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21世紀中國哪些科技影響了世界
新中國成立52年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科技事業取得了輝煌成就。
1.形成了比較完整的科學研究與技術開發體系,整體科技發展水平位居發展中國家前列。2000年國內科學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總支出為896億元,占當年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重為1.0%,躍居發展中國家前列。在R&D經費總支出中,基礎研究佔5.2%;應用研究佔17.0%;試驗發展佔77.8%。其中各類企業支出占國內 R&D經費總支出的60.3%,已經接近發達國家的水平,表明企業逐步成為我國R&D活動的主體。
目前,已建成國家級重點實驗室217個(其中包括國防科技重點實驗室60個)、國家工程中心 188個,認定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294個;國際權威檢索機構收錄的我國科技論文數44536篇,本國居民的專利授權量92101件,其中發明專利 3097件。2000年,高新技術產品出口額247億美元;53個國家級高新技術開發區的技工貿總收入6774.8億元,工業增加值1476.2億元。
2.科技體制改革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國家確定的科技體制改革階段性目標基本實現。科技工作的戰略重點正在轉向國民經濟建設主戰場,企業科技力量得到進一步加強,242個國家級技術開發類研究院所已基本完成轉制工作,多數科研機構的運作直接面向市場需求,知識創新工程試點取得初步成效,高校管理體制改革基本完成,科技資源得到了優化配置;民營科技企業迅速崛起,技術市場發展迅猛;宏觀科技管理體制逐步完善,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新型科技體制初步形成,國家創新體系的建設正在逐步展開。
3.基礎科學研究領域取得成果。人類基因測序、納米碳管和納米新材料、寒武紀生命大爆發研究、微機電系統研究、南海大洋鑽探等方面取得了重大成果。表面科學非線性科學、認知科學以及地球系統科學等新興交叉學科得到迅速發展。中國大陸科學鑽探工程、大天區面積多目標光纖光譜天文望遠鏡等八項國家重大科學工程的建設,為我國的基礎科學研究創造了良好條件。
4.高技術研究及產業化方面有所突破。載人航天技術、運載火箭及衛星技術等航天高技術取得了重大突破。兩系法雜交水稻、基因工程葯物、轉基因動植物、重大疾病的相關基因測序和診斷治療等技術的突破,使我國生物技術總體水平接近發達國家。高清晰度電視、"神威"計算機、大尺寸單晶硅材料、皮膚幹細胞再生技術等重大成就的取得,使我國在相應領域躍入世界先進行列。國防科技的發展為增強國防實力奠定了堅實基礎,促進了國防工業的技術進步。
5.工農業科技獲得進展。農業科技方面,僅"九五"期間共培育出600多個新品種,單產增產10%左右。推廣水稻旱育稀植和節水技術、ABT植物調節劑和小麥旱地全生育期地膜覆蓋栽培等重大技術,有力地保障了我國糧食增產目標的實現。
工業科技取得了若乾重大技術突破,提升了重點產業技術水平。數字程式控制交換機、氧煤強化煉鐵技術、鎳氫電池、非晶材料等的產業化方面獲得一系列重大成果。結合三峽工程、國民經濟信息化、集成電路、泰山核電站二期等一系列國家重大建設工程,通過引進、消化吸收與創新,攻克了一批關鍵技術,掌握了若乾重大成套技術裝備的設計和製造技術。計算機輔助設計(CAD)、計算機集成製造系統(CIMS)等一批重大共性技術的推廣應用,大幅度提高了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創新葯物、水資源利用和保護、小康住宅、夏商周斷代工程等一批重大項目的實施,中國科技館二期工程及一批科普設施的建設,為社會事業的發展做出了貢獻。
我國科技發展的重大成就
(一) 背景材料
1.人類基因研究成就巨大
(1) 1999年12月1日,由英、美、日等國科學家組成的研究小組宣布已被譯出首對人體染色體遺傳密碼,這是人類科學領域的又一重大突破。人類基因組計劃是人類歷史上與曼哈頓原子彈工程及阿波羅登月計劃齊名的人類三大科學工程之一,但其價值和對人類社會的影響將遠遠超過前兩個計劃。
(2) 2000年6月26日,人類有史以來第一個基因組草圖終於繪制完成,我國科學家參與並高質量地完成了人類基因組工作草圖繪制百分之一的測序任務表明中國科學家有能力起躋身國際科學前沿,並做出重要貢獻。
(3) 2000年2月12日,參與人類基因組計劃的六國科學家聯合公布了人類基因組圖譜及其分析結果,人類基因組的完成圖將於今年繪制出。繪制出完整的人類基因組圖譜,破譯出人類全部遺傳信息。這一計劃的實施將為人類自身疾病的診斷和防治提供依舊,給醫葯產業帶來不可估量的變化,將促進生命科學、信息科學及一批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
2.航空航天技術發展迅速
(1) 2000年12月21日,我國自行研製的第二顆「北斗導航試驗衛星」發射成功,它與2000年10月31日發射的第一顆「北斗導航試驗衛星」一起構成了「北斗導航系統」。這標志著我國將擁有自主研製的第一代衛星導航定位系統,這個系統建成後,主要為公路交通、鐵路運輸、 海上作業等領域提供導航服務,對我國國民經濟建設將起到積極的作用。
(2) 2001年1月10日,我國自行研製的「神舟二號」在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升空,並成功進入預定軌道。1月16日,「神舟二號」無人飛船准確返回並成功著陸。這是中國航天在新世紀的首次發射,也是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的第二次飛行試驗,它標志著我國向實現載人飛行邁出了重要的一步。
3.在納米技術領域屢創佳績
我國科學家在納米科技研究方面,居於國際科技前沿。最近的一次,我國科學家在世界上首次直接發現納米金屬的「奇異」性能—超塑延展性,納米銅在室溫下竟可延伸50多倍而不折不繞,被譽為「本領域的一次突破,它第一次向人們展示了無空隙納米材料是如何變形的」。從總體看,目前我國有關納米論文總數排行世界第四,在納米材料研究方面已在國際上佔一席之地。
4.超級計算機智能化
2000年11月29日,我國獨立研製的第一台具有人類外觀特徵、可以模擬人行走與基本操作功能的類人型機器人,在長沙國防科技大學首次亮相。類人型機器人的問世,標志著我國機器人技術已躋身國際先進行列。
5.國家「863「計劃15周年成就展覽舉行
2001年3月,國家在北京展覽館舉辦了「863」計劃15周年成就展。「863」計劃自1986年3月實施以來,共獲國內外專利2000多項,發表論文47000多篇,累計創造新增產值560多億元,產生間接經濟效益2000多億元。863計劃重點支持的高技術領域的研究開發水平與世界先進水平的整體距離明顯縮小,開始在世界高技術領域佔有一席之地,60%以上的技術從無到有,如今已進入或接近國際先進水平,另有25%仍然落後於國際先進水平,但在原來的基礎上也有很大進步。
(二) 與教材結合點分析
1. 從經濟常識看:
(1)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當今生產力的發展,科學技術起著決定性的作用;當今世界的競爭,說到底是科技與人才的競爭。
(2) 財政的巨大作用。經濟發展靠科學,科學進步靠人才,人才培養靠教育。而這些事業單位的發展必須依靠財政的大力支持,背景材料中所列舉的大量科技成果與財政的支持是分不開的。
(3) 當今國際經濟的國際化,科技開發與應用的國際化是其中重要的表現。人類基因組草圖從一開始就是個國際合作計劃,由美國啟動,英、日、法、德、中科學家先後加盟。
2. 從哲學常識看:
(1) 客觀規律和人的主觀能動性的關系。一系列科技成果的取得,一方面是由於科學家尊重了客觀規律,另一方面是他們頑強拼搏、銳意進取、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的結果。
(2) 事物都是一分為二的,我們應堅持兩點論和兩分法。如人類基因研究取得了突破性進展,這必將促進生命科學、信息科學及一批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同時人們又面臨著基因壟斷、基因成果被過分用於追求商業利益等新問題。
(3) 認識深化發展的觀點。人們應當在實踐基礎上不斷深化、擴展認識,把認識向前推移。人類基因技術的研究過程和我國航天技術發展情況等事實,都是認識深化發展的必然結果。
3. 從政治常識看:
(1) 國際競爭的實質。當今世界競爭的實質是以經濟和科技實力為基礎的綜合國力的較量。能否在科技發展上取得優勢,增強以經濟和科技為基礎的綜合國力,最終將決定本國在國際上的地位。
(2國家領導和組織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職能和組織社會主義精神文明
建設的職能。國家大力發展高新技術並運用到經濟建設中去,促進經
濟的發展。
② 烙上「中國元素」的「祥雲」火炬傳遞五大洲有什麼意義
第一,它在火炬傳遞所經過的地方,宏揚了奧林匹克精神,奧林匹克五環這個標志體現著奧林匹克精神。五環標志在全世界的認知度與紅十字會標志相當,是世界上認知度最高的標志之一。 奧林匹克精神不僅是一種體育運動精神,它還象徵著世界和平、和諧、合作,象徵著友誼和團結,這種精神已超出了體育運動范疇,成為一種普世性的認同。它將以聖火從人們手到手的傳遞方式,它將在萬人空巷的熱烈場面中向世人昭示,喚起人們的這種崇高感情。 第二,火炬傳遞提醒人們明年要在北京召開夏季奧運會了,這是對2008年北京奧運會最有效的宣傳。看到要去北京的火炬,世界各國的人士就會想到中國,一個迅速發展中、一個正在改變在中國的人命運的中國。據一個國際組織的抽樣調查,中國的世界正面認同度已達到了世界第五位,遠在美國之上。因此,2001年在莫斯科國際奧委會選擇北京舉辦2008年奧運會是眾望所歸。既然是眾望所歸,我們就要全力以赴把它辦得精彩,使大家都滿意。 看到這支傳向北京的聖火,我國各個省市區的人民莫不歡欣鼓舞,對北京奧運會的成功充滿期望,激發人們為北京奧運會作貢獻的積極性。過去,被西方人污衊為「東亞病夫」;今天,中國人以世界體育強國的身份立於世界之林,這是多麼值得海內外的中國人驕傲的事,火炬傳遞給了人們抒發這種情感的機會。 第三,奧運火炬的傳遞一定會激發我國人民對體育運動深刻意義的認識,提升國人的體育意識。世界衛生組織的調查報告統計說,人類的健康和長壽中現代醫療所起的作用只佔8%,其他的是多種因素,健身運動佔了超過8%的比例。我們講「以人為本」,核心是健康的生命,沒有健康的生命就缺乏全面發展的人。北京奧運會火炬在全國的傳遞就是對全民健身運動的全民動員。 當然,火炬傳遞還會有積極的副產品,如有助於奧運會比賽門票的銷售。悉尼和雅典奧運會的實證經驗,火炬傳遞期間是門票銷售高潮。它也有助於北京奧運會特許商品的銷售,誰不願意給自己留點奧運會的紀念呢?! 此外,還想再提醒一點,我國的旅遊部門要充分利用奧運聖火在世界一些城市傳遞的機會,宣傳一下我國豐富的旅遊資源。今後幾年,2008奧運會就構成中國旅遊資源的一部分。 我深信2008年北京奧運會聖火的傳遞一定會有創新、有特色,為奧林匹克運動史上書寫光輝的一頁。
③ 為什麼「新四大發明」能夠備受全球矚目呢
在「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舉行期間,一項針對20國青年的調查顯示,高鐵、網購、支付寶、共享單車,成為這些在華外國人心目中的中國「新四大發明」。
支付寶——二維碼取代賣菜大媽的零錢筐
據相關報告顯示,84%的被訪者表示「不帶錢、只帶手機出門」可以「很淡定」。今年8月的支付寶無現金日,將有1000萬線下商戶參與。
中國發明,世界受益。支付寶已覆蓋7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數十萬商家,微信也已在19個國家和地區落地。從基礎建設到消費方式,從商業理念到經濟業態,「新四大發明」折射出「中國式」創新的澎湃動能。
④ 中國的創新是如何走向全球的
進入新時代,建設世界科技強國,必須堅持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科技創新需面向國家重大戰略需求。
2013年9月,國務院印發《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對治理空氣污染作出全面部署。時隔四年,2017年12月27日,由南方電網公司負責建設的滇西北—廣東±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正式投運,標志著國家大氣污染防治重點輸電通道全部完成建設。
由南方電網公司等單位完成的「特高壓±800千伏直流輸電工程」榮獲2017年度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該輸電技術是世界上電壓等級最高、輸電容量最大、送電距離最遠、技術水平最先進的輸電技術,也是實施國家「西電東送」戰略的核心技術。
新發突發傳染病始終是全球安全的重大威脅和人類面臨的嚴峻挑戰。中國工程院院士李蘭娟對2003年在中國爆發的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征(SARS)記憶猶新,那時她暗下決心,要創新新發突發傳染病防治的「中國模式」和「中國技術」。
為了有效應對新發突發傳染病,以李蘭娟為牽頭人的項目組承擔國家任務,創建國家平台,匯聚國家力量,發揮舉國體制優勢,協同攻關。2013年春,長三角地區突發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疫情,項目組快速行動,在發現新病原、確認感染源、明確發病機制等方面取得了六項重大創新和技術突破,成功防控了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疫情,該技術榮獲2017年度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
李蘭娟團隊的研究成果不僅造福中國人民健康,還走出國門,成功援助非洲控制埃博拉病毒疫情,使我國在國際新發突發傳染病防治領域從「跟隨者」成為「領跑者」。
源頭創新——重大基礎研究「多點開花」 引領世界前沿
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科技創新是關鍵,而基礎研究是源頭創新。
近年來,中國科技創新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不僅注重在傳統領域著力,而且矢志在前沿領域突破,這也體現在2017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獲獎項目中。
「與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曾經多次、連續空缺形成鮮明對照的是,2013年以來,每年都有自然科學獎一等獎產生,今年已經是連續第五年,並且還產生了兩項獲獎項目,這種情況上一次發生在2006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工作辦公室有關負責人介紹。縱觀近些年國家自然科學獎的獲獎情況,項目研究領域從之前較為集中的基礎物理學,擴展到化學、生物學,呈現「多點開花」之勢。
由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李家洋團隊完成的「水稻高產優質性狀形成的分子機理及品種設計」項目,獲得2017年度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該項目對進一步提升水稻的產量及品質具有重大意義,引領相關領域國際前沿研究。
由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朱日祥團隊完成的「華北克拉通破壞」項目,解決了克拉通這一地球上最古老的板塊為什麼會失去穩定性這一難題,榮獲2017年度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這一成果連續兩年被湯森路透與中科院聯合發布的《2014研究前沿》和《2015研究前沿》評為地球科學領域前十大熱點之一,也是唯一由中國科學家主導的地學研究前沿,提升了中國固體地球科學的國際影響力。
創新載體——凸顯企業創新主體地位 引領產業升級
企業是經濟活動的基本單元,也是技術創新的重要載體。解決技術創新與市場需求錯位問題必須激發各類企業自主創新的活力和積極性。
「今年技術發明獎通用項目中,企業參與完成的佔81.6%,比去年提高13.5%,為近五年最高,說明企業在原始創新中的參與度大幅提升。」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工作辦公室有關負責人表示,企業以重大項目為依託,技術創新主導作用進一步增強。
產學研合作是我國科技體制改革的核心內容。越來越多的企業正在跟當地的高校、研究院深入開展合作,形成功能互補、良性互動的協同創新格局,引領產業升級轉型。
肝臟和乳腺疾病是重大公共衛生問題,早期診斷是提高治癒率的關鍵,但傳統B超在一些方面存在檢測效果差的瓶頸。中科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與當地企業聯合開發的高端超聲影像產品,實現了高端超聲產品國產化,使我國醫學超聲實現了由普通彩超向高端彈性超聲的跨越。「超聲剪切波彈性成像關鍵技術及應用」獲2017年度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
創新,正帶來越來越多的改變與驚喜。一大批「頂天立地」的創新型企業正在搶占產業之巔,推動著「中國號」巨輪揚帆遠航。
⑤ 中國智造將會開創新的業態嗎
據報道,中國正在向創新驅動轉型,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貢獻率從2012年的52.2%提高到2016年的56.2%。在將科技實力變現為經濟動力的過程中,「中國製造」向「中國智造」邁進,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層出不窮。
近年來「創新」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戰略高度,成為五大發展理念之首,只有培育出強大的創新力,中國才能取得未來世界科技競爭的戰略優勢,才能推動經濟和產業發展走向全球產業鏈的高端。
希望中國智造可以促進中國經濟的發展!
⑥ 中國企業如何發展 怎樣利用一帶一路落地實施
目前,中國社會經濟決策咨詢中心、中國市場調查研究中心與世界華商投資促進會、北美商會、歐盟商會、澳洲商會、亞洲商會、東盟商會及部分國家商會,擬聯手打造中國造的工業產品、消費品全球營銷活動,將工業品、消費品通過八種語言推向全球,並由各國商會負責推薦,接受海外訂單,解決不通過貿易公司成功開發客戶的先例,彌補語言障礙,解決企業外語能力受限的困擾,由各國專家團隊為企業開發海外市場,把握稍縱即逝的絕好商機。企業負責生產,全球各國商會負責銷售,使一帶一路落地給中國企業帶來的鉅惠和紅利,給中國企業在金融危機最嚴重的時刻帶來新的商機,給全球戰略合作企業帶來新的希望,使企業有機會打開國際市場的大門,共同建造多語言搜索、多語言買賣的多網融合智慧新媒體共享平台。
據悉,中國社會經濟決策咨詢中心、中國市場調查研究中心舉辦的國家品牌全球戰略合作企業征選活動是由世界華商北京總部負責組織,境外營銷活動主要由世界華商投資促進會、北美商會、南美商會、歐盟商會、東盟商會、澳洲商會、亞洲商會、中東商會及全球部分國家的華人商會共同舉辦。並由世界華商(北京)國際企業管理中心負責承辦、審核,組織專家評審,各國使館的商務參贊、文化參贊重點參與。該項目已經啟動,年後將逐步展開,此項目主要將中國市場放大到5-8倍的海外市場,增加企業在工業品、消費品銷售的機會,讓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互聯互惠,並得到更多的實惠。
甄選條件為企業所屬行業是國家支柱性或民生廣泛需要的行業;企業及其產品具有高尚品質,能夠支撐起國家品牌形象,居於行業領先地位;企業有打造頂級品牌的夢想和胸懷,能夠在市場營銷方面投入足夠的努力和資源;企業需在中國境內生產和銷售,並有獲得中國用戶或消費者最廣泛認同的品牌訴求。有實現品牌走向全球的中國夢,有能力協助政府解決中國工業產品產能過剩,有意願成為國家品牌全球戰略合作企業,解決「一帶一路」戰略落地的難題。
這些活動主要依靠世界華商在全球各地分支的優勢(如:帝國商人:秦商、華商始祖:豫商、徽商、晉商、浙商、粵商、潮商、湖商、龍游商幫、甬商、蕭紹商幫、紹興商幫、溫州商幫、台州商幫、義務商幫、閩商、齊魯商幫、蘇商、客家商幫、鄂商、冀商、渝商、隴商、湘商、蜀商、贛商、黔商、滇商、吉商、遼商、黑商、港商、台商、澳商、津商、桂商、瓊商等36種商會的分支)。技術上依託中國國際廣播電台下屬的多網融合智慧新媒體——衛星高清推送+互聯網視頻傳播的方式傳遞信息,該項目運營後徹底解決了網路入侵、流量擁堵、內容難管的難題,實現了安全播放,全球覆蓋、共建共享、海量傳播、精準投放的基本要求。為此,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連續三年發文強調,(2016年7月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新廣電發(2016)124號文」發布了《進一步加快廣播電視媒體與新興媒體融合發展意見》的通知),2016年12月25日全國人大針對全國公共文化服務立法,以立法的形式更加有力的保障了公共文化服務,並每年向各省市撥款數百億元補助,並逐年遞增。該項目的最大優勢是匯聚網路內容,以衛星廣播推送、邊緣伺服器分發、多屏共享,一次匯聚全球覆蓋,無路由中轉、不限用戶、不限地域,無擁堵。是成熟穩定的運行系統,也是繼世界三大操作系統,微軟、蘋果以及安卓之後的全球第四大操作系統。目前,衛星技術已經成熟,互聯網發展方向在哪裡?衛星推送疊加互聯網互動概念優勢就比較清晰。北美、南美、澳洲、歐洲、亞洲、中東通過中通九號、寮國一號、吉爾吉斯一號衛星網路,再與五大洲其他發達國家的衛星連成網路融合互聯網發展。充分發揮世界華商在全球的人脈資源,衛星網疊加互聯網的技術優勢,真正實現了地球村的買賣概念。
⑦ 從黃水海軍到藍水海軍中國是如何做到的
海軍成立之初,由於裝備的艦艇落後,無法離開近海,被人們稱為「黃水海軍」。1985年11月16日,人民海軍導彈驅逐艦首次出訪巴基斯坦、斯里蘭卡和孟加拉國三國,標志著中國海軍走向世界。如今已經派出33支艦艇編隊共40多艘軍艦,出訪30多個國家,航跡遍布五大洲四大洋,並完成了環球航行,實現了「藍水海軍」的夢想。
1、改革開放前期主要抓經濟,和技術積累。
2、有了錢、有了技術,才有了新裝備的發展。
3、裝備發展通過:引進——吸收——創新這樣一套道路。比如說自改革開放到現在,國家從法國引進了海豚艦載直升機、響尾蛇近程防空導彈、100mm自動艦炮;從俄羅斯引進了」現代級導彈驅逐艦「,隨之帶來的是AK130自動艦炮系統、AK630近防系統、施基耐中程艦空導彈,基洛級潛艇,再到2000年以後引進了里夫M遠程艦空導彈。
總之,有錢、有技術沒有實現不了的。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⑧ "新四大發明"讓中國成為令世界感到溫暖的國度了
「新四大發明」織就了一張張有形無形的網。「發明創造讓中國百姓的日子越過越好,也讓中國成為一個對世界有積極貢獻的國家,一個讓世界感到溫暖的國度。」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說。
⑨ 中國「新四大發明」能夠給全球帶來了哪些啟發
古老中國創造的指南針、造紙、火葯、印刷術四大發明曾經改寫世界歷史。如今的「新四大發明」正改變著中國人的生活,也為解決人類問題貢獻了中國智慧、提供了中國方案。
500年來,世界科技、經濟、文明的中心幾度遷移,但科技創新這個主軸一直在旋轉、在發力,支撐著經濟發展,引導著社會走向。中國「新四大發明」正在呈現出中國創新走向世界的「百景圖」。
⑩ 中國的新四大發明給生活帶來了哪些改變
古老中國創造的指南針、造紙、火葯、印刷術四大發明曾經改寫世界歷史。如今的「新四大發明」正改變著中國人的生活,也為解決人類問題貢獻了中國智慧、提供了中國方案。 從中國走向世界,「新四大發明」為全球矚目 「新四大發明」中,高鐵與網購並非始於中國,但中國人用自己的智慧與創造,矗立起「新發明」的世界高峰,並將其打造成閃亮的「中國名片」。 「新四大發明」不僅改變中國,而且深刻影響著地球村時尚,吸引著五大洲目光。 從追趕到引領,從中國製造到中國標准,中國高鐵走過了高效而輝煌的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之路。截至去年底,中國累計投入運行的高鐵動車組達到2595組,超過全球總量的60%,通車高鐵里程長達2萬多公里。預計到2030年將超過4.5萬公里,比繞地球赤道一周還要長。強起來的中國攜手世界創未來猶如在穿行一條長長的歷史隧道。從古老的四大發明到「新四大發明」,沉淪與抗爭交織,奮斗與崛起輝映,再現了泱泱華夏源遠流長的文明史。 500年來,世界科技、經濟、文明的中心幾度遷移,但科技創新這個主軸一直在旋轉、在發力,支撐著經濟發展,引導著社會走向。中國「新四大發明」正在呈現出中國創新走向世界的「百景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