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21. 簡答題 當代大學生怎樣做美麗中國的建設者、實踐者
要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要加大自然生態系統和環境保護力度、要著力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
1、要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
這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思想基礎,體現了新的價值取向和生態倫理。我們必須摒棄人定勝天的思維方式和做法,按照人與自然和諧的要求,在生產力布局、城鎮化發展、重大項目建設中充分考慮自然條件和資源環境承載能力。
2、要加大自然生態系統和環境保護力度。
以解決損害群眾健康最突出的環境問題為重點,強化污染防治力度,實施重大生態修復工程,增強生態產品生產能力。
3、要著力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
這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基本途徑和方式,也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任務和重要內容。
美麗中國的主要內容:
十八大報告提出美麗中國,山要綠起來,人要富起來。為了讓世界更好的了解中國,也為了讓中國更好的了解世界。也為了充分展示中國人文神韻的豐富文化內容。展示中國方方面面的內容,民間文藝、舞蹈、音樂、美術、書法、雜技、電視、電影、戲劇、曲藝、繪畫等各個領域節目內容。
將帶領大家穿越中華大地的時間和空間經緯度;追尋中華文明傳承自然地理、文化歷史的故事;展現中華文明的行進軌跡;在國際化的視野下,表現華夏文明的獨特景觀、風俗、娛樂、審美和思辨。
『貳』 「美麗中國」應該怎麼做
一、保護環境⑴要培養和樹立環境意識和可持續發展的理念;⑵要大力宣傳保護環境的重大意義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⑶要自覺保護環境,從身邊小事做起,培養保護環境的習慣,不做污染環境的事情;(如:不亂扔垃圾;不使用一次性發泡塑料;用布袋購物。
『叄』 建設「美麗中國」,黨和政府應該怎麼做
實現美麗中國的目標,不是單純的節能減排、保護環境的問題,生態文明要融入各方面和全過程
願景美好,任務艱巨。如何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早日實現美麗中國的目標?
「建設美麗中國,實現山川秀美,對林業建設來說,必須把發展生態林業和民生林業作為總攻方向,實現因林而綠、因林而美、因林而富。」生態不文明做法普遍存在,生態文明的理念需要進一步樹立。同時,自然的價值還沒有完全被承認,從社會觀念上講,對財富的擁有在一定程度上成了評判幸福的主要標志……
報告指出,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這的確需要全社會的努力。觀念上的更新、消費行為的改變需要政府、企業、媒體、公眾全方位的參與,綠色價值觀引導的綠色政策、綠色生產、綠色消費逐步到位,一個美麗的中國才會如約而至。
對於如何建設生態文明,首先必須轉變生產方式,全面促進資源節約,推動資源利用方式根本轉變,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嚴格控制開發強度,促進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生態空間山清水秀。與此同時,要加大自然生態系統和環境保護力度,以解決損害群眾健康最突出的環境問題為重點,強化污染防治力度,實施重大生態修復工程,增強生態產品生產能力。此外,應轉變生活方式和消費方式,改變一些傳統的不合理的生活方式,改變奢侈消費、劣質消費等習慣。
『肆』 為建設美麗中國黨和國家應該怎麼做
必須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還自然以寧靜、和諧、美麗。
優化國土空間開發格局。要按照人口資源環境相均衡、經濟社會生態效益相統一的原則,控制開發強度,調整空間結構,促進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生態空間山清水秀,給自然留下更多修復空間,給農業留下更多良田,給子孫後代留下天藍、地綠、水凈的美好家園。
加快實施主體功能區戰略,推動各地區嚴格按照主體功能定位發展,構建科學合理的城市化格局、農業發展格局、生態安全格局。提高海洋資源開發能力,堅決維護國家海洋權益,建設海洋強國。
全面促進資源節約。要節約集中利用資源,推動資源利用方式根本轉變,加強全過程節約管理,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強度,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推動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支持節能低碳產業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發展,確保國家能源安全。
加強水源地保護和用水總量管理,建設節水型社會。嚴守耕地保護紅線,嚴格土地用途管制。加強礦產資源勘查、保護、合理開發。發展循環經濟,促進生產、流通、消費過程的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
(4)美中國怎麼做擴展閱讀
黨的十八大報告首次強調建設美麗中國,並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了突出地位,尤其強調了在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中生態文明的融入。美麗中國,是環境之美、時代之美、生活之美、社會之美、百姓之美的總和。
生態文明與美麗中國緊密相連,建設美麗中國,核心就是要按照生態文明要求,通過生態、經濟、政治、文化及社會建設,實現生態良好、經濟繁榮、政治和諧、人民幸福。
為深入貫徹落實十八大精神,「美麗中國」省區建設水平研究報告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基於生態、經濟、政治、文化及社會建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的戰略思想,以人民「美好生活」為目標,對中國內陸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的「美麗中國」建設水平進行了綜合排名。
『伍』 如何才能實現美麗中國得目標
1、解決好經濟發展與保護環境的問題。
首先我國仍然是一個發展中的大國,只有繼續保持經濟的穩定增長才能,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目標,才能躋發達國家之列,但是改革開放以來,發展中的問題日益暴露出來,並且愈見嚴重,甚至已經開始阻礙經濟的發展嚴重威脅人民的安全。因此我們應該追求的是健康的GDP、綠色的GDP,告別高污染高排放。
2、減緩經濟發展,加快產業轉型。
針對日益嚴重的環境問題,我們必須改變一襲深自然環境換取GDP的發展模式向精細工業發展,加快經濟的轉型,向環境友好型的產業方向發展。合理利用自然資源,在開發自然資源的同時注意保護自然資源,注意工業對環境的影響,一定要對切實監督好重污染的、高排放企業的技能減排工作。對於污染較重、排放較高的工業要做好對排放物的處理,採用新的科學技術做到工業廢料廢氣的達標排放,運用新的科學技術對現有的老設備進行升級改造,實現循環利用、多次使用,綠色排放。相關部門要做好監督和引導工作,切實將這一關系國家未來的大計切實有效的執行。
3、加強環境的保護工作。
環境保護很早就被提出來,可縱觀現在,環境絲毫沒有得到改善。因此環保工作還需加強。一些環境部門形同虛設,沒有切實履行其功能職責,甚至有些人貪污受賄,沒有將環保工作落得實處。加強相關法律的立法工作,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比嚴、違法必究。幾十年來,粗放型、資源消耗型的經濟增長方式,使我國經濟社會在快速發展的同時也付出了過大的水資源、水環境代價,導致一些地方出現水體污染、水質惡化,河道斷流、湖泊萎縮,地面沉降、海水入侵,水土流失、生態退化等問題。同時無休止的的開采造成礦區污染,水土流失等現象嚴重。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工程建設,修復生態,建設山青、水凈、河暢、岸綠的美好家園。
4、社會建設推動建設美麗中國。解決好城市建設與規劃問題,改善城市環境。
城市化水平是衡量一個國家經濟發展水平的一個重要指標。美麗的城市將是美麗中國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因此一個建設美麗城市,也將是建設美麗中國的一個重要方面。城市是一個國家的門面,是一個國家窗口,美好的城市就是美麗中國的最好名片。 合理規劃城市發展,打造宜居舒適環境。如今的城市大都面臨擁堵、臟亂,街道十分擁擠,到處亂停車現象十分嚴重等這樣那樣的問題,這嚴重影響到市容市貌。沙塵、霧霾、擁擠幾乎就成了中國城市的代名詞,縱觀發達國家,我們的城市更像是貧民窟。因此,在城市建設過程中要有遠見,做好長遠的計劃和打算,切實解決後交通擁擠現象,堅決拆除違章建築,注意城市綠化工作。
5、推進新農村建設,假設和諧美麗新農村。
雖然農村沒有擁堵現象,更沒有霧霾天氣,但農村還存在很多環境問題。首先由於發展水平,飲水的質量得不到保證。其次農村的生活垃圾沒處理,垃圾往往到處丟棄,給人民的生命健康問題帶來隱患,更談不上美麗。因此推進新農村建設,加快新農村改造,美化農村環境,合理規劃民居,因地制宜的實行集中居住,建設特色小區,縮小城市與鄉村的差距。切實將國家發展帶來的紅利帶到農村去,中國是一個人口大國,更是一個有著近十億農業人口的大國。因此,切實推進新農村建設、打造特色新農村、建設美麗新農村,是建設美麗中國的又一重要任務。
6、 精神文明建設提升美麗中國。
生態文明建設是建設美麗中國的核心,僅有美麗的外表不足以稱之為美,只有擁有美麗的心靈才能成為美麗的中國。美麗中國不僅僅是生態環境的提升自然的和諧,更加是整體提升人民的心靈美麗和精神文明,十八大對於國家的建設與發展深層次把精神文明和生態文明的建設提到了一個全新的高度。精神文明與生態文明進行了一次全面的互動,從而衍生出美麗中國全新的國家建設思路。中國文化博大精深,作為中國人傳承我們的文化,將我們的文化發揚光大,是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任務。如今我們要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形成良好的社會風尚,傳承想優秀的民俗習慣。一方面要繼承創新,發掘中華文化的當代價值;另一方面要涵養公德,處理好文化建設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關系,讓美麗的中國元素成為經濟生活與創造力的觸發點。
『陸』 作為中學生,我們能為建設"美麗中國"做些什麼
答:
①樹立可持續發展意識和節能環保意識,增強社會責任意識;
②積極參與各種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宣傳活動;
③樹立正確的消費觀,注重環保購物,倡導綠色消費;
④從小事做起,自覺履行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義務;
⑤積極同各種浪費資源、破壞環境的違法行為作斗爭。
(主要在於「青少年」怎麼做和怎樣保護環境)
(願採納)
『柒』 美麗中國怎麼建
1、解決好經濟發展與保護環境的問題。 首先我國仍然是一個發展中的大國,只有繼續保持經濟的穩定增長才能,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目標,才能躋發達國家之列,但是改革開放以來,發展中的問題日益暴露出來,並且愈見嚴重,甚至已經開始阻礙經濟的發展嚴重威脅人民的安全。因此我們應該追求的是健康的GDP、綠色的GDP,告別高污染高排放。
2、減緩經濟發展,加快產業轉型。 針對日益嚴重的環境問題,我們必須改變一襲深自然環境換取GDP的發展模式向精細工業發展,加快經濟的轉型,向環境友好型的產業方向發展。合理利用自然資源,在開發自然資源的同時注意保護自然資源,注意工業對環境的影響,一定要對切實監督好重污染的、高排放企業的技能減排工作。對於污染較重、排放較高的工業要做好對排放物的處理,採用新的科學技術做到工業廢料廢氣的達標排放,運用新的科學技術對現有的老設備進行升級改造,實現循環利用、多次使用,綠色排放。相關部門要做好監督和引導工作,切實將這一關系國家未來的大計切實有效的執行。
3、加強環境的保護工作。環境保護很早就被提出來,可縱觀現在,環境絲毫沒有得到改善。因此環保工作還需加強。一些環境部門形同虛設,沒有切實履行其功能職責,甚至有些人貪污受賄,沒有將環保工作落得實處。加強相關法律的立法工作,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比嚴、違法必究。幾十年來,粗放型、資源消耗型的經濟增長方式,使我國經濟社會在快速發展的同時也付出了過大的水資源、水環境代價,導致一些地方出現水體污染、水質惡化,河道斷流、湖泊萎縮,地面沉降、海水入侵,水土流失、生態退化等問題。同時無休止的的開采造成礦區污染,水土流失等現象嚴重。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工程建設,修復生態,建設山青、水凈、河暢、岸綠的美好家園。
4、社會建設推動建設美麗中國。 解決好城市建設與規劃問題,改善城市環境。 城市化水平是衡量一個國家經濟發展水平的一個重要指標。美麗的城市將是美麗中國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因此一個建設美麗城市,也將是建設美麗中國的一個重要方面。城市是一個國家的門面,是一個國家窗口,美好的城市就是美麗中國的最好名片。
5、合理規劃城市發展,打造宜居舒適環境。如今的城市大都面臨擁堵、臟亂,街道十分擁擠,到處亂停車現象十分嚴重等這樣那樣的問題,這嚴重影響到市容市貌。沙塵、霧霾、擁擠幾乎就成了中國城市的代名詞,縱觀發達國家,我們的城市更像是貧民窟。因此,在城市建設過程中要有遠見,做好長遠的計劃和打算,切實解決後交通擁擠現象,堅決拆除違章建築,注意城市綠化工作。
6、推進新農村建設,假設和諧美麗新農村。 雖然農村沒有擁堵現象,更沒有霧霾天氣,但農村還存在很多環境問題。首先由於發展水平,飲水的質量得不到保證。其次農村的生活垃圾沒處理,垃圾往往到處丟棄,給人民的生命健康問題帶來隱患,更談不上美麗。因此推進新農村建設,加快新農村改造,美化農村環境,合理規劃民居,因地制宜的實行集中居住,建設特色小區,縮小城市與鄉村的差距。切實將國家發展帶來的紅利帶到農村去,中國是一個人口大國,更是一個有著近十億農業人口的大國。因此,切實推進新農村建設、打造特色新農村、建設美麗新農村,是建設美麗中國的又一重要任務。
7. 精神文明建設提升美麗中國。 生態文明建設是建設美麗中國的核心,僅有美麗的外表不足以稱之為美,只有擁有美麗的心靈才能成為美麗的中國。美麗中國不僅僅是生態環境的提升自然的和諧,更加是整體提升人民的心靈美麗和精神文明,十八大對於國家的建設與發展深層次把精神文明和生態文明的建設提到了一個全新的高度。精神文明與生態文明進行了一次全面的互動,從而衍生出美麗中國全新的國家建設思路。
『捌』 建設美麗中國建設美麗家國你將怎樣做
首先要加強建設美麗中國的意識形態,也就是說美麗中國需要做到綠色環保健康污染,也就是需要我們加強這些方面對環境保護的理念其次要有行動也就是說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保護環境人人有責
『玖』 建設美麗中國人人有責,作為青少年我們應該怎麼做 誰有思路呀
一、保護環境⑴要培養和樹立環境意識和可持續發展的理念;⑵要大力宣傳保護環境的重大意義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⑶要自覺保護環境,從身邊小事做起,培養保護環境的習慣,不做污染環境的事情;(如:不亂扔垃圾;不使用一次性發泡塑料;用布袋購物;處處節約減排;愛護花草樹木;植樹造林等)⑷爭當保護環境的衛士,敢於制止、並且與破壞環境的行為作斗爭。二、好好學習, 我們應樹立崇高遠大的理想,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 做一個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好學生,為建設美麗中國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拾』 為『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我們應該做出怎樣的努力
為『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做法:
1、優化國土空間開發格局。國土是生態文明建設的空間載體,必須珍惜每一寸國土。按照人口資源環境相均衡、經濟社會生態效益相統一的原則,控制開發強度,調整空間結構,構建科學合理的城市化格局、農業發展格局、生態安全格局。提高海洋資源開發能力,發展海洋經濟,保護海洋生態環境,堅決維護國家海洋權益,建設海洋強國。
2、全面促進資源節約。節約資源是保護生態環境的根本之策。要節約集約利用資源,推動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強度,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
3、加大自然生態系統和環境保護力度。良好生態環境是人和社會持續發展的根本基礎。堅持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同國際社會一道積極應對全球氣候變化。
4、加強生態文明制度建設。建立國土空間開發保護制度,完善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水資源管理制度、環境保護制度。加強生態文明宣傳教育,增強全民節約意識、環保意識、生態意識,形成合理消費的社會風尚,營造愛護生態環境的良好風氣。
5、企業應該:加強科技創新和技術革新,推行清潔生產,控制污染物排放。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實行集約型生產。嚴格遵守法律法規,污染物要達標後再排放。提高經營者道德意識,增加環保投入,將企業利益與社會利益聯系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