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觀義大利 > 義大利老鼠有哪些

義大利老鼠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2-04-12 08:54:03

① 請問義大利哪裡有米奇老鼠專賣店

樓上我對您無語了。。。米老鼠是指迪士尼么。。。義大利大點城市都有啊。。。firenze或者bologna這些地方都有,firenze是在百花教堂旁邊的那條街上,通向河邊的,bologna在Via dell'Indipendenza一教堂旁邊。。。

② 鼠兔科的介紹

鼠兔科(學名 Ochotonidae)是兔形目下的一個科,有兩個屬,分別是義大利鼠兔屬(Prolagus)和鼠兔屬(Ochotona),然而也有部分書籍將義大利鼠兔屬列為兔形目下的一個科。義大利鼠兔屬下僅有義大利鼠兔一種,而義大利鼠兔已滅絕。鼠兔屬下則有多達30種,統稱為鼠兔,又名鳴聲鼠或石兔。

③ 老鼠有多少種類

全世界約有三千多種的老鼠,台灣則記錄有十三種。(根據其棲息活動場所可分成野鼠和家鼠二大類)

(一)野鼠:常年棲息在野外,為害林木及農作物的鼠類,又可分為: 高山性野鼠類及平地性野鼠類

1.高山性野鼠類: 如高山白腹鼠(Rattus culturatus Thomas)、菊池田鼠(Microtus kikuchii Kuroda)、天鵝絨鼠(Eothenomys melanogaster Edwards)、刺鼠(R. coxinga Swinhoe)、台灣森鼠(Apodemus semotus Thomas)和巢鼠(Micromys minutus Pallas)等,主要為害林木、樹苗。

2.平地性野鼠類:如鬼鼠(Bandicota indica Bechstein)、小黃腹鼠(R. losea Swinhoe)、赤背條鼠(Apodemus agrarius Pallas)、田鼷鼠(Mus formosanus Kuroda)和溝鼠(R. norvegicus Berkenhout)等,棲息在農耕地中,為害農作物。其中溝鼠經常在住家附近活動,故又屬於家鼠之一員。

(二)家鼠:在家屋內或住家附近活動的鼠類,咬壞建築物及住家的設備,盜食糧食,並為鼠類傳染病的重要媒介。 有溝鼠、屋頂鼠(R. rattus L.) 和月鼠(M. musculus L)三種。

家鼠

晝伏夜出。擅攀爬,尤其是黑家鼠。跳躍能力高,擅長游泳。溝鼠和黑家鼠的活動范圍一般是30-50米,小家鼠則是5-10米

鼠是雜食性動物。每日平均進食15-30克食物及30克的水份

倉鼠

倉鼠,英文名叫 (hamster)是於1829年於西伯利亞附近一個城市被發現, 將食物收在腮既兩邊,好似倉庫,所以叫做倉鼠。倉鼠屬最細既倉鼠身長約9cm,最大既身長可達約18cm。倉鼠是夜行性動物,日間是睡覺,晚上才活動。倉鼠系群體生活既,佢地一般都好合群,不過亦有d倉鼠系性格孤僻既。他們的壽命很短,平均只有年半至二年多,四個星期大的倉鼠已經成年。他們與老鼠不同,他們有一條很短的尾,甚至沒有尾巴。不過,倉鼠最有趣之處還是懂得把食物藏在腮兩邊, 在安全的地方才吐出,所以有人稱倉鼠為大頰鼠。
它們是吃倉鼠的專用糧(倉鼠主糧),它們並沒有定時吃東西的習慣。 所以將食物放在籠子內便可以了。它們每天只可以吃 5 g - 10 g 食物,每天都要取走吃不完的食物。小量不同種子、生果、蔬菜都可以餵,但切勿餵柑橘類生果。煮熟的菜、豆類、甜栗米、土豆和義大利粉都可接受。

天竺鼠

天竺鼠的來源:起源於南美洲,目前在南美洲仍有很多野生的天竺鼠。天竺鼠的英文名稱為 GUINEA PIG 這樣的名稱可能是因為14、15世紀時,天竺鼠的身價昂貴,而其聲音與體型類似小豬而來,(Guinea是英國舊金幣)。更早以前(印加帝國),天竺鼠被當做是窮人的祭品,較富有的人則以駱馬為祭品。此外也有天竺鼠的木乃伊。現今南美洲貧窮的地區,天竺鼠是重要的肉品來源。1758年左右, Linnaeus先生為天竺鼠定了一個學名: Cavia Porcellus, 這是為馴服的天竺鼠所取的拉丁學名。
天竺鼠是草食性動物,不能一日無草。它主要的食物不是太多,主要是乾草和含有維他命的飼料,飼料應選擇天竺鼠尊用的為皆,但當然不能缺少了水,給它喝的水必須要燒過的或用蒸餾水,而水樽要經常清潔,每天要更換清水,免得它喝了不清潔的水,而生病。

實驗小白鼠

實驗室里的小白鼠,是屬於雜食性的,在很多的實驗室當中,有許多的小白鼠是被拿來作實驗用的,如葯廠研發新葯的時候,就會拿小白鼠當作試用的對象,以此來觀測葯性效果,對於生物科技,小白鼠的貢獻是十分偉大的。

④ 什麼老鼠用兩只腳走路

「米老鼠」用兩只腳走路,所有鴨子都用兩只腳走路。

米奇老鼠,迪士尼代表人物形象,是一隻有著圓滾滾的大腦袋,圓滾滾的大耳朵,梨形的身體與像橡膠軟管一樣柔軟,沒有明顯的關節,可以自由拉伸彷彿沒有骨骼的四肢的小老鼠。

他以隨和,樂觀,活躍,充滿奇思妙想的性格廣受世界各地的觀眾的歡迎。

(4)義大利老鼠有哪些擴展閱讀:

米奇的家

早期漫畫中米奇住在農場里,1940年以後的大部分漫畫中,米奇和高飛住在一個叫Mouseton(一般譯作鼠城)的城市裡,而唐老鴨住在鄰近的Duckburg(一般譯作鴨堡)市。

來往並不是很多 ——這與大多數人熟悉的動畫不同,在經典動畫系列中,他們都住在好萊塢,而在1993年之後,他們的居住地變更為Toontown 。

迄今為止鼠城出現的動畫僅有2004年的Mickey 's Dog-Gone Christmas。

與米奇關系較近的親屬

米奇的父母:他們從未露過面,僅存在於設定中,分別名叫Walter Elias Mouse和Lilian Toponi(topo即義大利語「老鼠」)。

沒錯,那正是為米奇進行設定和為他命名的華特·伊萊亞斯·迪士尼(Walter Elias Disney)和他的太太莉蓮·迪士尼(Lilian Disney)的名字。

米奇的姐姐:阿米莉婭(Amelia Fieldmouse),首次出現在1932年的漫畫Mickey 's nephews中 ,數年之後,當米奇的姐姐這一角色的再次出現時,她的名字變成了費麗西蒂(Felicity Fieldmouse)。

在不同的版本中這兩個名字混用。 阿米莉婭最初的形象是個又高又胖,戴著眼鏡的中年婦女形象。

後來,阿米莉婭漸漸年輕化,向米妮的方向靠攏,她比米奇高出許多,身材高挑而苗條,留著長劉海和披肩長發,面容與米妮相差無幾。 她被設定為《鼠城日報》的記者。

參考資料:網路——米老鼠

⑤ 白鼠一共多少品種

全世界約有三千多種的老鼠,台灣則記錄有十三種。(根據其棲息活動場所可分成野鼠和家鼠二大類)(一)野鼠:常年棲息在野外,為害林木及農作物的鼠類,又可分為: 高山性野鼠類及平地性野鼠類 1.高山性野鼠類: 如高山白腹鼠(Rattus culturatus Thomas)、菊池田鼠(Microtus kikuchii Kuroda)、天鵝絨鼠(Eothenomys melanogaster Edwards)、刺鼠(R. coxinga Swinhoe)、台灣森鼠(Apodemus semotus Thomas)和巢鼠(Micromys minutus Pallas)等,主要為害林木、樹苗。 2.平地性野鼠類:如鬼鼠(Bandicota indica Bechstein)、小黃腹鼠(R. losea Swinhoe)、赤背條鼠(Apodemus agrarius Pallas)、田鼷鼠(Mus formosanus Kuroda)和溝鼠(R. norvegicus Berkenhout)等,棲息在農耕地中,為害農作物。其中溝鼠經常在住家附近活動,故又屬於家鼠之一員。 (二)家鼠:在家屋內或住家附近活動的鼠類,咬壞建築物及住家的設備,盜食糧食,並為鼠類傳染病的重要媒介。 有溝鼠、屋頂鼠(R. rattus L.) 和月鼠(M. musculus L)三種。家鼠 晝伏夜出。擅攀爬,尤其是黑家鼠。跳躍能力高,擅長游泳。溝鼠和黑家鼠的活動范圍一般是30-50米,小家鼠則是5-10米 鼠是雜食性動物。每日平均進食15-30克食物及30克的水份 倉鼠 倉鼠,英文名叫 (hamster)是於1829年於西伯利亞附近一個城市被發現, 將食物收在腮既兩邊,好似倉庫,所以叫做倉鼠。倉鼠屬最細既倉鼠身長約9cm,最大既身長可達約18cm。倉鼠是夜行性動物,日間是睡覺,晚上才活動。倉鼠系群體生活既,佢地一般都好合群,不過亦有d倉鼠系性格孤僻既。他們的壽命很短,平均只有年半至二年多,四個星期大的倉鼠已經成年。他們與老鼠不同,他們有一條很短的尾,甚至沒有尾巴。不過,倉鼠最有趣之處還是懂得把食物藏在腮兩邊, 在安全的地方才吐出,所以有人稱倉鼠為大頰鼠。 它們是吃倉鼠的專用糧(倉鼠主糧),它們並沒有定時吃東西的習慣。 所以將食物放在籠子內便可以了。它們每天只可以吃 5 g - 10 g 食物,每天都要取走吃不完的食物。小量不同種子、生果、蔬菜都可以餵,但切勿餵柑橘類生果。煮熟的菜、豆類、甜栗米、土豆和義大利粉都可接受。天竺鼠 天竺鼠的來源:起源於南美洲,目前在南美洲仍有很多野生的天竺鼠。天竺鼠的英文名稱為 GUINEA PIG 這樣的名稱可能是因為14、15世紀時,天竺鼠的身價昂貴,而其聲音與體型類似小豬而來,(Guinea是英國舊金幣)。更早以前(印加帝國),天竺鼠被當做是窮人的祭品,較富有的人則以駱馬為祭品。此外也有天竺鼠的木乃伊。現今南美洲貧窮的地區,天竺鼠是重要的肉品來源。1758年左右, Linnaeus先生為天竺鼠定了一個學名: Cavia Porcellus, 這是為馴服的天竺鼠所取的拉丁學名。 天竺鼠是草食性動物,不能一日無草。它主要的食物不是太多,主要是乾草和含有維他命的飼料,飼料應選擇天竺鼠尊用的為皆,但當然不能缺少了水,給它喝的水必須要燒過的或用蒸餾水,而水樽要經常清潔,每天要更換清水,免得它喝了不清潔的水,而生病。實驗小白鼠 實驗室里的小白鼠,是屬於雜食性的,在很多的實驗室當中,有許多的小白鼠是被拿來作實驗用的,如葯廠研發新葯的時候,就會拿小白鼠當作試用的對象,以此來觀測葯性效果,對於生物科技,小白鼠的貢獻是十分偉大的。

⑥ 世界上有幾種老鼠叫什麼名字

種類介紹】 [編輯本段] 世界約有1700多種鼠類…在我國,有鼠類約170多種,我國南方主要鼠種有32種,老鼠有家棲和野棲兩類。廣東地區常見的家棲鼠主要有褐家鼠、黃胸鼠和小家鼠三種;野鼠主要是黃毛鼠,又稱羅賽鼠、田鼠。 1、大家鼠(褐家鼠):毛色灰,喜歡在牆根、牆角打洞,一般體重300g左右,大的有900g重。 2、小家鼠(小耗子):毛色灰,個體較小,除牆根做窩外,經常與人作伴,重大約20—30g。 3、還有屋頂鼠、大倉鼠、黃毛鼠等。 4、黃胸鼠:體形比褐家鼠小,—般體重100-250克,尾長耳大,尾長超過體長。 此外,還有—種食蟲小獸,叫臭鼩鼱,俗稱臭鼠。它不屬鼠類,對人類危害很少,需與鼠類區別。

⑦ 世界上的老鼠種類有多少種

世界約有1700多種鼠類…在我國,有鼠類約170多種,我國南方主要鼠種有32種,老鼠有家棲和野棲兩類。廣東地區常見的家棲鼠主要有褐家鼠、黃胸鼠和小家鼠三種;野鼠主要是黃毛鼠,又稱羅賽鼠、田鼠。
1、大家鼠(褐家鼠):毛色灰,喜歡在牆根、牆角打洞,一般體重300g左右,大的有900g重。
2、小家鼠(小耗子):毛色灰,個體較小,除牆根做窩外,經常與人作伴,重大約20—30g。
3、還有屋頂鼠、大倉鼠、黃毛鼠等。
4、黃胸鼠:體形比褐家鼠小,—般體重100-250克,尾長耳大,尾長超過體長。
此外,還有—種食蟲小獸,叫臭鼩鼱,俗稱臭鼠。它不屬鼠類,對人類危害很少,需與鼠類區別。還有一種叫地鼠

⑧ 老鼠是何時出現的

很早以前就有了,是人們口中的四害之一,老鼠人見人討厭,偷吃種在田裡面水稻小麥蔬菜番薯等,總之什麼都吃,到處打洞,破壞生態平衡,不過幸虧有貓,貓頭鷹,黃鼠狼,蛇等以老鼠為天敵為食物。老鼠進家更麻煩,咬壞電線網線啃桌子,還會傳播疾病。所以需要及時控制噴灑驅鼠劑舒威邦進行噴可能隱藏老鼠地方,把老鼠驅趕走。家裡也要相對應做好防止再次進來的措施,把水管洞空調洞縫隙進行填充,窗戶門都做好窗紗進行防禦抵制以免再次來犯,不過噴驅鼠的就足夠把老鼠趕走不再來了,謝謝希望採納。
;;;
;;;
登科後 【作者:孟郊】
昔日齷齪不足誇,今朝放盪思無涯。
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⑨ 城市裡得老鼠主要出沒於哪裡,攜帶那些病毒

鼠疫 plague
郭卜樂 CPO生理健康網 http://www.zgxl.net

鼠疫(Pestis)是由鼠疫桿菌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烈性傳染病。臨床主要表現為高熱、淋巴結腫痛、出血傾向、肺部特殊炎症等。
本病遠在2000年前即有記載。世界上曾發生三次大流行,第一次發生在公元6世紀,從地中海地區傳入歐洲,死亡近1億人;第二次發生在14世紀,波及歐、亞、非;第三次是18世紀,傳播32個國家。14世紀大流行時波及我國。1793年雲南師道南所著「《死鼠行》」中描述當時「鼠死不幾日,人死如圻堵」。充分說明那時在我國流行十分猖獗。解放後,我國國內人間鼠疫已基本消滅,但自然疫源地依然存在,霸權主義者把鼠疫桿菌列為生物戰劑之一,故防治鼠疫對我軍國防和建設事業仍有非常重要意義。
鼠疫是由鼠疫桿菌引起的疾病。嚙齒類動物(特別是野鼠和家鼠)和它們的蚤類攜帶該病菌,並傳播給人或其他動物。在美國很少發生,但在西南諸州,新墨西哥、亞利桑那、科羅拉多、內華達和加利福尼亞仍有鼠疫的報告。
最常見的是淋巴腺鼠疫,淋巴結受染。當感染侵襲肺部,稱肺鼠疫。

[病原學]
鼠疫桿菌屬耶爾森氏菌屬。為革蘭染色陰性短小桿菌,長約1~1.5μm寬約0.5~0.7μm,兩端染色較深。無鞭毛,不能活動,不形成芽胞。在動物體內和早期培養中有莢膜。可在變通培養基上生長。在陳舊培養基及化膿病灶中呈多形性。
本菌的抗原成份:①莢膜FI(fraction I)抗原,分為兩種,一種是多糖蛋白質(F--I),另一種為蛋白質(F--IB)。抗原性較強,特異性較高,有白細胞吞噬作用,可用凝集、補體結合或間接血凝檢測;②毒力V/W抗原,在細胞表面,V抗原是蛋白質,可使機體產生保護性抗體,W抗原為脂蛋白,不能使機體產生保護力。V/W抗原結合物有促使產生莢膜,抑制吞噬作用,並有在細胞內保護細菌生長繁殖的能力,故與細菌的侵襲力有關。
鼠疫桿菌產生二種毒素,一為鼠毒素或外毒素(毒性蛋白質),對小鼠和大鼠有很強毒性,另一為內毒素(脂多糖),較其它革蘭氏陰性菌內毒素毒性強,能引起發熱、Dic、組織器官內溶血、中毒休克、局部及全身施瓦茨曼(Shwartzman)反應。
鼠疫桿菌在低溫及有機體生存時間較長,在膿痰中存活10~20天,屍體內可活數周至數月,蚤糞中能存活1個月以上;對光、熱、乾燥及一般消毒劑均甚敏感。日光直射4~5小時即死,加熱55℃15分鍾或100℃1分鍾、5%石炭酸、5%來蘇,0.1升汞、5~10%氯胺均可將病菌殺死。

[流行病學]
被攜帶病菌的跳蚤叮咬或處理感染動物時被抓傷或咬傷都會感染鼠疫。吸入肺部受感染者或攜帶病菌的寵物呼出的液滴也會感染。

(一)傳染源 鼠疫為典型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在人間流行前,一般先在鼠間流行。鼠間鼠疫傳染源(儲存宿主)有野鼠、地鼠、狐、狼、貓、豹等,其中黃鼠屬和旱獺屬最重要。家鼠中的黃胸鼠、褐家鼠和黑家鼠是人間鼠疫重要傳染源。各型患者均可成為傳染源,以肺型鼠疫最為重要。敗血性鼠疫早期的血有傳染性。腺鼠疫僅在膿腫破潰後或被蚤吸血時才起傳染源作用。
(二)傳播途徑 動物和人間鼠疫的傳播主要以鼠蚤為媒介。當鼠蚤吸取含病菌的鼠血後,細菌在蚤胃大量繁殖,形成菌栓堵塞前胃,當蚤再吸入血時,病菌隨吸進之血反吐,注入動物或人體內。蚤糞也含有鼠疫桿菌,可因搔癢進入皮內。此種「鼠→蚤→人」的傳播方式是鼠疫的主要傳播方式。
少數可因直播接觸病人的痰液、膿液或病獸的皮、血、肉經破損皮膚或粘膜受染。
肺鼠疫患者可借飛沫傳播,造成人間肺鼠疫大流行。
(三)人群易感性 人群對鼠疫普遍易感,無性別年齡差別。病後可獲持久免疫力。預防接種可獲一定免疫力。
(四)流行特徵
1.鼠疫自然疫源性 世界各地存在許多自然疫源地,野鼠鼠疫長期持續存在。人間鼠疫多由野鼠傳至家鼠,由家鼠傳染於人引起。偶因狩獵(捕捉旱獺)、考查、施工、軍事活動進入疫區而被感染。
2.流行性 本病多由疫區籍交通工具向外傳播,形成外源性鼠疫,引起流行、大流行。
3.季節性 與鼠類活動和鼠蚤繁殖情況有關。人間鼠疫多在6~9月。肺鼠疫多在10月以後流行。
4.隱性感染 在疫區已發現有無症狀的咽部攜帶者。
[發病原理與病理變化]
鼠疫桿菌侵入皮膚後,靠莢膜、V/W抗原吞噬細胞吞噬,先有局部繁殖,隨後又靠透明質酸及溶纖維素等作用,迅速經有淋巴管至局部淋巴結繁殖,引起原發性淋巴結炎(腺鼠疫)。淋巴結里大量繁殖的病菌及毒素入血,引起全身感染、敗血症和嚴重中毒症狀。脾、肝、肺、中樞神經系統等均可受累。病菌播及肺部,發生繼發性肺鼠疫。病菌如直接經呼吸道吸入,則病菌先在局部淋巴組織繁殖。繼而播及肺部,引起原發性肺鼠疫。
在原發性肺鼠疫基礎上,病菌侵入血流,又形成敗血症,稱繼發性敗血型鼠疫。少數感染極嚴重者,病菌迅速直接入血,並在其中繁殖,稱原發性敗血型鼠疫,病死率極高。
鼠疫基本病變是血管和淋巴管內皮細胞損害及急性出血性、壞死性病變。淋巴結腫常與周圍組織融合,形成大小腫塊,呈暗紅或灰黃色;脾、骨髓有廣泛出血;皮膚粘膜有出血點,漿膜腔發生血性積液;心、肝、腎可見出血性炎症。肺鼠疫呈支氣管或大葉性肺炎,支氣管及肺泡有出血性漿液性滲出以及散在細菌栓塞引起的壞死性結節。

[臨床表現]
被帶菌跳蚤叮咬1-7天後出現症狀。
淋巴腺鼠疫的最初症狀包括淋巴結疼痛、腫大、發燒。這時最靠近叮咬處的淋巴結疼痛,可有寒戰、肌痛、虛弱、疲勞、嘔吐、頭痛。如果肺部受染,發生極嚴重的肺炎,甚至致死。肺鼠疫的典型症狀是發燒、淋巴結腫大、咳嗽、胸痛、唾液含血。

潛伏期一般為2~5日。腺鼠疫或敗血型鼠疫2~7天;原發性肺鼠疫1~3天,甚至短僅數小時;曾預防接種者,可長至12天。
臨床上有腺型、肺型、敗血型及輕型等四型,除輕型外,各型初期的全身中毒症狀大致相同。
(一)腺鼠疫 佔85~90%。除全身中毒症狀外,以急性淋巴結炎為特徵。因下肢被蚤咬機會較多,故腹股溝淋巴結炎最多見,約佔70%;其次為腋下,頸及頜下。也可幾個部位淋巴結同時受累。局部淋巴結起病即腫痛,病後第2~3天症狀迅速加劇,紅、腫、熱、痛並與周圍組織粘連成塊,劇烈觸痛,病人處於強迫體位。4~5日後淋巴結化膿潰破,隨之病情緩解。部分可發展成敗血症、嚴重毒血症及心力衰竭或肺鼠疫而死;用抗生素治療後,病死率可降至5~10%。
(二)肺鼠疫 是最嚴重的一型,病死率極高。該型起病急驟,發展迅速,除嚴重中毒症狀外,在起病24~36小時內出現劇烈胸痛、咳嗽、咯大量泡沫血痰或鮮紅色痰;呼吸急促,並迅速呈現呼吸困難和紫紺;肺部可聞及少量散在濕羅音、可出現胸膜摩擦音;胸部X線呈支氣管炎表現,與病情嚴重程度極不一致。如搶救不及時,多於2-3日內,因心力衰竭,出血而死亡。
(三)敗血型鼠疫 又稱暴發型鼠疫。可原發或繼發。原發型鼠疫因免疫功能差,菌量多,毒力強,所以發展極速。常突然高熱或體溫不升,神志不清,譫妄或昏迷。無淋巴結腫。皮膚粘膜出血、鼻衄、嘔吐、便血或血尿、Dic和心力衰竭,多在發病後24小時內死亡,很少超過3天。病死率高達100%。因皮膚廣泛出血、瘀斑、紫紺、壞死,故死後屍體呈紫黑色,俗稱「黑死病」。
繼發性敗血型鼠疫,可由肺鼠疫、腺鼠疫發展而來,症狀輕重不一。
(四)輕型鼠疫 又稱小鼠疫,發熱輕,患者可照常工作,局部淋巴結腫大,輕度壓痛,偶見化膿。血培養可陽性。多見於流行初、末期或預防接種者。
(五)其他少見類型
1.皮膚鼠疫 病菌侵入局部皮膚出現痛疼性紅斑點,數小時後發展成水泡,形成膿皰,表面復有黑色痂皮,周圍有暗紅色浸潤,基底為堅硬潰瘍,頗似皮膚炭疽。偶見全身性膿皰,類似天花,有天花樣鼠疫之稱。
2.腦膜腦炎型 多繼發於腺型或其它型鼠疫。在出現腦膜腦炎症狀、體征時、腦脊液為膿性,塗片或培養可檢出鼠疫桿菌。
3.眼型 病菌侵入眼結膜,致化膿性結膜炎。
4.腸炎型 除全身中毒症狀外,有腹瀉及粘液血樣便,並有嘔吐、腹痛、里急後重,糞便可檢出病菌。
5.咽喉型 為隱性感染。無症狀,但從鼻咽部可分離出鼠疫桿菌。見於預防接種者。

[診斷]
對第一例病人及時發現與確診,對本病的控制與預防極為重要。
(一)流行病學資料 當地曾有鼠間鼠疫流行或有赴疫區史;有接觸可疑動物或類似患者。
(二)臨床資料 根據各型臨床特點。
(三)實驗室診斷 是確定本病最重要依據。對一切可疑病人均需作細菌學檢查,對疑似鼠疫屍體,應爭取病解或穿刺取材進行細菌學檢查。血清學應以雙份血清升高4倍以上作為診斷依據。
1.常規檢查
(1)血象 白細胞總數大多升高,常達20~30×109/L以上。初為淋巴細胞增高,以後中性粒細胞顯著增高,紅細胞、血紅蛋白與血小板減少。
(2)尿 尿量減少,有蛋白尿及血尿。
(3)大便 腸炎型者呈血性或粘液血便,培養常陽性。
2.細菌學檢查 采淋巴結穿刺液、膿、痰、血、腦脊液進行檢查。
(1)塗片檢查 用上述材料作塗片或印片,革蘭氏染色,可找到G-兩端濃染的短桿菌。約50~80%陽性。
(2)細菌培養 檢材接種於普通瓊脂或肉湯培養基。血培養在腺鼠疫早期陽性率為70%,晚期可達90%左右。敗血症時可達100%陽性。
(3)動物接種 將標本製成生理鹽水乳劑,注射於豚鼠或小白鼠皮下或腹腔內,動物於24~72小時死亡,取其內臟作細菌檢查。
(4)噬菌體裂解試驗 用鼠疫噬菌體加入已檢出的可疑細菌中,可看到裂體及溶菌現象。
3.血清學檢查
(1)間接血凝 用F1抗原檢測患者或動物血清中F1抗體。F1抗體持續1~4年,故常用於流行病學調查及回顧性診斷。
(2)熒光抗體染色檢查 用熒游標記的特異性抗血清檢測可疑標本。特異性、靈敏性較高。
(3)其它 酶聯免疫吸附試驗,放射免疫沉澱試驗可測定F1抗體,靈敏性高,適合天大規模流行病學調查。
[鑒別診斷]
(一)腺鼠疫 應與下列疾病鑒別。
1.急性淋巴結炎 此病有明顯的外傷,常有淋巴管炎、全身症狀輕。
2.絲蟲病的淋巴結腫 本病急性期,淋巴結炎與淋巴管炎常同時發生,數天後可自行消退,全身症狀輕微,晚上血片檢查可找到微絲蚴。
3.兔熱病 由免熱病菌感染引起,全身症狀輕,腺腫境界明顯,可移動,皮色正常,無痛,無被迫體姿,預後較好。
(二)敗血型鼠疫 需與其它原因所致敗血症、鉤端螺旋體病、流行性出血熱、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相鑒別。應及時檢測相應疾病的病原或抗體,並根據流行病學、症狀體征鑒別。
(三)肺鼠疫 須與大葉性肺炎、支原體肺炎、肺型炭疽等鑒別。主要依據臨床表現及痰的病原學檢查鑒別。
(四)皮膚鼠疫 應與皮膚炭疽相鑒別。

[治療]
就醫,並給予抗菌素治療。及早診斷與治療至關重要,如未治療,有一半淋巴腺鼠疫患者將致死。及時治療可將死亡率降到5%以下。肺鼠疫患者在治療的頭三天應嚴密隔離。

凡確診或疑似鼠疫患者,均應迅速組織嚴密的隔離,就地治療,不宜轉送。隔離到症狀消失、血液、局部分泌物或痰培養(每3日1次)3次陰性,肺鼠疫6次陰性。
(一)一般治療及護理
1.嚴格的隔離消毒 患者應嚴格隔離於隔離病院或隔離病區,病區內必須做到無鼠無蚤。入院時對病人做好衛生處理(更衣、滅蚤及消毒)。病區、室內定期進行消毒,病人排泄物和分泌物應用漂白粉或來蘇液徹底消毒。工作人員在護理和診治病人時應穿連衣褲的「五緊」防護服,戴棉花沙布口罩,穿第筒膠鞋,戴薄膠手套及防護眼鏡。
2.飲食與補液 急性期應給患者流質飲食,並供應充分液體,或予葡萄糖,生理鹽水靜脈滴注,以利毒素排泄。
3.護理 嚴格遵守隔離制度,做好護理工作,消除病人顧慮,達到安靜休息目的。
(二)病原治療 治療原則是早期、聯合、足量、應用敏感的抗菌葯物。
1.鏈黴素 為治療各型鼠疫特效葯。成人首劑量1g,以後每次0.5g,每4小時1次,肌注,1~2天後改為每6小時1次。小兒20~40mg/kg/日,新生兒10~20mg/kg/日,分2~4次肌注。對嚴重病例應加大劑量,最初二日,每日4g,繼以每日2g,分4次肌注。鏈黴素可與磺胺類或四環素等聯合應用,以提高療效。療程一般7~10天,甚者用至15天。
2.慶大黴素 每日24~32萬μ,分次稀釋後靜脈滴入,持續7~10天。
3.四環素 對鏈黴素耐葯時可使用。輕症者初二日,每日2~4g,分次口服,以後每日2g;嚴重者宜靜脈滴注,第1次0.75~1g,每日2~3g,病情好轉後改為口服。療程7~10天。
4.氯黴素 每日3~4g,分次靜脈滴入或口服,退熱後減半,療程5~6天。對小兒及孕婦慎用。
5.磺胺嘧啶 首劑5g,4小時後2g,以後每4小時1g,與等量碳酸氫鈉同服,用至體溫正常3日為止。不能口服者,可靜脈注射。磺胺只對腺鼠疫有效,嚴重病例不宜單獨使用。
(三)對症治療 煩躁不安或疼痛者用鎮靜止痛劑。注意保護心肺功能,有心衰或休克者,及時強心和抗休克治療;有Dic者採用肝素抗凝療法;中毒症狀嚴重者可適當使用腎上腺皮質激素。對腺鼠疫淋巴結腫,可用濕熱敷或紅外線照射,未化膿切勿切開,以免引起全身播散。結膜炎可用0.25%氯黴素滴眼,一日數次。

[預後]

[預防]
(一)嚴格控制傳染源
1.管理患者 發現疑似或確診患者,應立即按緊急疫情上報,同時將患者嚴密隔離,禁止探視及病人互相往來。病人排泄物應徹底消毒,病人死亡應火葬或深埋。接觸者應檢疫9天,對曾接受預防接種者,檢疫期應延至12天。
2.消滅動物傳染源 對自然疫源地進行疫情監測,控制鼠間鼠疫。廣泛開展滅鼠愛國衛生運動。旱獺在某些地區是重要傳染源,也應大力捕殺。
3.切斷傳播途徑
1.滅蚤 滅蚤必須徹底,對貓、狗,家畜等也要噴葯。
2.加強交通及國鏡檢疫 對來自疫源地的外國船隻、車輛、飛機等均應進行嚴格的國境衛生檢疫,實施滅鼠、滅蚤消毒,對乘客進行隔離留檢。
(三)保護易感者
1.預防接種 自鼠間開始流行時,對疫區及其周圍的居民、進入疫區的工作人員,均應進行預防接種。常用為EV無毒株乾燥活菌苗,皮膚劃痕法接種,即2滴菌液,相距3-4cm。2周後可獲免疫。一般每年接種一次,必要時6個月後再接種一次。我國新研製的06173菌苗免疫動物後產生F1抗體較EV株效果高1倍。
2.個人防護 進入疫區的醫務人員,必須接種菌苗,兩周後方能進入疫區。工作時必須著防護服,戴口罩、帽子、手套、眼鏡、穿膠鞋及隔離衣。接觸患者後可服下列一種葯物預防,四環素每日2g,分4次服;磺胺嘧啶每日2g,分4次服;或鏈黴素每日1g,分1~2次肌注,連續6天。

避免去鼠類滋生地。如去鼠疫流行地區,採取對嚙齒類動物和跳蚤的防護措施。
避免接觸在路邊或林中發現的有病或死去的動物。當大量嚙齒類動物死於鼠疫,蚤類叮咬的危險就很高。攜帶病菌飢餓的蚤類必急於尋找新的宿主。在森林或野外有許多嚙齒類動物生活地方,要仔細照看兒童和寵物。
到鼠疫流行地區的國際旅行者被感染鼠疫的危險性不大。
如要去鼠疫流行地區,可向醫生或健康部門咨詢有關情況。
向醫生或健康部門及時報告所有疑似病例。

參考資料:
怎樣預防和治療鼠疫
鼠疫是一種病情極為凶險的傳染病,是自然疫源性疾病。原來在鼠類和其他野生嚙齒動物中流行。跳蚤叮咬病鼠或其他患病動物後又咬人,就可能將病原體棗鼠疫桿菌傳播給人。肺鼠疫病人的痰里含有大量鼠疫桿菌,可以借飛沫傳播,這樣便造成人間鼠疫的流行。鼠疫的潛伏期2~7天。發病急,病情凶險,傳染性強,如果得不到適當治療病死率極高。如果在自然疫源地內發生自然災害,由於災民的居住條件和衛生條件惡化,嚙齒動物集中於災民臨時居住區域並大量死亡,導致跳蚤游離侵襲人類,這些都是造成人間鼠疫,甚至鼠疫大流行的因素。
主要症狀:鼠疫發病急,表現為突然寒戰、高燒、劇烈頭痛、嘔吐、面部發紅、眼紅、皮膚有出血點等。鼠疫可分幾個類型。腺鼠疫最常見,特徵為腹股溝部、腋下、頸部淋巴結迅速腫大,極度疼痛,堅硬,推之不易移動,晚期可化膿、潰破,未經適當治療者終將轉化為敗血症或肺鼠疫,多於1周內死亡。肺鼠疫多見於冬季或流行高峰,表現為咳嗽、血痰等肺部炎症體征,有較強的傳染性。敗血症型最為凶險,表現循環衰竭或休克。這兩型病人多於發病後1~3天內死亡。
預防措施:為預防鼠疫,應滅鼠、滅蚤、搞好環境衛生,做好個人防護。滅鼠時,人切忌誤服滅鼠葯,尤其是兒童。發現疫情後疫區應予封鎖,立即上報,進行消毒、滅鼠、滅蚤、檢疫等緊急防疫處理。病人應隔離。接觸者要檢疫9~l2天。疫區人員和來疫區工作的人員都要進行預防接種鼠疫菌苗。
治療措施:發病後1天內開始治療療效很好,治療過晚後果極差。鏈黴素、四環素、氯黴素療效佳,首選措施為鏈黴素、四環素聯合應用。備用葯為磺胺類。要特別注意保護心臟和抗休克、抗彌漫性血管內凝血治療。

人類歷史上的鼠疫大流行 李廣容
在人類歷史上,曾有過多次烈性傳染病的嚴重流行,其中包括3次鼠疫(居烈性傳染病之首)的世界性大流行,重翻歷史,至今令人觸目驚心。鼠疫首次大流行發生於6世紀(520-565),起源於中東自然疫源地,流行中心在中近東地中海沿岸。公元542年經埃及南部塞得港沿陸海商路傳至北非、歐洲,幾乎殃及當時所有著名國家。這次流行持續了50-60年,流行極期每天死亡5000-10000人,死亡總數近1億人。時值衣索比亞的查士丁尼王朝,此次流行便以查士丁尼瘟疫之名載入醫學史冊。這次大流行導致了東羅馬帝國的衰退。第二次大流行發生於14世紀(1346-1665),其起源眾說不一。有人認為起源於美索布達米亞,因十字軍遠征,波及其它國家和地區。不少醫學史家認為此次流行可能起源於中國、印度、中亞和俄羅斯南部,上述國家和地區存在著古老的鼠疫疫源地。此次流行此起彼伏持續近300年,遍及歐亞大陸和非洲北海岸,尤以歐洲為甚。歐洲死亡人2千5百萬人,占當時歐洲人口的四分之一;義大利和英國死者達其人口的半數。據記載,當時倫敦的人行道上到處是腐爛發臭的死貓死狗,人們把它們當作傳播瘟疫的禍首打死了;然而,沒有了貓,鼠疫的真正傳染源——老鼠,就越發橫行無忌了。到1665年8月,每周死亡達2000人,1個月後竟達8000人。著名文學家佩皮斯在1665年10月16日的日記中寫道:「我的天哪!大街上沒有人走動,景象一片凄慘。許多人病倒在街頭......我遇到的每個人都對我說,某某病了,某某死了......」直到幾個月後一場大火(史稱「倫敦大火災」),燒毀了倫敦的大部分建築,老鼠也銷聲匿跡,鼠疫流行隨之平息。這次大流行在醫學史上稱為「黑死病」。第三次大流行始於19世紀末(1894年),它是突然爆發的,至20世紀30年代達最高峰,共波及亞洲、歐洲、美洲和非洲的60多個國家,死亡達千萬人以上。此次流行傳播速度之快、波及地區之廣,遠遠超過前兩次大流行。這次流行的特點是疫區多分布在沿海城市及其附近人口稠密的居民區,家棲及半家棲動物中也有猛烈流行。其另一個特點是控制流行比前兩次迅速、徹底,原因是當時已發現了鼠疫的病原體——鼠疫桿菌(耶爾森菌),初步弄清了鼠疫的傳染源和傳播途徑,並加強了國際檢疫措施,使人類與鼠疫的斗爭進入了科學階段。(原載《傳染病信息》1998年第11卷第3期)
鼠疫是由鼠疫桿菌引起的經鼠類及旱獺等其他野生嚙齒動物傳播的一種烈性傳染病,病死率高。
鼠類感染了鼠疫桿菌後,病原菌通過蚤類侵入人體,亦有少數是通過直接接觸病人的分泌物(如唾液等)或病獸的皮、血、肉經皮膚或粘膜等處而感染。
鼠疫的潛伏期很短,一般為3~5天,有的不到1天就發病。臨床上主要有腺型、肺型、敗血型及輕型等類型。除輕型及咽喉部帶菌者外,各型初期的全身中毒症狀大致相似:即起病急驟,以畏寒或寒顫、發熱開始,體溫迅速上升至39~40℃,頭痛及四肢劇痛,有時有惡心、嘔吐,且有煩燥不安、意識模糊、病情驚惶、言語不清、走路不穩、顏面及眼結膜充血,如酒醉狀。此時病人極度衰竭,脈搏與呼吸加快,心律不齊,血壓下降,呈虛脫狀態。肝、脾腫大,腋下、腹股溝或頸部淋巴結腫大。皮膚、粘膜先有瘀斑,繼而發展成大片出血,且有鼻衄、嘔吐、黑大便與血尿等。
鼠疫雖嚴重威脅人類健康及生命,但是可以防治的。首先要嚴格控制傳染源,洪水退到哪裡,環境治理和消毒、滅鼠、滅蚤工作就做到哪裡,特別是鼠畜排泄物及死鼠要及時作無害化處理;其次要早期發現病人或疑似病人,並作為「緊急疫情」上報,同時做好病人的隔離、疫區的消毒;此外,對與鼠類有接觸的高危人群,有條件者應進行鼠疫菌苗注射,以提高人群的免疫力。
鼠疫的治療主要是注射慶大黴素或鏈黴素(若同時口服磺胺咪啶或磺胺二甲基咪啶療效更佳),亦可用涼血、解毒、瀉熱為主這中醫中葯治療。
鼠疫
鼠疫是由鼠疫桿菌所致的烈性傳染病,病死率30%~100%,《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列為甲類傳染病。歷史上記載過三次鼠疫的世界性大流行,第一次發生在公元6世紀,幾乎遍及全世界。第二次發生於14世紀,當時稱為「黑死病」,波及整個歐洲、亞洲和非洲北部。第三次發生於1894年,於1900年流傳到32個國家。自1940年後,較小范圍的流行仍在世界上不斷發生。
臨床表現
臨床以腺鼠疫最多見,肺鼠疫病死率最高,其他還有敗血症型、皮膚型、腸炎型、眼型等。
①潛伏期:腺鼠疫1~12天,一般3~4天。肺鼠疫和敗血型鼠疫數小時~3天。
②全身中毒症狀:各型早期的全身中毒症狀大致相似,有急起的高熱、衰竭、出血傾向、意識模糊、頭痛及四肢劇痛、局部淋巴結腫大等。
治療
①一般治療與護理:患者絕對卧床休息,急性期給予高熱望量高維生素流質,補液,保護心肺功能。
②抗菌治療:鏈黴素可治療各型鼠疫,療效快,不易復發,使用時應同磺胺、四環素等聯合使用,以防產生耐葯。成人每日2~4g,每4~6小時肌注1次,對危重病例應加大劑量。療程10~15日,或痰檢連續6次陰性後停止。慶大黴素,據報道療效優於鏈黴素和氯黴素。腺鼠疫用慶大黴素每日16~32萬u,分2~4次肌注,或混入5%葡萄糖液500ml內分次靜脈滴注。四環素,在開始48小時內用大劑量(4~6g/日),嚴重病例在頭1~2日必須靜脈滴注,如病人情況允許可輔以口服,2~4g/日。退熱後減量繼續使用,療程7~10日。磺胺葯,可用於嚴重病例時與鏈黴素,慶大黴素、四環素等聯合用葯。
③局部治療:淋巴結腫可用5%一10%魚石脂酒精或0.1%雷佛奴爾外敷,周圍注射鏈黴菌0.5~1.0g,已軟化不能吸收時可切開排膿。眼鼠疫可用金黴素、四環素眼葯水滴眼,每次3~5滴,然後用生理鹽水沖洗。
防疫措施
①鼠疫是甲類傳染病,疫情發生後,應以最快通訊方式向衛生主管部門和衛生防疫站報告疫情。
②劃定疫區范圍,嚴密封鎖疫區。
③隔離治療病人:病人入、出院都應進行衛生處理,更衣、滅蚤,用1%來蘇或0.1%升汞水擦澡。肺鼠疫單獨隔離,疑似病例與確診病例分別隔離。隔離期限:腺跟疫患者症狀消失後一個月,分泌物細菌學檢查3次(每次間隔3天),陰性時解除隔離。肺鼠疫及敗血型叛疫患者臨床症狀消失,痰菌檢查6次(每次間隔3天)陰性。
④徹底消毒、滅蚤、滅鼠,對病家應實行從外到里的雨淋樣噴霧消毒,連續2次,每次噴霧後關閉一晝夜,死者屍體應消毒並立即火化或深埋。病人用具或排泄物隨時消毒。
⑤實行鼠疫活菌苗的應急接種。

黑死病
京報稱北京高校發現鼠疫純系誤傳 http://www.sina.com.cn 2000年06月16日15:39 中新社
中新社北京六月十五日電:北京市衛生防疫站人士稱,近日有關北京高校發現「鼠疫」病例的說法純系誤傳,在北京某大學發病的病人系感染鼠傳播疾病--流行性出血熱,而非鼠疫。
此間《中國青年報》今天對此作了報道。據衛生防疫站人士介紹,流行性出血熱是國家二類傳染病,是一種由鼠類帶毒傳播,以發熱、出血、腎臟損害為基本特徵的急性病毒性傳染病,也叫作腎綜合征出血熱。雖然同是傳染病,但流行性出血熱與鼠疫不同。鼠疫是以鼠疫桿菌引起的烈性傳染病,它是由跳蚤為媒介,將細菌從野生鼠類身上傳染給人,再通過感染者的呼吸飛沫傳染他人。
據介紹,由於中國對鼠疫等烈性傳染病嚴格控制,多年來國內已經極少出現這種病例,在北京就更不可能出現。而流行性出血熱是一種在全國許多地方都有出現的傳染病,近年來,在北京呈高度散發狀,沒有形成流行。去年的感染率不超過十萬分之零點五。
防疫站官員說,這兩年北京的流行性出血熱雖然發病率並不高於以往,但有一種讓人感覺多發的表象。究其原因,首先是因為這一兩年北京老城區有許多地方拆遷,而拆遷後一些地方不能及時建設,致使廢墟里鼠害滋生;再就是外來人口聚集地的環境衛生差,老鼠也很多;還有就是流動人口帶來的病毒。
防疫站官員表示,發生了流行性出血熱也不必驚慌。這種病的傳染途徑很清楚,不會通過蚊蠅傳染,一旦發病,只要及時確診、對症治療,療效

閱讀全文

與義大利老鼠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英國吸金專業怎麼樣 瀏覽:545
廣西天等哪些地方靠近越南 瀏覽:971
印尼發貨到廣州海運費多少錢 瀏覽:535
英國倫敦大學國王學院校風如何 瀏覽:854
印度路虎什麼梗 瀏覽:917
越南語雲南民族大學學費多少 瀏覽:416
越南金和泰國金哪個含金量高 瀏覽:309
比中國早兩小時的國家有哪些 瀏覽:638
英國最大的馬是什麼 瀏覽:425
印度自己簽證多少錢 瀏覽:716
中國的字有哪些 瀏覽:721
坐高鐵去越南怎麼安檢 瀏覽:232
印尼人在中國什麼樣 瀏覽:373
越南芒街主要出產什麼 瀏覽:720
越南買100平米房子多少錢 瀏覽:783
中國疫情提供了哪些經驗 瀏覽:811
義大利發錢慢怎麼辦 瀏覽:537
印尼明天過什麼節日 瀏覽:888
伊朗首席核科學家什麼地位 瀏覽:566
香港是中國哪個省的 瀏覽: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