20日,金军大肆搜掠后,立张邦昌为帝,国号“大楚”。随后分两路撤退;一路由宗望监押,包括徽宗、郑皇后及亲王、皇孙、驸马、公主、妃嫔等一行人沿滑州北去,另一路由宗翰监押,包括钦宗、朱皇后、太子、宗室及孙傅、张叔夜、秦桧等人沿郑州北行,其中还有教坊乐工、技艺工匠等数千人,携文籍舆图、宝器法物,百姓男女不下10万人等北返。又因靖康元年为丙午年,亦称此事件为“丙午之耻”。金人在开封犯下的暴行,堪称又一次“南京大屠杀”的翻版。
6.第一次被外族统治:1279年南宋灭亡
1234年,金国被蒙古所灭。次年,蒙古人挥兵南下,但被宋军阻击在长江北岸。1267年,登上大汗宝座的忽必烈再次率精兵卷土重来。1273年,襄阳失守。1276年,蒙古军队攻占南宋都城杭州。此后,南宋残余势力陆秀夫、文天祥和张世杰等人连续拥立了两个幼小的皇帝(端宗、幼主),成立小朝廷,元军对小皇帝穷追不舍,不断逃亡至南方,经过香港,端宗因病逝世,而另立幼主,逃至新会至南海一带。文天祥在海丰兵败被俘,张世杰战船沉没。
1279年3月19日,走投无路的南宋残余势力在广东崖山被蒙古军队包围。四十三岁的陆秀夫见无法突围,便背着8岁的赵昺跳海自杀。随行十多万军民亦相继跳海自杀。十余万具尸体浮海。张世杰希望奉杨太后的名义再找宋朝赵氏后人为主,再图后举;但杨太后在听闻宋帝昺的死讯在后亦赴海自杀,张世杰将其葬在海边。不久张世杰在大风雨下溺死于平章山下,南宋的抵抗势力宣告瓦解。
至此,中国已经全部沦陷。蒙古能够占领整个中国,与其说是蒙古骑兵有强大的战斗力,倒不如说其实是宋朝与西夏、辽国、金国相互恶斗的结果。在面临外敌时,中国人不能团结一致,才导致蒙古人有机可趁,进而影响世界格局。这个惨重的历史教训,值得我们深思。
7.领导人被俘的最大耻辱:1449年的土木堡之变
蒙古被赶出中国后,逐渐分裂成了瓦剌和鞑靼两部。鞑靼主张与明朝修好,而瓦剌则希望重现蒙古帝国的辉煌,不断侵扰明朝边境。
1449年2月,蒙古族瓦剌部落首领也先遣使2000余人贡马,向明朝政府邀赏,由于宦官王振不肯多给赏赐,并减去马价的五分之四,没能满足他们的要求,就制造衅端。遂于当年7月,统率各部,分四路大举向内地骚扰。在宦官王振的鼓动下,明英宗决定率50万大军御驾亲征。
7月17日,明英宗和王振带着50万临时拼凑起来的队伍出发了。出发前只把北京交给弟弟朱祁钰留守,也不管敌情如何,也不商量作战方略,连后勤保障都没安排好,简直把亲征当作小孩子玩游戏一般。一切军政事务皆由王振专断,随征的文武大臣却不使参预军政事务,军内自相惊乱。19日出居庸关,过怀来,至宣府。8月1日,明军进到大同。也先为诱明军深入,主动北撤。王振看到瓦剌军北撤,仍坚持北进,后闻前方惨败,则惊慌撤退。本欲使英宗于退兵时经过其家乡蔚州“驾幸其第”,显示威风;又怕大军损坏他的田园庄稼,故行军路线屡变。至宣府,瓦剌大队追兵追袭而来,明军3万骑兵被杀掠殆尽。13日,狼狈逃到土木堡,瓦剌军已紧逼明军。土木堡地高无水,将士饥渴疲劳,仓猝应战。瓦剌军四面围攻,骑兵蹂阵而入,挥长刀砍杀明军,明军死伤惨重。明英宗与亲兵乘车突围,后来被俘。随征大军几乎全部战死,王振被护卫将军樊忠以棰棰死。明朝50万大军,死伤过半。这次战役,明史上称为“土木之败”。这次大败影响深远,成为明王朝由初期进入中期的转折点。这也是中国军队在与外敌军队战斗中失败最惨重的一场败仗,连最高领导人都被活捉了。
8.辫子引发的血案:公元1645年清军血洗扬州
1645年5月初,清军逼近扬州。晚明将领史可法拒绝了清军要求他投降的最后期限。5月13日,清军开始攻城。20日,扬州沦陷。史可法最后被残忍杀害。清军随后开始在扬州城内大肆杀戳,在10天内的血腥屠杀中,有将近80万人死在清军的屠刀之下!这样的暴行就连小日本也自叹不如!
不只是在扬州,在中国的其他地方,满族人犯下的血腥暴行数不胜数。据历史学家估计,在清军入驻中原的20年时间内,有将近1000万汉族人被清兵屠杀!这是令人多么恐怖的一个数字!
这是中国近代史前的耻辱序幕,这个辫子王朝200年后,终于被西方人拖进死亡的地狱!
9.近代耻辱的开端:1840-1842年的鸦片战争
了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各个大城市到处都能看到吞云吐雾的烟馆。国家的白银大量流向欧洲。1839年6月,林则徐排除万难,在虎门公开从18世纪末开始,英国就向中国大量输入鸦片。这种东西就迅速占据销毁鸦片,引起了英国人的震怒。1840年6月,由45艘战舰和5000名士兵组成的英国远征军气势汹汹地来到中国东南沿海。中英鸦片战争正式爆发。
这是中国第一次和西欧军队交锋,这是以前中国人从没有碰到过的强硬对手。在自我封闭了约100年以后,满清帝国终于吞下了自己亲手酿造的恶果。在战争中,清军共投入了约20万人,各地的老百姓也自发组织起来抵抗外敌。每一个中国人都拼尽了全力,流尽了鲜血。但在世界历史发展的滚滚潮流中,我们一败再败,永远都挡不住英国人前进的脚步。清军没有夺回一个英军据点,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英国人高歌猛进。
㈦ 中国受尽屈辱的历史事件有哪些
1、北京条约
1856年,以英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迫使清政府于1858年签订了不平等的《天津条约》,进一步攫取了大量的特权。1859年,英、法、美三国分别派遣驻华公使,率领舰队来华换约。
清政府加强了天津、大沽的防务,准备在上海与英、法公使换约,以阻止公使入京。英、法拒绝在上海换约,于1859年6月北上天津大沽口外,不走清方指定的入京换约路线,强行突入大沽,结果被清军击败。英、法决定再次组织联军发动大规模的侵华战争。
1860年8月,英法联军17000余人到达天津附近海面,攻克大沽,占领天津,在通县击败清军主力。9月22日,咸丰皇帝逃往热河,任命恭亲王奕䜣为全权议和大臣,留京求和议约。在谈判时,清政府毫无抗争,完全接受了英、法的条件。
1860年10月24日,清政府全权议和大臣奕䜣与英国全权代表额尔金在北京礼部大堂,交换了中英《天津条约》,签订了中英《北京条约》。
2、辛丑条约
《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条约规定:
中国赔款价息合计9.8亿两白银(详情为赔偿4.5亿白银,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约9.8亿两);
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在界内居住;
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运动;
清政府拆毁天津大沽口到北京沿线设防的炮台,允许列强各国派驻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该条约标志着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严重侵犯了中国的主权,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
该条约是帝国主义列强强加给中国的又一奴役性条约。它的签订进一步加强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全面控制和掠夺,标志着中国已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此后开启了资本主义浪潮。
《辛丑条约》真确文本原存于中华民国外交部,现存于台北外双溪国立故宫博物院恒温恒湿的库房保存。
3、马关条约
《马关条约》是中国清朝政府和日本明治政府于1895年4月17日(光绪二十一年三月二十三日)在日本马关(今山口县下关市)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原名《马关新约》,日本称为《下关条约》或《日清讲和条约》。
《马关条约》的签署标志着甲午中日战争的结束。中方全权代表为李鸿章、李经方,日方全权代表为伊藤博文、陆奥宗光。
根据条约规定,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后因三国干涉还辽而未能得逞)、台湾岛及其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2亿两白银。中国还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端口,并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投资办厂。
《马关条约》使日本获得巨大利益,刺激其侵略野心;使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该条约适应了帝国主义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需要,随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4、天津条约
第二次鸦片战争时又称英法联军之役。1856年,英国借口广东水师在广州黄埔捕捉中国船“亚罗”号上的海盗,派兵进攻广州。法国借口法籍天主教神甫马赖在广西西林被杀,亦出兵入侵。1857年,英法组成联军,攻陷广州。
1858年,英法舰队在美、俄两国支持下,袭击大沽口。大沽炮台失陷,英法联军进犯天津。清政府派钦差大臣桂良、花沙纳与俄、美、英、法各国代表分别签订《天津条约》。同年,沙皇俄国以武力迫使黑龙江将军奕山签订《瑗珲条约》。
5、南京条约
1843年7月22日、10月8日,耆英与璞鼎查又先后签订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作为《南京条约》的补充和细则, 将协定关税和租界制度予以落实,并使英国取得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等权益。
《南京条约》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和关税主权,便利了英国对华的商品输出,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南京条约》签订后,西方列强趁火打劫,相继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进一步侵犯了中国的主权,破坏了中国的自然经济,并加速了清王朝的衰亡。
㈧ 中国受尽屈辱的历史事件有哪些
1838年12月,林则徐奉命赴广州查禁鸦片,迫缴鸦片237多万斤,1839年6月3日虎门海滩当众销毁。
1840年英国资产阶级以保护鸦片为名,对中国发动了鸦片战争。
1842年8月清政府被迫与英签订了可耻的城下之盟---《南京条约》,它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割让香港,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1843年英、清又签订了《虎门条约》。从此,中国论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844年美、法两国强迫清政府先后签订了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
1854年和1856年英借口“亚罗号事件”,法借口“马神甫”事件在1856年发动侵华战争,称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6年,清又与英、法、俄签订《天津条约》。
1860年英、法再次侵华,咸丰逃,英、法抢劫了万园之园的“圆明园”,纵火焚烧。中国人民100多年用心血建筑的园林化为废墟。
1860年10月,清又和英、法签订了《北京条约》,沙俄迫清签订了《瑷珲条约》,侵占了100多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最大的获利国。
1894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1895年清、日签订《马关条约》。从此,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1898年,中、德签订了《中德胶澳租界条约》,1901年,八国联军、比利时、西班牙、荷兰又与清签订了屈辱的《辛丑条约》。
从鸦片战争起,中、帝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协定共一千多条。
从此,我国的锦绣山河分割得支离破碎,漫长的海岸线没有一处是自己的港口,帝国主义强盗在中国的土地上为所欲为。这是旧中国的遗产---一部屈辱的历史。
㈨ 旧中国的受到了哪些屈辱
1、鸦片战争,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开始向外国割地、赔款、商定关税,严重危害中国主权,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同时,鸦片战争也揭开了近代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历史新篇章。
2、甲午战争。甲午战争的结果给中华民族带来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另一方面则使日本国力更为强大,为其跻身列强奠定了重要基础。
3、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被日本侵犯,日本进行了惨无人道的侵华战争。
5、九一八事变。1931年,日军在东北发动“九·一八事变”起开始侵华战争,霸占中国东北三省。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在中国侵占大片国土,实施“以华治华”的毒计,扶植汉奸傀儡卖国政权。残酷奴役、杀害中国人民,疯狂掠夺中国的资源和财产,严重的侵犯、破坏了中国的主权。
㈩ 中国屈辱的历史有哪些
1、南京大屠杀。南京大屠杀指1937至1945年中国抗日战争期间,中华民国在南京保卫战中失利、首都南京于1937年12月13日沦陷后,日军于南京及附近地区进行长达数月的大规模屠杀。其中日军战争罪行包括抢掠、强奸、对大量平民及战俘进行屠杀等。屠杀的规模、死伤人数等没有世界共同认可的数字,但一般认为死亡人数超过30万。
2、中日战争及中日21条。第一次中日战争:发生于1894年~1895年 中国和日本之间的战争,史称甲午战争;第二次中日战争:发生于1937年~1945年,二战期间中国与日本之间的战争,史称抗日战争。
3、《辛丑条约》。19世纪末帝国主义列强激烈争夺和瓜分中国,造成中国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这种危机感促成了人们的觉醒,救亡图存成了当时最紧迫的要求。1898年资产阶级改良派的维新运动失败了,1900年又爆发了以农民为主体的轰轰烈烈的反帝爱国的义和团运动。义和团运动起自山东,迅速发展到直隶、天津、北京,引起帝国主义列强的恐慌。它们决定亲自出兵镇压义和团,英、美、日、俄、法、德、意、奥八国组织联军侵入中国,8月攻入北京。慈禧太后携带光绪皇帝及亲信臣从仓皇出逃西安。清王朝被迫向帝国主义求和。
4、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火烧圆明园,这是人们说惯了的一个提法。其实,火烧圆明园的真正概念,不仅是火烧圆明园,而是火烧京西皇家三山五园。焚毁的范围远远比圆明园大得多。这三山五园是:万寿山、玉泉山、香山三山三山,清漪园、圆明园、畅春园、静明园、静宜园五园。
5、九·一八事变。指1931年9月18日,日本在中国东北爆发的一次军事冲突和政治事件,是由日本国蓄意制造并企图以此来侵略中国、占领中国领土的事件,冲突双方是中国东北军和日本关东军。根据冲突爆发的日期,史称“九·一八事变”。由于当时中国东北地区称为满洲,因此日本方面将这次事变称为“满洲事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