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國訊息 > 試論近代中國的社會運動有哪些

試論近代中國的社會運動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2-04-24 21:47:16

㈠ 戊戌變法是近代化運動嗎中國的近代化運動有哪些近代化運動的定義是什麼

  1. 戊戌變法是近代化運動的一部分

2.中國的近代化運動有:洋務運動(師夷長技以制夷)、戊戌變法(變法圖強)、辛亥革命(不對清廷抱幻想)、新文化運動(新思想的普及)

3.近代化的特徵是由漫長而缺乏根本改變的農業社會進入工業社會,經濟運轉規律必然會有截然不同的變化。由此新的階級會創造他們所需要的新文化,並且會影響到上層結構改變成適應新經濟體的狀態。

所以是涉及經濟、政治、文化的的整體社會轉型

-----------------

洋務運動的本意是引進機器生產來加強國防,順帶的才是發展一些民生工業,人員培訓和初步啟蒙就在這其中開始起步。但新文化的傳播較為有限,也並沒有讓改革隨著經濟發展而變化,所以是相當片面的作為。

一場輸給千年蔑視鄰居的甲午戰爭震動了清朝上下,他們突然發現過去幾十年的努力竟然打了水漂。不僅僅再是器不如人的地步,更思想、體制和制度上都不如人。

戊戌變法就是試圖進行修補,但一群官場新人的手段太過毛糙,解僱舊人並不安排去向,上升爭權又危及原有官僚的地位,本身又沒有廣泛動員底層且根底淺,所以很容易就被壓制了下去。

辛亥革命改變了體制,但未能改變經濟形態和社會思潮。

新文化運動是愛國學子不滿一戰帝國主義的分贓結果,明明站在勝利者一邊卻依然要被出賣和蠶食。所以他們便明白參與帝國不義之戰不是未來出路,要獲得經濟、政治的自主還得打倒帝國主義對中國干涉,必須讓中國擺脫國際食物鏈的末端才是未來。

㈡ 中國近代三大運動是什麼

洋務運動 辛亥革命 新文化運動 這個對
因為太平天國只是一次失敗的起義沒什麼促進社會發展的作用
義和團是一次民眾自主團結抵抗外敵可歌可泣的事件
土地革命是共產黨領導下的土地政策

㈢ 公務員考試行測常識判斷:中國近代各階級救亡圖存運動有哪些

地主階級:
洋務運動。洋務運動,又稱自救運動、自強運動。該運動是19世紀60~90年代洋務派所進行的一場引進西方軍事裝備、機器生產和科學技術以維護封建統治的「自強」、「求富」運動。這場運動雖然以失敗告終,但卻為中國近代化的起步開辟了道路,是中國近代化的開端。
民族資產階級:
1,維新變法運動:戊戌變法在中國民族危機空前加劇,資本主義初步發展的歷史條件下,主要由康有為梁啟超為首的維新派發動的一次自上而下的資產階級改良運動.他們企圖採取不留些的和平手段自上而下進行改革,通過君主立憲的道路,把中國變成資本主義國家.運動遭到慈禧太後為首的封建頑固勢力的鎮壓.戊戌變法的失敗,說明資產階級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中國是走不通的.
2,辛亥革命:這是以孫中山為代表的資產階級革命派領導進行的一場比較完整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他們有全國性的同一政黨,有綱領,有民主共和的口號,他們武裝反清,先後發動多次武裝起義,如萍瀏醴起義,黃花崗起義等.武昌起義的成功,中華民國的建立,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最終結束.但革命果實被袁世凱竊取,反帝反封建的任務沒有完成,中國社會性質沒有改變.
3,以孫中華為首的資產階級進行了不屈不撓的斗爭,如二次革命,護國運動,護法運動等等,都失敗了
農民階級:
太平天國運動。

㈣ 簡述中國近代史上各階層人民的運動

農民階級:太平天國運動
清朝後期,由洪秀全(稱號「天王」)所建立的政權,前身為1843年創立之「拜上帝會」。1851年成立太平天國,1853年建都天京(今南京),曾佔領長江中下游地區。至1864年天京陷落止,計存在13年。太平軍在全盛時期的兵力超過一百萬人(包括女兵十餘萬人)。

太平天國是一場千百萬窮苦農民為了生存,為了追求平等公平,以不惜犧牲的精神發起的革命運動,然而由於客觀上的局限性,其政權制度並沒有能很好地體現這一理想.
有人估計太平天國運動造成約兩千萬人喪生。估計1850年的中國人口大約有4.1億人,經過太平天國、捻軍及境內的穆斯林等起事禍亂後,到1873年人口下降至大約3.5億人,「在吾國全部歷史中,若連內亂外患合計,以破壞性及毀滅力論,太平天國革命運動僅亞於現今日本侵略之一役耳,其前蓋無匹也」」。

地主階級:洋務運動
1861年(咸豐十年底開始)至1894年,清朝政府內的洋務派在全國各地掀起的「師夷之長技以制夷」的改良運動。經過兩次鴉片戰爭後,清政府的統治階級對如何解決一系列的內憂外患分裂稱為「洋務派」與「守舊派」,洋務派主張利用取官辦、官督商辦、官商合辦等方式發展新型工業,增強國力,以維護清政府的封建統治。
洋務運動在抵制商品輸出、促進思想解放、刺激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發展等方面依然取得了相當的成效,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

資產階級維新派:戊戌變法
清朝光緒二十四年間(公元1898年6月11日—9月21日)的一項政治改革運動。這次變法主張由光緒皇帝親自領導,進行政治體制的變革,希望中國走上君主立憲的現代化道路。無奈支持新政的光緒推行速度過快,因此變法被相對保守勢力反對,最後演變成為政變,維新派人物被殺,慈禧太後因此獲得實權。
維新運動失敗,使中國損失一批熱心於國家改革的精英和支持者,將中國推上革命的道路。由於變法的失敗,中國失去了一批傾向在原有體制內下實行改革的精英和支持者;代之而起的是主張激烈變革,推翻原有制度和政府的革命者,最後造成了清朝的覆亡,中國兩千年的帝制亦畫上句號。除此以外,朝庭中本來較為開明有為的大臣在政變後有些被貶,其他亦多被排擠到中央以外;間接亦造成了之後發生的義和團運動。

資產階級立憲派:清末新政
清末新政(又稱庚子新政、庚子後新政),後繼清朝的中華民國稱遮羞變法,香港稱晚清改革,日本稱光緒改革,是中國清朝末年的一場經濟和政治體制改革運動

清末新政多為清廷在辛丑和約後,因為反清情緒高漲及革命黨開始座大,為了收攬人心的緣故,而推行的敷愆政策。各省咨議局中的精英,連同回國的留學生,及新軍是後來辛亥革命的主要響應者。中國的警察制度是從清末開始發展,民國早年的官僚及國會議員多是清朝已經是各省咨議局中的成員,單靠革命黨單薄之力並不能創見民國早年已略具之政黨政治規模。立憲運動雖然是清廷的緩兵之計,卻普及了民權觀念,推動了民間的自省精神。

資產階級革命派(資產階級激進派):辛亥革命,二次革命,護國運動,護法運動,北伐戰爭(國共合作)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是一場發生在宣統辛亥年(1911年),是一場推翻了清朝君主政體,建立共和政體的革命。這場革命最終顛覆了清朝的統治,結束了中國長達2000多年的帝制,開啟了民主共和新紀元。在中國農歷的干支紀年法中,1911年為辛亥年,故稱為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推翻了滿清政府及中國實行二千餘年的皇帝制度,試圖建立新的政治體制--共和制。辛亥革命建立了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國--中華民國,辛亥革命極大地推動了民主共和觀念在中國的傳播,民主共和的價值觀得到了確立。

二次革命
二次革命,(又稱癸丑之役或贛寧之役)是孫中山等國民黨人於1913年(民國二年)在中國發動反對袁世凱的武裝革命,又稱為「討袁之役」。
由宋教仁遇刺引發兵戎相見的二次革命,是民國史上一個不幸的開端。不少建立民主國家必須的舉措(如將軍隊國家化、民選議會、以法治國等等)於事後都失去了健康發展的契機。代之而起的是明目張膽的軍隊干政、起迭不斷的革命與反革命,引致兵禍連連。袁世凱在事件中的責任是不容旁貸,事後的歷史亦證明了他的野心。

護國運動
護國戰爭(又稱護國戰役、護國運動、反帝制戰爭;民國四年—五年,即1915年—1916年)是發生在中國近代的內戰,起因是袁世凱在1915年12月於北京宣布接受帝制,南方將領唐繼堯、蔡鍔、李烈鈞等在雲南宣布獨立,並且出兵討袁。袁世凱的軍隊受挫,南方其他各省之後亦紛紛宣布獨立。袁世凱在內外壓迫後宣布取消帝制,並於數月後病逝。
護國戰爭標志著民國成立以後,南北分裂的開始。袁世凱本來是擁有中華民國法統的大總統,但是因為其稱帝野心,引致眾叛親離。南方各省軍人以軍事實力反抗北京政權,但中央已無力制服。袁世凱死後,北洋政府再無足以號令全國的強人政治人物。之後原北洋系軍閥互相開戰,分裂局面持續到十多年後,經歷多場內戰,到最後蔣中正在抗戰前鞏固其權力,才大致得以改變。

護法運動
護法運動(1917年—1922年)指由孫文領導,反對北洋政府,在廣州另立中華民國軍政府的行動。在中國國民黨歷史中,亦稱為「三次革命」。所謂「護法」指的是護衛《中華民國臨時約法》,打倒北洋專政的虛假共和,重新建立新生共和的民主法統。
由對全國產生重大變化影響的情況來看,護法運動有相當實際顯注的效果。也替國民革命軍日後北伐統一中國開啟了成功之路。

北伐戰爭
北伐戰爭,是民國時期自1926年至1928年,由國民革命軍北進討伐北洋政府的戰爭,使得中國大陸地區統一在由中國國民黨領導之國民政府旗下。北伐正式起始於1926年7月9日以蔣介石為總司令宣布北伐;完成於1928年12月29日張學良宣布東北易幟,名義上歸順國民政府。
國民政府的北伐,是中國歷史上僅有的兩次由從南向北統一全中國的例子(另一次是明朝對元朝的北伐),雖然它所達成的統一,在很多方面來說都只是屬於形式上的,當時更有「軍事北伐,政治南伐」的說法。 五卅運動爆發後,隨著中國國民黨北伐運動的推進以及成功,中國反帝國主義愛國民族運動空前高漲,但是北伐長期造成的國力日漸衰弱和自己中國人自相殘殺的後果,是日本三年後卻發動了九一八事件和八年抗戰的誘因

無產階級:北伐戰爭(國共合作),土地革命戰爭,解放戰爭
國共內戰
第一次國共內戰中(土地革命戰爭),國軍在第五次對中共南方根據地戰役中得勝,紅軍長征至陝西延安。由於西安事變、日軍侵華和第二次世界大戰等事件,雙方停戰近十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第二次國共內戰(解放戰爭)隨即爆發。結果中共取得中國大陸和多數沿海島嶼,於1949年10月1日 在北京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
中共認為:地主階級和買辦階級,特別是大地主階級和大買辦階級,其生存和發展,是附屬於帝國主義的。他們代表中國最落後的和最反動的生產關系,阻礙中國生產力的發展,其政治代表是蔣介石的國民黨右派。在民不聊生的民國時期,佔中國人口絕大多數的工人階級,農民階級和城市小資產階級,通過革命的方式,重新奪回權利和土地,成為了人民尋求生存權的最直接,最根本的途徑。

㈤ 近代以來中國發生的救亡圖存運動有哪些並簡述主要內容

太平天國運動:當時社會矛盾尖銳,農民揭竿而起,爆發了以洪秀全為領導的太平天國運動
洋務運動:以自強求富為口號,引進西方先進技術,為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起促進作用。
戊戌變法:倡導君主立憲制,但因觸犯了守舊派的利益而遭到抵制,最終失敗。
還有義和團運動,辛亥革命,五四運動

㈥ 請你列舉出從洋務運動到新文化運動我國四次社會運動的名稱和主張。

學術界將現代化進程分為三個階段,器物現代化,制度現代化和思想現代化,相應的,在中國出現了四個標志性事件,以李鴻章為旗幟的洋務運動,以康有為為代表人物的戊戌變法,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陳獨秀發起的新文化運動。

毫無疑問,現代化最明顯的優勢表現在器物上,所以以李鴻章為代表的洋務派把兩次鴉片戰爭失敗的原因完全歸結為「技不如人」。
為了不在戰敗,不再簽訂辱國條約,他們打著「師夷技長以制夷」「自強求富」的旗號,發起了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向外國學習的洋務運動,由於這些大臣們掌握了不少權利,並得到了最高統治者的一定程度上的支持,在洋務初期,取得了不少成績,創立了一系列現代化工廠,這些工廠主要分為民用和軍用兩種,1864年李鴻章在蘇州設立西洋炮局,1865年江南製造總局成立,1866年左宗棠在福建設立福建船政,1867年三口通商大臣崇厚在天津開辦天津機器製造局,1887年丁葆禎在成都設立四川機器局……。短短幾年間在李鴻章等洋務派領導人的主持下中國的近代軍事工業體系基本建成,火槍、大炮、彈葯、蒸汽戰艦都已能夠在國內建造,其決心之大、動作之快令中外為之震驚,這是近代中國歷史的一次大飛躍,從此中國大地上有了自己的資本主義工業。其中洋務運動的最高峰,應該算李鴻章所苦心經營的北洋水師。這支表面上強大的的海軍當時被稱為「亞洲第一水師 」,其總噸位在世界上名列前茅。
然而,1894年的中日甲午戰爭,李鴻章的「洋務強國夢」隨著北洋水師一起趁入了黃海之中。其實這場戰爭中國註定是要敗的。1890年慈禧太後居然動用了海軍軍費的三分之二建造了華麗的皇家園林頤和園來慶賀自己的六十大壽,使北洋水師無力進行正常的維護和補給;1894年,平壤戰役主帥葉志超居然棄城逃跑狂奔500里,最後還得到了朝廷的嘉獎;黃海海戰中,中國的水軍居然有人在戰艦上晾衣服;再加上中國的「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
李鴻章失敗了,但這並不能阻止其他人的嘗試,清政府簽訂《馬關條約》的消息傳到了北京,全國震驚,有識之士意識到,中國與洋人的差距,不單單在於槍炮,於是以康有為為首的維新派誕生了。他們認為,輪船,洋槍洋炮這些,不過是「洋務之枝葉,非其根本」而以李鴻章為首的洋務派對「西方法令制度之美備,曾為夢見」。經過一番論戰,維新派得到了光緒帝的支持,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向西方學習制度的嘗試開始了。
在歷時103天之中的變法之中,光緒帝頒布了一系列詔書,主要內容有 一、經濟方面:保護獎勵農、工、商業,在北京設立農工商總局、鐵路礦務總局,提倡實業,鼓勵私人投資,令各省設立商務局(或農工商分局);獎勵科學著作發明,頒布《振興工藝給獎章程》12款,規定對士民著新書、創新法、制新器者,賞給官職或給予專利;取消滿人寄生特權,准其自謀生計。二、政治方面:令各衙門刪改則例;中央裁撤詹事府、通政司、光祿寺等閑散衙門,外省裁撤湖北、廣東、雲南三省(此三省督撫同城)巡撫、東河總督等重疊機構;廣開言路,允許官民上書言事,嚴禁官吏阻格。三、軍事方面:裁汰舊軍,令八旗及各省軍隊一律改練洋操;籌辦兵工廠,籌造兵輪,添練海軍;力行保甲,實行團練。四、文教方面:改革科舉,廢除八股取士制度,改試策論;設立學堂,提倡西學,首先開辦京師大學堂,令各省、府、廳、州、縣,將現有大小書院一律改為兼習中西學的學堂;設立譯書局,翻譯外國新書;允許開設報館,舉辦學會;派人出國游歷、游學等等。
然而,頒布不等於實施。在這過程中,幾乎所有的巡撫總督對皇帝的詔書敷衍了事,陽奉陰違,甚至從沒有把小皇帝的話當真,他們知道朝中只有太後說了算!另一方面,光緒之所以變法,還打有自己的小算盤,他想藉助扶植一批支持自己的維新派,奪取慈禧所掌握的權力,這是慈禧太後發動政變,扼殺變法的直接原因。再一方面,康有為在變法以前,是力要設立類似於西方國會的制度局,並召開國會,然而到了真正變法的時候,有關民主政治方面的只剩下一個「廣開言路,允許官民上書言事,嚴禁官吏阻格」,一般來說,西方民主政治的核心也恰是人民有自己的國會。

1898年八月初四,慈禧太後發動政變,幽禁光緒皇帝,殺死參與變法的6名維新派人士,康有為逃到國外。中國人一次膽大的嘗試尤以失敗告終。然而它使更多的人意識到,在統治階級早已腐化不堪的情況下,手握重權的他們是不會同意變法的,幼稚的維新派,不可能掌握軍隊,所以就不可能斗過他們。實踐表明實行自上而下的改良主義路線實行不通的。
盡管如此,但從這時開始,民族資本主義工業第一次獲得法律上的承認;封建主義舊思想舊文化受到一定程度的打擊,資產階級民主思想得以廣泛傳播,越來越多的中國人明白了一個道理,要富強,就必須學習西方政治制度,哪怕採用另一種方式來改變現有的制度,暴力。
以孫中山為首的資產階級革命派開始活動了,他們要以「一個新的,開明的,進步的政府,來代替舊的政府」,孫中山不斷的在海外宣傳革命,籌集資金,組織革命團體,謀劃武裝起義。1905年,一個正真的為國為民的革命團體誕生了——同盟會。「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這條綱領勾畫了一個制度現代化國家的藍圖。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為著個藍圖奮斗。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敲響了清王朝的喪鍾,從10月10日到11月27日的1個多月里,先後有湖北、湖南、陝西、江西、山西、雲南、貴州、浙江、江蘇、安徽、廣西、福建、廣東、四川等14個省和上海、重慶兩市宣布獨立。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南京臨時政府成立,孫中山當選為第一任總統。南京臨時政府制定了效力相當於憲法的《中華民國臨時約法》,開宗明義規定:「中華民國之主權,屬於國民全體」。它仿照西方資產階級的民主共和制度,規定以參議院、臨時大總統、國務員院行使統治權,確立了行政、立法、司法三權分立的政治體制;這是一個資本主義總統制共和政府。孫中山所領導的辛亥革命在表面上取得了空前的成功。
然而不久,以袁世凱為代表的舊官僚奪取了政權,中國因此進入了北洋軍閥統治時期,這些軍閥根本不知道什麼叫做民主,只知道怎樣擴充地盤,擴充軍隊,只知道互相攻擊,時局混亂不堪......
孫中山的構想並沒有取得成功,我個人認為,這是因為孫中山沒有強而有力的後盾(不一定是軍隊),同盟會的會員雖然遍布全國各地但最終都沒有形成自己的武裝,他們也沒有得到群眾的廣泛支持,最廣泛的群眾還處在愚昧狀態之下,甚至有的同盟會會員說:「先殺洛陽知府,再殺河南巡撫,趕走韃子皇帝,孫文坐了天下,咱們都要做官。」另一方面,革命派高估了就封建官僚的思想覺悟,例如,他們以為,用槍指著黎元洪的腦袋,黎元洪就會變成革命派;袁世凱在一定程度上是個「愛國人士」,他做了總統,中國仍然會有民主
辛亥革命的失敗表明,光有簡單的現代化制度是不行的,只有將殘留在中國人體內的守舊封建主義及其意識形態去除掉,只有全民的覺悟提高了;只有西方的現代化思想在中國傳播開來,中國才能有真正的現代化制度。
陳獨秀發現了這個問題,他說:「欲建西洋式國家,組織西洋式社會,以求適合今世之生存,則根本問題,不可不首先輸入西洋國家之基礎,所謂平等人權之所信仰。對於此新社會新國家新信仰,不可相容與孔教 。」陳獨秀以大無畏的革命精神,創辦了《新青年》。他以資產階級民主主義和進化論為思想武器,向封建主義及其意識形態開戰,吹響了新文化運動的號角

㈦ 近代中國出現了哪幾次大的改良運動

一、洋務運動

洋務運動,又稱自救運動、自強運動。是19世紀60到90年代晚清洋務派所進行的一場引進西方軍事裝備、機器生產和科學技術以維護清朝統治的自救運動。洋務運動前期口號為「自強」,後期口號為「求富」。

洋務運動進行30多年雖然沒有使中國富強起來,但洋務運動引進了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使中國出現了第一批近代企業,在客觀上為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起到了促進作用。

二、戊戌變法

戊戌變法,又稱百日維新、維新變法、維新運動,是晚清時期以康有為、梁啟超為代表的維新派人士通過光緒帝進行倡導學習西方,提倡科學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發展農、工、商業等的資產階級改良運動。

戊戌變法是一次具有愛國救亡意義的變法維新運動,是中國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政治改革,也是一次思想啟蒙運動,促進了思想解放,對社會進步和思想文化的發展,促進中國近代社會的進步起了重要推動作用。

三、幣制改革

1935年國民政府廢止銀本位制﹐實行紙幣制的一次幣制改革。1935年11月 4日起實行。中國疆城遼闊﹐貨幣制度一直很復雜混亂﹐嚴重地影響了商品的流通和交易。

並且不利於工農業生產的發展和國家財政金融的穩定。1933年3月﹐國民政府廢兩改元﹐實行銀本位制﹐雖對貨幣制度進行了一次改革﹐但整個中國的幣制仍非常紊亂。

四、土地改革

一九四七年九月,中國共產黨在河北省石家莊市西柏坡村舉行全國土地會議,通過了《中國土地法大綱》,於同年十月十日由中共中央公布。

1947年11月至12月,一個以土地改革為中心的波瀾壯闊的群眾運動,很快在陝甘寧、晉綏、晉察冀、晉冀魯豫、華東等老解放區,東北等半老解放區,以及鄂豫皖、豫皖蘇、豫陝鄂、江漢、桐柏等新解放區廣泛開展起來。

五、改革開放

改革開放,是1978年12月十一屆三中全會中國開始實行的對內改革、對外開放的政策。中國的對內改革先從農村開始。

1978年11月,安徽省鳳陽縣小崗村實行「分田到戶,自負盈虧」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大包干),拉開了中國對內改革的大幕。在城市,國營企業的自主經營權得到了明顯改善。

㈧ 中國近代史有哪三次重大歷史運動

中國近代史三次重大歷史運動:戊戌變法、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

1、戊戌變法

又稱維新變法,是中國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政治改革,也是一次思想啟蒙運動,促進了思想解放,對社會進步和思想文化的發展,促進中國近代社會的進步起了重要推動作用。但因變法損害到以慈禧太後為首的守舊派的利益,而遭到強烈抵制與反對。

2、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是指1911年(清宣統三年)中國爆發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它是在清王朝日益腐朽、帝國主義侵略進一步加深、中國民族資本主義初步成長的基礎上發生的。其目的是推翻清朝的專制統治,挽救民族危亡,爭取國家的獨立、民主和富強。

3、新文化運動

新文化運動是資產階級、小資產階級激進民主主義者發動的文化革命運動。動搖了封建思想的統治地位,使民主和科學思想得到了弘揚,為五四運動的爆發做了思想准備,且後期傳播的社會主義思想,啟發了大批的中國先進知識分子,同時提倡白話文,促進了文化的普及和繁榮。

(8)試論近代中國的社會運動有哪些擴展閱讀:

中國近代史,是一部充滿災難、落後挨打的屈辱史,是一部中國人民探索救國之路,實現自由、民主的探索史,是一部中華民族抵抗侵略,打倒帝國主義以實現民族解放、打倒封建主義以實現人民富強的斗爭史。

中國近代史可以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從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到1919年五四運動前夕,是舊民主主義革命階段;第二個階段是從1919年五四運動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是新民主主義革命階段。

㈨ 近代以來中國社會各階級的民族獨立運動和解放運動都有哪些

農,太平天國 ,義和團運動 官,洋務運動 文, 新文化運動

㈩ 中國近代的五大運動

1、義和團運動

義和團又稱義和拳、義和團事件、庚子事變,拳匪、拳亂、庚子拳亂等,是19世紀末中國發生的一場以「扶清滅洋」為口號的農民運動。這一運動粉碎了帝國主義列強瓜分中國的狂妄計劃,沉重打擊了清政府的反動統治,加速了它的滅亡。

義和團本來是長期流行在山東、直隸(今河北)一帶的民間秘密會社,有人認為與白蓮教等傳統民間秘密團體有關;然而也有部分人認為義和團源於一種勤王的民團組織。他們利用設立神壇、畫符請神等方法秘密聚眾,稱為「義和拳」,其中摻雜有大量教授信眾「刀槍不入」的愚昧成分。

最初義和拳同當時清朝大部分秘密團體一樣,反對滿族統治,以「反清復明」為口號,遭到鎮壓。

2、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是指發生於中國農歷辛亥年(清宣統三年),即公元1911年至1912年初,旨在推翻清朝專制帝制、建立共和政體的全國性革命。

狹義的辛亥革命,指的是自1911年10月10日(農歷八月十九)夜武昌起義爆發,至1912年元旦孫中山就職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前後這一段時間中國所發生的革命事件。

廣義上辛亥革命指自十九世紀末(一般從1894年興中會成立開始,但也有學者認為從1905年中國同盟會成立算起)迄辛亥年成功推翻清朝統治在中國出現的連場革命運動。

1911年夏天,湘、鄂、粵、川等省爆發保路運動,運動在四川省尤其激烈。9月25日,榮縣獨立,成為全中國第一個脫離清王朝的政權。把保路運動推向高潮。10月10日晚,新軍工程第八營的革命黨人打響了武昌起義的第一槍。

漢陽、漢口的革命黨人分別於10月11日夜、10月12日攻佔漢陽和漢口。起義軍掌控武漢三鎮後,湖北軍政府成立,黎元洪被推舉為都督,改國號為中華民國。武昌起義勝利後短短兩個月內,湖南、廣東等十五個省紛紛宣布脫離清政府宣布獨立。1912年2月12日,清朝發布退位詔書。

至此,2132年的帝制歷史告終結。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國比較完全意義上的民族民主革命。它在政治上、思想上給中國人民帶來了不可低估的解放作用。辛亥革命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推翻了統治中國幾千年的君主專制制度,建立起共和政體,結束君主專制制度。

傳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極大推動了中華民族思想解放,以巨大的震撼力和影響力推動了中國社會變革。

3、戊戌變法

戊戌變法,又稱百日維新、維新變法、維新運動,是晚清時期以康有為、梁啟超為代表的維新派人士通過光緒帝進行倡導學習西方,提倡科學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發展農、工、商業等的資產階級改良運動。

戊戌變法從1898年6月11日開始實施。其主要內容有:改革政府機構,裁撤冗官,任用維新人士;鼓勵私人興辦工礦企業;開辦新式學堂吸引人才,翻譯西方書籍,傳播新思想;創辦報刊,開放言論;訓練新式陸軍海軍同時規定,科舉考試廢除八股文,取消多餘的衙門和無用的官職。

但因變法損害到以慈禧太後為首的守舊派的利益而遭到強烈抵制與反對。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後等發動戊戌政變,光緒帝被囚,康有為、梁啟超分別逃往法國、日本,譚嗣同等戊戌六君子被殺,歷時103天的變法失敗。

戊戌變法是一次具有愛國救亡意義的變法維新運動,是中國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政治改革,也是一次思想啟蒙運動,促進了思想解放,對社會進步和思想文化的發展,促進中國近代社會的進步起了重要推動作用。

4、洋務運動

洋務運動,又稱自救運動、自強運動。是19世紀60年代到19世紀90年代晚清洋務派所進行的一場引進西方軍事裝備、機器生產和科學技術以挽救清朝統治的自救運動。洋務運動前期口號為「自強」,後期口號為「求富」。

洋務運動主要指導思想就是「中學為體,西學為用」 八個字。前四個字「師夷制夷」 表明洋務運動與外國資本主義侵略者的關系,即學習西方的長技用以抵制西方的侵略道路。

洋務運動進行30多年雖然沒有使中國富強起來,但洋務運動引進了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使中國出現了第一批近代企業,在客觀上為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起到了促進作用。

5、太平天國運動

太平天國運動是清朝咸豐元年到同治三年(1851年—1864年)期間,由洪秀全、楊秀清、蕭朝貴、馮雲山、韋昌輝、石達開等組成的領導集團從廣西金田村率先發起的反對清朝封建統治和外國資本主義侵略的農民起義戰爭。

是19世紀中葉中國最大的一場大規模反清運動。1864年,隨著太平天囯首都天京的(南京)陷落,標志著運動失敗。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義和團運動

網路-辛亥革命

網路-戊戌變法

閱讀全文

與試論近代中國的社會運動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國銀行監控期是多少天 瀏覽:979
中國如何定義貧困標准 瀏覽:146
去英國允許帶多少葯物 瀏覽:796
中秋節快樂用義大利怎麼說 瀏覽:445
伊朗10000幣值人民幣多少 瀏覽:79
跟印度客戶做信用證信譽如何 瀏覽:973
山西東莞到義大利亞馬遜怎麼收費 瀏覽:361
印度帝國工程學院ice怎麼樣 瀏覽:526
印度為什麼能進入一線城市 瀏覽:605
伊朗海關帶什麼會被罰 瀏覽:393
中國夢酒多少錢一瓶42度價格 瀏覽:843
越南冰果汁怎麼樣 瀏覽:968
越南有多少個民族具體名稱 瀏覽:45
義大利球衣哪裡可以買 瀏覽:205
印度用什麼葯治療高血壓 瀏覽:627
為什麼英國人你會說漢語 瀏覽:83
伊朗北部有多少個省 瀏覽:844
義大利羅馬哪個大 瀏覽:465
在印尼打疫苗怎麼查看 瀏覽:627
長春市哪裡有教義大利語的 瀏覽:938