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世界著名火山詳細資料!
冰島的拉基火山、Laki
冰島南部火山裂縫和山,緊靠冰島最大的冰原瓦特納冰原(Vatnajokull)西南端。拉基山是火山裂縫噴發過程中形成的唯一顯著地形特徵,現稱之為拉基環形山(Lakagigar)。該裂縫為東北-西南走向,拉基山把它截為接近相等的兩部分。拉基山海拔818公尺(2,684呎),高出附近地帶200公尺(650呎)。拉基山並未被裂縫完全綻開。在山坡上裂縫之間只有若干極小的流出少量岩漿的火山口。火山噴發於1783年6月8日開始,至7月29日只剩拉基山西南面裂縫還在活動。同日,東北面裂縫開始噴發,其後的噴發幾乎全在裂縫的這半邊。噴發一直持續至1784年2月初,被認為是有史以來地球上最大的熔岩噴發。普遍認為岩漿噴發量約為12.3立方公里(2.95立方哩),覆蓋面積約達565平方公里(220平方哩)。大量的火山氣體造成歐洲大陸大部分地區上空煙霧彌漫,甚至波及到敘利亞、西伯利亞西部的阿爾泰山區及北非。釋放出的大量硫磺氣體妨礙了冰島的作物和草木生長,造成大部分家畜死亡。因煙霧造成的飢荒最後導致冰島1/5居民喪生。
夏威夷的基拉維厄和冒納羅亞火山、
基拉韋厄火山(KILAUEA)位於美國夏威夷島東南部。北緯19.43°,西經155.29°,海拔1222米。
基拉韋厄火山是世界上活動力旺盛的活火山,至今仍經常噴發。山頂有一個巨大的破火山口,直徑4027米,深130餘米,其中包含許多火山口。整個火山口好像是一個大鍋,大鍋中又套著許多小鍋 (火山口)。在破火山口的的西南角有個翻騰著熾熱溶岩的火山口,直徑約1000米,深約400米,其中的熔岩,有時向上噴射,形成噴泉,有時溢出火山口外,形如瀑布,當地土著人稱它為「哈里摩摩」,意為「永恆火焰之家」。 這里曾長期存在著一個世上最大的岩漿湖,面積廣達10萬平方米,通紅織熱的岩漿一般有十幾米深,在湖中翻滾嘶鳴,彷彿一爐沸騰的鋼水。在湖的邊緣部分,經常產生暗紅色的桔皮,它們堆積起來就像一捆捆繩子,桔皮有時破裂後再傾倒沉入白熱的岩漿中去。湖面上還不時出現高幾米的岩漿噴泉,噴濺著五彩繽紛的火花。這種種驚心動魄的景象,稱得上是大自然中的奇觀。
1960年基拉韋厄火山大爆發時,熔岩流從高處奔騰下瀉,湧入大海,在海邊填造了一塊約2平方公里的新陸地。2002年7 月29日,滾滾岩漿從基拉韋厄火山噴涌而出,流入大海,水火交融,形成壯觀的景象。2002年8月17日,該火山噴出的火紅岩漿滾滾湧向海邊,好似一條岩漿火龍(右上圖)。
20多年來,基拉韋厄火山持續不斷湧出的大量岩漿已經在夏威夷島東南形成幾個新的黑沙灘並使島的面積不斷擴大。
冒納羅亞火山(Mauna Loa)
美國夏威夷島中南部火山,原名意為「長山」。在夏威夷火山國家公園(1916年建)內,為世界最大孤立山體之一。海拔4,169公尺(13,678呎)。其穹丘長120公里(75哩),寬103公里(64哩),熔岩流經面積達5,120平方公里(2,000平方哩)。火山口莫庫阿韋奧韋奧(Mokuaweoweo)面積約10平方公里(4平方哩),深152∼183公尺(500∼600呎)。冬季頂部常為冰雪覆蓋。1832年起平均每隔3年半爆發一次,大部分的噴發物限止在莫庫阿韋奧韋奧火山口內,其餘則沿著東北或西南側的裂縫帶流下。在1935年的爆發中,美軍飛機曾對威脅到希洛(Hilo)城的岩漿流徑投擲炸彈。1950年6月,為期23天的浩瀚岩漿從一道21公里(13哩)的西南側裂縫流下,毀滅了一個小村莊。1975、1984年山頂曾發生大爆發。
冒納羅亞火山(Mauna Loa)是一座活火山,位於夏威夷島,海拔4,169米,火山體積達7萬5,000立方公里,是世界上從結構體底部到頂部的最高峰。在過去的200年間,約噴發過35次。至今山頂上還留有好幾個鍋狀火山口和寬達2700米的大型破火山口。1959年11月,莫納羅亞火山再次爆發,當時沸騰的熔岩冒著氣泡從一個長達一公里半的缺口處噴射出來,持續時間達一個月之久,岩漿噴出的最高高度超過了紐約的帝國大廈。1984年3月,冒納羅亞火山又一次爆發,舉世罕見的壯麗景色,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
冒納羅亞火山位於夏威夷群島的中部,海拔4170米,從海底算起高約9300餘米。海底橢圓形基底的寬度,其長軸是119米,短軸是85千米。其山頂常有白雲繚繞,忽隱忽現。島北冒納開亞山海拔4205米,是夏威夷的最高峰。世界最高的天文台,就設在此山的頂峰。
義大利的維蘇威火山、
維蘇威火山 (Vesuvius) --全世界最著名的火山之一
義大利語作Vesuvio。
義大利南部活火山,位於坎帕尼亞平原的那不勒斯灣畔。其西部山基幾乎全在灣內。1980年火山錐高1,280公尺(4,198呎),但每次大噴發後高度都有很大變化。在約540公尺(1,968呎)高度聳立著高大的半圓形山脊,稱索馬山(Mt. Somma, 海拔1,132公尺〔3,714呎〕),從北面圍住火山錐。索馬山與火山錐間為巨人谷(Valle del Gigante)。火山錐頂的火山口深約300公尺(1,000呎),直徑600公尺(2,000呎),於1944年噴發後形成。2,000,000多人居住在維蘇威火山地區及山坡低處。沿那不勒斯灣海岸有工業城鎮分布,山麓北部為小型農業中心。
維蘇威火山最早形成於地質史上的更新世晚期,可能約不到200,000年前。雖為比較年輕的火山,多少世紀來一直在休眠中。西元79年大噴發,龐貝(Pompeii)和斯塔比伊(Stabiae)兩城被火山灰和火山礫埋沒,赫庫蘭尼姆(Herculaneum)城也被泥流掩埋。作家小普林尼(Pliny the Younger)當時停留在那不勒斯以西一處地方。他在致歷史學家塔西圖斯(Tacitus)的兩封信中對這場大災難有極好的描述。西元79∼1631年間據報導有不少次噴發。已證實的噴發發生在203、472、512、787、968、991、999、1007和1036年。其中512年的噴發嚴重,國王狄奧多里克(Theodoric the Goth)免除了維蘇威火山山麓居民的賦稅。
從古龐貝城廢墟上方隱約可見的維蘇威火山
經過幾個世紀靜止後發生一系列地震,持續6個月且強度逐漸增加,1631年12月16日發生大噴發。山坡上很多村莊被毀,約3,000人死亡;熔岩流抵海邊,天空昏暗達數日之久。1631年後火山噴發特徵發生變化,火山活動持續不斷。可以觀察到火山活動分兩期∶靜止期與噴發期。靜止期火山口封閉,噴發期火山口幾乎持續張開。
1660∼1944年間觀察到約有19個周期。猛烈爆發之後,即由噴發期轉入靜止期。其間大噴發的年分是1660、1682、1694、1698、1707、1737、1760、1767、1779、1794、1822、1834、1839、1850、1855、1861、1868、1872、1906和1944年。每一噴發期長度從6個月至30.75年不等,靜止期從18個月至7.5年。
直至18世紀晚期才開始對該火山進行科學研究。1845年在海拔678公尺(1,995呎)處建立觀測站。20世紀在不同高度設立眾多觀測站,從事火山觀測。還建一大型實驗室和一深隧道從事地震重力測量。
山麓遍布葡萄園和果園,此地產的葡萄酒叫「基督眼淚酒」(Lacrima Christi);古代龐貝的酒壇上多有「維蘇威」(Vesuvinum)的字樣。山上高處遍布櫟樹和栗樹雜木林。北坡樹林沿索馬山坡一直長到山頂。西側長著栗樹叢,海拔600公尺(2,000呎)以上則是遍布金雀花類植物的起伏不平的高原,西元79年那次大爆發留下的火山口已經填平。再往高處,大火山錐的斜坡上及索馬山的內側山坡上幾乎是不毛之地,在火山靜止期長著一簇簇草地植物。
土壤十分肥沃。1631年大爆發前火山活動不活躍的漫長期間,火山口內長著樹林,還有三個湖泊,放牧的家畜在此飲水。噴發期由於火山的氣體,山坡上的植物紛紛枯死。1906年噴發後在山坡上植樹造林,以保護居住地區,使不受強裂噴發後常有的泥流的襲擊。在肥沃的土壤上樹木成長迅速。西元前73年角鬥士(gladiator)斯巴達克思(Spartacus)曾被執政官普爾徹(Publius Claudius Pulcher)圍困在索馬山的荒蕪的山頂。山頂當時是一片寬廣平坦的低地,四周是粗糙不平的岩石,上面垂掛著野藤。斯巴達克思把藤枝搓成繩索,順著火山口邊無人防守的裂縫而下逃走。在龐貝和赫庫蘭尼姆兩城挖掘出來的一些畫描繪維蘇威火山在西元前79年大噴發前的樣子,當時它只有一個山峰。
提起維蘇威火山 (Vesuvius) ,相信知道它大名的人一定不少,它是義大利乃至全世界最著名的火山之一,位於那不勒斯市東南,海拔高度1281米。 維蘇威火山在歷史上多次噴發,最為著名的一次是公元79年的大規模噴發,灼熱的火山碎屑流毀滅了當時極為繁華的擁有2萬人口的龐貝古城,其它幾個有名的海濱城市如赫庫蘭尼姆、斯塔比亞等也遭到嚴重破壞。直到十八世紀中葉,考古學家才把龐貝古城從數米厚的火山灰中挖掘出來,那些古老的建築和姿態各異的屍體都完好地保存著,這一史實已為世人熟知,龐貝古城至今仍是義大利著名的游覽聖地。最為有趣的是據記載,1944年維蘇威火山再次噴發,從火山頂部的中心部位流出熔岩,噴出的火山礫和火山渣高出山頂約200-500米,火山爆發的奇妙景觀使得正在山下激戰的同盟國軍隊與納粹士兵停止了戰斗,成千上萬的士兵跑去觀看這一大自然的奇觀。在過去的五百年裡,維蘇威火山多次爆發,熔岩、火山灰、碎屑流、泥石流和致命氣體奪去的生命不計其數。
2001年龐貝廢墟上高聳的維蘇威火山從高空俯瞰維蘇威火山的全貌,那是一個漂亮的近圓形的火山口,正是公元79年那次大噴發形成的。維蘇威火山並不太高,走在火山渣上面腳底下還發出沙沙的聲音。由於維蘇威火山一直很活躍,因此後期形成的新火山上植被一直沒有長出,看起來有點禿,而早期噴發形成的位於新火山外圍的蘇瑪山(Mt. Somma)上已有了稀疏的樹木。火山口邊緣有鐵欄桿圍著,可以防止遊人發生意外。站在火山口邊緣上可以看清整個火山口的情況,火口深約一百多米,由黃、紅褐色的固結熔岩和火山渣組成。從熔岩和火山灰的堆積情況還可看出維蘇威火山經歷了多次噴發,熔岩和火山灰經常交替出現。盡管自1944年以來維蘇威火山沒再出現噴發活動,但平時維蘇威火山仍不時地有噴氣現象,說明火山並未"死去",只是處於休眠狀態。維蘇威火山何時再張開它的"大口"呢?
位於火山附近的古色古香的維蘇威火山觀測站建於1845年,是世界上最早建立的火山觀測站,裡面的設施非常現代化,一樓大廳里有展板介紹有關火山的知識,三台觸摸式電腦可模擬顯示火山的噴發過程。觀測站的一樓和地下一層還建有火山博物館,陳列著各種形狀的火山彈、火山灰等火山噴發物。玻璃櫃中還展示著從龐貝古城挖掘出來的"石化人",盡管已看不清他或她的面貌,但樣子栩栩如生,都保持著死於當時火山噴發時的姿勢。義大利的火山噴發多,民眾的防災意識較強,維蘇威火山觀測站起到了很好的宣傳作用,周末時免費對公眾開放,每年光接待師生就達10萬人次。
給我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活火山周圍仍居住著上百萬的人口,人們並未因害怕火山危險而遠離火山,其實只要我們重視對火山的監測和研究,從而掌握了火山活動的規律並完善減災措施,人類和大自然完全可以和睦相處,使火山也造福於人類。
維蘇威火山位於義大利那不勒斯灣之濱,海拔1277米,是歐洲大陸唯一的活火山。它的火山口周邊長1400米,深216米,基底直徑3千米。在義大利南部,那不勒斯東南11公里處。海拔1,280米。原是海灣中一島嶼,因火山爆發與噴發物質的堆積和陸地連成一片。公元79年的一次大噴發,把附近的龐貝、赫庫蘭尼姆與斯塔比亞等城全部湮沒。以後仍不斷噴發。本世紀的幾次噴發是在1906、1929、1944年。低山坡和山麓平原土地肥沃,多種植水果及葡萄。
維蘇威火山過去被稱為蘇馬山或索馬山,其古老山地的邊緣部分現呈半圓形。環繞於目前的火山口。
左圖:熔岩覆蓋著的維蘇威火山錐的一次小噴發向人們發出警告,更大,更猛烈的噴發可能隨之而來。
右圖:龐培城遺址後面的維蘇威火山上空的暴風雨天氣,該城在公元79年毀於火山噴發。
維蘇威火山在1.2萬年中不時噴發,火山口總是繚繞著縷縷上升的煙霧,散發熱量足以點燃一張紙。山腳下遍布著果園和葡萄園,而火山上的坡則顯得荒涼和險惡。20世紀維蘇威火山已發生了6次大規模的噴發。
維蘇威火山最著名的一個噴發發生在公元79年,當時赫庫蘭尼姆和龐培兩鎮被毀滅。火山噴出黑色的煙雲,熾熱的火山灰石雨點般落下,有毒氣體湧入空氣中。龐培城只有四分之一的居民倖免於難,其餘的不是被火山灰掩埋,就是被濃煙窒息,或者被倒塌的建築物壓死。
維蘇威火山,現在海拔高1277米,位於義大利坎帕尼牙的西海岸(北緯40度49分,東經14度26分),世界上最大的火山觀測就設在此處。在古代傳說中,維蘇威火山是一座截頂的錐狀火山。火山口內,周圍是長滿野生植物的陡壁懸崖,岩壁的一側有缺口。火山口的底部不長草木,是一較平的地方。活動、火山錐的外緣山坡,覆蓋著適合於耕作的肥沃土壤,其山腳下有興盛的赫庫蘭尼姆和龐貝兩座繁榮的城市。
維蘇威火山在公元前有過多少次噴發,沒有詳細記載。但公元63年的一次地震對附近的城市造成了相當大的損失。從這次地震起直到公元79年,常有小地震發生, 至公元79年8月地震逐漸增多,地震強度也越來越大,發生了火山大爆發。
這次大爆發之處,有一股濃煙柱從維蘇威火山垂直上升,後來向四面分散,狀似蘑菇。在這股烏雲里,偶爾有閃電似的火焰穿插,火焰閃過後,就顯得比夜晚還黑暗。噴出的火山灰飄揚得很遠,赫庫蘭尼姆城因距火山口較近,被掩埋在70英尺下的火山灰中, 個別地方達112英尺,有些覆蓋物或泥流還充填到房屋內部和地下室內。
在1713年,人們打井無意打在了被埋沒的圓劇場的上面,後來又發現了赫庫蘭尼姆和龐貝兩座城市,但發現的骨骼很少,這可能是由於火山大爆發前,頻繁得(的)地震,使多數城市居民,有了充分的逃避時間,並將貴重的、能攜帶的物品也一齊帶走了。但在兵營里發現,兩個被鎖在木樁上的士兵卻未能逃脫。在郊區一座房屋的地下室里,發現了被埋在火山灰和泥流中的17個人,他們當時可能認為已經找到了安全的避災之處,後來這些人被包裹在火山灰和泥流硬化了的凝灰岩中。
美國聖海倫斯火山、
聖海倫斯火山(Mount St Helen's,US)
北美洲近期噴發的活火山。位於美國西北部華盛頓州,喀斯喀特山北段。海拔2950米(1983)。休眠123年後於1980年3月27日突然復活,5月18日的噴發最為劇烈,煙雲沖向 2萬米高空,火山灰隨氣流擴散至4000公里以外,撒落在距火山800公里處的也有1.8厘米厚。火山附近河流被堵塞、改道,許多道路被埋沒。熔岩流引起森林大火,周圍幾十公里內生物絕跡。由於山地冰雪大量融化,形成洶涌的急流,加之上升氣流中的大量水汽在高空凝結,暴雨成災,使沖刷下的火山灰形成泥漿洪流,從山上傾瀉而下,嚴重破壞了沿途的農田、森林及一切設施。火山噴發後,附近地形發生顯著變化,原來的火山錐頂部崩坍,形成一個長3公里、寬1.5公里、深125米的新火山口。這次火山噴發造成60多人死亡,390平方公里土地變成不毛之地,損失巨大,是美國歷史上,也是20世紀以來地球上規模最大的火山爆發之一。近年來,它仍有活動。
聖.海倫斯火山(St. Helens)位於美國華盛頓州,北緯49.20度,西經122.18度,海拔2,549米,屬喀斯喀特山脈。在喀斯喀特山脈的眾多火山中,聖.海倫斯火山是一座相對年輕的火山,大約在4萬年前形成。2200年前,又在老的火山體上堆積了火山灰、熔岩穹丘和火山碎屑流等新的火山產物。現代的火山機構是最近2千多年形成的。
在1980年的噴發前,聖海倫斯火山因形狀勻稱,山頂布滿積雪,很像日本的富士山,故被稱為「美國的富士山」,吸引了眾多旅遊者。1980年的噴發標志著這座火山從1857年沉睡123年後再次蘇醒。從此後發生了意想不到的變化。
1980年5月18日早晨8:23,一個5.1級地震震撼了聖.海倫斯。火山的噴發掀掉了400m的山峰,並伴隨浮石和火山灰的噴發。62km2的山谷被碎屑崩塌所填充,650km2的度假村、木材場和私人住地被橫向沖擊波所破壞。估計有1.5億立方米的物質被火山泥流沖入河道。57人死亡或失蹤。
關於聖.海倫斯火山的噴發的歷史僅有為數不多的記載和當地居民的傳說。美國火山學家根據樹輪年代學和長達幾十年的全面考證和研究,確認歷史上聖.海倫斯火山最後一次大規模噴發是在1802年,且較小規模的噴發一直延續到1857年。在火山噴發前大約2個月前火山下方開始出現地震活動,3月20日在火山深處發生了一次4.2級地震,隨後陸續發生了一系列3-4級地震和火山振顫。3月27日開始的蒸汽噴發肯定了其火山特徵。1980年3月20日前,對聖.海倫斯火山進行連續監測的只有1台地震儀。發現火山活動異常後,美國地質調查局和華盛頓大學迅速增設了大量監測儀器,開展了較全面的監測工作,並成功的預測出聖.海倫斯火山可能有一次大規模的爆炸式噴發,同時有大面積山崩的危險。3月27日,美國森林局強行劃定了警戒區限制靠近火山,4月3日華盛頓州長也發布了有關的緊急命令。
由於火山噴發前較長時間的地震活動和蒸汽噴發,火山應急工作得當,並做出了較好的預測,聖.海倫斯火山的爆發沒有造成更大的人員傷亡。聖.海倫斯火山的休眠期比活躍期長的多,聖.海倫斯火山噴發的經驗告訴我們,不要對貌似死亡的活火山掉以輕心。
西西里島的埃特納山、
埃特納火山
Monte Etna
拉丁語作Aetna,西西里語作蒙吉貝洛(Mongibello)。
[編輯本段]概述
義大利西西里島東岸活火山。其名來自希臘語Atine(aithn, 意為「我燃燒了」)。為歐洲最高活火山。海拔3,200公尺(10,000呎)以上,和其他活火山一樣,其高度各個時期變化不同,如1865年比20世紀末要高52公尺(170呎)。面積1,600平方公里(600平方哩)。基座周長約150公里(93哩)。
歐洲最高的活火山。在義大利的西西里島東岸,南距卡塔尼亞29公里。周長約160公里,噴發物質覆蓋面積達1,165平方公里。主要噴火口海拔3,323米,直徑500米;常積雪。周圍有200多個較小的火山錐,在劇烈活動期間,常流出大量熔岩。海拔1,300米以上有林帶與灌叢,500米以下栽有葡萄和柑橘等果樹。山麓堆積有火山灰與熔岩,有集約化的農業。埃特納火山位於地中海火山帶,是亞歐板塊與印度洋板塊交界處。火山周圍是西西里島人口最稠密的地區。地質構造下層為古老的砂岩和石灰岩,上層為海成泥炭岩和粘土。地質史上噴發始於第三紀末。史籍記載首次大噴發始於公元前475年。最猛烈的噴發是1669年,持續4個月之久,噴出熔岩約達7.8億立方米。破壞十分嚴重,卡塔尼亞等附近城市2萬人喪生。1981年3月17日的噴發,是近幾十年來最猛烈的一次,掩埋了數十公頃樹林和許多葡萄園,數百間房屋被毀。山坡植被分布:最低帶,布滿果樹種植園;中間帶,多山毛櫸、櫟樹和松樹;最高帶,有稀疏分散的灌木和藻類。山上有紀念羅馬皇帝登山的古跡。
地質特徵表明該火山在第三紀末,約2,500,000年前就已經是活火山,活動中心不止一處。該山現在的結構是至少兩個主要噴發中心活動的結果。史籍記載的大噴發發生在西元前475年。從西元前1500年至西元1669年記錄噴發71次;從1669∼1900年噴發26次以上;自20世紀始噴發12次(1908, 1910, 1911, 1918, 1923, 1928, 1942, 1947, 1949, 1950, 1955,和1971)。歷史上最猛烈的噴發是在1669年3月11日至7月15日這一次。噴出熔岩約達830,000,000立方公尺(990,000,000立方碼),沿內可洛塞(Nicolosi)鎮地殼出現裂縫,從這一斷裂的大裂縫中熔岩流夾雜著岩塊、砂子、火山灰等猛烈噴出。火山噴出物堆積成一高46公尺(150呎)的火山錐。火口直徑達2,438公尺。熔岩流摧毀山麓村莊,湮沒卡塔尼亞(Catania)城西部,破壞十分嚴重。
山坡植被分布為3個地帶。海拔915公尺(3,000呎)以下為最低地帶,土壤十分肥沃,布滿葡萄園、橄欖林、柑橘種植園和栽培櫻桃、蘋果和榛樹的果園,人煙稠密。海拔915∼1,980公尺(3,000∼6,500呎)為中間帶林木蔥綠,生長栗樹、山毛櫸、櫟樹、松樹和樺樹等。最高帶海拔1,980公尺以上,布滿砂礫、石塊、火山灰和火山渣等。但也有稀疏分散的灌木。甚至在接近海拔2,990公尺(9,800呎)的火山口氣體彌漫處尚有藻類。自從19世紀中葉以來,已對埃特納火山進行系統研究。在山坡上設有卡塔尼亞(Catania)、卡薩埃特納(Casa Etnea)和坎頓尼拉(Cantoniera)3個觀察站。
厄瓜多的桑蓋
英文:Sangay National Park
類別:自然遺產
入選時間:1983
簡介:
桑蓋國家公園位於厄瓜多中部莫羅納—聖地亞哥、欽博拉索和通古拉瓦三省交界處。地處赤道附近,面積2720平方千米。園內有世界上著名的世界上活動持續時間最長的活火山——桑蓋火山。海拔5410米的桑蓋火山山頂白雪皚皚,山勢險峻,從山頂到山麓近4000米的海拔高度差使這里形成了厄瓜多所獨有的景觀。整個公園因為地處赤道附近,陽光照射充足,各處海拔的高度也不同,因而呈現出不同的生態景象,生活著許多珍稀的動植物。
熱帶雨林中生長著高達30~40米的樹木,高大挺拔。火山灰堆積而成的極為肥沃的地面使這里的植物非常繁茂。除堅硬的木本植物外還有苔蘚、地衣、帶有圓球莖和雞冠狀葉子的菊科植物等。
② 泥火山之謎是什麼
眾所周知,火山一般都是由火山口噴出地岩漿,不管中國還是外國都是如此。但此處,我們介紹的不是普通火山,而是羅馬尼亞境內的一座泥火山。泥火山和熔岩火山有哪些不同呢?
仲夏時節,乘車從布加勒斯特出發,沿著通往布澤烏市的公路前進,行駛200多公里,來到貝爾上瞳鄉,再乘車向北走約10多公里,便是靠近泥火山的伯切尼村。這一路上,會發現遠離和靠近伯切尼村的自然景色則發生了明顯的變化:開始時,呈現在眼前的是林木繁茂,一片翠綠。當汽車抵達伯切尼村時,只見眼前出現的則是座座黃土山,山上無樹,有些地方只長了一些茅草。
從伯切尼村向北走不遠,便看見一座高不過200米的山丘,山坡上沒有一棵草,全是細膩的灰土。山丘的頂部,有好幾處噴泥漿的孔,有圓形的,有月牙形的,也有菌狀的,壯觀別致,這就是著名的泥火山。
但最使人感興趣的是那些形態各異的泥火山口。從山口時而噴出銀灰色的泥漿(而不是岩漿),同泥漿一道還有一股氣體從地底冒出來,這種氣體一到地面又自燃了,形成一種微弱的藍色火焰,那些在地表層形成的氣泡,發出咕嚕咕嚕的聲音,似乎在竊竊私語。山口又噴泥,又冒火,泥漿的堆積使山丘逐漸在長高,這真是一派特異的自然景觀。
據當地一個年紀約30歲的牧民說,這里地下蘊藏著石油和天然氣,而這不滅的火焰也正是由迸發到地表面的純天然氣點燃的。這些細膩的泥漿含有大量鹽分。它隨著水分的蒸發凝固成各種形狀的灰白色的實體。
泥漿、火焰、銀灰色的山,它像奇跡一樣從荒原里冒了出來,這大概就是泥火山為人傾倒的魅力所在吧!
③ 為什麼被稱作泥火山
後來人們發現,泥火山出現的地方,往往蘊藏著地下油田,因為油田裡總是含有大量的天然氣,天然氣受到地下內部壓力的擠壓,像水龍頭一樣,帶著泥漿噴出地面。所以,有泥火山出現的地方,往往埋藏著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
④ 義大利埃特納火山噴發,火山噴發有什麼特點
中新網2月18日電 據歐聯網援引歐聯通訊社報道,當地時間16日下午,位於義大利西西里島東海岸的埃特納火山噴發,導致該島上空煙霧彌漫,當地一座機場被迫臨時關閉。
⑤ 維蘇威火山最著名的一次噴發是在什麼時候
維蘇威火山位於義大利那不勒斯灣之濱,海拔1277米,是歐洲大陸唯一的活火山。它的火山口周邊長1400米,深216米,基底直徑3千米。在義大利南部,那不勒斯東南11公里處。海拔1,280米。原是海灣中一島嶼,因火山爆發與噴發物質的堆積和陸地連成一片。公元79年的一次大噴發,把附近的龐貝、赫庫蘭尼姆與斯塔比亞等城全部湮沒。以後仍不斷噴發。本世紀的幾次噴發是在1906、1929、1944年。低山坡和山麓平原土地肥沃,多種植水果及葡萄。
維蘇威火山過去被稱為蘇馬山或索馬山,其古老山地的邊緣部分現呈半圓形。環繞於目前的火山口。
維蘇威火山在1.2萬年中不時噴發,火山口總是繚繞著縷縷上升的煙霧,散發熱量足以點燃一張紙。山腳下遍布著果園和葡萄園,而火山上的坡則顯得荒涼和險惡。20世紀維蘇威火山已發生了6次大規模的噴發。
維蘇威火山最著名的一個噴發發生在公元79年,當時赫庫蘭尼姆和龐培兩鎮被毀滅。火山噴出黑色的煙雲,熾熱的火山灰石雨點般落下,有毒氣體湧入空氣中。龐培城只有四分之一的居民倖免於難,其餘的不是被火山灰掩埋,就是被濃煙窒息,或者被倒塌的建築物壓死。
維蘇威火山,現在海拔高1277米,位於義大利坎帕尼牙的西海岸(北緯40度49分,東經14度26分),世界上最大的火山觀測就設在此處。在古代傳說中,維蘇威火山是一座截頂的錐狀火山。火山口內,周圍是長滿野生植物的陡壁懸崖,岩壁的一側有缺口。火山口的底部不長草木,是一較平的地方。活動、火山錐的外緣山坡,覆蓋著適合於耕作的肥沃土壤,其山腳下有興盛的赫庫蘭尼姆和龐貝兩座繁榮的城市。
維蘇威火山在公元前有過多少次噴發,沒有詳細記載。但公元63年的一次地震對附近的城市造成了相當大的損失。從這次地震起直到公元79年,常有小地震發生,
至公元79年8月地震逐漸增多,地震強度也越來越大,發生了火山大爆發。
這次大爆發之處,有一股濃煙柱從維蘇威火山垂直上升,後來向四面分散,狀似蘑菇。在這股烏雲里,偶爾有閃電似的火焰穿插,火焰閃過後,就顯得比夜晚還黑暗。噴出的火山灰飄揚得很遠,赫庫蘭尼姆城因距火山口較近,被掩埋在70英尺下的火山灰中,
個別地方達112英尺,有些覆蓋物或泥流還充填到房屋內部和地下室內。
在1713年,人們打井無意打在了被埋沒的圓劇場的上面,後來又發現了赫庫蘭尼姆和龐貝兩座城市,但發現的骨骼很少,這可能是由於火山大爆發前,頻繁得地震,使多數城市居民,有了充分的逃避時間,並將貴重的、能攜帶的物品也一齊帶走了。但在兵營里發現,兩個被鎖在木樁上的士兵卻未能逃脫。在郊區一座房屋的地下室里,發現了被埋在火山灰和泥流中的17個人,他們當時可能認為已經找到了安全的避災之處,後來這些人被包裹在火山灰和泥流硬化了的凝灰岩中。
⑥ 世界上有哪些千奇百怪的火山
噴泥的火山拉丁美洲的巴貝多島東部海5000米深處有一座泥火山,火山口呈橢圓形,寬大約1000米,離火山口中部約20米處,可以看到正在翻滾著的泥漿,整個火山口由一層密密麻麻、黃色的細菌覆蓋著,在取出來的標本中還夾雜著一些像蛤蜊、甲魚、海葵等無脊椎動物。
噴金銀的火山義大利西西里島的埃特納火山是一座噴金的火山,法國科學家小組曾前往那裡考察,探查出這座火山每天約噴出2000克左右的金子和9000克左右的銀子,但迄今還無法收集。
噴冰的火山冰島南部海濱的格姆維特火山爆發,噴出來的全是冰塊。每秒鍾有420立方米冰塊噴出,兩周以後,噴出的冰塊有1.3立方千米。
噴水的火山緬布拉克山谷有一座噴水的火山,火山口的直徑有1000多米,它的周圍長滿了各種植物。
最小的火山非洲賴索托有一座僅2米高的火山,小孩用手也可以觸及噴火山口,這個「侏儒」火山常年噴吐不息,不過它所噴發的熔岩很少。
最古老的火山最古老的火山位於瑞典北部卡爾斯別爾格,距今約有20億年歷史。火山岩層除有少數地方被毀壞外,基本保持完好,可以辨認出火山口和熔岩的流向。
⑦ 泥火山怎麼樣
烏蘇泥火山群位於天山北坡丘陵地帶,整個火山群有大大小小的90多個泥火山噴發口,當時還有40多個正在噴發著泥漿。最大的噴發口直徑達22米,小的只有蠶豆般大小,大部分火山噴發像沸水般冒著氣泡,氣體隨著泥浪湧出。這種氣體遇到火後,會被點燃。在夏季,五彩的山體加上各個噴發口流出的泥漿,完全就是一個斑斕的神奇世界。整個景區居然沒有人收門票,不過整個山體也都被白雪覆蓋,只有少量火山口仍然噴發著泥漿,靠近能聽到汽泡沽沽聲不斷,很是有趣。試著把手伸進去,居然冷得浸骨,也聽說把泥漿敷在臉上,對女士們的皮膚有美容的作用喲。
⑧ 世界的四大火山
據美國MSNBC新聞報道,火山噴發是岩漿等噴出物在短時間內從火山口向地表的釋放。由於岩漿中含大量揮發分,加之上覆岩層的圍壓,使這些揮發分溶解在岩漿中無法溢出,當岩漿上升靠近地表時,壓力減小,揮發分急劇被釋放出來,於是形成火山噴發。火山噴發是一種奇特的地質現象,是地殼運動的一種表現形式,也是地球內部熱能在地表的一種最強烈的顯示。以下是8大最危險的火山噴發: 1、智利柴滕火山噴發
休眠9000年之後,智利南部的柴滕(Chaiten)火山於今年5月蘇醒,開始一系列的火山噴發,噴射出來的火山灰沖向天空數公里高,正如此圖片上所示的。此火山以柴滕鎮命名,此鎮距離此火山9.6公里,全鎮被降落的火山灰和洪流毀壞殆盡,鎮上4500人只得逃離家園。此火山噴發表明休眠火山具有地獄般的危險。
2、義大利維蘇威火山 維蘇威火山 (Vesuvius)是義大利乃至全世界最著名的火山之一,位於那不勒斯市東南,海拔高度1281米。 其最為著名的一次噴發是公元79年的大規模噴發,灼熱的火山碎屑流毀滅了當時極為繁華的擁有2萬人口的龐貝古城和海濱城市赫庫蘭尼姆。盡管具有這樣暗淡的歷史,但數百萬人還依然生活在此附近。不斷壯大的人口如此接近這處火山,使維蘇威火山成了世界最危險火山的重要競爭者。科學家擔心災難性的火山噴發會大量噴射出滾燙的富含氣體的岩漿、水蒸氣和火山碎片,來不及警告民眾及時撤離。
3、墨西哥波波卡特佩特火山 波波卡特佩特火山是北美第二大最高的火山,1800萬人的墨西哥城位於波波卡特佩特火山以東64公里的地方。200萬人口的波布拉(Puebla)鎮則位於波波卡特佩特火山以西48公里的地方。科學家表示,此重大火山噴發可能會噴射出火山灰濛住天空,並噴射出巨大的泥流沖入狹窄的山谷。如果一旦發生,其結果將是災難性的。此火山自從1920年和1922年活躍過之後,至今一直較為安靜。最近此火山時有小規模的噴發,當地政府下令民眾撤離,以防止波波卡特佩特火山發生嚴重噴發。
4、印尼默拉皮火山 默拉皮火山在印度尼西亞的爪哇島,是一個錐形火山,是世界活動性最強的火山之一。自從1548年起,它已經斷續噴發了68次。「默拉皮」在印度尼西亞語中的意思就是「火山」。火山距離日惹市相當近,山麓居住著幾千人,有的村莊在海拔1700米的高處,由於其威脅人類居住地的安全,被國際地球化學和火山學協會列為應當加強監督與研究的全球16座火山之一。
⑨ 泥火山的國外火山
在中國,除了新疆,目前僅在台灣的高雄和恆春一帶發現有活動的泥火山,那裡的泥火山不僅有典型的地貌形態,還有噴火的自然景觀。世界上其他地方的泥火山也不多見,比較著名的泥火山有伊朗的馬克蘭,羅馬尼亞的布扎,最大的泥火山分布在亞塞拜然的巴庫,美國的黃石公園更是以泥火山聞名天下。
泥火山的成因,目前還有許多問題沒搞清楚,學術界也存在著爭論,但大體上可分兩大類型。
2007年4月14日,在印度尼西亞東爪哇詩都阿佐地區,大量房屋被「泥火山」噴出的泥漿所淹。
遠處石油鑽探事故發生地白煙繚繞。自2006年5月因當地一起石油鑽探事故而導致的一座「泥火山」開始噴發以來,噴出的泥漿淹沒了它周圍的公路、鐵路和工廠,並造成1.5萬人流離失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