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尼資訊 > 印尼草蜥什麼價

印尼草蜥什麼價

發布時間:2022-05-14 05:35:40

① 寵物蜥蜴

首先,我說的都是外國蜥蜴,外國蜥蜴經過很多代馴化變得溫順,而且很少有寄生蟲,國產蜥蜴多野生,寄生蟲多,不適合當寵物
常見種類:
1.綠鬣蜥,常見的植食性蜥,價格小的一百多把,不知道現在便宜些不,成體不小,需要配備比較大的爬蟲箱和各種燈具
2.豹紋守宮(一種沙漠性壁虎),小型蜥蜴,價格分為很多品系,最便宜的幼體價格在100上下,飼養的設備不用很復雜,盒子,墊材,加熱點,鈣粉等足矣
3.鬃獅蜥,價格我不清楚,ms小的也是100多,吃蟲子的,
4.高冠變色龍,不多解釋,小幼體500上下
5.平原巨蜥,一種入門型的巨蜥,小幼體200——300,肉食,成體也不小
剛開始養最好就是上面5種了
中國的本土蜥蜴實在不適合當寵物,讓他們爬行在神舟大地上吧
如果要買的話推薦網購,去爬行天下的交流區

② 蜥蜴有哪些種類名字各是什麼

蜥蜴亞目在全世界約有6000種,分隸20科,我國有蜥蜴約150種。蜥蜴多在海拔1,000米左右或以下的地區生活。少數種類可生活於海拔2,000米左右的高山,如秦嶺滑蜥、山滑蜥、康定滑蜥等。西藏沙蜥與喜山鬣蜥是垂直分市最高的少數蜥蜴,生活地區常在海拔4,000米左右。

1、蛇蜥科Anguidae 如各種蛇蜥。我國有1屬 3種,是適應地下穴居生活的。體形細長,四肢完全退化,耳孔亦縮小,外形象蛇。

2、屏蜥科 Xenosaundae本科共有 2屬4科,分隸2亞科。是一類較多原始特徵的蜥蜴。其中鱷蜥亞科1屬1種,僅分布於我國廣西壯族自治區。

3、巨蜥科Varanidae 本科僅1屬約 30種,多是一些體形巨大的蜥蜴,其中科摩多巨蜥全長可達4米,是現今最大的蜥蜴。我國只有1種圓鼻巨蜥,全長也有2米多,喜棲水中,尾長而扁,是有力的滑水工具。

4、雙足蜥科Dibamidae本科僅有1屬4至5種。我國只有1種白尾雙足蜥。它們是營地下穴居生活的蠕蟲狀蜥蜴,四肢退化,僅雄性殘留一對扁平鰭狀的後肢。眼退化隱於鱗片之下,耳孔亦退化。

5、蜥蜴科 Lacertidae包括各種麻蜥、草蜥、地蜥等。已知我國有4屬25種。麻蜥主要分布於北方乾燥環境,草蜥多分布於南方,經常在草叢灌木上活動,體輕尾長,善於攀援。

(2)印尼草蜥什麼價擴展閱讀:

養蜥蜴注意事項:

1、蜥蜴的體型都較為的龐大,因此在家飼養蜥蜴。首先要為他搭建一個足夠大,通風設施良好的居住環境。飼養蜥蜴的籠子要非常的堅固,籠子的長度要是蜥蜴體長的2.5倍,籠內的環境應該通風透氣不會過度的悶熱。因此如果條件允許可以單獨准備一個獨立寬敞的房間,來飼養蜥蜴。

2、大自然的蜥蜴多數都生活在熱帶地區,每天至少10個小時的環境溫度在38攝氏度以上。因此家庭飼養的蜥蜴環境要進行增溫,盡量保證整個飼養的環境溫度在35攝氏度以上是非常有必要的。可以在蜥蜴生活的環境中安裝白熾燈,既可以照明又可以增溫。

3、太陽光中的紫外線對蜥蜴來說是非常重要的。蜥蜴可以通過照射紫外線在皮膚里合成維生素D3,而D3是促進鈣的吸收的。如果家庭飼養無法讓蜥蜴進行充足的光照,那麼也需要在蜥蜴生活的環境中安裝紫外線燈光,以滿足蜥蜴對紫外線的需求。

4、 蜥蜴的食物主要以小型動物為主,但是食用蔬菜。如果家養的是小型蜥蜴可以餵食蟋蟀、小老鼠、昆蟲、蚯蚓等食物;中型到大型的蜥蜴就要餵食肉類、肝臟、白鼠、雞鴨等同時搭配新鮮的蔬菜、水果進行餵食,以保證蜥蜴食物有全面、高質量的營養。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蜥蜴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蛇蜥科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屏蜥科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雙足蜥科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蜥蜴科

③ 上海的回答,有哪些寵物蜥蜴好看好養還有價格是多少,高分懸賞

蜥蜴屬於爬行綱動物,其種類繁多,在地球上分布大約有3000種左右,我國已知的有150餘種。大多分布在熱帶和亞熱帶,其生活環境多樣,主要是陸棲,也有樹棲、半水棲和土中穴居。多數以昆蟲為食,也有少數種類兼食植物。蜥蜴是卵生,少數卵胎生。
目前,我們知道和能見到的蜥蜴大多是變色龍、鬣蜥、龍蜥、草蜥、石龍子等種類。能從市場買到飼養的蜥蜴主要有長尾鬣蜥、麗紋龍蜥、北草蜥、大渡石龍子(已經列為保護動物)這幾種。 長尾鬣蜥 長尾鬣蜥俗名變色龍、水龍、馬鬃蛇。顏色艷麗,性情溫順,體長在40厘米以上,可以缸養或放養。缸養要求缸的長度超過蜥蜴的長度,越大越好,缸底以沙或石做鋪墊,放塊沉木或石塊供其棲息,缸中置一水盆,水以晾曬過為佳,供其飲水與洗澡。放養可以在屋中或陽台,放一水盆或每兩天給它洗一次溫水澡即可。食物以麵包蟲為主,1至2天喂一次,一次可吃6條蟲。有條件的可以捉些蟋蟀和青蛙來改善伙食,偶爾喂一些生菜或蘋果可提高其體質。可訓練它趴在肩膀上不動,出門散步。 麗紋攀蜥和北草蜥體型中等,性格活躍,適應性強,宜缸養。布置和喂養與長尾鬣蜥相同,但不用洗澡,缸內要保持濕度,忌悶熱與陽光暴曬。可以拿在手中玩耍,但要注意麗紋龍蜥行動迅速,偶爾被激怒時,會張口咬人,所以不要用力去抓它和拽其尾巴,一旦被它咬住,是很難讓它鬆口的。 說實話的話,還是長尾鬣蜥好看一點,就是長了點。價錢100-200左右北草蜥的話,又細又長。市場常見的野生蜥蜴和守宮種類:麗紋龍蜥,市場價格大約10元左右。蝴蝶蜥(蠟皮蜥),市場價格大約30左右。卷尾砂蜥,市場價格大約20元左右。南草蜥、北草蜥,市場價格大約10元左右。水龍(長鬣蜥),市場價格大約100元左右。捷蜥(翡翠蜥),市場價格大約30元。蛙眼守宮,市場價格大約30元。市場常見的人工繁殖的蜥蜴及守宮種類:綠鬣蜥,市場價格大約150元左右鬃獅蜥,市場價格大約200元左右平原巨蜥,市場價格大約300元左右泰加,分黑白泰加、紅泰加和金泰加,價格不一。豹紋守宮,普通種類市場價格大約150元。睫角守宮,市場價格大約500元高冠變色龍,市場價格大約700元。各地價格有一定差異。 希望採納~

④ 請問這是什麼蜥蜴

草蜥。

以下參見網路
草蜥,蜥蜴目蜥蜴科的1屬,以昆蟲為食,體細長,約50~60毫米,尾細長,為體長的兩倍以上。頭頂具對稱排列的大鱗,背部起棱大鱗排成縱行,腹部大鱗近方形受到強烈干擾時,尾易自截,斷後又能再生。[1]
中文學名
草蜥

動物界

蜥蜴目

蜥蜴科
分布區域
越南、緬甸、印度尼西亞、日本、朝鮮及蘇聯西伯利亞
目錄
1簡介
2習性
3葯用價值
4飼養方法
▪ 綜述
▪ 飼養習性
5斷尾再生
▪ 試驗方法
▪ 實驗結果
▪ 討論分析

1簡介編輯

草蜥
蜥蜴目蜥蜴科的一屬。頭頂具對稱排列的大鱗,背部起棱大鱗排成縱行,腹部大鱗近方形。大腿腹面近肛側有鼠蹊窩1~5對。受到強烈干擾時,尾易自截,斷後又能再生。體背綠褐色,腹麵灰白色,體側下方綠色。剛孵出的幼蜥尾下常為紅褐色。體細長,約50~60厘米,尾細長,為體長的兩倍以上。 分布世界已知約10種,分布於越南、緬甸、印度尼西亞、日本、朝鮮及蘇聯西伯利亞。中國有 6種、常見的有北草蜥、南草蜥和白條草蜥,主要分布於華中、華南及西南地區。

2習性編輯


草蜥
草蜥棲息於海拔180~1750米的丘陵、平原和山區的茂密草叢中或矮灌木林間,受到驚擾則迅速逃遁,在杭州地區的活動時間和食性是:4月初在11點前後最多,8月間每天9~11點和15~16點見到的個體較多,10月底在12~13點數量最多。以昆蟲為食,春季主要吃蝗蟲、卷葉蛾幼蟲、鼠婦和地花蜂;夏季主要吃直翅目昆蟲(如蝗蟲、螽斯)、也吃尺蠖蛾幼蟲和鞘翅目昆蟲。8月下旬 在福建武夷山採到北草蜥的卵,每窩4~6枚,卵圓形,乳白色,卵徑9~11毫米×11.5~14.5毫米。剛孵出的幼蜥全長74~82毫米,尾長51~60毫米。[1]

3葯用價值編輯

黑龍江草蜥
【葯 名】:黑龍江草蜥
【拼 音】:HEILONGJIANGCAOXI
【來 源】:為蜥蠍科動物黑龍江草蜥的乾燥全體。
【功 效】:祛風除濕
【主 治】:用於風濕痹痛。
【性味歸經】:辛、苦,溫。入肝、脾二經。
【用法用量】:內服:蛇師酒, 15一20毫升。
【別 名】:山馬蛇子、樹馬蛇子、蛇師(《中國葯用動物志》)。
【動植物資源分布】:本種分布於我國黑龍江、遼寧、吉林。
【葯材的採收與儲藏】:多於夏、秋季捕捉,捕後去內臟,烘乾或曬干。
【拉丁名】:原動物黑龍江草蜥TaRydromus amurensis ( Pe-ters).
【考 證】:始載於《中國葯用動物志》.
物種進化演變史(主要包括物種起源、進化歷史及現狀等)

草蜥(16張)

4飼養方法編輯
綜述
隨著寵物熱的驟然升溫,一些已厭倦了養貓養狗和追求新奇的人開始飼養起一種國外很流行的個性寵物——蜥蜴。


草蜥
起蜥蜴,很多人的感覺是醜陋、可怕、恐龍般的動物。其實不然,蜥蜴類動物大多溫順可愛,顏色艷麗,而且好靜,往往在一個地方一呆就是幾個小時。所以它才得到越來越多的人的寵愛。在此,我將有關蜥蜴的資料和挑選訓養蜥蜴的方法介紹給大家。 我們知道和能見到的蜥蜴大多是變色龍、鬣蜥、龍蜥、草蜥、石龍子等種類。能從市場買到飼養的蜥蜴主要有長尾鬣蜥、麗紋龍蜥、北草蜥、大渡石龍子這幾種。
挑隻身心健康的蜥蜴
挑選蜥蜴時,一定要注意幾個方面
精神狀態眼睛有神,四肢有力,體格健壯,主動進食;2顏色艷麗,紋路清晰3身體無傷殘,全身鱗片無破損,尾部無斷裂痕跡,四肢爪尖完整。這樣選出的蜥蜴,才可以放心飼養。
養條蜥蜴樂趣多
以下介紹幾種蜥蜴的養殖方法及經驗,僅供參考。


草蜥
尾鬣蜥俗名變色龍、水龍、馬鬃蛇。顏色艷麗,性情溫順,體長在40厘米以上,可以缸養或放養。缸養要求缸的長度超過蜥蜴的長度,越大越好,缸底以沙或石做鋪墊,放塊沉木或石塊供其棲息,缸中置一水盆,水以晾曬過為佳,供其飲水與洗澡。放養可以在屋中或陽台,放一水盆或每兩天給它洗一次溫水澡即可。食物以麵包蟲為主,1至2天喂一次,一次可吃6條蟲。有條件的可以捉些蟋蟀和青蛙來改善伙食,偶爾喂一些生菜或蘋果可提高其體質。可訓練它趴在肩膀上不動,出門散步。
麗紋龍蜥和北草蜥體型中等,性格活躍,適應性強,宜缸養。布置和喂養與長尾鬣蜥相同,但不用洗澡,缸內要保持濕度,忌悶熱與陽光暴曬。可以拿在手中玩耍,但要注意麗紋龍蜥行動迅速,偶爾被激怒時,會張口咬人,所以不要用力去抓它和拽其尾巴。
石龍子體型中等,尾較長,體表鱗片光滑,類似蛇,生命力強,喜土中穴居。缸養條件簡單,缸底鋪沙土5至10厘米厚,放飲水盆和餵食盆各一個,食物以麵包蟲和其它昆蟲為主,注意保持環境潮濕。

草蜥蜴
晰蜴作為寵物的人可能會越來越多。但是一定要注意的是,有些蜥蜴是國家級保護動物,如巨蜥、鱷蜥等,數量已與大熊貓相當,瀕臨滅絕。因此,我們見到有販賣、倒賣者,應拒絕購買並立即舉報。只有這樣,這些動物才不會從地球消失,我們才能夠經常看到這些有個性、可愛的動物。
飼養習性
飼養蜥蜴時,紫外線是不可或缺的條件。 幾乎所有的蜥蜴類都需要照射陽光,在體內利用維生素D吸收鈣質,而患俗稱軟骨病的佝僂症死亡。 在室內飼養時,不易做日光浴,可利用紫外線燈或太陽燈作為照明,以補充紫外線; 但壁虎類大多為夜行性動物,不需要太多的紫外線。由於壁虎討厭強光,照明時應避免使用太陽燈等光線強烈的燈光。
食物


台灣草蜥
型的蜥蜴可以餵食蟋蟀。如果能吞食,剛出生的小老鼠營養價值最高。另 外還可餵食昆蟲、蚯蚓、蜘蛛等。僅餵食昆蟲,容易發生鈣質與維生素攝取不足,應添加專用營養添加劑。 從中型到大型的蜥蜴,應配合蜥蜴的體形選擇各種大小的老鼠餵食。老鼠來源不足 時,可餵食一般的肉類、肝臟等食物,但最好添加專用營養劑。還可餵食麵包蟲、 剔除骨頭和刺的小魚或魚肉。
其他
蜥蜴雖需進行日光浴,但日光浴經常造成籠內的溫度過高,每日進行日光浴將有害健康,最好的方法是平時使用太陽燈、紫外線燈照明,並偶爾進行日光浴。對蜥蜴、烏龜而言,紫外線與食物、飲水一樣,都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使用太陽燈照明,從早到晚,每日照射12小時左右,即能達到充分的效果。紫外線燈的強度比太陽燈強許多,過強的紫外線對動物有傷害,同時也有曬傷,眼睛失明的危險,每日照射10-20分鍾即可。使用紫外線燈時,應該在籠內布置一處燈光照射照射不到的地點,僅在蜥蜴高興的享受紫外線時開燈,當蜥蜴移動到燈光照射不到的地點時,代表照射量已經足夠,即可將燈關掉。 紫外線燈雖然效果好,但使用方法較復雜,新手最好選用太陽燈。[2]

5斷尾再生編輯
綜述


草蜥
生在動物界是較普遍的現象。分布在我國的壁虎科、蜥蜴科、石龍子科和蛇蜥科種類,蜥尾不僅具有自殘行為,且有很強的再生能力。蜥尾在受到壓、擠、拉等外界刺激時可自行斷落.但斷尾仍有跳動能力以分散敵害的注意力,半月後,殘尾的斷面處又可重新開始長出再生尾。有關蜥尾自殘的資料,大多限於斷尾及再生的一般性敘述,然而對其機制則尚未見有鉸系統的報道,「蛤蚧的尾及其再生研究」一文系國內僅有的研究總結。筆者以北草蜥為實驗材料,觀察了尾的自殘及再生過程,並用多疣壁虎(以下簡稱壁虎)作了內容相同的對比試驗,以便進行蜥尾自殘及再生機制的探討。現將實驗結果整理報告於後。
試驗方法
1989年5月10日至6月10日,選用捕自蘇州上方山山麓的20條北草蜥作為實驗材料,平均體長約56.6mm,平均尾長約167.4mm,體重平均約4.37g同時以居民住宅內捕得的20條多疣壁虎進行對比,這些壁虎的平均體長約56.2mm,平均尾長約60mm,體重平均約3.9g記 錄實驗動物的各項體測量度。根據實驗要求人為地使蜥尾作不同長度的斷殘,然後將手術後的北草蜥和多疣壁虎分別置於模擬自然生境的大玻璃缸內喂養,逐日定時觀察並記錄蜥尾再生情況。同時對正常蜥尾、斷尾和再生尾進行了解剖,觀察對比它們之間的不同。此外,還輔以尾部皮膚的縱切.探究與斷尾的關系,切片厚度為12u。
實驗結果
1.斷尾部位與斷尾跳動時間
通常,當斷尾部位發生在接近尾基而斷尾長度超過尾長之半時,則斷尾跳動時間要比斷尾長不及一半者長,跳動時間平均為10分鍾左右,最長的達11分10秒,第1、2、4號北草蜥的斷尾長度不超過尾長的50%,其平均跳動
時間只有5—6分鍾。由此可見,斷層越長,跳動時間愈久,反之.斷尾跳動時間就短。同樣,多疣壁虎斷尾跳動時間也與斷尾長度成正比關系,同時還發現除第5號壁虎外.其它個體受刺激時自殘丟棄的斷尾.都大於尾長之半。手術時,我們擬以人工法折斷其小部分蜥尾,但斷尾部卻總是出現在尾基部。
2.傷口癒合
北草蜥殘尾的創口大多在第二天癒合,但也偶有當天或第三天癒合的。壁虎的殘尾創口在1—2天內癒合,也以第二天癒合的為多。通常,蜥尾創口癒合所需時間與斷尾部位有關:斷尾部愈接近尾基.則癒合的需時愈長。蜥尾剛斷落時,殘尾創口有組織液和血液滲出,然後形成一層薄膜而停止外滲,並逐漸開始癒合。北草蜥殘尾斷面上的8束肌肉因被斷尾拉出.形成四周內縮的圓錐形。若分離蜥尾前後斷面的內縮肌束,便可見到造成斷尾的自殘部位。多疣壁虎尾斷裂後.殘尾的肌束被脫落的斷尾拉出,兩三分鍾後四周內縮井與演出的組織液、血液共同結成嘎面。被斷尾拉出的8條肌束,在斷面上排列成盛開的葵花狀。斷尾處同樣發生在尾椎骨的自殘部位。
3.芽基出現
自斷層日起,經10—11天的癒合期,殘尾斷面的痂即脫落,長出再生尾的芽基
北草蜥最初形成的芽基鈍圓,呈一光潔的小突,有些個體的芽基藍色或藍中帶紅。多疣壁虎在飼養過程中很少進食,不少個體在耗盡體脂後死去,僅有兩條壁虎在斷層後15天長出芽基。
4、斷尾再生
第7、第8號是兩條北草蜥在自然界中自殘斷尾後的再生層生長狀況:第7號北草蜥於5月10日被捕獲時,已有長7mm的再生尾,第8號的殘尾斷面也已癒合。為了解蜥尾的再生速度及其規律,可參考第7、第8號北草蜥的蜥尾再生過程,若將其作成回歸線,則回歸曲線開始時較平緩,往後逐漸上斜,至再生尾表面出現環痕(角質鱗長出前的必經階段)時,曲線的上斜度最大,候後又趨平緩。由此表明,從殘尾出現芽基到再生尾結束生長的全過程中,初期的生長速度緩慢,以後逐漸加快.至尾表出現環痕和長出角質鱗時達到最大長速,當再生尾生長接近結束時,生長又變得緩慢而不顯,整個再生過程符合直線同歸。
5.再生尾的特點
蜥蜴再生尾的尾徑明顯地小於原生尾。北草蜥的再生尾顏色較深,再生尾鱗也小;原生尾的尾肌按節排列呈「M」形,但整條再生尾的肌肉無分節現象,呈縱行肌束,圍繞蜥尾的肌肉共16束;支持再生尾的中軸系-軟骨質的管狀結構,表面有不規則小孔,與正常的尾椎骨截然不同。多疣壁虎再生尾的背鱗較原生尾大,色淺,腹鱗小於原生尾,排列不規則,也缺乏與原生尾相同的大形尾下鱗,肌節不分節,圍繞創口至尾梢的縱肌共8束,再生尾的中軸兩側無脂肪柱;再生後的支持結構與北草蜥相同。人為致斷北草蜥的再生尾,殘尾創面結構顯得極不規則,斷層跳動時間也較原生尾短,只能維持2—3分鍾。
討論分析
尾具自殘和再生能力的蜥蜴,不論支持其尾的尾椎骨、控制蜥尾運動的尾肌,還是保護尾部的皮膚及尾鱗,都具有一系列與斷尾行為相關的特點。
1.尾椎骨
北草蜥尾椎骨的推體為前凹型,多疣壁虎為雙凹型。兩枚尾椎骨之間通過前後關節面、椎體.以及相鄰尾肋的韌帶緊密關連。尾椎骨的背腹分別有神經棘和脈棘。各關節面均為軟骨組織結構,保證關節活動的靈活性。北草蜥自第七尾椎至尾梢,每枚尾椎骨中部都有一個能引起斷尾的自殘部位,這是尾椎骨在形成過程中前後兩半未曾癒合而待化的結構。雄蜥第七尾椎骨之前是一對半明莖所在處,雌蜥則子其相應 部位有兩束粗大的肌肉。半陰莖或肌肉束的遠端都連接在第六、第七尾椎骨的關節處。因此在最前面的7—8枚尾椎骨處極少發生自殘斷尾現象。多疣壁虎除前4枚尾椎骨外.其它尾椎骨均有自殘部位。雄性半陰莖的遠端連接在第四、第五尾椎骨的關節處;雌性在該處的兩條肌肉束,與第三、第四尾椎骨的關節部位連接。壁虎的尾短,約與體長相等,斷尾的位置一般都發生在第五至第七尾椎骨的自殘部位。這就表明它們常能以最大長度將尾斷落,使斷尾維持較長時間的跳動,更易引起敵害的錯覺,以贏得逃遁的時間,因為斷尾的跳動時間與其長度成正比關系。
蜥尾所以能斷落,主要取決於尾椎骨具有與自殘行為相適應的結構特點。北草蜥尾椎骨除了在椎間孔附近外,其它部位同相鄰尾椎骨的關連都比較緊密。位於神經棘下方的自殘部位向外緣略微隆起,其前後斷面均為軟骨組織構成的光滑關節面,關節面之間尚有液體,起著流體固定作用,然其周圍除附有「M」形尾肌外,幾無其它結構對自殘部位產生任何固定作用。因此,與尾椎骨的正常關節相比,自殘部位的連接是很疏鬆的,一旦蜥尾受機械刺激而肌肉出現自覺或非自覺的不協調收縮時,就會發生自殘斷尾現象。由於自殘部位約細胞始終保持著胚胎期的組織特點,可不斷增殖分化,因此殘尾斷面可長出再生尾。北草蜥後椎骨的自殘部位在每枚尾椎骨的中部,多疣壁虎在尾椎骨的近端2/5處.而石龍子則位於尾椎骨的近端3/5處。這一現象表明分屬於不同科的3種蜥蜴,其尾椎骨的自殘部位是互不一致的。
2.尾部肌肉與自殘
縱貫整條蜥尾的肌肉以M形肌節為單位,按節交錯排列。環繞北草蜥的尾周有4個M形肌節,內含8條肌束,控制蜥尾活動,每個M形肌節的縱向長度,相當於4枚鱗片之長,前後跨佔5枚鱗片,連接著3枚尾椎骨的2個自殘部位。肌節的近端位於第一枚尾椎骨的前部,遠端止於第二、第三尾椎骨關節的後部,而肌節的兩側連接在第二枚尾椎骨自殘部位的後繞。肌節的各起止點在蜥尾受到拉壓刺激時,因其各條肌束產生不協調收縮,自殘部位的肌束往前後相反方向拉動,從而成了肌肉分離和尾椎骨最容易拉開的斷尾點。壁虎的尾部肌節排列形式與北草蜥相仿,每個M形肌節連接著1(尾測)-2(背、腹)個自殘部位。
蜥尾的斷裂程序,通常都是先由自殘部位的一側裂開.接著是另一側,最後才是中軸部分,丟棄斷層。可見在避敵信號轉換為肌肉收縮信號時,向尾部各條肌束傳遞信號的先後以及傳導速度各異,盡管它們的時間差只有瞬間之別.然而卻導致晰尾肌節各肌束出現收縮的不協調性.同時由於傳導到自殘部位相鄰兩個肌節的收縮方向的差異,結果就造成了上述的蜥尾自殘過程和斷層現象。
3.皮膚結構與自殘通過對北草蜥和多疣壁虎皮膚縱切面的觀察,發現兩者在尾椎骨自殘部位表面的皮膚中,真皮層有變薄的特化現象。因此,當蜥尾受拉壓刺激尾肌分別往相反方向收縮時,不但能造成自殘部位斷裂和破壞尾節的肌束,同時也容易撕開與此相應的皮膚變薄處,迅速將尾斷落。
4.尾鱗排列與自殘
北草蜥體檢棱鱗,由8個尾鱗圍成一個鱗環,而2個鱗環又構成一個尾節,每個尾節的長度與其內部的單枚尾椎骨相當,尾節中間的繞環相接處即尾椎骨的自殘部位,這里也正是真皮層甚薄和結締組織疏鬆之處。壁虎尾的背腹鱗形態各異,背鱗小而色深,由8—9枚縱列的鱗環構成一個尾節,尾節的縱列鱗自兩側至腹面依次遞減為6枚、5枚、4枚和3枚。每一尾節的兩端即相應尾椎骨的自殘部位。從蜥尾尾椎骨、尾肌、皮膚的構造特點和尾鱗的排列方式,不難看出蜥蜴的自殘斷尾機制與其結構是一致的,在自殘過程中,通過神經支配和蜥尾各個特點的同步作用,使蜥蜴能及時脫落斷尾誘敵,有效地逃避敵害。[3]

⑤ 一隻蜥蜴多少錢

不同品種價格不一樣,草蜥十來塊,ig200多 (建議不要買草蜥,我朋友買了兩條結果有寄生蟲,全死了。)

⑥ 蜥蜴的資料

澤巨蜥基本上就是生活於沼澤地區,特別是紅樹林區的大型巨蜥.體長可以長達兩公尺以上,十分龐大.但是由於不挑食的習性,使得它們可以棲息在大型動物無法生存的沼澤區域.澤巨蜥可以吃下任何可以吞下的肉食如魚蝦,螃蟹,鳥類,蛋類,蜥蜴,老鼠,蛙類,蛇類,甚至是死屍或垃圾等.這種來者不拒的個性也賦予它們過人的生存能力.在人工飼養下,適應良好.印尼繁殖場每年出售數以千計的澤巨蜥至國內外寵物市場或是皮革市場,也可以算得上是一種經濟動物.

澤巨蜥是所有巨蜥中最為溫馴的一種 ,屬於半水棲日行性蜥蜴,幼體的體色也十分出色,但長成之後體色則趨於黯淡,不過個別體色還是有差異存在.飼養環境與尼羅巨蜥相似,對水的需求很高,食物可以 喂一般蟋蟀,麵包蟲,小鼠,雞蛋等,幼體成長快速,所以鈣粉和維他命的補充也很重要最好每周供應一次.

雄性體型同樣大於雌性 ,雄性在100-130公分以上就屬於成體,雌性則為50-120公分.雌蜥在交配後4-6周就會產下6-25顆軟殼蛋於事先挖好的洞穴中,再掩埋好.經過2.5-3.5個月就可以孵化,幼蜥大約兩年後成年,壽命與一般巨蜥相同大約是十五年.
學 名 Varanus salvator

原 產 地 印度,斯里蘭卡,馬來西亞及印尼等國

棲息環境 沼澤或紅樹林區

體 長 全長100-200公分

適 溫 攝氏25-30度

學 名 Iguana iguana

原 產 地 中南美洲墨西哥至巴拉圭等國

棲息環境 熱帶雨林區

體 長 全長70-160公分

適 溫 攝氏25-30度

鬣蜥 ,由字面上看得出來就是指有棘鬣的蜥蜴,種類不多,其中最有名氣的自然要屬加拉巴哥群島的海鬣蜥和陸鬣蜥.但如以寵物蜥蜴來說,綠鬣蜥可就算是最受歡迎的蜥蜴之王了,它也是體型最大的鬣蜥種類,是最被廣泛飼養的代表性寵物蜥蜴.中國自從2001年底開放人工繁殖個體進口後.身價由數千元急跌至數百元一隻,對於喜愛大型蜥蜴的人來說這不啻是一大福音.

綠鬣蜥是日型性的樹棲型蜥蜴 ,屬於雜食性,幼年期較能接受蟋蟀,麵包蟲,雞蛋等動物性食物,成年後會轉變為以植物性食物為主,可以菜葉,水果餵食.在野外,綠鬣蜥主要是棲息於鄰近溪流的森林樹冠層,所以在飼養環境上,水盆是不可缺少的設備.外皮十分堅韌,不易受傷,但必須注意保溫燈具的距離,經常發生燙傷的意外.超長的尾巴在危急時也會自行斷落以自保,所以再把玩時要小心尾巴,不過段落的尾巴會再生,所以不會造成永久性的傷害.由於寵物市場需求量很大,所以在美國佛州和南美洲各國都有大規模的專業養殖場大量生產上市.可以說是產量最大的蜥蜴.

雄性綠鬣蜥後腿部有股孔 ,頸部的肉垂遠大於雌性,耳孔下方還有著一個特大的圓形鱗片也是遠大於雌性.交配是在樹上進行,懷孕的雌蜥會將卵產餘地上挖出的洞穴中,掩蓋覆土後就不會再理會卵窩,因此孵化的幼蜥

從小就得自力更生 .不過雌蜥有時會多掘幾個洞穴以擾亂掠食者的注意.綠鬣蜥產卵數量很大,經常一窩可以產下30-50顆卵,大經過75-90天可以孵化.初生幼蜥需要兩年的時間才能成年.如果飼養正確,綠鬣蜥可以活上十年以上.

學 名 Cordylus cataphractus

原 產 地 南非

棲息環境 沙漠岩石區

體 長 全長15-20公分

適 溫 攝氏21-29度

犰狳蜥因為避敵方式酷似哺乳類中的犰狳而得名 .屬於日行性的小型蜥蜴.通常以家庭為單位聚集在多岩沙漠區域的岩堆間棲息.遇到掠食者便快速沖進石縫中躲藏.躲避不及的犰狳蜥就會將尾巴含在口中,將身體捲成一個帶刺的圓球以保護脆弱的腹部,這種自保措施與犰狳一模一樣.在哺乳類和爬蟲類中都有避敵方式如此神似的動物,確實是 自然界少見的巧合.

犰狳蜥十分溫馴 ,也很好養,可以很快適應人工環境,但是比一般蜥蜴要膽小一點,在沒有完全適應以前最好不要抓它把玩.在食性上是以一般昆蟲及無脊椎動物為主,可以餵食蟋蟀和麵包蟲,幼體特別喜歡吃白蟻.如果找得到的話,白蟻是最營養的食物.成體也可以餵食乳屬.飼養環境以砂為底材,堆置一些岩塊供它們攀爬和躲藏,水盆要大一點因為它們喜歡泡水,要有UVB加溫燈供它們曝曬.

在雌雄辨別上 ,犰狳蜥是非常困難的,但是因為價格不高,可以3-5隻群養讓它們自然配對,雄性通常頭部較大花紋較鮮明,股孔也比較明顯,不過准確性較其它蜥蜴低.雌性每次可以直接生下一隻幼體,一年只生一次,是典型的胎生蜥蜴,初生幼體包覆在一層透明薄膜中,約三年可以成熟繁殖.每次的幼體都可以與父母共同生活,不會有被吃的危險,因為犰狳蜥是群居性動物,但是以家庭成員為群聚對象,如果是外來的陌生個體便有遭受攻擊的危險.

經過人工飼養的犰狳蜥會逐漸失去捲曲成球的自衛本能 .市面上所見的個體絕大多數是野生個體,因為人工繁殖數量太低沒有經濟價值,除此之外,犰狳蜥是只飼養樂趣很高的蜥蜴.甚至適合初學的新手飼養.

學 名 Tiliqua scincoides

原 產 地 澳洲與新幾內亞各島

棲息環境 乾燥草原及森林區

體 長 全長45-60公分

適 溫 攝氏22-28度

藍舌蜥的外型不但少了一般蜥蜴類的猙獰 ,反而還多了一份滑稽,加上那特殊的藍色大舌頭,自然也吸引 了不少愛好者.藍舌蜥在澳洲共有六個亞種分布,最常見的亞種就是俗稱東部藍舌蜥或是斜紋藍舌蜥的Tiliqua s. scincoides,主要分布在澳洲,少部份分布在印尼和新幾內亞等地.族群和數量都很多,可以算是澳洲 最普遍的蜥蜴,經常在住家後院出沒.藍舌蜥很活潑也很容易馴養,只要常接觸,很快就會失去警戒心而變得很溫馴,是很適合初學者當寵物的蜥蜴.如果飼養得當,通常都能活上20年以上.類似的亞種是Tiliqua s. intermedia 稱為北部藍舌蜥,外型與東部種十分相似,主要以眼後的黑斑來區分.

由於四肢短小 ,藍舌蜥不善攀爬,所以需要較大的地面空間,四尺的飼養箱可以養一對成體比較足夠,底材以無菌土比較適合,可以供它們挖掘巢穴.溫度日間保持攝氏28度左右,夜間保持23度左右最適合.加溫燈是必須的,燈下溫度保持在攝氏33度左右.它們是會喝水的蜥蜴,所以需要放置水盆提供飲水.藍舌蜥屬於雜食性,一般蔬果和蟋蟀,麵包蟲等活餌都能接受,而且食量頗大,每周都需要定期補充鈣質.與一般蜥蜴比較不同的是藍舌蜥能夠吃死的昆蟲或小老鼠,不需要活餌.

雌雄的判別很容易 ,雄性的頭部比雌性來得寬大許多.藍舌蜥是胎生的蜥蜴,經過冬天的低溫刺激後,在初 春時會進行交配,在飼養箱中設置生產箱,箱內鋪上略濕潤的報紙或干水草,在交配後3-5個月,雌蜥會產下10-15隻左右的幼蜥,幼蜥的飼養並不困難,只要餵食與成蜥相同的食物即可,只是食物的體積必須要小一點.三年左右可以成年,這時就會成為石龍子科中最大的一個種類.

學 名 Dracaena guianensis

原 產 地 南美巴西,厄瓜多,秘魯,蓋亞那

棲息環境 河流沼澤地帶.

體 長 頭尾120-150公分.

適 溫 攝氏20-26度.

南美鱷蜥 對大多數人來說是一種陌生的蜥蜴 .雖然在南美洲分布很廣,野生族群也還不少,不過由於受到嚴格的保護,因此在寵物市場上仍然難以得見,就算是在歐美日市場上也是可遇不可求的珍稀品種.

南美鱷蜥不論是在外型或是習性上都可以說是巨蜥和鱷魚的混合體 ,成蜥可以長到一公尺以上,擁有巨蜥的體型和開叉的舌頭,卻又擁有鱷魚的鱗甲和水性.它們屬於日行性的半水棲的蜥蜴,但是爬樹的功夫也很好,平日除了在水中活動之外,就喜歡在濱水的樹枝上曬太陽,一有風吹草動就立刻遁入水中逃逸.因此基本飼養環境最好布置類似飼養水龍的環境,以水為主,陸地面積可以盡量縮小,多設置枯枝幹供攀爬.

大多數的人都知道南美鱷蜥以蝸牛為主食 ,但是因為絕大多數人都沒有經驗,也不知道那種蝸牛才適合餵食,原產地的信息也只有不完整的片段,所以幾乎所有的飼主都以飼養巨蜥的方式來飼養它們,餵食小鼠和蛙類,雖然也能夠成功飼養,但是卻與它們實際的需求相差甚遠.

事實上 ,南美鱷蜥是完全以水生蘋果螺科(Ampullariidae)的螺類為主食 的.這個秘訣在爬蟲市場上幾乎無人知曉,站長也是因為在尋找蘋果螺的資料時意外發現的.這些螺類體型碩大,普遍分布於南美洲各水系,主要有四個 大屬:

Asolene, Felipponea,Marisa 和 Pomacea.其中又以Pomacea屬為南美鱷蜥最主要的食物.

說到 Pomacea屬的螺類,它們可算是惡名昭彰,台灣也 在很多年前由農業單位自南美洲大量引進養殖做為食用螺,卻因為風味不佳而又大量棄養,如今已經成為台灣水生植物最大的禍害,它的名字就叫福壽螺(Pomacea canaliculata).有很多不同的體色.目前水族市場上仍然常可見到金黃色的黃金螺,它正是福壽螺的分身.南美鱷蜥經過百萬年的演化而發展出強有力的上下顎和粗短而平整的牙齒,正是用來咬碎螺貝類的最佳工具.它們的牙齒並不適合用來捕食其它活體食物.如果在台灣飼養南美鱷蜥,食物的來源倒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在雌雄的辨別上並不困難 ,雄性的臉部橘紅色澤較深而全面,雌性色澤較淺且范圍較小.同時雄性在兩腿之間有較明顯的八字型兩道股孔,雌性就沒有.至於繁殖資料現在仍然所知不多,仍然有賴飼主自行摸索了.

學 名 Tribolonotus gracilis

原 產 地 新幾內亞及外圍島嶼

棲息環境 潮濕森林區

體 長 全長18-25公分

適 溫 攝氏16-27度

紅眼鱷蜥屬於中小型蜥蜴 ,眼睛周圍有一個橘紅色的大眼圈,由正面看起來好象兩個大紅眼睛,頗有威嚇掠食者的功用.當然這也是它們名字的由來.鱷蜥共有八個種類,紅眼鱷蜥可以算是最出色的一種,一般棲息於熱帶雨林中緯度比較高的山區森林瀕臨溪流的區域.屬於肉食性蜥蜴,以昆蟲和軟體甲殼類為主食,喜歡在水中活動.所以在飼養時需要注意這些要點.

飼養紅眼鱷蜥只需一尺半的缸子就足夠飼養一對 .布置1/3水區,2/3陸區,底材以無菌土混合樹皮碎片最為合適,可以保持較高的濕度.太乾燥的環境容易造成脫皮不順.因為它們夜行的傾向,所以不需要特別的照明,冬天最好在缸角裝置加溫墊以保持適當的溫度.鱷蜥腳爪尖銳善於爬樹,因此缸蓋要蓋緊.紅眼鱷蜥有一個特點,就是它們雌雄兩性都能發出唧唧的叫聲,音調尖細,雌性頻率較雄性低沉.

雄蜥體型略大於雌蜥 ,雄性後腳三個腳趾內側都有一排細小的肉墊,雌性則無,另外在肚臍的位置雄性會有一片特大的方形鱗片.紅眼鱷蜥生性溫和,但是雄性會為爭奪雌性而打鬥,所以不要把兩只雄蜥養在一起,兩只雌性養在一起也不適合,所以最好成對或多對飼養.產卵期多數在秋天,雌蜥每次只產一顆蛋,約60天左右可以孵化.孵化溫度最好不要超過攝氏29度,以27度最為理想.溫度與性別沒有關聯.幼蜥在第三年就可以達到成熟階段,只要注意濕度,紅眼鱷蜥應該可以活至少十年以上.算是比較容易飼養與繁殖的蜥蜴類.

學 名 Chlamydosaurus kingii

原 產 地 澳洲與新幾內亞

棲息環境 熱帶雨林區

體 長 全長60-90公分

適 溫 攝氏21-29度

傘蜥的外型和體色就和一般人觀念中的蜥蜴相差無幾 ,很少人知道其實傘蜥不但容易飼養,個性也十分溫馴而且活潑,是蜥蜴中少數最適合做為寵物的種類.而它們張開獨特頸傘的樣子更是令人百看不厭.這種中大型蜥蜴分布在澳洲和新幾內亞,市面上販賣的個體通常都是印尼的半野生個體.購買時最好買越年輕的個體越好,比較容易馴養.

傘蜥個性溫和 ,不太會攻擊他種蜥蜴,不過同種間還是會有爭斗,所以不適合混養體型相差太多的個體.體色由茶色到棕色到灰色甚至黑色都有,多半是區域性的變化.由於傘蜥屬於日行性樹棲型,因此飼養箱要以高度為主,底材可用樹皮碎屑,多放置枯枝幹供攀爬,UVB燈和水盆都是必須的設備.傘蜥食量很大,食物則以昆蟲為主,蟋蟀,麵包蟲,蟑螂,甚至小鼠都是不錯的食物,多數個體也會吃青菜,豆類和水果,魚肉,蝦肉和肉食蜥蜴飼料 等餌食,所以可以多試試它們的口味.傘蜥通常是在遭受威脅或驚嚇的情況下才會張開頸傘,因此一般馴養的傘蜥張傘的機會就會比較少見.要注意的是傘蜥的尾部是體長 的兩倍長,要注意不要被同伴咬斷.

在雌雄的判別上不是很容易 ,特別是在幼體階段,成體的雄性體型比雌性大很多,頭部和頸傘也比較大,泄殖腔下方也會有凸起,體色比較鮮明,個性反而比較溫和.傘蜥在一年左右就會繁殖,不過最好養到兩年以上再繁殖比較安全,以免雌性體 型過小造成卡蛋致死.在繁殖過程中讓它們經歷一段低溫乾燥的期間,可以促進交配行為.交配通常在地面進行,懷孕的雌性會直接在地面挖洞產卵,必須事先准備產卵的土堆.孵化溫度最好控制在27-29度之間,不要超過30度,否則有可能造成胚胎死亡.再正常的飼養狀態下,傘蜥的壽命是十五年.

學 名 Corytophanes cristatus

原 產 地 墨西哥至哥倫比亞北部

棲息環境 熱帶雨林區

體 長 全長30-40公分

適 溫 攝氏22-28度

Corytophanes屬共有三個成員: C. cristatus, C. hemandesii,和C. percarinatus.其中就是以被稱做海帆蜥 的C.cristatus 最常見於寵物市場.海帆蜥屬於鬣蜥科的一員,與綠鬣蜥,犀牛鬣蜥,刺尾鬣蜥,斐濟鬣蜥等同科.不但有一般鬣蜥所有的下巴肉垂和背脊上的鬣鱗外,其中最特別的就是頭上的冠.很像船帆而且可以隨意伸縮.這也是其它 鬣蜥所沒有的特徵.尾巴是體長的兩倍.海帆蜥也是典型的日行性樹棲蜥蜴.平日多在直立的樹幹上或是灌木叢中活動,距離地面的高度並不高.在所有鬣蜥科成員中,海帆蜥算是比較溫和文靜的一種.

飼養的方式類似雙冠蜥 ,只是海帆蜥比較不需要大量的水.食物以節肢動物,昆蟲,蜥蜴,小鼠,蚯蚓等為主,同時也需要添加維他命和鈣粉.飲水盆必須准備.最好還要每天噴水2-3次以保持較高的濕度.

雌雄辨別較容易 ,雌性的頭冠比較小,股孔也較不明顯.雌性每窩產下6-10顆蛋,大約60-75天可以孵化,不過海帆蜥的繁殖難度頗高,因此成功的繁殖記錄非常稀少,還有很大的發揮空間.

學 名 Eumeces chinensis formosensis

原 產 地 台灣特有亞種

棲息環境 1000公尺以下山區及平地草叢

體 長 全長30-40公分

適 溫 攝氏22-35度

台灣的石龍子種類有十餘種之多 ,其中也不乏體色出眾的品種.中國石龍子可以算是比較普遍的種類.也是台灣本島的特有亞種,其它還有四個亞種分別分布在綠島,國內與東南亞地區.族群數量都不大,喜歡出沒於1000公尺以下的低地田野草叢或灌木叢,一般人並不容易見到.冬天有 鑽入土中冬眠的習性.

中國石龍子是日型性地棲型蜥蜴 ,一般以小型無脊椎動物為主食,.偶而也會攝取植物莖葉.個性溫和而膽小,對於人工環境的適應力頗高.以一般熱帶雨林地棲蜥蜴的環境來飼養就可以養得很好.對於一般蟋蟀,麵包蟲食餌接受度也很高.不過尾巴與守宮一樣容易自割,要避免抓取尾部.

雄性個體尾巴根部較粗大 ,耳後的紅斑面積較大較密.雌性每窩可產下15-20顆蛋.算是比較多產的蜥蜴

學 名 Basiliscus plumifrons

原 產 地 宏都拉斯,尼加拉瓜,巴拿馬,哥斯大黎加

棲息環境 熱帶雨林區

體 長 全長70-90公分

適 溫 攝氏24-35度

雙冠蜥是標準的熱帶雨林爬蟲 ,需要高溫多濕的環境,由於它們多棲息在瀕河的樹木上,因此環境的濕度非常高,可以達到75-100%. 在人工環境中飼養,濕度控制就成為最重要的關鍵.雙冠蜥共有四個亞種,最常見的就是棕雙冠蜥(Basiliscus basiliscus),其次是條紋雙冠蜥也叫紅雙冠蜥(Basiliscus vittatus)和西部雙冠蜥(Basiliscus galeritus),最後是綠雙冠蜥(Basiliscus plumifrons).嚴格來說,只有綠雙冠蜥頭冠分為兩片,是明符其實的雙冠蜥其它三種都是單片的.由頭冠的形狀就可以分辨各個亞種.當然,頭冠和背上的鰭都是只有雄性個體才有.西部雙冠蜥因為數量很少,市面上很難見到.人工繁殖的個體通常頭冠和鰭部都比野生的小,體色也比較黯淡一點.

雖然只要條件適合 ,雙冠蜥的飼養難度並不高,不過因為它們生性比較膽怯,容易受驚嚇,與飼

主的互動程度也比較低 ,所以並不適合喜歡把玩寵物的人飼養.雙冠蜥喜歡棲息河岸的樹木 西部雙冠蜥上,遇到威脅可以立刻跳進水中水遁,它們在地面上多以後肢奔跑,由於體重輕,後肢粗壯發達, 後腳掌不但特大,而且腳底有特殊的鱗片可以發揮滑水板的作用,使得雙冠蜥可以在水面上奔跑很長的距離,然後才沉入水中快速游離危險.所以在飼養環境上應該盡量符合這個特點.與水龍的飼養環境很類似.

雙冠蜥也是典型的日行性樹棲型蜥蜴 ,飼養缸以高度為主,設置枝乾和綠色盆栽,底部可以放置較大的水盆,底材可用樹皮屑或無菌土,UVB加溫燈也是必需的設備.由於雄性的領域性頗強,不能有兩只雄性共處一缸.在食性上屬於蟲食性,可以餵食蟋蟀,麵包蟲,小鼠,小魚.在野外雙冠蜥有時是會捕食魚類的.

成體在雌雄的辨別上並不困難 ,雄性體型較大,又擁有頭冠和背鰭尾鰭,不過在繁殖上難度比較高,最主要就是在於濕度的控制上,其它如日照時間和溫度也都要配合得當.像棕雙冠蜥就需要更高的濕度.將雄性和雌性分開飼養一段時間可以增加成功交配的機率.在成功交配後約4-6周,雌性會在地面掘洞產卵,每窩可產15-17顆軟殼蛋,每季可以產卵4-5次之多,可以算是多產蜥蜴.

孵化溫度應保持在攝氏 28-29 度 , 約 8-10 周可以孵化 , 孵化後的幼體最好留在孵蛋器中直到卵囊吸收後才移到個別飼養缸中 . 幼蜥在一年半到兩年之間可以成熟 , 不過雄性在六個月左右就會出現爭斗 , 最好分開飼養 . 幼蜥還有一種獨特的避敵絕技 , 就是裝死 , 這在其它蜥蜴並不多見 . 如果飼養得當 , 雙冠蜥可以活上 15-20 年之久 .

學 名 Pogona vitticeps

原 產 地 澳洲中部至東南部

棲息環境 半沙漠區或乾燥疏林區

體 長 全長40-60公分

適 溫 攝氏21-28度

鬃獅蜥在世界各地都是極受歡迎的寵物蜥蜴 ,普及性可以說與綠鬣蜥在伯仲之間.成蜥鼓起頭部棘刺那種威武的氣勢,確實吸引了許多人的眼光,體型上比綠鬣蜥小得多也是它們更適合居家飼養的主要原因.鬃獅蜥有許多亞種,體色因種類的不同而稍有變化,加上人為的培育,因此鬃獅蜥的體色變化越來越多樣化,由白色到紅色各種色澤都已經出現,目前美國也已經培養出全紅的種類,身價十分高昂.

食性上屬於雜食性 ,但比較偏愛肉食,舉凡蟋蟀,麵包蟲, 螞蟻等昆蟲都來者不拒,占日常食物量70%,當然也會吃點青菜水果和花朵,約佔30%.每次餵食量以10-15分鍾能吃完的量為准.幼蜥蜴一天喂2-3次,成蜥約每周餵食2-3次蟋蟀,但青菜須每天餵食一次.底材以細紗或細沙與無菌培養土的混合土最為適合,樹皮類或木屑類的底材都應該避免.飼養空間幼蜥只要兩尺缸就足夠,但一對成蜥就需要四尺缸才足夠.鬃獅蜥不太會喝水盆中的水,因此可以不需放置水盆,但需要每兩天噴灑一次水供它們飲用.如果飼養良好,鬃獅蜥可以活到十年以上.同類

間的打鬥 ,尤其是雄性間的爭斗有時很激烈,但一般不會造成傷害.

幼蜥階段的雌雄辨識十分困難 ,約一年左右就可以達到成熟的階段,雄蜥在繁殖期下巴會轉為黑色,但並不是絕對的,因此要分辨雌雄還是以尾部的差異來看比較准確.雌蜥會在地面上有遮蔽的處所掘洞產卵,每次可以產下10-25顆卵,孵化期大約是90天.由於鬃獅蜥擁有特殊的體溫控制機能,因此比其它蜥蜴更能承受較高或較低的氣溫,但冬天保溫的燈光設備仍然不能少.如果常常把玩鬃獅蜥,它會成為十分溫馴的好寵學 名 Physignathus cocincinus

原 產 地 中國,泰國,越南等地

棲息環境 濱河森林區

體 長 全長60-90公分

適 溫 攝氏24-31度

爬蟲市場上所見到的水龍主要有兩種 :中國水龍P. cocincinus和澳洲水龍P. lesueurii兩種,雖然同屬還有其它1-2種水龍,但是並未出現在市場上.以水龍而言,中國水龍受歡迎的程度高於澳洲水龍,或許是顏色較討喜的關系.基本上兩種水龍的分布地區不同,中國水龍分布在中國和中南半島,澳洲水龍則分布於澳洲東部,所以也被稱為東部水龍(Eastern Water dargon).但是習性和食性卻仍然十分類似.最大的不同在於承受溫度的范圍大為不同,澳洲水龍可以承受0度以下的低溫,但無法長期忍受28度以上的高溫,個性比較穩重,而中國水龍則對20度以下的低溫很敏感,高溫的承受力卻很好,個性上比較膽怯.因此以台灣來說,飼養中國水龍會比較適合.澳洲水龍比較容易因為過熱脫水而死.

飼養環境以保持濕度為主要原則 ,以熱帶雨林的模式布置,水龍都是日行性半水棲的爬蟲,底材可以樹皮屑混合無菌土鋪成,濕度保持80%以上,每天必須噴水2次以上才能保持高濕度,UVB也是必須的.另外不能或缺的當然就是一個大水盆,水龍很喜歡靜靜的坐在水中泡水.只要飼養箱夠大,水龍是可以多隻雄性共養的.在食性上一樣是以昆蟲為主,蟋蟀,麵包蟲和小魚都是不錯的主食,蔬菜水果也可以餵食,成體還可以餵食乳鼠.維他命和鈣粉必須定期添加.

雌雄的辨別在成體來說並不困難,雄性水龍的背上鬣棘發達,體型也比雌性大很多,股孔更加明顯,雄性澳洲水龍的胸部會出現鮮艷的橘色至紅色色澤,中國水龍則出現橘色到黃色色澤.雌性的斑紋一般都比較黯淡模糊.只要環境適合,水龍的繁殖並不困難,但是至少要兩歲或60公分以上的個體比較適合繁殖.通常水龍不用經歷低溫期也能將配產卵,但是給他們兩個月左右的20-23度低溫期和每周一次的餵食,日照時間降至10小時以下,兩個月之後當溫度恢復正常時,雄性便會展開求偶行為,交配之後約兩個月雌性會在地面挖洞產卵.通常每次產卵約10顆左右.將卵放入孵蛋器中保持28-30度,約55-70天可以孵化.幼體可以餵食螞蟻蟋蟀和小麵包蟲.只要環境合宜,水龍可以輕易活上10年以上.
學 名 Varanus komodoensis

原 產 地 印尼科摩多島及外圍島嶼

棲息環境 熱帶雨林區及乾燥草原區

體 長 全長200-300公分

適 溫 攝氏26-32度

大名鼎鼎的科摩多龍相信大家在Discovery頻道上應該都看過,這種地球上最大的蜥蜴才是真正的巨蜥,甚至是上股恐龍的現代版.體長可達三公尺.野外族群數量 現在只有大約2,500-5,000隻.其中雌性卻只有大約350隻.科摩多龍屬於CITES的一級保育類,台灣卻也有少量進口幼蜥.盡管成體體色朴實無華,但幼體可是體色特殊而華麗.幼體通常棲息在樹上直到一公尺左右才會回到地面上活動,這個樹棲期間大約是一年.這是躲避成年科摩多龍襲擊的 天生本能.

科摩多龍是最高層的掠食動物 ,在原生地沒有天敵,但是因為繁殖不易,所以仍然有滅絕的危險.它們主要是以伏擊的方式獵捕大型哺乳類動物如山羊,野豬,鹿甚至水牛為食.通常也會吃食死屍.科摩多龍的唾液中帶有大量細菌,被咬傷 的獵物通常會在兩天內因傷口發炎而死.此時嗅覺靈敏的科摩多龍就可以輕易找到獵物加以吞食.所以飼養時要特別避免被咬傷,因為傷口會很難癒合.它們也是少數有群居習性的蜥蜴.嗅覺主要是依賴分叉的舌頭,而不是鼻孔.人工飼養時主要以老鼠和雞鴨或肉類為主.除非有 寬大的戶外飼養場所,否則這種巨蜥是不適合當作寵物飼養的.

幼體經過五到七年就能繁殖 ,自五月到七月間是繁殖季節,雄性會互相爭奪雌性交配,自七月到九月間是產卵季節,雌性會產下15-30顆軟殼蛋,經過大約200-250天可以孵化.孵化期較一般巨吸長得多.幼體以昆蟲和守宮為主食.壽命約20-35年

.學 名 Varanus timorensis
原 產 地 印尼帝汶及周邊島嶼
棲息環境 熱帶雨林區
體 長 全長60-70公分
適 溫 攝氏22-32度

⑦ 今天買了條蜥蜴,各位幫看下是什麼蜥蜴。。。

你說的特徵比較像中國最常見的麗紋龍蜥,但絕對不能非常准確的告訴你就是這種~
另,附上麗紋龍蜥的資料,你可在網路圖片中查找下關於麗紋龍蜥的圖片來對照下~
麗紋龍蜥
屬於蜥蜴中體型較小的一個品種。它主要分布在中國的雲、貴、川一帶,棲息於海拔3000多米的山區或山間盆地,身上可能帶有各種細菌,能傳播給人。
麗紋龍蜥和北草蜥體型中等,性格活躍,適應性強,宜缸養。布置和喂養與長尾鬣蜥相同,但不用洗澡,缸內要保持濕度,忌悶熱與陽光暴曬。可以拿在手中玩耍,但要注意麗紋龍蜥行動迅速,偶爾被激怒時,會張口咬人,所以不要用力去抓它和拽其尾巴,一旦被它咬住,是很難讓它鬆口的。
麗紋龍蜥的養殖
麗紋龍蜥在國產的蜥蜴中屬於比較漂亮的品種,現在這種蜥蜴還遠沒有被馴化,能養活這種野生蜥蜴很長時間是困難的,沒有現成的經驗可談,主要還是保溫保濕,可以養在魚缸那樣的封閉空間里,用聚光燈進行局部加溫,種一些闊葉植物供它棲息和隱蔽。如果麗紋適應那樣的環境,它自然會主動進食小的活蟲(如麵包蟲),養活就有可能,否則都是熬到它們積蓄的體力耗盡就死亡,市場上九成以上的麗紋都是這種情況。
雌性全長10-18cm,雄性全長10-22cm。是國內各地市場上被出售最多的蜥蜴品種
經常出沒於山區灌木叢雜草間或岩石上,是一種常見的小型蜥蜴。
以蜘蛛及椿象等昆蟲為食。人工飼養時喂麵包蟲、蜘蛛及椿象。
每年6-7月產卵5-9枚,孵化期46-48天。剛孵化出的幼體長22mm,尾長48mm。
麗紋龍蜥體型中等,性格活躍,但是此品種較為敏感,人工飼養最主要難題就是開食困難。飼養缸養要求長度超過蜥蜴長度的兩倍以上,越大越好,缸底以沙或石做鋪墊,放塊植物和沉木等供其棲息,減少人為打擾。缸中置一水盆,水以晾曬過為佳,供其飲水。
人工飼養食物以麵包蟲為主,有條件的可以捉些蟋蟀和其它昆蟲來飼喂。缸內要保持溫度,忌悶熱與陽光暴曬。
麗紋是全國各地市場上被出售最多的蜥蜴品種,大量的市場需求對野外種群構成毀滅性威脅。如2005年,湖北興山縣一次就截獲1200條麗紋龍蜥。因其體型小、數量較多且價格便宜,商家稱其適合初養者,但資深爬寵飼養者普遍認為該物種很敏感,且野生個體通常帶有大量寄生蟲,人工飼養成活率極低。麗紋帶著它華麗的驅殼和名字,帶著人類對它們的「愛」,正一步步走向滅亡。
在市場上銷售過的攀蜥有草綠、麗紋和裸耳,但只有麗紋有過全國性的銷售。
麗紋攀蜥分布於長江幹流及其支流河谷。按記載,麗紋在甘肅的W縣、河南的S城、湖南的M山、貴州的L山、雲南的G山以及長江下游的等地方都有分布。不過這些記錄要麼是錯誤的鑒定,要麼就是人為放生後被採集到的。在雲南G山沿線的攀蜥已經被證明是單獨的一個新種,文章投到美國的期刊,即將發表。
市場上的麗紋都來自野生,並沒有人們所說的麗紋養殖場。市場上麗紋的基本上都是湖北販出來的,成都曾經販過一些出去,種群質量下降後成本也高了就沒有外販了,僅有部分在成都市場銷售。成都地區種群質量下降嚴重,按此趨勢3、5年左右將達到地區性滅絕。
爬寵市場的需求對中國本土蜥蜴,尤其是攀蜥屬動物野生種群造成很大影響,因此市場必須受到有效控制!

期望我的答案可以幫到你~

⑧ 那種蜥蜴好養而且價錢在100元以內

沒有蜥蜴是完全吃素的,鬃獅蜥葷素都吃,但是你那個價格買不到,條件也比較麻煩。
麗紋龍養的話不要上手,上手了記得玩夠了要洗手。
蛙眼守宮吧,溫順,好養,不貴,好看,但是要吃油葫蘆、麵包蟲,溫度保持在20以上,脫皮的時候要注意濕度。

蜥蜴也是生命,如果你不能保證他的生存的話,我建議還是不要養。。

⑨ 玩爬 養蛇 蜥蜴 蜘蛛,哪個好 最好也把品種和價錢一說。

150以內的蛇:無毒:崔青蛇,玉斑蛇,小水蛇,王錦蛇,烏梢蛇. 有毒:舟山眼鏡蛇,短尾蝮蛇,赤練蛇,等等等..太多了.隨便介紹幾個常見的.蜥蜴: 綠鬣蜥,變色樹蜥,草蜥,麻蜥,守宮類.翡翠蜥,等等等...蜘蛛:紅玫瑰,火玫瑰,橙巴布.越南捕鳥,海南捕鳥,紅七,白七,等等等等...前兩個計較好,後幾個毒性攻擊強點. 蛇推薦:小水蛇,王錦蛇,赤練等等,赤練是後溝毒牙蛇,不被死死咬住,基本上不會中毒.蜥蜴推薦:綠鬣蜥,守宮一類, 特點綠鬣蜥素食,咬人幾率低. 守宮對環境比其他的蜥蜴要求低.蜘蛛推薦:火玫瑰,紅玫瑰 毒性低點..相對與海南捕鳥來說紅玫瑰攻擊力等於沒有.

⑩ 這是什麼蜥蜴,大概值多少錢

最多十幾塊錢,不值錢

閱讀全文

與印尼草蜥什麼價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國的英文簡稱是什麼 瀏覽:186
義大利哪個網站買東西 瀏覽:381
伊朗擊落美國無人機用的是什麼 瀏覽:978
用什麼方法可以把印尼去掉 瀏覽:476
印度聖女是怎麼選出來的 瀏覽:126
印度農村香蕉怎麼吃 瀏覽:94
印度國家鋼連線廠是什麼樣的 瀏覽:626
鴨綠江邊上的中國城市是哪個城市 瀏覽:553
避孕棒中國哪裡可以植入 瀏覽:507
為什麼那麼多伊朗人學中文 瀏覽:927
英國保姆的工資多少 瀏覽:481
中國玉石在哪裡比較多 瀏覽:71
印尼a4紙質量怎麼樣 瀏覽:863
印尼佬是什麼意思 瀏覽:511
義大利新年好怎麼寫 瀏覽:110
義大利東部都有哪些城市 瀏覽:475
中國的花在哪裡 瀏覽:285
中國人在伊朗旅遊什麼違法行為 瀏覽:843
中國哪裡的女子不外嫁 瀏覽:721
伊朗人工作效率怎麼樣 瀏覽: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