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不交公糧是哪一年
2006年。
「贊成162票;反對0票;棄權1票。」「通過!」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吳邦國宣布。2005年12月29日下午,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九次會議經表決決定,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九十六次會議於1958年6月3日通過的農業稅條例自2006年1月1日起廢止。
這是一個牽動億萬人心弦的時刻———新中國實施了近50年的農業稅條例終於走進了歷史博物館。農業稅取消了,農民再也不用一大早的趕去糧所了,再也不用忍耐著暴曬和飢渴在糧所門口排隊等候了,廣大鄉親再也不為交公糧而犯愁了。
(1)中國什麼時候禁止交公糧擴展閱讀:
交公糧的歷史進程:
要從商鞅變法說起,那時是中國的戰國時期,做為法家的商鞅為了實行兼並戰爭的需要,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在秦國變法。主要內容就是圍繞耕戰,制定政策法規然後堅決實施。
交公糧就是其中一種,秦國民眾除了到軍隊服役的,絕大數要種糧,而且收成好壞也可以評功受爵。後來的漢也受到此影響,對農民的稅收往往是糧食,以後各代沿用,直到不久前。所以有皇糧國稅的說法。
共和國建立前的武裝斗爭就在徵收公糧用於戰爭,簡單講就是軍糧攤派到每戶種糧人手裡。但是和前代的不同是革命者發動了土地革命,剝奪了地主的特權,分給更廣大的窮人土地。
建國後建立了糧站系統,繼續徵收公糧。這一制度在現執政時代結束,交公糧的歷史至少在中國維持了兩千三百年以上。
⑵ 之前農民分地到戶了怎麼還要交公糧,交公糧是個什麼制度,什麼時候取消的,為什麼現在不交了
交公糧就是農業稅。2005年12月29全國人大十屆十九次會議通過的,然後就取消農業稅了。
國家有錢了,而且比較重視三農問題,提高農民積極性,提高人民生活質量,綜合各種考慮就取消了。這玩意自早期封建時代就有,胡錦濤那個時代把這廢除了,不得不說是個壯舉
首先,種地納糧,是中國幾千年留下的規矩。新中國剛剛成立,人民分得了土地,交公糧(民間俗稱交皇糧)即交農業稅,支援國家建設,合情合理。實際上,從解放後到2005年取消農業稅,交公糧分為三個時期
第一個時期:解放後至1984年,其間經過包產到戶、合作社、人民公社、土地聯產承包責任制。這期間徵收的是公糧(農業稅),公糧必須交,不能少。國家統購統銷糧。
按國家定的最低價收購。由於前期當時產量很低,交過公糧後交的統購糧數量也很少。後期土地畝產糧增高,交糧慢慢多了,但交公糧數量始終沒變。人民公社時期,是由生產隊統一上交的。
第二個時期:1984年到1992年。主要交的是農業稅一一公糧。統購糧換成定購糧。定購糧還是有國家定價,糧食豐收了,農民交的也多了。
第三個時期:1992年到2005年。主要上交的糧食是農業稅,議購糧。議購糧裡麵包括鄉統籌、村提留及其它部分。這時的定購糧又換成了議購糧,糧價是國家保護價格。每人每年共上交糧食己達到200至300斤小麥。
⑶ 中國農民從哪年開始不交公糧中國農民又是從哪年開始不交積累
1、交公糧,指的是農民將所種收獲的糧食按標准無償交給國家。我國已經取消交公糧這一制度。
2、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廢止《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稅條例》的決定,(2005年12月29日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九次會議通過)。
3、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九次會議決定: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九十六次會議於1958年6月3日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稅條例》自2006年1月1日起廢止。
應答時間:2020-12-02,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銀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⑷ 農民從什麼時候不交公糧了
法律分析:我國農民從2006年開始不再需要向國家交公糧了。因為2005年12月29日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19次會議通過了「關於廢止《農業稅條例》的決定」。所謂「公糧」就是農業稅的俗稱,農業稅是指國家對一切從事農業生產、有農業收入的單位和個人徵收的一種稅。
2、交公糧的歷史至少在中國維持了兩千三百年以上。我國從2006年1月1日起廢止《農業稅條例》,這意味著沿襲兩千年之久的這項傳統稅收的終結,標志中國進入改革開放轉型新時期。
法律依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廢止〈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稅條例〉的決定》 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九十六次會議於1958年6月3日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稅條例》自2006年1月1日起廢止。
⑸ 農民取消交公糧在哪年老農民不交工糧是什麼時候
農民取消交公糧是在2006年。我國農民從2006年開始不再需要向國家交公糧了。因為2005年12月29日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19次會議通過了「關於廢止《農業稅條例》的決定」。所謂「公糧」就是農業稅的俗稱,農業稅是指國家對一切從事農業生產、有農業收入的單位和個人徵收的一種稅。
交公糧的歷史至少在中國維持了兩千三百年以上。我國從2006年1月1日起廢止《農業稅條例》,這意味著沿襲兩千年之久的這項傳統稅收的終結,標志中國進入改革開放轉型新時期。
⑹ 農民什麼時候開始不交公糧的
農民是從2007年初開始不交公糧的。
公糧:中國前幾年農業生產者或農業生產單位每年繳納給國家作為農業稅的糧食。
抗日戰爭時期,陝甘寧邊區在徵收救國公糧的工作中成功地運用了中共統一戰線理論,妥善地處理了農村各階級、階層的關系,不僅保證了糧食的供給,而且幫助農民發展了生產。與此同時,邊區政府也在實踐中形成了一套比較完備的糧食工作制度。這一舉措調動了廣大人民支援抗戰的熱情,並為抗戰的勝利做好了必要的准備,也標志著我們黨統戰工作的日趨成熟。
公糧要從商鞅變法說起,(當然追溯歷史可能可以追溯到井田制,但是井田制還存在爭論。)那是中國的戰國時期,做為法家的商鞅為了實行兼並戰爭的需要,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在秦國變法。主要內容就是圍繞耕戰,制定政策法規然後堅決實施。秦國民眾除了到軍隊服役的,絕大數要種糧並上繳國家,而且收成好壞也可以評功受爵。後來的漢也受到此影響,對農民的稅收往往是糧食,以後各代沿用,直到不久前國家取消了公糧上交制度。
共和國建立前的武裝斗爭就在徵收公糧用於戰爭,簡單講就是軍糧攤派到每戶種糧人手裡。但是和前代的不同是革命者發動了土地革命,剝奪了地主的特權,分給更廣大的窮人土地。建國後建立了糧站系統,繼續徵收公糧。
這一制度在現執政時代結束,交公糧的歷史至少在中國維持了兩千三百年以上。
⑺ 交公糧什麼時候取消的
2005年12月國家正式取消農業稅。
2004年,國務院開始實行減征或免徵農業稅的惠農政策。據統計,免徵農業稅、取消煙葉外的農業特產稅可減輕農民負擔500億元左右,到2005年已有近8億農民直接受益。
2005年歲末免除農業稅的惠農政策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來,讓9億中國農民徹底告別了繳納農業稅的歷史。
交收點一般是在鎮上糧管所,遠近的村民都齊聚,由於人多,需要排隊。因為窮,有些村民不捨得在鎮上買飯充飢,大多都是家中帶些干糧來充飢。
(7)中國什麼時候禁止交公糧擴展閱讀
2000年起,國家開始在江西安徽等地試點農村稅費改革,2003年後逐步在全國鋪開,2005年國家決定,於2006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改革,除烤煙外特產稅外,全面取消農業稅(包括除烤煙外的其他特產稅)及三提五統等。
中國有記載的農業稅起於春秋魯國時期的「初稅畝」,作為一個傳統農業大國,整整實施了2300年,被稱為「皇糧國稅」,宣告壽終正寢時贏得一片歡呼,減輕了農民的負擔。
⑻ 交公糧截止到哪一年
交公糧截止到2005年。
不交公糧是2006年,在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19次會議通過了「關於廢止《農業稅條例》的決定」。所謂「公糧」就是農業稅的俗稱,農業稅是指國家對一切從事農業生產、有農業收入的單位和個人徵收的一種稅。
交公糧的歷史至少在中國維持了兩千三百年以上,我國從2006年1月1日起廢止《農業稅條例》,這意味著沿襲兩千年之久的這項傳統稅收的終結,標志中國進入改革開放轉型新時期。農業稅的取消,極大地調動了農民積極性,又一次解放了農村生產力。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和國民生產總值的不斷提高,這標志著我國自封建社會以來一千多年農民交納皇糧國稅的使命徹底結束。使我國農民步入到一個嶄新的社會主義新農村階段,農民也迅速步入小康社會。
⑼ 公糧是哪一年不交的
公糧是2006年不交的。
農民交公糧就是農民繳納農業稅,凡是從事農業生產並且有農業收入的個人或者單位,均需要繳納稅款,自2006年開始,我國就廢止了農民繳納農業稅的規定。
取消交公糧該舉措屬於解決「三農」問題的措施之一,減輕了農民的負擔,體現了我國以工業發展來帶動、保障農業發展的政策,這是中國改革開放轉型新時期的重要體現。
⑽ 中國什麼時候不交公糧
2005年12月29日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19次會議通過了「關於廢止《 農業稅條例》的決定」。
交公糧,指的是農民將所種的糧食交公。目前我國已經取消交公糧這一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