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伊朗資訊 > 核燃料棒對伊朗有什麼好處

核燃料棒對伊朗有什麼好處

發布時間:2022-10-01 12:19:15

❶ 核燃料的相關信息

伊外長要求修改核燃料交換方案
2010年2月5日,伊朗外交部長馬努切赫爾·穆塔基說,伊朗想修改國際原子能機構提出的核燃料交換方案,他對最終達成協議表示樂觀。穆塔基當天接受德國《南德意志報》采訪時作出上述表態。報紙定於6日刊登出這篇采訪文章。
2009年10月,國際原子能機構提議,伊朗把國內大部分低濃度濃縮鈾一次性運往俄羅斯提純,然後再由法國把它們加工成伊朗研究用核反應堆所需的核燃料棒。「我們認為,這一過程將讓我們進入一種新的信任氛圍中,」穆塔基說,「我們已經由我們的總統、以最高級別表明我們同意,那是重要的一點。」他同時警告,伊朗不會接受國際原子能機構提議的時間表。按德新社的說法,國際原子能機構方案中,伊朗運出濃縮鈾後,等待多達1年時間才能收到核燃料。穆塔基說,外交氛圍已改善,表明能達成一項最終協議。「最重要的一點是存在核燃料交換的政治意願……雙方採取舉措建立信任很重要,我們已感覺到那正在發生。」
2011日本核燃料泄漏
2011年3月13日,發生在日本本州東海岸附近海域的里氏9.0級地震,震中位於北緯38.1度,東經142.6度,震源深度約20公里。日本氣象廳隨即發布了海嘯警報,稱地震將引發約6米高海嘯。日本時事社援引東京電力公司的消息說,日本福島縣第一核電站1號機組15時6分爆炸後釋放大量核輻射造成重大二次災害。日本當局建議核電站附近居民應迅速撤離,不要在撤離過程中吃喝任何東西,盡量不要讓皮膚暴露在外。到安全場地後要更換衣物。應該擴大疏散區域,如不能馬上疏散,應提醒居民關閉門窗,關閉空調。
2011年3月15日,日本福島1號核電站面臨的緊急情況迅速走向惡化:先是2號反應堆外殼在爆炸中受損,造成含有放射物的冷卻水不斷流出。緊接著,一直平靜的4號反應堆起火,大量放射性物質泄漏。日本首相菅直人當即發布命令,要求距核電站30公里內居民呆在家中避險。
有消息稱,日本搶險隊員已經從福島1號核電站2號反應堆所在機房撤走,這表明反應堆厚厚的鋼結構外殼可能因15日清晨的爆炸而「破損嚴重」,甚至到了「無法控制」狀態。日本政府發布警告說,福島1號核電站可能正在泄漏出更多放射性物質,對民眾健康構成了嚴重威脅。
日本政府發言人表示,雖然福島核電站4號反應堆內沒有正在使用的核燃料,但卻存放著大量使用過的燃料棒,因此,救援人員正在全力滅火,防止這些同樣需要降溫的「核廢料」繼續發生嚴重泄漏事故。上述最新進展表示,福島1號核電站的局勢可能急轉直下,變得無法收拾。
一旦救援人員不能很快返回福島核電站繼續為這四個反應堆「退燒」,堆內核燃料將因溫度過高而發生「完全融毀現象」。那樣的話,像熔岩一樣滾燙的核燃料會突破反應堆15厘米厚的燃料艙鋼結構保護體束縛,給日本和周邊國家帶來無法彌補的核災難。
此前,因閥門故障,日本救援人員一度無法打開2號反應堆排氣口,結果造成堆內壓力極高,同時也造成用來冷卻反應堆的海水根本無法注入其中。這意味著日本用來冷卻反應堆的最後辦法失靈,以致大量核燃料暴露在空氣中達數小時之久,發生核泄漏可能性極大。
雖然救援人員最終修復了減壓閥,但仍無法讓海水完全漫過發熱的燃料棒,其結果就是2號反應堆內溫度繼續升高,直到其中發生了猛烈地爆炸。日本政府和福島核電站仍然堅持表示,當地不會發生類似前蘇聯切爾諾貝利核電站那樣嚴重的泄露事故。
日本只能繼續向四個反應堆內注水降溫,同時不斷排出帶有放射性污染物的蒸汽,並希望當地始終保持西風,不要刮東風和南風,否則日本首都東京和朝鮮半島都將遭受污染。與此同時,就是等著反應堆自然降溫至安全狀態,然後徹底將這個核電站封存廢棄。在日本核電站周圍檢測到的放射性物質包括碘131和銫137。其中,碘131一旦被人體吸入,可能會引發甲狀腺疾病。日本政府已計劃向核電站附近居民發放防止碘131輻射的葯物碘片。有關資料顯示,銫137則會造成人體造血系統和神經系統損傷。
1986年4月26日當地時間1點24分,前蘇聯的烏克蘭共和國切爾諾貝利(Чорнобиль,Chernobyl)核能發電廠(原本以列寧的名字來命名)4號反應堆發生嚴重泄漏及爆炸事故,大約有1650平方千米的土地被輻射。後續的爆炸引發了大火並散發出大量高輻射物質到大氣層中,涵蓋了大面積區域。這次災難所釋放出的輻射線劑量是廣島原子彈的400倍以上。事故導致30人當場死亡,上萬人由於放射性物質的長期影響而致命或患的重病,至今仍有被放射影響而導致畸形胎兒的出生。
這是一起嚴重的核事故。外泄的輻射塵隨著大氣飄散到前蘇聯的西部地區、東歐地區、北歐的斯堪地那維亞半島。烏克蘭、白俄羅斯、俄羅斯受污最為嚴重,由於風向的關系,據估計約有60%的放射性物質落在白俄羅斯的土地。但根據2006年的TORCH(The Other Report On Chernobyl)報告指出,半數的輻射塵都落在上述的三個前蘇聯國家以外。此事故引起大眾對於前蘇聯的核電廠安全性的關注,事故也間接導致了蘇聯的瓦解。蘇聯瓦解後獨立的國家包括俄羅斯、白俄羅斯及烏克蘭等每年仍然在事故的善後以及居民的健康保健方面投入經費與人力。因事故而直接或間接死亡的人數難以估計,且事故後的長期影響到目前為止仍是個未知數。
2005年一份國際原子能機構的報告認為直到當時有56人喪生,47名核電站工人及9名兒童患上甲狀腺癌,並估計大約4000人最終將會因這次意外所帶來的疾病而死亡。
對於國際原子能機構的結論,卻有著大相徑庭的調查結果。在結論和觀點相反的調查中,以環境保護組織綠色和平組織的結果最令人震驚。該組織於2006年4月18日發表報告稱,切爾諾貝利核事故導致27萬人患癌,因此而死亡的人數達9.3萬。
與此同時,英國兩名研究人員的一項研究表明,切爾諾貝利核事故的長期影響可能導致另外6.6萬人死於癌症。也就是說,除了國際原子能機構承認的死亡數外,還有6.6萬人死於輻射所致的癌症,僅這個數字就是國際原子能機構所承認的死亡數的15倍還多。
切爾諾貝利核電站(北緯51度23分14秒 東經30度6分41秒)位於烏克蘭的普里皮亞季(Припъять,Pripyat),切爾諾貝利市西北11英里(18千米),離烏克蘭與白俄羅斯邊界10英里(16千米),及烏克蘭首都基輔(Киев,Kiev)以北70英里(110千米)。其名字「切爾諾貝利」(Chernobyl)意為「切爾諾伯格(Chernobog,斯拉夫神話中代表黑暗,死亡,疾病的黑之神)的居所」。
核電站由四個反應堆組成,每個能產生1千兆瓦特的電能(3200兆瓦特的熱功率),核事故發生時四個反應堆共提供了烏克蘭10%的電力。廠房的工程始於20世紀70年代,1號反應堆於1977年啟用,接著2號(1978年)、3號(1981年)、4號(1983年)亦相繼啟用。還有兩個反應堆(5號及6號,每個能產生10億瓦特)在事故時仍在建造中。廠房的四個反應堆都屬於同一類型,稱為RBMK-1000。

❷ 據說朝鮮向伊朗提供核技術

不好說。也有可能是俄羅斯。無人機事件不久之後,就有核燃料棒了。很耐人尋味!可能存在著交換

❸ 伊朗到底硬在哪裡為何會成為美國最難啃的骨頭

在世界經濟不斷發展的同時,和平的年代已經到來,但是在一些國家當中還存在著一些戰爭。例如美國和伊朗,這兩個國家已經明裡暗裡鬥了很長時間。就在前幾日,美國還對伊朗的軍隊重要人物進行了襲擊。美國的實力,我們不用再提了,大家都知道,那麼伊朗的實力究竟是怎麼樣呢?伊朗為什麼會成為大家口中美國最難啃的骨頭?

第一個原因是伊朗的地勢復雜。眾所周知,伊朗的山很多,是一個名副其實的高原國家。這些山脈形成了自然的保護牆,所以攻打伊朗是有一定難度的,想要發起進攻,對美軍來說是一件體力活。山脈包圍城市形成了自然屏障,所以就地勢來說,伊朗是屬於易防難攻的國家。

希望無論出於什麼原因,都要停止制裁和侵略的步伐。這個世界只有在和平的條件下才會發展的越來越好,我們的國家努力的維護世界和平。希望其他國家能夠珍惜現在的和平社會,不要挑起戰爭,一旦挑起戰爭,受苦的還是百姓!

❹ 為什麼世界上很多國家都具有核設施,卻不允許伊朗朝鮮他們擁有呢

伊朗朝鮮沒有加入或者已經退出《不擴散核武器條約》以及《全面禁止核試驗條約》 ,不接受國際原子能機構和巴黎統籌委員會及「倫敦核供應俱樂部」等重要國際核管理組織對其核利用的監控。美國及歐洲能西方國家認為伊朗朝鮮核設施不是為了和平利用核能,只為了發展核武

1967年8月24日美國與蘇聯聯名向聯合國裁軍委員會提出了《不擴散核武器條約》 Treaty on the Non-Proliferation of Nuclear Weapons -- NPT)的聯合草案。只承認美、俄、法、英、中5國為核國家。以後擁有核武器一律視為非法。1968年1月7日由英國、美國、蘇聯等59個國家分別在倫敦、華盛頓和莫斯科締結簽署約。《不擴散核武器條約》共有11條規定,主要內容是:有核國家不得向任何無核國家直接或間接轉讓核武器或核爆炸裝置,不幫助無核國家製造核武器;無核國保證不研製、不接受和不謀求獲取核武器;停止核軍備競賽,推動核裁軍;把和平核設施置於國際原子能機構的國際保障之下,並在和平使用核能方面提供技術合作。 該條約1970年3月正式生效。截至2003年1月,條約締約國共有186個。

《全面禁止核試驗條約》(Comprehensive Nuclear-Test-Ban Treaty,CNTBT)是一項由全面禁止核試驗條約組織(Comprehensive Nuclear-Test-Ban Treaty Organization,CNTBTO)領導的、旨在促進全面防止核武器擴散與促進核裁軍進程,從而增進國際和平與安全的條約。
宗旨和目標是:全面禁止核武器試驗爆炸及其他任何核爆炸,有效促進全面防止核武器擴散及核裁軍進程,從而增進國際和平與安全。
根據《全面禁止核試驗條約》規定,《全面禁止核試驗條約》在其所列的44個有核能力國家全部交存批准書後第180天起生效。44國是美、俄、英、法、中五個核國家及印度、巴基斯坦、以色列等「核門檻」國家和其他有核能力的國家。

巴基斯坦1972年進行了首次核試驗,98年5月進行2組裂變核裝置試驗,98年爆炸5枚核彈;印度1974年首次核試驗,98年5月小型化純裂變鈈彈5次核試驗成功。當時聯合國已經制裁了他們,後取消,兩國最終成為事實上的核國家,被迫被國際承認。

以色列是世界上一般認為擁有核武的國家,但是沒有公開承認和否認。

與以色列合作開發核武的南非在進行了一次核試爆後放棄核武。

日本的核技術在世界前列,他的工業能力和核燃料存量有潛力在5年內裝備出實戰用的核彈。

❺ 伊朗為什麼不能擁有核武器,核能源

伊朗為啥就不能擁有核武器?

在伊朗首都德黑蘭北區,緊靠ALBORZ山脈的山丘地帶,巨大的懸鈴木遮掩著數十座精緻的小別墅。與吵鬧、臟亂的市區相比,此地空氣清新,靜謐,是為德黑蘭的高尚住宅區。 雲集於此的商賈巨富們早已習慣了令他們憤恨不已的現象:管理這個國家的宗教領袖和毛拉們漸次搬到了他們的隔壁,而且看樣子會一直待下去。

前最高領袖霍梅尼是最早搬進來的人之一。他曾住在離涅瓦蘭宮(NIAVARAN)僅幾百米遠的宅子里。隨後,這個伊斯蘭共和國的眾多高官們也相繼湧入。如今,哈梅內伊的繼承人們也住在這兒,四周公園眾多,警衛森嚴,就像一副盾牌,將他們與外界的現實和壓力一概擋在門外。

此地的居住結構反映了伊朗的權力架構。隨著行李搬運車的來來往往,伊朗政權構成的變化和權力的此消彼長便一覽無余。譬如,伊朗前總統哈塔米去年八月離職,最近就把家從靠近薩達巴德宮(SADABAD)的地方搬到了更靠南的地區。對這位失敗的改革者來說,搬家意味著另一種形式的「下台」。然後,新上台的總統、苦孩子出身的內賈德便搬進來了。

內賈德上台後,對內,依靠嚴厲治理腐敗和節約行政開支兩道「交叉火力」,鞏固自己的政治基礎;對外,則首先用類似「將以色列從地球上抹去」的狠話給全世界一個下馬威,然後開啟由國際原子能機構貼的核封條,與美歐幾個大國針尖對麥芒,腰桿挺得極硬。「我們當然有發展核武器的權利。」內賈德代表的伊朗強硬派說。

如果作一下換位思考,伊朗的確有權擁有核武器。不錯,它是《不擴散核武器條約》簽字國,根據該條約,它只有權利進行旨在和平目的的鈾濃縮活動。但是全世界國家是不分大小、一律平等的,憑什麼你美國、以色列可以有核武器,可以用它威懾控制別人,同時又以一紙條約禁止別人擁有核武器?憑什麼你美國人可以在中東核問題上採取雙重標准?

事實上,盡管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一再聲明「無意擁有核武器」,但這個雄心勃勃的伊斯蘭共和國打心眼裡是想要原子彈的。一旦擁有核武器,就將有助於它實現地區霸權,並打破中東現有的地緣戰略和政治格局。 強權之路 不管美國人願不願承認,如今的伊朗早已不是所謂的「失敗國家」。實際上,這個什葉派穆斯林治下的神權國家正在地區霸權之路上春風得意,步子走的很不錯。這還不算它擁有和發展核武器的能力。

首先,伊朗是伊拉克戰爭中的真正贏家。伊朗人喜歡抱怨以色列的核威脅,但他們在中東地位的強大程度事實上已經超過了世界其他國家的預想。它最近在周邊的阿拉伯鄰居中贏得了相當大的影響力。甚至在英國人控制下的伊拉克南部,德黑蘭的代理人也已經控制了警察部門和當地政府機構。

阿赫邁迪-內賈德先與敘利亞簽了雙邊防務協議,然後在大馬士革相繼會見了黎巴嫩真主黨、哈馬斯和伊斯蘭聖戰者組織的頭頭腦腦。通過它支持和資助的黎巴嫩真主黨,伊朗將其影響力擴展到了地中海沿岸。真主黨在黎巴嫩議會擁有多席,直接影響著黎國政局。

最近,哈馬斯在巴選舉中的勝利也讓伊朗和內賈德嘗到了多年投資的甜頭。早在1990年12月,哈馬斯數名高官訪問德黑蘭後,這個由亞辛創立的抵抗組織突然開始收取異常慷慨的經濟資助。盡管德黑蘭每年為此花費數百萬美元,但它卻在與以色列一牆之隔的地方,擁有了一個牢靠的盟友。 擁有核武器將在實際意義上保證德黑蘭的地區霸權。事實上,它已經在納坦茲(NATANZ)、伊斯法罕(ISFAHAN)和其他地方的核設施中建造了必需的部件。而且,伊朗統治者們心裡也很清楚,國際社會將對此毫無辦法。西方人不得不承認,伊朗人甚至比朝鮮人更善於玩自己的游戲。他們今天揭去國際原子能機構蓋的封條,明天就可以玩一個調和游戲。伊朗人會說,好吧,你美國和西方不跟我談,我可以跟提出「在俄羅斯進行核濃縮」建議的俄羅斯人談。「為什麼不呢?我們又不會有什麼損失。」 還有沒有選擇?

與此同時,西方正在重新考慮它的選擇。軍事打擊聽起來怪嚇人的,但就目前來說並沒有太大的可能性。實際上,英國外交大臣傑克·斯特勞(JACK STRAW)也不止一次地說,類似對伊朗核設施的軍事打擊是「難以想像」的。 目前只有聯合國安理會可以對其進行經濟制裁,但很可能會被咱們中國否決,因為中伊未來的一攬子能源合作高達1000億美元。 現在,西方的專家甚至不能確信伊朗能在核武器之路上走多遠。國際原子能機構掌門人巴拉迪博士不情願地承認,他自己對伊朗人的核武器努力也是一籌莫展。

「我們不是上帝,畢竟人心隔肚皮啊。」 如今,所謂的歐洲三國(英國、法國和德國)已經輸掉了第一輪,伊朗重新啟動了核濃縮計劃,於是它們便夥同美國人試圖將這一爭端由原子能機構移至聯合國安理會框架內解決。但是,又能怎麼樣呢? 伊朗人已經清楚地表明了他們要做什麼,怎麼做。不但要將鈾濃縮到「工業等級」,還要驅逐在伊朗的國際原子能機構核查者。

現在看來,要外交解決這一沖突,最好的機會或許出現在俄羅斯的提議中。根據該提議,俄羅斯將向伊朗未來的核電站提供核燃料,並負責回收廢棄的燃料棒。而伊朗政府作為回報,會放棄它的核濃縮計劃。 上周,伊朗的首席核問題談判代表訪問了莫斯科,據說,其對俄羅斯這一提議的態度已經比伊朗政府之前的態度「通情達理」多了。同時,我們中國也對這一建議表示歡迎,德國外長根舍也認為這一方案「有道理」、「很現實」。 BUSH和BUSHEHR 美國人的心態充滿矛盾。他們也希望有個折中的解決方案,但卻對特工出身的普京總統充滿警覺。

事實上,小布希早就指摘過普京,說他跟伊朗領導人「穿一條褲子」。比如,正在建設的、波斯灣附近的布施赫(BUSHEHR)核反應堆就出現了俄羅斯專家、工人的影子。俄羅斯人還幫助德黑蘭發展現代空防系統,援助它的導彈研發工作,並將之布防在伊朗所有的核設施周圍。 現在,俄羅斯反而對調停人的角色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在俄烏天然氣之爭讓俄羅斯形象大跌之後,它正試圖藉助伊朗核危機來與美國和西方重新搞好關系。 但是,普京在「BUSH和BUSHEHR」之間左右為難。一邊是輕易惹不得的西方反伊聯合陣線,一邊是俄羅斯在伊朗的經濟和地緣戰略利益。

很顯然,伊朗在普京的地緣政治版圖中至關重要。而且,隨著莫斯科與德黑蘭在石油、天然氣和軍火貿易等方面的經濟聯系愈發緊密之時,兩國的褲子會「越穿越多」。據預計,未來俄伊的雙邊貿易額將會上升到200億美元。 不管怎麼說,這場危機的到來,還是為克里姆林宮預留了一個相對舒服的角色。一方面,西方需要俄羅斯幫忙解決這一問題;另一方面,危機的持續發展勢將動盪全球市場,並引發油價上漲,而俄羅斯作為世界第二大原油出口國,從中撈的好處可想而知。

如今,內賈德在對以色列和美國多次口無遮攔地「狂批痛罵」之後,似乎想喘口氣了。最近,伊朗原本計劃舉辦的一場關於「種族滅絕大屠殺」是否真的存在的國際研討會,也暫時擱置一邊。 內賈德在德黑蘭北區的別墅住的很舒服,但這位被西方譏為「暴發戶」的新總統卻跟他周圍傾向西方的商賈巨富們沒多少共同語言。「我們這是怎麼啦?」一個富有的地毯商的妻子說,「世上沒有人再同情伊朗了。一些人嘲笑我們,而另一些人則害怕的要命。」 但是,內賈德與住在該區的特權階層居民們——包括IT經理人、醫生、畫廊業主、國有企業的高級經理人等等——有一點卻是相同的,他們堅持認為,和平利用核能是他們的國家權利。事實上,內賈德的許多新鄰居都把伊朗擁有核武器視作理所當然。他們會說,「我們當然有權擁有核武器。我們的三個鄰居都有核武器,我們為什麼不能有?」 或許在不久的將來,西方諸國將不得不眼看著伊朗爆出自己的蘑菇雲,就像他們無奈地縱容以色列一樣。

❻ 核燃料棒反應堆是做什麼用的

核反應堆是核電站的心臟,說白了就是一鍋爐,核燃料棒就相當於煤塊,或者燃油。

❼ 伊朗核問題

伊朗為啥就不能擁有核武器?

在伊朗首都德黑蘭北區,緊靠ALBORZ山脈的山丘地帶,巨大的懸鈴木遮掩著數十座精緻的小別墅。與吵鬧、臟亂的市區相比,此地空氣清新,靜謐,是為德黑蘭的高尚住宅區。 雲集於此的商賈巨富們早已習慣了令他們憤恨不已的現象:管理這個國家的宗教領袖和毛拉們漸次搬到了他們的隔壁,而且看樣子會一直待下去。

前最高領袖霍梅尼是最早搬進來的人之一。他曾住在離涅瓦蘭宮(NIAVARAN)僅幾百米遠的宅子里。隨後,這個伊斯蘭共和國的眾多高官們也相繼湧入。如今,哈梅內伊的繼承人們也住在這兒,四周公園眾多,警衛森嚴,就像一副盾牌,將他們與外界的現實和壓力一概擋在門外。

此地的居住結構反映了伊朗的權力架構。隨著行李搬運車的來來往往,伊朗政權構成的變化和權力的此消彼長便一覽無余。譬如,伊朗前總統哈塔米去年八月離職,最近就把家從靠近薩達巴德宮(SADABAD)的地方搬到了更靠南的地區。對這位失敗的改革者來說,搬家意味著另一種形式的「下台」。然後,新上台的總統、苦孩子出身的內賈德便搬進來了。

內賈德上台後,對內,依靠嚴厲治理腐敗和節約行政開支兩道「交叉火力」,鞏固自己的政治基礎;對外,則首先用類似「將以色列從地球上抹去」的狠話給全世界一個下馬威,然後開啟由國際原子能機構貼的核封條,與美歐幾個大國針尖對麥芒,腰桿挺得極硬。「我們當然有發展核武器的權利。」內賈德代表的伊朗強硬派說。

如果作一下換位思考,伊朗的確有權擁有核武器。不錯,它是《不擴散核武器條約》簽字國,根據該條約,它只有權利進行旨在和平目的的鈾濃縮活動。但是全世界國家是不分大小、一律平等的,憑什麼你美國、以色列可以有核武器,可以用它威懾控制別人,同時又以一紙條約禁止別人擁有核武器?憑什麼你美國人可以在中東核問題上採取雙重標准?

事實上,盡管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一再聲明「無意擁有核武器」,但這個雄心勃勃的伊斯蘭共和國打心眼裡是想要原子彈的。一旦擁有核武器,就將有助於它實現地區霸權,並打破中東現有的地緣戰略和政治格局。 強權之路 不管美國人願不願承認,如今的伊朗早已不是所謂的「失敗國家」。實際上,這個什葉派穆斯林治下的神權國家正在地區霸權之路上春風得意,步子走的很不錯。這還不算它擁有和發展核武器的能力。

首先,伊朗是伊拉克戰爭中的真正贏家。伊朗人喜歡抱怨以色列的核威脅,但他們在中東地位的強大程度事實上已經超過了世界其他國家的預想。它最近在周邊的阿拉伯鄰居中贏得了相當大的影響力。甚至在英國人控制下的伊拉克南部,德黑蘭的代理人也已經控制了警察部門和當地政府機構。

阿赫邁迪-內賈德先與敘利亞簽了雙邊防務協議,然後在大馬士革相繼會見了黎巴嫩真主黨、哈馬斯和伊斯蘭聖戰者組織的頭頭腦腦。通過它支持和資助的黎巴嫩真主黨,伊朗將其影響力擴展到了地中海沿岸。真主黨在黎巴嫩議會擁有多席,直接影響著黎國政局。

最近,哈馬斯在巴選舉中的勝利也讓伊朗和內賈德嘗到了多年投資的甜頭。早在1990年12月,哈馬斯數名高官訪問德黑蘭後,這個由亞辛創立的抵抗組織突然開始收取異常慷慨的經濟資助。盡管德黑蘭每年為此花費數百萬美元,但它卻在與以色列一牆之隔的地方,擁有了一個牢靠的盟友。 擁有核武器將在實際意義上保證德黑蘭的地區霸權。事實上,它已經在納坦茲(NATANZ)、伊斯法罕(ISFAHAN)和其他地方的核設施中建造了必需的部件。而且,伊朗統治者們心裡也很清楚,國際社會將對此毫無辦法。西方人不得不承認,伊朗人甚至比朝鮮人更善於玩自己的游戲。他們今天揭去國際原子能機構蓋的封條,明天就可以玩一個調和游戲。伊朗人會說,好吧,你美國和西方不跟我談,我可以跟提出「在俄羅斯進行核濃縮」建議的俄羅斯人談。「為什麼不呢?我們又不會有什麼損失。」 還有沒有選擇?

與此同時,西方正在重新考慮它的選擇。軍事打擊聽起來怪嚇人的,但就目前來說並沒有太大的可能性。實際上,英國外交大臣傑克·斯特勞(JACK STRAW)也不止一次地說,類似對伊朗核設施的軍事打擊是「難以想像」的。 目前只有聯合國安理會可以對其進行經濟制裁,但很可能會被咱們中國否決,因為中伊未來的一攬子能源合作高達1000億美元。 現在,西方的專家甚至不能確信伊朗能在核武器之路上走多遠。國際原子能機構掌門人巴拉迪博士不情願地承認,他自己對伊朗人的核武器努力也是一籌莫展。

「我們不是上帝,畢竟人心隔肚皮啊。」 如今,所謂的歐洲三國(英國、法國和德國)已經輸掉了第一輪,伊朗重新啟動了核濃縮計劃,於是它們便夥同美國人試圖將這一爭端由原子能機構移至聯合國安理會框架內解決。但是,又能怎麼樣呢? 伊朗人已經清楚地表明了他們要做什麼,怎麼做。不但要將鈾濃縮到「工業等級」,還要驅逐在伊朗的國際原子能機構核查者。

現在看來,要外交解決這一沖突,最好的機會或許出現在俄羅斯的提議中。根據該提議,俄羅斯將向伊朗未來的核電站提供核燃料,並負責回收廢棄的燃料棒。而伊朗政府作為回報,會放棄它的核濃縮計劃。 上周,伊朗的首席核問題談判代表訪問了莫斯科,據說,其對俄羅斯這一提議的態度已經比伊朗政府之前的態度「通情達理」多了。同時,我們中國也對這一建議表示歡迎,德國外長根舍也認為這一方案「有道理」、「很現實」。 BUSH和BUSHEHR 美國人的心態充滿矛盾。他們也希望有個折中的解決方案,但卻對特工出身的普京總統充滿警覺。

事實上,小布希早就指摘過普京,說他跟伊朗領導人「穿一條褲子」。比如,正在建設的、波斯灣附近的布施赫(BUSHEHR)核反應堆就出現了俄羅斯專家、工人的影子。俄羅斯人還幫助德黑蘭發展現代空防系統,援助它的導彈研發工作,並將之布防在伊朗所有的核設施周圍。 現在,俄羅斯反而對調停人的角色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在俄烏天然氣之爭讓俄羅斯形象大跌之後,它正試圖藉助伊朗核危機來與美國和西方重新搞好關系。 但是,普京在「BUSH和BUSHEHR」之間左右為難。一邊是輕易惹不得的西方反伊聯合陣線,一邊是俄羅斯在伊朗的經濟和地緣戰略利益。

很顯然,伊朗在普京的地緣政治版圖中至關重要。而且,隨著莫斯科與德黑蘭在石油、天然氣和軍火貿易等方面的經濟聯系愈發緊密之時,兩國的褲子會「越穿越多」。據預計,未來俄伊的雙邊貿易額將會上升到200億美元。 不管怎麼說,這場危機的到來,還是為克里姆林宮預留了一個相對舒服的角色。一方面,西方需要俄羅斯幫忙解決這一問題;另一方面,危機的持續發展勢將動盪全球市場,並引發油價上漲,而俄羅斯作為世界第二大原油出口國,從中撈的好處可想而知。

如今,內賈德在對以色列和美國多次口無遮攔地「狂批痛罵」之後,似乎想喘口氣了。最近,伊朗原本計劃舉辦的一場關於「種族滅絕大屠殺」是否真的存在的國際研討會,也暫時擱置一邊。 內賈德在德黑蘭北區的別墅住的很舒服,但這位被西方譏為「暴發戶」的新總統卻跟他周圍傾向西方的商賈巨富們沒多少共同語言。「我們這是怎麼啦?」一個富有的地毯商的妻子說,「世上沒有人再同情伊朗了。一些人嘲笑我們,而另一些人則害怕的要命。」 但是,內賈德與住在該區的特權階層居民們——包括IT經理人、醫生、畫廊業主、國有企業的高級經理人等等——有一點卻是相同的,他們堅持認為,和平利用核能是他們的國家權利。事實上,內賈德的許多新鄰居都把伊朗擁有核武器視作理所當然。他們會說,「我們當然有權擁有核武器。我們的三個鄰居都有核武器,我們為什麼不能有?」 或許在不久的將來,西方諸國將不得不眼看著伊朗爆出自己的蘑菇雲,就像他們無奈地縱容以色列一樣。

伊朗的核計劃開始於20世紀50年代後期,其核技術大部分從與當時關系密切的美國及西方國家引進。1979年伊朗伊斯蘭革命後,其核能項目陷於停滯狀態。90年代初,伊朗開始與俄羅斯商談恢復修建有關核電站問題,並與俄簽署《和平利用核能協議》。
1980年與伊朗斷交的美國對伊俄核合作十分不滿,曾多次指責伊朗以「和平利用核能」為掩護秘密發展核武器,並一直對其採取「遏制」政策。「9·11」事件之後,美國將伊朗視為支持恐怖主義的國家和「邪惡軸心」國家之一。
2003年2月,伊朗宣布發現並提煉出鈾後,其核計劃立即遭到美國的「嚴重質疑」,並引起國際社會的極大關注。同年9月12日,國際原子能機構理事會通過決議,要求伊朗在10月底前公開核計劃,以澄清其全部核活動,盡快簽署《不擴散核武器條約》附加議定書,允許國際原子能機構對其進行更為嚴格的突擊檢查,終止提煉濃縮鈾試驗。
在法德英三國的斡旋下,伊朗於2003年12月18日簽署了《不擴散核武器條約》附加議定書。
為充分利用核能資源,伊朗自20世紀50年代後期開始其核能發展計劃,並先後投入大量資金,建立了一個核電站、6個核研究中心和5個鈾處理設施。
目前,伊朗核計劃已經發展到關鍵階段,即核燃料循環系統建設階段。這個系統建成後,便可為伊朗的核電站和研究機構提供燃料,同時也可以進一步提高濃縮鈾的豐度,使伊朗能夠獲得武器級高濃縮鈾。
有資料表明,伊朗已在其中部發現鈾礦資源,並正在建設基於高速離心機技術的濃縮鈾設施,為建成一個完整的核燃料循環系統做准備;伊朗南部布希爾核電站在俄羅斯的幫助下已經建成;伊朗還在建設重水反應堆,這將使伊朗能夠更有效地從核廢料中獲取金屬鈈。根據美國和西方國家的情報,伊朗目前已經邁進了核門檻,但還未能獲得製造核武器所需的武器級濃縮鈾或鈈。
伊朗前總統哈塔米2003年2月9日發表電視講話時宣布,伊朗已在雅茲德地區發現鈾礦並已成功提煉出鈾,伊朗將開采鈾礦並將建設鈾轉換和鈾濃縮設施,以便建立一個完整的核燃料循環系統。
伊朗方面2003年10月透露,德黑蘭核研究中心曾進行鈈回收試驗。國際原子能機構估計伊朗已經分離出100克的鈈。

2004年9月21日,伊朗副總統兼原子能組織主席拉扎·阿加扎德說,伊朗已開始將37噸「鈾黃餅」(即鈾礦料)的一部分用於鈾轉化試驗。
今年1月1日,伊朗宣布已經開發出用「混合澄分」法從鈾礦石中提取鈾濃縮所需要的「鈾黃餅」的技術。該技術使伊朗朝自主建設核燃料循環系統邁進了一步。
鈾濃縮是生產核燃料的關鍵環節。伊朗2003年10月中止了鈾濃縮活動,2004年11月中止了與鈾濃縮有關的一切外圍活動。但2005年8月,伊朗又重新啟動作為鈾濃縮准備階段的鈾轉化活動。

「報告」與「提交」

決議在措辭上,採用「報告」安理會,沒有採用「提交」安理會。這兩個詞性質迥異。

外交人士認為,「報告」安理會這一措辭是「軟的一手」,僅說明伊朗核問題升級邁出了半步,顯然留有迴旋餘地,旨在對伊朗保持壓力,底牌仍然是在國際原子能機構框架內解決。若是「提交」安理會討論,則表明伊朗核問題完全升級。

但伊朗此前多次表示,把伊朗核問題向安理會「報告」和把該問題「提交」到安理會,並沒有什麼區別。

安理會介入

與IAEA理事會會議通過的前9個相關決議相比,這個決議首次讓安理會牽涉進來。這表明,在努力尋求外交手段解決伊朗核問題的同時,開始出現了「硬的一手」:安理會有可能介入。

美國駐IAEA大使舒爾特威脅說,伊朗正面臨一個重大抉擇:是合作還是對抗。

伊朗走到了一個「十字路口」,面臨繼續堅持現有立場還是進行妥協的兩難抉擇。伊朗在未來一個月的行動,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圍繞伊朗核問題的外交走向。

3月的關口

IAEA理事會將於3月初再次舉行會議,聽取總幹事巴拉迪關於伊朗核問題及其有關決議的實施情況的報告,以決定下一步行動。因此,從現在到3月初的外交斡旋,將是伊朗核問題妥善解決的一個機遇期,同時也是一個關口。

會議決議要求伊朗停止恢復包括研發在內的與鈾濃縮有關的活動,並與IAEA充分合作。換言之,伊朗必須把1月10日揭掉的核封條自己再貼上去,否則安理會雖目前不採取行動,3月份IAEA理事會會議就可能要求安理會採取行動。

關於以色列的插曲

在決議草案的談判中,埃及希望在決議中加入「解決伊朗核問題有利於建立中東無核區」的條文。

這一條文針對的顯然是被懷疑擁有核武器的美國盟友以色列,因此遭到美國強烈抵制。

經過磋商,美國最終同意將條文改為「大規模殺傷性武器」,而不是「核武器」,使條文看起來不像是僅僅針對以色列的。

■各國反應

中國投贊成票

中國在IAEA理事會的表決中,投了贊成票。

中國代表團團長、中國常駐聯合國維也納辦事處和其他國際組織代表吳海龍說,通過這個決議並不意味著伊朗核問題馬上會提交安理會,而且決議並沒有要求安理會馬上採取行動。他希望本次會議的審議結果有助於緩解當前在伊朗核問題上出現的困難局面,也有助於各方尋求和增進解決該問題的共識。

美德表態強硬

美國國務卿賴斯、英國外交大臣斯特勞和德國外長施泰因邁爾,4日分別發表聲明,對IAEA決定將伊朗核問題向安理會報告表示歡迎。但英、德表示,這並不意味著外交途徑的結束。態度最強硬的是美國總統布希和德國總理默克爾。

默克爾4日將伊朗核計劃比作納粹早期的威脅,說在希特勒上台時,世界各國低估了納粹的威脅。

布希4日發表聲明說,伊朗核問題被提交安理會表明「國際社會決不允許伊朗政府研製核武器」。

俄印安撫伊朗

俄羅斯和印度投贊成票後,並未忘記安撫伊朗。

俄外交部發言人卡梅寧4日說,俄對IAEA決議感到滿意,俄有關在俄境內建立俄伊鈾濃縮聯合企業的建議仍然有效。

俄國防部長伊萬諾夫5日表達了俄欲避免對伊朗制裁的態度,並說這場核危機應力爭在IAEA內解決。

印度外交部也發表聲明說:「我們投票贊成決議,絕不應被解讀為背離了我們和伊朗傳統的親密友好關系。」

■全景觀察

決議前 多瑙河畔的無煙戰爭

今年1月10日,伊朗宣布恢復核燃料研究活動,為此,安理會五個常任理事國和德國,在倫敦先後兩次舉行會談,協調立場。

有媒體認為,倫敦會議已為2月2日在維也納召開的IAEA理事會會議定調,但在這座多瑙河畔的城市中,外交角力遠比預想的激烈和復雜。

2月1日,歐盟散發了決議草案,並開始爭取會議高票甚至一致通過該決議草案,從而給伊朗施加巨大的外交壓力。

但理事會35個成員中,委內瑞拉等16個成員屬於不結盟運動,大都站在伊朗一邊,從一開始就對歐盟的決議草案提出異議,比如,將「報告」改為「告知」、不立即而是到下月報告安理會等。

4日,委內瑞拉要求對決議草案表決,達到了讓歐美希望的一致通過泡湯的目的。

當日上午35個成員以27票贊成、3票反對5票棄權的結果通過了決議。投反對票和棄權票的國家都是不結盟運動成員國。可見,表決時各方角力仍在繼續。

決議後 對俄建議態度又變

俄羅斯去年12月底向伊朗建議,兩國在俄境內建立鈾濃縮聯合企業,以在澄清國際社會疑慮的基礎上,確保伊朗的合法核權益。

3日,伊朗最高國家安全委員會副秘書瓦伊迪發出警告,如果IAEA理事會把伊核問題報告安理會,伊朗將不再考慮俄羅斯提出把鈾濃縮項目轉移到俄境內的建議。

4日,IAEA的決議通過後,瓦伊迪在維也納說,俄羅斯關於在俄境內建立俄伊鈾濃縮聯合企業的建議已不再有意義。

5日,伊朗外交部發言人阿塞菲說,盡管出現了新的形勢,伊朗仍將按計劃與俄就其提出的核問題妥協方案繼續磋商,原定本月16日與俄的磋商仍將進行。

報告前 「談判大門依然敞開」

伊朗外交部發言人阿塞菲5日還說,將伊朗核問題報告到安理會不會嚇倒伊朗,這種舉措給「另一方」帶來的損害會更大。

他說,伊朗將繼續堅持在《不擴散核武器條約》和IAEA相關法規的框架內與該機構合作,繼續堅持通過對話來解決伊朗核問題,「談判的大門依然是敞開的」。

美聯社說,這次阿塞菲轉變態度是否意味著伊朗開始調整策略,以應對其核計劃引發的危機,目前尚無法確定。

報告後 安理會究竟會怎麼做

外交人士認為,雖然IAEA把伊核問題報告安理會,但在3月6日總幹事巴拉迪向機構理事會會議報告伊核問題前,安理會不會採取行動。這也為在IAEA框架內斡旋伊核問題提供了空間。

一名了解伊核問題的歐洲資深外交官說,安理會5個常任理事國普遍同意,如果伊朗在3月6日以後態度仍然強硬,安理會將緩慢增加壓力。安理會第一步可能敦促伊朗遵守決議。

其他一些外交官認為,安理會可能低調對待IAEA的報告,最多發表聲明予以承認。相當一段時間內,安理會不會考慮對伊朗實施武器禁運等制裁措施

❽ 伊朗核問題:為什麼美國最初支持伊朗搞核試驗

1979年以前伊朗是親美政權,1979年伊斯蘭革命後變成反美國家,「基德」級驅逐艦最初就是伊朗海軍訂購的。

閱讀全文

與核燃料棒對伊朗有什麼好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越南現在空軍導彈是什麼導彈 瀏覽:986
英國貿易夥伴指什麼 瀏覽:436
中國兩大禁地叫什麼 瀏覽:52
小米在印度買哪裡便宜 瀏覽:785
中國人吃飯有哪些忌諱 瀏覽:162
英國都出什麼手錶 瀏覽:394
伊朗為什麼力量大 瀏覽:182
哪個國家對伊朗最親 瀏覽:916
印度語怎麼說我想帶你走 瀏覽:8
印度為什麼會有鳴槍 瀏覽:894
緬甸中國有哪個工地做國道 瀏覽:765
英國商標a是什麼意思 瀏覽:110
伊朗為什麼攻擊油輪 瀏覽:551
英國疫情國王在哪裡 瀏覽:135
墨西哥比中國哪個好 瀏覽:350
中國一汽如何開啟車載音樂 瀏覽:411
伊朗哪個國家的錢最便宜 瀏覽:553
2016中國哪個地區缺電 瀏覽:538
在伊朗打工怎麼與他們溝通 瀏覽:240
英國一年用英語怎麼說 瀏覽: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