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華為公司制裁升格中國應該如何做
實體清單事件對華為打擊巨大,比如華為手機無法使用高通晶元,谷歌停止與華為合作,華為因此失去對安卓系統更新的訪問權,只有在開源版更新後才可以 AOSP 繼續開發新的安卓系統,對於國內用戶影響不大,但國際業務大受影響,去年損失超過100億美元。
時隔一年,美國對華為的制裁再度升格,用他們的話說就是「堵住漏洞」,要求使用美國晶元技術和設備的外國公司,要先獲得美國的許可,才可以將晶元供應給華為和其關聯企業。
❷ 華為對於中國的意義是怎樣
第一,對世界高科技的布局產生沖擊作用;在移動通信領域中,原來蘋果和三星已經穩固了世界移動通信市場。
只不過隨著中國的快速發展,以華為為首的中國企業,諸如小米、OPPO、VIVO等也躋身到世界級移動通信領域,如果任憑中國繼續發展,蘋果第一的位置終將被取代。目前最清晰地局勢就是蘋果手機為了應對華為的創新採取降價方式迎接何為P30PRO的挑戰。華為擊敗了三星和蘋果使得在世界手機行業走出了中國特色品牌。
第二,為世界發展5G和制定標准有深遠影響,制定3G標準的時候,美韓主導CDMA2000、歐洲推WCDMA;制定4G標準的時候,中國主導制定的TD-LTE-Advanced和FDD-LTE-Advance同時被確定。
如今5G可以完全有中國制定向全球收取專利了;在Wibeis(維拜斯)世界國際品牌評價指標體系的舞台上,與世界強國一爭高低。說明中國的科技綜合國力提升,走在世界前列。為中華崛起而做了巨大的貢獻。❸ 華為怎麼了
距離美國政府的晶元禁令生效還有不到10天時間,中國華為公司正趕在9月15日之前盡力增加晶元庫存,為「斷供」做准備。由於美國的所謂「制裁」,華為旗下的麒麟高端晶元在9月15日之後無法製造,預計於今年推出的麒麟9000晶元或將成為麒麟高端晶元的最後一代。作為全球最主要的手機製造商和5G設備供應商,華為公司在美國的重重打壓下將何去何從,成為國內外關注的重點。
中國晶元究竟被卡在哪幾道關
9月3日,在德國舉行的柏林國際電子消費品展(IFA)上,華為沒有像市場猜測的那樣公布最新的麒麟9000晶元,據稱華為Mate 40系列將首先搭載這款晶元,華為消費者業務集團歐洲區總裁戢仁貴在演講中也沒有提到相關信息,而是著重於介紹華為在歐洲布局等。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晶元進口國,2018年和2019年進口集成電路總價值超過3000億美元。根據有關部門發布的數據,2019年中國晶元自給率僅為30%左右,反映出國內相關半導體產業與國際第一梯隊的差距。
晶元行業包括一個龐大而復雜的產業鏈,整體上可以分為設計、製造、封裝、測試四大環節。通信行業資深獨立分析師黃海峰3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具體來看,中國在晶元設計領域成果較多,尤其是華為海思生產的晶元獲得一些突破,但在其他幾個環節還存在明顯短板,尤其是晶元製造領域。通信專家項立剛也表示,製造是目前國內晶元產業鏈的最大難關。
目前,大陸手機廠商的產品大多數採用的是美國高通和台灣聯發科生產的晶元,僅有華為主要採用其自研麒麟系列晶元。不過,麒麟晶元主要由華為設計,但關鍵的製造環節依然交由台灣台積電代工。
研究機構TrendForce發布的2020年二季度統計數據顯示,台積電是全球最大的晶元代工企業,其在全球市場份額超過50%,華為、蘋果等均是該公司主要客戶。排名第二的則是韓國三星,市場份額為18.8%,中國大陸的中芯國際排名第五,占市場份額的4.8%。盡管中芯國際排名靠前,但與代表最先進工藝的台積電和三星卻有數年的技術差距。目前,中芯國際僅能量產14納米製程的晶元,華為榮耀的Play4T手機部分搭載的就是該公司代工的麒麟710A晶元。相比之下,台積電和三星的技術均已經可以量產7納米乃至5納米製程的晶元,華為的麒麟系列高端晶元主要出自台積電。
晶元製造中涉及大量的工藝技術,其中最廣為人知的重要工具就是光刻機,這一先進製造設備也決定了企業可以生產出何種製程的晶元。中芯國際創始人、前CEO張汝京日前就曾提到,「有的地方我們中國是很強的,比如說封裝、測試這一塊。至於設備上面,光刻機什麼,我們是差距很大的。」國際市場最為先進的光刻機大多由荷蘭ASML公司生產,中芯國際今年初就曾從ASML引進一台DUV光刻機,但最為先進的、可以生產7納米和5納米晶元的EUV光刻機一直未能成功購入。
「備胎」計劃管用么
根據美國於今年5月公布的相關制裁措施,任何企業供貨含有美國技術的半導體產品給華為,必須先取得美國政府的出口許可,禁令於9月15日正式生效。「什麼是美國技術?」項立剛對記者說,「這個范圍可以非常非常廣,我們用的微軟Windows系統,甚至Word等,都算是美國技術,所以美國這一禁令等於切斷了外界向華為供貨晶元的途徑」。
對於美國的禁令,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正式聲明,「現在要確認還言之過早,但就目前情況看,9月14日後台積電不打算向華為出貨晶圓。」這也意味著,如果不能得到美國政府的許可,華為的麒麟晶元無法再交由台積電代工,高通等公司也無法向華為供應高端晶元,否則也面臨美國制裁的風險。
而在被問到是否在9月14日後繼續對華為供貨時,中芯國際聯合首席執行官梁孟松表示「絕對不做違反國際規章的事」。分析認為,由於美國基本主導半導體上游的裝備行業,中芯國際恐怕也無法擺脫美國禁令。
不少媒體提到,華為正趕在9月15日之前大量采購晶元,為日後的手機製造加強儲備。根據華為公布的2019年年報,去年華為智能手機發貨量(含榮耀)達到2.4億台。可以預想到的是,無論華為的晶元儲備有多少,也會在不久後面對晶元的缺貨危機。
盡管如此,華為的晶元供應依然存在可能性。項立剛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11月大選後,美國新政府上台這一禁令或許有松動的可能。此外,一些晶元廠商和代工廠商的合作途徑也並不一定能被完全堵死。台灣聯發科8月28日向美國政府提出申請,要求9月15日以後繼續向華為提供產品。
對於破解晶元困局,華為與很多業內人士都看到了自力更生的重要性,去年華為也主動公布「備胎」計劃。華為消費者業務CEO余承東日前表示,過去十幾年華為在晶元領域的探索從嚴重落後,到比較落後,到領先,到被封殺。「我們投入巨大研發,但很遺憾在半導體製造領域,華為沒有參與。我們只做晶元設計,沒有晶元製造,我們很多很強大的晶元都沒有辦法製造了,我們說要解決這些問題,需要技術創新,技術、技術、技術。」
5年?10年?中國還需要多久能追上
項立剛表示,美國不斷利用其在全球晶元產業的優勢地位對中國進行封堵,這讓全社會逐漸形成強大共識,對於晶元這種核心產業,必須要有主動權,不能再受制於人。日前,國務院印發《新時期促進集成電路產業和軟體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被認為是國家對晶元產業進一步加大支持力度。
「但這對華為而言,是遠水解不了近渴」,項立剛表示,如果禁令依然嚴格,可能會在未來一年看到華為手機出貨量的大量下滑。黃海峰也向《環球時報》透露,華為為其「最後一代」的高端晶元麒麟9000備貨量在1000萬片左右,也意味著有約1000萬台華為手機可以用上這一晶元,或許可以支撐半年左右。當備貨用完後,華為手機業務,尤其是高端手機業務很快會遇到巨大挑戰。
黃海峰告訴《環球時報》記者,晶元產業投資大、風險大、產出不確定,並且涉及產業鏈上下游大大小小的公司,需要整體發展。項立剛分析稱,隨著中國終端產業的成熟,對於晶元需求量越來越大,晶元製造也正成為一個大投入、大回報的產業。除政府的資金和政策支持之外,資本市場對於國產晶元支持也已經遠遠超出想像。今年中芯國際、寒武紀等晶元企業上市都籌集到大量資金,截至7月5日,中國半導體企業2020年的融資額約1440億元人民幣, 僅半年時間就達到2019年全年的2.2倍。
黃海峰預計,10年之內,中國晶元在一些尖端工藝上可以取得突破。項立剛則更為樂觀,他對記者表示,如果國內全行業可以合作起來,5年左右就可以追趕上高通等外國廠商的腳步。
❹ 中國華為現在怎麼樣了
過去一年中,美國對華為5G全球圍追堵截,以所謂的「安全威脅」游說盟友和其他國家將華為排除在5G網路建設之外。
2020年將是華為最艱難的一年,因為全年都處於「實體清單」下,儲備也將告罄,是全面檢驗其供應連續性能否充分發揮作用的關鍵之年。
同時,當然的新冠疫情是華為未曾預想到的情況,其帶來的全球經濟衰退、金融動盪以及需求放緩等一系列問題,將帶來新的挑戰。他表示,由於疫情還在快速發展當中,該公司當前主要聚焦在在確保員工安全的情況下,響應客戶和政府的抗「疫」需求,「還沒有時間對2020年到底能夠達到多少做評估和預測,現在也很難明確的評估和預測」。
不過「道路是曲折的,但前景是光明的」。徐直軍在年報致辭中寫道,經過十多年的努力,華為已建立了一整套嚴密有效的業務連續性管理體系,覆蓋了從供應商到華為、從華為到客戶的端到端業務。同時,該公司持續優化和完善業務連續性機制,長期堅持「多元化、多路徑」的采購策略。
❺ 為什麼中國不救華為
中國就華為呀,怎麼會不救呢?只是華為的處境相當的尷尬。華為的主動權不在自己的手裡。華為落後就要挨打,沒有自己的晶元技術,要依靠外國的技術,沒辦法相信時間可以改變一切的,華為也會迎來輝煌的一天。
❻ 如果中國失去華為會怎麼樣
近日,華為消費者業務CEO余承東坦承:華為手機沒晶元了,麒麟晶元將成為絕唱。眾所周知,華為是中國高科技的名片,是中國科技含量最高的公司,沒有之一。如果失去華為,中國會怎樣?
關於美國以傾國之力來獵殺華為這件事,我看到很多的討論和分析,但總體來說偏悲觀,大部分知識階層認為中國跟美國在晶元領域的差距太大,美國這種近乎無恥的「無限追溯」,基本上就是「殺不死華為誓不罷休」的節奏,而同時認為中國可用的反制措施有限,從而得出一個結論,美國的強大超乎想像,不要再吹中國厲害了等等。
當然,樂觀派也有很多,把美國對華為的獵殺,看成是一種倒逼的激勵機制,一時間也激發了諸多科技工作者、消費者和創業者的情緒,這是一種比較好的現象。
但我要分析的角度,並不簡單的是表明某種立場,因為華為的問題,不是一個簡單的企業問題,美國已經將華為的問題,上升到了政治和國家安全的角度,這背後一定是有戰略性考量的,中國一定要以同等的支持,來幫助華為脫困,這關繫到能否保住中國改革開放成果的問題,也可以說關繫到中國國運的問題。
❼ 人在中國怎麼樣可以買俄羅斯華為手機給朋友
網購。
俄羅斯民眾之所以青睞華為手機,這可能與華為近年來捨得「投資」俄羅斯市場有很大的關系。
俄媒11月26日指出,華為與該國多科性綜合IT公司LANIT集團達成了一項重要合作。
LANIT集團將為華為產品尋找本土化的解決方案,並助推華為系列產品推向俄羅斯市場。
❽ 華為公司目前的發展環境是怎麼樣的
華為公司的發展前景是非常好的,我的觀點如下:首先,華為現在是世界第三大智能手機製造商,市場遍及全世界,特別是在歐洲市場佔有率特別高,2016年華為全球銷售收入達到5216億元,在歐洲就達到了1565億元的銷售收入,占總收入的30%。在德國,義大利跟西班牙及東歐的好多國家市場份額超過當地的20%。可以看出華為手機在歐洲是比較受歡迎的,市場份額也在快速增長。在東南亞跟非洲市場也在快速增長。
最後,任正非一直以來都是實話實說的企業家,不會也不願意玩報喜不報憂這一套,他表示雖然華為此次損失慘重,但是也有後手。其實,斷供晶元、安卓系統後,華為的舉措就能看出,華為其實對於此次「封鎖」早有準備,先是推出了「備胎計劃」,隨後拿出了「鴻蒙系統」,可以說你出招我接招,一步一步化解攻勢。即便是全球兩大代工廠停掉了華為生產線,華為也有自己的儲備力量。富士康、偉創力先後停掉華為生產線後,華為很快就加大與比亞迪的合作,不僅如此華為還在近日宣布將自主加工,徹底將生產線也握在自己手中,可以說滴水不漏,毫無弱點示人。
❾ 我國華為怎樣破解被西方打壓的困境
華為的業務核心是通信,而不是手機這樣的消費者業務。華為的通信業務更大更穩固,在海外擁有2萬億美元的設備和服務合約,是各國不可或缺的基礎設施服務商,已經和多國政府捆綁在一起了。
這么多設備和服務合約,2G、3G、4G,這都是已經在運營的了,換掉代價非常大,非常麻煩,不是非常極端的情況絕不會換。華為5G在海外布局也越來越多,升級到5G也是從現有的4G開始。要從華為的4G升別家的5G,代價要高得多。所以各國面對美國忽悠,都沒什麼反應,因為涉及的商業利益實在太大。
如果把華為一些業務整垮了,那麼一些國家的通信服務合約就沒法完成了,這就不是單個合約的事,而是整個國家要癱瘓了。美國自己的農網,也是要華為支持的。所以涉及到這類合約,美國應該會發許可證。華為自己也會囤貨保證持續服務能力。
華為還有一些其它業務,如收專利費,發展安防、汽車配件等業務,還包括大公司的品牌、知識產權積累、執行能力,因此找到一些業務生存下來是沒有問題的。即使是手機晶元沒人代工了,也還可以買別家的晶元,可以用低端手機先撐一段時間。
在晶元產業鏈上,長遠來說就是要生產工具去美國化,不單單是華為,中國公司都要,非美國的公司都要。但中國自己會先干起來,華為沖在最前面。
其實晶元產業沒有太多秘密,之所以不容易做成,主要是有三個原因:一是投資巨大,一般國家搞不了,但對中國不是問題。二個是投資時間相當長,短期見不了效果,需要持續投資堅定向前的耐心,這對中國也不是問題。三是要有需求,有客戶,不然你搞這些沒有意義了,這對中國也不是問題。
EDA軟體,晶元代工設備,中國遲早都會做到去美化。而且中國並不是零基礎,十多年來也取得了不俗的進展。中國自己完全掌握的光刻機技術,馬上就能做到28nm,這離產業界主流也沒多遠了。
全球其它公司,也很有可能選擇幫助華為,幫助中國。也不用做什麼,就搞美國技術替代就行了。原理也是一樣的,只要做到不用美國技術,就有額外的優勢,有中國大把訂單等著。這本來也是符合公司發展原理的,搞技術在產業鏈吃得更深,沒有壞處。
如果全球公司真的搞出了去美國化的晶元加工產業鏈,那美國的禁令就會崩潰了。到那時候,是不是美國政府把禁令去掉
❿ 如何評價華為
華為公司是一家集通信設備生產和銷售的科技公司。它在信息與通信技術方面處於全球領先的地位。
華為公司堅持以客戶的需求為導向,不斷創新,勇於進取,致力於華為手機走向現代化、國際化,爭創世界一流品牌。
相信華為,依賴華為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