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國人應該如何對待日本人
民間可正常交往。但是政府間中國應該想清楚再做決定,面對日本當局死不悔改和拒不認錯的態度,不能一味地抗議和恐嚇對方,中國如果始終放不下自己曾被侵略的過去,對日本首相拜鬼的行為耿耿於懷,那可以選擇再一次徹底地、無情地將日本打敗,讓他不想認錯也必須要認錯;如果不願用武力來解決,那就主動同日本斷絕外交關系,我們無法象美國制裁古巴那樣搞小日本,但是可以斷絕同它的外交來往,同其形同陌路,這也是彰顯民族氣節的一種有效方式。不能老是拖,拖是解決不了問題的,有的事情必須要面對。必須做出選擇!
『貳』 中國如何應對日本的軍事威脅
日本最近有幾個動作,對中國國家安全形成了進一步的威脅: 更改防衛政策目標,欲將中國軍力限制在東海以內; 把海上自衛隊的潛艇數量從16艘提高到22艘; 自民黨計劃向國會提交決議案,宣示釣魚島主權; 沖繩縣石垣市議會決議登上釣魚島; 大阪議會要求加強釣魚島防衛 日本上下,要求強硬對待中國的聲音呱噪不已。 威懾美國日本之所以氣焰這么囂張,是倚仗美國站在他身後。日本的問題本質上是美國問題,日本的威脅來自於美國的威脅。要解決日本的問題,根源是解決美國的問題。要打掉日本的威脅,必須要打掉美國的威脅。中國要威懾美國,而不被美國威懾,最重要的因素不在於軍事實力,而在於戰爭決心。如果中國能不怕玉石俱焚,則美國一定讓步。中國唯有具備敢於跳出現有游戲規則的勇氣,才會讓美國真正感到威懾。 解凍核武中國從造出核武器那天開始,就對全世界承諾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有神兵利器卻又自我束縛,核威懾的效果就大打折扣。中國應該嚴正聲明,不再繼續承諾不首先使用核武器,完全釋放中國作為核大國的威懾力量。唯有這樣日本才會明白,對華和平才符合日本利益。當日本意識到一旦與中國開戰,就有亡國滅種的危險時,日本才會意識到和平的重要性。 明確戰略如果中日之間真的爆發軍事沖突,中國一定要明確自己的戰略:小打不如大打,晚打不如早打。常規戰也打,超限戰也打,核大戰也打。你豁得出去,才賺得回來。倘若中國秉承挨打受氣的一貫脾氣,企圖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則日本一定得寸進尺,想要按照侵華戰爭路線圖再走一遍。如果日本能意識到中國有對拼三億人的勇氣,它也就不會鬧事了。 中程打擊中日若果真沖突,很可能從海上開始。但是中國一定要從全局考慮對日作戰,目光不能局限於海上。日美之所以選擇在海上挑釁,是因為手裡有海戰優勢,中國就不能按照他們的希望落子出牌。中國要秉承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之戰略,日本敢從海上來,我們就從空中去。去的有飛機,更有中程導彈。戰爭初始,就要把十萬枚中程導彈傾瀉到日本各大城市去,第一時間癱瘓它的軍事、經濟、製造、組織能力。敢戰方能求勝,能戰才可言和。 戰爭是個辯證法。中國准備得越充分,戰爭意志越堅決,越可以使中國避免戰爭。這道理,日本人比我們更懂。
『叄』 中國應如何應對日本政府的挑釁
國家大體考慮是忍!忍!!!!!!!!!我個人認為,第一首先宣布修改中國不排除首先使用核武器,其二終止一切與日本的金融來往,有必要可以斷交!
『肆』 中國應該怎麼樣對待日本
這個問題很大,關繫到中國過去的歷史,關繫到中國目前的發展,關繫到中國未來劃分國際空間的份量。 從歷史的角度看,歷史上的日本對中國和東半個亞洲犯下的罪行是鐵打的事實。不論世道如何發展都不可能改變了。 就目前來看,中共中央,到目前為止的第一大目標是「發展經濟」。咱們這幾代人就是個「卧薪嘗膽」的命。不管外國對中國作了什麼(除了武裝侵略中國及鄰幫以外)只能忍。 日本呢,從80年代的經濟崩潰以後就一直停在原地等中國近30年了。他們也想發展,可是日本的地理決定了日本永遠都不可能瘋狂地發展,就目前的科技程度來說,日本基本上到頭了。但是日本人不這么想,作為一個人來說,一但出了什麼問題總是喜歡「怨天尤人」。日本人就把自己經濟停止的原因很自然地放到了中國迅速崛起上。還有日本瘋狂地希望政治地位的極大提升。 日本人會怎麼辦呢? 很好簡單,拿中國開刀,屁大點個事也要拉上中國醜化一番,「日美防衛指針」「中國威協論」「毒餃子」太多了,大家喜歡的話去網路搜下吧。哪一個不是針對中國的。 拿中國開刀,一方面撒撒經濟上的妒忌之氣。一方面吸引全世界媒體的眼球把自己打扮成政治大國的造型。還一方面就是在美國主子面前猛搖尾巴換點骨頭吃。 前邊都是鋪墊,重要的是未來。感請大家能忍著看到這。 未來中國必然崛起,但是怎樣才能證明中國強大了呢?從前的方法是戰爭,戰勝的一方自然是軍事強大的一方。戰爭中的地盤變化,也就是國際空間的重劃分。人類都趨向強者一方的本能,戰勝一方自然也就是政治中心。未來的中國不太可能和美國、俄國這樣的國家發動大規模戰爭。那怎麼辦呢? 我們的老朋友來幫忙了,日本幫助中國顯示強大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日本有著強大的國力和經濟,中國能打垮日本的國力和經濟,自然也就證明了中國經濟的強大。美國、俄國等劣強可以通過經濟上滅日本的輕松程度對比出中國的實際能力。 日本又是政治上的侏儒,如果真有一天中國滅了日本,中國也不會承擔太多的政治風險。因為什麼呢?因為這個日本一直在扮演著一個掉進糞坑的不倒翁——又臭又硬,還亂晃盪。日本不光彩的歷史,再加上死不認錯的現在,未來也就是給中國揍他的理由。 畢竟現在的世界體系下,一個國家打另一個國家不是這么容易的事。而我們偉大的鄰幫過去曾做過、現在也在做、未來也還將繼續地在中國身上找麻煩。東海他也要,治海他也管,南中國海他也插一手,馬六甲他也不放過。並且日本還在不斷地從這些地區挖掘中國的麻煩。 多好的鄰邦,把中國發展、揚威的最後一塊攔腳石也解決了。有朝一日,中國實力發展到足夠強大了,日本還在那找蒫亂叫,那我們就有充足的理由揍他了。有了這個理由,再加上日本和政治地位,世界上其它的國家會因為日本和中國拼核彈嗎? 說了那麼遠,再回到目前。目前中國還沒那麼強大。要打日本還不能做到輕松取勝,那我們就要忍。不管日本現在說什麼,頂多給個「警告處分」。也不管日本做什麼,最多也就是個「嚴重關切」。只要日本不動武,不破壞中國發展的和平環境。我們就睜一眼閉一眼。因為我們要留著日本這種沒事打麻煩的水平,不能給日本太大壓力,不然日本真的痛下決心改正錯誤。那中國日後真的要和美國核彈對轟嗎?我們還是留著日本這個臭毛病,留到我們想動手的那天。這在孫子兵法里叫「欲擒故縱」。
『伍』 面對日本不斷挑釁 中國該怎麼做
用核武嗎?當然可以用,但最後才能用,核武的最大威力不在於它的爆炸力,而在於它的威懾力,一旦使用,就必須使世界上再也沒有日本這個國家。至於核武夠嗎?這個問題太無知了,中國已有40多年的核武製造史,只要不是傻子,就會製造能毀滅世界2-3次數量級的核武,至於公開的數字,只有笨蛋才會相信是真的。 下來就是日本的心態,敢跟中國開戰嗎?換個問法,敢跟核武大國開戰嗎?絕對不敢,因為那等於自殺,戰爭一旦開打,就不可能進行控制,一旦需要,什麼國際公約都是一紙空文,再強大的常規武器,在核武的毀滅能力面前,都像紙做的一樣。只要中國導彈科技好,能保證把核武投射到日本,日本就只有(不使用核武)戰敗和(使用核武)毀滅這兩個結局。而中國正好最強就是導彈科技,這方面沒有一個國家敢不把中國放在眼裡。 日本明知這個情況,敢對中國挑釁,我估計一個是對中國的外交習慣的探刺,利用中國的謙讓想得到某種利益,一個做做姿式,想讓世界知道日本的強大。因此,中國採取適當的強硬是必要的,謙讓容易讓日本認為是懦弱,而用血喂狼除了讓狼更強壯,還會降低自己的威信和實力。 現在的情況,一邊要加強自己的軍備,國家之間的對話用軍事實力會更有效;一邊是外交,這方面同樣重要,先談,談不成就國際法庭再談,要讓世界清楚日本的軍國主義本質,為我國發動戰爭爭取國際支持,這樣用核武的國際反對力也會少很多,這樣做同時也可以為我國加強軍備爭取時間,我軍的發展速度很快,這也是日本最害怕最顧忌的地方,時間越長對我軍越有利。 真到了開戰的一天,就不要有顧忌,這一戰關系重大,對我國絕對會有幾百年以上的影響,成王敗寇,不是中國亡就是日本亡。對中國來說是輸不得的,勝則更強,敗則永無出頭之日。所以准備很重要,一定要准備充足,一擊必殺。武器很重要,人也很重要,必須撤底杜絕軍中的用人腐敗,這是我最擔心的地方,用人腐敗危害是最大的,給再好的武器也沒用。 至於戰爭對國民經濟的影響,這方面不是最重要,一旦打贏,無論短期經濟受多少影響,但以後很長一段時間內必定是有利的,短期就當成是投入吧,以後的收益會更大。
『陸』 中國國家下一步該怎樣對待日本,而美國的意圖是什麼~
基本上,用倆字概括,沒轍。
首先,中日之前在對領土紛爭的問題上,在一定程度上達成了擱置爭議友好往來的共識,今天鬧成這樣,日本負主要責任,日本挑起事端購島,中國則回應否定爭議宣示對釣魚島主權,說白了就是在相互扯皮,互相抬杠。抬高了,就不那麼好放下了,容易扭傷腰骨,畢竟都是大國,都很在乎自個的國際地位和形象。所以,美國調停,是兩國樂見的事情。
其次,戰爭是不會發生的,頂多發生些許摩擦,但無關大局痛癢。美國不積極調停的話,中日持久僵局無可避免,可以理解為打持久戰。
我們可以把這紛爭理解為,日本上演了購島鬧劇,中國無奈被拖下水, 中國還是希望盡快息事寧人的。
任何一方如果試圖武力占據釣魚島,都將被視為激化矛盾的行為,是要對因此引發的後續問題負直接責任,中日都不會那樣去做的,因為不至於.
美國,可能是最近這一系列事件背後的慫恿者。
不得不承認的是,中國日本騎虎南下。
『柒』 中國如何看待日本
日本社會在全面侵華戰爭問題的認識上,是多元化的,既有企圖掩蓋的,也有反省的,從我們的角度,不能只看到企圖掩蓋的這一部分。中日之間的恩恩怨怨一言難盡,不論是中國人還是日本人還是亞洲其他國家,由於文化、宗教、信仰等復雜的原因,在二戰問題上的和解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在這一點上,歐洲各國在和解後形成了歐盟,亞洲各國在和解後,如果想形成「亞盟」,還有很漫長很艱苦的路。日本曾經是中國的學生,近代卻全面超過了中國,甲午海戰的失敗,使得中國海軍直到近一、二十年才有較大起色,影響太深遠.....沒有這場海戰,中國本來獲得了較好的發展機遇……沒有抗日戰爭,中國也可以好好發展一下的,結果、兩次機遇都毀在日本手裡。總之,日本是中國人心中的一道坎……
『捌』 我國應如何應對日本軍國主義的復活
不能讓它這樣下去了!除了外交上讓日本人民理解中國的友好誠意,軍事上提高警惕避免措手不及之外,還需要強有力的措施,使誤入岐途的日本民眾猛醒回頭,像老一代一樣堅決地站出來反對軍國主義復活。什麼措施能有此功效呢?法律措施!西方世界最瞧不起的就是口頭抗議和領導定調,越是領導定調它越認為你是在搞專制,該推翻。只有法案,它才會感到神聖和不敢逾越。如果我們通過全國人大立法明確以下三大原則,看它還鬧嗎:
一、 「中日兩國和平友好」的原則,將和平作為友好的前提。只有和平我們才跟你談友好。如果兩國交戰,或日本打進門來了我們還談友好那豈不成了汪精衛嗎!今天你日本設中國為假想敵,已經破壞了友好的基礎,如不迅速糾正,兩國將無友好可言。
二、「日本對華開戰則視同首先使用核武器」的原則。日本明治時代以來發動的侵略戰爭給中國帶來的災難,超過長崎、廣島原子彈爆炸的二三百倍,比任何核武器的破壞性都大。如果日本再敢輕啟戰端,我們完全有權利將其侵略視同首先使用核武器。
三、「老賬新賬一起算」的原則。中國放棄戰爭賠款,不是為了讓日本重建軍事機器再次發動侵略。而是在日本永不再戰的憲法保障下支持日本的和平建設的。今天日本憑借戰爭賠款之力復活軍國主義,制定戰爭法案,再設中國為假想敵,部署對華侵略力量,不惜與中國開戰。已完全違背永不再戰的原則。中國政府和人民完全有理由追索戰爭賠款。日本膽敢再次對華開一槍,則中國放棄戰爭賠款的承諾自動失效。而且中國政府有權老賬新賬一起算,加倍清算日本的戰爭罪行!
破壞和平基礎,與13億中國人民為敵的結果是什麼?首先使用核武器的後果是什麼?加倍追索戰爭賠款的代價是什麼?這都是日本人民算得清的賬,想得到的東西。紅線劃清了,他們才會覺醒,覺醒後還會讓軍國主義不顧後果地無端挑釁嗎?還會稀里糊塗地去跟軍國主義當炮灰嗎?
問題是我們的外交工作習慣人治,不習慣法治,談起外交法制化,似乎是聽別人的故事。我們的立法機構也不習慣動用立法手段處理對外關系,即便深受美國的「對台關系法」所害,也沒想過要有「對美關系法」。能不能夠從遏制日本的軍國主義復活開始動用寶貴的法律武器,恐怕還得靠大家來推動!
『玖』 面對日本威脅挑釁,中國怎麼辦
我們說,這是一種相當盲目輕率的態度,在戰略上也是極不負責的。關於對日本可以不戰而勝的問題,筆者前幾天已經有文章對此進行了批評。再此須進一步指出的是,日本構築對華戰略包圍圈不是單獨進行、另起爐灶,日本的行動不過是美國大規劃大戰略下的一個組成部分,美國正在構築嚴密厚實的對華戰略包圍圈,而日本不過是在對此添磚加瓦、助一臂之力而已。 第三種解讀:美國會限制日本 這種解讀認為,日本不會在戰略大國道路上走出多遠,出於歷史經驗,美國將限制日本的行為使之不可能超出范圍。正是基於這樣的考慮,所以此前一個時期中國的一些「專家」、「學者」大家大嚷什麼,中國捍衛釣魚島不僅僅是為了中國,更是為了維護二戰後的世界秩序,指望藉此拉近與美國的關系,打動美國,讓美國出面限制日本,結果是熱臉貼上冷屁股,弄了一鼻子灰。 指望美國限制日本純粹是一廂情願的幻想。美國對日本的確是抱有一定程度的戒心,但是美國對中國已不僅是戒心,而是憂心,是出於霸權維護世界霸主地位的憂心,憂心遠遠大於戒心,二者根本不可比擬。在強烈的憂心驅使下,今後美國只能把對日本的戒心收起,盡情地釋放日本的戰略潛力以對付中國。筆者已經多次說過,只是一條必然的戰略路徑,今後將越來越突出實施起來。 歷史經驗告訴我們,任何時候低估日本都要犯極大的戰略錯誤。甲午戰前因為低估日本的決心與能力,龐然大物的滿清政府被日本打得落花流水;日俄戰前沙皇俄國低估日本,結果被日本打得筋斷骨折;太平洋戰前美國低估日本,結果被日本咬得鮮血淋漓……考慮到歷史上日本給中華民族所帶來的無盡災難,每一個愛國的中國人都不能對這些經驗無動於衷不以為然。現在,根據日本的動向,當代中國必須充分認識到,在美國之外,中國有又增加了一個危險而又蠻干、狠毒而又賭徒式的凶惡敵人,任何認識不到危險嚴峻性、急迫性的心態都是將對國家、民族與歷史的極大犯罪。 三、應對日本威脅與挑釁的戰略策略 如何同一個日益強橫的日本打交道,如何應對日本的威脅與挑戰,這是發展崛起的中國所面對的一個突出問題,需要有明確的戰略策略。 第一,不讓步不等於有進步,中國應讓日本圍著中國提出的問題轉,而不是與此相反。 現在,在如何應對日本挑釁的問題上,有一個說法叫「不讓步」,既「在涉及國家領土主權與重大核心利益上決不讓步」。這樣一種提法,應用於回擊西方輿論所謂中國「咄咄逼人」的污衊是完全必要的,但與日本僅僅這樣就很不夠了。自日本刻意挑起中日釣魚島沖突以來,中國的確很生氣,直至今天仍拒絕與日本進行首腦會談就是證明,也確實沒有讓步,但不讓步不等於有進步,不讓步只是說明了被動的應對,並沒有表達出自己應有主動。須知,應對日本的威脅是中國必須跨越的戰略難關,中國不能指望有朝一日日本的威脅能自動解除,更不能指望有朝一日日本能良心發現不再挑釁中國,這都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情。對中國而言,來自的日本的威脅既繞不過去也躲不過去,只能勇敢面對,只能通過自己的卓有成效的反擊擊敗這一挑戰。當然,擊敗這一挑戰之後還有更大的挑戰,但如果連這一難關都邁不過去,後面更大更險的難關也就無從談起。 所以,面對日本,中國不能滿足於被動應付。如果說,對美國,中國採取不主動挑事的方針還能讓人在一定程度上理解的話,但如果對日本也奉行這樣一種躲避政策,就無論如何也說不過去了(說到這里,筆者不得不說,這個「韜光養晦」真是害死人)。因為日本這個民族就是這樣一種特性與習慣,它總要鼠偷狗摸地製造各種事端,然後利用各種事端攫取自身利益,而且從來都得寸進尺,沒有止境。不要以為中日之間「分歧」就是現有這么多,好像解決了釣魚島問題就萬事大吉了,其實根本不是這回事,釣魚島問題之後,現在日本又提出了東海問題,東海問題之後,日本還會提出台灣問題,還要提出南海問題,還要提出中國污染了日本的問題,還要提出中國西藏問題、新疆問題、內蒙問題、滿洲問題等等等等,如果中國一味地被動應付,問題只只能是越來越多。為免去出現這樣的情形,中國必須變被動為主動,積極反擊日本,讓日本圍著中國所提出的問題轉,而不是相反。只有這樣,中國才能在中日戰略博弈中取得主動權,才是一種應有的戰略進步。 針對日本,中國都可以提出哪些問題呢? 可以提出沖繩獨立的問題。中國應該強烈敦促日本尊重沖繩人民的獨立意願,首先允許其高度自治,然後在適當的時機舉行沖繩全民公決,決定沖繩的地位。當年美國佔領沖繩的時候不有一個「沖繩地位未定論」嗎?中國完全可以將這一理論及其證據材料翻出來為我所用。 可以與俄羅斯協商共同開發或者購買南千島群島。有關這個問題,筆者在《中俄可以協商購買南千島群島》一文中已經做了表述。 明確支持韓國的獨島主權,送一個大大的人情給韓國,送一個大大的惡心給日本。 還應該重提日本當年侵華戰爭的賠償問題。當年中國之所以放棄賠償,是建立在日本認罪基礎上的,現如今日本缺乏認罪誠意,違約在先,那麼賠償問題也完全有必要重新提起。這其中還應包括日本侵略台灣五十年殖民所造成的損失。 除此以外,中國還必須明確表示反對日本擁有核武器,反對日本進入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反對日本修改和平憲法,至於參拜靖國神社、修改教科書之類,倒是沒多大實際可操作性的細枝末節。
『拾』 中國面對日本該如何做才能立於不敗之地
只要中國好好發展自己,發展自己的文化思想,根據實際情況建立自己的制度,增強自己各方面的力量,中國永遠對日本都會立於不敗之地,必勝之地,雙方力量相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