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印尼一年有什麼節日
元旦(1月1日): 和世界各國人民一樣,印尼人也過元旦節。元旦這一天,家家戶戶,歡聚一堂,舉行宴會或歌舞會,歡慶新的一年的到來。 「3月11日命令書」紀念日: 1966年3月11日,蘇加諾總統迫於軍方和學生的壓力,簽署了把權力移交給蘇哈托的命令書。自此,蘇哈托接管政權,建立「新秩序」,命令書簽署之日被定為紀念日。 國際勞動節(5月1日): 和世界各國相同,印尼政府也把這天作為慶祝勞動者的節日,全國放假一天。 民族節(5月20日): 1908年5月20日,在雅加達建立了印尼第一個民族組織「崇知社」(也譯為「至善社」),旨在宣傳教育、以科學救國和進行文化啟蒙運動。崇知社的成立,標志著印尼民族的覺醒。後來印尼政府把「崇知社」成立的日子定為民族節。 建國五基誕生日(6月1日): 1945年6月1日,印尼總統蘇加諾提出了「潘查希拉」五基原則,作為印尼建國的指導思想,意義重大。後來把這一天定為建國五基誕生日。 國慶節(8月17日): 又名「獨立日」。1945年8月17日是印尼宣告獨立的日子,每年這一天都要在總統府前廣場上舉行隆重的慶祝儀式,各地也要舉行以升國旗為內容的慶祝活動。 全國體育節(9月9日): 1948年9月9日,印尼政府在爪哇梭羅舉辦了第一屆全國運動會,標志著印尼體育事業的誕生。印尼政府利用紀念這個節日,鼓勵人民開展體育運動,重視身體健康。 建軍節(10月5日): 印尼獨立後,於1945年10月5日成立了人民治安軍。印尼政府後來就把這一天定為印尼的建軍節。每年這一天,陸、海、空三軍要舉行隆重的閱兵儀式。 青年宣誓節(10月28日): 1928年10月28日,印尼全國青年組織第二次代表大會在雅加達舉行,代表們宣誓:忠於一個國家,即印度尼西亞共和國;忠於一個民族,即印度尼西亞民族;採用一種語言,即印度尼西亞語。因此,10月28日被定為青年宣誓節。 全國野生動植物保護日: 11月5日,這天印尼政府要組織活動,進行宣傳,喚醒人們對保護野生動植物的意識。 英雄節(11月10日): 印尼宣布獨立不久,英軍以接受日軍投降為名,試圖侵佔印尼。11月10日,當英軍在泗水登陸時遭到了印尼軍民的英勇抵抗。泗水之戰使泗水獲得了「英雄城」的稱號,11月10日後來被定為「英雄節」,旨在發揚印尼軍民的英勇精神。 母親節(11月22日): 1928年印尼各界婦女團體舉行首次全國婦女代表大會,大會決定把11月22日定為母親節。這一天,母親可以不做家務,並接受全家人的祝賀。 開齋節: 這是印尼最重要的節日。每年伊斯蘭教歷9月,全國伊斯蘭教徒都要實行白天齋戒禁食,齋月後第一天便是開齋節(日期在公歷二三月間)。開齋節前夕,伊斯蘭教徒要進行慈善捐贈活動。節日法定只放假一天,但實際上一般都要放假三天以上,有的單位甚至放假一周以上。外出工作的人都要趕在開齋節前返回老家與親人團聚。開齋節前夕的晚上是個不眠之夜,各清真寺整夜念長經,誦經聲通過高音喇叭傳到四面八方。開齋節那天,家家戶戶打掃得乾乾凈凈,門前掛著用嫩椰葉製作的裝飾物。人們都身著盛裝,互相拜訪,有的機關團體還搞團拜,氣氛熱烈,一片喜慶景象。 http://www.jintaihua123.com/ 靜居日: 是巴厘印度教徒的新年,時間在巴厘歷十月初一。這是個慶祝方式非常獨特的節日。節日前幾天,人們便開始忙碌起來,男人們打掃庭院,製作節日用的形似魔鬼、雄獅、巨龍等的木偶,女人則趕做新衣及節日祭祀用的菜餚糕點。節日前一天是個歡慶日,人們興高采烈,喜氣洋洋,身穿艷麗民族服裝去參加歡慶活動。上午,人們載歌載舞,鼓樂齊鳴。下午,男人們敲鑼打鼓,抬著3~4米高的大型木偶繞村、繞家遊行,女人們也頭頂祭品走在遊行隊伍里,場面異常熱烈。這種遊行,不只是為了娛樂,更重要的是驅除邪惡,以?來年風調雨順,人壽年豐。遊行有時會進行到深夜。節日那天,巴厘島則出現另一番完全不同的景象:街上除值勤警察、警車、救護車、旅遊車輛外,沒有任何其他行人車輛,所有店鋪都大門緊閉
❷ 古爾邦節里的禮儀
「古爾邦」,阿拉伯語音譯「爾德?古爾邦」、「爾德?阿祖哈」,意為「犧牲」、「獻身」,故亦稱「宰牲節」、「獻牲節」、「忠孝節」、「爾德節」。寧夏南部山區等地的回族稱為「大爾德」,雲南等地的回族稱為「小爾德」,是伊斯蘭教三大節日之一,一般在開齋節過後七十天舉行。這個節日屬於穆斯林朝覲功課的儀式范圍。伊斯蘭教規定,教歷每年12月上旬,穆斯林去麥加朝聖,朝覲的最後一天,開始舉行慶祝活動。
回族為什麼要宰牲過古爾邦節呢?相傳,伊斯蘭教的古代先知之一——易卜拉欣夜間夢見安拉命他宰殺愛子伊斯瑪儀獻祭,考驗他對安拉的虔誠。
易卜拉欣把刀磨得閃閃發光,非常鋒利。當伊斯瑪儀側卧後,他把刀架在兒子的喉頭上。這時他傷心痛哭,淚如溪流。第一刀下去只在兒子的脖子上留下了一個白印印,第二刀下去刮破了一點皮。
伊斯瑪儀說:「我的父啊,你把我翻個身,讓我匍匐而卧,這樣你就下決心吧,順從真主的命令。」
易卜拉欣聽了兒子的勸言,把他翻了個身,然後解下刀子使勁宰時,真主受感動,派天仙吉卜熱依勒背來一隻黑頭羝羊作為祭獻,代替了伊斯瑪儀。這時易卜拉欣拿起刀子,按住羊的喉頭一宰,羊便倒了。從那以後,穆罕默德就把伊斯蘭教歷十二月十日規定為宰牲節,這就是傳說的「古爾邦」的來歷。
我國回族人民的古爾邦節,就是根據這一宗教來歷內容,長期發展演變的一種傳統的民族節日:有多重復合的內容,已與單純的宗教節日有了很大的區別,而且主要內容已不再是宗教內容。現在我國回族人民不論信教與不信教,都按照各地不同的習慣,歡度古爾邦節。規模一般較大,多以村、鄉、鎮、巷等為單位進行,有的地方按照傳統習慣要過三天,有的地方只過一天。
節前打掃室內外衛生。家庭院落、大街小巷都打掃得乾乾凈凈,東西堆放得井然有序。家家戶戶在節前都要炸油香、饊子、花花等。孩子們換上節日的服裝,歡樂地奔跳。
節日拂曉,沐浴凈身,燃香,換上整潔的衣服赴清真寺參加會禮。
回族當中流傳著一句俗語叫做:「當不了月回回,總得當個年回回。」這話的意思是,無論多忙,這一年一度的會禮和慶祝活動要參加。即使你不懂回族的風俗習慣,那麼,你也得隨俗。
古爾邦節的會禮和開齋節一樣,非常隆重。大家歡聚一堂,由阿訇帶領全體回民向西鞠躬、叩拜。如果在一個大的鄉鎮舉行,可謂人山人海,多而不亂。在聚禮中,大家要回憶這一年當中做過哪些錯事,犯過哪些罪行,阿訇要宣講「瓦爾茲」,即教義和需要大家遵守的事等,最後大家互道「色倆目」問好。
會禮結束後,還要舉行一個隆重的典禮,這就是節日里,除了炸油香、饊子、會禮外,還要宰牛、羊、駱駝。一般經濟條件較好的,每人要宰一隻羊,七人合宰一頭牛或一峰駱駝。宰牲時還有許多講究,不允許宰不滿兩歲的小羊羔和不滿三歲的小牛犢、駱駝,不宰眼瞎、腿瘸、缺耳、少尾的牲畜,要挑選體壯健美的宰。所宰的肉要分成三份:一份自食,一份送親友鄰居,一份濟貧施捨。
我國穆斯林在齋月吃肉、在古爾邦節宰牲的這種習俗,過去是普通中國人所詫異的,而對伊斯蘭教義有正確認識的唐人杜環在《經行記》中,特別點出這兩件事,說是「食肉作齋,以殺牲為功德」。
宰牲典禮舉行後,家家戶戶又開始熱鬧起來,老人們一邊煮肉,一邊給孩子吩咐:吃完肉,骨頭不能扔給狗嚼,要用黃土覆蓋。這在古爾邦節是一種講究。肉煮熟後,要削成片子,搭成份子;羊下水要燴成菜。而後訪親問友,饋贈油香、菜,相互登門賀節。有的還要請阿訇到家念經,吃油香,同時,還要去游墳,緬懷先人。
這種慶賀節日的形式多種多樣,各地互有異同。有些地方除了參加聚禮和訪親問友外,還組織各種文娛體育活動。新疆地區的回民在古爾邦節,無論男女,喜歡組織各種游藝活動,歡天喜地,格外熱鬧。新疆農村一般還舉行叼羊、對唱等活動,對唱時,觸景生情,即興創作,特別愛唱《花兒與少年》等歌曲。甘肅、寧夏、青海等地的回族青年,在節日里唱「花兒」。
各地伊斯蘭教協會在古爾邦節,一般都要舉行招待會,邀請回族知名人士、阿訇等人參加。我國人民政府還明文規定,古爾邦節給回民放假一天,並給城鎮戶增供羊肉、香油、優粉等,予以特殊照顧。黨和政府的各級領導人還和回族群眾一起參加節日慶祝活動,暢敘情誼,祝賀回族節日幸福、快樂,增進了民族團結,給回族的傳統節日增添了新的內容,賦予了新的意義。
❸ 「古爾邦節」是一種什麼節日
古爾邦節是穆斯林的節日,與開齋節(肉孜節)、聖紀並列為伊斯蘭三大宗教節日。
作為伊斯蘭教重大節日之一的古爾邦節,具有深刻的教育意義和廣泛的勸化作用。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它對伊斯蘭精神的弘揚,對信念的樹立和鞏固,對人們相互幫助、扶貧濟困、團結友愛、增強倫理道德觀念以及與邪惡作斗爭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所以,在隆重紀念這個具有重要意義的節日的同時,必須深刻領會和發揚古爾邦敬主、順主和孝敬、博愛的伊斯蘭精神,作個真正的穆斯林。
伊斯蘭教導穆斯林一定要同呼吸、共命運、同舟共濟、共同前進。有句俗語說的好:「一刻不忘行善積福,日後必獲佳美回報。」
所以,在古爾邦節宰牲獻祭,是向真主表示忠心,以便接近真主,這是敬主愛人、發揚友愛精神的具體表現。
(3)印尼宰牲節怎麼過擴展閱讀:
慶祝古爾邦節,我們還應該體會到其中蘊含著一種增進團結的精神。一個家庭,一個民族, 乃至一個國家必須具有堅強的凝聚力,只有緊密團結才能興旺發達。
《古蘭經》教導:「凡是穆斯林皆兄弟。」穆聖說過:「你們不可互相憎恨,互相嫉妒,互相疏遠。」要團結就必須以古蘭精神為准則,形成同一意志,不受任何邪惡的挑撥離間,要把萬眾凝聚於崇敬安拉的唯一信念上,不動搖,才能誠之於心,表之於行,才能達到真正的精誠團結。
正像易聖、聖妻和伊斯瑪儀之間的相互支持和信任所形成的一股巨大的忍耐和堅強毅力實現最崇高的理想,受到安拉之喜。
所以,在歡慶古爾邦節宰牲獻祭的熱烈活動中,每一個穆斯林都要體會到這種深刻的現實意義,在樹立堅定的信念的前提下,加強家庭團結、民族團結、教派團結,使民族和伊斯蘭事業繁榮昌盛,蒸蒸日上。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古爾邦節
❹ 古爾邦節要干什麼
游墳誦經、緬懷先人宴請親友,有條件者宰牲。
古爾邦節是伊斯蘭教主要節日之一,亦稱宰牲節。我國穆斯林將古爾邦節又稱「忠孝節」。
「古爾邦」意為「獻祭」「獻牲」,為朝覲功課的主要儀式之一,時間是伊斯蘭教歷12月10日,即朝覲期的最後一天。當日,朝覲者要進行宰牲。
經濟條件寬裕的穆斯林要在伊斯蘭教歷12月10~12日3天之內宰牲,逾期無效。我國穆斯林特別重視古爾邦節,是日皆盛裝參加會禮,游墳誦經、緬懷先人宴請親友,有條件者宰牲。我國新疆地區各族穆斯林還舉行豐富多採的文藝聯歡,以示慶祝。現已成為中國信仰伊斯蘭教的10個少數民族的民族節日。
傳播與發展
伊斯蘭教由阿拉伯地區性單一民族的宗教發展成世界性的多民族信仰的宗教,是阿拉伯伊斯蘭國家通過不斷對外擴張、經商交往、文化交流、向世界各地派出傳教士等多種途徑而得到廣泛傳播的結果。穆罕默德逝世後,伊斯蘭教進入「四大哈里發時期」,隨著統一的阿拉伯國家的對外征服,伊斯蘭教向半島以外地區廣泛傳播,史稱「伊斯蘭教的開拓時期」。
661年起,伊斯蘭教進入阿拉伯帝國時期,歷經伍麥葉王朝和阿拔斯王朝,地跨亞、非、歐三大洲,伊斯蘭教成為帝國占統治地位的宗教。13世紀中期隨著外族的入侵,帝國境內東、西部諸多地方割據王朝的獨立,阿拉伯帝國解體。
中世紀晚期,伊斯蘭世界並立著奧斯曼、薩法維、莫卧兒三大帝國;其中奧斯曼帝國版圖和影響最大。18世紀中葉以後,西方殖民主義者相繼侵入伊斯蘭世界,許多國家逐步淪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伊斯蘭世界各國人民多次掀起反抗殖民壓迫的民族斗爭,給殖民主義者以沉重打擊。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各伊斯蘭國家相繼獨立,當今伊斯蘭世界的格局逐步形成。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古爾邦
❺ 古爾邦節是哪個民族的節日
古爾邦節是回族、維吾爾族、哈薩克族、烏孜別克族、塔吉克族、塔塔爾族、柯爾克孜族、撒拉族、東鄉族、保安族等少數民族的節日,是伊斯蘭教最神聖的節日之一。
在伊斯蘭歷法系統中,古爾邦節的日期是固定不變的。但以公歷計算,其日期則呈變化不定狀。原因是伊斯蘭歷法基於月亮的運行,而公歷系統則基於太陽的運行。二者相差10-11天。因此,由於國際日期變更線的關系,古爾邦節在全球各地的日歷時間不盡相同。
拓展資料:
古爾邦節的來源
大約公元前2000多年,生活在今日巴勒基坦希伯倫一帶的先知伊布拉欣,他是一位誠實的人,一生遵守他的誓言,為了信仰安拉獨一,放棄了古老的祖傳宗教信仰和榮華富貴,他冒火刑之險,走上流亡之途,耗盡了青春年華,致力宣揚安拉的正教——命人行好,止人干歹。在他已到八十六歲時,非常渴望能有一個兒子。安拉滿足了他的要求,賜予他一兒子,取名「伊斯瑪儀」。為此,他非常感謝安拉賜予他的恩惠,十分喜愛自己的兒子伊斯瑪儀,希望他成年後能為安拉的正教和人類社會做出點貢獻。
在經歷許多的患難之後,伊布拉欣又接受安拉對他的一項考驗,以此來證明他對安拉的愛,是否超越了他對周圍事物之愛,這個考驗就是要他將晚年所得之獨子獻祭犧牲。伊布拉欣堅定地接受了安拉對他的考驗,他對自己的愛子伊斯瑪儀說道:「『我的孩子啊!我確己夢見犧牲你;你考慮一下怎樣對待』,他說:『我的父親啊!假如安拉意欲,你將發現我是忍耐的。』
當他們兩人服從了,他把他的前額按下去時,我呼叫他說:『伊布拉欣啊!你確己實踐夢境了』。我就這樣報賞做好事的人,這確是一個明顯的考驗。我以一個大的犧牲救贖了他,我使他(享譽)於後代之中,安寧在伊布拉欣上。」
為此易布拉欣將兒子帶到麥加附近的米娜山上,正當舉刀宰殺兒子時,天使哲伯衣勒奉安拉之命降臨,送來一隻黑頭抵羊以代替犧牲。為了紀念這一事件和感謝安拉,先知穆罕默德聖人繼承了這一傳統,列為朝覲功課禮儀之一。
❻ 古爾邦節是什麼樣的節日,都有什麼樣的習俗
古爾邦是阿拉伯語的音譯,意為"宰牲"或"血祭"。
也就是開齋節,和肉孜節(封齋節)是想對應的,從肉孜節那天開始,信奉的人們開始封齋,就是每天白天不吃不喝,這種習慣一直到古爾邦節的時候就可以大吃大喝,開齋了,這個節日就會非常熱鬧豐盛。對於回族人更注重肉孜節,維族人更注重古爾邦節,但這兩個節日都過,相當於漢族的大年小年。
古爾邦節前, 人們要做各種准備特別是作為"獻牲"的牲畜要預先買好。節日的早晨,人們進行沐浴全身的"大凈",然後盛裝到清真寺參加聚禮。聚禮之後,人們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殺牲血祭。至於是宰牛殺羊還是殺雞殺鵝,這由各家的經濟實力來決定。通常人們把血祭的牲畜宰好、把大塊大塊的連骨肉燉到鍋里之後男子們才開始互相拜節,婦女們則留在家裡燉肉和擺上節日食品,燒茶等,准備迎接客人。節日的第一天,首先給在近期內發生過喪葬等家難的鄉親拜節,表示慰問,其次是給夫妻雙方的長輩拜節,再次,就是給近鄰和長者拜節。在這種禮節性的拜節活動中,除了給夫妻雙方的老人拜節是夫妻同去之外,其他的拜節活動往往是三五成群,男女分開進行。在維吾爾民間禮俗中,一般是不允許男女混雜的。
節日傳說
古爾邦節起源於一個伊斯蘭教故事:真主為了考驗先知伊卜拉欣的忠誠,在夜裡降夢給伊卜拉欣,叫伊卜拉欣宰殺自己的兒子獻祭。伊卜拉欣毫不猶豫地照辦了。在他要用刀子害斷親生兒子伊斯瑪儀的喉管時,真主便派使者用一隻黑頭綿羊替代了伊斯瑪儀。因為有此淵源,在過古爾邦節的時候每戶穆斯林都得至少宰殺一隻羊,有的還宰牛、駱駝、馬(薩克族與柯爾克孜族),家裡實在太窮的也得宰殺一隻雞。但是受到各種條件的限制,現在的城市穆斯林只好在市場上購買宰殺好的牛羊肉了。
這之後,才是同輩的親朋好友之間的拜節。大家除了互相道賀,彼此問候之外,還要共餐痛飲,吹拉彈唱一起娛樂。維吾爾民間的拜節是維吾爾人增強社會聯系,嚴守禮尚往來這一準則的重要組成部分。
❼ 古爾邦節主要干什麼
古爾邦節,又稱宰牲節,爾德節.古爾邦節與開齋節(肉孜節)、聖紀並列為伊斯蘭三大宗教。古爾邦節的時間定在伊斯蘭教歷的十二月十日。
主要活動:
(1)舉行會禮,會聚於中心寺或郊野,舉行盛大的會禮儀式和慶祝活動。世界各地穆斯林,每年逢此日,戒食半日,俟會禮後進食。
(2)宰牲,朝覲者於12月10日晨射石並舉行會禮後,在麥加附近的米納山谷宰牲。各地穆斯林於節日前備牲,所宰之牲必須健壯,牲為駱駝、牛、羊3種,大戶用駝,中戶用牛,小戶用羊,無力宰牲者免。羊為1人1隻,牛為7人1頭,駝同於牛。宰牲肉分為三份,一份留為自用,一份饋贈親友,1份施散窮人。宰牲時必須高念「泰克比爾」(Takbir,即真主至大),宰牲方為有效。教法定為「穆斯泰哈卜」(Mustahabb,即可嘉聖行)。
❽ 2020年的宰生節是那幾天
2020 7月31日 星期五 宰牲節
宰牲節的主要慶祝活動是一個所有穆斯林都參與的盛宴。該盛宴源於易卜拉欣向真主阿拉獻祭的一隻羊,真主阿拉對易卜拉欣的服從感到非常滿意,因此選擇寬恕以實瑪利的性命。宰牲節當天,每個能夠負擔得起的穆斯林家庭都會獻祭一隻綿羊、山羊或牛。
動物的肉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給成立祭品動物主人的家庭成員。第二部分是給該家庭的親戚,而第三部分則會分配給無法自己負擔獻祭動物的家庭。
宰牲節的早晨,穆斯林會先在日出前祈禱。之後,在清真寺,穆斯林會在太陽升到最高點時進行宰牲節祈禱。宰牲節是一個正式的伊斯蘭節日,因此印尼穆斯林紛紛會穿著傳統服裝到清真寺做禮拜。
❾ 古爾邦節前要准備什麼
古爾邦節前十天能刮鬍須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