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為什麼說我國是社會主義社會
因為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都是人類進步的社會歷史產物。它們的性質根本對立,但在當代同處於人類社會發展過程中的第二大形態,具有共同的社會存在以物的依賴性為基礎的人的獨立性。
中國從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過渡到共產主義社會,需要經過一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用來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不斷擺脫對物的依賴性,為人的自由而全面的發展創造條件。
中國社會的發展演進,的確出現了特殊形式。封建社會沒落之後,中國沒有按照人類社會發展的一般規律進入資本主義社會,而是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無產階級和廣大勞動群眾奪取了國家政權,開始了新民主主義社會和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中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應該是在中國特殊的國情條件下,在人類社會發展的第二大形態中,具體社會制度演進的一種特殊形式。它在本質上不同於經典的資本主義,完全有理由承擔起為人類社會向第三個階段共產主義邁進創造十分發達的生產力和極為豐富的物質財富的一部分任務。
(1)中國為什麼是社會主義社會擴展閱讀: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必須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社會主義的基本制度,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促進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設與和諧社會建設全面發展。
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尊重人民群眾的創造精神,通過深化改革、創新體制,調動一切積極因素,激發全社會的創造活力;注重社會公平,正確反映和兼顧不同方面群眾的利益,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和其他社會矛盾,妥善協調各方面的利益關系。
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使它們相互協調相互促進,確保社會政治穩定。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不是無差別的社會。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既是目標又是過程,需要經過長期奮斗、不懈努力才能逐步實現。
Ⅱ 我國為什麼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1、我國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是由我國進入社會主義的歷史前提決定的。
我國社會主義不是脫胎於發達的資本主義社會,而是脫胎於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舊中國沒有給我們奠定社會主義建設必需的工業化和生產的社會化、市場化、現代化的物質基礎,這就決定了我們必須經歷一個很長的時間,去發展生產力,實現工業化、社會化和現代化,奠定自己的物質基礎。
2、我國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是由我國現實國情決定的。
經過幾十年的社會主義建設,一方面,我們建立了社會主義經濟制度、政治制度、文化制度,國家經濟實力有了巨大增長,社會主義文化有了相當的發展;另一方面,我國生產力比較落後的狀況並沒有根本改變,人口多,底子薄,地區發展不平衡,科技教育文化落後,人民生活水平較低,生產力不發達的狀況沒有根本改變;社會主義制度還不完善,社會主義經濟體制還不成熟,社會主義民主法制還不夠健全,封建主義、資本主義腐朽思想和小生產的習慣勢力在社會上還有廣泛影響.這種情況表明,我國至今遠未超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3、我國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也是由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所處的時代特點和國際環境決定的。
中國要實現的現代化,其水平和標准既不同於18世紀英國的產業革命,也不同於19世紀日本的明治維新,當今世界的發達國家已經有了生產力的高度發展,世界范圍的科技革命正在迅猛發展,知識經濟已見端倪.這就決定了我國必須經過很長的初級階段才能進入成熟的社會主義。
Ⅲ 我國進入社會主義社會有什麼重要意義
我國進入社會主義社會,是以1956年社會主義三大改造順利完成為標志的。其重要意義有以下幾個方面:
1、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確定是中國歷史上最深刻最偉大的社會變革,也是20世紀中國又一次劃時代的歷史巨變。中國從一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越過漫長的資本主義發展的歷史階段,進入到社會主義新時代,為後來中國社會的發展和進步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確定,為當代中國一切發展進步奠定了制度基礎。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建立極大地提高了工人階級和廣大勞動人民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社會主義經濟制度以其與社會化大生產的一致性和能夠在經濟落後條件下盡可能的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為發展社會生產力開辟了廣闊的道路。中國現代化建設的取得的輝煌成就,離不開選擇了社會主義道路這個根本的前提條件;
3、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確定,使廣大勞動人民真正成為國家的主人和社會生產資料的主人。這是中國幾千年來階級關系的最根本變革。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建立,極大地鞏固和擴大了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國家政權的階級基礎和經濟基礎;
4、中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確定,使佔世界人口1/4的東方大國進入了社會主義社會,這是世界社會主義運動史上又一個歷史性的偉大勝利。為其他相對落後的國家探索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走符合本國國情的發展道路提供了重要經驗,對這些國家的人民也是一個巨大的鼓舞;
5、中國建立社會主義的基本制度,是馬克思列寧主義關於社會主義革命理論在中國正確運用和創造性發展的結果。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在中國的確定,不僅再次證明了馬克思主義的真理性,而且以其獨創性的理論原則和實踐經驗,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社會主義理論。
Ⅳ 中國在20世紀50年代為什麼選擇了社會主義
中國必須要走社會主義道路,新民主主義社會要過渡到社會主義社會,這在民主革命時期已經明確。我國在20世紀50年代選擇過渡到社會主義,充分考慮了具有實現的可能性。
第一,我國已經有了相對強大和迅速發展的社會主義國營經濟。由於現代工業的固定資產中官僚資本佔80%,國家沒收這一部分龐大資本,不僅建立起了在國民經濟中起領導作用的社會主義經濟,而且為向社會主義過渡提供了物質基礎,因而成為整個國民經濟進行社會主義改造的重要開端。第二,土地改革完成後,為發展生產、抵禦自然災害,廣大農民具有走互助合作道路的內在要求。一般規模較小的農業互助合作組織,沒有大機器,主要靠協作,也可以增產。事實上,與個體農業相比,農業互助合作組織的增產一般比較明顯。這也為黨提出向社會主義過渡的總路線提供了重要依據。第三,建國初期,黨和國家在合理調整工商業的過程中,創造了加工訂貨、經銷代銷、統購包銷、公私合營等一系列從低級到高級的國家資本主義形式。這些措施,不但對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了有效的利用和限制,也很自然地加深了它們同社會主義國營經濟之間的聯系,引起它們在生產關繫上發生程度不同的變化。國家在利用和限制資本主義工商業的過程中所積累的經驗,成為對資本主義經濟進行社會主義改造的最初步驟。這也成為黨提出向社會主義逐步過渡的總路線的又一個重要因素。第四,當時的國際形勢也有利於中國向社會主義過渡。蘇聯社會主義的發展已經顯示出對於資本主義的優越性,對我國有重要的借鑒作用。朝鮮戰爭停戰使世界的形勢開始和緩。這為實行過渡時期總路線提供了有利的國際環境。
毛澤東正是在科學分析了新中國建立後,經濟、政治和社會發生著的深刻變化及發展趨勢,及時提出了過渡時期總路線,在中國這個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建立起社會主義制度,實現了從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的轉變。
Ⅳ 為什麼中國要選擇走社會主義道路
近代以來,由於帝國主義的侵略和掠奪,使中國的 社會性質和主要矛盾發生了根本性變化。中國人民在屈辱和苦難中奮起,為了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先進的中國人曾經歷千辛萬苦,向西方國家尋找真理,但是,多次的失敗,尤其是辛亥革命的失敗,說明資本主義的建設方案在中國是行不通的。十月革命後,中國的先進知識分子找到了馬克思列寧主義,建立了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選擇了社會主義道路,中國人民才走上科學社會主義指引的勝利發展道路。新中國的建立為杜會生產力的發展開辟了廣闊的道路,從1956年底中國開始邁進社會主義社會到現在的37年,所發生的巨大變化,取得的世界矚目的偉大成就,事實雄辯地證明只有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社會主義道路是中國強國富民之道。
失敗,選擇社會主義道路的必然成功。一般來說,以資本主義制度取代封建制度確實是一種歷史進步,一些國家實行資本主義制度,也確實走向了富強。可是,為什麼在近代中國歷史條件下,資本主義道路總是行不通?為什麼中國人民會選擇社會主義道路? 中國之所以沒有走資本主義道路,而是選擇了社會主義道路,不是由哪一個政黨、哪一部分人的主觀意願決定的,而是中國人民包括工人、農民、民族資產階級、小資產階級和其他社會階層人士共同作出的選擇,是歷史發展的必然結果。從歷史發展看,中國之所以走上社會主義道路的原因在於社會主義制度有著無比的優越性。
作為共產主義初級階段的社會主義社會,是針對資本主義的弊病而產生的一種嶄新的社會制度。現實社會主義發展的實踐證明,社會主義制度具有無比的優越性。
第一,社會主義的產生,徹底改變了人民群眾受壓迫受剝削的社會地位,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成為國家的主人,從根本上保證了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和一切愛國人士管理國家、社會事務的權力和他們的民主權利。
第二,社會主義不是建立在私有制的基礎上,而主要是在公有制的基礎上發展生產力,從根本上解決了生產的社會化與生產資料私人佔有之間的矛盾,從而為生產力的發展開辟了廣闊的道路。
第三,社會主義提倡按勞分配為主體的分配方式,不斷擴大社會福利,實現社會平等,避免兩極分化。
Ⅵ (中國近現代史剛要問題)中國為什麼選擇社會主義
中國為什麼要走社會主義道路,答案很簡單:這是近代中國歷史發展的結果,是歷史的選擇。
第一,從近代歷史演變來看。鴉片戰爭後,中國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這種社會性質,決定了中國必須進行反帝反封建的民主主義革命,才能獲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在中國,哪一種政治勢力能夠領導人民贏得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它就能夠取得引導中國走何種道路的主導權。晚清時康有為、梁啟超等發動的戊戌變法運動有可能引導中國走向資本主義社會,但是戊戌維新未能成功。孫中山領導的中國同盟會以及民國初年由同盟會改組的中國國民黨,是近代中國的資產階級革命政黨,它有可能通過推翻清政府把中國引導到資本主義社會,但是由於中國資產階級及其政黨的軟弱,辛亥革命後建立的南京臨時政府被袁世凱竊奪了。民國初年,軍閥混戰,國家分裂,人民塗炭。五四運動後,國家情勢發生很大變化,俄國十月革命的影響在中國迅速傳播開來。1921年,中國的無產階級政黨——中國共產黨成立後,逐漸主導了中國革命的方向。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對中國的前進方向有著清楚闡述:中國反帝反封建的資產階級民主主義革命必須由無產階級領導,中國革命的前途是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為了走向社會主義,第一步是實行新民主主義,第二步才是社會主義。從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的革命根據地到抗日戰爭時期的敵後根據地和解放區,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斗爭,一向以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相號召,鼓舞著廣大人民。抗戰勝利後,國民黨政府悍然發動以消滅中國共產黨為目的的內戰,結果在內戰中徹底失敗。這個結局,決定了中國共產黨真正成為推動中國社會前進的主導力量,決定了中國由新民主主義轉向社會主義的必然性。
Ⅶ 為什麼中國是社會主義國家
因為中國是共產黨領導的國家,近代歷史證明了中國不適合資本主義社會,。蘇聯確實是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不過蘇聯早就解體了。 現在是社會主義制度的國家: 中華人民共和國 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 古巴共和國 寮國人民民主共和國〔繁體:寮人民民主共和國,簡稱「寮國」〕 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 曾實行蘇式社會主義制度的國家 捷克斯洛伐克 至1989年 匈牙利人民共和國 至1989年 羅馬尼亞社會主義共和國 至1989年 保加利亞人民共和國 至1989年 波蘭人民共和國 至1989年 德意志民主共和國(簡稱:民主德國或東德) 至1990年 阿爾巴尼亞社會主義人民共和國 至1991年 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 (簡稱:蘇聯)至1991年 蒙古人民共和國 至1992年 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 至1991年 葉門民主人民共和國(簡稱:民主葉門或南葉門) 至1990年 阿富汗民主共和國 至1989年 莫三比克人民共和國 剛果人民共和國 貝南人民共和國
Ⅷ 中國為什麼在20世紀50年代選擇了社會主義
呵呵。中國經歷了封建統治2千年哦,封建的壓制,導致中國在近代落後了西方幾百年呢。這幾百年間,有無數的進步人士為了將祖國拯救出來,試過很多方法,當然也包括了將中國引向資本主義制度發展。但是資本主義畢竟還是很利益化的社會制度,它代表的不是大眾人們,而是資本家,那個時代如果中國還搞什麼資本主義,那不需要其他國家侵略了,中國人們自己都會暴動毀滅的。這是口語簡單的描述。而不僅是當時封建制度和那些高層組織,外國侵略者會讓中國變強嗎,他們要拿你的東西還會讓你變強,那他們到哪去搶東西。。。
最後一個進步組織接受了蘇聯的社會主義制度,當時的蘇聯打敗了二戰中最強的德國,並且國力增長那是很令人驚訝的。在這個進步組織按照社會主義制度後,並且結合我們中華名族生死存亡的緊要關頭的實際國情發動了中國的人民戰爭。並且他們不是資本家,而是代表了廣大人民(農民)的社會主義制度,最後誕生了新中國,這個救了最後僅存的四大文明中華文明的進步組織就是共產黨。任何事物都沒有絕對的完美,是有人也對共產黨有意見,但是從歷史宏觀上,共產黨的誕生不僅徹底拯救了中國、我們的偉大名族、更是對二戰的勝利起到了不可磨滅的積極作用。而且現在的中國崛起大家有目共睹,這么大的國家,這么多的人,這么落後的國家,能夠在半個世紀發展到這個地步,恐怕自古至今,任何的國家都沒有這樣的能力,所以,作為一個中國人,我很自豪,更為我們偉大的中華名族崛起感到激動,我們可以超越唐朝的影響,會在將來實現的,不遠了。現在的種種社會經濟問題,什麼房價,就業率問題在任何國家都是有的,這個國家其實也是想解決的,只是站在高處,很多問題不是像大眾看的那麼短暫,知道嗎,那西方每個世紀搞個什麼緊急危機,那比房價高,就業率低的問題嚴重多了啊,所以請各位為祖國的崛起多積極的幫助,而不是在那裝聰明說什麼這個社會問題那個社會問題罵祖國,罵黨,那是你幼稚,自作聰明。知道嗎。沒有絕對的好,但是整體上是在進步,並且黨在積極努力就足夠了,我們現在不要求他們能帶領人民超越美國,但是只要在努力,那隻是時間的問題,凡是都要給別人一個空間,我愛我的祖國,我也對共產黨很贊佩。你的問題很簡單,但是對現在很多人對社會的態度我倒是很想罵他們。靠。
Ⅸ 為什麼中國選擇社會主義的歷史必然性
從歷史上來說,封建制度已經腐朽不堪,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背景下,先進的中國人開始了探索救國救民的道路,而太平天國運動、義和團運動說明了農民階級不可能領導中國革命取得勝利;戊戌變法、辛亥革命的失敗說明了中國在當時的環境下不可能走資本主義的發展道路。而後來由無產階級領導的革命取得的勝利說明了,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的確立是歷史的選擇
中國人民選擇走社會主義道路是由其深刻的社會歷史背景所決定的,是歷史發展的必然選擇。
在歷史的長河中,中國先後經歷了原始社會、奴隸制社會、封建社會、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和社會主義社會制度。為什麼中國人民最終選擇了社會主義道路而不是其他的社會制度呢?
一、 為什麼中國人民不繼續選擇走封建主義道路?
中國的封建制度始於秦朝,終於清朝,期間經歷了兩千多年的歷史。在兩千多年的歷史中各個封建王朝創造了璀璨的中華文明,但每個王朝在後期都出現了諸多的嚴重的封建腐敗思想,阻礙社會的進一步發展,最終導致改朝換代。但是這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發展到清王朝,世界正在快速發展時,中國仍然閉關自守,必然受到資本主義勢力的沖擊。尤其在清王朝統治後期,封建制度嚴重阻礙了生產力的發展,使得從1840年後中國生產力長期落後於世界發展水平。經濟上的落後也使得中國在政治上落後於外國資本主義國家,進而使中國最終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人民在封建社會後期,在本國封建主義和外國殖民者的雙重壓迫和剝削下過著水生火熱的生活,看不到任何希望的曙光。所以拋棄封建制度,選擇另外的更為先進的社會制度,是中國人民選擇的必然,是歷史的必然。
二、為什麼中國人民不選擇君主立憲制的道路?
君主立憲制是資本主義制度的一種,但又區別於資本主義。君主立憲制的特別之處在於保留了皇帝。中國社會由於經歷了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封建思想根深蒂固。皇帝就是封建制度的標志,封建制度就是建立在以皇帝為中心的政府之上。在清朝晚期,清政府為了挽救自己的執政地位,在1906實行了名為「預備仿行憲政」 的立憲的改制;並於1908年頒布了《欽定憲法大綱》,制定了一個學習日本實現君主立憲的方案,但又規定了9年的預備立憲期限[1]。1911年5月,清政府為形式所迫不得不成立了責任內閣,但所組成的內閣政府中的13名內閣成員中有5人都是皇族成員[1]。預備立憲並沒有挽救清王朝,反而激化了社會矛盾,加重了危機;這個被譽為皇族內閣的內閣政府沒有代表廣大人民的利益,同樣也不能代表先進生產力的發展方向;這個政府不但沒得到其他官僚階級的支持,也沒得到廣大人民的支持。所以都最終被人民所拋棄,同時也宣告君主立憲在中國的失敗。
三、 為什麼中國人民不選擇之本主義道路呢?
經濟上,在明代時期中國就存在獨立發展資本主義的可能,在江南及沿海地區出現了「機工出力,機戶出資」的早期資本主義萌芽性質資本主義手工工廠,但其發展一直受到本國封建主義的壓迫,發展緩慢。1840年外國資本主義國家用堅船利炮打開了中國國門,開始進行對中國長達100多年的侵略。外國資本主義國家的入侵,一方面瓦解了中國的封建制度,但另一方面也為中國帶來了資本主義經濟模式的發展。但是帝國主義本意是不願意中國發展成為資本主義國家,再加上中國封建主義的根深蒂固,導致中國資本主義經濟在夾縫中畸形發展。後來出現的官辦資本主義和民族資本主義也沒能成功,因為其在經濟上的力量十分弱小,沒有足夠的力量與外國資本主義和本國封建主義對抗。政治上,在1840年前,中國是一個政治上獨立的國家。但在鴉片戰爭爆發後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清政府開始受外國資本主義國家的控制。政治上沒有獨立權,經濟上也受到外國操縱,導致民族資產階級沒有足夠的力量獨立領導中國走上資本主義的道路。而且外國資本主義國家也不願看到一個繁榮富強的中國,極力壓制中國的資本主義發展。文化上,西方文化對中過傳統儒家文化有著很大的沖擊,堅船利炮的打擊讓先進的中國人開始向西方學習。但外來的西方文化思想除了帶來技術上的進步外,在社會制度這問題上與我國傳統儒家文化相比仍舊處於下風,沒有在思想上給大多數中國人一種覺醒。而在後來的資本主義思想廣泛傳播時期,又掀起了對傳統思想的拋棄風,使中西思想互博,最終西方文化也沒戰勝傳統儒家文化。由此可見,資本主義道路註定在中國行不通。
四、為什麼中國人民選擇了走社會主義的道路呢?
社會主義道路是一條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除兩級分化,最終實現共同富裕,實現共產主義的社會發展道路。
歷史已經證明封建制度落後於世界,資本主義制度又不適合中國的發展,不能帶領人民實現民族獨立和國家富強的目標,社會主義是中國人民選擇的一條嶄新的發展道路。選擇社會主義的優越性主要表現在以下幾點:
經濟上,中國共產黨制定了「沒收官僚資本,建立社會主義性質的國營經濟;在完成土地改革以後的農村及時地開展互助合作運動;在調整工商業過程中,採取對私營工商業加工訂貨、經銷代銷等方式,廣泛發展初級形式的國家資本主義」的過渡時期的總路線[3]。而廣大的工人階級當時雖然處於社會底層,沒有強大的經濟實力,但是工人階級的數量廣大,是推動社會經濟發展的支持力量,代表著最廣大人民的利益。並且工人階級有著其極強的生命力和積極的勞動意識,這些優點都決定了工人階級是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方向,在工人階級的領帶下能夠完成國家富強的目標。在新中國成立後,中國共產黨面臨著一個一窮二白、千瘡百孔、萬業蕭條的國家。中國共產黨要最快的實現中華民族的振興,就必須集中全國上下的力量進行經濟建設,走適合中國特點的社會主義改造道路。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就體現在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所以走社會主義道路也是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
政治上,共產黨代表著最廣泛人們的根本利益,由於工人階級長期受到外國資本主義的壓迫和剝削,所以他們積極的革命熱情和革命決心是以前任何一個階級都無法比擬的,他們擁有強大的革命力量。五四運動及十月革命後,中國共產黨成立,它代表了工人階級和整個中華民族的利益。從此,無產階級作為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歷史的舞台,使中國革命的面貌煥然一新。因為只有共產黨提出了徹底的反封反帝的革命目標,盡管在前進的道路上遇到了很多的挫折與困難,但中國共產黨領導廣大人民趕走了小日本,打垮了有美帝國主義撐腰的蔣介石,最終邁進了社會主義,體現了歷史的必然性——只有共產黨才能救中國,只有無產階級才能救中國,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
思想文化上,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猶如茫茫大海上的一盞明燈,為中國的革命指明了新的發展方向。五四運動後,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速度猶如雨後春筍一般,全國上下的都掀起了學習馬克思主義的熱潮。在這股熱潮中,涌現出了像陳獨秀、李大釗、毛澤東等一大批先進知識分子。特別是以毛澤東為首的中國共產把馬克思主義的原理和中國本國的實際情況相結合,實現了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帶領中國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新中國建立後,中國共產黨仍然堅持以馬克思主義和實事求是的原則,指導中國的社會主義的發展,先後在馬克思主義理論上發展出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的思想,從理論上指導中國獨立自主的走出了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
綜上所述,中國走社會主義道路是中國的歷史條件所決定的,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必然結果,是生產關系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發展這一客觀規律的要求,是中國人民的共同願望。
1956年,經過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中國的社會經濟結構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幾千年來的階級剝削制度已經基本結束,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已經占據統治地位。這表明中國社會發生了巨大變革,由新民主主義進入了社會主義社會。這時,黨的任務就是要領導全國人民,開始轉入全面的大規模的社會主義建設。如何建設社會主義?這是黨和國家面臨的一個新的歷史課題。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為找到一條適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進行了一系列艱辛的探索,提出了許多具有獨創性的見解,大大豐富了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論,推進了毛澤東思想的發展。但是,探索的道路是不平坦的,黨也經歷過挫折,發生過失誤。然而,無論是成功的經驗還是失誤的教訓,都是中國共產黨人和中國人民的寶貴精神財富,為後來者繼續探索提供了借鑒。
Ⅹ 為什麼中國實行社會主義
第一,帝國主義不會允許中國通過資本主義道路強大起來。
第二,中國的封建勢力相當頑固,它與帝國主義相勾結 ,反對中國走資本主義道路。
第三,中國民族資產階級不能擔當起領導民主革命取得勝利的重任。
第四,中國共產黨順應時代潮流,領導全國人民推翻帝國主義、封建主義,探索走上了社會主義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