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訊息 > 中國動漫的市場優勢有哪些

中國動漫的市場優勢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2-05-23 01:03:55

『壹』 試分析中國的動畫教育有什麼優勢

國動畫的優劣勢分析
縱觀中國動畫的發展歷程,一方面,我們可以對許多優秀的作品如數家珍,諸如《大鬧天宮》、《三個和尚》、《小蝌蚪找媽媽》等一系列優秀的動畫作品,讓我們對中國的動畫藝術充滿了自豪,更對古老民族的文化奇葩充滿了嚮往,然而這僅限於20世紀80年代之前;另一方面,動畫商品化的開端成為一個時代節點,終結了我們對於民族動畫藝術作品的美好想像,這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內,世界動畫作品的經典語錄名錄上很難找到中國動畫的身影。與日俱增的動畫產量,用數字證實了中國動畫的發展速度。如果從辯證的角度客觀審視當下,對目前中國動畫的發展現狀進行判斷,可以發現動畫產業的發展存在諸多矛盾。
一、中國動漫發展現狀:
80年代後期,發達國家的動漫企業為節約成本紛紛把製作環節交給我國的動漫企業完成,比如著名的動畫片《花木蘭》,我國的動漫產業走上了貼牌生產道路,這一方面讓我們喪失原創的動力, 另一方面國內廣闊的市場份額被日本、美國等國家佔領。經過近幾年的發展,我國的動漫產業在產業規模、品牌、運營能力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績。
1.動漫產業規模逐漸擴大。據2008年12月在廣州舉行的中國動畫年會公布的數據顯示,截止2008年底,我國現在擁有動生產機構5473家,國產動畫片的產量從2003年的12000分鍾增至2007年的10萬分鍾, 國產動畫電影從每年1部、2部增至10部。伴隨著產量的擴大,機構的增多,動漫教育也迅猛發展,全國開設動漫專業的大專院校從2005年的237所增加到2007年的447所, 在校研究動畫專業的學生達到了50萬人,遠遠超過美國、日本等動漫發達國家。
2.國產動漫的品牌影響力進一步提升。截止到2009年12月31日,在中文搜索風雲榜?動漫卡通排行榜TOP50中有十個國產動漫品牌。特別是《喜羊羊與灰太狼》從一年前的第14位上升至第4位。2009年春節上映的《喜羊羊與灰太郎之牛氣沖天》總票房現已達到1.1億元,再次刷新了國產動畫片的票房記錄。
3.動漫產業的運營能力增強。動漫產業的核心雖然是創作,但是最大的利潤卻來源於圖書、音像、玩具等衍生產品的開發與推廣。《美猴王》、《三國演義》、《喜羊羊與灰太郎》、《鄭和下西洋》、《虹貓藍兔光明劍》、《大耳朵圖圖》等國產動畫片在電視台播出獲得了良好的收視效果,相應的圖書、音像、玩具也開始出現在動漫衍生品市場。最值得一提的還是電影《喜羊羊與灰太郎》藉助其票房成績已經擁有了500多家品牌授權合作商, 在《喜羊羊》的收入中,播出版權收

益佔30%,其餘70%來自衍生產品的形
象授權等方面。當然,盡管我國的動漫產業取得了可喜的成績, 但是與日本、美國等動漫強國相比,我國的產業競爭力尚顯不足,面臨日益激烈的國際競爭,我們要認清自己的優勢與劣勢, 繼續發揮優勢,彌補劣勢,為動漫產業的進一步發展贏得先機。
二、中國動畫的優勢劣勢分析
1.優勢:
全球化的背景下中華文化資源具有獨特性,五千年的的文化底蘊為國產動畫提供了足夠的素材歷史資源,具有中國特有的特色;
廣闊的市場需求。任何一種產品、一個產業要想獲得持續的發展空間,首先一個前提是有足夠的市場需求作為基礎保障,波特也同樣將需求條件作為鑽石模型中不可或缺的條件。我國是人口大國,青少年達到3億多,這些都是動漫產品的潛在消費群體,另外隨著近幾年,人們生活、工作方式轉變,工作壓力增大,有相當一部分成年人也成為動漫產品的需求者,在現實中我們也確實很多老少皆宜的動畫片,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成年人作為動漫消費群體的比重會越來越大,成年消費群體會對國內動漫產業提出較之青少年消費者更為苛刻的要求以滿足自身不斷提升的精神需求。這將成為動漫產業發展的外在動力;
中國動畫有過繁榮昌盛時期,以萬氏兄弟為代表的中國第一批動畫人開始,隨著第一部頗具影響力的《大鬧畫室》(1926)誕生,國產動畫解開了序幕,新中國成立後,《小貓釣魚》(1952)《神筆》(1955)《驕傲的將軍》(1956)《小小英雄》(1953)《烏鴉問什麼是黑的》(1955)相應問世,動畫鼎盛時期的《豬八戒吃西瓜》(1958)《聰明的鴨子》(1960)《小蝌蚪找媽媽》(1960)《大鬧天宮》(1961.1964)等作品證明了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不僅僅如此,後期出現的《哪吒鬧海》(1979)《鷸蚌相爭》(1983)《葫蘆兄弟》(1987)《邋遢大王》(1987)《黑貓警長》(198-1987)《阿凡提的故事》(1987-1988)《西遊記》(1999)等等都達到的很高的水準,,沒有理由不相信中國動畫的實力與市場;
除了這些,國產動畫片的製作加工能力較強,能夠發揮小製作,成本低的優勢。加上中國GDP強勁增加能夠帶動中國的動畫片的需求,過長動畫片媒體播出方式和播出平台增加,全球動畫產業強勁增長帶來了示範效應。
2.劣勢:
動漫產業被誤讀嚴重滯緩動漫產業的發展:中國大眾一直以來在很大程度上誤讀了動漫產業,以為動漫只是做給小孩子看的,看動漫就代表還沒有長大,不成熟。其實不然,「動畫是一個電影類型,不是兒童片」徐克語。動畫和電

影一樣,動畫其實也是電影的另一種表現方式。

『貳』 國產動漫有什麼優勢和劣勢

國產的呢 優勢就是比較適合2---8歲的小孩子看,內容比較健康, 例如最近熱播的《喜羊羊與灰太狼》,全片都是以「寓言故事」的形式來演繹,其中並沒有任何「愛情、 臟話」之類的成分, 非常適合小孩子觀看。 但相對而言呢, 劣勢就是 內容太 簡單,浮於表面,雖然對孩子有著一定的影響力,但讓年級大一點的人看 似乎一點意義都沒有了, 反而會挑毛病, 例如 畫面效果, 作者的繪畫功底, 畫風………… ,

『叄』 中國動漫發展的有利條件

有利條件有以下幾點。

1 互聯網優勢

近年來,隨著以騰訊為首的互聯網企業紛紛進入中國動漫市場,使得中國動漫市場得到進一步活化,中國動漫行業資金也隨著互聯網大佬進入顯得愈發充足。用戶粘度以及市場探究上更加方便且符合中國國情。

2 發展所處階段性

由於中國動漫產業化也才十年左右,而這十年中國動漫產業商業化進程與收入可以說是達到了翻天腹地的變化,可見中國動漫產業還有足夠的上升空間,龐大的消費基礎尚未開發。

3 消費者年輕化,開放化

隨著00 90 80日益成為中國娛樂文化商業消費主體,這些人因為中國經濟的發展,開放,思想與消費行為上會有著巨大的變化,在接受動漫這方面會更容支持。

4 國家政府大力支持

十年前國家就出台政策與資金在扶植中國動漫發展,經過十年摸索與探究,政府也從中吸收了不少經驗,而近期出台的一些政策規劃也在常常要引導市場良性發展。

5 文化產業增福帶來相關利益

近年來文化行業以電影產業爆發性增長尤為突出,而電影行業中動畫部分在近幾年取得票房成績《大聖》《大魚》也有目共睹,可以預見文化產業大發展會大大影響其下動漫行業拓展。

6 中國版權的加強

前幾年的自貿區建立,主機入華,國行,steam,以及優酷土豆,愛奇藝,騰訊,以及國家的版權行為都表示這會越來越開放,相對的因為版權意識與法律的強化,也會培養起消費者的正版消費意識。

『肆』 中國動漫有什麼優點和缺點

中國動漫優點:永遠是立志類型,那些開放性情節幾乎沒有,適合小學一下的兒童收看。缺點:就因為設計情感(男女情感)問題較少,所以情節莫過於克服自身缺點,一步一步努力的老套劇情,人物也屬於Q版類型,沒有絕對的美型人物。日本動畫優點:情節有趣,主旨清晰,內容豐富,人物美型,設計動畫的思想開放,畫風比中國成熟的多。缺點:有些動漫出的沒主題,類型與「死亡筆記」在中國貌似是禁播的。還有日本動漫裡面又帶一點H(就是YELLOW)的成分,有些的動漫這點太過分了,如一部叫蜜X蜜水果糖的動漫,只在中國引進了2集,因為太H了。不過其實中國開放點的話,這些動漫還是蠻好看的,情節覺得OK。 總的來說,日本動漫覺得是最好的。中國的吧,最多稱之為動畫,屬於小孩子看的。青少年都喜歡看日本的,關鍵中國太將就的是主旨,在電視上播出了幾乎都是關於夢想,友情類。涉及的愛情的很少有播。只能說:中國的動畫像中國的足球一樣,沒戲了!

『伍』 中國動漫發展歷程

中國動漫,是指中國(大陸)地區的動畫和漫畫。1922年,萬氏兄弟就製造出了中國第一部廣告性質的動畫短片《舒振東華文打字機》。其後拍攝的動畫長片《鐵扇公主》更是達到當時的巔峰。這在當時,除美國的長片《白雪公主》而外是絕無僅有的,這是中國動畫的萌芽期。

1993年以後,中國動畫市場開放了,國家不再限制產量但也取消了政府收購。這也令國內動畫行業開始受到來自兩方面的挑戰,一個是國外動畫片進入中國市場不再受限制,但中國動畫片的產量少。

中國動畫產業在這10年發生了許多變化,首先是產量和從業人員的數量擴大了,以製作時間為例,從300分鍾增加到了40000分鍾,據了解,2014年僅在廣電總局申請立項的動畫片已達到了七八十萬分鍾之多。2000年全國開設動畫專業的大專院校超過200所,就讀的學生有20000多人。

詞彙誤用

「動漫」一詞的確一開始是由於人們的誤解而口耳相傳的。但是,產生這種誤傳的實質原因是因為,我國沒有一個完善的ACGN產業鏈與市場,並且數量眾多且質量參差不齊的動畫,大多數的受眾是0-12歲的兒童。

而人們對於國外的ACGN文化的熱情卻一直在發酵,這導致人們需要一個「新詞」,來將受眾為幼兒的」動畫」與受眾為全年齡的「動畫」區分開來。在多數普通受眾不了解其起源的情況下,「動漫」一詞的含義以訛傳訛,充當了這個角色。

越來越多的人誤以動漫一詞來代指非低齡向的動畫,作為對大眾對動畫的刻板偏見的妥協。詞語的含義並不是一成不變的,不同時間人們的不同需求,也促進了詞語的詞義發展。

同樣,詞語含義的發展,也反映了整個社會的發展。像這樣的語義變化,也昭示了中國動漫產業艱難且畸形的發展道路。

『陸』 發展動漫產業的優勢

國內有13億人口,當中至少有5億是動漫市場消費者,市場空間為1,000億元/年。目前國內有2000家省市電視台,其中動畫專業頻道有4個、少兒頻道有25個、少兒欄目有289個、動畫欄目200個,年需求達到26萬分鍾,國產量僅有2萬分鍾。至於兒童音像圖書市場空間為100億元/年,兒童服裝900億元/年,玩具200億元/年,文具600億元/年,兒童食品350億元/年。
截止2006年底,全國動漫企業達5473家,447所大學設立了動畫專業,在校學生46.6萬人。但目前國內動漫情況是原創不足,題材單一,品牌意識差。中國動漫低齡化趨勢明顯,缺乏競爭力。缺少專業人才,無強大團隊,形不成規模優勢。並且過於依賴政府的支持和幫助,而缺少自身的「造血」功能。
雖然國內的動漫行業存在很多很多的問題,但國內動漫業前景是一片光明。國內動漫產業在政府的大力推動下得到迅猛發展,並出台了相應的扶持政策,目前全國在建的動漫基地已經有20多個,播出平台不斷地放大,為國產動漫的發展提供了更大的發展空間。
2006年4月,國務院辦公廳轉發了財政部等部門《關於推動中國動漫產業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了推動中國動漫產業發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許多企業據此調整了發展戰略和計劃,初步擺脫模仿痕跡、具有民族風格和時代特點的新漫畫期刊、圖書和漫畫家快速成長,《漫畫世界》、《漫友》等雜志受到廣大讀者的歡迎,漫畫版《水滸傳》與《西遊記》陸續在國外出版,一批新老漫畫作品走出國門贏得市場。動漫教育和人才培養、動漫產業基地建設、動漫國際交流等都駛入快車道。但是,中國動漫產業的發展與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精神文化需要和不斷發展的市場需求之間還有很大差距,在原創能力、人才、技術、投資、知識產權保護、管理體制等方面,還沒有出現根本改觀。用5至10年時間躋身世界動漫大國和強國行列的目標依然任重道遠。
動漫產品本身有巨大的市場空間,而動漫產品的衍生產品市場空間更大。中國目前每年兒童食品每年的銷售額為人民幣350億元左右,玩具每年的銷售額為人民幣200億元左右,兒童服裝每年的銷售額達900億元以上,兒童音像製品和各類兒童出版物每年的銷售額達人民幣100億元……在某種程度上,這些行業今後的發展與行銷都有賴於動漫這一新興產業的帶動作用,以此類推,中國動漫產業將擁有超千億元產值的巨大發展空間。

『柒』 你覺得中國動漫應該如何發揮自己的創作優勢

中國動漫優勢有三點,第一劇本多(網文),第二觀眾多市場大,第三技術強,國內特效現在也是世界一流。

『捌』 中國動漫和世界其他國家動漫的對比(包括優勢、劣勢對比和發展前景)

僅供參考而已。
中國動漫弱勢

說到動漫,很多人首先想到的經典形象就是米老鼠、加菲貓、機器貓┉┉中國有自己的經典動漫形象嗎?從大量借鑒京劇手法製作的《大鬧天宮》、齊白石的《小蝌蚪找媽媽》、國畫色彩鮮明的《鹿鈴》、沒有旁白的《蘭花花》等,1980年之前製作的動畫片數量雖少,但其畫面的精美、富有特色的個性、故事情節的不落俗套、藝術含量之高絕對在世界動畫中處於第一流的水平。《大鬧天宮》、《天書奇譚》、《哪吒》等幾乎是讓人百看不厭。這些片子的質量足以讓美國的動畫大片遜色三分。在當時電視動畫片的製作也很不錯,如《火童》、《九色鹿》、《葫蘆兄弟》、《黑貓警長》等。水墨動畫、蠟染動畫、剪紙動畫、木偶動畫,品種的豐富更是讓人贊嘆,每一種類型的動畫都有精品,而且題材也非常多樣。
但是從七十年代末之後,中國動漫開始沒落。改革開放後,眾多的國外動漫乘虛而入。很多70年代的人印象深刻的《鐵臂阿童木》,當初是免費贈送給中國放映的;到了1992年前後,《七龍珠》、《聖鬥士星矢》等日本漫畫鋪天蓋地席捲中國,我們自己的漫畫就基本沒有聲音了。從《鐵臂阿童木》、《聰明的一休》、《花仙子》,到卡通《機器貓》,到後來的《同班同學》、《愛情白皮書》、《東京愛情故事》等,再加上台灣朱德庸的《澀女郎》等,放眼望去,幾乎叫得響的動畫片中沒有一部是中國內地創作的。目前內地漫畫市場的99%以上被日本漫畫占據。

據統計,現在全國動畫從業者不足1萬人,只及韓國1/3。國產動畫年產量不足1萬分鍾,僅及日本的1%。國內的動畫播映市場,積弱經年,更遑論其衍生產品。超過80%的青少年最為推崇的是日本動畫。

現在中國當代動漫確實是沒落了,中國動畫業在運作上也存在著十分嚴重的問題。

提到中國當代動漫,就不能不提《畫書大王》。1993年,中國第一家漫畫公司「金虹製作組」在四川成立,隨後在深圳紮根。隔年,國內第一本漫畫雜志《畫書大王》出版發行,這標志著國內漫畫的新開始。中國漫畫的真正發展,應說是在1996年之後。1996年,新聞出版署發表了「5155工程」的宣言,宣告中國要創造自己的新型漫畫特色給世人目睹。

在日本,動漫周邊產品的製作是相當發達的。日本漫畫作為一種產業,年銷售額達到2500億日元以上,年出版漫畫7000種以上。僅以相關產品為例,至少有就有人偶、模型、電話卡、日歷、毛巾、手絹、鑰匙扣、相冊、襯衫、手提袋、徵章、信紙、明信片、瓷杯、打火機、海報等數十種,與國內的差距顯而易見,漫畫大師鳥山明一個月的稅金就是6億日元。

政府積極支持

隨著動漫業即將到來的全面開放,業內人士更希望政府採取積極措施對動漫產業進行全面支持。對此,「世紀在線」的負責人朱其對其有深刻的認識,「在亞洲國家,像日本、韓國都已經建立了自己的動漫文化產業,並且建立了自己的視覺風格和表現結構,即使在新加坡、泰國、馬來西亞這些地方,也產生具有伊斯蘭風格的現代漫畫。相對而言,中國的漫畫目前受日本的二流漫畫體系的影響,幾乎一代人看著日本漫畫書和美國動畫片長大,這實際上已經形成了一種後殖民文化環境的危機。在前年,我曾經在中央美術學院舉辦的日本動漫藝術節上與日本的一個文化廳官員交談,他認為,動漫體系實際上已經不僅僅是一個可以對別的國家的年輕一代進行意識形態影響的文化戰略,同時,也能帶來全球性的文化工業利潤。」

日前,文化部已經正式成立支持動漫和電子游戲產業發展專項工作小組,目前正在制定發展規劃,努力為中國動漫遊戲產業提供一個合理的政策法規框架,營造一個良好的市場運營環境。文化部市場司有關人士表示,文化部工作小組正在制定《國家動漫遊戲產業振興計劃》,實施民族動漫精品工程和民族游戲精品工程,爭取在3到5年的時間內,讓既有自主價值取向、又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國產原創精品占據中國市場的主流。然後再用3到5年的時間,努力讓內容健康向上、形式豐富多彩的動漫遊戲產品占據中國市場。

「中國的動畫創作藝術性都很強,便市場意識薄弱,市場的開拓卻不夠,發掘中國的動畫市場是當務之爭。」中國卡通委員會負責人李元書說。「作為動漫這么大一個產業來講,以個人或小團隊來運作顯然不行。而擁雄厚實力的出版界和影視界等正規機構的經營范圍,似乎又限於其本身的范圍而不能涉及其他領域,這就使其產業鏈脫節造成了出版界出自己的卡通書,動畫廠出自己的動畫片,毫無計劃和長遠規劃可言。如果真得外資涉入國內動漫業,可以使中國動漫突破思維定式,挖掘市場,使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形成良性互動。」上海世紀出版集團動漫部負責人郁椿德說。

迎接開放良機

據了解,國內動畫行業除向外資開放之外,還將加快向公司化的進程。胡占凡指出,要逐步打破國內動畫行業主要由電視台製作和播出的局面,實行制播分離。他透露上海宣傳文化系統五大集團已經籌資1.5億用於成立動畫公司,中央電視台和北京電視台正在積極籌劃動畫公司,5到10年之後還將成立若干個動畫企業集團。據了解,央視動畫公司將於年底掛牌。

動畫行業的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國家廣電總局副局長胡占凡在講話中提到的允許外資進入問題是首次披露,目前還沒有看到相關的文件,在他看來外資進入的應該是加工領域,近期肯定不會允許外資成立獨資公司甚至在國內發行他們製作的動畫片。對於這一舉措的意義,北京輝煌動畫公司的人士認為,這表明了國家發展動畫的決心,因為在此之前,甭說是引進就是合拍動畫片審查也是相當嚴格的。

對於外資的進入,國內動漫企業及動漫人都做好了迎接挑戰的准備。

上海世紀出版集團與日本OAKS株式會社共同投資組建了上海世紀華創文化形象管理有限公司,作為一家策劃、製作、銷售動畫節目形象的專業公司,從市場開發角度介入了動漫產業。「運作所有有效手段擴大知名度,提高無形資產價值,依靠有實力和有能力的大實體全盤進行項目運作,分享各自合理收益份額,這才是中國動漫產業的必由之路。

據了解,《漫動作》雜志,已經與日本、韓國、歐美和香港、台灣等地的同業建立了緊密的合作關系,並獲得了一系列的作品使用獨家授權。

韓國文化產業振興院文化觀光部的負責人和鹿芳說,「引進外資的目的是為原創提供可以提供可以學習、借鑒的對象,引進的著眼點是世界各國優秀的作品。這考慮的不僅是市場,更在意的是培育和發展。」

目前,中國的動漫人已經不僅僅滿足於本土的發展,很多個人以及公司已經開始紛紛製作動畫短片和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參加國際賽事來宣傳自己,同時也增加世界對中國動漫的了解和關注。如北京電影學院的黃穎,她製作的《塘》採用了傳統且具有代表性的中國畫作為整體風格,運用三維技術製作出二維動畫,獲得世界五項大獎。北京電影學院的孫立軍院長說:「我們要肩負起振興動漫事業的重擔,讓我們的朋友、兄弟姐妹、子女都看中國自己的動畫!
從中國最早的動畫片<大鬧畫室>開始,到現在,中國的動畫已經走了將近80年了。這期間從無聲到有聲,從黑白到彩色....到現在為止,已經算是可以和國際上相媲美了。
但是現在,充斥著中國動畫市場的還是以國外的居多,以美國和日本最為明顯。這兩個國家動畫片業的發展都要比中國早的多。專業而有經驗的動畫設計師、先進的設備,也都高於我們。
以我為例。
說實話,我不是特別喜歡看中國的動畫,不是說不好看,而是它適應的人群面太窄了。像<大頭....>,根本是17歲以上的青年不愛看的。幾乎所有的中國動畫片都是這樣:適合16歲以下的少年兒童觀看。對於我們這些成年人來說,可以看的動畫片少之甚少。而且很多故事都是中國古代神話之類,缺乏新意。雖然適合少年兒童觀看,但是教育性很強,好比是故事書一樣,家長所要教育孩子的美德,在中國的動畫片裡面都能找到。
相比之下,日本人的想像力就要強我們很多每個時期出來的動畫片,都有成為街頭談論的對象,還有流行。像<灌籃高手>在當時已經成為青少年爭相觀看的片子,裡面的任務也被人們來摹仿。還有一個特點就是每一個畫面,每一個人物,都畫的很細膩,中國現代的漫畫,很多畫者,都會受到日本漫畫的影響。相比之下,日本動畫片的觀看群要廣的多,不過正好根我們相反的就是,60%的片子不適合少年兒童觀看,裡面黃色的東西隨處可見,對於成年人來說,是可以接受的,要是給兒童看的話,就不是很好了。而且日本動畫片基本上沒什麼教育意義,僅供消遣罷了。
相比中國和日本,美國要好很多。美國的動畫片以電影居多它集合了中日兩國動畫的優點。適合的年齡段很廣泛,從小孩到老人,都是比較喜歡看的。教育性很強,與中國不同的是,中國動畫反應出來的教育比較直觀,而美國則不同,它能夠以稍帶幽默的形式告訴你一個或幾個做人的道理,讓你在大笑之後,再去回味:哦,這樣做是對的,那樣做就不好了。(說實話,本人很喜歡美國的動畫片).
這是我找的,但是本人更較喜歡日本動漫,尤其是王牌戰斗的有很多很好看,像家教,希望中國以後也會有好看的動漫吧,期待ing
現在的動畫,已經不單單是為了少年兒童而存在的了,那些有者童年幻想的人,都渴望通過動畫片,來尋找自己童年的一點點記憶--我們曾經也年青,我們曾經也幻想..................

『玖』 中國動畫比世界上各個不同的國家的動畫的優勢有哪些

傳統的優勢有水墨以及題材。新的優勢有光闊的市場和逐漸接受國產系的受眾。

『拾』 中國的動漫市場如何

針對中國目前的動漫市場,發展存在著極大的潛力。中國動漫市場並不像日本一樣注重各方面的精細與唯美,也不像歐美製作一樣大氣震撼,而是拘束於傳統的理念式發展思想,劇情、人物、場面都並不出彩,能說出的精彩作品並不多,個人認為最近《秦時明月》的製作是中國動漫市場的發展,整部作品精細而大氣,嶄露頭角。中國想要發展影視方面還需要大量的人才,或許現在的中國動漫只能稱之為動畫片,不是真正的動漫,還需要進一步的發展,前景大好,值得關注和發展。

閱讀全文

與中國動漫的市場優勢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越南什麼時候審批中國人過關 瀏覽:309
中國垃圾的面積大約是多少 瀏覽:358
越南軍警工資如何 瀏覽:423
愛人錯過中國版怎麼唱 瀏覽:721
英國直飛有什麼航班 瀏覽:277
印尼巴士怎麼加寶馬 瀏覽:781
一個伊朗白色的硬幣值多少人民幣 瀏覽:365
中國一汽r9打火沒反應怎麼回事 瀏覽:573
哪個國家沒有進中國隊球門 瀏覽:518
中國高考錄取分數最低是哪個省 瀏覽:424
印尼金光集團的黃志源是哪裡人 瀏覽:182
越南芒果有哪些產品 瀏覽:360
中國部隊房產最長可以租多少年 瀏覽:757
中國移動的信箱是多少 瀏覽:306
印度文字怎麼寫才好看 瀏覽:499
伊朗購物用什麼錢 瀏覽:419
伊朗人結婚要多少錢 瀏覽:933
越南航空vn503多少座 瀏覽:701
中國機長有多少人出鏡 瀏覽:488
中國有嘻哈賺多少 瀏覽: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