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越南過春節的習俗與我國的不同之處
一、越南過春節不吃餃子的,而是吃粽子。
二、「采綠」是越南春節傳統習俗,就是把折下的樹枝帶回家。
三、越南政府很早就禁放鞭炮,所以春節越南也是不放鞭炮的。
四、越南春節有立竿驅鬼的習俗,竿長6米左右,立在戶外,竿上掛著一些小玩具、鈴鐺之類的。
(1)越南人來中國怎麼過春節擴展閱讀:
一、越南春節和中國春節同源,所以大體上是相同的,越南在春節期間不能幹農活,不能吵架、講粗話,不能弄壞東西等,這種禁忌在中國的部分地區也是存在的。
二、而正月初一、初二、初三人們到親戚家、朋友家拜年,回娘家等習俗也是相同的。
三、臘月二十三這一天算是年的開始,越南群眾都會放生一條鯉魚,象徵著來年好運,和我們的『錦鯉』寓意有些相似。
㈡ 春節期間越南人可以通過友誼關來中國嗎
春節期間越南人也可以通過友誼關來中國。只要他們辦理正規的手續,持有正規的護照就可以。
㈢ 越南過春節嗎越南春節的起源和習俗有哪些
越南是一個中國文化保留得非常好的國家。除了越南華人之外,大部分的越南本地人也都會慶祝春節,因為春節在越南已經不僅僅是一個中國的節日,同樣也已經成為越南的一個傳統節日。那麼,問題就來了,越南春節的起源是什麼有哪些習俗與中國的春節有什麼不同越南是世界上少數幾個使用農歷的國家之一,也是少數幾個全國過春節的國家之一。春節是越南民間最大也最熱鬧的傳統節日。越南人把春節視為辭舊迎新的日子,一般從農歷12月中旬開始辦年貨准備過年,歷來越南春節不可少的要數鮮花、年粽、春聯、爆竹了。越南的春節從每年農歷臘月廿三灶王節開始,過年的氣氛一直延續到整個正月,用越南的民間說法就是:正月是「吃喝玩樂」的月份。按越南民間傳說,臘月廿三這一天,在地上的各路神靈都要回天上去報告這一年的情況,灶王爺是主管一家的生活之神,也要上天匯報這家一年的情況。灶王爺一走,就沒有神在家看管了,這個時候,就可以灑掃庭除,改建家裡一些不敢動的地方,准備過年了。這一天也稱之為入除。這與中國民間關於灶王爺的傳說顯然同源。為了好好送灶王爺上路,讓灶王爺匯報的時候高抬貴手,人們都要去放生鯉魚———灶王爺的坐騎。越南人過春節最具民族特色的是年粽和糯米餅。越南的年粽做法跟中國的粽子一樣,不過是方形的,而且大得多,一般用200克糯米做成,中間包上200克豬肉和150克綠豆沙,外裹芭蕉葉。傳說年粽象徵大地,綠色顯示生機勃勃,中間包裹的豬肉與綠豆沙則代表飛禽走獸、草木繁盛。
㈣ 越南人過春節和我們中國風俗有什麼相同的嗎 .
是有點不同啦!
我們中國的除夕夜是年卅十晚,還有越南的呢,是在年初三!
年卅十那天,他們團年後,也會去逛夜市,到廟里上香!
不過老實說越南沒有夜市的,只能上西貢(SaiGon)去看花.因為那邊早已布置漂亮好了,讓我們去觀賞.12點鍾時有放煙花呢!有的人還通宵達旦...
他們有吃粽子,拜年,到廟里上香.
其實越南的春節的風俗有一些,啊!是大部分才對都跟隨了中國!
因為在1937-1945的八年抗戰時,在南邊有一大部分的廣東人逃難到越南這兒,所以也把一些中國春節的傳統帶到這兒來!
㈤ 越南是否也過春節
越南是世界上少數幾個使用農歷的國家之一,也是少數幾個全國過春節的國家之一。
春節是越南民間最大也最熱鬧的傳統節日。越南人把春節視為辭舊迎新的日子。一般從農歷12月中旬開始辦年貨准備過年,而歷來越南春節最不可少的大概要數鮮花、年粽、春聯、爆竹了。
越南法定的春節假期是三天,大年初三家家戶戶與祖先道別;初四是「開案」的日子,政府部門開始工作;初七灶君回來上班,住戶門前的旗幡或者金橘樹到這一天才能收起來,它也意味著春節慶典告一段落。不過在北方,形形色色與新春有關的慶祝活動一直要持續到三月,直到夏季來臨。
越南人也使用十二生肖,而且順序、屬相與中國基本相同,只是把兔換成貓而已。
過年的籌備工作在年前半個月左右就開始了。農歷十二月二十三是祭灶的日子,灶君(Tao Quan)在這一天回天庭向玉皇大帝述職,然後度他的年假,直到正月初七才回來上班。家家戶戶都會擺出豐盛的供品歡送灶君同志,希望他在上級領導那裡為全家人給出一份良好的審計報告,從而帶來下一年的好運氣。供品除了司空常見的水果鮮花之外,具有越南特色的是紙鸛、紙車、紙馬,外加一套沒有褲子的禮服—— 這種無厘頭的傳統在我們中國可是不作興的:難道窮到連褲子都當了?
由於傳說灶君是坐在鯉魚背上升天的,因此這一天整個越南會放生無數條鯉魚,灶台的供品里自然也免不了一條活鯉魚。
作為全家保護神的灶君回天庭期間,為了避免惡鬼的侵襲,越南人會在家門口豎個旗桿,頂上掛塊黃布,叫做Cau Neu。據說這是佛祖專門為了保護越南人而設計的法術,大概是說「黃幡在此,百無禁忌」。
越南人在過年時很注重裝點家居。在北方,桃花(Canh Dao)是春節期間不可或缺的擺設,再窮的人家也會買一束回來;中部和南部則偏好黃色的杏花。有趣的是,他們把這種新年用的杏花叫做梅枝(Canh Mai),這個風俗可能是受到了中國文化的影響:以梅花來裝點寒冬。但越南南部氣候暖濕,不適合梅花生長,因此拿杏花來代替。
新年的越南街道萬紫千紅,花市上各種鮮花爭奇斗艷。胡志明市的花市在Nguyen Hue街,從中心廣場沿陳興道街(Tran Hung Dao)向東走過幾個街區就可以看到;河內的花市則位於北起梳行巷(Hang Luoc),南至染絲巷(Hang Dao),東起草席巷(Hang Chieu),西至冥紙巷(Hang Ma)的老城區北部,在那裡可以看到許多堆滿桃花或者捆著多株金橘樹的摩托車充當臨時攤位。此外,附近的同春市場(Dong Xuan)也是好去處。
越到年前越南的集市越熱鬧,大家都趕著來置辦年貨,年三十傍晚更達到瘋狂搶購的最高潮。但到了吃團圓飯的時侯,大街小巷一下子變得異常寧靜,短短半小時之間形成極為強烈的對比,令人不禁想起中東齋月的開齋時分。
說到團圓飯,越南人過春節都吃些什麼呢?
最重要的傳統食品莫過於年粽(Banh Chung)。這幾天去越南美食之都順化的朋友一定會留意到:許多路邊小店在門口擺出了摞得老高的綠色「磚塊」,那就是年粽。它其實是一種越式年糕,做法則類似咱們的粽子:用糯米夾上蒸熟的臀尖肉、綠豆沙,外面用香蕉葉包成長方形,再拿麻線綁好,成捆賣。難怪年前大街小巷提著年粽回家的越南人遠遠看去好像拎著一摞板磚。
傳說年粽象徵大地:綠色表示萬物生長,豬肉和豆沙則表示動植物繁茂。所謂天圓地方嘛,既然北方用方方正正的年粽象徵大地,南方就把它做成圓形,但沒有餡,象徵上天。
另一道春節菜叫做Mang,就是把竹筍和豬肉泡在「臭名昭著」的越式魚醬(Nuoc Mam)里吃,外國人可能不太吃得慣。說到這越式魚醬,真是同臭豆腐、榴槤一個量級的美味啊。有人嫌它味道太難聞。。。。。。好東西從來都不是給所有人准備的,吃不慣只能說沒有福氣享受。
吃完年夜飯就該守歲了。越南人認為列祖列宗會在新年的午夜回家探望,因此年前一周左右越南人就會為先人掃墓,恭請他們返家團圓。除夕當晚越南人家會焚燒檀香,再配上一盤潔白的水仙來迎接祖先。
根據風俗,新年聽到的第一個聲音很重要,它預示著來年的運程:狗吠表示無往不利,牛叫表示辛苦操勞,貓頭鷹叫則表示會有喪事。為了避免聽到不祥的聲音,同時也為了嚇跑一切牛鬼蛇神,越南人索性自己製造些大吉大利的生猛聲響,比如敲鑼打鼓或者大放爆竹。可惜十年前越南政府已經禁止燃放煙花爆竹,現在的潮流是用錄音機乃至組合音像播放那連綿不絕、震耳欲聾的噼噼啪啪聲。
同聲音一樣,新年的第一個訪客也很重要,叫做「沖家」。事業有成、兒女成群的中年男子最受歡迎;獨身的中年人士、家裡最近死過人或者其他在上一年遭受到不同程度厄運的人是不受歡迎的—— 這些人最好整個春節呆在家裡杜門思過,不要出去傳播霉運。如果接到邀請在大年初一去越南人家做客的話,主人一般都會說清拜訪時間。可千萬不要提前去,否則萬一比主人「預訂」的首客去得早就麻煩了。有些謹慎持重的主人甚至會在午夜之交自己走出門再進來,成為第一位「訪客」,以防不速之客擅自登門「釀成大錯」。
越南人把拜年叫做「出行」(Xuat Hanh),根據風俗要請「專業人士」配生辰八字以決定出行的時刻,見面互致問候「chuc mung nam moi」。少男少女則喜歡去樹林撿回帶有新葉的樹枝,叫做「采綠」,被視作非常吉利的兆頭。為什麼呢?在越語中,「綠」者,「祿」也(loc)。
同中國一樣,在大年初一越南人有不少禁忌,比如不能縫補衣物、不能罵人發脾氣、不能掃地——這一點同中國不太一樣、不能砸碎東西——看來越南人不講什麼「碎碎平安」。這一天長輩會給兒童派紅包,裡面裝著「利市」(li xi)。文人墨客則會大模大樣地舉行「開筆」儀式,然後寫幾首詠春詩以示風雅。
越南南部流行在新年耍獨角獸。它類似中國的舞獅,由若幹人裝扮,年初一一大早就挨家挨戶拜門說吉祥話。圖個好口彩的商家住戶早就封好了紅包或者准備了彩物,不過想拿走的話需要顯點本事出來:主人往往把彩物高高吊在門楣上,獨角獸得人立站起,在圍觀者的喝彩聲中把彩物一口吞下。
過年時越南家家戶戶都要寫春聯。以前全部是用漢字書寫,隨著越文拉丁化的普及,漢字春聯逐漸減少,現在的流行趨勢是使用漢字書法的筆法來寫拉丁字母。到了年前,提供這種服務的書畫店生意特別好,在胡志明市可以看到許多此類店鋪,店堂里陳列著各式各樣春聯、年畫的印刷品。
㈥ 看看越南怎麼過春節
越南的過節習俗與中國大同小異。春節從每年農歷臘月二十三「灶王節」開始,過年的氣氛一直延續到整個正月,用越南的民間說法就是:正月是「吃喝玩樂的月份」。今年,從除夕到正月初三有4天春節假期,大家祭神祭祖、走親訪友,相互拜年或全家外出遊玩。與中國不同的是,越南過年不吃餃子。1995年,越南政府開始禁止在城市放鞭炮。為了保留過年的氣氛,每年除夕晚上,政府都會在各大中城市的中心廣場組織施放禮花活動。在越南人家裡,春節期間有3樣東西是必不可少的:桃花、盆栽金橘和「五果盆」,家裡有了它們才真正能感受到春節的氣氛。與往年相比,今年春節,海外越南人踴躍回國過年,國內越南人紛紛到國外去旅遊。因此各旅遊公司生意非常紅火。
㈦ 越南人是用怎樣的方式過新年的
按照越南的習俗,從農歷十二月二十三日送灶君「上天」開始,就是春節了,過年的氣氛一直延續到整個正月,用越南的民間說法就是:正月是「吃喝玩樂」的月份。
按越南民間傳說,臘月廿三這一天,在地上的各路神靈都要回天上去報告這一年的情況,灶王爺是主管一家的生活之神,也要上天匯報這家一年的情況。灶王爺一走,就沒有神在家看管了,這個時候,就可以灑掃庭除,改建家裡一些不敢動的地方,准備過年了。這一天也稱之為入除。這與中國民間關於灶王爺的傳說顯然同源。為了好好送灶王爺上路,讓灶王爺匯報的時候高抬貴手,人們都要去放生鯉魚———灶王爺的坐騎。
入除後就得准備年貨。家庭主婦們忙碌地製作著各種具有民族傳統的年菜,如魚燉肉、酸蔥、同磚頭一般厚的方方的糯米大粽。村,家家戶戶在門前掛起「迎春竹」,地上面上避邪的弓和箭,門口貼上兩幅畫著老虎的圖畫,祈求這一年平安、豐收、如意。從「肥肉腌蕎紅對聯,蕃桿炮仗綠年粽」這句民謠里可以看出傳統的年貨內容。現在生活好了,肥肉就不一定要了,但買很多肉以備過年還是必需的。生活再怎麼好,這腌制的蕎頭還是留在人們的餐桌上,已經成為過年的傳統符號。對聯盡管還有人買,但由於漢字已不具備官方文字地位,已經不那麼盛行了。蕃桿是免除災禍的東西,不能少。至於放炮仗,1995年,越南政府一紙命令,廢止了這個傳統的過年方式。為了保留過年的氣氛,越南政府在每年除夕晚上,都會在大中城市的中心廣場組織施放禮花活動。年粽則是用於祭祖的。越南的粽子是方形的,一隻有1公斤左右,取天圓地方之意。
在越族(京族)人家裡,春節期間有3樣裝飾品是必不可少的:桃花、金橘盆景和「五果盆」。
在越南人的心目中,桃花是避邪之物,也是幸運的象徵。金橘是取吉利之意。越南中部以南,由於氣候原因,沒有桃花,一般以黃梅花代之。作為一種裝飾,不但家裡有,商店裡有,連各機關單位也都會擺放。與此同時,各單位都會在門口掛上迎接新年的橫幅,就是廟宇等場所,也不例外,因為廟宇是越南人過年活動的主要場所。各文藝單位也會於除夕晚上,在街頭組織演出,以營造過年氣氛。作為法定節日,越南春節放假3天。家家都會在家裡插上國旗,樓房住戶就把國旗插在窗外,形成一道獨特的風景。
「五果盆」是用於供奉祖宗的。一般有番荔枝、椰子、水榕果、芒果等5種,在越南語里,番荔枝音同「求」、椰子同「余」、水榕果同「充」、芒果同「使」,意即祝願年年有餘,豐衣足食,有錢使不完。
過年了,越南人會不遠千里萬里往家趕,就為了全家人圍坐在一起,吃年夜飯,一起守歲。在舊年將過、新年來臨之際,擺上香案,迎接新年,稱為「年發」。除夕夜,越南人還有「求祿」的風俗。一般有兩種:一種稱為「采祿」,通常從寺廟祭祖返回時,隨手採摘一根帶有綠葉的樹枝回家,寓意為採集天地神靈賜給的福祿。這根樹枝拿回去後,插在家裡的神龕前,直到樹葉枯殘為止。另一種是帶一些果品回來,也稱之為「祿」,可以分發給朋友親戚,看作是在散福。
㈧ 越南人也過春節嗎
我是「非本色」,這個問題算是問對了。
位於亞洲東南亞中南半島東部的越南,國土狹長,面積約33萬平方公里,北邊與中國廣西、雲南接壤,西邊與寮國、柬埔寨交界,東、南緊鄰南海,海岸線長3260多公里,是以京族為主體的多民族國家。
歷史上,越南中北部長期為中國的領土。公元前三世紀,秦始皇派軍隊征服百越(中國古代南方越人的總稱),設置象郡,其中下轄就包括越南。到了秦末農民戰爭時期,秦朝的龍川縣尉河北人趙佗,在嶺南建立南越國,定都南海(廣州),即越南人認為的越南歷史上第一個獨立國家。因此,有人開玩笑說,廣州曾是越南的首都,而越南的開國皇帝則為河北石家莊人。其實,越南真正獨立始於公元十世紀左右,此後改朝換代並不斷向南擴張,但均為中國的藩屬國,19世紀中葉後逐漸淪為法國殖民地。1945年八月革命,胡志明宣布成立「越南民主共和國」,直到1976年才改名為「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
中國文化的熏陶
自十世紀中期起,越南由丁部領氏建立了其歷史上首個封建自主國家後,歷經十幾個朝代,一直通行漢字,此外還採用中國的政治體制與政權組織模型。
拜年。禮節幾乎什麼與中國一樣,只是除正月初一第一個拜年的人。在越南,正月初一,最忌諱的是第一個到家裡拜年的人,這個人必須是經過挑選的,最主要的是這個人的生肖不能與男主人的生肖相剋。而且這個人在去年一定要取得好的成績,預示著把一年的好運帶給別人。
采綠。除夕之夜越南人在家祭拜之後,要去寺廟祭祀神佛。「綠」音擬似「祿」,因此人們從寺廟祭祀返回時,會隨手採摘帶綠的枝條回家供奉於神龕直至枯萎,稱為「采綠」。
另外,春聯也是必不可少的。越南早期的春聯都用漢字書寫,即使實行拼音化後也有春聯,但是在書寫時仍按照方塊字的格式,從上往下書寫。春聯作為越南傳統春節中的重要元素,也忠實地記錄了越南受到漢文化的影響。
寫了這么多,飄過的也給個苦力贊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