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訊息 > 如何評價中國社會人

如何評價中國社會人

發布時間:2022-04-26 05:18:19

⑴ 魯迅如何評價中國人

魯迅認為中國人向來就沒有爭到過「人」的資格,至多不過是奴隸,中國歷史上只有想做奴隸而不得的時代和暫時做穩了奴隸的時代。魯迅憎惡中國人的奴性性格,更憎惡他們以瞞和騙造出奇妙的逃路。他說:「中國人的不敢正視各方面,用瞞和騙,造出奇妙的逃路來,而自以為正路。在這路上,就證明著國民性的怯弱,懶惰,而又巧滑。一天天的滿足著,即一天一天的墮落著,但卻又覺得日見其光榮。」(《論睜了眼看》)

魯迅將國民的卑怯視為國民性的主要病根之一,他以決絕的姿態予以抨擊。魯迅極力反對卑怯者半死半生的苟活,他深切地期望人們能掙脫文化傳統的禁錮,有真正的人的生活,他說:「世上如果還有真要活下去的人們,就先該敢說,敢笑,敢哭,敢怒,敢罵,敢打,在這可詛咒的地方擊退了可詛咒的時代。」(《忽然想到•五》)

⑵ 如何看待中國新社會階層

(一)官僚階層­ ­(二)精英階層­(三)小資產階級(或中產階層)­小資產階級是指依靠出賣知識、技術、管理等復雜勞動,從而獲得較高家庭收入和社會地位和的一個中產階層,包括大學教授、科研人員、醫生、律師、會計師、機關公務員(非官員)、媒體記者、小業主和個體工商戶、企業管理人員等。改革開放之前,由於知識的價值沒有得到充分承認,曾經出現過「拿手術刀的不如拿剃頭刀的」、「賣導彈的不如賣茶葉蛋的」能力倒掛局面。不過這種局面現在已經得到了徹底的改觀:目前一名大學教授一天的演講費,可以抵得上當地工人平均月工資的3-10倍。­(四)工人和農民階層­在中國共產黨的憲法上,工人階級是領導階級,農民是共產黨和工人階級最可靠的同盟軍。不過這種局面在改革開放之後發生了巨大的改變:除了大量從工農階層分化出來的官員階層、富豪階層和小資產階級之外,工人階層主要由下崗工人、失業工人、妓女、計程車司機、城鎮街頭小販和廣泛分布於工商企業的低工資體力勞動者等構成。近年來,農民工人開始大量流入城市,成了介於工人和農民之間的一個特殊群體。

⑶ 如何評價中國近代史上的反面人物之我見

中國近代史上涌現了許多反面人物,如曾國藩、李鴻章、慈禧太後、袁世凱等,他們在晚清或民國初年的舞台上扮演種種角色,成為中國近代史上關鍵的人物。如何評價這些反面人物?許多人喜歡把這些人貶得一文不值,因為人們只看到了他們丑惡的一面,認為他們是大奸大惡的小人。這樣是不公正的!我們要給這些反面人物一個公正的評價,把他們還原成歷史的真面目。下面我以袁世凱為例,談談如何評價中國近代史上的反面人物。
所謂歷史上的「反面人物」,實際上是一個很難確定的概念,因為隨著歷史的變化和發展,許多在過去被看作「反面人物」的歷史人物,卻變成為「正面人物」;而許多一直被歌頌的「正面人物」卻變成為「反面人物」。這是因為歷史的發展,人們在認識上發生變化,人們的評價標准也發生了變化,評價的結果自然也就不同了。這是我們在評價中國近代史上的反面人的時候必須說明的一點。
下面我們先看一下袁世凱在他一生中所做的事情。主要有:一是小站練兵,建立中國近代史上新式軍隊。二是「出賣」維新派,導致清廷對戊戌維新運動的鎮壓,阻礙了中國社會的進步;三是殘酷鎮壓義和團;四是竊取了辛亥革命的果實,「洪憲帝制自為」,鬧了一場帝制復辟的丑劇;五是接受了嚴重損害中國主權的「二十一條」。
評價中國近代史上的反面人物,我認為應該要堅持以下幾個原則。
實事求是的原則。這是我們評價人物的基本原則,更是評價中國近代史上的反面人物的基本要求。許多學者由於研究不夠深入,對人物的主要事實模凌兩可,這樣是不恰當的。對於袁世凱,我們要實事求是,不能歪曲事實,要給他一個真正的歷史面目。下面我對兩個有關對袁世凱所做的有爭議的事件來說說。對於袁世凱「出賣」維新派,近年學者們進行了激烈的爭論,有許多學者通過從史料的角度論證並非袁世凱出賣了維新派,而是有別的原因導致了清廷對維新派的鎮壓。到底是不是袁世凱真正的出賣了維新派,我不敢下定論,但是我們必須弄清楚。對於袁世凱竊取了辛亥革命的果實,「洪憲帝制自為」,
多年來我們只看到了袁世凱帝制自為的過程與結果,而忽略了袁世凱帝制自為的背景和原因。現在我們已經清楚地知道,辛亥革命之後並沒有使中國走上共和的道路,各種復辟勢力蠢蠢欲動,絕大多數中國人更習慣於舊的政治秩序。正是這樣,辛亥革命之後要求建立「強勢政府」的呼聲不絕於耳,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都覺得中國走共和還過早,於是出現帝制復辟的輿論,便有了袁世凱帝制自為的丑劇。當然,不論出於何種背景和原因,袁世凱帝制自為都是一件不可原諒的錯誤。但是如果真切地理解這些背景與原因之後,我們就認識到袁世凱袁世凱復辟帝制是中國歷史的必然性。由此可見,實事求是的原則要求我們要全面認識一切,這樣才能對人物作出正確的評價。
階級原則。分析一個人,評價一個人,必須弄清楚其階級本質。袁世凱所代表的是地主買辦階級,即代表是封建地主階級,又代表帝國主義。這就決定了袁世凱既要維護封建地主階級的利益,又要維護帝國主義的利益。他小站練兵是為了增強清政府的軍事實力,維護清政府的統治,後來對義和團和革命軍的鎮壓證明了這一點。對義和團的鎮壓明顯體現了他的階級本性。後來清政府倒台了,他還是代表這封建地主階級的利益,因為辛亥革命並沒有完成反封建的任務,而給袁世凱為代表的地主買辦階級竊取了。袁世凱之所以能夠立足中國政壇,是因為得到了帝國主義的支持,所以他又代表了帝國主義的利益,是個買辦階級。他在中日甲午戰爭中對日本採取妥協避讓政策、進行善後借款和接受「二十一條」就體現了這一點。我們評價袁世凱等中國近代史上的反面人物,我們應該站在其階級立場上想想,不能以本階級的觀點對其階級一概否定。
一分為二的原則。我們評價人物不能對其一概肯定或者一概否定,要對其進行一分為二。任何一個正面人物或反面人物,都是社會的人,歷史的人,都有其復雜性、多面性。即使是聖賢、偉人,要想指出他們的缺點、錯誤,也並不太難;而那些巨奸大惡,也不一定樁樁件件乾的都是壞事。當然袁世凱做的也不全是壞事,不是壞到底的。他一開始想通過科舉,在政治上有所作為,可最後失敗了。他想在政治上有所作為,並不是想去做壞事。後來他小站練兵,雖然帶來的是對義和團和資產階級革命派的鎮壓、軍閥混戰,但這給中國帶來了軍隊現代化,是中國軍事上的一大轉折。說這些並不是想推翻袁世凱是反面人物的定論,只是想說明反面人物也有好的一方面。
時代要求原則,就是是否符合時代的要求的原則。眾所周知,袁世凱的人生重要部分是處於清朝覆滅,民國興起的時代,當時的主流是民主共和。袁世凱不顧當時的主流思想,毅然推行封建專制思想,還舉行「祀孔」「祭天」,最後稱帝復辟。從過程和結果來看這都是違背歷史潮流的。違背時代的結局就是失敗,袁世凱的皇帝夢只做了83天,後來在鬱郁中死去。
愛國主義原則。中國近代史才有了真正意義的中國外交,而那時的外交都是不平等的,中國作為一個落後的國家,沒有外交權。袁世凱在外交中使用的是賣國政策,他不惜出賣國家的主權,換取帝國主義國家的貸款;他接受了喪權辱國的「二十一條」,圓他的皇帝夢。我們應該站在愛國主義的立場,對袁世凱的賣國政策進行批判。
通過以上五個原則可知,袁世凱作為中國近代史上反面人物的代表,他的所作所為基本是否定的,但也有肯定的一方面。作為嚴肅的歷史研究,對中國近代史上的反面人物進行評價,需要堅持以上五個原則,不能帶有自己個人的感情色彩,這樣我們才能夠對這些人物作出科學公平的評價。

⑷ 如何評價當前中國人的社會心態 社會心理學

社會現象:社會上普遍出現追星現象,有的瘋狂到某個明星要結婚時,居然選擇跳樓自殺….
提出問題:追星者的心態是什麼?他們到底是在想什麼?為什麼瘋狂到沒有了自我?
如果要解決這個問題,我覺得不能以常人的心態去想問題,去看他們的行為,去評價他們的行為是否符合常規倫理。因為觀念的不同,你不能以你的經驗或是想法來否定他們,追求和人生觀不同而已。
以我為例,對於眾多的明星中,我只喜歡韓庚(一個赴韓國發展的中國歌手)。老實說,我不知道我喜歡他什麼?很少聽他的歌,很少看他的新聞八卦,很少看他的電影或是娛樂片,因為我不是追星的人,但看到他的相片的時候,我就像花痴地喊著(很小心的那種)他的名字。我的朋友都說我是追星者,但我要問了:是否是追星者的標準是什麼?
說一下我的一個經歷,或許可以解釋一下我我為什麼對韓庚的喜歡。2009年的第一天,我和素媛到了西山,爬山的時候認識一幫人,其中有一個就很像韓庚(我後來才發現的,我當時想他究竟像誰,後來才覺得像韓庚),當時的記憶還是很深的,他們給我留下的記憶是很深的。所以,按照行為主義的觀點的話,我對韓庚的喜歡是強化的結果,對他,只是種欣賞,沒有追星的因素。
所以我猜測,某人喜歡某個明星,或許其中有個因素就是,明星的外貌(氣質,行為動作等)符合了他們心中的心裡模板,在其好感的前提下,不斷強化這種情感,以至於成為追星者。其實,追星現象,在我看來,是欣賞的強化的結果。
僅代表個人意見!

⑸ 如何看待分析當前中國社會道德狀況

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隨著市場經濟的興起和人口流動的加快,我國正迅速進入城市化的快車道。農耕社會「仁義禮智信」的道德土壤發生變化,但與此相適應現代都市的社會公德、約束機制還沒有建立起來,這就容易造成失信、失德高收益卻低風險,守護良知卻要付出更大的成本等各種不正常現象。

人們原有的價值觀受到沖擊,而新的社會規則又不能及時完善,個人的道德焦慮也因此轉變成社會性議題。道德焦慮有兩個指向,一是道德滑坡,人人但求自保,出現普遍的社會冷漠;另外就是在新社會環境下,全社會期盼建立新的道德約束和評判機制,重建社會公德良序。

從正確價值觀立場、科學認識方法論和歷史視野出發來分析認識當前我國的道德狀況,必然會得出這樣的結論:我國道德狀況的主流是發展進步的。

第一,公有制為主體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的建立,為全社會打下了共同利益的堅實基礎,從而使社會共同利益成為中國社會道德的利益基礎。

決定道德性質的直接基礎是利益關系。新中國成立60多年來,在全社會始終得到倡導和堅持的集體主義道德原則,其利益基礎正是建立在公有制基礎上的社會共同利益。私有製作為社會基本經濟制度的廢除,使沒落的舊道德特別是自私自利的道德原則,喪失了賴以存在的根本制度基礎和利益基礎。這是中國道德發展史上翻天覆地的大變革。

改革開放以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經濟制度的確立和完善,使多種經濟成分得到迅速發展,多種經濟利益得以普遍實現。不可否認,受私有經濟成分發展的影響,受市場經濟利潤至上、等價交換等原則的影響,利己主義、拜金主義的道德觀念和行為確實有了更加頑強的表現。但同樣不可否認的是,從社會主流道德來看,集體主義道德原則,仍然是中國社會道德的主旋律,其最深厚的根據,就是公有制為主體的基本經濟制度鞏固了社會共同利益的基石。同時,過去實行單一公有制時造成的利益「大鍋飯」局面和平均主義道德弊端,得到了根本改變,國家利益、集體利益和個人利益之間的統籌兼顧,有了更大的伸展和實現餘地,按勞分配原則獲得了有力的道義支撐,自私自利並沒有重新成為社會普遍的道德原則。改革開放、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這些革命性的思想解放和制度創新,既對人們的傳統道德觀念產生了劇烈的沖擊,也催生了與時代的發展進步相適應的新道德觀念和新道德規范。新的道德觀念和道德規范解放了人們的思想,更新了傳統的觀念,激勵著人們勇於變革、勇於進取、勇於探索、勇於創新,在不斷破除不符合時代精神的陳規陋俗的進程中,不斷為人們的行為確立新時代的准則。

第二,人民當家作主的社會主義政治制度的建立,為全社會打下了共同道德價值的堅實基礎,使以人為本和為人民服務成為中國社會道德的基本價值取向。

中國共產黨誕生90多年來,自身進行了許多重大變革,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始終如一、堅定不移。從為人民服務到以人為本,都是中國共產黨為自身設立的最根本的道德價值目標、道德價值尺度和道德建設的核心。黨的這種道德價值目標和道德價值尺度,已成為廣大黨員、特別是黨員領導幹部天經地義的神聖道德觀。

第三,馬克思主義為靈魂的社會主義文化制度的建立,從精神道德的意義上說,在於使人民群眾通過認識人類社會從低級向高級發展進步的客觀規律。

通過認識人類在改造自然、改造社會的歷史進程中必將不斷改造自身並升華自身的精神道德境界的客觀規律,培育出對人類現實生活和未來前途充滿正義、向善和光明憧憬的高尚社會理想與道德理想。馬克思主義的精神道德學說,本質上是以真善美的價值目標激勵人們為創造和建設新社會奮斗的實踐理論,幫助人們站在社會理想和道德理想的層面,把人類的終極價值、至善目標和解脫苦難的希望,寄託在人民大眾改造自然、改造社會、改造人自身的偉大社會實踐中。中國人民正是在實踐馬克思主義精神道德學說的歷史進程中,不斷提升自身的道德人格和精神境界,不斷建設真善美的新社會和新生活。

第四,社會主流道德輿論和主流道德觀念積極、進步、向善。

對社會整體道德質量的更高標准,對國民道德素質的更高要求,對社會向善價值追求的更緊迫期待,對社會各色各樣敗德行為的更嚴厲譴責,都深刻揭示了全社會道德狀況向善前進的大趨勢。對人的正當利益的肯定、對人的價值的肯定、對人的個性的肯定、對人權的肯定;改革開放意識、進取競爭意識、自由民主意識、公平公正意識、和諧包容意識、生態環保意識等的增長,無不是社會主流道德輿論和主流道德觀念積極、進步、向善的表現。社會道德建設領域大大拓展。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以及經濟道德、公共道德、新聞道德、生態道德等各個領域,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和重視,道德建設的觸角,日益向社會生活的各個層面延伸,道德調節社會關系的廣度和深度不斷擴大加深。

社會道德榜樣的層次愈加豐富多樣。道德模範的層次更加豐富多樣,對人的道德評價的尺度也更加豐富多樣。從雷鋒到郭明義,從焦裕祿到楊善洲,這些精神道德上一脈相承的道德榜樣所踐履的主人翁責任意識、無私奉獻精神和堅守品格,始終代表著我們這個時代普通群眾和領導幹部道德風貌的主流。道德理論發展進步。我國精神文明和思想道德的理論與實踐研究越來越系統化、規模化和科學化,取得了豐碩的成果,為指導全社會的道德建設,提供了扎實的理論支撐。

存在的問題以及面臨的道德考驗

一段時間以來,關於道德的負面新聞頻頻見諸報端,道德失范、誠信缺失現象時有發生,良知的底線不斷被侵蝕。我們的道德水平究竟怎樣,一時成了問題。道德議題的熱度持續走高,對道德問題的關注,成為社會輿論特別是各類媒體常說常新的話題。無論是贊美道德模範的感言,還是抨擊敗德現象的批評,似乎都在印證這樣的評論:我國社會出現的一系列道德事件,勾勒出「感動與疼痛並存,譴責與反思交織,憂慮與希望同在」的圖景。論辯各方對道德問題超乎尋常的關注和唇槍舌劍,折射了中國社會深厚的道德底蘊和中國人濃重的道德責任心結。

第一,道德問題主要表現於一些時段。我國道德領域出現受到普遍關注和產生廣泛爭論問題的時期,集中表現在改革發展的節點時期,比如,實行改革開放政策的初期,實行商品經濟制度的初期,實行市場經濟體制的初期等。新的政策特別是新的制度體制推行的初期,常常也是新舊社會規范(法律、行政和道德等)沖突的時期,舊規范往往失范,新規范尚待建立。

第二,道德問題主要表現於一些領域。一是與市場經濟聯系緊密,容易發生權錢交易和容易受到金錢腐蝕的領域,是腐敗、誠信等問題多發易發的重災區。二是現有道德嚴重失范的領域,比如,公共道德領域問題多發易發,一個重要原因,是現有道德所調節的社會關系和社會人群發生了重大變化:從「熟人社會」到「陌生人社會」;從農民到城市新市民;從單位人到社會人;從體制內的人到體制外的人;從國有制的人到個體、私營和外資等多種所有制的人等。

第三,道德問題主要表現於一些人群。一是一些官員道德缺失。突出表現在少數官員弄權謀私、錢權交易、貪污腐化等。這些人的敗德行為對社會的負面影響最大。二是一些企業和商人道德缺失。突出表現在誠信缺失、坑蒙拐騙、制假販假等。三是一些文化名人道德缺失。突出表現在沽名釣譽、抄襲剽竊、低俗炒作等。四是一些公民道德缺失。突出表現在不守公德、見危不救、以怨報德等。

正是這些局部的、少數社會成員的敗德現象,無形中給民眾帶來了極大的道德壓力和心理暗示,很多人因此認為社會正在逐漸滑向一個低信任度和缺德的深淵,進一步加劇了人們評價社會道德狀況的悲觀、消極情緒。當前道德領域確實存在著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但這是前進中的問題,要放在社會轉型的大背景下來看待。經過改革開放30多年的奮斗,與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巨大成就、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大幅提高相伴隨,全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極大增強,廣大幹部群眾呈現出前所未有的良好精神風貌,城鄉環境、公共秩序、文明禮貌、社會服務、旅遊景區等方面都發生了有目共睹的積極變化。在改革開放的進程中,整個社會現代文明程度的不斷提升,全體公民思想道德素質的不斷提高,構成了中國社會道德建設的主流。

總之,道德考驗必將是長期的、復雜的、嚴峻的。但中國人民有信心經受住這一切考驗。因為社會的道德主流是進步、光明、向善的,因為社會的道德問題是發展前進中的問題,更因為中國人民從事著以真善美為價值前提和價值目標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


資料來源——

求是理論網(中共中央機關刊《求是》雜志):

http://www.qstheory.cn/zxdk/2012/201204/201202/t20120213_138403.htm

http://www.qstheory.cn/zxdk/2012/201201/201112/t20111228_132528.htm

人民網:

http://cpc.people.com.cn/GB/64093/64387/16476759.html

⑹ 應該怎樣看待當今的中國社會現實

翻開中國最近兩千年的歷史,從文人那裡你總會得到這樣的感慨:如今世風日下,人心不古啊。。。再看看當今社會文人的內心感受,大都是:如今是紅塵滾滾,物慾橫流,黑暗滋生,腐敗不堪啊。。。陶淵明的世外桃源成了歷代文人心中的樂土,對於現實,他們只有悲天憐人,唏噓短嘆而已,沒有什麼作為。反過來,一旦文人當了官,便會橫征暴斂,魚肉鄉民,完全換了另一幅嘴臉,你說怪哉不?在這里我提出文人治國的偽道德論,試圖揭開裡面的丑惡面紗,給大家一個清醒的認識。 歷史批判大師李宗吾的厚黑學揭露了歷史成功人物的險惡嘴臉和道德在社會政治層面上的虛偽欺詐性,但李宗吾卻矢口否認厚黑學的反道德性,他的辯解是:厚黑學的使命是教人首先認清厚黑的伎倆,然後以厚黑對付厚黑,不要用厚黑對付善良。我們首先要感謝李宗吾大師的良苦用心和他對歷史分析所作出的貢獻,他赤裸裸的揭露了道德在社會政治層面上的虛偽性。反過來也論證了統治階級用道德教化民眾的欺騙性(在社會規范對社會統治階層還沒有形成有效約束機制的情況下)。道德凈化的只是個體民眾的思想,在社會政治治理統治階層層面上,道德一點作用都沒有。為何?李宗吾沒有給出答案,原因很簡單,道德的約束力是在社會政治的約束力下實現的,而對社會政治統治階層的約束力是在社會規范的約束力下實現的,而非道德,道德只能約束個體的行為,而非統治集團的行為,沒有全民監督和法律約束的統治階層一面在大力宣傳道德教育,另一方面又在肆無忌憚的踐踏這它來實現統治階層的無限私慾。悲哀的是,中國歷史發展到李宗吾那個年代時,社會也一直沒有出現對政治集團的有效約束機制,中國一直是在昌盛-衰敗-昌盛的輪回中前進,推翻政治集團的力量大都來自農民起義和戰亂等暴力方式,而對統治集團的約束機制卻在理念上一直沒有產生和形成。 文人便一直扮演者道德的傳播者和受害者的角色,他們大部分盲目崇拜封建禮教,沒有看清人與社會的本質。道德可以用來修身養性,可以用來持家和處事,但不能用來對付邪惡。李宗吾不是說了嗎,可以以厚黑對付厚黑啊?可以,但只能用在同一階層的層面上(社會危害性姑且不論),對於不同社會階層的人來說,下層人是不可以用厚黑來戰勝上層人的。文明社會是不提倡厚黑學的,因為他是具有社會危害性的,以惡制惡的方式已被當今法律所禁止。 文明社會是提倡道德教育的,但道德對人的社會行為的約束力是非常有限的,因此我們必須提倡法制。道德的約束力來自個體自己,法律的約束力來自國家強制力。道德是個體行為的內部平衡機制,法律是個體行為的外部平衡機制。為什麼一些文人當官後就腐敗墮落了呢?道德淪喪的背後反映出了什麼問題? 問題很簡單,一個原因可能就是這些人本身就沒有什麼道德修養,一有機會就實現個體的慾望擴張;另一個可能原因就是雖然這些人有一定的道德修養,但由於當時社會規范不健全,社會現實給了他們放大個體慾望的空間,道德的約束力便被個體慾望所壓制和摧毀。 文人一直鼓吹的要以德治國的立論是虛偽和具有巨大欺騙性的夢語,他不但欺騙了文人自己,同時也毒害了社會的進步。是封建禮教的維護者和受害者。 我們講人文社會和法制社會的建設時,應該偏重民眾的法律普及教育,讓民眾從小學就樹立法律意識和掌握法律知識,成為了一個守法的公民也就成為了有道德的公民,單純的道德教育是虛無的和騙人的,因為個體的道德約束與個體的人性慾望擴張是對立的,用個體的道德修養來約束個體的慾望擴張是個偽命題。 當今社會的現實是社會法制教育不足與社會法制規范不健全並存。一方面社會法制不能有效懲治腐敗使公民不能依法維護自己的權利,另一方面社會的統治階層也不願意大力提倡法制教育,從而喚醒整個社會公民的法律意識,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理念,從而喚醒社會民眾去推動和建立健全的社會公權監督機制。 我們在當今的社會現實生活中能夠信任誰?走進了社會中,你誰也不要信任,你信任誰誰就會坑害你,就會給你造成損失,這就是現實,這就是自私的人性所致,你只有信任自己和信任法律。如果法律還不能完全保護你,學習厚黑學是非常必要的,它能讓你生存下去。怎樣去健全社會民主與法制是每個人的責任,文人更應該放下腐臭的道德說教,立志求學與思索,治國大業絕非依靠道德便可以實現的。 無數事實說明,在當今的社會現實中,作為一個走進社會的成人個體,你只能相信自己,運用法律的武器來維護自己的權利,你才能保護自己。這要求你凡事要多加思考,努力增加自己的知識和開闊自己的思維,盡量做到能夠看透各種事物的本質,你才能確保可擁有一個幸福的人生。

⑺ 如何看待中國新社會階層拜託了各位 謝謝

新的社會階層產生的原因 我國新的社會階層的出現與社會變革的大背景有關。具體分析起來,主要有以下幾方面原因: 第一,基本經濟制度的變化。我國從過去單一的公有制經濟轉變為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經濟領域的制度創新給我國新的社會階層的產生提供了制度基礎。不少人陸續脫離原來的工作崗位,轉而從事非公有制經濟,或「下海」經商,自我創業,或進入民營科技企業、外資企業等經濟組織,或成為自由職業人員。 第二,經濟體制的變化。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發展和完善,社會的勞動分工日益精細,為新的社會階層的出現提供了從業條件。例如,市場經濟正常有序的運轉,離不開以服務、溝通、監督、協調為主要職能的各種中介組織,提供就業、廣告、公關、信息、咨詢、家政、勞務、房地產等服務的服務性中介組織便是其中的一種類型。中介組織從業人員這一新的社會階層遂應運而生。 第三,產業結構的變化。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社會生產力的長足發展,我國的產業結構發生了重大變化,第一產業產值在國民經濟總產值中所佔的比重下降,第二、第三產業比重上升,促成就業結構、社會階層結構的變化。例如,由於第一產業比重的下降,大批被分流出來的農民紛紛轉移到第二、第三產業。其中一些農民在市場經濟大潮中,摸索出發家致富之路,成為私營企業主、個體戶等。 綜上所述,新的社會階層的出現是我國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必然結果,是不以人們的意志為轉移的。 如何看待新的社會階層 對於這些新的社會階層,人們眾說紛紜。有一些人對新的社會階層不理解,有偏見,甚至把他們看成是「異己」、「 另類」。在這些人看來,新的社會階層,特別是私營企業主和個體戶,往往同偷稅漏稅、制假販假、剋扣員工工資、腐蝕領導幹部、敗壞社會風氣等丑惡現象聯系在一起。的確,由於素質參差不齊,在一些新的社會階層人員當中,確實不同程度地存在著上述現象。例如,2001年,全國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共查處個體工商戶違法違章案件76.17萬戶次,私營企業違法違章案件13.19萬戶次。對於違法者,當然要依法進行查處,加大監管力度,積極引導他們遵紀守法。需要指出的是,上述違法亂紀的人在新的社會階層中畢竟僅佔少數。
麻煩採納,謝謝!

⑻ 你怎麼看待中國的熟人社會

中國就是一個熟人社會,在生活中,我們會經常用到熟人,違章被警察逮到了,要掏手機找熟人疏通關系;孩子入學,要找熟人安排一個好學校;我覺得這樣的事情真的是非常討厭的,而且是厭惡之致。因為我是一個沒有權力的人,無只能依靠自己的一點點的金錢換來本屬於我的東西!

這樣的熟人社會,會導致一個結果,別人都找關系了,自己不去,不是明擺著吃虧么,如此一來,就造成了惡性循環,走入了一個怪圈,做什麼事情,不找關系,就辦不成事情,最起碼不能得到公正的待遇。

難道不是嗎?實際上是不是的,還是很多地方已經是規范了很多,只是一些小地方上還是出現這樣的問題,希望這樣的行為不再有,不再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出現,那就好了!

⑼ 如何評價現在社會很多女追男這個現象

沒什麼好評價的,這已經是一個常態的現象。我一個91年的女生,現在還沒打算結算。我爸媽都讓我去追一個男朋友帶回來給他們看,我也是亞歷山大。老一輩的人根本也不會看中女追男,還是男追女。你的父母只會在意你幸不幸福,過程並不重要。


⑽ 你如何看待當前中國的社會矛盾和社會情緒

現在的中國雖然比以前更加的繁榮昌盛,但是與此同時,國家還是養了一些廢人,只懂得欺壓老百信,沒有幫老百信辦過實事,而且還一味的欺壓,這可能也是其中的一種社會矛盾,還有現在的社會很多人都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自然而然,人們就不團結。現在的中國社會情緒化也比較重,官不像官,老百信不像老百信,人們現在都趨向於自身的最大利益化。

閱讀全文

與如何評價中國社會人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國新歌聲前身是什麼 瀏覽:358
跟義大利人吃飯有哪些禮儀 瀏覽:534
義大利黃油怎麼做 瀏覽:839
伊朗眼鏡怎麼樣 瀏覽:556
中國政界名人有哪些人 瀏覽:313
義大利人眼睛什麼顏色最好看 瀏覽:178
伊朗玫瑰純露怎麼樣 瀏覽:208
中國還要嚴打掃黃多久 瀏覽:702
在中國多少人有政治背景 瀏覽:727
伊朗的石油多少錢一公斤 瀏覽:265
印度多地爆發沖突死亡多少人 瀏覽:964
英國六一兒童節在哪裡 瀏覽:179
英國泰薩斯河多少公里 瀏覽:387
義大利今天晚上穿什麼顏色 瀏覽:224
印度冬天溫度現在多少度 瀏覽:893
印度與中國現在什麼情況 瀏覽:244
美國為什麼窮追猛打伊朗 瀏覽:244
外國人如何買中國汽車票 瀏覽:398
越南騙婚報警怎麼處理 瀏覽:971
朝鮮越南人口多少 瀏覽: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