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印度真的難以超越中國嗎
中印這兩個迅速崛起的國家,誰將在21世紀主導亞洲今年來一直是全球關注的熱門話題。《經濟學人》就以《印度的增長將怎樣超越中國》作為封面故事來討論印度怎樣超越中國。文章先是給出了印度的種種劣勢:印度的市場改革起步晚、底子薄,GDP不過是中國的四分之一,識字率僅為66%,大大低於中國的93%,更不用說基礎設施破敗,腐敗橫行,政府遠不如中國政府有效率等等。然後提出了印度超越中國的本錢:第一在人口,第二在制度。
文章指出:到了2030年,中國的被扶養人口比例將達到50%,印度則為45%左右。到了2050年,中國的被扶養人口比例高居62-63%左右,印度則在48%上下,雙方的差距可達15個百分點。用另一個更為近期的指標來衡量,到2020年印度的中等年齡僅為28歲,美國為38歲,西歐為45歲,日本為49歲,中國則為37歲。日後中國人越來越老,中等年齡超過美國,印度人則還會更年輕一些。結果是,2020年印度將添加1.36億勞動人口,中國則只能添加230萬。
幹活的人少了,被扶養的人多了,經濟發展速度就會降下來。這就像現在的奧林匹克運動,雖然發達的醫療、營養、和科學訓練可以使某些老運動員成為常青樹,但37歲的要和28歲的競爭,畢竟有著無可否認的天然劣勢。美國、日本戰後的高度經濟增長,中國今天的經濟奇跡,無不和人口的增長和結構息息相關。比人手的多少也許更為重要的是,年輕人更具創新傾向,這在高科技的知識經濟時代特別突出。看看近幾十年的關鍵性突破,從微軟、雅虎,到谷歌、FACEBOOK,創立者都是年輕人。這在印度已經體現得非常清楚。比如,印度的世界級企業Infosys的創立者,有七位當時是二十幾歲的年輕人。2000年創立的IT企業Globals,其CEO年僅24歲。乃至西方人驚嘆,印度的經濟是被450萬企業家所驅動。
這種創新精神,不僅被年輕人的旺盛精力所驅動,而且得到了充分的制度保證 。這又是印度比之中國的另一大優勢。
乍看之下,經濟學人的觀點似乎無可辯駁,但是仔細分析下,就會發現經濟學人的預測很難成為現實。
一人國家的發展取決於很多因素,不僅僅取決於人口。中世紀的歐洲不見得人口比中國少,老齡化比中國嚴重,但卻是公認的歐洲文明史上發展比較緩慢的時期。這是由於政治文化的制約造成的。
今天的印度和中國相比,政治腐敗,婦女地位低微,種姓觀念根深蒂固。
經濟學人所提出的印度超越中國的第一大本錢是人口。就算像它說的那樣,到了2050年中國只有37%的人可以工作,而印度有52%。而事實上,這52%的人口中有近一半是女人。在印度婦女十分低微,她們的生產力水平遠不如中國女性。
SunithaKrishnan在15歲時,被八個男人強奸。後來她挑戰印度賣淫業,在過去的十年,她已經拯救了約2000名性奴隸。這些性奴中也有富人家的子女被拐騙出來強迫賣淫。在這些性奴中有不少只有三四歲的小女孩。SunithaKrishnan曾經救過一個被一百多個男人強奸的三歲小女孩。當時,那個女孩的腸子都露出來了,送到醫院里縫了25針才把腸子放回肚子里去。
印度拉賈斯坦邦首府齋浦爾有個美麗的名字——「粉紅之城」,這個距離聞名世界的泰姬陵200多公里的城市是不少旅遊者的目的地。然而,據英國《星期日電訊報》4月13日報道,來到此地的遊客有時會對該地區的一個「另類風俗」而驚訝,那就是坐在路邊待價而沽的貝迪亞族處女。
「成人儀式」竟是當妓女。在塵土飛揚的齋浦爾公路兩旁坐著一群少女,看樣子也就十幾歲,過路的男人們從她們身邊經過時大多放慢腳步,仔細端詳。夜幕降臨,在升起的火堆前,一個披著粉色紗麗的女孩兒特別顯眼。她些許稚嫩的臉上抹著濃妝,好像是要去參如一場盛會。然而事實遠非如此,l4歲的蘇莉在等待一個慷慨的買主,好把自己的初夜賣個好價錢。
蘇莉斯在的貝迪理族集體居住在一起,大約有59個家庭。在印度,婚禮通常是女孩成長為女人的標志,而貝迪亞女孩的成人儀式是當妓女。因為世代女性都靠賣淫為生,貝迪亞族也就成了「妓女種族」。
初夜是個值錢的商品,主要的買家來自於附近地區的中產階級男性。普通妓女一次的費用是100盧比(1元人民幣約合5.7盧比),處女身價則要高得多,至少2萬盧比;如果是姿色不錯的女孩,價格可能翻倍。初夜的「使用期限」也與一般情況不同,幾小時、幾天甚至幾周,只要買主不厭倦,他就有權一直佔有被他「破瓜」的女孩。花光「工資」慶祝「不婚之禮」。
然而在中國,婦女的地位不低於男性。近年來,在一些省份女性的升學率甚至超越了男性。越來越多的女性在完成本科學業後,選擇了攻讀研究生。像印度這樣一個婦女地位極度低微的國度,婦女的生產力和中國相比,可以乎略不記。除去一半的女人,印度的工作人口只有26%。
經濟學人提出的印度超越中國的第二大本錢是創新能力。然而創新是必然建立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之上的。一個教育程度低的人,很難在知識經濟時代有所創新。
印度的教育水準和中國相比很低,並且還有非常頑固的種姓制度。盡管自印度獨立以後,廢除了種姓制度,印度憲法文規定不準階級歧視,但是種姓制度對今天的印度社會特別是印度農村仍然保留著巨大的影 響。種姓層級最高的婆羅門不及人口的4%,卻佔有七成的司法權及接近半數的國會席次。就算在天災時,賤民亦飽受歧視,得不到最基本的援助,同在2008年8月,印度比哈省的阿拉里亞發生水災,然而由於阿拉里亞為賤民的集中地,災民得不到地方政府的任何協助,令大量災民死於水災當中。
更加可悲的是,印度是一個佛教國家。大部分低種姓的人都很認命,從來不會想去抗爭,想去改變。如果印度僅有4%的人能接受良好的教育,和中國相比又有什麼競爭優勢呢。
近來來,中國涌現出來的創新性人才也不少:馬雲,李彥宏...。這些企業,都是民營企業,其發展也並不像經濟學人說的那樣依靠政府。
如果印度想要超越中國,必須進行一次社會大變革,這在當下的印度是幾乎不可能的。印度是一個民主國家,任何改革都要經過投票決定。而往往很難使人們意見一致。歷史上,文藝復興時期的優秀思想家推動了歐洲的變革,中國在五四時期涌現出的一大批思想家,推動了中國社會變革,甘地也曾推動印度的變革。但是現在印度缺少像甘地那樣有影響力的思想家,無力改變人們的思想,也就很難改變印度社會現狀。
因此我認為,印度超越中國只是西方人一個美好的夢想。
B. 同為人口大國的印度,始終沒辦法超越中國,這是為何
印度是一個特別自信的國家,他們的人口現在已經發展到了十幾億的程度,人才儲備非常充足,在過去的幾十年裡,整個印度的經濟發展一直都很迅猛,已經超越了很多國家。為了進一步提升自己的國際地位,印度還產生了成為第6個常任理事國的想法。在幾次國際會議中,印度多次提出要求,希望成為聯合國的常任理事國,結果因為種種原因始終沒能成功,除了申請聯合國常任理事國的席位之外。
有不少人覺得,印度的企業家太過拖沓,乾脆放棄了合作,投奔到了中國。事實上除了時間問題之外,印度還有一個更加嚴重的弊端,那就是他們的文盲率特別高,因為教育水平低下,大部分印度兒童都沒有辦法在適合的年齡,進入學校讀書,因此他們只能做一些簡單的體力工作,不能做那些精細的東西。很多對技術要求比較嚴格的高新企業,基本上不會考慮將自己的訂單交給印度。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印度如果想要趕超中國,還得好好發展幾十年才有希望。
C. 為什麼說印度會超過中國
如果沒有深入印度高層領域的,就不會有這樣的問題!事實上印度社會就是兩極分化相當嚴重的,底層有混亂的社會環境(比如乘坐火車可以在車廂頂部等等),但是在我國還是在文化大革命期間,印度一直在計算機、軟體、研究、汽車、兵器、艦艇等等領域具有長時期領先我國的地位,所以說印度有可能超越中國的說法。但是這是十年前的說法,十年中國的強國精兵、改革開放,科學技術的迅猛增長,印度要超過中國那就是一種過時的說法了。
D. 為什麼說印度會超過中國
大家可能還不清楚印度會超過中國這句話背後的涵義. 印度人說印度會超過中國,就是看中了中國有2個戰爭要打,一個在台海,一個在東海.印度人認為中國躲不開,繞不過這兩場戰爭,而切中國面臨的對手並不是台灣,而是世界老大和老二的美日,所以,印度人認為,即使中國能打贏這兩場戰爭,國力也要至少衰退20年,要是打敗的話,那就不是衰退幾十年的問題,而是上百年甚至亡國的危險局面. 所以印度說10年趕上中國,是預測中國10年內打這2場戰爭,說20年趕上中國,是因為他預測到中國在20年內打這兩場戰爭.當然,中國也可能20年內都不打,但印度人認為那是不可能的,除非中國放棄自己的強國夢想,永遠甘做二流國家. 印度人並沒有中國這么險惡的局勢,與巴基斯坦的緊張關系雖然維持,但是打大仗,打核仗的可能性幾乎沒有,所以,印度以自己良好的國際局勢,來期待中國與美日的爭奪,最好趕上並超過中國,這是印度的大國夢. 當然,這個夢也有局限性,就是局限在別人身上,希望中國和美日爭斗,希望中國經濟發展停滯或者後退,一但這些國家不象印度希望的那樣做,比如美國不和中國斗,這個夢就破滅了!
E. 印度專家悲觀預測,要多少年才能超越中國呢
中國是當今世界上體量最大的發展中國家,自從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進步是有目共睹的。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國力的日益提升,也讓其他發展中國家看到了希望,一些國家甚至做起了超越中國的美夢。印度是南亞次大陸最大的國家,他們擁有悠久的歷史、足以和中國匹敵的人口,加上歷史上的恩怨,印度一直把中國視為對手。印度專家曾經放出豪言:10年內就要
超越中國,不過隨著時間的發展專家也最終打了自己的臉,表示印度要想趕超中國至少要125年。
印度人覺得,自己和中國一樣都有悠久的歷史,也都有十幾億人,中國人能乾的事情印度人不但也能幹,而且還要超過中國!於是一些印度的經濟學家開始迎合印度政府和印度人的民族自尊心,他們表示:印度只需要10年就能超過中國!
聽到這個消息很多印度人都沸騰了,但是很快印度其他專家便認識到了中國的強大,要知道雖然中國GDP總量排名第二,但是按照購買力平價中國早就超過了中國,甚至比歐盟加起來還要多!要想超過中國哪有這么簡單,一些印度專家悲觀地認為:印度至少要用125年才能超過中國,短期能夠超越中國的只有人口——印度的人口將在2024年超過中國,喜提世界第一人口大國的稱號!
F. 印度是怎樣超過中國的
印度其實很有潛力
我們這邊一直在貶低
實質上印度這幾年也是飛速進步
G. 為什麼總拿印度和中國比較,為什麼總說印度會超過中國
總拿印度和中國比較,是因為印度和中國有可比性,同是發展中國家,同是人口大國,同處亞洲,同為金磚四國,最主要的不同是國家制度,這也是西方總拿印度和中國比較的主要原因,西方認為民主制度一定能勝過一黨制,結果是至今印度也趕不上中國。
大家可能還不清楚印度會超過中國這句話背後的涵義.
如果中印以正常的發展速度來競爭的話,印度永遠都不會超過中國,這一點連好高婺遠的印度人心裡都清楚,怎麼還有這么多網友會被人家蒙上眼睛.
印度人說印度會超過中國是有原因的,這個原因背後有著不可告人的期待,但是卻披上什麼印度比中國民主自由什麼軟體業發達什麼英語良好等等美麗漂亮的外衣,那是專忽悠中國人的,別上當.
印度人說印度會超過中國,就是看中了中國有2個戰爭要打,一個在台海,一個在東海.印度人認為中國躲不開,繞不過這兩場戰爭,而且中國面臨的對手並不是台灣,而是世界老大和老二的美日,所以,印度人認為,即使中國能打贏這兩場戰爭,國力也要至少衰退20年,要是打敗的話,那就不是衰退幾十年的問題,而是上百年甚至亡國的危險局面.
所以印度說10年趕上中國,是預測中國10年內打這2場戰爭,說20年趕上中國,是因為他預測到中國在20年內打這兩場戰爭.當然,中國也可能20年內都不打,但印度人認為那是不可能的,除非中國放棄自己的強國夢想,永遠甘做二流國家.
印度人並沒有中國這么險惡的局勢,與巴基斯坦的緊張關系雖然維持,但是打大仗,打核仗的可能性幾乎沒有,所以,印度以自己良好的國際局勢,來期待中國與美日的爭奪,最好趕上並超過中國,這是印度的"大國夢".
當然,這個夢也有局限性,就是局限在別人身上,希望中國和美日爭斗,希望中國經濟發展停滯或者後退,一但這些國家不象印度希望的那樣做,比如美國不和中國斗,這個夢就破滅了!
所以,作為中國人,頭腦要清醒,不要被人左右!
H. 印度還需要多久就可以超越中國成為第一人口大國了
眾所周知,中國和印度是目前世界上人口數量排名前二的國家,而且也是當今世界僅有的兩個人口數量過十億的國家。
此外,中國老齡化程度高,年輕人占總人口比重遠低於印度。印度龐大的青年人口基數決定了印度更高的生育率和數量。那麼在相同的人口基數下,無論是按照什麼函數來計算,印度的人口必定是要超過中國的。
I. 印度人口正式超越中國,成為第一人口大國,當地的人均消費水平如何
「印度人口超過中國」是個網路誤傳,目前已經有很多媒體在辟謠了。關於印度人的消費水平如何,這個倒是可以來回答一下。根據世界銀行的數據,印度家庭年人均最終消費支出為3966美元,中國為5548美元,印度只有中國的71.4%。最高的是美國,達到37903美元,是印度的9.5倍。
印度的雞蛋比中國便宜52.80%,印度的蘋果比中國便宜1.02%,印度的香蕉比中國便宜55.23%,印度的番茄比中國便宜63.51%,印度的馬鈴薯比中國便宜57.84%,印度的洋蔥比中國便宜52.29%,印度的汽油比中國貴4.66%。印度的幼兒園比中國便宜89.48%,印度的國際小學比中國便宜92.13%,印度市中心公寓的每平方米價格比中國便宜85.89%,印度市中心的公寓月租金比中國便宜71.32%。
總的來說,印度由於經濟發展水平較低,民眾的收入水平也較低,因此消費水平也比較低。
J. 印度gdp為什麼超過中國
2017年印度的GDP是24390億美元,只是中國的五分之一,怎麼會超過中國呢?將來能不能超過不知道,但起碼十年內是無法超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