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印尼資訊 > 印尼金背是什麼屬

印尼金背是什麼屬

發布時間:2022-05-03 13:13:08

㈠ 請問金龍的分類

布其美拉湖

金龍的原生地環境
在此大略介紹過背金龍產地的環境:其孕育出色彩豐富閃亮迷人過背金龍的水系流經錫礦含量豐富的山脈,混著熱帶雨林的黑水,使得河水看起來十分的混濁,呈現奶茶般的顏色,也因此河水中的礦物質含量遠超過印尼的紅龍產地--卡普亞斯河的水。再者紅龍棲息的地域是水流平緩的湖泊,不同於過背金龍棲息的水流較急,也因此過背金龍有著和紅龍截然不同的性格與表現,一般而言,金龍類的各鰭較紅龍來的粗硬,也因此各鰭容易斷裂,尤其是過背金龍還有著敏感的個性,於是乎在幼龍飼育時期,經常在換缸或搬運的過程中,發生龍魚最特殊的自切現象,也就是臀鰭、尾鰭從根部自行切斷;或者因環境的變化受到驚嚇,輕則沈底不動,重則在缸內四處亂竄有如驚弓之鳥,因而掉鱗、破皮、嘴腫、鰭骨折斷而讓主人心疼不已,但又無可奈何,所以在飼育管理上要特別注意。
布奇美拉藍底過背金龍以」布奇美拉藍」之商業名於市場上流通之個體。從其表現完美的靛藍光澤及層次鮮明的鱗框中,就不難明白它受歡迎的原因。 28厘米
高背紅尾金鱗框會發色到第五排,此個體身上金黃色鱗框十分鮮明耀眼 35厘米
黃金過背 35厘米

金龍的種類辨識
金龍類的亞洲龍魚基本上可分為兩大類,一種是原產地為馬來西亞的過背金龍(Cross Back Golden或稱為Malayan Bonytongue),另一種則是原產地在印尼蘇門達臘的紅尾金(Red Tail Golden)。
這兩種亞洲龍魚外觀上最大的差異在於鱗片亮鱗的高度,過背金龍隨著魚齡的增長,其亮鱗的高度可達背部第六排鱗片,也就是說會越過背部形成一道完整閃亮金邊的背鱗;而紅尾金成魚時,亮鱗的高度只到第五排的一半左右;其次的不同處則在於金質亮度的不同,一般而言,過背金龍有著閃亮耀眼如黃金般的金屬色澤,而紅尾金的金屬色澤較偏向銅金色,不若過背金龍黃金般的金亮,尤其是鰓蓋上的金黃印記更為明顯;最後是價格上的差異也頗大。
藍底過背金龍鱗底的藍色光澤閃耀著多樣的變化,在國內外市場大受歡迎,靠得就是其誘人的藍色魅力 30厘米
挑選優質金龍
一般而言,不論是過背金或是紅尾金,在幼魚不超過15公分大小時,即使是有經驗的老手也很難分辨其中的不同,等到超過20公分以上才會有較明顯的差異出現,因此在購買時要特別的注意。
金龍依底色的不同基本上可以再分為兩大類,一為金底,從淡金色到濃金色都有,依照每一隻個體的表現而有所差異,另一類則為藍底型,其色調包括綠、青、藍、紫,所以若配合上底和框的色調,金龍的顏色可以說是變化無窮,而這也正是令人玩味之處。
如同紅龍一樣,如何培育出一隻形質俱優令人稱羨的金龍,往往成為飼育者最重要的課題;大體而言,金龍的體態往往不若紅龍般優美修長,頭型較圓潤,而各鰭的長度也明顯的短小,甚至須角也較紅龍類的粗短,尤其過背金更為明顯,雖然體態不如紅尾金、紅龍來得討喜,但其圓潤厚實的體型卻更能突顯出其穩重尊貴的氣息,體態固然重要,但飼育者應將重點擺在巨大富變化的鱗片上,以及整體散發出特殊金屬光澤的表現度,因為這是玩家及養殖業者一致公認一隻好的過背金龍需具備最重要的條件之一。
當然要培育出一隻絕品的過背金龍,其首要的條件為品種的挑選;血統的好壞在其後的整體表現上佔了百分之七十的絕大比例,也因此讓很多消費者在購買時大傷腦筋。
彩虹過背 28厘米
最近十年來,在日本的雜志媒體的報導下,頂級的藍底過背金龍儼然成為日本人的最愛,也因此原本散布在馬來西亞各湖泊流域的野生過背金龍也幾乎被撈捕殆盡,目前止剩下武吉美拉湖還保有野生過背金龍,所以過背金龍的身價水漲船高,一隻小的過背金龍往往是一隻小的Super Red紅龍的兩、三倍身價,然而近年來在魚場的努力經營下,雖然保有了血統純正的過背金龍,但也有許多模稜兩可的金龍上市,如高背紅尾金等,所以最好是能分辨出品種再購買。
通常相同尺寸下,如18公分時過背金龍的底色較深厚,且亮鱗排數較高、金框較明顯,而背、臀鰭鰭基的小鱗片會有亮鱗的表現,其次是底色與鱗框的粗細,過背金龍幼龍絕大部分都是紫藍底,只有少部分是青綠、正藍或金色的,且鱗框大都明確,等到中龍約35公分大小時,其第四、五排的底色尤其搶眼,但隨著魚齡的增長,體長達到45公分以上時,多數的過背金龍往往會有吃框的困擾,有些甚至到鱗底只剩底斑,多半會成為粗框帶點鱗底的表現,所以長大到成魚還保有明顯細框的過背金龍不多,但大多數的過背金龍因光線照射角度的不同,尤其是在自然的太陽光下,其鱗底微妙的表現及豐富的色澤卻仍能顯現出來,因此挑選幼魚時,應挑自己喜歡的底色越深越好,鱗底的金屬光澤感則是越明亮越乾凈越好,而鱗框的切割越明顯越好。
在先天的條件具備後,也需要後天的細心照顧,方能把過背金龍的榮耀展現出來。相信多數曾經飼養多種亞洲龍魚的過背金龍主人都會發現,過背金龍是一種較神經質的龍魚,比起一般的龍魚多了一份緊張感和野性美,且因為和紅龍的產地不同,自然會和飼育紅龍的方式有所差異,希望讀者也能有這樣的認知。
白金過背 30厘米

飼育環境與餌料選擇
由於體質的影響,使得過背金龍特別偏食,往往只吃昆蟲類的食物,長久下來難免會有營養不均衡的情況發生,使得發育遲緩不易長大,而甲殼類(蝦子)等紅色揚色性的餌料建議盡量少餵,以確保過背金龍體色自然明亮,因此在餌料的選擇上最好能多樣豐富。此外,四周環境、光照、水質也和紅龍大不相同。長時間的光照有助於紅龍的顯色,相反的,過背金龍較不需要太長及太強的光照,過長的光照會讓過背金龍的背部暗沈發黑,且金黃的色度會變濃,顯得不夠明亮,金屬光澤感容易消失;水質則保持潔凈透明,不能過酸、過軟;而魚缸周圍的環境宜為淺色,最好能四周透光有別於紅龍的暗色系環境。以上的作法都是為了能凸顯過背金自然而富金屬光澤的體色,平時的照明也以太陽燈管較好。
彤艷是由血紅龍和過背金龍配種而來的魚種。多層次的鱗框表現,魅力十足 35厘米

金龍的出色
最後,飼主最關心的事情,莫過於到底過背金龍何時會過背,因為亮鱗不會過背的金龍就不是過背金龍了,關於這點,依筆者的經驗和觀察,過背金龍過背的速度依個體表現而有很大的差異,如超級白金過背在15公分時就完全過背了,但也有些過背金龍到了七、八年後才過背,甚至過得不完全,不過在成長到40公分後,第六排的鱗片就會在下緣發亮出金邊,通常在靠近背鰭的鱗片會先出金邊,快則在經過一、兩年的細心調教之後就會完全過背,所以能夠培育出一隻出色的過背金龍大約需要3~5年的時間,這是何其不易,但也是何等驕傲的事。不論是金底、藍底,粗框還是細框,看著閃亮耀眼的龍魚在缸中優游自在的模樣,心中那份滿足感與成就感絕非言語文字所能表達,也希望各位飼主能夠培育出心目中最頂級的過背神龍。

㈡ 金背黃米是什麼蝦

「金背黃金米蝦」,好似身披黃金戰甲,背部金線貫穿全身,抱蛋顆顆黃金!要是整個草缸都是「金背黃金米蝦」,就好似「滿城盡帶黃金甲」。「金背黃金米蝦」實屬「櫻花蝦」的變異品種,也是現時最新品種的觀賞蝦之一。

其生長、繁殖的習性和「櫻花蝦」相似,並不需要過多的護理!沒有像飼養「水晶蝦」高要求。

1.首先最關鍵是水質了,要求清澈的水質,溶解氧高,強大的過濾是第一保證。pH6.5左右,最佳水溫22-26℃。(和「櫻花蝦」飼養環境一樣)

2.最好每周換水1/4。

3.足夠的隱蔽物與陰暗能提供「金背黃金米蝦」足夠的安全感有助於顯色。

4.最好不與「黑殼蝦」、「櫻花蝦」混養,以免雜交,這樣品質越養越差。(另外,有朋友進行了「櫻花蝦」和「金背黃金米蝦」的雜交,結果子代是「黑殼蝦」品質,返祖現象?)

5.缸里最好有摩絲。

6.主食藻類及偶爾且少量餵食的蛋白質飼料。

7.使用泥,黑土,仙土可以提供微量元素。

8.補鈣,甲殼類動物都需要補鈣。可以適當用石頭或珊瑚石造景。

9.沉木也很重要,沉木能釋放出的腐殖酸對蝦生長有利。

10.要有好的照明,光照對於蝦的體色很重要,自然光下蝦的顏色肯定不好看。

11.不能和神仙,虎皮等喜歡動物性餌料的魚類共養!剛出生的小蝦不能和任何魚共養,會被魚吃掉的!

沒有什麼蝦叫rt的,rt可能是別的什麼意思,應該跟蝦沒什麼關系吧,比方有人說「如題」為rt。

㈢ 金龍魚是什麼魚

金龍魚,熱帶魚 ,龍魚、一種很古老的魚原產地稱之為Arowana,是西班牙語「長舌」的意思。其學名「scleropages」是舌頭骨咽狀的意思。按分類學上龍魚。過背金龍魚屬於骨舌魚科(又叫骨咽魚科)。中國大陸稱為「龍魚」、香港人稱之為「龍吐珠」(可能是由於幼龍的卵黃囊象龍珠的緣故)、台灣人稱之為「銀帶」、日本人稱之為「銀船大刀」。 別名:美麗鞏魚、金龍魚,分類:骨舌魚科、鞏魚屬。
金龍魚 - 起源歷史
翻開龍魚的起源歷史,它的起源歷史比我們意識形態的龍的概念早多了。早在三億四千五百萬年以前,這批奴屬骨舌魚亞科(Family Osteoglo-ssidae)的骨舌魚家庭,便已經活躍於岡瓦納古大陸水域之中!之後,隨地球上地殼運動發生,岡瓦納古大陸被撕成數大塊!形成了今日的美洲、非洲、澳洲…等等的「新大陸」,而骨舌魚家庭們,自然也就隨之四散東西了。龍魚之所以被冠上古代或活化石等形容詞,並不完全是因為出現年代的關系,事實上它已經屬於最進化的真骨下網了之內了,大多數軟骨魚類在分類上較其更為原始,而它之所以古老的原因,是在其身上保存有許多原始魚類才具有的解刨學特徵,其中最明顯的就是口部的構造了。
金龍魚
過背金龍魚
該魚的發現始於1829 年,在南美亞馬遜流域,當時是由美國魚類學家溫帶理博士 (Vandell)定名的。1933年法國魚類學家卑魯告藍博士在越南西貢又發現紅色龍魚。1966年,法國魚類學家布藍和多巴頓在金邊又發現了龍魚的另外一個品種。之後 又有一些國家的專家學者相繼在越南,馬來西亞半島,印尼的蘇門答臘、班加島、比婆羅洲和泰國發現了另外一些龍魚品種,於是就把龍魚分成金龍魚、橙紅龍魚、黃金龍魚、白金龍魚、青龍魚和銀龍魚、黑龍魚等。真正作為觀賞魚引入水族箱是始於50年代後期的美國,直至80年代才逐漸在世界各地風行起來。由於其嘴上的兩條胡須,加上閃光發亮的大鱗片及其古老的身世,使人們自然而然地將它與神秘的龍聯系起來,稱其為「龍魚」。在東南亞,港澳台地區和國外華人集中的地方,龍魚被視為神魚,認為可以旺家鎮宅避邪,當做風水魚來養,尤其是紅龍魚,由於瀕臨絕種,在1980年華盛頓野生動物保護條約列為甲級保護動物而身價高貴。在港澳台,一條紅龍魚的價格有的逾百萬元,被視作家財和身份地位的象徵。
金龍魚 - 產地種類
龍魚在亞洲、南美洲、澳洲、非洲都有出產,主要品種包括產於東南亞印尼、馬來西亞和泰國的紅龍、橙紅龍、白金龍、過背金龍、紅尾金龍和青龍等,以及產於非洲、南美洲和澳洲的銀龍、黑龍、海象和星點龍等。一般而言,澳洲星點龍又稱澳洲星點金龍,體長40至50厘米,對水質的適應性強,易飼養,價格較低廉,但飼養者不
金龍魚
紅尾金龍魚
多;青龍又稱青金龍,體長60厘米,體格強健,對水質要求不嚴格;銀龍體長1米,價格較低廉,容易飼養;黑龍體長約1米,售價較高,不易飼養;金龍又稱黃尾金龍,體長約60厘米,觀賞性和價格均較高;紅尾金龍體長約69厘米,魚體漂亮,價格高昂,僅10厘米至12厘米長的幼魚,每尾的售價就在千元以上;而被列為世界甲級保護動物,體長約60厘米的紅龍,則是目前淡水觀賞魚中價格最高昂的品種,與我國的大熊貓齊名。據了解,現在在國內一般都流行飼養銀龍魚和金龍魚,其中,金龍魚中的紅龍和過背金龍屬於名貴品種。
金龍魚 - 形態特徵
這一科龍魚的主要特徵是它的鰾為網眼狀,常有鰓上器官。龍魚全身閃爍著青色的光芒,圓大的鱗片受光線照射後發出粉紅色的光輝,各鰭也呈現出各種色彩。不同的龍魚有其不同的色彩。例如,東南亞的紅龍幼魚,鱗片紅小,白色微紅,成體時鰓蓋邊緣和鰓舌呈深紅色,鱗片閃閃生輝。該魚的鱗片、吻部、鰓蓋、鰭與尾均呈不同程度的紅色。細分有橘紅、粉紅、深紅、血紅色之區別。黃金龍、白金龍和青龍的鱗片邊緣分別呈金黃色、白金色和青色,其中有紫紅色斑塊者最為名貴。過背金龍則顧名思義其金色轔片可長過背部覆蓋全身,雄俊優美的體態、寬大的鱗片、泛藍的底色、燦爛的金框顯示金甲武士凜然不可侵犯的英風,其鰓蓋上的抹純金,透出華麗富貴氣象。黑龍魚和銀龍魚的成魚外觀比較難分辨,銀龍有巨大的鱗片,鱗片呈粉紅色的半圓形狀,魚體色有金古
金龍魚
過背金龍魚
藍色、藍色、青色,閃閃發光;黑龍體型和銀龍差不多,成魚稍呈銀色,但稍大型時,會趨向黑色帶紫色和青色,有金色帶。黑龍鱗片色澤稍黑一點,不同的是在幼魚時期,身上略帶黑色,有一條黃色線條從中穿過,成魚後黑色逐漸消退,鱗片漸呈銀色,各鰭灰變成深藍色,形狀和銀龍幾乎一樣。成魚後整條魚外觀為銀色,但體形長大時會趨向黑色帶紫和青色,有金帶。該魚在幼魚期有明顯的黑色體紋,胸鰭下掛著卵黃囊所以香港人稱之為黑龍吐珠。紅龍幼魚和成魚稍有不同,幼魚鱗片細小,呈白色微紅,但成魚不同,其鰓蓋邊緣有深濃紅色,魚的舌頭也出現紅色,鱗片閃閃生輝;黃金龍鱗片邊緣色澤閃光呈黃金色;白金龍鱗片像白金色;青龍的鱗片青色,有部分呈紫色斑塊的最名貴,體型比其他種類的龍魚短,側線特別顯露,鱗和鱗片較厚,可用人工繁殖法進行繁殖。澳大利亞及新幾內亞系統的龍魚有兩種:星點斑紋龍魚和星點龍魚。它們體型較小,口部尖,體色為黃金色中帶銀色,鱗片是半月形狀,鰓蓋有少許金邊。青龍在新加坡又叫綠龍魚(Green Arowana),頭型較圓.嘴部較不尖銳. 成熟後的青龍,鰓蓋為銀亮色,體側鱗片為透明中帶青藍色澤的斑點,鱗框並不明顯且帶點淡淡的粉紅色,身體後面三鰭為褐中帶灰藍色。第四及第五行鱗片散發優雅淡藍色光芒.最佳品質青龍於鱗片中心具有淡紫色調。
金龍魚 - 繁殖
龍魚可以存活18年左右,它們的生長期和成熟所用的發育期很長,一般雌魚須6-12年,雄魚須5-16年才可繁殖。自然界中的龍魚繁殖時會將魚卵含在口中孵化,孵化後雄魚會在仔魚附近看管,遇到敵害來襲或驚嚇時,親魚會將仔魚含在嘴裡直至危險過去。這樣子會一直維持到仔魚能自行覓食為止。而並不是所有的龍魚都能在水族箱里
金龍魚
紅龍
繁殖,象金龍魚就不行。現在主要在水族箱中繁殖的龍魚有銀龍、紅龍、青龍、澳洲龍魚等幾個品種。產卵前,兩尾龍魚就開始停食,雌魚腹部也開始增大許多,這時的龍魚有時尾巴和尾巴緊緊粘在一起,要不就躺在對方的背上親密地靠在一起。有時環境變化,龍魚受驚,龍魚甚至會把所有的卵吃掉。 龍魚在水族箱中產卵與大自然河流中產卵肯定是不同。在水族箱中要保持安靜環境,要用照明,大約在8:00~21:00照明。產卵時間,是白天產卵。龍魚產下的卵為桔色,直徑12~15毫米,像一顆彈珠閃爍著耀眼的金色光芒從魚身上一粒粒落下。產卵量不多,孵化出來的更少。龍魚是口孵魚,雌魚產完卵,雄魚立即將一顆顆魚卵含人口中,1尾雄魚1次能日含卵40~50粒左右。雌魚產卵,雄魚含不了那麼多,雌魚立刻會感覺到,並且開始將這些卵吞人口中,這就是龍魚孵化出的幼魚為什麼那麼少的原因。 雌魚感覺到雄魚含不了那麼多卵,就會將卵吞入口中,大約可保護魚卵幾小時,然後就會將這些卵吃到肚子里去。雄魚將魚卵含在口中後,嘴常常會蠕動,或者搖搖龍頭,以便身體平衡。此時雌魚擔任守衛,它會將胸鰭水平張開形成一種獨特的防衛姿勢。龍魚是雌魚產卵,雄魚孵化,雌魚保衛。,經過60天左右,幼魚苗就會開始在雄魚的口中跑進跑出,約5~6厘米。這種進進出出的動作會從產後60天前後一直持續到90天左右。這種繁殖,龍魚停食時間太長,消耗體力太大,對龍魚的傷害很大,個別的龍魚則無法恢復有夭折現象。目前我國仍靠進口,在南美天然水域,性成熟的大批龍魚在河底築巢產卵口孵龍魚,量很大。
金龍魚 - 選購
選購高級龍魚,由於價格昂貴,目前市面上價格相當紊亂,尤其以紅龍居首;澳洲龍也因業者大量引進,價格差距相當大;紅尾金龍由於等級區分的不同,價格亦高低不同,所以選購時應多加註意。一般而言,龍魚美的標准概述如下:
金龍魚
銀龍的變異品種——雪龍
1、色澤:依據龍魚的品種來鑒賞其所應具備的顏色。當然,愈亮麗愈好。
2、體型:體型要寬廣,要跟全部的鰭、頭部、眼睛大小成比例,且頭部到背部要有一點點的斜度,整個龍魚體型要看起來非常的柔順平滑。各部位的比例要勻稱,具有雄偉氣勢。
3、鱗片: 鱗片要光滑整齊,鱗片與鱗片間要能清楚的分辨,且排序順暢平滑,不能有忽大忽小的鱗片。色澤要明亮,並且配合品種應有的色澤,不能有其它雜色點的出現。
4、胡須:要長而挺直。龍魚的觸須就像是傳說中龍的觸須,少了就不夠權威,觸須必須要等長等寬,並且要筆直的朝上,顏色最好能跟身體的顏色一致。
5、鰭:魚鰭包括:胸鰭、背鰭、尾鰭、臀鰭。各部位的鰭要大而且張開,梗骨要平順,不要有歪扭變形現象。各鰭必須完整,不能有破損、捲曲的現象,大小須與體長、體高成比例。在游泳時,要能完全的伸展,且整齊,呈現完美的弧度。
6、鰓:龍魚的鰓蓋就像是臉部,鰓蓋必須緊貼頭部,鰓蓋膜平貼魚身,看上去和身體一致呈現平滑柔順,不能有突出或凹陷。 鰓蓋呼吸時,閉合的動作不可太明顯,且兩邊呼吸正常,頻率緩慢一致。鰓蓋要與魚身弧度相配合,鰓蓋邊緣軟質部要與魚身平貼,鰓蓋並且要具備應有的顏色與亮度。
金龍魚
過背金龍魚
7、眼睛:眼睛對龍魚是相當的重要的一個部位,等於是精神的所在。龍魚的兩眼必須大小一致,不要過大,比例要適中,位置相對稱,不會朝上或朝下。 眼球晶體部份,看起來要清澈透亮,不能渾濁。在看東西時要自然且靈活。要明亮有神,沒有下視現象。
8、嘴:要密合。龍魚的嘴要往上翹,並且要緊緊合攏,不能有空隙,上顎下顎要互相對稱。下顎不要有突出現象與贅肉(磨擦水箱玻璃而形成的肉塊)。
9、牙齒:要整齊細密,不要有缺損變色情形。
10、肛門:要與魚腹平貼不能凸出。
11、游姿:游動時要緩而大方,回轉時要順暢。龍魚的泳姿呈現出王者氣勢的風范,也是最吸引人注意的地方.選購時需注意是否游的順暢,轉彎的時候,是否柔順平滑。
金龍魚 - 飼養環境
1、水質:飼養龍魚需弱酸性軟水。 一般源自江河的自來水的水質為弱酸性,是適合龍魚的軟水。 但是自來水
金龍魚
金龍魚幼魚
中,含有氯或氟,這對龍魚是有害的,甚至引起死亡。因此在飼養龍魚時,必須把水先存貯1~2 天或在日光下曬半天,使得溶解在水內的氯或氟得以自行消失。 也可在水中添加極少量的大蘇打以分解氯。 若使用來源於地下的自來水、井水、礦泉水,硬度可能偏高,應加入三分之一或二分之一的白開水或蒸餾水,將水的硬度降低。水族箱中養龍魚較久的老水,由於蒸發作用,一般也會變為硬水,應及時軟化。水質軟化最簡單的辦法是先把水煮沸,除去雜質,或用離子交換樹脂過濾設備過濾。
2、水溫:水溫最好保持在24℃~26℃,特別是飼養銀龍和黑龍,水溫需要提高到28℃~30℃,。龍魚對水溫忽然升高或降低非常敏感,易使神經系統休克、吸收中斷、導致死亡。在飼養龍魚時,必須嚴格控制水溫的恆定。尤其是水族箱養龍魚,換水時新舊水的溫差不要超過2℃,而且新水注入時,一定要慣注、散開。當龍魚經過運輸轉入新環境養殖時,應等15分鍾左右,待運載容器與新的放養環境水溫相近時再將魚放入。
3、氧氣:水中溶解氧的來源主要有二種,一是水生植物光合作用的產物;二是直接從空氣中溶入。 但水中殘餌、 魚的排泄物和水生植物枯枝敗葉的分解作用,也在不斷消耗水體的溶解氧。 因此應及時清理飼養池和水族箱的各種污物。 為了保證水池或水族箱中有足夠的溶氧,還應配套增氧設備。另外,水中溶解氧的消耗同龍魚放養密度密切相關,龍魚飼養最佳密度以魚體長20厘米, 水深度50厘米計算,水面5平方米可養15尾,15平方米則可養30尾,隨著水面的擴大,放養密度可適當提高。 金龍魚
成年紅尾金龍魚

4、光線:魚在生長過程中需要適度光線,最好是一天內早晚兩次的陽光能照射到飼養水3~4小時為佳。光線過暗,龍魚行動呆板,食慾不振,色澤暗淡;光線太強,同樣會游動不正常,甚至出現氣泡病等。
5、水族箱飼養管理:龍魚魚體較大,水族箱長度應超過120厘米。同時,應安裝紫外線殺菌,預防病害發生。過濾器肯定要,還要有加熱棒,和光管。水族箱必須配備空氣泵,不僅可以增加水中的溶氧,而且又可驅除水中濃度過高的二氧化碳。 為防止龍魚受驚時跳躍水面,水族箱還必須加蓋。水族箱內水質最低限度每三天換水一次,每次換出水量的1/4至1/3。 若發生魚鰭脫落可能是換新水過多所至,只要立即暫停換水,即可慢慢復原。
6、飼料:龍魚在吃食時用力過猛會撞到缸里的某一個角度以導致受傷,餵食時最好在魚缸的中間來投食。龍魚屬於肉型性動物,大部分龍魚的食譜為,青蛙、泥鰍、板球、金魚、螞蚱、小蝦等等。在餵食有一個加色的問題,比如說紅龍,餵食紅箭或小蝦就對紅龍的增色起到一定的作用,因為紅箭和小蝦體中含有紅色素。12厘米以下的 金龍魚
金龍魚
幼魚剛剛開始吃生餌,這時可以投喂剛剛脫殼的白色麵包蟲、小蝦(一定要去掉頭尾,最好是剝成蝦球投喂以免硬殼傷其腸胃)、血蟲等較適口的餌料。要少吃多餐一天投喂四次。 15厘米左右的小龍魚可餵食正常的麵包蟲和小蝦(小蝦最好去掉蝦劍)、也可以投喂1.5厘米的小魚。此時的龍魚生長迅速,食量驚人。可適當增加投餌次數和投餌量。 20厘米以上的龍魚可以投喂較大型的魚、蝦、泥鰍、肉塊等餌料。還可以投喂各種昆蟲等活餌,這些都是龍魚喜歡的食物,但要注意不要讓這些餌料受到污染。 另外,內臟,尤其是肝臟是不合適喂養龍魚的,其較多的脂肪會造成龍魚的疾病。活餌中金魚並不是一種好的餌料,研究顯示專吃金魚的龍魚飼養在狹小的水族箱里所染上的傳染病或寄生蟲幾乎全是金魚傳染的。 人工餌料最好是使用脂肪含量較少的牛肉,當然有條件的話,可以買成品的龍魚專用餌料。不過剛開始投喂人工飼料的時候龍魚會很不習慣,需要人工馴餌。
金龍魚 - 病害防治
金龍魚
金龍魚
龍魚發生疾病的原因有二:一是飼養管理不當。如水質不清潔;換新水過多;投餌不當;操作中造成了外傷。二是調護失宜。如:氣候突變;病菌的傳染;酸雨引起水質變化等。從外表上觀察,健康的龍魚,背鰭必定直聳,腹鰭晶瑩,鱗片閃閃發光,金銀色奪目。游泳時鰭尾喜歡柔軟屈曲,鰓蓋開啟有度;患病的魚,體色暗淡,游泳呆滯,尾鰭斜垂,鰓蓋浮漲,眼球下垂,無神。龍魚常見的疾病有以下幾種:
1、錨蟲病。在病魚體上能找到長約1厘米左右,頭部鉤在魚體內的寄生蟲,初期魚顯得不安,食慾不振,蟲體寄生位置紅腫溢血,嚴重時會導致組織壞死。致病的原因是長期投放金魚作活餌, 金魚將錨蟲帶入了養龍魚的水體。其防治措施:改投喂其它肉類動物食餌;用5~ 10ppm高錳酸鉀浸洗魚體每日一次。
2、水霉病。在病魚體上有被纖維狀的水霉包圍, 菌絲附著於皮膚組織中。魚得病後,游泳不活潑, 食慾減退、逐漸死亡。發病原因, 是受水生黴菌感染的結果。主要防治措施:12%食鹽水浸傷口約15分鍾;2用10公升水溶解3克硼砂 浸浴魚體5分鍾,然後移入清水療養;3用 0.5ppm孔雀石綠全池遍灑。 金龍魚
紅龍

3、白點病。主要症狀,在病魚的全身遍布白點, 像撒上白粉般,嚴重時就 像在魚身上覆上一層乳白色的膜。發病原因,是小瓜蟲寄生在魚體上所致。主要防治措施: 1用0.1~0.2ppm硝酸亞汞全池遍灑;2用500ppm硫酸銅和 500ppm硫酸鎂全池遍灑。
4、蝕鱗症。龍魚鱗片的第一鱗框開始呈現剝落般漸漸溶蝕,整體感觀猶如巨齒狀一般,然後側線的小孔逐漸變大,嚴重時會並發蝕斑症,若不及時處置腐蝕部位容易引發二次細菌感染,鱗片缺口及頭皮也將出現嚴重潰爛情形。發病原因主要是由於水質管理不當,長期飼養在舊水中,良好水質並不會有此病產生。此症最常出現在對水質較為敏感的過背金龍身上,紅龍亦有少數感染例子。主要防治措施:可利用抗菌葯劑抑制菌類感染。 不過治癒後魚兒缺損的鱗片並無法完好如初,這時唯有運用麻醉手術將缺損的部份拔除使其重長。但是有一點需特別注意,不可一次將全部的蝕鱗拔除,需分多次進行,也就是說每次最多隻能拔12片,等完整長出後在考慮施行下一次手術。治療期間要盡可能地提供魚兒最佳的營養。

㈣ 小盼菩提樹寓意

1.小盼菩提是什麼植物? 小盼菩提樹又叫金背異葉圓葉榕,是桑科榕屬常綠蔓狀灌木植物,主要以觀葉、觀果為主,是近幾年較為流行的室內觀賞盆栽。它象徵智慧,寓意健康長壽,整個植株自帶一股書墨香氣,體態端莊大方,葉片正面...
2.小盼菩提的習性 小盼菩提原產馬來西亞、印尼及菲律賓南部,生性喜歡溫暖濕潤、陽光充足的環境,最適宜的生長溫度為20-35度,可耐...
3.冬天如何養護? 小盼菩提樹姿端莊,文雅而嫻靜,常年鬱郁蔥蔥、朝氣蓬勃,且寓意也比較好

㈤ 高背和過背的區別

過背和高背的區別,主要是從珠鱗的發亮程度和爬排的情況而定。

過背金龍魚,產自於馬來西亞半島西側,它的亮鱗排數高,一般可以爬到6排,且鱗框金黃,有著一種厚重的金屬感。其珠鱗更是表現極佳,全部亮閃閃。表現極佳的珠鱗不僅僅是過背和高背的區別,也是和其他品種的金龍魚做區別的最重要一點。

過背和高背的區別在爬排和珠鱗的表現是顯而易見的,當然區分它們也是有其他方面的,比如它們的體型、頭型、金質和鱗片的厚重感都是有所不同的。

(5)印尼金背是什麼屬擴展閱讀

美麗硬仆骨舌魚(學名:Scleropages formosus):又名亞洲龍魚、金龍魚。屬一種古老的原始淡水魚類。原產馬來西亞、印尼、蘇門答臘等地河流和湖泊。

成魚體長40-50厘米,壽命可達數十年。性情兇猛,主要獵食活魚蝦、水生昆蟲、青蛙等。親魚將魚卵產含於口中直至孵出幼魚,所以有「龍吐珠」的俗名。自20世紀中後被開發成為觀賞魚,因其泛閃金屬光澤如盔甲般的鱗被和鮮艷的光色(金色、紅色等)及威風凜凜的儀態而備受矚目,身價飄升到幣值數以萬計的程度,成為極名貴的觀賞魚之一,有過背金龍、紅龍、青龍等品種。由於資源過度開發造成瀕危,被列入華盛頓公約(CITES)保護名單附錄Ⅰ。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金龍魚

㈥ 請問這是什麼魚

㈦ 如何區分各種龍魚

亞洲龍魚按純正血統可細分為七種:辣椒紅龍、血紅龍、橙紅龍、過背金龍、紅尾金龍、青龍、黃尾龍 辣椒紅龍:生長於仙塔蘭姆湖以南的地方,是目前價格最高的紅龍。它又有兩種:第一種鱗片的底色是藍的;第二種的頭部則長有綠色的魚皮。辣椒紅龍的價昂是因它的稀罕及其身上所覆蓋著的粗框鱗片(故其深紅的色彩)、深紅色的鰓蓋還有比較大的鰭和尾鰭。此魚的幼魚可從它較寬的身體、較大的眼睛、菱形的尾鰭、較尖和突出的頭部以及紅色的鰭,特別是其胸鰭,輕易地被確認出來。它大眼睛的直徑通常相等於眼睛和嘴尖的距離。鱗片帶有淡淡的綠和黃或橙色。不過,此魚的色彩最快也要等一年半的時間才會顯現出來,慢的話就要等上四年或者更長的時間了。 血紅龍:血紅龍的原產地和辣椒紅的恰恰相反,是在仙塔蘭姆湖以北的地方。血紅龍成魚的身體主要由細框的鱗片覆蓋著,鰓蓋也同樣是紅色的。此魚有紅色的鰭,不過身體卻比較細長。和辣椒紅不同的是,血紅的色彩會很快地在一年後便顯現,所以甚受人們的喜愛。更何況,此魚的售價也因其充裕的供應量而比辣椒紅來得低。它幼魚的身體比辣椒紅龍幼魚的相對地來得長,鰭和眼睛也比較小。此外,血紅龍幼魚的鰭也一樣是紅色的。所不同的是,它的尾鰭呈圓形,頭部也不比辣椒紅龍幼魚的突,鱗片略帶淺綠和粉紅的色澤。 橙紅龍: 產自科同加烏河[RiverKetongau]和其支流。完全發育的橙紅龍身體比血紅龍相對地長,一般可長至九十cm。此魚的鰓蓋為橙紅色,鱗片通常也只是橙色的。有些橙紅龍的鰭是橙紅色的,而一些劣等橙紅龍的甚至是黃色的呢。獨特的是,幼魚的頭部比較圓。此紅龍鱗片上的色彩亦因為常常遠不及血紅或辣椒紅的亮麗而越發使人覺得它暗淡無光。除此之外,眼睛比辣椒紅小的橙紅龍也是三種紅龍當中價錢最低的。可是此魚卻少有人問津。 過背金龍:顧名思義,這種普遍被稱為馬來亞骨舌魚[MalayanBonytongue]、馬來西亞金龍[MalaysianGolden]、布奇美拉藍[BukitMerahBlue]、太平金[TaipingGold]、柔佛金[JohoreGold]等的龍魚原產自馬來西亞半島〕。過背金的魅力和美麗之處在於其鱗片的亮度。和紅尾金不相同,成熟的過背金全身都長了金色的鱗片。前者的只長到由腹部算起的第四排而已。不僅如此,過背金的顏色也會隨著魚齡的增加而加深,就好比從魚身的一邊跨越到另一邊去似的。過背金有幾種不同的底色,但多以紫色為主。其他較為罕見的尚有藍、綠、金。高價的紫底細框過背是日本人最為偏愛的品種。細框指的是魚鱗上的紫色多於金,那金只顯現在鱗片的邊緣罷了。這使得魚兒看起來就象一尾鱗片鑲金以及鰓蓋呈金的紫色龍魚,既華麗又貴氣,令人不禁為之側目。7-8cm長的幼魚,其鰓蓋可見一抹金。緊接著便是由頭部延伸到尾部那青黃色的直線。長到9-10cm長的時候,紫色過背金的紫色色底鱗片就已經長到第四排了。最後到了適宜出口的12-15cm長的時候,有些龍魚的甚至已達到了第五排呢,最起碼也有背鰭周圍的部分吧。這般長度的六~七個月大過背金鱗片上的金色邊緣已經很明顯了,僅僅兩周歲的魚便已宛如閃亮耀眼的純金塊。雖然過背金與紅尾金尾巴和鰭的顏色都一樣,但前者的這一大特徵卻和價格較低的後者形成了強烈的對比。不過,有些過背金也會有顏色較淺的鰭。鑒於價昂的過背金和價格大眾化的紅尾金之間的相似之處,所以新手在購買時還是先征詢專家的意見為宜,再不然就是向可靠的養殖者購買。 紅尾金龍:原產自印尼蘇門答臘島的紅尾金龍,於當地的北乾巴魯河[Pekanbaru River)和坎葩爾河[KamparRiver)生長。其身體的上半部,包括它第五和第六排整整兩列的鱗片都是很獨特的黑或深褐色。因此,它鱗片上的金色色彩最多也只能達到第四排。這一點絕對有別於過背金。它和過背金還有另一個差別,就是尾鰭上端三分之一的部分和背鰭都是深綠色的。至於尾鰭下端三分之二的部分,則與臀鰭、腹鰭和胸鰭一樣都是橙紅色的。這一點倒是和超級紅頗相象的。和青龍相似,一條7-8cm長的紅尾金所有的鰭都是黃色的。只有在魚兒的主食是富含紅色素(beta~carotene)的小蝦時,鰭部的紅色才會在它長至10~12cm長的時候顯現。到了它15~20cm長的時候,鱗片的金邊亦已形成。這種鑲金邊的鱗片最多會一直『攀爬』到第四排為止。然而,如果你把過背金和紅尾金並排的話,你就會清楚察覺到兩者之間的差異。縱使兩條龍魚都一樣為十五cm長,而且色彩均已達到了第四排的鱗片,但你一樣會發覺到過背金的金色到底還是比紅尾金的來得深。不過有些魚齡為5-8歲,也就是65cm及更長的特級紅尾金身上的金色色彩卻會達到第五,又或者甚至是第六排呢。人們一般認為紅尾金比紅龍更具攻擊性,但卻肯定比過背金來得溫馴。正因如此,於一個水族箱內同時飼養八到九條的紅尾金或超級紅比起飼養一整缸的馬來西亞金龍相對地容易。和過背金相似,這種龍魚亦有不同的底色~藍、金和青。 青龍:在所有受到華盛頓公約(英文簡稱CITES)保護的亞洲龍魚品種當中,青龍的售價乃最低廉。這主要是因為野生青龍的產地遍布東南亞多個國家。鑒於它在日本極受當地高校生的喜愛,因此大多數在華盛頓公約下注冊的養殖場都有培育此魚。既然如此,日本水族進口商,一次購買過四百~五百條的青龍幼魚亦不足為奇。有些青龍的鱗片是半透明的,更有些是不透明的。它的側線在其灰綠色的鱗片當中更是顯眼。上好青龍的身體上部會有淡淡的藍或紫色。成魚的頭部也較圓和較小,看起來和其他的龍魚品種真有如天淵之別。由於青龍幼魚的頭部和身體比較成比例,故人們多認為它比成魚更好看。 黃尾龍:此龍魚亦常常被稱為黃龍魚或者黃尾龍魚。黃尾龍幼魚鰭上的粉紅色會隨著它的成長而逐漸消失。成魚全部的鰭都是黃色的,故得以命名。人們時常誤以為此魚是超級紅和黃尾或青龍在野外交配而得,其實不然。它本身確實為一個龍魚的品種。因為此魚的色彩一點都不鮮艷,所以並不受到人們的喜愛。由於商業價值低,因此並沒有幾家養殖場在培育純正血統的黃尾龍;反而只是常拿它來和超級紅配種,以便繁殖出一號半紅龍。此魚多生長在加里曼丹北部城市,班扎爾馬新[Banjarmasin)附近的河流和支流。 澳洲的龍魚有兩種:星點龍、和星點斑紋龍 星點龍Scleropages leichardti:產於澳大利亞東部,和星點斑紋龍很相似,幼魚極為美麗,頭部較小,體側有許多紅色的星狀斑點,臀鰭、背鰭、尾鰭有金黃色的星點斑紋,成魚體色為銀色中帶美麗的黃色,背鰭為橄欖青,腹部有銀色光澤。各鰭都帶有黑邊。屬夜行性魚類。近年澳大利亞政府大量放養此魚魚苗所以數量不會少。 星點斑紋龍 Scleropages jardini:產於澳大利亞北部及新幾內亞,體形較小,口部尖,體色為黃金色中帶銀色,半月形鱗片,腮蓋有少許金邊,尾鰭背鰭有金色斑紋。飼養容易,可人工繁殖。 南美洲骨舌魚科的魚類主要有三種:銀龍、黑龍、象魚(又叫海象、巨骨舌魚) 銀龍:Osteoglossum bicirrohomus 出要產於巴西亞馬遜河流域。1929年被魚類學家溫帶理(Vandelli)首先發現。在當地是一種食用魚。1935年引入美國。1955年引入日本。1966年日本神戶的宮田先生在九州阿蘇長陽的熱帶養殖場利用溫泉首先人工繁殖成功。但我國市場上所見的還是由南美經過美國轉口引進的人工繁殖的極少。此魚鱗片巨大、呈粉紅的半圓形,魚體呈現象是金屬的銀色,其中含有鈷藍色、藍色、青色等顏色混合,閃閃發亮。背鰭、臀鰭向後生長其基部很長,尾鰭短、胸鰭大。 黑龍:Osteoglossum ferreirai 形狀和銀龍幾乎一樣,成魚為銀色,但體形長大時會趨向黑色帶紫和青色,有金帶。極具觀賞價值。幼魚有明顯的黑色體紋胸鰭下掛著卵黃囊所以香港人稱之為黑龍吐珠。

㈧ 金背蟾蜍的介紹

中文名:金背蟾蜍,科 名:蟾蜍科,別稱:哈利波特蟾蜍、滑石蟾蜍,英文名稱:Smooth Sided Toad,學 名:Bufo guttatus,屬 名:Bufo ,食 性: 昆蟲、蝸牛、蠍子、蜥蜴和小蛇。 分布:南美洲巴西以北諸國,包括蓋亞那、法屬蓋亞那、蘇利南、哥倫比亞、厄瓜多、委內瑞拉、巴西等地。 身長:體長可達100mm以上的大型蟾蜍,最長可達18公分。 特徵:大型蟾蜍,毒腺腫大,身體肥壯,背部金黃色,有密布細小疣粒,下部灰黑色,眼黑色,下顎有黃棕相間的條紋。 生活習性:棲息於森林尤其喜好滿覆落葉的林床。

㈨ 這是什麼鳥

山斑鳩(學名:Streptopelia orientalis)是鳩鴿科斑鳩屬的鳥類,共有6個亞種。體長約32厘米,嘴爪平直或稍彎曲,嘴基部柔軟,被以蠟膜,嘴端膨大而具角質;頸和腳均較短,脛全被羽。上體的深色扇貝斑紋體羽羽緣棕色,腰灰,尾羽近黑,尾梢淺灰。下體多偏粉色,腳紅色。起飛時帶有高頻「噗噗」聲。成對或單獨活動,多在開闊農耕區、村莊及房前屋後、寺院周圍,或小溝渠附近,取食於地面。食物多為帶顆谷類。分布於喜馬拉雅山脈、印度、東北亞、日本、中國大陸及台灣。北方鳥南下越冬。

㈩ 這是什麼鳥啊

閱讀全文

與印尼金背是什麼屬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義大利周邊哪些國家 瀏覽:6
英國船長年薪多少 瀏覽:505
義大利紅酒有什麼香味 瀏覽:915
中國的火箭有哪些圖片 瀏覽:314
中國哪裡有滑翔翼玩 瀏覽:433
義大利有哪些保險公司 瀏覽:127
義大利回鄉證是什麼意思 瀏覽:633
一萬元越南盾長什麼樣子 瀏覽:128
疫情中國幫忙哪些國家 瀏覽:37
伊朗和中國什麼時候簽的合同 瀏覽:448
什麼是中國注冊會計師 瀏覽:431
義大利有哪個區 瀏覽:117
越南為什麼會有熊貓 瀏覽:49
在越南賣東西一個月能賺多少錢 瀏覽:787
伊朗高級指揮官什麼級別 瀏覽:316
咖喱雞在印尼什麼意思 瀏覽:686
中國這場教育改革後面會發生什麼 瀏覽:274
伊朗為什麼不用gps 瀏覽:57
cdr裡面怎麼顯示越南文字 瀏覽:450
中國外界環境如何變化 瀏覽: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