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國,世界出口額
你可以具體參考這本書《1990-2004年全球商品進出口貿易總額》。中國07年進出口總額達2.17萬億美元升到第三位。
08年的情況是,08年10月份國家統計局27日起發布改革開放30年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成就系列報告。首篇報告顯示,我國進出口貿易總額居世界位次已由1978年的第29位躍升到2007年的第3位,佔世界貿易總額的比重也由0.8%提高到7.7%。報告指出,改革開放前,我國基本上處在封閉半封閉狀態,對外貿易規模較小,1978年,進出口總額只有200多億美元,利用外資基本是空白。
改革開放的30 年,是我國對外經濟逐步實現大開放的30年,是我國經濟國際地位和國際影響力由弱變強、空前提高的30年。統計顯示, 2007年進出口總額21737億美元,比1978年增長104.3倍,年均增長17.4%。其中,出口增長18.1%,進口增長16.7%。外貿對經濟的貢獻也不斷提高。進出口貿易總額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由1978年的9.7%提高到2007年的66.8%,提高57.1個百分點。我國成為一個名副其實的對外貿易大國。
報告指出,改革開放30 年來,我國對外貿易的國際競爭力明顯增強。工業製成品出口占出口總額比重由1980年的49.7%上升到2007年的94.9%。以食品、農副產品等為主的初級產品出口占出口總額的比重由1980年的50.3% 下降到2007年的5.1%。與此同時,機電產品和高新技術產品進口快速增長,而初級產品進口額佔比下降。
同時,我國利用外資規模不斷擴大。1979-2007年,我國實際使用外商直接投資7602億美元,平均每年262億美元, 2002年以來利用外資一直居於世界前三位。對外投資從無到有,發展迅速。2003年到2007年,對外直接投資額(非金融部分)分別為29億美元、55億美元、123億美元、176億美元和187億美元。
由此你可以推算出世界總的進出口貿易額!希望你能滿意
Ⅱ 東盟佔中國經濟的比例
中國與東盟國家的雙邊貿易近年來增長迅速,自20世紀80年代起雙邊貿易年均增長20%。東盟多年來保持了中國的第五大貿易夥伴的地位,僅次於日本、美國、歐盟和香港。受亞洲金融危機的影響,1998年雙邊貿易有短暫的下降,1999年迅速回升。2000年雙邊貿易強勁增長,全年進出口貿易額達395.2億美元,增長45.3%。2001年雙邊貿易再創歷史新高,達461.15億美元。在東盟國家中,新加坡是中國最大的貿易夥伴,2001年雙邊貿易額達109.3億美元。馬來西亞、印尼、泰國和菲律賓分別列第二、三、四、五位。同時,雙邊貿易在中國對外貿易中的比重逐年上升。據統計,1995—2001年,中國與東盟的貿易額占我國對外貿易總額的比重從6.9%增至8.2%。其中,出口的比重從6.4%增至6.9%,進口的比重從7.4%增至9.5%。在雙邊貿易的商品結構中,20世紀90年代以前,中國對東盟出口的主要是農副產品和輕紡產品,從東盟進口的主要是原料性商品。近年來,中國對東盟出口的機電產品和高新技術產品逐年擴大。2001年中國對東盟出口的機電產品達100.7億美元,占對東盟出口的54.8%。對東盟出口的高新技術產品也同步增長,2001年對東盟出口的高新技術產品達47.3億美元,占對東盟出口總額的25.7%。而我國從東盟進口的機電產品和高新技術產品也大幅增長,2001年從東盟進口的機電產品和高新技術產品分別達109.4億美元和83.76億美元,占自東盟進口總額的47.1%和36.1%。
在相互投資方面,東盟是中國吸引外資的重要地區,中國對東盟的投資迅速增長。截止2001年底,東盟國家在華投資項目累計達1.7972萬項,協議外資金額534.68億美元,占我國吸引外資總額的7.2%;實際投入261.75億美元,占我國吸引外資總額的6.6%。不過,由於受亞洲金融危機的影響,東盟國家在華投資有所放緩,在我國吸引外資的比重略有下降。與此同時,中國企業到東盟國家的投資逐年增長。截止2001年底,我國企業共在東盟國家投資項目740項,項目總投資10.91億美元,其中中方投資6.55億美元。
東盟作為一個整體是中國最大的海外承包勞務市場,其中新加坡是中國外派海外勞務的最大國別市場。2001年,中國公司在東盟國家簽訂的承包工程和勞務合作項目3833項,合同金額26億美元,完成營業額20.89億美元。其中承包工程合同額18.3億美元,完成營業額12.03億美元;勞務合作合同額7.19億美元,完成營業額7.95億美元。
Ⅲ 印度尼西亞國家經濟怎樣
印尼是東盟最大的經濟體。農業、工業和服務業均在國民經濟中發揮重要作用。80年代中期製造業迅速崛起。90年代服務業發展迅速,2001年佔GDP比重近40%,吸納近三分之一就業人口。經濟在建國初期發展緩慢,1950年至1965年GDP年均增長僅2%。60年代後期調整經濟結構,經濟開始提速,1970年至1996年間GDP年均增長6%,躋身中等收入國家。1997年受亞洲金融危機重創,經濟嚴重衰退,貨幣大幅貶值。1999年底開始緩慢復甦,GDP年均增長3%-4%。2003年底按計劃結束國際貨幣組織(IMF)的經濟監管。
近幾年,印度尼西亞宏觀經濟得以穩定,出現良好趨勢;但同部分情況較好的東盟國家相比,印尼經濟回升比較溫和,明顯缺乏熱氣。
印尼2003年國內生產總值增長4.1%,今年前幾個月基本上保持了這一平穩增勢。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今年印尼經濟增長可望達到4.8%,從而實現政府4.5%到5%的增長指標。
據統計,印尼全國通貨膨脹率今年上半年累計不到3.3%,處於控制范圍內。印尼央行預測,今年通脹率可望保持在5.5%到6.5%的幅度內。
作為經濟回升的重要動力,近年來印尼出口一直保持增長,但增幅不大。從1996年到2003年,印尼出口僅增長10%,與馬來西亞114%、韓國70%的增幅以及其他亞洲國家快速增長的對外出口相比差距較大。去年印尼的出口總額達到610億美元,比前一年增長5.2%。而今年頭5個月,印尼出口貿易額為257.1億美元,僅比去年同期微增2.2%,增長幅度明顯放緩。一些專家認為,印尼出口今年內實現7%的增幅有一定難度。
印尼經濟維持溫和增長,主要依賴於國內私人消費和政府開支的支撐,兩者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佔75%以上。而投資方面明顯成為軟弱環節,其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從兩年前的18%下降到了今年第一季度的17%。
Ⅳ 中國與印尼之間主要貿易是什麼
印度的主要出口商品是礦產品、化工產品和貴金屬及製品,出口額分別為526.5億美元、446.9億美元和401.4億美元,佔印度出口總額的16.2%、13.8%和12.4%。
印度的主要進口商品是機電產品和貴金屬及製品,合計進口3378.9億美元,佔印度進口總額的66.0%。
印度前三大出口貿易夥伴為美國、阿聯酋和中國,2018年印度對三國出口額分別為514.2億美元、287.3億美元和165.3億美元,其中對美國出口增長11.6%,對阿聯酋出口下降4.5%,對中國出口增長30.2%。
(4)中印尼的貿易總額分別是多少擴展閱讀
1、機電產品占據印尼自中國進口總額的半壁江山,佔印尼自中國進口總額的43.2%。賤金屬及製品、化工產品、紡織品及原料及塑料橡膠分居第二至第五大類進口商品,上述四類商品合計佔印尼自中國進口總額的36.3%。
2、中國出口印尼的化工產品、紡織品及原料及塑料橡膠商品的主要競爭對手是日本、美國、韓國和泰國等。
3、運輸設備等也為印度自中國進口的主要大類商品。
4、中國與印尼貿易的現狀對外貿易在中國、印尼的國民經濟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中國、印尼的經濟增長主要是由出口、投資和個人消費推動的,其中出口起著重要推動作用。
Ⅳ 印度尼西亞的經濟發展水平相當於中國
印度尼西亞位於亞洲東南部,由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間的17508個大小島嶼組成,是全世界最大的群島國家,面積190萬平方公里,是世界上第14大國家,印尼人口2.62億,是世界第四人口大國。2019年印尼國內生產總值15833.9萬億印尼盾(約1.11萬億美元),同比增長5.02%。貿易總額3382.4億美元。2019年全年通脹率2.72%。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2020年1-6月經濟下滑1.26%。
2019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為990865億元,按年平均匯率折算達到14.4萬億美元,穩居世界第二位。
溫馨提示:以上信息僅供參考。
應答時間:2021-07-01,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銀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Ⅵ 過去30年中國對世界主要經濟體出口總額的數據
摘要 我國進出口總值25.83萬億人民幣(摺合4.16萬億美元),扣除匯率因素同比增長7.6%,年進出口總值首次突破4萬億美元。其中出口13.72萬億人民幣(摺合2.21萬億美元),增長7.9%;進口12.11萬億人民幣(摺合1.95萬億美元),增長7.3%;貿易順差2597.5億美元,增長12.8%。其中,我國與歐盟、美國的雙邊貿易額分別為5590.6億和5210億美元,分別增長2.1%和7.5%;對日本的貿易額為3125.5億美元,下降5.1%;歐美日佔我國對外貿易總額的33.5%,同比下滑1.7個百分點。同期,我國對東盟、南非等新興市場國家進出口額分別為4436.1億和651.5億美元,分別增長10.9%、8.6%。
Ⅶ 目前印尼的經濟怎麼樣
印度尼西亞共和國,簡稱印尼,是東南亞國家,首都為雅加達,2019年印尼國內生產總值15833.9萬億印尼盾(約1.11萬億美元),同比增長5.02%。貿易總額3382.4億美元。2019年全年通脹率2.72%。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2020年1-6月經濟下滑1.26%。
溫馨提示:以上信息僅供參考。
應答時間:2021-03-25,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銀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Ⅷ 中對外貿易量最大的國家依次是舉例越多越好...最好能說出這幾個國家的主要產業的
2007年相關進出口情況一覽:
1.中國十大貿易夥伴:
國別(地區) 貿易額(億美元) 同比增長(%) 貿易總額佔比(%)
歐盟 3,561.5 27.0 16.4
美國 3,020.8 15.0 13.9
日本 2,360.2 13.9 10.9
東盟 2.025.5 25.9 9.3
香港 1,972.5 18.8 9.1
韓國 1,599.0 19.1 7.4
台灣 1,244.8 15.4 5.7
俄羅斯 481.7 44.3 2.2
澳大利亞 438.5 33.1 2.0
印度 386.5 55.5 1.8
2.中國十大出口市場:
國別(地區) 出口額(億美元) 同比增長(%) 出口總額佔比(%)
歐盟 2,451.9 29.2 20.1
美國 2,327.0 14.4 19.1
香港 1,844.3 18.8 15.1
日本 1,020.7 11.4 8.4
東盟 941.8 32.1 7.7
韓國 561.4 26.1 4.6
俄羅斯 284.9 79.9 2.3
印度 240.2 64.7 2.0
台灣 234.6 13.1 1.9
加拿大 194.0 25.0 1.6
3.中國十大進口來源地:
國別(地區) 進口額(億美元) 同比增長(%) 進口總額佔比(%)
日本 1,339.5 15.8 14.0
歐盟 1,109.6 22.4 11.6
東盟 1,083.7 21.0 11.3
韓國 1,037.6 15.6 10.9
台灣 1,010.2 16.0 10.6
美國 693.8 17.2 7.3
澳大利亞 258.5 33.8 2.7
俄羅斯 196.8 12.1 2.1
巴西 183.3 42.0 1.9
沙烏地阿拉伯 175.6 16.4 1.8
4.中國前十位順差來源地:
國別(地區) 順差額(億美元) 上年同期順差額(億美元) 同比增長(%)
香港 1,716.2 1,444.7 18.8
美國 1,633.3 1,442.2 13.3
荷蘭 364.9 272.1 34.1
英國 238.8 176.6 35.2
阿聯酋 140.2 86.1 62.9
新加坡 121.2 55.1 119.8
西班牙 121.1 84.9 42.6
義大利 109.6 73.7 48.8
印度 93.8 43.1 117.9
俄羅斯 91.9 65.4 40.5
5.中國前十位逆差來源地:
國別(地區) 逆差額(億美元) 上年同期逆差額(億美元) 同比增長(%)
台灣 -775.6 -663.5 16.9
韓國 -476.2 -452.3 5.3
日本 -318.8 -240.5 32.6
菲律賓 -156.2 -119.3 30.8
安哥拉 -116.6 -100.4 16.1
馬來西亞 -110.2 -100.3 9.8
泰國 -106.9 -81.9 30.5
沙烏地阿拉伯 -97.5 -100.3 -2.8
澳大利亞 -78.6 -57.0 37.9
巴西 -69.6 -55.3 25.9
Ⅸ 2020年印度與中國的貿易逆差是多少
2020年印度與中國的貿易逆差接近400億美元,成為印度最大的貿易逆差來源。
報道稱,根據印度商務部的臨時數據,中印之間的雙邊貿易額2020年達到777億美元。盡管這一數字低於2019年的貿易額——855億美元,但這足以使中國取代美國成為印度最大的商業夥伴。疫情暴發後,由於對商品的需求低迷,印度與美國2020年雙邊貿易額為759億美元。
印度自中國的進口總額為587億美元,超過其從美國和阿聯酋進口的總和,兩國分別是印度第二大和第三大貿易夥伴。
(9)中印尼的貿易總額分別是多少擴展閱讀
印度開始放開對於中國投資的審批
近日,印度方面似乎開始放開對於中國投資的審批。英國路透社2月22日獨家爆料稱,印度政府和行業消息人士透露,隨著中印邊境緊張局勢趨緩,印度將批准來自中國的45項投資提案,其中可能包括長城汽車和上汽集團的投資提案。
2月20日,中印兩軍在莫爾多/楚舒勒會晤點中方一側舉行第十輪軍長級會談。雙方對前期班公湖地區一線兵力實現脫離接觸給予積極評價,認為這是一個重要進展,為解決中印邊界西段實控線地區其他問題提供了基礎。雙方就西段實控線地區其他問題坦誠深入交換意見。雙方同意遵照兩國領導人重要共識,繼續保持溝通對話,穩控現地局勢,穩步有序達成雙方都可接受的解決方案,共同維護邊境地區和平與安寧。
Ⅹ 中國與各國貿易額排名
(1)歐盟繼續為中國第一大貿易夥伴,與其全球貿易領跑地位相當。
(2)美國豎起貿易壁壘,在全球貿易和中國對外貿易中所佔比重逐年下降。
(3)中國-東盟與中國-美國之間的貿易差已不足8%,東盟GDP總量只有2.9萬億美元,約為美國的14%左右,出口導向型明顯。
(4)在中國主要貿易夥伴中,日本增幅最小,與其GDP的低增幅相匹配,貿易大國日本衰退速度遠超美國。
(5)韓國雖然GDP只有日本的1/3左右,但其在全球貿易中的影響力與日俱增,正逐步擠掉日本貿易地位。
(6)澳大利亞是一個嚴重依賴中國市場的資源出口型大國,GDP與西班牙相當,然而近幾個月與中國爭端不止,已使得澳大利亞經濟遭遇成長瓶頸。
(7)中俄戰略協作夥伴關系使得俄羅斯逐步填補中國與澳大利亞的貿易爭端帶來的資源空擋,成為中國主要貿易夥伴中增幅最大的國家,為被美國全面制裁的俄羅斯贏得巨大生存和發展空間。
(8)巴西也是一個嚴重依賴中國市場的資源出口大國,但其整體貿易實力並不強,在剛剛過去的2018年,貿易總額已被越南超越。
2018年中國貿易順差3517.6億美元,收窄16.2%。
世界旅遊國度排名
(9)印度雖然GDP增速較快,GDP總量已經與英國、法國不相上下,但其貿易規模在全球影響依然不大。
(10)加拿大的貿易嚴重依賴美國,與其他國家的貿易總額不及與美國一國貿易額,其經濟結構已在美國新的貿易壁壘中遭遇嚴重瓶頸。
(11)「一帶一路」正迅速成為全球合作重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