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國和越南交戰,誰也不先開第一槍,後來中國和越南肉搏把越南打的落花流水是什麼事件
中國把這場戰爭叫做 對越自衛反擊戰, 所以 是 中國開的第一槍,
第一階段
1979年2月17日~1979年2月26日
中國東線部隊攻克高平、同登,西線部隊攻克老街、柑塘,向越南境內突進了20-50公里。越軍採取地方部隊和公安、民軍在邊境一線節節抵抗,主力步兵師實施機動作戰的戰術,以空間換時間,與中國軍隊進行周旋。因其兵力火力不足,戰術保守,雖然給中國軍隊造成了較大傷亡,但仍抵擋不住,重要戰略城鎮紛紛陷落。
第二階段
1979年2月27日~1979年3月5日
中國東線部隊攻佔諒山、廣淵,西線部隊攻佔沙巴、封土、鋪樓,完成了預定作戰任務,隨即中國政府宣布從越南開始撤軍。
第三階段
1979年3月6日~1979年3月16日
中國軍隊邊清剿邊撤退,同時炸毀越北境內的重要軍政設施並擄獲當年支援給越南的大量物資。越軍從柬埔寨戰場調回部分軍隊保衛河內,但其不敢和中國軍隊決戰,只能遠遠尾隨中國撤退部隊。在撤軍過程中,有少數中國部隊遭到越南地方部隊和武裝民軍襲擊,造成了一定損失。3月16日,中國軍隊全部撤回了國境內,戰爭結束。
『貳』 解放軍真的有不能開第一槍的規定嗎
中國人民自古以來愛好和平,反對戰爭~!人民的軍隊,是仁義之師,所以,人民的軍隊,仁義之師,是絕對不能開第一槍~!
『叄』 我國要研製原子彈而研製成功後為什麼向世界宣布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不會首先使用
這是為了體現中國人民愛好和平,不以武力威脅他人的正義立場。
另外,你是怎麼理解「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
我的理解是,只要是「敵人先開的第一槍」,那我就不是「首先使用核武器」了。
其次,只要我第一次反擊用的,是常規武器,那同樣不是「首先使用核武器」了。
但絕對不是「不會使用核武器」。
使不使用,最終解釋權在我,到時候再找理由就好了,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最後,在戰場上,「相信」敵人的「承諾」,是一件「很傻很天真」的事情,所以大家都心知肚明。但是在和平狀態下,擺出較高的姿態,在各種會議,決議吵架中,會很有利,起碼比那些動輒叫囂「制裁,顛覆,打回石器時代」的戰爭販子的形象要好!
『肆』 中國不開第一槍是誰提出來的
毛主席提出來的,是在「敵強我弱」的情況下提出的「三槍策略」:不開第一槍;如果敵人開第一槍,我們堅決對等還擊第二槍;打了第二槍但絕不打第三槍,避免事態擴大。如果「我強敵弱」是否使用這一策略,就要根據具體情況判斷。比如對台我們不承諾「不開第一槍」,對印度實際執行的是不開第一槍。
『伍』 中國的不開第一槍政策已經不適合現在的中國了嗎
適合,中國在有能力抗衡美國之前,會繼續韜光養晦。
『陸』 海陸豐起義比南昌起義早,為什麼不是第一槍
海陸豐起義,一般指1927年9月、10月,廣東汕尾海陸豐軍民,在澎湃等人的領導下,先後舉行的三次武裝起義,目的,主要是接應南昌起義部隊南下。
在那之前,5月1日,以張善銘為書記的中共海陸豐地委,曾領導兩縣農民自衛軍和農民群眾一千餘人,舉行過起義,也算是廣義的海陸豐起義一部分。
您指的,大約是後者。
其實啊,所謂的「第一槍」,很難定義。較真的話,國民黨右派,民族主義陣營舉起屠刀的同時,共產黨人,就進行反抗,按照時間順序,比海陸豐起義更早。
將南昌起義,定義為人民軍隊,我黨獨立領導武裝斗爭的起點,一來是規模,二來,南昌起義部隊,很多,是北伐軍核心,三來,共產國際、黨中央直接領導。
當然,南昌起義,也有廣義狹義之分,廣義的第一槍,一切國共合作破裂初期,共產黨人領導的武裝斗爭,都是它的一部分。
『柒』 印度已經越界叫陣,中國為什麼不開火
沒必要開火,中國軍隊已經趕過去了阻止他們進一步深入了。中國向來不打第一槍,就像西沙海戰,如果印度敢開槍,那他們肯定回不去了。
『捌』 中國和中國人,什麼時候才能學會敢打「第一槍
需要中央軍委批准,才敢打第一槍
中央軍委,嗯,作為美國人、歐洲人的父母,肯定不會下達這個命令。
所以
在國際法范疇以外,比如美國海軍軍艦穿越南沙人造島礁12海里時,中國是出於國家利益(避免違反國際法且實力不如人),所以不開第一槍的
在國際法范疇以內,比如印度侵佔中國領土,比如緬甸轟炸逃入中國的緬甸漢族難民時,中國是出於保護高層子女的目的不開第一槍的。
『玖』 印軍越界後,我方為什麼不開火打擊
中國不開第一槍,這是一直以來的原則。不謀全局者,不足以謀一隅,不謀大勢者,不足以謀一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