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vietnamese是什麼意思
vietnamese的意思是越南人,還可以表示越南語。
越南人是東南亞的國家越南的主體民族,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之一,越南人屬京族,原為中國古代百越民族中的一支,在戰國末期時建立了甌雒國。越南人佔全國總人口的86%,全國有54個民族,京族(也稱越族)為主體民族,占人口總數的80%,還有岱依、傣、芒、華、儂、赫蒙、山澤、占族等少數民族。
越南語,又稱京語或者國語,是越南的國語,有85%至90%的越南人、居住在海外的300萬越南僑民和其他一些民族的越南人使用;中國廣西的一些京族人也使用越南語。越南語屬南亞語系越芒語族越語支。越南語是以拉丁字母為基礎,添加若干個新字母和聲調符號形成的文字系統,其發音與英語、法語等有很大區別。
在語法上,越南語與漢語、泰語、緬甸語、寮國語、柬埔寨語等有著相似之處,這是因為這些語言都受到古代漢語的影響。然而,越南語在詞彙和發音上與這些語言存在顯著差異。
總的來說,vietnamese是一個包含文化、歷史和語言元素的詞彙,它代表著越南這個國家的獨特性和多樣性。通過了解和學習vietnamese,我們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越南的歷史、文化和人民,從而增進中越兩國之間的友誼和合作。
㈡ 在美國的華人有多少
2015年統計美籍華人總數約有452萬,占亞裔美國人口的23.25%,美國總人口的1.4%,高於其他亞洲國家僑民所佔的比例。
有大量華人的美國城市包括紐約、舊金山、洛杉磯、休斯敦、西雅圖和波特蘭。從20世紀60年代到70年代,這些城市大多有唐人街,供華裔移民居住。在一些地區,美籍華人和其他亞裔群體保持密切聯系,特別是美籍越南人。這些聯系是有幫助的,事實上許多美籍越南人在人種上是海外華人,因此大部分華裔美籍越南人並不將自己歸入美籍越南人。
(2)越南海外僑民分布在哪些國家擴展閱讀
海外華人稱中國祖籍地主要有以下稱呼:「唐山」、「原鄉」、「祖國」、「大陸」、「祖國大陸」、「我國」等。
中國大陸與台灣地區兩者皆與海外華人有著高度且復雜的關系。兩者皆成立相關部門來處理海外華人事務。在中國大陸,最高民意機關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設有歸國華僑的席次。
海外華人有時在中國政治上扮演很重要的角色。1911年的辛亥革命中的絕大部分資金就是由海外華人提供。抗戰時期,華人也提供了大量的財力,支持抗日事業,另有數萬人回國參戰,當時中國空軍戰斗機飛行員中華僑幾乎佔了四分之三。
㈢ 潮州人從何時開始移居東南亞
潮汕人較大規模的海外拓展,開始於嘉靖萬曆間。當時,以吳平、林鳳、林道干為首領的幾個潮州海寇商人集團,在明政府軍事高壓的逼迫下,出走東南亞,定居在菲律賓和暹羅,成為早期潮籍移民。這些海寇商人的滯留海外雖然出於無奈,但他們在東南亞的開拓,卻為清代以後的潮汕移民奠定了基礎。
清代乾隆嘉慶年間,出現了本地區向東南亞的第一次移民潮。18世紀的大米國際貿易使潮州與東南亞地區(特別是暹羅)的交通有較大規模的發展,許多潮州人因此定居東南亞。在1767-1782這15年中間,由於潮裔鄭信執政於暹羅吞武里王朝,更促成了潮人移民的高潮。
1860年汕頭開埠後到1949年,人口壓力、地方動盪等因素又造成潮汕人向東南亞的第二次大規模移民。這一次移民潮長時間持續著,只在30年代初受世界性經濟危機影響而出現低潮,在40年代前半段因為太平洋戰爭爆發而中斷。在這80多年的時間里,經過汕頭口岸移民東南亞的人數,在140萬人左右,其中多數是潮汕人。
清代以來的兩次移民潮,特別是近代開始的第二次移民潮,導致了東南亞潮人社會的生成也促動了潮汕文化的新發展。
潮汕人在東南亞各國的拓展,引起潮汕文化和東南亞民族文化的交流。這種交流表現在語言、文藝、生活習俗以至思想觀念各個方面。由於在1949年以前大部分潮汕籍僑民並不定居東南亞,而往來故鄉和僑居地之間,他們的迴流,又給潮汕文化留下東南亞民族文化的痕跡。
㈣ 為什麼索馬里,越南都是大沿海,卻那麼窮
沒有經貿商業,光一個沿海,自然是窮的。光靠旅遊業,是發展不了的,必須要有其它的商業往來。無商不富,這是一句真理。
㈤ 世界上華人華僑分布最集中的地區是,其祖籍多來中國的什麼兩省
世界上華人、華僑最集中的地區是:東南亞
東南亞是世界上人口稠密地區之一,有5億人生活在東南亞,絕大多數屬黃種人,其中華人和華僑佔了相當的比例,是世界上華人和華僑分布最集中的地區。
東南亞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才出現的一個新的地區名稱.東南亞地區共有11個國家:越南,寮國,柬埔寨,泰國,緬甸,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度尼西亞,汶萊,菲律賓.東帝汶(2002年5月20日,東帝汶民主共和國正式成立。),世界各國習慣把越,老,柬,泰,緬五國稱之為東南亞的"陸地國家"或"半島國家";而將馬,新,印尼,文,菲五國稱之為東南亞的"海洋國家"或"海島國家".1967年,東南亞地區出現了一個"國家集團"這就是"東南亞國家聯盟"(簡稱"東盟").發展至今已有10個成員國.
新加坡經濟發達,經濟和生活水平達發達國家水平,經濟以服務業、航運業、物流業、金融業、科研、旅遊業為主,近年積極發展高科技和教育。
馬來西亞和泰國經濟發展有一定基礎,經濟以旅遊業、製造業、農業和漁業為主,近年積極發展航運業和物流業。
越南、菲律賓和印尼經濟較落後,經濟只有旅遊業、製造業、農業和漁業。
緬甸、柬埔寨、寮國和東帝汶經濟落後,緬甸、柬埔寨和寮國的經濟只有旅遊業和農業;東帝汶的經濟只有漁業和石油出口。
汶萊雖然人均GDP和發達國家相若,但經濟並不發達,經濟以石油出口和天然氣出口為主,財富和中東產油國一樣只集中在少數富裕階層。
東南亞各國都有自己悠久的歷史,且都是新興的國家.除新加坡外,均屬發展中國家。
東南亞各國都是多民族的國家.全區有90多個民族,東南亞地區又是世界上華僑,華人最多的地區.全區約有華僑,華人2000多萬,另有200多萬印度人,100多萬其它國家的外來移民.
今天的東南亞是當今世界經濟發展最有活力和潛力的地區之一.在未來新的世界政治,經濟格局中,東南亞在政治,經濟上的作用和戰略地位將更加重要。
東南亞是中國的南鄰,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通向世界的必經之地.在歷史上,絕大多數國家就與中國有友好往來,在政治,經濟,文化上關系密切.在悠久的歷史交往中,中國人民和東南亞各國人民就結下了深厚的友情.在未來的歷史進程中,隨著中國和東南亞國家經濟建設的飛速發展和社會進步,雙邊和多邊的友好,合作關系也將進入一個不斷發展,更加密切的歷史時期!
廣東 福建
㈥ 佬族分布
在東南亞地區,佬族是一個重要的民族群體。在寮國,這個民族大約占總人口的50%,其中主體為低地佬族,即老龍族,數量約為三百萬。在泰國,佬族佔全國人口的三分之一,主要聚居地包括伊森,估計有約一千五百萬人口,以及曼谷,估計有至少一百萬從伊森遷移的佬族。中部泰國的佬族雖然存在,但已逐漸與泰族融合。
在柬埔寨,原寮國國的屬地丁(寮國稱為川登)也有佬族社區,規模相對較小。越南和中國同樣有小規模的佬族分布,不過具體的僑民人數大約在五十萬人左右,這部分人口主要是歷史上的難民,如第二次印度支那戰爭和巴特寮戰爭的後果。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泰國在過去的官方普查中,佬族曾被視為一個獨立的種族,佔比達到全國人口的一半。然而,隨著「泰國化」進程,佬族的身份如今已不再單獨被統計,因此,現今泰國人口中具有佬族血統的比例已無法准確得知。這一變化反映了社會變遷和民族融合的歷史軌跡。
佬族是東南亞的一個民族。大部分居住於寮國(約三百萬)和泰國(約一千五百萬)。泰國的佬族大部分聚居於東北地區,但也有很多出外打工者在其他地區,如曼谷工作。佬族使用寮國語或者是伊森語的各種方言。很多人認為這兩種語言實際上是一種語言。但是由於20世紀的泰國化運動,在泰國東北地區的人更願意使用「伊森」這個詞。但實際上佬族作為一個整體,仍有很多文化上的共通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